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2年1月1日星期六

第26章 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两个英国大佬


沈阳 著

Shenyang

 

http://p7.itc.cn/images01/20200821/a4584398103b425e8fa6dec744309765.jpeg

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

 

1

 

众所周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使中国彻底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一次战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中的英国,是发动侵略战争的主力。当时的英国陆军上校窦纳乐爵士(Colonel Sir Claude Maxwell MacDonald)是当时的驻华公使,因在战争中出力不小,还获得了军事版的巴斯勋章。

窦纳乐1852612日出生,1915910日去世,英国外交官,长期在中国清朝以及日本从事外交工作。早年的窦纳乐就读于拉特兰的阿宾汉姆学校(Uppingham School),后来在伦敦的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就读,开始了军旅生涯。

1872年,窦纳乐获得军官委任,在第74(高地)步兵团服役。窦纳乐于1882年参加了英埃战争,获得了埃及奖章。

1896424日,窦纳乐出任英国驻大清国公使,18961898年兼任驻朝鲜国公使。担任驻大清国公使期间,强令清政府租借威海卫,为英国商团取得包括广九铁路在内等5条铁路的修建权,推动《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签署,向清廷租借新界。

别看窦纳乐只是区区的上校军衔,但是他却敢对中印边界问题指手画脚。1899年,窦纳乐制订了一份关于中国和英属印度在喀喇昆仑山脉及克什米尔的新划界提议,即所谓的马继业-窦纳乐线(Macartney-Macdonald Line),这条边界线成为中巴喀喇昆仑走廊,以及中印之间所谓的麦克马洪线的基础。

1900527日中国爆发义和团运动之后,身为军人的窦纳乐认为使馆区有危险,528日要求停泊在大沽附近的17艘外国战舰增援,并作为总指挥领导东交民巷的使馆与义和团作战,其间与亲英派日军中佐柴五郎合作。

1900825日,窦纳乐与原来的驻日公使萨道义爵士(Sir Ernest Satow )对调了职务,成为英国驻日公使,促成了英日关系的蜜月期。

1902130日,第一次英日同盟盟约在伦敦由英国外交大臣、第五代兰斯多恩侯爵及日本驻英公使林董签署,1905年及1911年的两次盟约续签,窦纳乐都以驻日代表的身份参与其中。1905年驻日公使升级为大使,窦纳乐成为英国首任驻日大使,1912年离任。1906年,窦纳乐成为英国枢密院委员(PC)。

19001129日,窦纳乐由于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功绩而获得军事版骑士指挥官级巴斯勋章(KCB)。

 

2

 

罗伯特·赫德

海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

 

1900年的义和团和随之而来的八国联军,让中国经历了一场浩劫,在这场浩劫之中,九死一生的赫德再一次成为中西方沟通的桥梁。

罗伯特·赫德(Robert Hart1835220-1911920日),英国政治家1854年来到中国1861年起在上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职务,1863年正式接替担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1911年死于英国白金汉郡,清廷追授其为太子太保;赫德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达半个世纪之久(1861-1911年),在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严格的海关管理制度,他主持的海关还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著有《中国论集》等。

赫德主持晚清海关长达半个世纪,他还创建了中国的现代邮政系统。

赫德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中国雇员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人民的同胞,是中国政府用来对付外国商人的外籍雇员。因此当18856月被英国政府任命为驻华公使时,他辞谢不就。

但是,从当代的角度来看,外国人把持海关无疑是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赫德长期居留北京,是晚清风云人物。他擅长幕后的业余外交,是总理衙门可以信赖的顾问不但在税务和商务问题方面,而且在外交和内政方面,都有其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甚至封疆大吏的人事任命,有时也要咨询他的意见。恭亲王奕䜣说:赫德虽系外国人,察其性情,尚属驯顺,语言亦多近礼。

1862年,中国第一个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成立,经费来自海关税收,负责人也由总税务司推荐。

1865-1868年,他和英国公使威妥玛向清廷提出许多改制强国的建议,不过这些建议要到30年以后才引起中国改良派的共鸣。他写道:如果政策改变了,中国可以成为各国的领袖;如果政策不改变,它将变成各国的奴仆。

1866年,赫德回国完婚时,劝说清政府第一次派员出国考察。

1879年,赫德协助清帝国购买8艘军舰。这成为中国北洋海军的起源。

1887年,为解决走私问题,劝说中葡两国签订里斯本会议草约,由葡萄牙永据澳门,换取澳葡当局协助海关征收鸦片税。

赫德还曾参与《烟台条约》、1885年《中法新约》、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和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此外,他还利用关税的抵押担保,直接参与中国举借外债的活动。

19006月,义和团控制北京,620日,赫德请求总理衙门为海关关员及眷属撤离北京提供帮助。可是,由于局势失控,北京到天津已完全被封锁,火车停开,义和团开始攻击总税务司署,赫德当即带领40余名海关关员和眷属撤退至英国使馆避难。随后,英国使馆也被封锁,赫德和外界彻底失去联系。721日,英国的《泰晤士报》刊登了赫德的讣告,人们相信,住所和总税务司署化为灰烬,音信全无的赫德已经遇难。

其实,赫德并没有已遇难,而是被困在使馆区。赫德一面组织人员抵御义和团和甘军对使馆的围攻,一面在断断续续的枪炮声中用铅笔写成了一篇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这段插曲不是没有意义的,那是一个要发生变革的世纪的序曲,是远东未来历史的主调,公元2000年的中国,将大大不同于1900年的中国

赫德已经看出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忍无可忍的中国人起来反抗是一个民族的必然觉醒。

815日,八国联军攻到英国使馆,坚持了56天的赫德终于获救。第二天,65岁的他在总理衙门的请求下,又开始为停战谈判奔波。

当时,如何处理战后对华关系,成为各国政府的头等大事,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创立黄祸一词,他认为,中国在20世纪要崛起,而崛起的中国将重演蒙古帝国的历史,只有瓜分中国,才能防止黄祸的出现。德国皇帝瓜分中国的建议,在西方引起了很大认同。

赫德则在英国杂志上连发6篇文章,综合分析三条出路:第一条是瓜分中国;第二条是扶持新政府;第三条是继续支持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他认为只有第三条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好出路。

为了挽救清政府,赫德给李鸿章写信,劝说李鸿章回京谈判,因为只有李鸿章才能和列强对上话。谈判刚开始,列强漫天要价,几乎把清政府逼上绝路。为了保全清政府,又最大限度满足列强的利益,赫德对中国各类税收情况进行了测算,得出中国每年可承担2000万两赔款的结论。

190197日,奕劻和李鸿章同11国代表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就是采用赫德的建议。当然,赫德没有忘记借机给海关扩权,把部分常关的税收和盐税纳入了海关的征收范围。

《辛丑条约》签订前后的赫德把他的复杂性展示得淋漓尽致,海关是他一生事业所系,没了大清朝也就没了他这个总税务司,赫德和清廷的命运已经牢牢拴在一起。他在中国居住了40多年。

1908年,病中的赫德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你嬉戏已足,你吃饱喝足,该是你离去的时候了,这一年他已经73岁,在中国生活了54年,决定回国休养。413日上午,十几个西方国家的驻华使节、清朝官员及各界人士上千人,聚集在北京前门车站,为赫德送行。赫德私人所建的乐队反复演奏各国国歌,终结曲是《友谊地久天长》,乐声中,没有一个西方人不含着眼泪道别。

据《北华捷报》、《泰晤士报》报道,当时,赫德神情落寞,短大衣没扣钮扣,有些皱巴,步履疲惫蹒跚,他低着秃顶的头,与送行的人们一一道别,灰色的目光中满是失意。随着列车驶离北京,送行的人们纷纷散去,总税务司署的职员们回到衙门,看见赫德办公桌上钉着一张便条,上写:“1908413日上午7时,罗伯特·赫德走了。

1911920日,赫德在英国病逝,享年76岁。20天后,武昌起义爆发,紧接着,赫德为之效力近半个世纪的大清王朝灭亡。 

 

赫德与大清海关官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