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2年6月4日星期六

魔都上海封城记(152)

 


202265日星期日

新冠疫情:“成功的受害者”中国能否放弃“清零”与病毒共存? - BBC News 中文清零了?北京16+3!上海6+16

 

2022640-24时,北京新增16例本土确诊病例,新增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无症状感染者16例。新增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3例。

中国清零何时成功?

 

 

 


1

 

上海疫情最新消息(每日更新)

 

发布时间:2022-06-05 08:28

作者:香玉

 

【导语】:

上海市卫健委通报:2022640-24时,上海新增本土确诊6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6例,详情如下。

 

  上海卫健委65日早通报:2022640-24时,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无症状感染者16例。其中1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5例确诊病例和16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

  

上海新增6例本土病确诊

  202264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例,含1例由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

  病例1,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2,居住于黄浦区,

  病例3、病例4,居住于徐汇区,

  病例5,居住于闵行区,

  均为本市死循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6,居住于杨浦区,

  为此前报告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上海新增16例本土无症状

  202264024时,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例。

  无症状感染者1—无症状感染者5,居住于黄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6,居住于徐汇区,

  无症状感染者7、无症状感染者8,居住于虹口区,

  无症状感染者9、无症状感染者10,居住于杨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1,居住于闵行区,

  无症状感染者12—无症状感染者16,居住于宝山区,

  均为本市死循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上海新增1例境外输入病例

  202264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例,来自美国。

  该病例为台湾居民,在台湾地区探亲,自台湾地区出发,于202262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该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已追踪同航班密切接触者15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上海新增3例境外输入无症状

  202264024时,新增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3例。

  无症状感染者1为中国籍,在刚果()工作,自刚果()出发,经法国转机,于2022527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2为中国籍,在美国留学,自美国出发,于202261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3为中国籍,在英国工作,自英国出发,经芬兰转机,于202263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3例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医学观察,已追踪同航班密切接触者62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上海累计病例数据通报

  202264024时,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836例,其中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32例,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4例。

  20222260时至20226424时,累计本土确诊58024例,治愈出院56744例,在院治疗692(其中重型36例,危重型19)。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20222260时至20226424时,累计死亡588例。

  截至20226424时,累计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4624例,出院4609例,在院治疗15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2

 

北京增本土确诊16例 无症状3

 

健康北京

 

640时至24时,北京新增16例本土确诊病例,新增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事件脉络

  • 北京4日新增本土“16+3”

1小时前

  • 北京疫情整体进入扫尾阶段

15小时前

  • 北京3日新增本土感染者5+1

64 08:01

  • 北京已转入动态清零阶段

63 16:55

  • 北京2日增本土感染者2例:社会面1

63 16:38

  • 北京将与河北建立核酸数据共享

62 17:17

  • 北京2日增本土感染者5

62 16:48

  • 北京13区连续7日以上无社会面新增

62 16:20

  • 北京局部区域仍有零星隐匿传染源

61 07:58

  • 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被列入违法失信名单

61 00:28

  • 北京朝阳区由居家办公调整为正常上班

530 17:14

  • 北京又出现突发疫情 新增18例感染者

530 16:55

  • 东城区新增1名感染者 在金融街工作

529 21:25

  • 北京高考如期举行 设封管控考点

529 17:41

  • 北京一男子违规外出致5000多人隔离

529 17:36

  • 北京连续两天无新增社会面病例

529 17:14

  • 北京部分地铁公交刷卡扫码可查48小时核酸

529 14:59

  • 北京居家办公人员防控指引发布

529 10:12

  • 北京有序组织在京高校学生返乡

528 16:50

  • 石景山区新增1名阳性人员

528 12:56

  • 金准医学实验室17人被采取强制措施

527 18:14

  • 北京房山区卫健委副主任等3人被查

527 16:26

  • 北京一核酸检测机构被立案侦查

527 10:54

  • 医院及120延迟救治致患者死亡 顺义官方回应

527 09:55

  • 北京房山管控区20人聚集打麻将被行拘

526 21:59

  • 北京卫健委主任被免职

526 00:01

  • 北京一检验室6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521 15:51

  • 北京海淀提级管控全区居家办公

521 12:12

  • 北京:全市继续执行暂停堂食、暂不返校

520 17:06

  • 收起

 

3

 

北京16+3!上海6+16

 

知河北 2022-06-05 08:13 

发表于河北

 

北京昨日新增本土16+3

 

640时至24时,北京新增16例本土确诊病例(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和3例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疑似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出院44例。

 

本土病例

 

确诊病例1:现住昌平区龙博苑二区。64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2:现住朝阳区京旺家园六区。64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345:现住丰台区政馨园一区。64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611:现住丰台区政馨园二区。64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712:现住丰台区张郭庄小区。64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8:现住海淀区文龙家园二里。64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914:现住海淀区友谊社区。64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10:现住昌平区龙跃苑四区。64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13:现住海淀区立方庭大厦。64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无症状感染者1:现住丰台区红狮家园北园。64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2:现住丰台区张郭庄小区。64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3:现住海淀区安宁里小区。64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中国籍,从美国入境,63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64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上述病例均已转至定点医院,已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按要求落实管控措施。

 

上海新增6+16

 

上海市卫健委今早(65日)通报:202264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6例,其中1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5例确诊病例和16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202264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例,含1例由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157例。

 

病例1,居住于浦东新区,病例2,居住于黄浦区,病例3、病例4,居住于徐汇区,病例5,居住于闵行区,均为上海市闭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6,居住于杨浦区,为此前报告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2022640—24时,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例。

 

无症状感染者1—无症状感染者5,居住于黄浦区,无症状感染者6,居住于徐汇区,无症状感染者7、无症状感染者8,居住于虹口区,无症状感染者9、无症状感染者10,居住于杨浦区,无症状感染者11,居住于闵行区,无症状感染者12—无症状感染者16,居住于宝山区,均为上海市闭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202264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例,来自美国。

 

该病例为台湾居民,在台湾地区探亲,自台湾地区出发,于202262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该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已追踪同航班密切接触者15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2022640—24时,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3例。

 

无症状感染者1为中国籍,在刚果(布)工作,自刚果(布)出发,经法国转机,于2022527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2为中国籍,在美国留学,自美国出发,于202261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3为中国籍,在英国工作,自英国出发,经芬兰转机,于202263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3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医学观察,已追踪同航班密切接触者62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2022640—24时,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836例,其中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3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4例。

 

20222260时至20226424时,累计本土确诊58024例,治愈出院56744例,在院治疗692例(其中重型36例,危重型19例),死亡588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截至20226424时,累计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624例,出院4609例,在院治疗15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4

 

上海时评:

核酸检测不是常态化抗疫的唯一选择

 

2022 6 3

 

今天,202263日,一个特殊的端午节。

 

 

进入待产期的孕妇在上海静安区一个社会检测点做完核酸后,无奈地诉说,医院要求凭24小时核酸阴性报告才能进入产房。为防万一,这几天,不得不挺着大肚子到街站排队做核酸。她说,今天端午节排队人较少,只要20分钟,相比前2天,至少缩短了23小时。

排在孕妇后面的拐杖老人端午节来做核酸,也是因为需要去医院看病配药。他的待遇略好于孕妇,持有48小时的核酸阴性证明就可进入医院就诊。

香港,在疫情高峰期,公立医院并没有被要求就诊的市民必须提供核酸检测的阴性证明才能入院。著名的私家医院「养和」早就采用香港研发生产,得到国际认证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做自我检测。此后,该采检的结果也被港府官方认可。

时刻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准妈咪祈求,希望上海官方将进入产房的核酸有效期延长至72小时。其实,借鉴香港经验,政府承认居家自做抗原检测的结果,可大大方便脆弱群体。也可防范他们在嘈杂的人群中交叉感染的风险。

上海解封前,政府给2500万上海市民发放了N多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希望官民彼此互信,物尽其用。

图文来自沪港资深媒体人张萍Mary

 

 

以上截屏来自上海著名记者雍和的深夜吐槽。

 

图:需要24小时核酸的餐饮业厨师,需要48小时核酸的写字楼白领等复工复产复商相关人员「端午节」排队做核酸。

 

沪港资深媒体人张萍Mary摄于上海悦达广场核酸检测点

 

图:62日,上海党报、权威媒体解放日报刊出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曾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刘云耕以一名老党委的身分撰文批判官僚主义、机械教条主义。
我要给你一个微笑由本报编辑截屏于读者马弘先生的微信)

 

「六月一日,上海正式进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向常态化防控新的阶段。

然而,由于要凭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才能乘公交、地铁上班和进入公共场所、商场、办公楼等,于是乎,一大批市民蜂拥到附近的核酸检测点,排队核检。」

上海资深时事评论员施蔷生今天发表【让非必要,不核检,成为一种常态】的时事评论,直指申城这几天的舆情头号热点,变成是众多排队核检的市民抱怨,有的检测点还被砸了。人们担忧这波大规模的聚集性排队核检,是否会引发新的病毒交叉感染源。

他在文章中综合了市民的普遍埋怨,市政协委员的呼吁,主流媒体的聚焦报导,有关部门的及时回应等等。吐槽几乎让儿童节、端午节,变成核酸节

核酸检测映像常态化抗疫的良心良知!

施先生指出,核酸检测不是常态化抗疫的唯一选择,勿把核酸检测作为疫情防控的唯一工具;勿把核酸检测作为疫情防控的根本路径;勿把核酸检测作为疫情防控的主要成效。

以下是施先生原文摘要:

 

一、核酸检测不是常态化抗疫的唯一选择

《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中的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应当与公共卫生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

从目前采取上述72小时(已经从原先的48小时有所改进)核酸检测已发生的社会现像看,显然在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是不相适应的。还是沿袭疫情发生到蔓延的三区管控老思路。只不过是把核酸检测地点从小区移动到小区附近的15分钟生活圈。
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问题症结在于:

 

1、把核酸检测作为疫情防控的唯一工具

核酸检测只不过是对于疫情中高风险区的市民感染潜在情况的一种筛查手段。它可以结合抗原自测组合运用。香港的疫情主要在于市民自觉的在家抗原自测,一旦有阳性再去相关医院诊治。

我的大学老师,上海市逻辑学会曹副会长认为:经过两个多月的长时间足不出户,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除极少数封控区或管控区外)后,依然持有对本地所有市民的有阳推定思维,要求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必须持有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复工复产复市复学,这是十分荒谬的,是自相矛盾的!

 

2、把核酸检测作为疫情防控的根本路径

 

有关部门正基于有阳推定的片面思路,不管是阳性的密接者或次密接者,所有市民都是潜在的病毒宿主,才决定了把核酸检测不仅作为唯一工具,只有不间断的反复核酸检测,也是疫情防控的根本路径。

其实,对于疫情病毒的预防,更主要是可通过市民的适量运动、绿化环境中的有氧活动、中草药服用预防,及时接种疫苗等手段,来提高自身免疫力。不让广大市民发生病毒感染是主要目的。而不是让本身健康的市民非要有可能成为病毒感染。

 

3、把核酸检测作为疫情防控的主要成效。

两个多月来不断频繁多轮的核酸检测,已经给决策者和一些市民,造成一种错觉。好像是通过核酸检测,上海的阳性患者从日高峰的五位数,降到现在的二位数。核酸检测成为疫情防控的主要成效表现。
   
其实这是一种假象。阳性患者有的在家经过几天的调理会自动转阴。有的无症状者通过服用一点药会痊愈。有的则要通过医院的救治才能治愈。
再说,北京、上海、合肥等地已经发生检测机构造假的事例屡有发生。核酸检测的假像已经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疫情的本质。

二、(略)
三、核酸检测映像常态化抗疫的良心良知

不可否认,现在的核酸检测手段,从某种意义上已掌控2000多万市民的正常出行、工作和社交、消费等。也客观上起到了常态化抗疫正向或负向的作用。因此。对于这项原本是工具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在常态化抗疫中的运作,要有深刻反思和科学界定。

非必要不核检。要根据实事求是原则,遵循奥密克戎病毒在城市低风险区的传播特点、规律,应刻不容缓对已经实行72小时核酸检测的规定作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强调市民及市场主体是抗疫主体,尊重他们具有自我保护、多元选择抗疫的权利和自由。实行非必要,不核减原则。

6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科学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不任意增加隔离时间,不擅自对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限制措施。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防止层层加码。

有必要两手赢。市委已经多次强调常态化抗疫要坚持抗疫和经济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凡是过度的抗疫手段妨碍经济全面恢复建设的,一定要反省改进。凡是经济恢复建设不坚持必要的防疫保护的也需要坚决调整。经济和抗疫综合平衡,要根据不同场景、不同人员、不同区域、不同时期,有针对性精准施策。

3、更重要有良知。那些已经在两个多月的抗疫斗争中违背人本、违背法治、违背科学的措施,再也不能在常态化的抗疫中死灰复燃,造成新一波的次生灾害。要广泛动员和激励全体市民树立疫情防控第一健康责任人的意识。结合国务院新近颁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从预防疫情疾病入手,推进全市大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健全。

 

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在62日《解放日报》发表的散文诗我要给你们一个微笑,读来非常感人。
   
其中后面两句:

核酸检测可以测出身体的阴阳
对你们的态度却测出了人性的善恶
谁是有良心的市民
谁是有良知的公仆?

 

端午节,想到了屈原《天问》。上海的这波疫情,已经产生无数的天问。但愿是大上海凤凰涅盘、开启美好城市未来新的始端!

 

5

 

打破核酸一刀切的硬性规定,

经济复苏才有希望

 

风吹时节 发表于北京

2022-06-04 10:06

 

健康人群也要全面核酸的经济成本、精神成本、时间成本、心理成本,生活成本,都。长期这样做,就会拖垮经济——精神——时间——心理——生活。

核酸腐败,触目惊心。

常态化核酸检测 并非人人都要做

只要你不是重点感染区,试试看!
“本人信息扫码登记”
你扫一扫、没问题!

 

事实已经证明,打击核酸惊天暴利,打击核酸作假,断裂核酸暴利资金链,才能真正控制疫情。

 

 

核酸破局,中国复苏。

核酸让路,生活复归

核酸不停,生活难为

核酸硬性一刀切

天下苦核酸久矣——

 

 

好消息、好现象是——

25日,阵势罕见之大的“稳住经济大盘”万人大会召开之后,各地马不停蹄开了续会,各项措施应出尽出早出,十万火急稳经济!

其中,无论是之前的国常会还是万人大会,都在强调要取消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通行限制,一律取消不合理限高等规定和收费,不允许各地政策的层层加码。

我们正处于社会强劲复苏的前夕,经济基本面要恢复,首要条件是恢复人和货物流动的自由,稳物流,才能保住供应链。

当晚,江苏省交通厅就发布信息,对来自低风险地区的客货车辆,已要求各地全面取消防疫通行限制,不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予以快速放行;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客车仍继续保持查验措施。

然后是全国旅游恢复! 

上海呢?如果还是一刀切,不管是不是高中风险区,全部都核酸不停。对低风险区,健康人群一样72小时核酸,就给上海人民,带来极大麻烦。

 

上海思想者周泽雄说——

 

时隔七十来天,昨天终于可去探望老父老母了。

家事略过不表。路上处处可见的核酸长队,真是触目惊心。多少宝贵的时间精力,被空耗于此,榨干于此。

现在,有点主动学习能力的国民(比如英超球迷)都已知道,奥密克戎不值得大动干戈,上海及全国闹出这副哗众不取宠的大阵仗,仅仅在于有能耐这么做的人,心智被“心恙”劫持了。

此类愚蠢的可悲在于,每个干蠢事的人,都一脸无辜。

每位被折腾的百姓,都无处投诉,没有救济渠道。

并没有谁特别与你过不去;但即便你有一位宿敌,也不过如此。

低风险地区也要普遍核酸,一刀切的核酸强制,成为全国人民头上紧箍咒,成为中国经济复苏,人民生活复归正常的极大阻拦。

 

东北四平,最极端。

四平本来零感染,没有新冠疫情

却居然要进行核酸普查

居然下令

不核酸就要

拘留十天

完全没有刑法规定这一条

健康人凭什么,要服从核酸核酸又核酸

低风险,零感染地区

为什么要兴师动众,草木皆兵,扰民伤民害民

无故核酸?

 

四川阆中也是零感染,就下令每个人做核酸。后来医保不出钱了,就叫自费核酸

受到普遍质疑反对,才改成自愿自费核酸。

 

核酸腐败遍布各地。

核酸提成,北京市卫健委主任于某某,落马

核酸假阳,上海中科润达暴雷。

金域投毒。合肥假阳。

北京破案。十天内三家核酸公司人员刑拘,房山区卫健委人员落马。

 

核酸本身的大规模聚集造成巨大感染风险。

更不用说核酸腐败,故意发疫难财。

 

什么是真正解封的上海应该做的?

上海解封仍然一刀切,逼迫所有健康人反复72小时核酸

显然不合理,不合法,不合适,不合民心民意

为什么不更改,不调整?

这样阻挡上海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生活,行吗?

 

6

 

警惕极左现象干扰“大上海保卫战”

 

原创 施蔷生 熟年人生 

2022-05-07 22:35 发表于上海

 

近日网上对极左和极右倾向进行了剖析,说得非常深奥。我觉得,结合当今形势,简单的判断:凡是表面上拥护党中央抗疫总方针的,但由于长期脱离群众、脱离基层、脱离实际,结果是“歪和尚念经,越念越错”,这就是“极左”。凡是表面上质询抗疫总方针的,但由于长期脱离国情、脱离现实、脱离社会,结果是“过犹不及”,缺乏可操作性,把事情愈搞愈复杂、迷乱,这就是“极右”。历史上看,极左要比极右危害性更大,因为其披着金色外衣,非常容易迷惑人。

 

 

如何防止极左现象干扰当前的“大上海保卫战”呢?

 

 

1、客观认清上海2022年春季的疫情特点及走向

 

据张文宏团队及有关专家最新分析:上海人民拯救生命的努力,正在迎接走出此轮疫情的曙光。

一是对病毒的性质认识。20222月下旬,上海出现了一轮本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据上海市卫健委通报,截至202254日,上海市累计有601,942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547,05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累计死亡503例。对来自本轮疫情期间129名患者的新冠病毒基因组系统进化特征与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中的数据相互关系进行比较,显示上海地区新发感染的病毒基因组都属于新冠病毒BA.2.2亚系。

二是对病毒的危害性认识。尽管奥密克戎BA.2亚系的毒性较弱,但据报道,未接种疫苗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在感染后进展为重症病例或出现死亡的可能性仍较高,这已在香港地区和上海这波疫情中死亡的病例中得到证实。上海拥有2500万人口,总体疫苗接种覆盖率已超过90%;然而,老年人的疫苗接种覆盖率仍然较低——在58060岁以上的人群中,接种疫苗的比例为62%,而只有38%接种了疫苗加强针。

三是确认对病毒传染的可控。上海的封控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一些市民在意外危机下出现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有资料分析:到四月份,上海患抑郁症的已达40%。因病得不到及时医治,长期封控意志崩溃自杀的较多。但上海众多社会工作者和许多志愿者为物质保供、组织核酸检测、帮助困难群众等,从物质到心理层面都提供了热情帮助。经过上海本地和其他城市援沪医卫工作者以及上海各界人士的空前努力,抗疫策略已经显示出可观的效果,基本再生指数已由疫情开始时的9.5降至202251日的0.67。新增感染病例数在2022413日达到峰值的27,719例后开始逐步下降,截至202254日已降至4,651例。

也有不同专家根据模型预测,认为:上海每日报告的新增阳性人数将于511日跌破1千,522日跌破1百,62日跌破10。本轮疫情共将感染88万余人,其中真正被查出来的大约是63万左右。

 

 

2、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不可忘记

 

回顾4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历史,邓小平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大讨论,肃清极左思想的流毒,回归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唯实的路线。邓小平认为,建国以来的错误路线,有左的,也有右的,但主要是防止左,极左思想危害最严重。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特别指出:纵观我们党七十年的历史,“左”,好像革命,实际是害死人。不解决“左”的问题,就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什么是左、右倾?毛泽东19559月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其中说到:“什么叫左倾?什么叫右倾?好像妇女生娃娃,七个月就压出来,就是左了。过了九个月不准出来,就是右了。”

百度对“左、右”解释道,哲学上讲: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正确的认识,如果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时的实际,就是正确的;如果超越了当时的客观实际,做了条件不成熟的事情就是左倾盲动(冒险)主义;如果落后于当时的实际,条件成熟了还不去做某种事,一般叫右倾保守(投降)主义。

根据新中国成立70多年历史,大跃进、人民公社和后来的“wg”等,对国家政治、经济破坏、影响、造成损失最大的是极左路线。对外开放。特别是前两年,在思想、经济领域出现"消灭私有制"的舆论,有的教授以纪念《共产党宣言》为名,大谈消灭私有制,呼吁取消私营企业,对私营企业主形成了舆论压力。后来高层专门召开会议,坚定我国实行多种所有制的经济发展思想,才稳定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态势。

在这波上海疫情中的“极左”现象主要有,“一刀切”,搞层层加码,缺乏科学精准抗疫举措,不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及时解决群众中切实发生的困难,对物质保供和医疗保障等民生问题掉以轻心,以所谓的“抗疫压倒一切”来掩盖现实中的矛盾。市委市府已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正在广泛动员,依靠全市市民的支持,坚决打赢这场大上海保卫战。

 

 

3、网民中的“左者恒左”、“右者恒右”现象不容忽视

 

有帖子专门分析形成这种社会现象的心理因素有:“心理(或人格)动机论”“信息接触论”和“基因遗传决定论”这三大类。这三种心理因素的存在,往往会使一部分网民出现对权威的服从、对淫威的屈从、对狐假虎威的盲从等。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有个“洞穴之喻”。很多囚徒,被囚禁在一个洞穴里,他们被捆绑着、背靠墙坐在地上,无法动弹,而且头也不能转动,只能盯着最里面的墙壁。在墙的后面,生了一堆火,火堆和墙壁之间,还有些别的人,他们拿着各式各样的人偶,让人偶做出各种动作(类似于皮影)。这些囚徒看见投射在墙壁上的影像,便错将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他们一辈子就在这种虚幻当中度过。    

有一个囚徒偶然挣脱了桎梏,他站起来环顾四周并走出了洞穴,于是就发现了世界的真相,原来他之前所见到的全是假象,外边才是一片光明的世界。于是,他再也不愿过这种黑暗的生活了,而且想救出他的同伴。然而,当他回到洞中的时候,他的那些同伴不仅不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反而觉得他到上面跑了一趟,回来以后眼睛就被太阳烤坏了,居然不能像以前那样辨识“影像”了。所以就把他给谋杀了。因为那些蒙昧的人,已经习惯了生活在幻影里,并不想改变,而且把所有想要做出改变的人看作是疯子。所以,你会发现,活在幻象世界里的底层人,是非常顽固的,而且竞争非常惨烈。当然,任何形式的危机一出现,最先遭殃的一定是最底层的人。

 

 

46日早晨,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发布了一篇雄文:《我们这是怎么了》。文章涉及到了市场经济和文明社会的基本常识,“做互联网的人畏惧了,做实业的人退缩了,做投资的人迟疑了,在进行创业的人迷茫了,很多人都在问:‘我们这是怎么了?’”。在其帖的留言中有三条高点赞的话语发人深省。

“互联网的垄断不该反么?任由资本无序扩张收割百姓么?如果吴老师真的悲天悯人,更应该替实体经济多发声,而不是为了一些收割者不能肆意收割而叹息!实体经济已经被互联网屠夫,杀得鲜血淋漓!我们中国需要的是科技研发的突破,而不是企业市值的突破!”;

  “能否把所谓的‘创新’放在科技研发上而不是钻空子上?啥都被拿捏的死死的假创新,宁可现在退场”;

  “苹果赚的是全世界的钱,而中国这些互联网企业基本赚的是中国人的钱,而且大头可能还被外企拿走”。

有评论说:从帖子来看,人与人的撕裂已经到了没有沟通交流的必要了。有人说“认知撕裂,所谓求同存异、兼容并蓄都不如一句谩骂来得痛快”。有评论甚至断言:正常人的不可理喻无法沟通,才是最可怕的。

 

 

吴晓波“这是怎么了”的留言现象,绝对不能归纳为“恒左或恒右”来理解。这留言客观反映了当今我们一些学者专家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敏感性有些迟钝。留言的词语可能有些偏激,但确实是社会严峻态势的客观真实反应。我们不要忘了曾经PtP理财基金对市民的掠夺,畸形房价对贫富差距的拉大,一些挂着高科技牌子,挂羊头卖狗肉,疯狂掠夺国民资产的现象还没有绝迹。如:上海滩神秘资本大佬密春雷已失联120天,而其曾耗资超30亿元拿下的上市公司览海医疗(*ST 海医,600896.SH)也即将退市。

凡此种种,由疫情造成的一些次生灾害,包括有利益集团趁机发国难财,再加上社会本身早已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等,交织叠加在一起,社会失衡,民心动荡,亟需呼唤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精神来打赢大上海的保卫战!

 

 

7

 

河南六亿核酸采样屋,事关中国法治

 

报人刘亚东A 

2022-06-05 06:00 发表于天津

文章来源于法度Law ,作者卢义杰

 

最近,“河南省双人便民核酸采样屋”上岗第一天就因设计问题备受吐槽,更让人惊讶的,是核酸采样屋供应商成立仅11天就“中了标”,且4.68万元“中标单价”比淘宝的采样亭贵一倍以上。

河南需采购1.4万个采样屋,耗资或为6亿元左右,有网友尖锐地质疑其中存在猫腻,目前有关部门尚未公开回应。

 

 

从媒体披露的信息来看,“中标”这一说法其实不太准确。

官方公示的《成交结果公告》清楚写明,该项目采购方式为“单一来源采购”。根据《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六条,这是一种不同于公开招标的采购方法,不需经过唱标、评标等流程,最大的特点就是缺少竞争性,流程简化,也容易滋生腐败。

政府采购的原则是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可以说,“单一来源采购”某种程度上本身就是一种例外情形、次要方式,实践中常是引起质疑的高发区。

抗击新冠疫情以来,各级政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公民和企业均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因此,当公众对核酸采样屋的采购流程、质量、价格等产生疑惑,官方及时回应既是减少疑虑、凝聚共识的必要举措,也是抗疫工作的应有之义。

其实,企业成立时间长短,并非有无供应商资格的绝对因素,何况,实际控股该企业的,是国内一家较早布局医疗核酸采样舱的公司。在不知具体设备参数、运营模式的情况下,简单的价格对比,恐怕难有绝对的参考意义。但尽管如此,公众三个层面的担忧确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不能人为制造“不可预见”与“紧急”

 

首先就是,核酸采样屋是否符合“单一来源采购”的适用情形?

《政府采购法》对“单一来源采购”作了严格限制。该法第三十一条明确了三种适用情形,一是“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二是“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三是“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百分之十的。”

很显然,“核酸采样屋”并非只有一家供应商能提供,河南也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继续使用该供应商的服务,故此事不符合第一、三种情形。唯一可能沾边的是第二种,该种情形的关键词是“不可预见”、“紧急”,有人可能会说,新冠疫情应归于此类。

在我看来,现阶段这一观点或许值得商榷。

新冠疫情已持续三年有余,根据国家卫健委今年62日的介绍,中国内地疫情呈现稳定下降的态势,疫情稍严重的上海也进入扫尾清零阶段。如此背景,实在难谈“不可预见”。

再具体到核酸采样屋,其设立背景是今年5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这一举措本身就是常态化防疫的体现,更难谈“紧急”。

更宏大的视野观之,为了避免这一情形被滥用,海南、浙江等地都曾出台更为细致的规定,继续厘清“不可预见”、“紧急”的边界。例如,明确“由于采购人缺乏合理规划导致项目具有紧急性的,不具备不可预见性,不属于该条款适用情形”,明确“市场供应能力、供应时间能够满足应急需要的,采购人不得因紧急采购排除竞争”,通俗来说,就是不能人为地制造、附会“不可预见”与“紧急”。

实事求是地说,近期公开的政府采购信息上,也不乏采用招标方式建设核酸采样屋的地方政府。从招标、中标公告来看,大多也能在十来天完成采购流程,并未耽误常态化防疫。这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做法,无疑更能获得一些民众认可。

那么,河南省有关部门决定适用“单一来源采购”是何考虑,有无特殊地域背景,这些问题有必要予以解释。

 

供应商为何“唯一”,事前须公示论证过程

公众第二个层面的担忧则是,河南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是否符合程序,或者说,为什么会确定这家企业为供应商?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按照《政府采购法》第三十八条,达到公开招标数额的货物、服务项目,拟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在报财政部门批准之前,应当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指定媒体上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公示内容当中,则应当包括“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原因及相关说明”、“专业人员对相关供应商因专利、专有技术等原因具有唯一性的具体论证意见”等等。

唯一性,这是采购特定供应商的关键考虑。在规则设计中,这种“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可谓是足以排他的专业属性。

随手点开《河南省政府采购网》,类似的公示并不鲜见。例如,《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云上法庭服务(含设备售卖)单一来源采购公示》,其中写明,“中国庭审公开网是全国唯一的庭审公开平台,全国四级法院进行公开、直播的庭审,均需接入该平台。因来源渠道单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31条第一项规定:‘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该公示还附上了专业人员的意见、姓名、工作单位和职称。

在该网,笔者尚未检索到前述核酸采样亭的类似公示信息。

就市场而言,随着行业洗牌,确有一些核酸采样亭的科技含量有所上升,比如自带消杀、过滤系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亭子。但河南此次受到争议的设备是否如此,以及参数、性能几何,外界不得而知,也无从监督。

值得玩味的是,“河南省双人便民核酸采样屋采购项目”在第一批“单一来源采购”之后,很快在第二批开展了“竞争性磋商”。这次不仅有多家企业竞价,而且最终成交者是河南九家企业,其中最低一家的价格为3.5万元,比第一批便宜了一万多元。

由此观之,第一批的“唯一性”,多少让人心生疑虑。

不过,即使没有事先公示,河南有关部门仍有可以辩解的理由。根据财政部办公厅2020年发布的《关于疫情防控采购便利化的通知》,各级国家机关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疫情防控相关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应以满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首要目标,建立采购‘绿色通道’,可不执行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方式和程序”。

《通知》在其他地区也多次被有关部门引用。不过,就我的理解,《通知》的本意绝不是架空《政府采购法》,更不是违法乱纪的挡箭牌,而是特殊节点的无奈选择。事实上,《通知》同时明确提及,“在确保采购时效同时,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采购质量”,并要求“各采购单位应当加强疫情防控采购项目采购文件和凭据的管理,留存备查”。

这充分体现了,财政部的初心仍是坚守法治原则,绝不是放任自流。

 

“高价”核酸采样亭,不止在河南

 

这也由此引出了公众第三层面的担忧:为了核酸检测,有的群众得扎马步,有的取样员得蹲在椅子上,这个单价近5万元的核酸采样亭,质量是否过关?价格为何比淘宝产品贵一倍??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公众朴素的关切,正是《政府采购法》的要求。根据该法第三十九条,采取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的,其采购基础,一是“保证采购项目质量”,二是“双方商定合理价格”。

如果此次采购严格依法,这些问题并不难回应。因为,对于公众最为敏感的价格,《政府采购法》第四十二条已经作了许多更为细致的要求。该条规定,单一来源采购人员应当编写协商情况记录,主要内容就包括“供应商提供的采购标的成本、同类项目合同价格以及相关专利、专有技术等情况说明”“合同主要条款及价格商定情况”。

并且,对记录有异议的采购人员,应当签署不同意见并说明理由。

这些记录是现成的,有关部门一查便知,如能公开,更能解答民众的疑惑。

让人遗憾的是,近5万元的核酸采样亭,不是河南才有,但却未见有关部门公开答复。据行业自媒体梳理,20215月,云南某州人民医院预算11.2万元,采购2个,单价5.6万;20221月,江西某市招标询价预算27.5万元,采购5台,单价5.5万元;同样在今年5月,河南某市招标预算110万,采购22个,单价5万元。

当然,也有便宜的,前述自媒体披露,黑龙江漠河市某县,预算单价为2.4万元;江西赣州某县,预算单价2.16万。

无论价格几何,“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的成本都是由纳税人承担。财政的每一分钱都不多余,在经济受疫情影响的当下更是如此。在总体平稳的疫情形势下,我们不能主动放弃本已织严的法网。因为,法治也是抗疫的一部分,对规则的漠视,有时比病毒更可怕。

价格差异巨大的原因何在,真的到了认真回应的时候了。民众对这些“价格琐事”的关心,其实就是对公众健康、防疫大局的关心,也是对国家法治的关心。

因为,我们已经走过了抗疫最艰难的时候,我们也终将战胜疫情,当社会生活重回正轨的时候,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仍然健全的法治环境,以及依然顺畅的民意通道。

 

8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开历史倒车”的精英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2022-04-08 20:00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开历史倒车”的精英

 

世界上存在两种看似相反的愚蠢:

一种是“无知之愚”。所谓“无知者无畏”:一个人知道得太少,便会对世间万物缺少敬畏,结果自然就容易犯蠢。就像庄子笔下的井底之蛙,以方寸天空自夸,殊不知井外世界之无限。

另一种是“聪明的愚蠢”。最典型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少数人聪明过了头,变成了“自我催眠”的高手。他们对自己的智力、判断坚信不疑,无视一切相反观点和事实,一意孤行之下,反而弄巧成拙,酿成灾祸。

一般来说,“无知之愚”的危害范围比较有限。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那些制定游戏规则、掌控公共资源、有社会影响力的聪明人,他们的愚蠢,将会通过各种机制,自上而下地传递到整个社会,将每一个普通人卷入其中。

“骑虎难下的聪明人”

 

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太多聪明人的“犯蠢记录”。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

东晋时期,军队叛乱,晋成帝命大臣温峤率联军讨伐。温峤认为自己以多敌少,可快速击溃叛军,因而只带了不多的粮草。

随后,战争连连失利,士兵食不果腹、怨声载道。

将军陶侃对温峤说:

“你找我来时,说一切尽在掌握。如今军中粮草消耗殆尽,士兵屡战屡败、士气低沉,形势已然不同,不如撤军后从长计议。” 

温峤为难地说:

“现在虽无胜算,但也绝不可撤军啊。我们已举起了正义的旗号,许下了必胜的承诺,现在撤军,民众会耻笑我们,叛军会更加嚣张。我们就好比骑在老虎身上,已经是上下为难了,不如以性命相搏,拼死一战吧。”

其后,以多敌少的联军,死伤无数,士兵所剩寥寥无几,换来了惨胜。

这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便是成语“骑虎难下”的来源。

它不无讽刺地表明,那些手握重权的聪明人,为了实现臆想中的目标,有时竟是如此无耻和愚蠢。他们常常先入为主、不思变通。即便走向穷途末路,也仍然一意孤行,不惜以多数人的生命做赌注。

虽然“骑虎难下”的故事,在今天看来已经略显陈旧,但它揭示的问题却并没有过时,在现代社会,甚至更加凸显出来。

最近,互联网上有关“俄乌战争”的讨论十分激烈,但也不乏一些清醒的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今,挑起战争方的领导人,就是那个骑虎难下的聪明人。

 



“愚政”:精英为何开“历史倒车”

 

诚然,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聪明人贡献的智慧,尤其是那些划时代的科学巨匠、艺术大师、思想巨人,他们追求真善美的努力,代表着人性深处最美好的愿望。

但是,无论思想家,还是政客,一旦将这种美好的愿望,化身为改造社会的乌托邦冲动,就会陷入托马斯·索维尔批判的“圣化构想”,成为人类灾难的思想之源。

“帝师”与职业政客,属于特殊的“聪明人”,他们身居知识和权力金字塔的高位,先是构建一个听起来政治正确的乌托邦蓝图,然后通过庞大的官僚组织甚至国家机器来推动。

可是,这种“聪明”,非但不能保证社会向前发展,还经常会导致社会大混乱、文明大倒退。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发生在20世纪的一战、二战。

一战之前,长达40年的和平期,是欧洲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如茨威格所说,“整个世界处处呈现出一派无忧无虑的美好景象,欧洲从来没像当时那样强大富足和美丽过,那样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经过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熏陶后的欧洲知识精英们,再次充满了对人类力量的自信,以及对理性不断进步的信念。

然而,绝大部分人都没有预料到,19148月,人类会突然卷入一场波及所有领域、裹挟所有阶层的“全面战争”中——总计35个国家,拉开了长达4000公里的战线。7000多万人殊死拼杀的惨烈,给人类留下了无法驱散的幻灭感。

 

▲一战的缩影:战壕里无人收尸的士兵

 

是什么让帝师、政客、将军这些“聪明人”,未能阻止这一场无人希望发生,且大多数人都认为不会发生的一场大战?

两度获得普利策奖的历史作家芭芭拉·塔奇曼,在她的名著《八月炮火》中,揭示了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她发现,一战爆发前,各国领导人——这些聪明绝顶的职业政客,虽然都深知治国之术和权力游戏,却同时陷入了集体愚蠢、迷之自信,最后他们自寻短见,亲手将人类文明拖入了毁灭性的大灾难。

 

塔奇曼将这种“政治精英的愚蠢”称之为“愚政”——她甚至专门以此为课题,展开了纵向研究,写出了著名的《愚政进行曲: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

在这本着作中,塔奇曼对人类历史上无处不在的“愚政”现象,展开了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刻分析,显示出了她卓越的智识:

——希特勒为什么无视拿破仑失败的前车之鉴,一意孤行地入侵俄国?

——蒋介石为什么拒绝听从任何改革的声音,直至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

——美国政府为何执意发动越南战争,直到深陷泥潭,内忧外困?

——日本政府为什么敢于无视自身军事实力,袭击美国珍珠港舰队?

——最为紧要的是,政治明明是少数聪明人的游戏,为什么却总是犯下最愚蠢的错误?

在现代社会以前,专制帝王“君权神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权威,因此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愚蠢,而不负责任。

但是,现代社会早已驯化了“利维坦”,确定了权力分属制约的制度,但愚政”为何却还是屡屡发生?

 

一战折戟后,纳粹主义在德国势如狂潮,“愚政”再次上演

愚政不是病,而是难以治愈的绝症

 

有鉴于“愚政”可能让人类的当下和未来陷入巨大的生存危机,芭芭拉·塔奇曼在《愚政进行曲》、《骄傲之塔》《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等作品中,发出了真诚的警告:

她认为,愚政是一种永久普遍的现象——它与时代、地域、民族并无关联,无论在君主制、寡头政治还是民主政体下,愚政都不可能得到彻底根治,只是程度有所差异。塔奇曼总结道:

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愚政”常常以四种方式交相出现:

1. 暴政或压迫,历史上有无数臭名昭著的例子。

2. 过度的野心,比如德国两次试图统治欧洲,日本谋求“大东亚共荣圈”。

3. 无能或颓废,比如晚期的罗马帝国、中国末代王朝清朝。

4. 愚蠢或堕落。比如明朝的木匠皇帝、波旁王朝的国王路易十五。

只有少数智者,如肯尼迪,能够避免重蹈覆辙,“我肯定会做出更好的选择”。于是,他在古巴危机中沉住气,步步施压,既达成了政治意图,又避免了将世界陷入末日般的核战。

这四种“愚政”交替出现时,对大众的愚弄欺骗、煽动洗脑也总是伴随其中。因为,政客们的愚蠢决定,总是需要有人落地执行。

在洗脑宣传的动员下,最狂热、最积极的响应者,往往就是那些无知者们。他们在种种事情上,习惯于无思想的服从、无判断的跟随,即便被遣往毫无正义可言的战争中充当“炮灰”,也仍旧觉得光荣。

 

▲聪明人的愚蠢,由无知的大众买单

 

无知者之所以大量存在,往往是被少数聪明人“愚民政策”驯化的结果。因此,无知者与聪明人的愚蠢,往往有一种“伴生关系”。

另一方面,无知者本身就欠缺使用理智、独立思考、寻找真相的意愿,他们习惯了与集体保持一致,这使得愚蠢,可以快速地在整个社会扩散。

比如欧洲中世纪的大瘟疫——黑死病,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它是由感染“鼠疫杆菌”的鼠类、蚤类,通过叮咬的方式传播,“传播效率”远不及今天的“奥密克戎”、“德塔克戎”。但是,在交通落后的中世纪,黑死病却几乎横扫了欧洲所有城市,让2000多万人在痛苦绝望中溃烂、死去。

 

▲画家笔下,横尸遍野的欧洲中世纪

 

塔奇曼在《远方之镜:动荡不安的14世纪》一书中,揭示了黑死病肆虐欧洲的成因,正是源于大多数人的无知,和少数人的愚蠢:

尽管当时已有不少人发现,瘟疫的传染,与接触病人的住房、衣物、尸体有关,可是包括顶尖的医生在内,没人对老鼠、跳蚤这两个明显的“中介”,产生过怀疑——因为他们对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几乎一无所知。

教皇、主教这些位高权重的聪明人,将瘟疫解释为上帝的惩罚,他们鼓励民众上街游行谢罪,结果加剧了瘟疫的进一步传播......

灾难频频因为人类的无知和愚蠢而出现,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

真相、教训、人心:应对无知与自负之愚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用真相和常识治愈无知

时移境易,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看似已经摆脱了无知,但在大数据创造的“同温层”、以及不实宣传的洗脑下,一个“新无知时代”来临

——盲从、戾气、情绪化的一面,被新的媒介环节无限放大,结果极易被愚弄、操纵、利用。

无知者之所以无知,一方面是因为懒于思考所致,另一方面,在当今时代寻找真相,其难度不亚于在大海捞针:

· 真相被埋藏:在信息爆炸的智能时代,有价值的真相就像金粒,被海量的“信息泥沙”掩藏其中。

· 真相被筛选:大数据时代,有些科学家会凭自己的喜好筛选实验数据,有些历史作家甚至会以“推理、想象”等方式捏造历史。

· 真相被篡改:少数制定游戏规则、掌握数据算法者,为了让真相替自己服务,系统地掩盖、歪曲、篡改真相,为自己膨胀的野心、灰暗的欲望背书。

 

1984正在互联网重演:无处不在的“数据专制”

 

在这样一个真相稀缺、洗脑越来常见的时代,建立起一道“常识的防线”,是一个现代人追求精神自治的基本前提。(延伸阅读:14个学科最稀缺的常识,点击查看)
除了常识之外,抵御谎言、洗脑的最好方法,是和那些有能力寻找真相、有勇气表达真相、绝不捏造真相的智者同行。

塔奇曼便是这样一位值得尊敬的历史作家,她坚持真相的勇气、毅力令人惊讶。
为了探寻历史真相,她总是“以最快速度扑向原始文献”,包括未出版的私人信件、工作日志、手写的报告、公文中的便条......

但是,塔奇曼并非一味堆砌史料,把功课扔给读者,而是从海量的史料中,淘出金矿,精炼提纯,让读者在“沉浸式阅读”中,看清历史的真面目。

她的作品,因文笔优美、情节跌宕被誉为”历史学界的金庸“,因此时常被人质疑为捏造。但是她斩钉截铁地说“我从不捏造任何历史,包括天气。”

可以说,在信息泛滥、真相稀缺的时代,阅读塔奇曼,不仅能医治我们对历史、政治的无知,甚至能让我们变得更为深刻。



◎第二个层次:用见识与教训预防灾难

 

中国古人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在西方2500年的历史上,除了马基雅维利以外,极少有人系统地研究“政府愚蠢史”,而塔奇曼算是其中“唯二”的作家。

当别的历史作家都在顾左右而言它时,她却在《愚政进行曲》中不断警告那些“聪明人”——文明不会亡于衰落,只会亡于愚蠢。

 

 

她发现,政治精英们之所以会变蠢,有两个根本原因:

· 权力的悖论:政治精英们身处的位置越高,拥有的权力越大,智力便会下滑得越快,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凯尔特纳称之为“权力悖论”:

——人一旦拥有权力,就会失去了他最初获得该权力时所需的能力,让他既缺乏共情能力,也无法换位思考,甚至变得更加冲动。

· 人性的缺陷:职业政客们大多自诩为社会精英,他们自视甚高,因而人性的三种固有陷阱,也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1. 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并无视那些与此相反的事实;

2. 擅长自我催眠,高估自己,又低估了客观的形势;

3. 最为根本的是,他们缺少对自由的信仰、对真理的敬畏、对生命的悲悯,这让他们很容易狂妄自大、冷血无情,置万千生命于不顾。

塔奇曼对人性缺陷、灾难机制的深刻洞察,直接改变了肯尼迪对苏联的态度——古巴导弹危机一触即发之际,是塔奇曼的作品,让肯尼迪恢复冷静,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毁灭人类的核大战。

事后,肯尼迪把塔奇曼的书当成国礼,寄给了英国首相,希望双方“对现代文明及其敌人,保有最深刻的反思与警惕”。

十年之后的1972年,中美两国都笼罩在苏联核威慑的阴影下,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访华,将塔奇曼的书赠送给中国时任领导人——在这种特殊深刻,两个拥核大国必须谨记历史教训,避免犯“少数聪明人的愚蠢”。

塔奇曼的深刻洞见,让全世界最有权势者都为之折服。


 

◎第三个层次:洞察人性,悲悯人心

 

从“不知晓真相”到“知晓真相”——这是第一个层次,达到这个层次的人聪明、博学,但不一定道德。

知晓真相,也珍惜教训,懂得判断是非对错——这是第二个层次,达到这一层次的人既聪明,又有正义感。 但是,这依然停留在政治实用主义层面。他的悲欢,不一定能与“凡夫俗子”相通。因为无法参透人性的幽暗和脆弱,少数聪明人总是无法理解:

我明明是真诚地立志行善,为什么行出来的却是罪错?

最典型的,是人类历史上众多的“乌托邦运动”,少数聪明人怀着善良愿望,妄想用理性设计一个美好的新世界,结果毫无例外都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灾难——他们对人性的认识太浅薄、乐观,甚至忘了这样一个常识:

任何社会都是人的社会,任何政治秩序,都必须附生于人性。

这正是塔奇曼的价值所在——她的历史写作已经超越了政治实用主义,来到洞察人心、悲悯人性这一历史写作的最高层次。

很多人都知道她开“非虚构写作”之先河,却不知道她的作品像司马迁一样,深刻洞察了恒常、普遍的人性,尤其是关乎人类终极意义的重大命题。

她不看重政客的得失,甚至不看重经济、科技数字,她关心的是人心,尤其是“大众的情绪温度”、维系文明的人性价值。

作为一个现代人,她的历史,不仅对人性保持着警惕和悲悯,还对世界保持着谦卑和审慎——我们的生活之所以能够保持和平、有序,从根本上说不是因为“发达的科技和生产力”,而是因为“现代文明”所维系的观念和伦理。

因此,她总是提醒那些自诩的“聪明人”,一定要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悲悯,同时也要对人性的败坏有着最深刻的警醒。

当然,她不是什么好为人师,喜欢讲大道理的“过来人”。塔奇曼的天才就在于,“以真实的故事展现真实的人性”——她洞察了恒常、普遍的人性,并以非凡的语言、对词汇的完美掌握,将它们写成具有史诗感的故事。

 

 

 

读塔奇曼的文字,时常会有涂划、玩味、品鉴的冲动——这是任何为了高效获取信息和知识的碎片化阅读、电子阅读所无法代替的。

她的作品自1950年代横空出世,至今长盛不衰,《光荣与梦想》一书作者曼彻斯特,以及黄仁宇、马伯庸等华人作家将塔奇曼的书作为“模仿”对象……然而,遗憾的是,塔奇曼的作品在中国被长期被忽视。她的部分作品引入国内后,曾一度绝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