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著
Shenyang
晚清光绪和慈禧西逃回銮场景
1
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对于变法,慈禧希望强国但又担心光绪会借变法脱离她的控制,最初表示支持,但她随后把军权,用人权都抓在自己手中。
1898年6月光绪发布帝“明定国是上谕”(即《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光绪帝的变法触动了满洲旧势力贵族和众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们聚集起来,竭力反对变法。当听说光绪帝企图让袁世凯派兵围园杀后,杀死荣禄时,慈禧等人发动戊戌政变,拘禁光绪皇帝,并处死了谭嗣同等六人。
戊戌政变后,中国北方兴起义和团运动,慈禧最初主剿,但镇压屡屡失败,义和团迅猛发展并进入北京。慈禧希望剿抚并用,区别对待义和团,但列强要求清政府完全剿灭义和团,并且不顾清政府的反对,坚持调兵进京。
慈禧素来对洋人不满,于是产生了利用义和团对抗列强的想法,对列强宣战(并未下宣战诏书)。慈禧的决定,遭到了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的反对,他们联名电奏清廷,力主剿灭义和团,并与列强订立条约,实行“东南互保”。
慈禧一方面要求各省将军督抚认真布置战守事宜,继续利用义和团围攻使馆、抗击八国联军;另一方面,她令荣禄前往使馆慰问各国使臣,又分别致国书于俄、英、日、德、美、法等国元首,请他们出面“排难解纷”、“挽回时局”,并将两广总督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准备与列强谈判。但是,八国联军并没有停止进攻。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次日凌晨,攻紫禁城东华门,慈禧带着光绪帝、皇后等人逃往西安,令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列强进行谈判,把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身上,下令对义和团“痛加剿除”。
当洋人攻占天津和北京后,慈禧带着光绪逃亡。这次逃亡,美其名曰“西狩”,就是一个遮羞布而已。
庚子事变,慈禧带着满清朝廷“西狩”时,慈禧和光绪皇帝侨装成百姓仓皇向西出逃,一路上他们又饥又渴……风餐露宿,吃尽了苦头;尔虞我诈,出尽了洋相。
在特殊的环境里,慈禧忍常人所不能忍,支撑着大厦将倾的满清王朝。她忽而阴险毒辣,玩弄王公大臣于股掌之上;忽而善解人意,迸发出尚未完全泯灭的人性火花……
最终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一行,在八国联军的围剿下,狼狈逃窜到西安。
清廷逃难到西安后,慈禧终于安下心来,开始了在西安的新生活。
慈禧太后
慈禧在西安的生活,仍然是极度奢靡:住进了豪华的行宫,每顿要吃一百多道菜,为了供慈禧喝奶,还专门为她养了奶牛。如此生活,慈禧却还嫌太寒酸,感慨“今可谓省用”。
但是,就是当慈禧养尊处优时,那场她亲自制造的“庚子国难”,也正荼毒着无数国人:北京城里里外外,都被洗劫一空。
“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时事纪略》统计,北京城内外一百多里内,就有十多万同胞遇难,街巷里“尸首堆积如山”。
慈禧一行西幸长安之时,陕西及其周边省份正在经历一场大旱灾,“西安饥荒,以西北为甚,正二月来,无日不求雨,赤地千里”,即庚子大旱。
2
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一行,狼狈逃窜到西安后,历史的现实,迫使过惯腐化生活的慈禧多少有些收敛。
慈禧太后一面委托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列强进行和谈。一面也对国家的劫难,她逃难之初的悲惨生活经历,有过一定的反思与检讨,即认为自己的行为错了。
慈禧曾说:“我总是当家负责的人,现在闹到如此,总是我的错头;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人民,满腔心事,更向何处诉说呢”?她也曾还认为八国联军侵华与自己的狼狈逃亡是一场耻辱,要自强雪耻。
随扈的岑春煊曾回忆说:“一日诸人于召对之际,太后忽顾问:‘此耻如何可雪?’众未有应者。余独进曰:‘欲雪此耻,要在自强’……两宫卧薪尝胆亟求自强雪耻之志,此时亦为最切矣。”
正因为如此,所以逃亡到了西安之后不久,慈禧太后于1901年1月29日,以光绪的名义发出新政诏书,“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各举所知,各抒己见,通限两个月内悉条议以闻,再行上禀慈谟,斟酌尽善,切实施行”。清末持续10年的新政由此发端。
李鸿章受慈禧太后委托,代表清政府与列强正在进行困难的和谈。
慈禧太后一直被视为义和团事件的罪魁祸首,因此李鸿章在“惩办祸首”的问题上与列强多番据理力争,最后得到保证,列强在“惩办祸首”的条款中不提及慈禧太后的名字,变相不再追究慈禧在义和团事件中的主要责任。
1901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发布上谕,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同9月7日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按照当时中国人口的数量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内赔款9.8亿两白银,惩办主战官员,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所有炮台等。八国联军这才答应撤兵。《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长舒了一口气。
全权大臣奕劻、李鸿章在与各国列强的谈判中,按照慈禧太后的旨意接受了有关惩凶、道歉、赔款、驻兵的各项苛刻条件,在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上签字一个月后,慈禧太后的命保住了,在西安待了一年的她准备从西安起驾回京。
慈禧准备从西安起驾回銮
专制统治者是人民利益的敌人。慈禧太后的权欲与奢欲是难以改变的。说的文雅点,她决不会放弃“以一人治天下,以天下奉一人”的基本原则;说的通俗点,专制皇权搜刮百姓,满足私欲是其阶级本性。
3
慈禧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京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个月,同年10月6日,慈禧决定两宫“回銮”还都。慈禧太后1900年10月26日到达西安,驻跸西安将近一年。
两宫在西安停留期间,从京城外逃的几百个王公大臣纷纷聚拢到西安。慈禧和光绪起驾时,西安的全城文武官吏都到行宫门外送行,由24面黄龙旗开路,1000名骑兵前导出城,带着3000辆装满金银的大车,由一百多个太监押运随行。慈禧穿着华丽的衣服坐在轿中,王公大臣有的乘车,有的骑马,随队伍而行。
1901年10月20日,溥儁被撤去大阿哥称号。载湉的皇位保住了,但形同木偶,臣工奏对,不发一言。有时慈禧太后示意要他表态,也不过一两句罢了。
慈禧方在逃难之初,县长吴永在怀来接驾时,四五乘轿,七八辆车,数百号人,七零八落,困顿不堪。
太后“西狩”不过十四个月,“回銮”时的车驾已今非昔比。“乘舆”自西安返程,离开西安之际,“太后行李车,预备三千辆,金银、绸锻、古董、玩器,尚不胜载。”
在随驾的吴永眼里,“沿途千官车马,万乘旌旗,气象极为严肃,较来时光景,当然大不相同。”
随慈禧西行逃亡的那些王公大臣,官吏士卒们,听说慈禧太后决定“回銮”,欣喜欲狂之余,又大肆搜寻土产方物,置办行装,土币、皮货等被收罗一空。
那些有附庸风雅的王公,如溥伦,竟把西安碑林之名碑也拆装行囊之中。
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慈禧等一行要“回銮”了,便向陕西地方当局要车、要马、要民夫,西安府只好向四乡农民征用。3年大旱之后又逢此人祸,陕民之苦,实不堪言矣。
辛丑八月,慈禧等一行由西安启程回北京,按清代驰驿的制度,凡有过境的官吏,不论其职位高低,地方均需供应食宿。今番老佛爷返京,为了便于沿途州县安排食宿,慈禧统率有数千之众的逃亡大队分三批登程。
这三批人,浩浩荡荡如过境之蝗虫,“上八八席”(每席八碗八碟),“中八八席”,沿途吃得不亦乐乎,每餐办席百桌,一路吃到北京。
沿途供奉的官员更藉此机会贪污中饱,苦的还是老百姓。
沿途各宿站的陈设,如古玩、铜器、绸被等亦被席卷而去。地方官也只有忍气吞声,装作不见。也有的县令实在无法满足王公官吏的需索,愤而摔下纱帽,挂冠而去。
1901年农历八月二十四日,两宫从西安起驾返回北京。
起跸时,西安全城文武官吏,都到行宫门外伺候升舆。辰时三刻,由24面 王公大臣或乘车,或骑马,编队而行。慈禧衣着华丽,端坐轿中。
道路两旁,五步一岗,沿途市肆,各设灯彩,士民伏地屏息,在南门外跪送。
出城后仍是旌旗招展,千乘万骑气氛肃穆。
慈禧等一行出长安东门,第一日到临潼华清池沐浴小憩。
次日起,经华阴,出潼关。沿途州县,都要设尖站、备行宫、供食需。就这样浩浩荡荡,向着河南而来。
4
晚清光绪和慈禧西逃回銮场景
农历九月初五,队伍入河南省境。河南的行宫较陕西更为阔绰。宫内地上铺设芦席,席上覆以红毡,毡上再铺绒毯,墙壁和楹柱都障以黄绫;墙上悬挂名家书画,书案陈设文房四宝;门廊挂华灯瑞彩,庭院种奇花异草。
其实临时行宫,不过作一餐或一宿之用,却搞得如此金碧辉煌,足见皇家之奢靡。
接着开始向洛阳进发。
洛阳是河南府治所,两宫回銮在洛阳住了9天。銮驾抵洛时声势浩大。
《洛阳市大事记》记载: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十六日,慈禧与光绪帝路过洛阳,河南知府文悌竭力筹备迎接大典。
当数千人马进入洛阳城后,洛阳人又看到了什么呢?
人们印象最深的是轿子的威风——只见慈禧坐的是十六抬大轿,其他大轿前后各加横杠,两端各有轿夫两人,前后共为八人,这就是所谓八抬大轿。
抬轿的轿夫据说都是从北京挑选来的,为走长途平稳,又经过了半年的训练。轿夫帽子上插着一撮美丽羽毛,身上穿的是黄色衣裤,上套绿色坎肩,前后心镶圆布,上绣一马,脚穿抓地虎靴,挺身叉腰,抬轿行走,步调一致,虽有波动,却不摆荡,使乘坐的人感觉舒适。
轿外有黄绫棉围,轿窗上嵌着玻璃,扶手上装有香炉,内燃檀香。轿隔上面装着花瓶和镜子。
銮驾启行时,侍卫分为左右,由伞扇前导,全部执事列队引行。
河南巡抚导于驾前,路的两侧五步一兵,十步一官,面皆向外,戒备森严。
凡经过之处,由地方官员带领人民贡献果品,两宫则停跸颁赏,赏发银牌和小元宝。
行走的顺序是光绪的轿子在前,慈禧太后的轿子在后。到行宫前下轿时,光绪先下轿,步行至太后轿前请安,扶太后下轿进入行宫后,光绪这才进入自己的行宫。
人员都到行宫之后,嫔妃、太监各执其事,各官员分别请安后方至宿所。
史料显示从西安启程时,光绪、慈禧曾下过两道诏书,宣布豁免“陕西、河南”,但这不过是故作姿态而已,实际上是两宫回銮,扰民不断,把各地折腾得够呛。
首先是慈禧太迷信,离开西安后,每到一地,都从南门进城,从东门离开,来到洛阳也是这样。
慈禧自称“老佛爷”,信佛。她和光绪皇帝在洛游览了千祥庵、龙门,祭拜了关林、宋太祖庙。
在龙门石窟·古阳洞,慈禧下令整修洞中的一尊佛像,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是让把主佛释迦牟尼整修成老君像,洞改名“老君洞”。结果,在龙门石窟佛教圣地,冒出这么一个“道教洞”。
慈禧母亲七十大寿的时候,慈禧没有时间去给母亲祝寿,就让侍臣给母亲送了很多的东西,其中就有她亲笔写的一幅书法。这幅书法一直保存了几代人,最后毁于“文革”。
诗曰 :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河南巡抚为满人松寿,此人善于阿谀逢迎,沿途安排迎送深得慈禧欢心,他又驱使民众向慈禧献瓜果、土产,更使她高兴,后来松寿终被升迁为闽浙总督。
在河南境内的洛阳、开封,慈禧均曾停留数日。
在洛阳是为了游龙门、千佛岩、关羽墓。
在开封,正逢阴历十月,月初为光绪帝生日,月中是慈禧的生日,都叫“万寿”节日,当然要在当地大肆庆贺一番。驻驿半月,所费又不止几万几十万两银子了。
离开封后,天气已渐寒,慈禧等归心似箭,每日按站赶路。
5
十一月十二日,慈禧太后的銮驾告别彰德府,再往北,便出了河南省地界进入直隶省。这也就意味着到北京城指日可待了,想到这一点,老佛爷的心情不免有些急切。当天,回銮大军抵达磁州驻跸。一时之间,这座小小的府城顿时变得喧闹起来。
由于磁州是进直隶的第一站,因此上自总督,下至知州,无不小心谨慎地准备迎驾,总希望给老佛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而伺候好老佛爷,便成了新任直隶总督袁世凯的头等大事。
其实早在老佛爷从西安启程踏上回銮之旅时,沿途各省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当时,担任直隶总督的是德高望重的李鸿章。尽管那一段时间李中堂国事缠身,重任在肩,但仍花费很大心思提前安排迎驾工作。
慈禧回銮引发很大的骚动,在民间也是一片批评之声,天津的一份报纸(外国人办的)就毫不顾忌地讽刺道:
宰相李鸿章向各省借银六十八万两,做两宫回銮、直隶省办皇差的费用。如同修理跸路,装饰行宫,挂灯结彩,铺陈摆设,都是没有益处的事。去年联军进京,两宫急忙逃出,那时并未花费一文。现在和议已成,回到北京,偏要做出这等繁华世界的景象,丝毫没有羞耻之心,岂不被外国人笑话。若是拿这一注银子用在有益地方,如同开学堂等类,便是耗费多些,我们外国人也不敢有一句说话。现在一味刮削百姓,做无益的花费,国里水荒旱荒,偏要求外国人拿钱替中国人赈饥。真是无耻之极了。
当然,像这种刺耳的大逆不道言论是不可能传到老佛爷耳中的,否则老太太的肺都要气炸了。
6
就在老佛爷踏入直隶省地界两个月前,原本在山东担任巡抚的袁世凯刚刚被朝廷实授为直隶总督,以接替去世的李鸿章。
混迹官场多年,老练的袁世凯深知,要想保住自己的顶子并在今后顺风顺水,当务之急就是讨得老佛爷的欢心。为此,在得知老佛爷的回銮计划后,袁世凯早早就吩咐老部下、直隶布政司周馥参照河南省的成功经验拟定办理皇差章程,并专门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全盘调度。
纵观当年直隶省的“大差章程”,其内容基本与河南省没有太大差别:
此次务本责成州县,因事务纷繁,故多派委员辅之,每站一分局,以一员为局总,会同州县商定主意,庶事有归束;余则办理文案,收发银钱,经理账目,管理米面麸料柴草各厂,并平粜局,以及一切支应杂务,宜各分任其事,均由州县与局总分派,以免推诿。宿站派正佐十二员,尖站派正佐十员,茶站派正佐四员。如尚不敷差遣,继以司事,亦准由州县酌量添派员司;惟不得任意徇情滥派,以糜经费。
各站行宫内木器、铺垫、陈设、字画、灯彩,一切已派马丞庆麟承办;御膳房以及王公大臣扈驾人等各公馆酒席点心,已派王令华清承办。惟行宫内外,必须多备水缸;御用之水,并须用细白布过净,用黄布封固备用。
公馆须备大小五十六处。须速备妥修理,糊裱粉饰妥当。应用桌椅、几、板凳、木床,或借或赁,实在不敷,只得新做,以免临时短缺。门口只用宫灯彩布,不贴对子;用木板书名何人公馆,临时派人迎导。
每站应设米面、麸料、柴草、煤炭厂,各一处,或数处,因扈驾人众以万数计,车马甚多,其时天气亦冷,米面麸料柴草煤火,必须先为购存,宁多毋缺。差竣有余,仍可量减价值,变卖归公。各厂均须派员司家人差夫妥为经理,预定支发规条,以免临时忙乱,致启事端;尤宜严防抢取。并于磁州首站,先于差未到境之时,派员赴上站,按照传单支发米面麸料柴草数目,填给印票,到站凭票赴厂领取,由厂盖用领讫戳记,以凭稽考。又令铺家多备蒸面饼,以备随差人等,不给米面饮食者,自行买食。
设平粜局一处,专备扈驾官兵购买,其价照时值核减二成,出示晓谕;所减之价,由差局津贴。如非扈驾之人,不得假冒购买。
八抬四抬各轿,共十余乘,均由汴省制备,轿夫二百数十名,牵夫一百数十名,亦已商妥接扈豫省原夫,联站抬送,以资熟手。并已派弁十二员前往带领。惟须将停放轿,并轿纤夫住宿处所,妥为预备。
御用行李,统名黄卷,随行不离,以及衣饰等箱,皆不宜以车骡运载,豫省仿南式编成小轿式样,已向豫省如数借给,联站应用;其抬夫仍由各站预备,数约二百名,并派能事家丁督率,随时约束。
车马厂约有车二千余辆,马千余匹,必须择地,宽为搭盖,以免露处,所有槽道,以及马号,一切应用之物,亦须逐一备齐,不可短缺;并预备芝麻小米,以备支发。
御骡马圈,应另预备押马大臣两位,应备公馆两处,与骡马圈相近,前已专札饬遵,应行照办。
每宿站约计应备干草二十万斤,麸五百石,尖站减半;劈柴每宿站应备二十万斤,尖站减半。木炭每宿站应备十二万斤,尖站三四万斤,茶尖一万斤;务须该印委先期照数购备,有盈无绌,以免临时掣肘。此数专备御前及王公大臣扈驾人等之用;至兵勇所需,应另多备,不在此数。
各宿站,应预备乳牛十数只,以供乳食之用;应如何格外喂养,方能有乳可取,前已专札饬遵,应即照办。尖站不用。
经过地方,每一站呈进散图一份,将境内古迹名胜之区,绘图贴说,并由地方官各归各境,考核明确,缮折汇交迎迓大臣,以备顾问。
凡巡幸所经,事务殷繁,工匠人等,宜择要备用,凡大小木匠,泥、瓦、铜、铁匠,洋铁匠,油漆、刻字匠,刷印,缝工,染工,扎彩工,皆须选择能干者,由首站磁州酌备数名委员,督率随差至正定,不许擅离,以备随时应用。
每站需用家人差夫,由印委就地商募。委员各自带有家人,亦可随同当差,与差夫一律酌给工食,每名月给银六两。局中用差夫六名,米面各厂,每厂用差夫四名。至办差公馆,约备五六十处,门口各贴某公馆字样。每公馆看事物繁简,派听差家人一二名,差夫二三四名不等;公馆门内,粘贴听差人夫姓名,以便查考。必须用本地人。
凡差夫一律穿号坎,并带腰牌,其号坎腰牌,由总局发给;若无号坎腰牌者,不得出入,以防闲杂人等,混迹偷盗。再每站由地方官派巡勇多名,头戴大帽,身穿号褂,周围巡查弹压。如有百姓近前围看,拥挤喧哗者,由巡勇善为禁止,不得藉端滋事。
公馆应用铺垫、门帘、茶碗、茶托、酒壶、烛台、字画等物,均由总局置发;惟使敷六处之用,尚须轮流转运,该员备车经理。其余水缸及粗笨等物,难以远运;至零星器物,亦难逐一周备;均由各站印委商酌,或借,或赁,或做,皆须赶速备办,勿使遗漏,且宁多勿少。
大米,总局现已购备一千五百包,当站各州县,如有无米可买之处,并所买之米不合应用,可备文至总局请领。
油布已由总局购备二千块,发交磁州首站,随差运送,以便遇雨随时可用。
沿途有跪迎之耆民人等,仰邀恩赏,应需银牌银锭,由总局发给各站备用。
应进呈贡物,直隶拟配土产八色,已由总局预备进呈。此次差务支应既繁,事同创始,恭备一切,虽有豫省照陕章程,其间多酌计之数,且恐临差,尚有更改。前有孙道台并谢令等先行探报,现又派员六人,家人十名赴汴省各站,将临差如何办理情形,逐一飞报,首站转传下站照办。一面飞报总局查核,诸事较有把握,不致临时为难。在差员司等派定各事,专司经理,必须振刷精神,事前事后,悉心筹划,妥为经理,临时镇静,不可慌乱,最为紧要。所有章程内未尽事宜,该印委随时按照上站传单,酌量变通办理,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安排好全省的接待总体方案后,周大人又特地检查了一番首站磁州的接待工作。好在知州许之轼一向勤慎细密,将所有准备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当然话说回来,许知州为了准备老佛爷回銮所需,实在是焦头烂额了。
当时的目击者就披露称:“磁州地方行宫及随扈王公大臣公馆应用零星什物,左近一带都已缺货,便是尚有存留也不合用,并且价甚昂贵。因此办差的人到北京去买。这种办差对象,不过两宫驻跸时暂时一用,銮驾一过,各物尽行抛弃。只算磁州一处,这等小费已用到三千两银子内外。”
7
慈禧很快就发现,无论是行宫、饮食还是场面的布置,直隶显然还是要比河南逊色一大截。
不过令老佛爷感到欣慰的是,来到袁世凯治下的直隶,有些新气象、新事物还是颇值得肯定的。别的先不提,就说这迎驾仪仗吧,河南省地方官几乎每一站组织的都是沿途百姓、乡绅耆老,而袁世凯却别出心裁地派出了自己麾下全副德国装备的新式军队。
了解袁世凯的人都知道,此公自1895年在天津小站练兵以来,通过五年的努力,参照德国标准编练了一支七八千人的武卫右军,后来这支军队就成了老袁赖以生存的根本。
为了迎接慈禧太后的銮驾,袁世凯特地派自己的心腹爱将段祺瑞率领这支新式军队前去磁州地界护驾,没想到段祺瑞却差点引发一场大麻烦。
原来按照大清朝的惯例,即便是护驾军队,在迎接皇太后、皇上的銮驾时,也必须先行跪拜大礼再执行公务,否则便是大逆不道。
没想到从德国留学回来的段祺瑞却态度强硬地声称,自己的新式军队只行军礼,绝不下跪。面对生性耿直的段祺瑞,负责迎驾协调任务的醇亲王载沣不禁勃然大怒,二人当即争吵得不可开交。
得知缘由后,老佛爷喝止了载沣,然后从銮轿中走下来召段祺瑞问话。结果段依然回答说,人家德国军人即便迎接本国皇帝,也是将不下马、兵不离枪,更无下跪之举,只行军礼。
而老佛爷竟丝毫不生气,反而连连点头称是地说:“好,好。只要能打仗,跪不跪都不要紧。”
一旁的宗室贵族溥伦贝子见状仍愤愤不平地说:“太后,见驾不跪,再能打仗也是大逆不道之兵,这袁世凯如此练兵,应该下诏申斥。”
没想到却招致了老佛爷的怒斥:“胡说,那些八旗兵绿营兵大烟抽得多了,枪也扛不动,两腿发软,倒是极能下跪,可这些废物如能打仗,我们还用到西安去逃难吗!”
通过这个小插曲,我们也不难看出,老佛爷之所以能掌控大清朝政近半个世纪,其手腕之丰富多变的确令人佩服呀!
还有一个插曲值得一提。当时和段祺瑞一同带兵前去磁州担任护驾任务的军官,还有一位名叫张勋的,时为武卫右军右翼第一营统领。不过与段祺瑞相比,张勋则为人圆滑,极善钻营。为了能飞黄腾达,在老佛爷跟前好好表现了一把。
张勋不顾自己的身份,对大总管李莲英极尽巴结之能事,甘愿充当其门生。作为回报,李莲英每日将慈禧次日的行程提前告知张勋,而后者则乘机率领士兵疾行军,事先赶到驻地安排好守卫。
由于张勋一路护驾尽心尽力、无微不至,慈禧非常高兴,到北京后便充满信任地下令其负责紫禁城的守卫,并提拔为提督衔,赐“硕勇巴图鲁”称号。
8
漳水长桥。摄于1901年慈禧回銮途中
在磁州短暂逗留一晚后,慈禧第二天上午便匆匆离开磁州。
途中,老佛爷还颇有兴致地欣赏了优美的漳河风光。当天天气晴好,回銮大军在路经古老的漳水长桥时,顺便领略了一番号称“磁州八景”之一的“漳渡晴澜”。
当天下午,慈禧銮驾抵达直隶重镇邯郸县驻跸。邯郸虽然在清朝时只是隶属于广平府的一座县城,但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中却遗留有许多名胜古迹。
据地方志记载,当年为慈禧和光绪皇帝修建的行宫地处邯郸城中心位置,即如今的邯郸道西侧,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复式四合院,分南北两院。据说供老佛爷休息的后院布置得颇为讲究,房前还专门移植了名贵的蜡梅,环境幽静。
另据民间说法,当年邯郸县地方官实际上还在城北20里的黄粱梦镇为慈禧准备了另一处行宫,系由吕仙祠内的西王母殿仓促改建而成。其实严格意义上讲这只能算是一座尖站,即第二天老佛爷离开邯郸城后途中吃早饭时的休息场所。
邯郸县城楼。摄于1901年慈禧回銮途中
由邯郸城北行20里,便是有名的黄粱梦镇。千百年来,“黄粱一梦”的传说一向被中国人视为对人生变幻的某种感慨。
据最权威的古代传奇《枕中记》记载,唐朝开元年间,一个叫卢生的青年进京赶考,在路经邯郸附近一座客店时偶遇道士吕翁,两人言谈甚欢。在得知卢生求取功名的志向后,吕翁便递给他一个青瓷枕,告诉他只要倚枕而卧即可如愿以偿。这时,店主人刚刚蒸上黄粱米饭。果然卢生在枕上很快入梦,在梦中他享尽荣华富贵,子孙满堂,封妻荫子,一直到八十多岁临终时突然惊醒,却发现自己仍在旅店中,吕翁仍端坐其身旁,而店主人蒸上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熟。于是卢生大彻大悟,觉得人生如梦,所谓的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便追随吕翁修道去了。后来,文人们又对这个故事多加改变,最终将吕翁这个人物替换为名声更大的吕洞宾,而故事的发生地则被改为黄粱梦镇。到宋代时,人们在此地修建了一座吕仙祠,又称吕祖庙,后明清两代又屡次重修和扩建。一个原本由文人虚构的故事,竟逐渐衍生出一处颇负盛名的名胜古迹,这本身就堪称一个传奇了。
9
吕仙祠内主要由钟离殿、吕祖殿和卢生祠组成,其中的卢生祠为国内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殿内有一座青石雕卢生卧像,相传抚摸其躯可祛病益寿,因此当地百姓及官道上来往的旅人常会到此处上香祈福。当年慈禧的銮驾路经邯郸时,地方官事先在黄粱梦镇设立一座临时行宫,地点便在吕仙祠东西两侧,分别供慈禧与光绪皇帝休息进膳。有趣的是,尽管老佛爷一行只是在这里短暂停留了大约个把小时,但却留下了一段不知是真是假的故事。关于这则在邯郸一带流传非常广泛的故事,地方志是这样记载的:
光绪二十七年冬日里的一天,慈禧太后从西安返回北京路过邯郸。沿路黄土垫道,清水泼街,路两边搭着彩棚,摆着香案。
邯郸县大小官吏率领黎民百姓在路边跪迎跪送。慈禧的身后,跟着三千辆大车,车上装的全是一路上搜刮的金银财宝,一路威风凛凛,跟多半年前逃离北京时那劲儿相
比,真是大不一样了。走了二十里,来到黄粱梦。
卢生祠。摄于1901年慈禧回銮途中
慈禧太后到吕祖庙接官厅里歇脚。李莲英听说庙里扶乩问事挺灵验,心想,我领赏的时候又到了。他进屋向慈禧太后行了大礼说:“启禀老佛爷,人们都说,在吕祖殿里扶乩问事挺灵验,您也去问个吉利吧。”
慈禧这会儿心里高兴,听说有这回事儿,乐了:“小李子,依了你。”
他们来到吕祖殿,在神案前上了香。慈禧说:“祖师在上,请问大清江山还有多长气数?”
乩手架着箩圈,带动木杆笔,在沙盘上划拉起来。旁边的誊写手,看了看在纸上写了三个字,由道士交给李莲英。
李莲英呈给慈禧太后。慈禧一看,是“二八秋”三个字。她一皱眉头,递给李莲英说:“这是啥意思?”
李莲英眼发直,心发慌,不敢答话。
慈禧说:“再上香。”道士把香点上,插在香炉里。慈禧又问了一遍。乩手架乩,誊写手抄写,递上来一看,还是“二八秋”三个字。
慈禧太后不高兴,对李莲英说:“再上香。”
心中想:再出这几个字,我就把你吕祖的神案踢翻了。不一会儿,道士又递上来,慈禧一看,这回变了,是一首诗,心里高兴了。
一看诗是这么写的:
胡儿不必记冤仇,前人拆庙后人修。
纵然踢翻龙书案,再问还是二八秋。
慈禧太后一看,知道吕祖师生了气,不能再问了,就拿着那张纸,退出吕祖殿。
李莲英拍马屁,这回差点拍在马蹄子上。从光绪二十七年慈禧求字,到宣统三年,清朝真的维持了十年,也就是她求到的二八秋。二秋加八秋,正好十年。
从这类故事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老佛爷乃至整个朝廷都是很有怨言的。不过,联想到一年多来所发生的种种变故,或许慈禧在途经黄粱梦镇时真有一种人生如梦的感觉吧。
卢生祠一角。摄于1901年慈禧回銮途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