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2年1月25日星期二

第22章 慈禧太后为何盖棺之后仍难有定论


沈阳 著

Shenyang

 

中國,清朝,太后,後宮,遺囑 ID-2107145

慈禧

 

1

 

慈禧的丈夫咸丰,虽然战败西逃但还是心系国家社稷,在西逃后回朝途中病逝,临终前妥当安排后事,让两宫太后和八大臣扶持年幼皇子上位。而同治帝在慈禧手下虽难施展手脚,但还算是个明君,支持洋务运动,至于光绪帝,更是主张与谭嗣同等人发动戊戌变法,最终却落得被慈禧残忍赐死,和慈禧先后离世。

19081114日,光绪帝驾崩,大行皇帝无嗣,经她命,由醇亲王载沣摄政王,其子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

19081115日未时(下午2时左右),叶赫那拉氏于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享年74

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慈禧葬于河北省遵化市菩陀峪定东陵,定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皇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孝钦显皇后,谥号共22字,谥号长度超过清朝开国皇后孝慈、本朝孝德、孝贞两位正宫皇后,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后之最。

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中,依慈禧的身份、地位,理应稍逊正宫皇后慈安一筹,在陵寝规制上也会有所体现,这样才能体现等级差别。然而,鉴于慈禧的特殊身份,本来设计的陵墓无论在规制与质量上都与慈安难分伯仲,她本应心满意足。但是,慈禧并不满足,无限膨胀的自大心理与无法遏制的贪欲,使她不能甘心于与慈安比肩。既然在葬位的选择上必须屈于慈安之后,就要在陵寝的建筑与装饰上超过慈安,以显示她的与众不同。

慈禧陵的重修工程历时十三年,直到她死前才告结束。重建后的隆恩殿与东西配殿,在建筑材料的贵重、工艺的精湛、装饰的奢华等方面均居于清朝皇后陵寝的首位。即使是与清朝皇陵相比,某些皇陵也要比她逊色很多。

她的随葬品之奢华也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慈禧的随葬品分为两部分:生前置放于墓中金井里的珍宝与下葬时的随葬珍品。

慈禧棺内底部铺金丝织宝珠锦褥,厚七寸,下面缀大小珍珠一万多粒,红光宝石八十五块,白玉二百多块,锦褥上有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铺五分重的珍珠二千四百粒。慈禧定东陵地宫尸体周围的大件珍宝有:九玲珑宝塔、翠玉佛、翡翠西瓜、蝈蝈白菜、红蓝宝石、祖母绿宝石、玉石、红珊瑚树、墨玉荸芥等不计其数。

慈禧尸体上盖一条织金的陀尼经被,明黄缎底,捻金织成,织有汉字陀罗尼经文二万五千字,缀有八百多粒珍珠。头上的凤冠由无数珍珠宝石嵌成,其中仅一颗珍珠就价值白银约一千万两。

慈禧临终时口含大如鸡蛋的一粒夜明珠。

 

2

 

慈禧定东陵地宫

 

慈禧太后在清末把持清廷朝政长达约半个世纪之久,自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原与东太后共同把持朝政,垂帘听政,东太后慈安死后,自此一宫独大,把持政权,执政时期有过三任皇帝,同治、光绪、溥仪,虽然溥仪是在慈禧死后才登基,但也是她一手扶持的。

慈禧统治晚清,几乎都是贪图个人享乐,每次战败都主张投降议和,1908年慈禧去世,临终前立了三道遗嘱,内容令后世唾弃不已。

第一条:立醇亲王之子溥仪为帝,正值壮年的光绪帝突然暴毙身亡,近来考古发现光绪帝的遗骸有砒霜的反应,验证慈禧太后临死前毒死光绪帝,立一个三岁小孩为帝,就是幻想着能长命百岁继续垂帘听政,但没想到光绪帝死了,自己也跟着走了。

第二条:为女人不得干政,很可笑的是慈禧太后似乎忘了自己也是个女人,她掌控清朝政权长达约半个世纪,不少误国夸张情事不少,如:中法战争明明打赢了还要赔款,甲午战争败给日本又是割地赔款,助长日本的国力,另外,她还挪用海军军费修缮圆明园及戊戌变法加以阻扰,让变法失败,再再加速清朝的颓圮之势。

第三条:宦官不得干政,更让无数后人唾骂,因为慈禧太后身边前后有两个太监,前是安德海后是李莲英,特别是李莲英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太监,凡官员有求于慈禧太后,都会拢络李莲英满足他爱财贪财的欲望,而李莲英也深知慈禧太后的喜好,极力的满足他的权力和欲望。

 

3

 

慈禧太后死后,对其的负面评价可以说层出不穷。

个人的人格方面,慈禧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的手法残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那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相当高压严峻。

从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出发,慈禧当政的结果亦受到不少负面评价。

中俄密约》的内容公之于众后,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全国人民群情激愤,纷纷斥责清政府的卖国行径,进一步促进了全国范围内革命运动的深入开展,清政府则陷入了非常难堪的狼狈境地。在国内外强大舆论的压力下,清政府不得不放弃签订《中俄密约》的计划。

恼羞成怒的慈禧太后极其残忍地下令将记者沈荩斩立决。后因惧怕行刑会影响慈禧太后的生辰庆典,慈禧太后这才发布懿旨:着即日立毙杖。

1903731日(阴历六月初八),刑部大堂8个狱卒手拿特制的大木棍,准备行刑。

沈荩面对狱卒,大声说道:快些了事!

于是,8名狱卒轮流捶打沈荩的四肢和背部,时间长达4个小时之久。沈荩被打得血肉横飞,骨已如粉,其状惨不忍睹,但沈荩自始至终未出一声

这时,堂司以为沈荩已死,下令停止捶打。不想这时沈荩用微弱的声音说道:……用绳绞……”

见沈荩还没有死,堂司又下令以绳勒其颈,而始气绝

于是沈荩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殉职记者。

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庚子拳乱之大祸。

慈禧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慈禧虽然政治上非常干练,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维系满清的对中国的统治。以上列举的数次丧权辱国的战争结果,并非一定如此,其中镇南关大捷后的乙酉清法战争以及中日甲午战争都是继续战争比接受议和的耻辱条件要更加有利,但继续战争的结果虽然会击败当时国内一片混乱的法国,或在甲午时拖垮当时国力即将穷尽的日本,使中华民族有个更好的结果,却很可能会让满清中央政府因为持久战乱而失去权威垮台。

慈禧作为最高权力责任者,拒绝取消维持了300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这在体现其政治之干练的同时,也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庚子事变后中国面临辛丑和约的巨额赔款时,其奢靡之风仍未见明显收敛,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更加恶化,民生凋敝。

但是慈禧太后一生享尽荣华富贵,生活时尚超前,在发达的西方工业面前,也是滴滴不漏,占尽先机。照相、电灯、洋车、柜式留声机,应有尽有,这台全球最早的柜式留声机摆放在她的寝宫里,时常传出悦耳动听的旋律,唱片的内容有中国的小曲、有国外的华尔兹舞曲。

1904年是慈禧太后的70大寿,很多官员想尽一切办法来张罗礼品,其中有一款柜式留声机深得慈禧的赏识,那就是美国维克多公司生产的全球最早的柜式留声机(样品机)。

梁诚1903年到1908年初是大清国以三品卿的资格出使美国、秘鲁、古巴等国,为了大清国奔波于多个国家。梁诚广州市人,早年受过西方文化的教育,并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非常喜欢留声机。在美国期间,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的大事。

梁诚得知1904年维克多推出了第一批柜式留声机的样品,由于不是商品机,美国也只有一些政府高层官员才有机会使用这样高档留声机。

当年美国官员把这台留声机送给了梁诚,梁诚又把这台留声机送给老佛爷慈禧太后,作为慈禧太后的70大寿的礼物。

慈禧太后庆祝七十大寿时,反清革命家章太炎套用他人为其题写的谀辞——“一人有庆;万寿无疆,为她撰写了一副寿联: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全逢万寿祝疆无。

 

其讽刺与鞭挞的力度,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4

 

慈禧太后已死,负面评价颇多,但无法以此为其盖棺定论。因为对慈禧太后的正面评价也不鲜见。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

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

慈禧的改革手段其实非常高明,百日维新改革速度过快,根本只是一场闹剧,不可能成功。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庚子退款建设教育事业等。

为了维持统治,改变自身守旧无能形象,慈禧太后在西狩期间宣布实行新政,进行经济,军事,教育,官制等方面的改革。

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战场正是在中国东北,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宣布中立,战争的结果是日本战胜了沙俄。国内人们普遍意识到君主立宪优于君主专制,要求清政府进行宪政改革;与此同时,国内革命运动也愈发高涨。为了维持统治,慈禧作出要立宪的姿态。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内容仿照德国和日本的宪法,维护皇帝君上大权

1908年,由于慈禧通过“夫人外交”,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签署法案,退还庚子赔款一千多万美元,主要用于支持中国官派留美学生;之后,英、法、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等国相继;七国退还中国之庚款溢款总数,约在海关银三亿两左右,对兴办教育事业颇有效果,应当肯定。

 

5

 

慈禧一生中领导过两次改革,第一次是洋务运动,第二次是清末新政,前者是物质层面上的变革,后者是体制层面上的变革。

 

推行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模仿、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善用重用汉臣

 

慈禧太后知人善用,重用汉人,是有口皆碑的,她手下有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骆秉章等当时的一大批能人,纵观历史,浏览朝朝代代名臣贤达,他们都可无上下之分。她手下的袁世凯,尽管有过复帝的逆施,确实还是有本事的人才。让这样一大批能人甘心受她的指挥,足见她的用人能力。早年协助咸丰皇帝处理国事,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是咸丰年间政策方针的实际制定者。

 

实行新政改革

 

1901829日,出现下谕全国停止武科科举考试;911日命令各省仿北洋、两江筹建武备学堂;912日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铺开。1903124日设立练兵处,任庆亲王奕隆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练兵大臣,铁良襄同办理。练兵处的实权为袁世凯所掌握。清政府还令各省设立督练公所,为各省领导编练新军的机构。

190397日,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接着,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如:钦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铁路简明章程、奖励华商公司章程、矿务章程、公司注册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这些章程规定,允许自由发展实业,奖励兴办工商企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这些章程和做法,都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

 

废科举办学堂

 

190194日,出现命令各省城书院改成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25日,颁布学堂科举奖励章程,规定学堂毕业生考试后可得进士、举人、贡生等出身。

1902213日公布推广学堂办法。815日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190310月,清政府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凡中国留日学生在日本普通中学5年毕业,得优等文凭者,给予拔贡出身;另外,慈禧还利用美国的部分庚子退款在清华园修建清华学堂(今清华大学),利用其余的退款建女学、新学等。

1904113日又颁布《重订学堂章程》,详细规定了各级学堂章程及管理体制,以法令形式要求在全国推行。与普通学堂并行的还有专业教育,包括师范学堂及各类实业学堂,在学制上自成系统,一套完整的学校制度随之建立。

190592日,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科举取士与学校教育实现了彻底的脱钩。为统一管理留学生工作,清政府分别在19021031日和1906102日派出总监督赴东洋和欧洲。

 

禁缠足办女学

 

1906年, 慈禧太后下禁缠足令,开中国解放妇女之先河。她亲自过问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使之得以昭雪,赦免经不起严刑拷打、作伪证的小白菜一死,严惩浙江巡抚以下与案有关的贪官污吏300多人。

慈禧太后默许下,开办女子学校,教授新学,逐渐风行于开埠较早之上海、广州等沿海之城镇。慈禧之举,代表了当年倡导开启中国女学兴办之门先行者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普遍为维新派开明官僚与士绅所接受,尽管它与男女平等、妇女彻底解放的距离仍相差甚远,依然与根深蒂固的几千年封建传统道德观念相左,受到拥有强大势力封建卫道士的强烈毁谤和抵制,但女子兴学却如同星火燎原般漫延开来。

 

颁懿旨禁鸦片

 

慈禧太后还提倡废除延续了近六百年的缠足陋习、满汉不能通婚的政令以及禁止吸鸦片。

慈禧禁鸦片懿旨:

 

自鸦片烟弛禁以来,流毒几遍中国,吸食之人废时、失业、病身、败家。数十年来日形贫弱,实由于此,言之可为痛恨。今朝廷锐意图强,亟应申儆国人咸知振拔,俾祛沉痼而蹈康和,着定限十年以内将洋土药之害一律割除净尽。其应如何分别严禁吸食并禁种罂粟之处,着政务处议妥章程具奏。

 

除中国之外,受这场运动影响最严重的就是英国了。这道诏书发布之时,英国每年要向中国输送五万箱鸦片。不过英国立即同意,如果中国真心求变,愿意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消减产量,英国也会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减少对中国的出口。

很不幸,慈禧太后在这场改革胜利前就死去了,但是无论这场改革的结果如何,慈禧太后的开山之功都不可抹杀。

6

 

回顾历史,中国在清代以前,闭关锁国,对外交往不多,也就没有国旗、国歌、国徽和国花。

但人们似乎忘记了慈禧太后在制定中国国旗、国歌、国徽和国花中的重要作用。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原来闭关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强的交往日益增多。李鸿章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

于是李鸿章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国的旗帜,请求颁制国旗。

慈禧就命李鸿章负责设计图案。

经过多方征集筛选,李鸿章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决定使用黄龙旗为大清国国旗。

最初用于作为北洋水师的军旗,并于1888年(光绪14年)《北洋海军章程》颁布与确认本为海军旗的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为大清国旗(俗称黄龙旗)。

清朝的国徽为“蟠龙徽饰,标志是蟠龙的图案,也是清皇室的徽饰象征,代表了清朝国家象征的徽饰。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块国徽。

1903年,慈禧太后以懿旨形式将牡丹定为国花。

大清驻英国公使曾纪泽在出使期间,看到西方国家在公共礼仪场合演奏国歌,甚为感动,觉得清帝国也应有本身的国歌,因此特地上奏并呈了一部“国乐草案”,但未得到批准。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并在正式国歌“巩金瓯”未出前,暂成为国歌。

每当在国际交往中需要演奏国歌时,便使用该首军歌代替。直至1911年,清帝国正式制订了国歌《巩金瓯》。

 

7

 

慈禧太后死后,其功过评价众说纷纭。但国外对其评价却与国内大不相同。不妨摘录部分洋人洋书中对慈禧太后的评价如下:

 

少数几个见过这位太后的人将她叙述为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丽的高个子女性。她长着一双鹰眼,有着明显的鞑靼人特征。她态度高贵而傲慢,嗓音中带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和绝对的威严。

——伊莱扎·鲁哈马·西德摩《中国,长寿帝国》

 

身为一个满族女人,想要掌握那些军国大事的知识,本来就机会渺茫,但是她却与只了解女红的东太后完全不同,处理大事的时候总能镇定自若,中国的门户面对敌对势力从来未被打开,这在中国半独裁统治的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要找一个原因,我想只能说是这位统治者本人拥有一种独特的品质和才能。

——亚瑟·H·史密斯《动荡中的中国》

 

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最有趣的名人无疑就是被我们称呼为太后的那位女士。太后在垂帘听政期间处于每一个带有改革性质的运动的前列,其统治的性质只能从这一时期的性质加以判断。由于意志和感觉缺乏一个赖以遵循的明确中心,外交失败了。它的杠杆找不到支点。于是在中国获得成功的永远只有依靠军事力量。与太后这么一个女人就真的大不可能打交道吗?

——《布莱克伍德氏杂志》

 

在戊戌变法中,慈禧太后几乎断送了性命和权力,但是她也从戊戌变法中收获良多,她开始变成一个支持革新政策的人。

事实上,她远远胜过她的外甥光绪皇帝。太后万岁!”“太后将来会登上大位!

在她的一生中,人们全部指望她来不断地推进她非常热心支持的目标。她牢牢地掌握着权力,她的涌起国说,敢于引导国家的战车驶上一条从来都没有走过的新路。她知道,她可以依靠那些总督和巡抚的支持,这些人都是她亲自任命的。她也知道,改革的精神已经传遍了这片大地,百姓都会从心底支持她。

——W·A·P·马丁《中国的觉醒》

 

 

清朝末年的立憲運動正式興起- 每日頭條

慈禧推动的预备立宪期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