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先生 撰稿
李之龙(1897-1928),字在田,号赤显,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1897年12月10日)出生于湖北沔阳县(今仙桃市)西流河镇杜窑村一个农民家庭。
李之龙7岁随父到武昌两湖师范附小读书,1911年毕业。
1912年秋,考入武昌外国语专科学校英语班。不久,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年仅16岁的李之龙,于1913年7月随其四叔李国良赴江西,参加李烈钧领导的湖口起义,起义失败后,李之龙回校复学。旋因参加“反校长争民主”的学潮而被学校开除。
李之龙后考入武昌高等商业学校,但因家贫无力负担,仅学一年即辍学。
1916年秋,李之龙考入烟台海军学校,立志为建立中国海军,保卫祖国海防奋斗。在校期间,李之龙非常关注国内局势,先后组织同学集会声讨张勋复辟和发动同学、校工、士兵等上街游行,声援五四运动,并开始接受革命思想。
1923年2月,李之龙参加“二·七”大罢工遭湖北政府通缉。同年7月,李之龙由谭平山等人介绍加入国民党。
1924年初,李之龙任中共汉口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旋奉调广州任前苏联顾问鲍罗廷英文翻译。
李之龙于同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在学生第二队。7月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区党部成立,他又以学生代表担任第一届执委。执委5人中,除蒋介石和陈复外,李之龙、金佛庄、严凤仪均为中共党员。
李之龙10月参加平定商团叛乱。
李之龙于11月毕业后留军校政治部工作。
李之龙参加第一次东征,任学生军教导团营党代表,因表现出色,10月调任国民政府海军局政治部主任兼海军参谋厅厅长,授少将军衔。
1926年1月,海军局长苏联人斯米洛夫离职回国,李之龙升任代理局长,并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后又兼任中山舰舰长。李之龙成为黄埔一期学生中最早佩戴将星肩章的,也是中共党员中最早被授予中将军衔的人。
1926年3月18日,李之龙奉命于19日调宝璧、中山二舰开赴黄埔门前备用,20日,发生了所谓的“中山舰事件”,蒋介石将李之龙逮捕关押,后将其释放,但被撤销职务。
4月14日,李之龙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新剧团主任。
北伐战争爆发后,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将汉口的民间游乐场所新市场改为中央人民俱乐部,命名为“血花世界”,国民政府任命李之龙为中央人民俱乐部主任兼《血花日报》社社长,不过,陈独秀、张国焘等拒绝给他恢复党籍。就
在李之龙为未能恢复党籍苦恼的时候,蒋介石派人去武汉找他,希望他能“迷途知返”,直到“四·一二”事变前,还发一封电报给李之龙,叫他立即去南京。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李之龙在中央人民俱乐部主办的《人民日报》上发表《“三·二〇”反革命政变真相》一文,揭露“中山舰事件”真相,公开痛斥蒋介石。
宁汉合流后,李之龙在武汉秘密组织新海军社,从事兵运运动。随后潜往上海,企图策动中山、宝璧、自由等军舰的起义;不久潜往广州,以港商身份从事海军兵运工作;未几,李之龙身份暴露,被迫东渡日本。
1928年2月6日,李之龙从日本乘坐法国邮轮经香港秘密回到广州,准备继续在海军中进行策反工作。一下船就被特务发现,当晚深夜特务包围了李之龙在豪贤路136号的住所,再度被捕。
次日,蒋介石得知李之龙被捕,立即打电报给主持广州“清党”的李济深,命令把李解往南京。
李济深接电后,打电话给承办李之龙案件的海军第四舰队司令陈策,叫他将李之龙押送到自己的司令部来,但陈策以“策动海军叛乱”罪名判处李之龙死刑,于2月8日将其在黄花岗执行枪决。
李之龙的伯父李国镛,早年经商,在武昌开设谦记土庄。曾游历日本,与武汉各界均有联系。辛亥革命期间,投效黎元洪,任都督府顾问,颇为黎重用,曾经办外交,组织保安社及赤十字会,参与南北交涉,慰问前线将士及伤员,购买枪支,犒赏起义海军人员等事务,对辛亥革命卓有贡献。
李国镛1913年响应孙中山发出反袁号召,参加反袁斗争。1922年任调任弦口征收局长。1938年武汉沦陷后,避居乡间,著有《李国镛自述》。
李之龙的堂弟李之常是李国镛之子,李之常是中国古生物学教学研究的先驱,在长期的古生物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他编写的《普通古生物学》、《脊椎古动物学》、《岩石学》等讲义教材既吸收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又十分注意采纳我国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