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五大分支
藏传“佛教”教义特征为:见行并重,并吸收了苯教的某些特点。传承各异、仪轨复杂、象设繁多,是藏传“佛教”的一个显著特点。
智者阿古登巴和马帮领队拉措在此次西藏之行时,一路上,两人闲聊起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也谈到了著名的藏传“佛教”。
他们沿着藏南来到了贡嘎雪山下。
阿古登巴说:
藏传“佛教”的传承方式既有师徒传承方式,如宁玛派、噶举派、噶当派;也有家族传承方式,如萨迦派,基本上采用以昆氏家族为基础的家族传承方式。但最具特色的还是活佛转世制度。“政教合一”是喇嘛教的另一大特点。
历史上,藏传“佛教”的多数派别都和一定的政治势力,包括地方实力集团或家族势力,结合在一起,形成政教合一制度,教依政而行,政持教而立,彼此依存。
这一制度在吐蕃赤祖德赞赞普时初见雏形,至萨迦派时正式确立,其后不断完善,待格鲁派掌西藏地方政教大权后而达鼎盛。
藏传“佛教”传习和修证的处所分为讲道院和修道院两种,也有综合者。各派各寺的规定不完全相同。
藏传“佛教”的寺院规模大小不一,小者只有数人,大者多至七八千人。大寺院一般由经堂、神殿、做为辩经场所的林苑、印经院,若干活佛拉章、僧舍、执事者的办事处、仓库、招待施主的客房、牲圈等等组成。
阿古登巴说:
藏传“佛教”主要分为五大支派。其中宁玛派、噶举派、噶当派采取的是师徒传承方式。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一个派别。“宁玛”藏语意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吐蕃时期译传的旧密咒为主,故称为“旧”;历史渊源早于后弘期出现的其他教派,故称为“古”。
宁玛派通称“旧译密咒派”。它是原始苯教的一些内容,重视寻找和挖掘古代朗达玛灭佛时藏匿的经典。由于该教派僧人只戴红色僧帽,因而又称红教。
宁玛派早期是无固定的寺院、僧人组织和系统性的教义。严格意义上的宁玛派是11世纪时建立寺庙,并有较大规模的活动形成。到16、17世纪才有较具规模的寺院,宁玛派著名的寺庙有西藏的多吉扎寺、敏珠林寺,四川的噶托、竹庆、白玉、协庆等寺。宁玛派14世纪就已传播到不丹、尼泊尔;近代来,印度、比利时、希腊、法国、美国等都建有宁玛派寺庙,并不断出版有关教义著作。
宁玛派的传承主要分经典传承和伏藏传承两部分。宁玛派的教法主要为九乘三部。宁玛派最为注重修习心部的大圆满法,主张人心本自清净,三身圆满,不假造作,本自现成,修习的关键仅是消业净习,即可契证本性,圆满佛事。
自五世达赖开始,历届西藏地方政府,每逢战争、灾荒、瘟疫等,都要请宁玛派僧人作法禳解,宁玛派高僧曾一直作为噶厦政权专门祈祷师,负责占卜问卦。如今,红教不仅在中国藏区传播,在印度、尼泊尔、不丹、法国、美国等多个国家也有分布。
阿古登巴又说起了萨迦派:
萨迦派中的“萨迦”,藏语意为灰白色的土地,因该派的主寺——萨迦寺建寺所在地呈灰白色而得名。由于该教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故又称花教。
萨迦派有血统、法统两支传承。元代以后,萨迦派内又出现俄尔、贡噶、察尔3个支派。
萨迦派的重要寺院还有四川德格的贡钦寺,青海玉树的结古寺、称多县的示藏寺,西藏林周的那烂陀寺,今锡金境内的结蔡寺等。
萨迦派采用款氏家族世代相传的传承方法。13世纪中,萨迦派发展成具有强大政治势力的教派,有过著名的“萨迦五祖”。代表人物有初祖贡噶宁波、二祖索南孜摩、三祖扎巴坚赞、四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五祖八思巴•追坚赞。1244年,萨迦班智达应蒙古皇子阔端邀请赴凉州会谈,为元朝统一西藏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八思巴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国师、帝师,领总制院事,管理西藏地方政教事务。1267年西藏建立萨迦派政教合一地方政权。在元中央王朝的支持下,萨迦派势力大增,其寺院及势力波及到康区和安多各地,对元朝皇室亦有重大影响。与此同时,萨迦派内部的矛盾亦逐渐发展,萨迦势力日渐衰落。
萨迦派在显教方面注重经论的翻译及辩经。萨迦派认为,要防止“断见”、“常见”,走中道,这样才能达到智者的境界。
萨迦派对藏族文化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元代帝师达玛巴拉在北京召集藏、汉、印度、北庭名僧用梵文原本对勘藏汉文佛教大藏经典,历时3年撰成《至元法宝勘同总录》。这为《藏文大藏经》的编定和刻印打下了基础。萨迦寺至今仍是藏传“佛教”中藏书最为丰富的一座寺院。另外,萨迦派于1550年在四川德格贡钦寺设立了德格印经院,是藏区最著名的印经院。专门刻印藏传“佛教”经书、历法和医学等千多种典籍,对保护和弘扬佛教起了重要作用。
阿古登巴又说起了噶举派: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支派最多的教派。“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谓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创立者先后有两人:一是琼布朗觉巴,一是玛尔巴译师。因该派僧人按印度教的传统穿白色僧衣,故称为白教。
这一派支系众多,有达波噶举和香巴噶举两大传承。后来,达波拉结的众多门徒发展出更多的支系,通常有“四系八支”之称,遍布于藏区等地,至今未衰。达波噶举中的帕竹噶举、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元、明两朝册封,相继执掌西藏地方政权。噶举派主要寺院有西藏墨竹工卡的止贡寺、四川德格的八邦寺等。
噶举派注重修身,主修大手印法。大手印有显密之分。显教大手印为修心法门,修的是空性大手印,它要求修行者心住一境,不分别善恶美丑,以得禅定。
阿古登巴对拉措又说起了藏传“佛教”中的噶当派。
噶当派创建于1056年。藏语“噶”指佛语,“当”指教授。通俗说法是用佛的教诲来指导凡人接受佛教道理。噶当派的奠基人,是古格时期从印度迎请过来的著名佛教大师阿底峡,热振寺是噶当派的主寺。该教派以修习显宗为主,主张先显后密。
噶当派由于教理系统化、修持规范化,因而对藏传“佛教”其他各派都有重大影响。噶举、萨迦派的一些重要僧人都向噶当派学习。15世纪时格鲁派兴起后,因格鲁派是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原属噶当派的寺院,都逐渐成了格鲁派的寺院,噶当派从此在藏区隐灭。
阿古登巴对拉措又说起了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派。
格鲁派中的“格鲁”一词,汉语意译为善规,指该派倡导僧人应严守戒律。又因该派认为其教理源于噶当派,故称新噶当派。由于此派戴黄色僧帽,故又称为黄教。格鲁派既具有鲜明的特点,又有严密的管理制度,因而很快后来居上,成为藏传“佛教”的重要派别之一。
该派奉宗喀巴大师(1357一1419年)为祖师。宗喀巴于1402年和1406年分别写成《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为创立格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1409年正月,宗喀巴在拉萨大昭寺首次举行祈愿大法会,同年又在拉萨东北兴建甘丹寺,并自任住持,这是格鲁派正式形成的标志。后来,该派势力逐步扩大,修建了以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等为代表的寺院。清代以来,格鲁派寺院有了很大发展,除拉萨三大寺外,扎什伦布寺、昌都寺,青海塔尔寺、隆务寺、佑宁寺,甘肃拉卜楞寺、卓尼寺,四川格尔底寺、甘孜寺,云南中甸的格丹松赞林寺,北京雍和宫等也都是格鲁派的著名大寺院。
格鲁派寺院组织严密。较大的寺院一般分寺院、札仓、康村三级,而且各有管理组织,执事人员实行任期制,各司其责,重要事务则会商决定。学经制度健全。有系统的佛教教育体系和学位制度,规定显密并重,先显后密,注重戒、定、慧三学并习的学经程序。同时格鲁派寺院还重视文法、修辞、工巧、医药、历算等学科,对藏族思想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活佛转世制度的采用是格鲁派走向兴盛的转折点。清代格鲁派形成达赖、班禅、章嘉活佛(内蒙古)、哲布尊丹巴(外蒙古)四大活佛转世系统。
拉措没有插话,只是一直无语地听阿古登巴叙述那些事。
阿古登巴指着远处的雪山,唱起了一首即兴歌《六字金刚声》:
法语六字金刚声,
诸佛如来皆加持。
“嗡”施到彼岸,
无悭世至尊,
诸佛集法身,
乞加持灌顶!
“嘛”忍到彼岸,
无怒世至尊,
大乐受用身,
乞加持灌顶!
“呢”戒到彼岸,
无垢世至尊,
三身成化身,
乞加持灌顶!
“叭”定到彼岸,
无乱世至尊,
所知一切身,
乞加持灌顶!
“咪”勤到彼岸,
无懈世至尊,
智慈普利语,
乞加持灌顶!
“吽”慧到彼岸,
集事世至尊,
威力总摄意,
乞加持灌顶!
法藏精要至无上,
乞求灌顶并加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