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2年1月23日星期日

第20章 震惊莫理循的《泰晤士报》内斗


沈阳 著

Shenyang

 

1903年时保救大清皇帝会加拿大成员一览

 

1

 

19057月,以镇国公载泽为首的大清五大臣前往欧美及日本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归国后,经清廷商议,19069月,清政府下诏预备立宪。立宪党人和实业界人物,于1216日在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它是在宪政研究公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立宪团体。

1216日,预备立宪公会正式召开成立大会,郑孝胥报告开会宗旨时首先说明,该会根据朝廷预备立宪上谕所称使绅民明晰国政以预备立宪,故定名为预备立宪公会

但是预备立宪公会的成立,并没有引起莫理循的特别关注。在莫理循的眼里“混混沌沌地生活着”的中国人是那样的“愚昧无知”,“他们竟然要求有一部宪法,真是难以想象。”

1906年年底的最后一天,莫理循按其又一次的定期远足决定,他坐在一艘厘金(海关)船上,航行在湘江上。这次水陆之行,他从北京经开封、汉口、长沙和桂林,最后去了河内。

莫理循将旅途中看到和听到的事写入了自己的日记:

 

街上乞丐令人讨厌。然而有一种件事使我深感不安:一个男孩裸着身子在寒风中哆嗦,侧身躺在泥污的石板上,凄凄惨惨地哼着……

 

离开汉口后,我所看到的每一个女人或女童都缠着小脚。总督发布了劝导妇女不要缠足的布告,但是他的妻妾个个都缠着三寸金莲,真是可笑。

 

广西有一种风俗,如果一个人因叛逆罪被处死,而且这个人很勇敢的话,人们就喝他的血,吃他的腿肚和心。

 

在河内,人力车夫经常骚扰,问是否去妓院。当你说“不”时,他就问你是否要男妓,然后就会如数家珍一样告诉你男妓的种类,如有安南人、中国人……这真是座伤风败俗的城市。可以断定,这些作风败俗的恶习都是法国人带来的,而非本地人固有的。

 

莫理循骑着马和骡子向西安出发,又考察了沿途情况。他在日记中写道:

 

给经过这里的旅行者留下的最坏印象就是中国的贫穷和衰落。

贫穷是一种普遍现象。过去繁荣的地区现在是一片衰败惨象,建筑、庙宇、桥梁、浮屠和更楼全部失修……道路状况是全世界最糟糕的……女人缠小脚,男人中流行着可怕的疾病。没有任何慈善机构,儿童被卖为奴。

 

莫理循去过西安一个骯髒的客栈,顶棚用纸糊着,墙壁布满蛛网和小虫;泥泞的地面上,人们成年累月地在上面吐痰;畜栏里满 是人粪、烂泥和畜粪,足有两英尺深;院内有一口井,井口比明沟排水道还低。肺痨病在中国“流行到令人可怕的地步”。

莫理循甚至说:

 

这些人多么愚昧无知,在这样的客栈和这样的道路上,竟能忍受着痛苦、混混沌沌地生活着。可是他们竟然要求有一部宪法,真是难以想象。

 

莫理循从对中国人的幻想中醒悟过来了。他在19076月的日记中写道:

 

中国由迄今为止最无知的人所领导。没有希望。没有一个人对外交事务有任何了解。

 

2

 

《泰晤士报》总经理贝尔

 

当莫理循攻击和抨击中国人愚昧无知和中国的贫穷落后时,一件突然发生的事,让他“大吃一惊”:《泰晤士报》发生了激烈的内斗。

19079月底,《泰晤士报》总经理贝尔给莫理循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推心置腹地问莫理循:是否愿意来伦敦就任《泰晤士报》国外部主任一职。并暗示他,报社6个月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人知道我给您写信,今后也不会有人知道。接到此信后请您给我回电,文字随您。如果您发的字以Y字母打头,我就知道您 表示“同意”;如果以N字母打头,那就表示您“不同意”,如果以D字母开头,那就表示您还在犹豫不决……

 

莫理循没有使用贝尔富有创造力的密码。他花了两天的时间在考虑此事。最后,莫理循决定去伦敦看个究竟。

莫理循给贝尔拍了电报,并于103日离开北京。

20天后,莫理循途经莫斯科到达伦敦,在温莎旅馆订了房间。平时抠门成习的莫理循在日记中记下了这笔细帐:

 

182号房,双人间,一天5先令,收拾房间1先令6便士。

 

3

 

贝尔试图说服莫理循留在伦敦。他对莫理循说,《泰晤士报》急需“新人”。

贝尔向莫理循详述了《泰晤士报》令人沮丧的状况:

 

姬乐尔处于一种“过度激动和神经质”的状态,想要离开《泰晤士报》;他的助手戈登.布莱尔最近病倒了;另一个编辑麦克都戈尔因神经崩溃而退休;“可怜的白克尔”动了舌癌手术;阿莫利的耳疾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么一来,《泰晤士报》就没人可用了。

 

贝尔认为:莫理循担任《泰晤士报》国外新闻部主任肯定会大获成功。如果莫理循同意,可以和姬尔乐交替着工作。

但是,莫理循没有被贝尔的主意说服。

更令人诧异的是:莫理循居然将贝尔对他说的话和写给他的信中内容透露给姬乐尔。

莫理循对姬乐尔说,自己的抱负是做英国驻北京公使。

姬乐尔对莫理循说:这消息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并表示自己无意退休,也不能退休。

 

4

 

当时的《泰晤士报》在人员上的内部不和与混乱仍在继续,在经济上也同样每况愈下,当前38000份的销售量比30年前少了22000份。各种关于《泰晤士报》的谣言满天飞,更多的谣传是《泰晤士报》将在一个月内关闭。

莫理循失望极了。他写道:

 

事态会变得怎么样呢?《泰晤士报》的运转状况糟糕透了,令人感到绝望。

 

莫理循从一位新英格兰人霍拉斯.艾夫里特.胡波那儿得到一些启示。

胡波与合作伙伴威廉.蒙特哥莫利.杰克逊在1898年说服《泰晤士报》,重印第九版《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直接卖给大众,这种出版方法在当时的英国还名不见经传。但按照贝尔的说法,胡波和杰克逊在过去的九年中每年赚取110000英镑。《泰晤士报》为《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提供赞助,并为之打广告,每卖一套便 从中得到70便士,已净得108000英镑。

莫理循不明白《泰晤士报》为什么要参与卖书和印书的业务。但感觉到《泰晤士报》的经济状况已很糟糕。

莫理循见到了伦敦的大部分朋友。但这些朋友中有的情绪低落并极度绝望,觉得一切都 完了,爱国精神已荡然无存。他的朋友奎恩则劝莫理循回到澳大利亚去发展,他对莫理循说:“让您离开中国是个痛苦的选择,但澳大利亚有您更重要的事业……”

莫理循还有一些无法避免的社交活动。中国协会会长盖德润邀请莫理循在协会发表演说。盖德润曾任前《字林周报》主笔,后兼任《泰晤士报》驻华通讯员。

莫理循在宴会后发表的演讲对中国充满了信心,他的演说在北京引起了轰动,正反评议都有。值得一说的是,莫理循在他的日记中所表示的观点却并非如此,他一直在嘲笑中国的落后和中国人的愚昧。

莫理循是个伪君子。在政治宣传上,他总是言行不一;在生活上同样如此,表面上看他有着绅士风度,实际上他时常浪荡在妓女群里。此时在伦敦的莫理循已坠入了洋妓女托妮的陷井中。

 

5

 

无论是事业、感情,莫理循的情绪十分低落。

莫理循在190818日的日记中写道:

 

今天最令人吃惊的事是路透社的电报,说《泰晤士报》已成为一个有限公司,阿瑟.沃尔特是董事长,亚瑟.皮尔逊是总经理。

 

第二天,从巴黎来了一封电报:

 

北京莫理循,应当重组,包括人事变动,请记住一,北岩,里兹,巴黎。

 

《泰晤士报》一场变更的飓风,在莫理循离开伦敦后六个星期内刮遍报业广场。

《泰晤士报》内斗非常激烈,最终是被北岩控制了,北岩成了报社业主。

一直提携和帮助莫理循的贝尔总经理显然失势了。

 

6

 

那时,莫理循接到了外交部的一封短信。外交部通知他,达赖喇嘛要在中午接见他。

当时,慈禧太后正在准备庆祝她的73岁生日。9月,达赖十三世在300个小喇嘛和其它西藏随从以及一小队士兵的陪同下,带着800匹骆驼、500头骡马,来到中央政府向慈禧太后表示敬意。这也是自1652年以来西藏统治者第一次访问北京。

莫理循与达赖喇嘛会晤后感 到很沮丧。他在日记中写道:“谈话枯燥无味”。

几天后,蒙古王子罕塔对莫理循说:

 

达赖喇嘛非常想知道英国人对西藏和他本人的态度。

 

莫理循向王子保证没有什么可值得担心的。

119日,莫理循给濮兰德写信说:

 

皇帝便秘,慈禧腹泻,两人都病得不轻,所以帝国的稳定受到威胁。

 

第二天,莫理循离开北京去桓台打猎。

1115日,莫理循回来时,才得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都死了。

莫理循此时觉得自己真“倒霉”,竟然错过了报道这重要消息的第一机会。

莫理循能得到的消息,只是并不可靠的传说:

光绪皇帝已经昏迷了几天,有人说是被袁世凯毒死的。

慈禧太后的病比较好诊断。皇太后本来整个夏天一直肠胃不适,可是在一次招待达赖喇嘛的化装宴会上,她吃了大量乳酪和沙果,结果病情更趋严重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