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

第三章第五节 腔肠动物:海葵


沈阳先生 撰稿

海葵(学名:Actiniaria),归类腔肠动物门六放珊瑚亚纲,共有1000种以上。广布于海洋中。一般为单体,无骨骼,富肉质,因外形似葵花而得名。虽然海葵看上去很像花朵,但其实是捕食性动物。海葵没有骨骼,锚靠在海底固定的物体上,如岩石和珊瑚。它们可以很缓慢的移动。少数无基盘,埋栖于泥沙质海底,有的海葵能以触手在水中游泳。海葵非常长寿。
海葵是一种构造非常简单的动物,没有中枢信息处理机构,因此,它连最低级的大脑基础也不具备,寄居蟹有时会把海葵背在背上作为伪装。

分布区域
海葵的外表很像植物,但其实是动物。海葵共有1000多种,栖息于世界各地的海洋中,从极地到热带、从潮间带到超过10000米的海底深处都有分布,而数量最多的还是在热带海域。各大洋都有分布,从潮间带到超过10,000公尺(33,000)深处,有的生活于淡咸水中。海葵广布于海洋中,多数栖息在浅海和岩岸的水洼或石缝中,少数生活在大洋深渊,最大栖息深度达10210米。在超深渊底栖动物组成中,所占比例较大。
这类动物的巨型个体一般见于热带海区,如口盘直径有1米的大海葵只分布在珊瑚礁上。暖海中的个体较大,呈圆柱形。在岩岸贮水的石缝中,常见体表具乳突的绿侧花海葵。 
在我国东海,太平洋侧花海葵数量之多每平方米可达数百至近万个。在几平方厘米的贝壳、石块上,也会有紫褐色带桔黄色纵带的纵条肌海葵,当其收缩时酷似西瓜又名西瓜海葵。此外,还有触手众多的细指海葵等。

外形特征
海葵的单体呈圆柱状,柱体开口端为口盘、封闭端为基盘。口盘中央为口,口部周围有充分伸展的软而美丽的花瓣状触手,犹如生机勃勃向日葵,因而得名。
海葵触手的数目因种而异,但内环者大于外环,数目均为6的倍数,具有摄食、保卫和运动的功能。附着端的基盘,可分泌腺体吸附于石块、贝壳、海藻或木桩等硬物上。口盘的直径大多为几厘米,但栖息于北太平洋沿岸和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巨型海葵口盘直径可达15米之巨。
海葵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绿的、红的、白的、桔黄的、具斑点或具条纹的或多色的,这些色彩来自何处呢,一是本身组织中的色素,另外来自与其共生的共生藻。共生藻不仅使海葵大为增色,而且也为海葵提供了营养。
生活在热带珊瑚礁中的几种海葵,白天伸展着有色彩的部分使共生藻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到了晚上触手再伸出来以捕食。
海葵没有骨骼,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腔肠动物,代表了从简单有机体向复杂有机体进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原始而又简单的动物,只能对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产生反应。
海葵环绕在一个共同的消化系统周围的每一只触手能决定它所接触到的食物适宜与否,却没有向其它触手传递信息的功能。
海葵的神经系统无法辨别周围环境的变化,只有通过实际的接触,受到刺激才会发生反应。当海葵被触动时,许多触手都会发生一阵反射性痉挛,这说明有一些基本信号传递到了海葵的全身,但是只有直接参与和食物接触的触手才有抓取食物的反应。这些信号是非常简单的,因为每次接触所产生的反应都相同。只有当食物最终进入和消化系统接触的状态时,其它触手才会开始活跃起来,纷纷把自己折皱起来,这种反应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摄取食物,将食物包围起来,送到嘴上进食。

生活习性
海葵的食性很杂,食物包括软体动物、甲壳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甚至鱼类等。这些动物被海葵的刺丝麻痹之后,由触手捕捉后送入口中。在消化腔中由分泌的消化酶进行消化,养料由消化腔中的内胚层细胞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口排出。
海葵多数不移动,有的偶尔爬动,或以翻慢筋斗方式移动。有些属(Edwardsia属、滨海葵属〔Halcampa〕、Peachia)无基盘,深埋於泥沙内,仅露出口和触手。幻海葵属(Minyas)在近海面处浮动,口端朝下。海葵无骨骼,但能分泌角质外膜。有的能分泌黏液,周围黏满沙粒、贝壳或其他物体。触手的刺丝囊麻痹鱼等动物。有的只吃微生物。吃海葵的有海牛(裸鳃类)、海星、鳗、比目鱼和鱈。
多数海葵喜独居,个体相遇时也常会发生冲突甚至厮杀。二者常是触手接触后都立即缩回去 。若二者属同一无性生殖系的成员,就逐渐伸展触手,像朋友握手相互搭在一起,再无敌对反应。若属不同繁殖系的成员,触手一接触就缩回,再接触再缩回,然后彼此剑拔弩张,展开一场厮杀。
先是口盘基部的特殊武器即边缘结节()胀大,内部充水,变成锥形,继而体部环肌收缩,使身体变高,然后将整个身体向对方压去,在压倒对方的一刹那,立即将延长的结节朝对方刺去,结节顶端有大的有素毒的刺胞,若刺到对方会立即射出毒液。双方总是你来我往,以牙还牙。
几分钟后弱者也常主动撤退,脱离接触。若无隐身之所,它会使身体浮起来,任海水把自己冲走。若无任何退路,就会不停地遭受攻击,时间一长,也难免一死。
海葵争斗的主要目的是争夺生存空间。有的海葵如直径有15厘米的连珠状大海葵,能捕食海星。据观察,当猎物接近时,它突然用触手拥抱猎物,并同时向其射出数百到数千个刺胞,很快将其杀死。海星等大的其他猎物,海葵也能很快将其置于死地。
海葵圆柱状的身躯靠底部强有力的吸盘牢牢地吸在海底的岩石、淤泥上,甚至吸附在贝与蟹的外壳上,即使海浪冲击,也不会把它们冲掉。它们有大有小,小者如米粒,高仅005厘米,直径02厘米,稍大者如手指,再大者如碗口,更大者体高达30厘米,口盘直径达60多厘米。
热带海洋的大海葵,口盘直径有1 米多,身躯上端是它的圆盘状的口,口周围长满柔软的触手,触手有各种奇异的色彩,状如卷包花心,或似金丝下垂,或呈放射状向周围伸展着,犹如海底绽放的菊花。有的种触手只有一圈,有的种触手排成数圈,由内层往外按六的倍数增加,多者达200余条。触手在水中不停地摇摆,犹如风中摇曳的花瓣。许多缺乏经验的小鱼、小虫、小虾常漫不经心地游过来,好奇地探察这不知名的花朵,却突然被快速收缩的触手所擒获,还未来得及作出反应,就被触手里的刺细胞杀死,成了海葵的果腹之物。
在受到巨浪等强烈刺激时,触手会收缩起来,使整个海葵收拢成球形,看起来像一块石头,或缩进海底的泥沙中。海葵呈现的鲜艳色彩,是海葵组织中共生有单细胞藻类的缘故。它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能被海葵利用。除捕捉小鱼小虾外,单细胞藻类也是海葵的基本食物之一。
海葵没有主动出击的能力。但事实上,海葵并不都是永久附于一处,有的在缓缓滑行,有的靠触手做翻转运动,还有的能在水中做短距离的游泳。极个别的海葵还会靠基盘分泌的气囊倒挂在水层中浮游。

生长繁殖
海葵为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在雌雄同体的种类中,雄性先熟。多数海葵的精子和卵是在海水中受海葵精,发育成浮浪幼虫;少数海葵幼体在母体内发育。有些种类通过无性生殖,由亲体分裂为2个个体;还有些种类是在基盘上出芽,然后发育出新的海葵。
海葵卵在水中受精。滨海葵属和红海葵属(Actinia)的精子进入雌体腔肠受精。有时行无性纵裂生殖(Anemonia)。有的基盘裂成碎片,再长成新个体(Metridium)。海葵常与其他动物共生。如移栽寄居蟹(Pagurus arrosor)居住的贝壳上有单个丽海葵属(Calliactis)的海葵,当蟹长大迁入较大的新贝壳时,把海葵也移到新壳上,真寄居蟹(Eupagurus prideauxi)总是和疣海葵(Adamsia palliata)在一起。有些鱼(Premnas属和Amphiprion)可在海葵(Stoichactis属、Radianthus属或Discosoma)的有毒触手间安全地生活,有些鱼则可能被另外的海葵(甚至是同一种的)螫伤或吃掉。
海葵那美丽而饱含杀机的触手虽然厉害,但却以少有的宽容大度,允许一种610厘米长的小鱼自由出入并栖身其触手之间,这种鱼就叫双锯鱼,也称小丑鱼。其实双锯鱼并不丑,橙黄色的身体上有两道宽宽的白色条纹,娇弱、美丽而温顺,缺少有力的御敌本领。它们有的独栖于一只海葵中,有的是一个家族共栖其中,以海葵为基地,在周围觅食,一遇险情就立即躲进海葵触手间寻求保护。它们这种关系属共生关系,海葵保护了双锯鱼,双锯鱼为海葵引来食物,互惠互利,各得其所。除双锯鱼外,与海葵共生的鱼还有十几种。
除双锯鱼外,和海葵共生的还有小虾、寄居蟹等其他动物。每个海葵通常共生着37只小虾,多者可达几十只;共生的寄居蟹一般是雌雄一对,且双双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准其他蟹侵入,遇有借宿者会引起一场殊死搏斗。据科学家实验,如果把双锯鱼等海葵的共生者全部取走,海葵的活动就大大降低,有些就索性停止活动。不久,蝴蝶鱼就会纷纷游来用尖细的长嘴吞食海葵,用不了多长时间,它们就会把能找到的海葵消灭干净。
海葵虽然能和其他动物和平相处,但也时常为附着地盘、争夺食物与自己的同类进行争里斗,常常出现一方把另一方体表上的疣突扫平或把触手拔光的争斗场面。

海葵寿命
科学家发现海葵的寿命大大超过海龟、珊瑚等寿命达数百年的物种,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海洋动物。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碳一14技术对3只采自深海的海葵进行测定,发现它们的年龄竟达到15002100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