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2年1月7日星期五

第1章 慈禧回銮北京后的甩锅绝招

 


 沈阳 著

Shenyang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3899888615/1000

慈禧回銮京城时,到火车站接驾的军队和官员们

 

1

 

 庚子事变也叫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进京,发生在慈禧太后的六十寿辰期间,虽然她身居九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她也并非总是随心所欲。1900年,她轻信列强要她归政(交出最高权力)的传言,轻信义和团的刀枪不入,恼羞成怒,怒血冲顶,愚蠢而莽撞地向世界上11个帝国主义强国宣战。

1900814日,八国联军攻占朝阳门,清朝的卫戍部队神机营临阵逃跑。兵败城破之际的15日清晨,慈禧太后扮作乡间农妇,穿着蓝夏布衫,梳着汉式便髻,竟然带着穿蓝布衣裤的光绪皇帝载湉一起仓皇弃城逃跑了。

为了掩饰逃跑的可耻,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表《罪已诏》,称暂行巡视太原。过雁门关时,又命暂停车马观赏风景,对光绪皇帝说:此次出京,得观世界,亦颇乐也!不久,逃到西安,日夜看戏为乐。

1224日,美、俄、日、英、德、法、意、奥8个帝国主义国家,另加上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共同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躲在西安的慈禧太后见到李鸿章给寄来的《议和大纲》,如同得到赦免书,喜过望,表示所有十二条大纲,应即照允。还表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901725日,北京《辛丑条约》签订,西方列强停止了对清政府的军事打击,避难在西安的慈禧太后被允许回北京。

190196日,两宫启銮,从西安向北京进发。慈禧太后带着3000辆行李车从西安出发,历时三个月,于190218日回到京城。

迎接慈禧、光绪的官员,场面之壮观,让人惊讶,像是打了胜仗回来一样。

   

2

 

在这个历史奇观和重大时刻,莫理循展示才华的机会来了,他发表了大量报道。充分施展自己的观察、描写和讽刺能力:

 

慈禧太后、皇上、太监总管和皇宫嫔妃却一路上舒舒服服,所经之路都 平整得平平坦坦,路面上所有石块都 清洗得一干二净,甚至还铺上了一层细土,走起路来软松松的,悄然无声。队伍行进时,前头还专门雇了一班人马用羽毛扫帚来轻扫路面。

……

在中国这块绝大多数人还生活在贫困之中的土地上,这是中国朝廷和官员奢侈浪费的一个典型例子。

 

莫理循有太多这样的描述,简直是在写小说。他又对从正定府到北京的火车和后宫嫔妃们作了大量文学化的描写:

 

慈禧太后、皇帝和后宫嫔妃的车厢都 装饰豪华,摆有昂贵的古董,铺有帝王专用的黄绸;车厢里有御座、软櫈和接待室……

 

对当地人来说,后宫嫔妃和她们的太监侍从就像外国铁路官员一样令他们感兴趣。

瑾贵妃年轻美貌,光彩照人,非常引人注目。她衣着雍容华贵,黛眉轻描,香粉扑面。

在她的衬托下,一切和火车有关联的东西都变得引人注意,这预示着中国铁路事业的美好前景。

她到各节车厢串门,和宫女们喋喋不休地聊天。

所有的后宫嫔妃都戴着许多珍珠饰品,皇后的珍珠饰品尤其精美华贵。

有趣的是她们都扔掉了历史悠久的水烟袋,个个都抽起了香烟。乐观地说,这大概是时代进步的一种征兆吧。

 

作为一个跨国的资深记者,莫理循的这些文字完全没有新闻写作要素,这是一种拙劣的文字抄袭,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随同两宫回銮同行的经历,他也没有登上那列皇家专用火车。

与莫理循的这些报道略有不同的是他写的日记。他在1902429日写的日记摘录:

 

今天上午去前门观看朝廷回銮典礼……等了好几个小时,到处都挤满了中国人。等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才看到皇驾车队蜂拥而来。

 

莫理循描写自己当时看到的光绪帝和慈禧太后:

 

皇帝捧着啐壶下了轿子后就朝庙里走去。神情十分尊严,但又不显趾高气扬。他双颊深陷,肩窄胸扁,面孔瘦长,满脸戚容,看起来很虚弱。

……

慈禧独自站在那里,用奇怪的目光看着我们。她衣着华丽,戴着满族的头饰,牙齿脱落,显得苍老,没有给人留下好印象。

……

我在一片烟尘中回了家。

 

谁能证实莫理循在那天看到了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在戒备森严的护卫下,在拥挤的中国人堆中,莫理循能看到光绪帝“双颊深陷”和慈禧太后“牙齿脱落”?

莫理循的荒唐还不只是虚构的描写,从新闻学的角度作分析,他并没有抓住新闻点,各国关注的新闻焦点是回銮后的慈禧太后想干什么?又会干什么?大清的未来走向是什么?莫理循的新闻意识其实太差了,他根本就没读懂那个慈禧太后,也没能读懂中国。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3899888877/1000

莫理循能在接驾的军队、官员和人堆中看清慈禧和光绪吗?

 

3

 

谁也不曾想到,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体制,最后的半个世纪,竟然被一个满族老女人掌握着最高权力。  

出身旗籍贫民之家的叶赫那拉氏,不是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既没有学养,也没有亮节,甚至没有什么价值观,她却即精于权术,身体力行,充分体现了且以一人治天下,当以天下奉一人的统治哲学,并把国政就是家事,国帑就是家产家国政治演绎得出神入化。

慈禧太后多次发动宫廷政变,从其儿子与侄子手中攫取最高权力,垂帘听政,垄断皇权。其耽于奢靡的顶峰,是在其六十大寿期间,不顾清军在中日战争中节节失利,她挪用海军经费,铺排寿辰庆典,罔顾国家安危,无视民族兴亡,举国动员,泼天糜费,极其奢华地为自己庆祝生日。

慈禧太后回銮北京后甩出的绝招,更令人瞠目。那就是重新树立老佛爷的绝对权威。

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西坡村一个贫穷的汉族农民家庭,取名王小慊4岁时,被卖给本县上秦村宋四元为女,改名宋龄娥”12岁时,又被卖给潞安府知府惠征为婢,改名玉兰(兰儿),并在衙西花园专设书房中获精心培养。咸丰二年( 1852年),以叶赫那拉惠征之女的身份,应选入宫,平步青云,直至皇太后。

慈禧太后为什么被称“老佛爷”?

说法一: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刚满40岁,她为了达到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种种手段,但慑于朝中有人反对,终日心中不乐。心腹太监李莲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面建了一座佛。

建成之后,李莲英速去禀告慈禧,说:听说万寿寺大雄宝殿常常有双佛显光,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请太后驾临前往观看。

慈禧听罢感到十分惊奇,便起驾出宫。出西直门高梁桥,坐上皇船,沿长河,直到万寿寺(今北京艺术博物馆)。慈禧上了码头,进了山门,直奔大雄宝殿而来。进得殿来,见供奉的依然是原来的三世佛

慈禧不觉勃然大怒:明明是原来的三世佛嘛,哪来的双佛显光?

那个时候,奴才欺骗主子是要杀头的,但李莲英心中有数,忙说:太后息怒,请您后殿御览。

慈禧太后慢慢悠悠转到三世佛后,果见一慈眉善目的观世音坐在殿中央,此寺方丈住持,还有慈禧的文武大臣也在这里。这时,李莲英喊道:老佛爷到。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爷!

慈禧见状明白了一半儿,但她故作不解问道:你们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爷呀?

李莲英他们答道:就是迎接太后您老佛爷呀!”“您就是当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啊!”“如今先皇晏驾,新皇尚幼,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民们请您垂帘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于水火之中啊!

一席话说得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便从万寿寺传遍京城,举国上下,都称慈禧为太后老佛爷。慈禧也就心安理得地垂帘听政了。

 

4

 

光绪皇帝

慈禧回銮,轻松地就找回了老佛爷的绝对权威,这个女人绝对不简单。长达一年有余的西狩之后,慈禧太后终于在袁世凯的安排下准时准点地返回了京城。

重返京城的第一次朝会上,慈禧太后哭得像个泪人一样;上一次这样哭,还是咸丰皇帝驾崩被赞襄政务八大臣欺负的时候。只是,慈禧太后这一次的流泪并无心酸,只是一场表演而已!

不管怎么说,庚子国难以后,多达174位朝廷官员的被杀,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的赔款,再加上慈禧太后仓皇逃往西北的丢人现眼,都会对慈禧太后的绝对权威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再加上,洋人此前一直要求慈禧太后让权归政、永不复出,更让此时的慈禧太后面临着巨大的权力危机。

所以,刚刚回銮的慈禧太后,第一件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重新树立绝对权威,向天下臣民证明:大清还是我的!

按照朝堂上的规矩,不管皇太后因为什么流泪,都是臣子们的罪过,都必须下跪请罪。这一哭一跪就为今天的朝会定下了基础调子——不管我犯了什么错,我都是君,你们都是臣,君臣关系要分清,谁是大清当家人更要分清!

哭戏表演完毕,语言环境营造完毕,慈禧太后正式进入表演阶段:你们起来,我不是怪罪你们。

一句话,就成功将自己所犯的过错全都甩得干干净净;更让人无语的是,还影射了一切都是臣子们的罪过。慈禧太后不愧是晚清第一不粘锅甩锅功力无人可及。

接着,慈禧太后转向一脸生无可恋的光绪皇帝:这一年多啊,咱娘儿俩九死一生,总算是回到了自个儿的家。

拉上光绪皇帝一块说,才能证明臣子们真错了!吃尽了苦、受尽了难,不用说,又是臣子们的罪过,没照顾好、没保护好!这个基调定下以后,慈禧太后可以任意发挥了。

可你们也看到了,咱这家成了什么样子!荣禄病了,这会儿不在。可在路上我就说了,家败了,不要紧,咱们可以再建起来。怕就怕不长记性,挨了打,毁了家,可还是个败家子儿!

慈禧太后的这句话是不是吸取了庚子国难的教训,准备奋发图强、再造辉煌了?

别误会了!甩锅的最高境界绝非撇清责任、甩掉过错,而是将过错甩给别人以后再趁机批评,贬低对方的同时,进一步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

 

5

 

好了,甩锅的第一步——无明确目标甩锅,完成了!慈禧太后开始转入下一个阶段——“树立正面典型。她先强调袁世凯的功劳,再藉此表明自己重用朝臣的基本原则,然后再进入实际的恩赏提拔操作:让袁世凯正式接了李鸿章的班。

注意,慈禧太后并没有说明李鸿章和荣禄对袁世凯的共同举荐,只是强调了袁世凯给自己长了脸。

慈禧太后的第一步甩锅属于无明确目标;接下来,慈禧太后开始进入甩锅的另一个阶段——明确目标的甩锅!既然是甩锅庚子国难,曾任首席和谈代表的庆王奕劻,自然是最合适的对象。

这次议和是你主持,可你让洋人逼得朝廷杀了多少官员,赔了多少银子,你说,你这个差事办得怎么样?

174名朝廷官员的被杀,9.8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慈禧太后一股脑全都推给了庆王奕劻。朝会进行到现在,开战的罪过、逃亡的丢脸、朝臣的被杀,甚至《辛丑条约》的丧权辱国,慈禧太后全都撇得干干净净!

 

http://p5.itc.cn/images01/20201125/d28e078c3c12496290b7d22bbf548d86.jpeg

庆王奕劻

 

慈禧太后真是甩锅界的扛把子!

面对慈禧太后的甩锅,庆王奕劻还能说什么,只能赶紧下跪,连称奴才该死;可慈禧太后还需要最后的定论,将奕劻的罪名彻底坐实:你早就该死!

当然,这只是一场表演,就当前的局势而言,李鸿章已然病逝、荣禄正在病中,虽然袁世凯已经接班直隶和北洋,但慈禧太后还需要在朝堂上扶持一位大权在握的自己人才行。

按照慈禧太后重用皇室宗亲的一贯操作,恭王奕譞和醇王奕譞接连病逝以后,近支皇亲中再无可堪大任之人,只有庆王奕劻能够勉强获得慈禧太后的认可。

所以,才有了慈禧太后接下来的一句话:虽说是没有功劳吧,可还是有点苦劳,这么着吧,这外务部呢,你再管些日子!

然后,慈禧太后又将话头转向了袁世凯,再次进入甩锅正面典型的塑造的循环:

袁世凯,你帮着奕劻一块管!这洋务嘛,事儿是要办,可你们的一颗心还得向着咱们大清,你可别弄颠倒喽!

让袁世凯协助庆王奕劻,负责部分外交,最起码能够达到三个目的:

1、表明对庆王奕劻的惩治态度,对应刚才那句你早就该死

2、表明对袁世凯的重用态度,对应刚才那句谁给我长脸,我就喜欢谁

3、此时的慈禧太后已经决定让庆王奕劻担任中枢首揆,让袁世凯协助其工作也是提前找好了接班人,以便于庆王奕劻能够及时抽身。

慈禧太后对于今后的工作、领导,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原则,袁世凯自然要给予响应。慈禧太后刚刚表明了自己的喜好,袁世凯又深谙逢迎之道,接下来的一句话也就顺理成章的出来了:太后就是大清,大清就是太后,微臣的一颗心永远都向着太后!

很明显,慈禧太后这次寻找的正面典型非常合适,袁世凯的这句表态几乎将慈禧太后回銮后的关键工作一次性完成了,自然深得慈禧太后欢心。

好!你们都听清楚了吧,这话,才可我的心!

 

 

6

 

树立完袁世凯这个正面典型以后,慈禧太后开始寻找另一位忠心护主的典型,予以论功行赏,并进一步激励满堂文武对自己忠心耿耿。

这一次,慈禧太后选择了西狩途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岑春煊。

单独叫出来岑春煊以后,慈禧太后再度抽泣!这一次的流泪,慈禧太后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西狩途中确实受惊、受苦了,以此来强调岑春煊护驾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简要阐述了岑春煊的突出贡献以后,慈禧太后开始论功行赏你想要个什么差事,自个儿说。

按照瞿鸿机的说法,太后让你自选差事,这是亘古以来最大的荣宠,慈禧太后的一句话就足以震慑并激励满堂朝臣:对我忠心,跟着我混,什么差事我都敢给!

 

岑春煊

 

那些作假陷害他人的人总以为假可以瞒天过海,殊不知有多少造假之人却坠入了人生的苦海,甚或万劫不复的死海之中。

在清末的官场上,岑春煊被称为官屠,别人之所以如此称他,是因他为政祟尚严猛,不讲情面,经常参劾违法乱纪和庸劣不称职的官员。由于他忠于朝廷,敢说敢干,不畏权贵,也被称为肝胆总督

岑春煊锋芒毕露,不顾及官场潜规则,得罪了庆亲王奕匡及炙手可热的袁世凯,两人一定要将他铲除而后快。他们知道慈禧最痛恨康有为、梁启超,于是密奏岑春煊曾入保国会,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死党,欲谋归政光绪。对此,慈禧并未轻信。

岑春煊也绝非等闲之辈,这个时候如果顺杆爬几乎和恃宠而骄而已,甚至有点趁机要挟的味道。要的差事合适,慈禧太后舍得给,还行;可如果要的差事远超慈禧太后的预料,那就不是而是了。

所以,岑春煊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臣什么都不要!

慈禧太后一听,你不要?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论功行赏的正面典型,你不要,我该怎么进行接下来的戏码?你今天不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你觉得我能放过你吗?

于是,慈禧太后只能给出暗示:岑春煊,这机会嘛,我可是给了你!

好了,我们来看岑春煊的满分答复:

臣知道。今日我大清,百废待兴,急需整顿,整顿政务,整顿实业,尤其要整顿吏治。臣没别的本事,只想为太后当一条把门的恶狗!

不为私欲,只为大局;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大清振兴;这叫没本事、没见识?这是典型的凡尔赛

可就算拥有如此见地,面对着如此广阔的施展舞台,岑春煊还是只愿做慈禧太后的一条把门恶狗!

潜台词很明显:天大地大,太后最大;万事重要,皆不如太后重要!

试问有哪位领导不喜欢这样的下属,更何况,慈禧太后还是最吃这一套的领导!

慈禧太后接下来会有何种反应,可想而知——极其嚣张的大笑以后,对岑春煊做出了评价:好一条恶狗!

重回京城的第一次朝会上,慈禧太后便迅速确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重回巅峰!就此来看,慈禧太后能够牢固掌握晚清政权长达半个世纪,绝非偶然!

 

7

 

李鴻章有什麼功過與是非? 李鴻章參與過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李鸿章

 

慈禧回銮北京后,是怎么对待那些不进京勤王的督抚们的?赏!

八国联军撤走之后,慈禧对那些不进京勤王的东南各督抚们,不仅既不敢罚,也不敢动,只能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而且还要好声好气地夸奖他们体谅清廷,和列强处好了关系。

慈禧作为大清帝国的实际掌控者,对待地方大员,为什么会这样小心翼翼呢?那是因为这些人是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盛宣怀……

这些人哪一个不是一跺脚,腐朽清朝都要抖三抖,将要散架的人物?

事实上,在太平天国被平定之后,随着大批汉人将领的崛起,清廷对地方,尤其是东南一带,控制力已经低到极点。而在甲午之战失败后,甚至连许多满人都对朝廷充满了失望。

1901年,慈禧老佛爷忽然发疯,对列强十一国宣战,要知道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就这么十多个,这一举动几乎就是相当于向全世界宣战了。

列强中的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沙俄、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等八国立即应战,发兵大沽口。

东南沿海深知列强实力的督抚们目瞪口呆,实在无法理解慈禧这老太太的脑回路,这是要疯吗?

于是,清末最奇葩的一幕出现了。首先是邮政大臣盛宣怀下令各地电信局将清廷宣战诏书扣押,只给各地督抚观看,并且电告他们,不要服从此命令。然后地方上的反应就有意思了,两广总督李鸿章回电北京:“此乱命也,粤不奉诏”,湖广总督张之洞也回电:“坐拥东南,死不奉诏”,同时还干脆提出了“李鸿章大总统”方案:一旦有变,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总统”以主持大局。

很快,拒不奉诏的李鸿章和张之洞就得到了两江总督刘坤一、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浙江巡抚刘树棠、 安徽巡抚王之春、广东巡抚德寿(满人),以及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封疆大吏们的响应,他们联合发电,告曰列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1900626日,在刘坤一、张之洞等人的支持下,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元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了“保护东南章程九款”,史称“东南互保”。而东南互保事件,将清廷的虚弱揭露无疑。

慈禧无奈只能靠着义和团和刚成立一年的武卫军迎战,结果一败再败,1900815日晨,西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奔向西安“西狩”。

直到李鸿章和奕劻同宣战的十一国公使签订《辛丑条约》后,1902年,慈禧一行人才敢回銮京师。

这时候的慈禧已经被列强打怕了,也被东南互保的这些督抚们吓怕了,她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稳住李鸿章、袁世凯他们,让他们不反就好。

所以事后,慈禧厚着脸皮下诏:“当京师扰乱之时,曾谕令各疆臣固守封圻,不令同时开衅。东南之所以明订约章,极力保护者,悉由遵奉谕旨不欲失和之意。”

意思是,八国联军打过来时我就说了,东南各督抚守土有责,不能扩大战事,所以他们互保其实是我慈禧授意的。

这就先给东南互保定了性,然后慈禧又说道:“庚子之变,顾全大局,保障东南,厥功甚伟”,这意思就是他们不仅没错,还是有功的。有功就要有赏,于是嘉奖两江总督刘坤一晋太子太保衔,湖广总督张之洞晋太子少保衔。

不过即便没有追责,东南互保之后的三年间,李鸿章、刘坤一、许应骙、德寿等人相继病逝,又过了几年,慈禧和光绪皇帝、张之洞等人也死了,从此之后就是袁世凯的时代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