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12月13日星期四

第九章第四节 李之龙与“楚剧革命第一声”


沈阳先生 撰稿

李之龙的名字是与“中山舰事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不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个十足的楚剧迷,并为楚剧改革作出过极大的贡献。
“楚剧改革第一声”著名汉剧史学家扬锋19566月回忆说:“楚剧有定名以后,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启发和社会风气的陶熔,力图改良,改旧有的‘帮腔'形式采用丝弦,无论原有的‘近腔'、‘悲腔'等都改用胡琴托腔,并采用汉调的西皮、二簧,以及京剧流行的其他腔调揉合应用。所有打击乐器,也都采用京、汉两剧的‘锣鼓经',比较显得规模气魄,都与以前花鼓戏时代迥然不同了,这都是它进步的明证。”
扬锋所说的楚剧这一系列改革,其发起和领导者就是李之龙。
李之龙早在少年时代就热爱戏剧事业,成年后他常言:“枪炮只能攻城,艺术可以攻心,搞戏剧工作就是革命。”
李之龙认为:因为楚剧以通俗的演唱方式去反映平民的生活和社会问题,受到劳苦大众的欢迎。李之龙从人民大众的文化娱乐需要出发,从革命宣传的社会功利出发,决心发动并指挥这场被誉为“楚剧革命第一声”的运动。
历代封建统治者均视花鼓戏为“淫戏”,“有伤‘风化’”,李之龙愤怒痛斥这种谬论,他指出:“什么‘有伤风化'这个狗屁,是我们听惯了的一些腐败蠢物拿来反对男女同学的口头禅”。他热情肯定楚剧“稍有一二描写性爱问题的剧本,遭人骂为花鼓淫戏”,这是“因小故埋没了长处”,“楚剧在戏剧上的地位与《红楼梦》在文学上的地位一样”。
19271月,李之龙通过同乡楚剧艺人黄黑苟与楚剧天仙班的艺人李百川、陶古鹏取得联系,热情支持楚剧进入血花世界(现民众乐园)。接着,他力排众议,以公开招标方式使楚剧进化社以每月1200包银中标。
22(农历正月初一),以陶古鹏、李百川为首的天仙班,走出租界以楚剧进化社的名义在血花世界二楼首场公演。演出的广告标为“革新楚剧”。
历代官府对楚剧艺人的禁锢终于被打破。很快,租界外的满春戏园、美成戏园、长乐戏园和老圃游艺场也相继邀请楚剧班去演出,而且观众异常踊跃。李之龙借助民主革命的浪潮,促使楚剧获得了在汉口“本地街”(租界以外的市区)公开演唱的合法地位,也因而赢得了楚剧改革的第一个胜利。
为了提高楚剧艺人的文化素质,李之龙于同年3月组织成立了“楚剧进化社演员训练班”,亲任主任。他邀请社会名流分别为训练班100多名学员讲授各种文化艺术知识。他本人讲授《演员的修养》。他在讲授中强调演员要注意人格修养,求艺术的精进,要把楚剧的演出看成是宣传革命、教育平民进步的需要,不可只顾赚钱吃饭。在李之龙“提高楚剧剧员人格与生活待遇”的主张下,楚剧艺人先后参加了慰问北伐伤病员、声援上海罢工工人、救济灾民等多项义演,并与苏俄姊妹歌舞团、京汉名伶同台献艺。这些活动,扩大了楚剧的声誉,提高了楚剧的社会地位
李之龙十分重视楚剧剧目的整理,他主张发扬楚剧长于表现社会问题的优势,更多地反映妇女与婚姻问题、大家族制度问题、遗产继承问题、纳妾蓄婢问题、童养媳问题等,不要一味模仿京、汉剧,照搬大剧种的剧本。他鼓励艺人述录和整理楚剧传统剧目,成绩优秀者,予以奖励。
他还组织人对传统剧目《董永卖身》、《吕蒙正赶斋》、《小媳妇回娘家》、《玉莲汲水》、《张朝忠》、《乌金记》等进行了整理。同时改编了一些文明新戏的剧目,如《南归》、《农家乐》、《征妇认尸》、《中秋画饼》等。从楚剧革命到革命楚剧这一时期,李之龙亲自改编了《小尼姑思凡》、《吕蒙正泼粥》等传统剧目,并投入舞台排演的艺术实践。1927322日,由李之龙改编、导演的《小尼姑思凡》正式在血花世界大剧场演出。楚剧名伶李百川、张桂芳、沈云陔段殿坤等应邀轮流演出,展开艺术竞赛,并邀请各界名流评比。演出时将改编的剧本印赠观众,藉以扩大楚剧的影响。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直接领导的《汉口民国日报(经理董必武、总主笔茅盾)连续7天刊登是剧演出广告,誉其为“楚剧革命第一声”,“平民艺术革命的新纪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