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8日星期六
中国河南健康码“赋红”事件引发公愤
近日,中国河南村镇银行储户、停工楼盘业主健康码变红一事仍在发酵。尽管媒体报导追踪出越来越多健康码“转红”居民的维权背景,背后推手仍然成谜。公众追责呼声高企下, 省会郑州市纪委监委称,
已启动调查问责程序,对发现违反《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办法》的乱作为,将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1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
2022-06-17齐鲁壹点
上海市卫健委今早(6月17日)通报:2022年6月16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2022年6月16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新增治愈出院21例。
病例1、病例2,居住于宝山区,为上海市闭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2022年6月16日0—24时,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
无症状感染者1,居住于宝山区,无症状感染者2,居住于嘉定区,均为上海市闭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6月16日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3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例,来自美国。
病例1为中国籍,在加拿大留学,自加拿大出发,于2022年6月13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2为中国籍,在新加坡留学,自新加坡出发,于2022年5月30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闭环落实健康监测,其间核酸检测异常。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复核为阳性。经市级专家组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3为中国籍,在阿联酋工作,自阿联酋出发,于2022年5月30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闭环落实健康监测,其间核酸检测异常。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复核为阳性。经市级专家组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3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已追踪同航班密切接触者23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2022年6月16日0—24时,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例。
无症状感染者1为中国籍,在美国留学,自美国出发,于2022年6月8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2为中国籍,在加拿大探亲,自加拿大出发,于2022年6月15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医学观察,已追踪同航班密切接触者50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2022年6月16日0—24时,解除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44例,其中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43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
2022年2月26日0时至2022年6月16日24时,累计本土确诊58100例,治愈出院57394例,在院治疗118例(其中重型4例,危重型5例),死亡588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截至2022年6月16日24时,累计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658例,出院4628例,在院治疗30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央视新闻)
2
上海多家银行排队爆满,
老人凌晨2点就来排队,5点就没号!
银行每天放号40个,员工无奈:我们天天加班
2022-06-17
窗口办理业务每天限号40个,自动取款机时好时坏。凌晨2时就有老人搬来小板凳坐等排号,5时不到就已“无号”可取。
上述情景反映的是上海各家银行目前压缩服务时间,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对办理业务的市民进行限流,避免发生人员聚集,但由此造成老人们要想去银行顺利办点业务非常不容易。
凌晨2点就有老人来排队
6月1日起,申城各家银行的网点逐步恢复营业。连日来,一些银行网点门口办理业务的老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据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报道,最近市民张女士反映,徐汇区天钥桥路的某银行徐汇支行,从6月初开始就大排长龙。门外还有不少老人在排队等候,其中不乏一些白发苍苍的高龄老人,往往队伍一排就是几个小时。画面中甚至还有拄着拐杖老人。
另据新民晚报,在浦东新区浦东大道1615号某银行营业网点,银行窗口办理业务每天限号40个,自动取款机时好时坏。附近居民尤其是老人们,存钱、取钱、转账,甚至缴纳水电煤费,来来回回折腾好多天,还是无法办理,这让他们叫苦不迭。一位78岁的老先生经常该营业点办理业务,尤其每月要领取退休金。6月13日下午1时45分,他到达营业厅准备取出三个月的退休金,还准备办理相关定、活期储蓄业务。但门口已有数十位老年人排起了队。
“大门旁边的取款机坏了,有老人的银行卡被吞,大家只能排队在窗口办理业务。”老先生经过询问得知,每天银行窗口办理业务只放40个号,凌晨5时来排队都领不到。卡里几个月的退休工资没有领,耽搁了数月的银行业务要办理,存款、取款、转账、转定期……各家都有各家的急事,“钱袋子”不及时打理好,老人们就放不下心来,宁愿凌晨在银行门口坐等,
即使40个号都已领完,也还是不肯离去继续排队,等待着意外的“加号”。 在营业厅门口,记者询问得知,每天银行业务窗口确实只放40个号,一早已经发完,而网点只有唯一一个银行业务窗口。工作人员证实,通过查看监控,确实
有老人凌晨2时就来排队,5时后就拿不到银行窗口号码了。 当记者问及“网点是否可以多放些号”时,工作人员脸上写满了无奈,“就是这40单业务,我们都要天天加班才能做完,延时下班已经成为常态。”营业所每天本应下午4时就结束业务办理,但至少要延长到5时甚至6时后,中午2小时的休息时间也被正常业务接待填满。“看着外面排队的老人,我们真的都不敢停啊!”
银行工作人员也无奈
排队的银行不收个例。据解放日报报道,市民秦老伯日前称他为了前往某银行办理存折取款业务,几天内跑遍肇嘉浜路附近的好几家网点均未办成。不是去的时候银行已停止接待顾客不让进,就是银行称当天的号已发完。
6月14日10时许,解放日报记者来到肇嘉浜路小木桥路路口的某银行支行。银行门口倒是没有人排队,但两名工作人员和一根警戒线拦住了入口。可以入内办理业务吗?工作人员指了指警戒线上贴着的纸条,
上面写着“今日号码已全部发完”。细问才知,该网点每天 上午下午各开放2个半小时,中午11时30分至下午1时30分为“消杀”时间。 为了避免人员聚集,银行采取了发放号码的方式限流,上午下午各30个号,60个号于上午开门时一并发完。工作人员称,市民拿到号码后可以按估算时间前来办理业务,不必在银行外排队等候。她嘱咐记者第二天一早再来排队取号,或者再去其他网点试试看。不远处肇嘉浜路嘉善路路口,也有一家银行网点。银行门口挤了不少人,两位工作人员不断地向众人解释上午的30个号早已发完,需要等待下午1时30分重新放号。一位老人称她需要注销信用卡,必须要在柜面办理,为此已经来了网点两次了,但都扑了空。“上午9点开门,7点半就有人在排队等号了,太难抢了。”老人抱怨取号不易,工作人员劝她下午早一些再来,“您1点的样子来排队肯定有。”老人反问:“大太阳下面等半个小时,谁吃得消?”多家银行均给出了相似的解释,为落实疫情防控的要求,银行缩减了服务时间,也减少了服务窗口,导致服务能力有所下降,对此银行工作人员称是无奈之举。
防控和服务能否兼顾?
银行为何要限号办理业务呢?据新民晚报,银行客服人员称,这是应对目前状况的最优管理方式,限号放号的数量几乎就是每天窗口接待能力的饱和数,限号发完就是告诉市民不要长时间排队等待了,尽量减少因人员聚集而造成的疫情防控风险。对方建议,老人可请家属代为线上办理,或通过网点ATM设备进行操作。对于银行的说法,市民们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市民认为,目前银行采取一定的限流错峰措施避免人员聚集可以理解,但将服务时间和服务窗口也大幅缩减是否必要值得商榷。采访中记者也询问了一些银行网点为何不将业务窗口全部开出来,工作人员有的回复称“没有人”,有的称“平时就是两个窗口”。有市民建议,银行网点恢复营业后,本来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就比平时多,防疫措施升级,服务也应“升级”。银行应合理安排“消杀”等环节,避免过多占用服务时间,同时应尽可能保证窗口的开放,保证服务“不断档”。据了解,针对目前银行排队时间过长、业务难办的问题,申城有银行已安排网点延长每日服务时间,建议在更大范围推广该做法。
每日经济新闻
综合自
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解放日报
3
北京朝阳新增密接1910人
2022-06-17
6月1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68场新闻发布会上,朝阳区副区长孟锐介绍,该区继续做好涉南京大牌档等放大器风险点位排查管控,动态评估疫情防控中的风险点,加强流调溯源、信息横传、落位管控,确保风险不扩散、不外溢,坚决阻断病毒传播链条。截至目前,新增密接1910人(含同时空)、次密493人,涉及该区的均已落实管控措施,涉及外区人员已转办协查。
来源:北京日报
4
北京公交全网今起自动核验健康码!
不符合条件将现场劝返
2022-06-15
今天首班车起,除受疫情影响暂时停驶的公交线路外,本市其余全部1402条公共交通线路,以及顺义、大兴、昌平、平谷、密云5个区333条区内公交线路,启动自动核验健康码服务,实现乘客刷卡或刷码乘车自动同步核验健康码信息功能。
今早,记者在昌平区搭乘公交车时发现,部分乘客仍未完成一卡通升级,需出示健康宝人工核验后才能正常乘车,浪费了不少时间。
早上9时,记者来到昌平区天通苑六区北门公交站。这个公交站共有8条公交线路,早高峰期间,有十来名附近居民在这里等车,换乘地铁或前往周边地区。
记者跟着乘客登上了一辆628路公交车。记者注意到,公交车已经更换了新的刷卡机具。完成升级的乘客在刷卡之后,刷卡机会发出“嘀”一声,刷二维码则会发出“嘀,刷码成功!”的提示音。
在记者身后,一位乘客在刷卡后,刷卡机发出了“未查询到健康码信息”的提示音。驾驶员连忙回身,提醒这名乘客:“请您出示一下北京健康宝。”随后乘客掏出了手机,打开了健康宝。经过司机人工核验之后,乘客向车厢中部走去。“您的卡要升级,要在手机上绑定身份信息。”驾驶员不忘提醒乘客升级一卡通。耽误了将近半分钟,驾驶员才关闭了车门,开出站台继续向前行驶。
当公交车行驶到丽水园公交站时,一名乘客从后门上了车,刷卡时发出了“未查询到健康码信息”提示音。身在后门附近的乘务管理员赶忙找到这名乘客,“请您出示一下健康宝。”在看到核酸信息之后,乘务管理员才让这名乘客坐了下来。
今天,顺义、大兴、昌平、平谷、密云5个区333条区内公交线路,也正式启动自动核验健康码服务。记者从顺义公交运营单位骏马客运获悉,顺义区内79条公交线、800余台车前期全部完成了刷卡机具的升级,并于本月上旬启动了系统测试工作。为了服务广大乘客快速乘车,重点站台安排乘务管理员,帮助乘客进行升级。
截止到记者上午10时发稿时,还没有出现核酸结果不符合防疫政策要求被现场劝返的乘客。
提醒:
北京公交集团提醒广大乘客,请确保乘车时核酸阴性证明有效期在72小时内(即北京健康宝核酸检测时间为0、1、2、3天)并主动配合查验。
对于乘客刷卡(码)机具端显示“健康码异常”情况,工作人员将进行劝返;乘客刷卡(码)机具端显示“未查询到健康码信息”时,可通过人工查验健康码,核酸符合条件的乘客正常乘车,核酸不符合条件的乘客将现场劝返。
为节约乘车时间,请未升级的乘客尽快登录北京公交集团官网(www.bjbus.com)相关页面和北京公交APP,按提示进行乘车码升级。
5
中国河南健康码“赋红”事件引公愤追责呼声高
2022年6月18日星期六
BBC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近日,中国河南村镇银行储户、停工楼盘业主健康码变红一事仍在发酵。尽管媒体报导追踪出越来越多健康码“转红”居民的维权背景,背后推手仍然成谜。公众追责呼声高企下, 省会郑州市纪委监委称,
已启动调查问责程序,对发现违反《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办法》的乱作为,将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谁在掌控红码?
近日,河南多名银行储户和停工楼盘业主维权,发现自己的健康码变红,在网络引爆舆论。许多网民认为,过去两年被用来防范疫情的健康码已经变成了当局的“维稳”工具。
据大陆媒体报导,这些健康码变红的居民中,一部分是河南村镇银行的储户,因为这些银行近来出现资金危机,这些储户准备维权反映自己的遭遇;另一部分则是停工楼盘的业主,因为担心房子烂尾,曾去河南省银保监会提交相关材料反映问题。
“转码”的过程也扑朔迷离。据《中国经济周刊》引述停工楼盘业主秦虹(化名)称,她的豫康码(河南版健康码)也在6月12日变成了红色,因为出行不便,她按照小区要求,做了两次核酸并且签下一份保证书保证:没有在村镇银行存钱,保证不进行在线线下上访。
随后她的健康码变成绿色,但一个小时候再次变红。她也无法理解小区工作人员的答复:“小区跟我说,估计是权限更大的部门暂时不允许我们变绿码,这种情况他们也不敢操作了。”
《河南日报》6月14日曾报导,升级版河南健康码系统是在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指导下,由正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建设而成。
但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对媒体表示,无权决定健康码赋码的具体政策。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和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也表示,不清楚此次红码事件。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河南省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表示,近日接到大量关于健康码“赋红”的举报、投诉,已将相关线索转交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调查。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对媒体指出,将健康码用于防疫之外的有关做法涉嫌违反中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六条、《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三十四条,相关公职人员涉嫌《刑法》中的滥用职权罪。
网络热议和官媒批评
事件在网络引发较大反响。新冠疫情持续两年多,不少人担心由于中国坚持“清零”政策,未来通过健康码限制出行或许进一步扩展。
微博网民“有时右逝”认为,此次事件一定要追查和重判,虽然这几年防疫老百姓觉得不方便,但还是在支持国家决策,要牺牲小我保全大我。“但是河南红码事件呢,把这种'牺牲小我'的朴素爱国主义降格了。河南红码事件里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防疫就是不方便,就是出不了门,就是寸步难行。这不是一个爱国举措,这是部分部门的手段,让你红码你就红码,就好比当年上访不让坐火车一样。'”
网民“小虾米Xierme”则认为,河南红码事件比唐山殴打事件更严重。“唐山反应的是社会治安与保护伞问题的深度层面,以及当今社会的矛盾对立和后疫情时代的焦灼。而河南红码事件危害极大,他根本动摇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这已经是危及国家安全了。一旦社会形态被改变,人们的信任度变低,那么社会就可能发生动摇......”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中共党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账号“侠客岛”评论指出,随意给人赋红码应被严肃追责。
“中国能取得疫情防控的巨大成果,基础是高效精准的科学手段和对政策规则的普遍遵守。健康码称得上疫情防控的信息基础设施,一些人基于自己的治理'小目标',耍小聪明出昏招,不仅于事无补,更会失信于民。'民无信不立'。因为一点小算计而损失了公信力,这种代价绝非金钱可以衡量,亦非'抖机灵'的人能够承担,”文章指出。
官方新华社主办的杂志《半月谈》也指出,河南这一事件所暴露出的“权力任性”的危险倾向,警醒必须加强健康码的规范使用。
“健康码是疫情防控系统的重要一环,是每个人为了自己和公众健康而让渡权利的结果,其存在目的只能是疫情防控。这是全社会的共识。任何人、任何部门都没有权力突破健康码为公众健康而存在的角色设定,把健康码另做他用,”评论称。
6
最新研究:这更可能是新冠后遗症
2022-06-17
日前,来自以色列施耐德儿童医学中心、贝林森医院、兰巴姆医学中心和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儿科胃肠病学与营养》期刊发表题为《儿童长期新冠肺炎的肝脏表现》的论文,文章分析了施耐德儿童医学中心接收的5名不明病因儿童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认为所谓的“不明病因儿童肝炎”更可能由新冠病毒感染导致,腺病毒不是罪魁祸首。该论文已经过同行评审。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不明病因肝炎在婴儿和儿童身上的表现有所不同,两名婴儿均出现了急性肝功能衰竭,而另外3名8岁以上儿童则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和胆汁淤积。
针对甚嚣尘上的腺病毒感染导致不明病因儿童肝炎的假说,研究人员专门分析了上述患者的肝脏活检样本,结果没有发现任何腺病毒抗原,也没有腺病毒肝炎的组织学特征,因此“不认为腺病毒感染是肝炎的罪魁祸首”。
研究人员指出,新冠病毒可通过两种途径导致肝炎。一是新冠病毒直接通过胆管细胞上丰富的ACE2受体侵犯肝脏,即“直接病毒损伤”,其依据是上述5名患者均为无症状或轻症的新冠病例,不太可能是炎症风暴导致的肝脏损伤;另一种是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系统失调,其依据是病例二出现了名为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HLH) 的全身性炎症综合征,且按照这种假设给予类固醇药物治疗后,多名患者出现了好转。
尽管该论文中涉及的病例有限,但论文作者之一、施耐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胃肠病学专家怀斯伯德∙津曼在接受以色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面检查发现,所有5名儿童之前都感染过新冠病毒并且没有接种疫苗,之后他们又接收了8名患有不明病因肝炎的儿童,也只能识别出与新冠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目前这组严重肝炎病例和新冠病毒之间的联系让他们得出结论——这种情况是“长期新冠”的结果。新冠病毒更有可能是不明病因儿童肝炎的主要成因。
新晚报综合科技日报
7
原来这才是免疫力下降的原因!
激活免疫力的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2022-04-22
免疫力,是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是人体抵抗外界疾病侵袭的能力。但是现代人却很少注意自己的免疫力,很多人都认为只有孩子才需要提高免疫力,自已身强体壮的,疾病早就找不上自己的。
其实我们的身体都会受到疾病的侵袭,最主要有两大原因就是低体温,少运动。
白血球可说是免疫系统的中枢,一旦体温上升,就会让它的贪吃和杀菌能力跟着变活跃。
感冒或身体状况不好时,常会出现发烧的症状,这是因为此时身体的免疫军队正处于奋战的状态,也就是身体正在让体温上升,好让白血球的免疫作用能够火力全开。
现代人的免疫力比以前的人弱
体温比正常值多升高1度C,免疫力就会瞬间提升5~6倍;相反地,体温一下降,就会让白血球的活动力变得迟缓,造成免疫力低落。
从研究了解,当体温下降1度C,免疫力就会下降超过30%以上。现代人的体温越来越低,50年前的日本人平均体温为36.8度C,但是现在却下降到顶多为36.2~36.3度C,而大多数人的体温其实只有35度而已。也就是说,现代人比以前的人,体温下降了近1度C,代表着免疫力也下降了超过30%。
另外,一般人认为癌细胞在35度C的环境下最容易繁殖,一旦体温在39.3度C以上就会凋亡。或许这能说明体温大多是35度C的现代人,为何会这么容易得到癌症。
体温低是所有大病小病的原因。
一旦体温下降、免疫力低落,除了癌症以外的其他各种病症也会很容易发生。体温一下降就会出现的不适症状:
- 疼痛
头痛、腰痛、神经痛等疼痛,很多是因为体寒所引起的。若疼痛的那个部位连带会感觉热热的,就是身体想办法要加温,好让血液循环顺畅以治好疼痛的证据。
- 感冒
感冒的英语是「COLD」,正如字面的意思,感冒是由于体寒而引起的。得到感冒或支气管炎就会发烧,这就是为了保护冷掉的身体所产生的症状。
- 便秘、浮肿
肚子太过冰冷,会让肠胃的运作变迟钝而导致便秘,也会让小便和汗的排泄变差,因而让水分和排泄物囤积在体内,容易造成身体浮肿。
- 精神疾病
因忧郁症而自杀的精神疾病患者,以寒冷地区居多,由此可看出忧郁症和体寒有关。
免疫力会下降的两大原因:
1.生活中运动减少,身上肌肉变少,身体变冷变寒了
2.过着不运动的"轻松生活"
不使用肌肉的生活造成免疫力下降
现代人的体温低、免疫力下降的一个很大原因,可以说是因为过着便利轻松的生活,不需要运动到身体所造成的。
在50年前,人的平均体温比现在约高了1度C,因为打扫房子时会用长掸子、扫
把、抹布清扫;洗衣服时会用洗衣板,用力敲敲打打,将污渍敲掉后,再将衣服一件一件地晾起来,像这样的做家事方法,就是全身运动。而且以前的交通不太发达,走很长一段路买个东西、上班、上课、办事,都是很稀松平常的事。
现在的社会,不管是吸尘器或是洗衣机这类的家庭电器,都十分普及,所以就算不怎么运动到身体,也能做好家事,不用站站坐坐,也能用一指神功按一按遥控器,将万事都搞定。
因此,我们的运动量变得非常少,使用肌肉的机会也减少了。如果我们不使用肌肉,会有什么后果呢?
人体的体温约有40%使由肌肉负责产出的,而现代人就是因为不使用肌肉,才会造成体温下降。
相反地,使用肌肉,就能让体温升高。一般的情况下,做运动或劳动肌肉到身体稍微开始出汗时,体温会上升1度C,也就是只要我们动一动身体开始流汗时,免疫力也会一瞬间提升5~6倍。
腹部和腿部的肌肉变少了。
「人体发热器」——肌肉
「肌肉」可产生40%以上的体温,为重要的发热器官,它占了男性约45%、女性约36%的体重比例,可说是人类最大的器官。
举例来说,一位体重50公斤的女性,全身大约会有18公斤的肌肉。你知道我们全身的肌肉,有70%是集中在下半身吗?所以腹部和腿部的肌肉变少,会让体温变低,进而直接造成免疫力变差。
「老化从腿部开始」,意思就是指人到了某个年龄之后,集中在下半身的肌肉量会变少,免疫力也跟着变差。
做步行运动对提升免疫力非常有效。做运动锻炼下半身,有助于打造健康的身体。
腹部暖暖的,身心更健康。
中医认为腹部是「正中心」,就是指腹部位于身体的中心处,此处是生命基本的重要部位。摸一摸腹部就能得知身体的各种状况,而其中不得不令人在意的,就是腹部变冷这件事。
「正中心」寒冷则全身都冷,即使怕热的人,若肚子摸起来冷冷的话,也算是「易冷体质」。寒冷会让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但其中又以腹部发冷,最容易让免疫力大幅下降。
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肠道里存在着集合淋巴结免疫器官等全身约70%的淋巴组织,因此肠道可说是人体免疫力中心。
此外,全身约有90%的血清素存在肠道中,应该有很多人听过血清素这个名词,它是神经传导物质,目前认为血清素不足和忧郁症之间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免疫细胞集中在肠道,所以负责保护肠道的重责大任,就有赖腹肌了。腹肌无力,肠道就会变冷、变寒,造成免疫力和精神变差;相反地,腹肌有力,腹部温暖,肠道的血液循环就会畅通,身心也会变得有朝气、有精神。
免疫系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但是人体的免疫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这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先天因素是次要,后天因素才是主要的,包括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疾病等。因此,在日常生活在中,注意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尤为重要。
激活免疫力的办法
1、充足睡眠
在季节交替时,易出现因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而导致的荨麻疹、带状疱疹等与免疫力下降相关的疾病,一定要保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要保证醒来时体力恢复、精力充沛,一般成人每天睡眠时间在7~8小时,老人也不能低于6小时。
2、酸奶早餐
美国健康协会的一项研究发现,酸奶可以使“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降低,并将尿路感染的风险降低47%。
某些酸奶中所含的益生菌,更可以大幅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多吃大蒜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疗中心研究发现,常吃大蒜不仅有助于提高免疫力,还能帮助防止心脏类疾病。不过,肠胃疾病患者要少吃。
但大蒜素遇热易挥发,建议将其捣碎后放置10~15分钟再吃,让蒜氨酸和蒜酶等物质互相作用,提高营养价值。
4、常饮蜂蜜水、姜水、柠檬水
研究表明,蜂蜜中的抗氧化剂是提高免疫力的助推器;生姜是天然的镇痛剂和解毒剂,有一定对抗感染的作用;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抗氧化性。
富含抗氧化剂和维生素C的食物,能够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的侵蚀和有害分子的损害,促进免疫系统健康。
5、享受下午茶时光
下午3、4点后,人体精力开始衰退,此时,喝杯下午茶或咖啡、吃些点心不仅能补充热量,还能缓解连续工作后的疲劳,通过自我调节,保持自身免疫系统健康。
6、每周坚持锻炼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一项报告显示,运动能够帮助“冲洗”肺部细菌,提高免疫系统检测疾病能力。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但在身体基础状况正常的情况下保证每周五天,每次30分钟~60分钟的运动量即可。
7、多晒太阳
保持体内高水平维生素D,就可以更好地预防嗓子痛、普通感冒和鼻塞等问题。
一般来说上午十点、下午四点阳光中紫外线偏低,可避免伤害皮肤,每次晒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即可。
8、保持微笑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笑能增加血液和唾液中的抗体及免疫细胞数量,缓解疲劳,是提高免疫力的良药。
生活中,要多些积极向上的思想,通过运动、读书、与朋友聊天冥想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减轻压力。
9、冥想静坐是增强免疫力的绝佳途径
打坐冥想能同时强化身与心——加强心理免疫系统,增强心理抵抗力,同时还能改善身体免疫系统。
对于身体:由于下半身被盘结,心脏向上半身的供血就会加大,所以短时间内就能体会到头脑清醒,
更重要的则是,由于供血量增加,上半身气血循环会明显改善,进而体现为抗寒能力、呼吸系统、脊椎、免疫系统的全面改善。
对于心理:打坐的同时,把心神收回来,守住自己,调整自己呼吸的节奏
,感觉到自己的呼吸变得绵长, 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发热。然后就是恢复了自己的知觉让身体更敏感, 知冷知热, 哪儿的感觉不舒服,马上有反应。有点贼风虚邪进来,身上皮肤毛孔就能收缩,没觉的人就是敞开大门让敌人都进来了,感觉到自己打嗝,放屁,
吐痰, 排寒气,这都是增強免疫力的一个主要的表现。
8
Omicron致死率将再创高 专家曝此波疫情结束时间点
2022-06-17
23:12
联合报/ 记者沈能元
台北实时报导
Omicron致死率将再创高,专家认为,此波疫情将于2周后结束 。图/本报资料照片
Omicron疫情延烧,指挥中心最新统计,今年截至六月十六日,国内本土病例累计达310万7千多例,中重症1万1千多例,死亡4015例,依各年龄层分析感染率及致死率,全年龄致死率为万分之13,死亡个案以高龄者居多,90岁以上致死率达5.89%。国内专家表示,此波疫情约再持续两周就会结束,死亡人数就会减少,但儿童、年长者不可轻忽,务必避免感染,降低引发重症致死风险。
指挥中心医疗应变组副组长罗一钧说,最新年龄层分析,70岁确诊者达13万8千多例、死亡800多例,致死率约为0.63%;80岁年龄层确诊6万多例、死亡1300多例,致死率2.22%;90多岁年龄层确诊1万5千多例,死亡900多人,致死率5.89%。
黄立民预估,此波疫情,致死率再高也有限,推估Omicron致死率约介于万分之13至15,而目前疫情趋缓医疗量能较为宽松,有利于病人治疗,且治疗也愈来愈有经验,只要能落实早期快筛确诊、早期给药,不要拖延至3、4天后给药,并依患者病情开立免疫调节剂治疗,同时加强加护病房患者治疗,就可降低死亡人数,往后应该有2个月的好日子。
新光医院副院长洪子仁及黄立民都说,目前疫情正逐步趋缓、下坡中,约再持续两周就会结束,届时死亡人数就会减少,但目前受到日前中南部疫情影响,死亡人数还是会增加一些。
洪子仁说,若只观察Omicron致死率,可能受到黑数影响而有所偏差,因此采用全人口致死率较为精准,目前国内受新冠病毒影响全人口致死率为万分之1.6,预估往后致死率约介于纽西兰的万分之2.5及南韩万分3.6,至于Omicron致死率,有可能维持在万分之15至20。
「对年长者来说,这是不好的时代,新冠病毒的威胁会一直都在。」黄立民说,全世界年长者的致死率都很高,感染后几乎都是去掉半条命,原因是年长者身体虚弱,免疫反应差,染疫后病毒繁殖不受控制,几乎很难治疗「能做的十分有限」;临床发现,80岁以上年长者确诊后,使用瑞德西韦治疗2至3天,PCR检测Ct值仍低,病毒量也只能减少一半,显示药物抑制病毒效果不佳。
避免确诊者染疫死亡,黄立民及洪子仁均提醒,年长者及身边家人应要打满3剂疫苗,如果符合资格也应尽速打第4剂疫苗,平时落实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染疫。
新光医院副院长洪子仁说,只观察Omicron致死率,可能受到黑数影响而有所偏差,采用全人口致死率较为精准。图/洪子仁提供
9
本土5万5187例、境外74再增BA.4、BA.5 下周有望5万以下
2022-06-17
14:08
台北实时报导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天公布,国内新增5万5261例COVID-19确定病例,分别为5万5187例本土个案及74例境外移入;另确诊个案中新增154例死亡。记者许政榆/摄影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天公布,国内新增5万5261例COVID-19确定病例,分别为5万5187例本土个案及74例境外移入;另确诊个案中新增154例死亡。
指挥中心代理发言人罗一钧表示,今天病例数本土5万5187,各县市都没有超过9千例,比较高还是六都,整体病例数下降12.6%,六都都有下降10%以上,逐渐下降趋势很明显,大约在下周可以稳定,本土病例数可以控制5万例以下。
指挥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55,187例本土病例,为25,821例男性、29,345例女性、21例调查中,年龄介于未满5岁至90多岁以上,个案分布为台中市(8,323例)、高雄市(8,248例)、新北市(6,671例)、台南市(5,465例)、彰化县(4,316例)、桃园市(4,305例)、台北市(3,726例)、屏东县(2,659例)、云林县(1,421例)、苗栗县(1,344例)、南投县(1,316例)、新竹县(1,262例)、嘉义县(1,054例)、新竹市(976例)、宜兰县(959例)、嘉义市(751例)、花莲县(730例)、基隆市(663例)、台东县(571例)、澎湖县(256例)、金门县(136例)、连江县(35例)。
指挥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54例本土病例死亡个案,为88例男性、66例女性,年龄介于40多岁至90多岁以上,皆属重度感染个案、144例具慢性病史、96例未接种3剂 COVID-19疫苗。确诊日介于今(2022)年5月7日至6月14日,死亡日期介于5月11日至6月15日,详如新闻稿附件。
指挥中心说,今日新增74例境外移入个案中,为51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介于10多岁至70多岁,分别自马来西亚、泰国及美国(各3例)、德国及新加坡(各2例)、阿拉伯联合大公国、比利时、柬埔寨、法国及英国(各1例)移入,另56例感染国家调查中。入境日介于今年4月19日至6月16日。
指挥中心统计,截至目前国内累计12,622,60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通报(含9,427,808例排除),其中3,190,787例确诊,分别为13,685例境外移入、3,177,04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舰队、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调查中。
2020年起累计4,86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4,853例本土,个案居住县市分布为新北市1,458例、台北市802例、台中市388例、桃园市358例、高雄市352例、台南市252例、彰化县195例、屏东县161例、基隆市143例、宜兰县111例、南投县97例、云林县88例、花莲县75例、嘉义县71例、新竹县及台东县各68例、苗栗县64例、嘉义市51例、新竹市37例、金门县9例、澎湖县5例;另15例为境外移入。
指挥中心再次呼吁,民众应尽速完成疫苗接种,落实手部卫生、咳嗽礼节及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减少不必要移动、活动或集会,避免出入人多拥挤的场所,或高感染传播风险场域,并主动积极配合各项防疫措施,下载及使用「台湾社交距离APP」,共同严守小区防线。
10
疫情后越南经济实现强劲复苏
越通社
2022年6月13日18:00
澳大利亚-越南政策研究所(AVPI) 刚发表经济专家兼AVPI研究员雷蒙德·马龙(Raymond
Mallon)的一篇文章,其中对越南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复苏和 2022年及后续几年的前景作出分析和预测。
资料图。图自越通社
越通社河内——澳大利亚-越南政策研究所(AVPI)
刚发表经济专家兼AVPI研究员雷蒙德·马龙(Raymond Mallon)的一篇文章,其中对越南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复苏和 2022年及后续几年的前景作出分析和预测。
作者指出了来自国外和国内的部分增长动力。具体是,2021年新设企业数量增加缓慢,6个月来企业数量竟快速增加。私人投资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章强调,越南政府以减轻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为目标,并努力减少体制和基础设施瓶颈,同时确保所有企业能够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竞争。越南政府已承诺增加对卫生、教育和基础设施的支出,并保持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扶持政策。
据作者预测,当越南政府在疫情后重新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时,公共投资将在2022
年恢复。此外,越南国内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带动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
文章还指出,越南企业日益深度融入全球生产链,加大投资、技术转让力度,从而提高生产率和收入。最近实施的区域经济合作协议也有助于深化区域供应链融合,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并为越南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越南农业、物流服务、标准化、金融和电子商务等行业发生了许多结构性变化。
作者同时认为,越南面临疫情持续反复、乌克兰冲突、全球经济复苏慢于预期、通胀压力和利率上升等一系列全球性风险。
因此,越南政府应进一步发挥教育和卫生方面取得的成果,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解决基础设施瓶颈,加快推进公共投资,提高投资效率,继续集中建立市场机构,以提供高效和可预测的监管和政策环境。(完)
11
早期奥秘克戎感染不太可能预防当前的病毒变异
2022年6月18日11:41
美国之音
新的发现表明,感染最早期的冠状病毒奥秘克戎变异(于11月在南非首次发现)的人,可能容易再次感染后来的奥秘克戎变异毒株,即使他们已经接种了疫苗并打了加强针。
新冠病毒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Omicron Variant)
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周五在《自然》杂志上报导,接种过奥秘克戎BA.1 突破性感染疫苗的患者产生了可以中和该病毒以及原始SARS-CoV-2 病毒的抗体,但现在流行的奥秘克戎亚谱系有突变,使这种突变病毒能够逃避这些抗体。
现在导致美国大部分感染的奥秘克戎BA.2.12.1 以及占美国新病例21% 以上的奥秘克戎BA.5 和BA.4 包含的突变在奥秘克戎BA.1 和BA.2 中并不存在。
研究人员在试管实验中发现,这些新的亚谱系“明显避开了SARS-CoV-2感染和接种疫苗引发的中和抗体”。
实验还表明,礼来药厂的单克隆抗体药物bebtelovimab 和阿斯利康Evusheld 的成分cilgavimab 仍然可以有效中和BA.2.12.1 和BA.4/BA.5。
但研究人员警告说,基于BA.1病毒的疫苗增强剂,如辉瑞和莫德纳正在开发的疫苗,“可能无法实现针对新的奥秘克戎变种的广谱保护。”
此前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表明,感染奥秘克戎的未接种疫苗的人,不太可能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保护他们免受其他冠状病毒变体的侵害。
“我个人的偏好是,虽然拥有一种奥秘克戎特异性疫苗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我认为,与现有的疫苗和增强剂相比,它只会有边际效益,”康涅狄格州纽黑文耶鲁医学院传染病研究员奥尼玛·奥格布阿古医生说。他没有参与这项新研究。
奥格布阿古说:“尽管免疫逃逸,但人们预期,疫苗仍能预防严重疾病。”
“如果你需要打加强针,请打加强针。我们从临床上了解到,最重要的是及时接种新疫苗”以维持血液中循环的高水平新冠病毒抗体。
纽约市西奈山伊坎医学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的微生物学和传染病研究员阿道夫·加西亚-萨斯特(Adolfo Garcia-Sastre)建议,针对多种病毒毒株的疫苗,或鼻内疫苗,能通过在病毒最初进入的鼻子粘膜时产生免疫力,增加对感染和传播的保护,可能会产生更好的保护效果。
加西亚-萨斯特说,等到针对一种变种特异性疫苗问世时,一种新的变异毒株很可能已经取代了原来的变异。加西亚-萨斯特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本文依据了路透社的报导。)
12
新冠病毒:
长期嗅觉失灵可能给你带来的六个影响
伦德斯特伦(Johan N. Lundström)
对话
BBC2022年6月16日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嗅觉如此重要,只有失去了才认识到。
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初期,多项研究显示,大约一半感染者在患病的某个阶段有嗅觉丧失现象(anosmia,嗅觉丧失症);另外还有20-35%的人会经历临床嗅觉下降(hyposmia,嗅觉减退)。
虽然最近证据显示,奥密克戎可能不像早期毒株那样会导致嗅觉失灵,但考虑到迄今为止全球已经有5亿多人至少感染过其中一种毒株,仍会有数百万人可能经历某种程度的嗅觉问题。
对大多数人而言,这可能只是暂时的功能丧失。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将会出现长期问题。
最近研究表明,从确诊新冠算起,12-18个月后,仍会有34-46%的人经历临床嗅觉减退问题,但大多数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另外一个相关问题是嗅觉倒错(parosmia),即对味觉感知发生了变化,通常气味会变得更难闻。研究显示,高达47%新冠患者可能会受到影响。
跟嗅觉丧失一样,大多数有嗅觉倒错的人随着时间推移会慢慢痊愈,但有些人可能会有更长期问题。
新冠并非是唯一导致嗅觉丧失的原因,其他病毒、感染、脑外伤以及一系列神经退化性疾病也会引起嗅觉失灵。
虽然在新冠后嗅觉丧失方面的证据仍在逐渐显现,其他类型的嗅觉障碍(olfactory dysfunction)大致能为我们提供长期嗅觉丧失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的一些情形:
一,食品安全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闻不出食物是否变质很危险。
嗅觉受损的人更有可能会吃变质的食物,因为食物变坏时最先发出警告的就是气味。
吃变质食物可能会增加食源性疾病。
二,味道
除了核心味(例如,甜、咸、苦、酸和鲜)外,
我们体验到的几乎所有味道都是由气味通过喉咙后部的口鼻通道到达鼻子中的气味感受器所产生的。
因此,如果没有嗅觉,你所吃的大多数食物将几乎没有什么味道。如果没有感知气味的能力,假如你闭上眼睛吃苹果,味道将与土豆差不多。
三,胃口
除了让我们吃饭时感觉愉悦外,食物气味还会刺激食欲。这意味着,闻不到烤箱里晚餐的香味时,我们也不太会感觉到饿。
四,体重波动
没有胃口以及丧失进食快感会让那些刚患嗅觉障碍的人一开始体重减轻。但身体是为活着而设计的。因此,丧失嗅觉的人在进食时很快会开始从其他感官刺激来寻求快感,例如,食物的口感,比如吃油炸食物的松脆感。
而且,不是等到饿了才吃饭,许多人会更频繁地吃东西。这些无意识的饮食行为改变往往导致体重上升,从而带来长期心脏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健康问题。
五,伴侣关系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几项研究表明,嗅觉不好与所报告的社交互动、朋友数量以及性行为乐趣下降有关
还有一些由于嗅觉丧失所导致的后果可能是你一时想不到的。比如,一个闻不到味的人将无法察觉到自己的体味,它可能会让人在社交场所没有安全感,或者太敏感。
几项研究表明,嗅觉不好与社交互动、朋友数量以及性行为乐趣下降有关。后者还可能与无法感知伴侣气味能力有关。
六,精神健康
三分之一因嗅觉问题寻求治疗的人报告说,同出现问题前相比,他们生活质量以及总体幸福感有所下降。这可能与上述综合因素有关。
患有嗅觉障碍者会经常报告有抑郁症状,他们把这些症状与嗅觉问题相联系并不少见。
治疗选择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这有点像鼻子理疗,包括暴露疗法。
不幸的是,针对嗅觉功能障碍目前治疗方法很少。对由病毒所引起的嗅觉问题,唯一证明有一些疗效的治疗是嗅觉训练。
这有点像鼻子理疗,包括暴露疗法。病人需要在两、三个月时间内每天早、晚闻各种气味,每次闻20分钟左右。
虽然患者很少会彻底康复,但研究显示,气味训练随着时间推移确实可以改善嗅觉障碍。
话虽如此,新冠疫情帮助推动了对嗅觉障碍的研究,几项有意思的新疗法目前正处于临床前的试验阶段。几年之内,我们将有可能看到一系列治疗嗅觉障碍的新疗法。
与此同时,如果你认为自己嗅觉不正常。可以先开始用家庭常见气味进行自我训练。如果在6周后看不到改善,最好去看医生。
注:伦德斯特伦(Johan N. Lundström)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临床神经科学系副教授,本文原文发表在英国学术研究网站The Conversation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