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4年5月14日星期二

消失的北狄和匈奴人(雪域寓言)

 


消失的北狄和匈奴人

 

罗文老师与阿古登巴相识后,交谈甚欢。他们谈到了中国中心主义下的四夷历史,话题渐渐转到了中国古代的匈奴。

罗文老师说:

匈奴,是亚洲大陆北部的游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游牧帝国,存在年代约在前4世纪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西迁的北匈奴(48年—93年)和依附汉朝的南匈奴(48年—216年)。统治领域约略在现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亚与中国大陆北部地区。公元4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政权。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为挛鞮氏,其领袖称单于,其下辖各王,统领各部落。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

阿古登巴说:

我曾经探索过匈奴的历史,因为当时是汉族才具有庞大的官僚系统负责纪录,所以说保留到今天的资料,主要都是透过另一视角的汉族历史学者撰写的,对匈奴具体的形成和消亡历史,并没有正确的解读。

说起中国的长城,人们就会谈及匈奴。汉人一直视匈奴为古代中原的北方大敌,但匈奴是不是中国人?汉匈之战,是国与国之战,还是中华民族的内部矛盾?

罗文老师说:

《史记》记载,匈奴为夏后氏后裔,先祖为淳维。匈奴是由许多游牧部落之间结盟,形成的多民族国家,其中的各民族皆可被称为匈奴。其下属草原部落分别源自原始突厥族、原始蒙古族、斯基泰人、通古斯族、汉族等,但是其原始主体民族,学者有许多猜测。在匈奴帝国的影响下,草原诸民族经由文化与基因交换,出现许多类似特性,形成阿尔泰民族的共同特征。

《史记》记载,前318年,韩、赵、魏、燕、齐五国,率匈奴部队,攻秦,这是匈奴名称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年代。到了战国时代末期,游牧民族在塞外相互结盟,形成跨民族联盟,逐渐形成月氏、东胡与匈奴三大势力。此时汉人统治的各国开始兴建长城,以防备匈奴。

秦始皇时,派蒙恬北伐,取得河套地区,匈奴头曼单于率众北徙至漠北,这是中国汉文史书上首位记载的匈奴单于。在蒙恬死后,秦朝陷入内战,匈奴重新占领河套地区。在头曼单于时代,匈奴开始形成大型帝国,至其子冒顿时,匈奴陆续击败了月氏与东胡,向中亚草原发展,成蒙古草原上最强盛的国家。匈奴曾是一个国家,这是不争的事实。

汉朝初期,汉高祖亲征匈奴国,却遭冒顿单于围困,是为白登之围。而后收复太原等失地以及河套一部分,考虑当时的国力问题,为了休养生息,汉高祖约定以宗室女和亲。

至汉武帝时期,汉朝改变政策,与匈奴进行长期战争,削弱了匈奴势力,但汉朝本身也因此面临内政上的危机。

匈奴在强盛的时候,东破东胡,南并楼烦、河南王地,西击月氏与西域各国,北服丁零与西北的坚昆。范围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至今大兴安岭。南沿秦长城与秦汉相邻,并一度控有河套及鄂尔多斯一带。向西以阿尔泰山为界,深入中亚的咸海甚至里海一带,北达贝加尔湖周边。被称之为“百蛮大国”。

以大戈壁为中心分为南、北。与现今不同的是,在漠南一带的山区,如阴山,当时尚有数量众多的树木,而平地有面积广大的草原,为匈奴人狩猎的场地。而漠北一带,地平又少树木,多大砂,生活较不易。

气候方面,冬季比夏季还长。在冬季零下20度很为普遍。霜雪在九月上旬就己下降。在乌兰巴托一带,可达零下40度以下。一年之中,植物能生长的时间约百日。到夏天,平均温度虽为17.1度,但有时可达到34.3度。一日之中气温也相差很多,白天类似炎夏,夜间则类似严冬。

汉宣帝时,与位于南部的匈奴合作,攻击北方匈奴,南匈奴成为汉朝附庸,汉朝与南匈奴有和亲关系,王昭君下嫁匈奴,成为著名故事。

东汉时,持续采取分化策略。匈奴国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奴二部: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遭到东汉击败,撤退到中亚草原,此后的记载缺乏。但在东汉末年,南匈奴逐渐恢复独立地位。

西晋时,因八王之乱,南匈奴单于刘渊趁机独立,建立王朝,开启五胡十六国时期,汉化后也不再自称匈奴。

在此后,突厥汗国在中亚草原崛起,取代匈奴的地位。匈奴这个名称,在此后于历史上消失。

阿古登巴说:

关于匈奴人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不知真正的源头在哪里?

罗文老师说:

《史记》记载匈奴王族为夏后氏后裔之一,又认为历史上混夷、獯鬻、犬戎等不同名称,皆是指匈奴人。应劭、服虔、韦昭等人皆有相同意见。匈奴在发展过程中,也并入了义渠、楼烦、林胡、月氏等不同国家族群。

根据《史记》等中国古籍记载,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叫做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有观点认为匈奴应是西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即斯基泰人。战国末期之前,还未游牧至中国漠南地区。

也有学者认为匈奴为夏后氏的后裔。有的学者认为在夏朝灭亡后,夏人北迁,成为匈奴先祖。另有学者认为,匈奴为居住在蒙古草原的阿尔泰语系游牧部落融合而成的民族,北狄、西戎、丁零、胡等,皆是这个融合族群中的分支。有关匈奴起源的看法,至今没有一个明确说法,只是那些学者们的口舌之争,并无确凿的证据定论。

阿古登巴又问道:

匈奴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

罗文老师说:

学者一般认同,匈奴是由许多游牧族群集合结盟而成的国家,其下拥有许多不同的游牧民族。其中的各民族皆可被称为匈奴。他们可能有腾格里信仰。在欧洲历史上的匈人(Hun),可能名称来自匈奴,但是这仍然有诸多争议。根据语言研究方面的推论,蒙古国内有观点认为匈奴是现在蒙古族的直接祖先之一。也有人认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蒙古人的直系祖先应为蒙兀室韦的一个分系。

在秦汉之前,中原人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和西域的城邦国家都统称为“胡”,秦汉以后“胡”则主要指匈奴。

匈奴之中,可能包含了蒙古语族、通古斯语族、突厥语族、叶尼塞语系、印欧语系中的吐火罗语族、伊朗语族,与汉藏语系的成员,但因中国文献中只记录了很少的匈奴语,这些假设也缺少足够证据。

《史记》则认为匈奴王族是夏王室后裔,《蒙古秘史》记载蒙古人出自苍狼和白鹿。

漠北政权在匈奴之后是鲜卑、柔然,之后是突厥,之后是回纥,之后是契丹,之后才是蒙古。

罗文老师叹息道

在中国中心论的大汉思想影响下,四夷消亡了,北狄的匈奴灭绝了。匈奴人的历史成了一连串的问号:

匈奴社会是否经历过奴隶制?

中亚的匈人与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有关联吗?

匈奴语和印欧语系有联系吗?有归属汉藏语系的可能吗?

在匈奴的官制中那些王侯地位如何确认的?

罗文老师说

匈奴人主要以狩猎、游牧及畜牧为主,依靠的畜牧主要有马、牛、羊三种,其中以橐駞、驴、骡、骡、𫘝𫘨𫘦𬳿、驒奚作为骑乘牲畜。

在饮食当中,肉、乳品尤为普遍,有时会食用鱼类。逐水草而居,其生活地点常随着季节转移至其他地方。

匈奴人用畜衣作衣服,他们很早就制作裤子、长靴、长袍、尖帽或风帽,无论在行重或保暖方面,都很适应当地的生活。住的地方叫穹庐,是毡帐所制的帐幕,需以木条作柱梁。并使用各种陶器及金属器。

匈奴人不仅有耕田产谷,还建有谷仓来藏谷。除在本部耕种外,在西域还有骑田。

匈奴人也十分重视商业交换,以牲畜去换取奢侈品。常与汉人互市交易,并将汉人物品转买运到西域各国并包括罗马帝国,在汉对西域通道中断之时尤为如此。

匈奴民族有完善的军事装备。优良的战马,矫健的骑士,弯弓引矢,骑兵皆有坚固的盔甲。马匹在匈奴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平时是作为交通工具,战时则成为战马。匈奴兵器以铜、铁质地为主,主要有弓、箭镞、弩机、刀、剑、戈、矛、斧、流星锤等。

匈奴人祭天地,拜日月,崇祖先,信鬼神。在他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都与宗教意识有密切的关系。匈奴每年有规定的日子举行集体的祭祀。在战争时,匈奴人还相信各种巫术。匈奴人对其祖宗的坟墓很为重视,不只相信祖宗死后有神灵,其他人死后也有神灵,也可以降吉凶。

匈奴后裔入居中国汉地之后,逐渐改为汉姓,匈奴后裔的一些常见汉族姓氏有:王、龙、周、胡、卜、徐、林、邱、乔、傅、杜、于、史、乐、贺、费、万、刘、娄、莫、韩、仇、梁等等。

罗文老师即兴唱起了一首歌《匈奴人去哪了?》:

 

历史上强悍的匈奴人,

威名曾震撼大汉帝国,

匈奴人犹如万马奔腾,

从北方狂奔涌向中原,

渴望能找到立足之地。

但当他们冲涌到长城,

却被巍峨的长城挡住,

于是马啸便呼啸不断,

马嘶一声更高过一声,

绵迅万里的长城一线,

烽火硝烟便千年不息。

策马扬鞭的匈奴民族,

顽强而执拗地下决心,

要参与缔造中国历史,

匈奴的能量未耗尽前,

他们是绝不会回头的。

 

汉匈战争是一场灾难,

民族分裂谈不上正义。

穷兵黩武的大汉王朝,

横扫了匈奴强虏威风。

北匈奴被迫远走欧洲,

南匈奴内附融入汉朝。

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

匈奴民族已逐渐黯淡,

入居汉地的渐被汉化。

昔日的匈奴人去哪了?

历史没能给出个答案,

如今也没人会大声说,

我就是匈奴人的后裔。

历史无情地告诉我们,

中华民族中没有匈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