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2年1月14日星期五

第12章 莫理循感情火山的第二次大喷发


沈阳 著

Shenyang

 

《泰晤士报》是世界上第一张以“Times”命名的报纸

 

1

 

《泰晤士报》(The Times)是英国全国发行的综合性日报,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对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泰晤士报》的英文名称The Times,中文直译过来应该是《时报》。然而它的译名却变成与读音相近、但毫无关联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一样。由于约定俗成的关系,错译保留至今。《泰晤士报》是世界上第一张以“Times”命名的报纸。

《泰晤士报》诞生于1785年元旦,创始人是约翰·沃尔特。诞生之初,称为《每日环球纪录报》, 178811日,正式改为如今的名称。《泰晤士报》一直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约翰·沃尔特同时也是《泰晤士报》的第一位总编。

 

 

19世纪的诸多重大政治事件中,《泰晤士报》都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南北战争中,该报就公开反对蓄奴制。美国总统林肯曾说:除密西西比河以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拥有《泰晤士报》那样强大的力量。

《泰晤士报》是第一张拥有驻外记者的报纸,也是第一张派驻战地记者的报纸。W·H·罗素曾经被《泰晤士报》派驻到克里米亚战场,他所撰写的一系列战地报导使他声名远播。

北岩爵士

 

《泰晤士报》共经历过8位发行人。其中1908-1922年间的发行人是北岩爵士,他曾创办《每日邮报》、《每日镜报》,后又收购了《观察家报》、《泰晤士报》,以及多种地方报刊,形成了英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现代报业集团——北岩报团。

阿瑟.巴里邀请莫理循共进午餐,并为他引见了北岩。莫理循在日记中写道:“北岩匆匆而入,非常亲切友好”。但莫伯利.贝尔却认为,北岩和朗斯代尔一样,都是大骗子。

 

2

 

莫理循在伦敦逗留期间,他给自己定下了二个目标:

一是争取外交部能同意把约翰.朱尔典派到北京去工作;二是争取让日本天皇能获得嘉德勋位。

在莫理循的游说下,这两个目标基本上都达到了。

鲜为人知的是莫理循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在伦敦好好地享受一下泡女人的快乐。

莫理循的朋友詹姆森在伦敦杜克街有套住房。一天,詹姆森邀请莫理循去和他共进晚餐,并把“三个女士”介绍给他。

莫理循欣喜若狂地在日记中写道:

 

我的运气还真不错,能坐在三个英国大美人身旁。

殖民地大臣的妻子阿尔佛雷德.利特尔顿夫人像成熟的桃子一样娇艳欲滴,声音甜美动听……

爱德华.塞西尔女士是雷欧.麦克斯的姐姐,长的艳美如花,牙齿整整齐齐……舌吐丁香,红润欲滴……

利奥夫人是双胞胎兄弟之一弗雷.勒欣顿的女儿……

她们都非常聪明……总而言之,这是我这辈子度过的最愉快的一个晚上,一个欢乐的夜晚。

 

但是,这都是有夫之妇。当莫理循与与一个匈牙利女人邂逅后,这才是他感情火山的第二次大喷发。

莫理循到达伦敦几个星期后,他的朋友A.P.斯托克斯介绍他认识了“漂亮的托妮”——“安东尼娅.索非亚.维多利亚.史蒂芬”。

莫理循请她吃饭,并开车送她回家。这只是莫理循和她在109天中59次约会的第一次。这也是莫理循和她如痴如醉罗曼蒂克乐章的序曲。

莫理循把他的那些经历都详详细细、精确地记录了下来。

与这段浪漫的经历相比,莫理循以前和梅西的恋情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

 

3

 

莫理循回到自己居住的杰明街住所时,心中欲火旺盛,一口气写下了一篇长达450字的日记。

部分日记摘录如下:

 

1883327日,安东尼娅出生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肤色较黑,但魅力四射,美丽迷人。

她来到伦敦后,体重一直在下降,担心是否得了肺结核。她在柏林的克劳斯 教授寄宿学校受过良好的教育。家世十分凄凉。父亲52岁死于肺结核,母亲38岁死于肺结核。姐姐伊米莉32岁死于肺结核。幸好还有个26岁的妹妹弗里达还活着,而且身体健康。

她和梅费尔一个60岁的印度官员是好朋友……在他们交往的6个月时间里,他对她非常好。

她的人生非常凄切。

她最早爱上的是一个年龄和她相当的匈牙利男子。他住在柏林,以制造皮革珠宝盒为生。他在她面前说得天花乱坠,声称愿意和她结婚,并诱奸了她。结果他们才交往7个月,她就做了一次流产手术。

当时,她在一个军事部门工作,由于工作过于繁重,不久就辞职了。后来她发现男朋友对她有不忠行为,和其他女人有染。她气得快发了疯,甚至投河自尽,一了百了。可是她的男朋友觉察到她的思想状况,及时阻止了她。

失望之下,她就来到了伦敦,口袋里只揣着25英镑。

说来她运气还不错。这点钱用完后,她就遇到了那个对她相当不错的印度官员。难怪她长得瘦巴巴的,显得十分憔悴,她的心都碎了,日渐消瘦。

这个印度官员身材高挑,禁止她泄露他的姓名。她一直信守自己的承诺。

这个印度官员以前有个情妇,后来死在印度。有一次,他带她到巴黎的一家豪华大宾馆过夜……有一次,她姐姐在格拉德巴赫生了病,他还允许她回到姐姐的病榻旁。他们分手时,他给了她50英镑,后来还给她寄了两三封信,并给她汇去25英镑。

她至少两个月没听到他的任何音信,担心他可能已不在人世了……他的法语讲得非常好。

 

4

 

以后的一个月中,莫理循几乎每天都和托妮频频幽会。他们常常一块用餐,参观国家展览馆,看戏,在公园里漫步,而且每天都 要在莫理循的房子里消磨一段时间。

第一次会面后几天,莫理循花6.6英镑给托妮买了一付皮手笼和一套长睡衣,后来又买了一个又大又轻的旅行箱和其他许多礼物。有趣的是这个抠门的莫理循把他所送的礼物都一一登记在册。

1120日,莫理循租金太贵,他退掉了租来的房子,搬到锡福德的一家休闲旅馆去住。令他失望的是,托妮没能和他一起去,她说自己“病得厉害”。

但是两天后,他们又聚在一起了,一起度过了五天美好的时光。托妮很谨慎,拥有自己的卧室和起居室。

五天后,莫理循动身前往巴黎。吝啬的莫理循再一次觉得“租金贵得离谱——真见鬼”。

真见鬼的其实是莫理循被托妮骗了。当时,托妮之所以“托病”没有陪莫理循去锡福德,原因却是她刚和一个叫洛斯的理发师结了婚。自以为聪明却又愚蠢的莫理循,直到11个月后才知道真相。

莫理循从巴黎又转道前往维也纳、柏林和哥本哈根。莫理循在柏林时还为托妮买了件小饰物。

但莫理循没有收到托妮的信,他感到“非常失望”。

不过,莫理循128日回到伦敦时,他和托妮又有一次“愉快的幽会”。他们一起用餐,一起看戏。

两天后,莫理循被一条消息惊呆了,他在日记中写道:

 

非常令人不愉快的一天。听到这消息后,我完全惊呆了。我坐下来写了封回信,接着花7英镑1先令买了块表,用快邮的方式把表寄给她。她要嫁给一个英国人了。祝福她。

她是我所见过的最值得尊重、感情最真实的女人。我们的交往以这种结局告终还是不错的。

现在她终于有了机会,如果为了我能短聚几天而错过这一机会,那是很残忍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