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7月11日星期日

结束语 “无宗教信仰”的日本“天堂观”启示

 


结束语

“无宗教信仰”的日本“天堂观”启示

1

 

 无宗教信仰的日本“天堂之旅”

 

夕阳早就陡然在地平线上断裂了,无声无息地消失,天际中只残留着一道血红。夜,就这样静悄悄地来了。夜幕中,只有半个月亮斜挂,星星零碎地在苍穹中闪烁着。

凉风穿过窗户,我躺在床上却睡不着了。我望着窗外的夜空,脑子里依然是自问:这世界到底有没有天堂?

多少个白天黑夜过去了,我阅读了太多的关于天堂的描述,当然都是宗教的叙述,可是无论那一种宗教都没能说服我,让我承认天堂确实存在。当代中国道教的那些道人们甚至公然说,天堂可以人工打造,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天堂。好在,道教还没有列入中国国教,无法让我们必须对其表示忠诚。我对那些道貌盎然的卫道士讲的道理、道德、道行、道路,全都看得透透的。

我的信仰是自信,有了自信就能寻找到自己的归宿。一个连自己都不信的人,怎么可能相信这个世界会有公平公正公义公德?

一些自以为是老天爷代言人的信徒,经常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准确地来说,这些人只是邪教的左膀右臂,他们的行径,只是对愚昧的草民蚁族呼来喝去,丝毫没有疼爱和关心,为民服务更是虚情假意的承诺,是踩着民众的肩膀抬高自己。时代在变,老天也在变。地球实在太渺小,太阳系、银河系、大宇宙的发现,已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认知,天堂究竟在哪里?没人能说服有知识有文化有信仰的人,相信宇宙中有天堂的门牌号码。虚无的天堂说,快要走到尽头了。

有关天堂的传说,没能成为网红们的热搜。如今的渣男渣女都偏爱金钱,也偏爱大自然,天堂正在退网,消失在文化人的视线中。没有年轻的网友会说“热搜让我们认识了天堂,让我们成为老天爷的网红”,这话说错了吗?

不管是信老天还是不信老天,甚至敢言与老天斗的人,都让天下的纯朴百姓吃了一回瓜。

然而网友们表示:我们同意并支持宗教自由,尽管大部分支持宗教信仰自由的人,自己并不是什么教徒,不知道天堂在哪里,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没有人敢说要消灭宗教,这可是个大罪,是侵犯了人权、自由。打扰了,我又在胡说了。

在世界乱象中,当今社会已进入了全民娱乐时代,大家对于网红的感情生活,其实大多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的,即使对于那些宇宙大爆炸、世纪末日、外星人、地球变暖,全都不在乎,或认为是神话传说,或认为是梦话幻想。相当多的粉丝们会真正关心的,只要有众多快乐围观就够了。于是假话谎话空话套话黑话屁话在网络上的泛滥,远胜于洪荒大水灾的作乱。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个人做了大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是谁让这些官老爷和他们的鸡犬升上了天,天堂里都是些什么东东?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答案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天堂里没有贫下中农和工人阶级的安身之处,宗教书籍也没有这类解读。

 

2

 

 

我原以为自己研究宗教后,会在众多宗教中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归宿,至少我会默认天堂真的存在。但事与愿违,我和宗教还是闪电分手,虽然没有撕逼,我也没有出轨,另行选择信仰对象,但还是让我猝不及防。我对天堂的怀疑越来越强烈。

我不得不承认, 宗教对人类个体的确立与社会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但我对宗教依然感到令人神秘又迷茫。

重视活在当下的中国人,似乎与天堂的梦想分隔的越来越远。但一些去过日本的人告诉我:中国人现在所有的梦想,日本人几十年前就全实现了:法治国家,廉洁政府,制造强国,本币国际化,诺贝尔自然、科学、文学奖,主要国家免签,世界一流大学,看病不难,上学不难,食品安全,健康长寿,环境优美。

一位留学日本的朋友,给我推荐了一本书《日本人为何无宗教信仰》。对于现代日本人而言,宗教具有怎样的意义?在战前战后的国家成立期宗教曾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本书为我们解读了日本人与宗教的联系。

1996年,宗教学家阿满利麿出版了《日本人为何无宗教信仰》(筑波新书)一书。该书还被翻译成英语和韩语,引发了极大的反响。

阿满先生认为,尽管大家都说日本人是无宗教信仰的,但想必这只是相对于创唱宗教而言的。创唱宗教指的是拥有特定教祖和明确教义的宗教。基督教的教祖是耶稣基督,佛教的教祖是乔达摩悉达多,伊斯兰教的教祖是穆罕默德。而印度教和神道则没有特定的始祖。此外,民间信仰也不存在特定的始祖,可以说是由无名之辈自然奉行而形成的。

日本的宗教长期深受创唱宗教的影响。6世纪传入日本的佛教在19世纪中期之前,一直是最具影响力的宗教。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日本人在举行葬礼时采用佛教仪式,或者喜欢佛像,其中一些人还可以辨别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超过大半数的日本国民每年都会扫墓,并且采用的是在墓前双手合十的拜佛方法。

19世纪后半期开始,基督教也产生了强大的影响。不过,尽管基督教通过学校和学术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影响,但作为宗教团体的基督教信徒人数仅占日本总人口的1%左右。再看神道,其中也出现了部分创唱宗教。19世纪中期,一位名叫中山Miki的农妇创立的天理教便是一个例子。许多新宗教都受到了神佛习合宗教的影响。19世纪中期以前,虽说都称作神道,但与佛教关系密切的派别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可见佛教在日本影响之大。

 

3

 

 

如今的网络世界上搏眼球的博主多的是,那些言辞犀利而且不会圆滑处事的,就会得罪政客和商贾,甚至触犯了那些宗教信徒。

一些号称主流媒体的博主为争名篡权,更是向粉丝推荐名不副实的假新闻,口不择言之后还叫粉丝去攻击总统。虽然有些报道或视频中没有指名道姓,但大家心知肚明,真相总会被掩盖。

世界疫情大流行,全球谎言也同时大流行。民众大为光火,网民极度不满。这种不负责任的造假行为引来众网友的反感。对草根大众丝毫没有疼爱和关心,即使是虚情假意,也难以平定众怒。

但静下心来,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创唱宗教没有能力为民众解除痛苦,也没能站到最前线与邪恶进行直面对决,甚至有些教堂或庙宇被封。

回过头来再看看日本,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日本人也受到创唱宗教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日本人的信仰基础是自然宗教,人们礼拜土地和家族的神明。

思考一下日本人的所谓无宗教信仰指的是什么?广义上也许可以说是神道,或者可以说是民间信仰。首先是自然宗教产生了影响,之后又受到了创唱宗教的影响,尽管如此,这种影响并未达到根深蒂固的程度。因此,许多日本人一旦接触到强势的创唱宗教就会觉得有些不知所措,认为自己无法适应创唱宗教。这意味着他们不信仰狭义的宗教(创唱宗教),从而构成了众多日本人声称自己无宗教信仰的理由。

 

 

这便是阿满先生《日本人为何无宗教信仰》一书的主要论点。该书发行于1996年。前一年,即1995年发生了奥姆真理教事件。这个宗教组织的信徒中,20多岁的男性,尤其是大学生和研究生居多,甚至还有一些具备计算器图形学、医学和自然科学等高级专业知识的年轻人。他们之所以热衷于奥姆真理教,是否正是因为日本无宗教信仰呢?

针对这一问题,阿满先生将答案归结为自然宗教的存在,但自然宗教未必还是过去的模样。也有观点认为,自然宗教本身是起源于原始人时代的宗教,其进一步发展至拥有高度智慧的阶段后产生的便是创唱宗教。这可以理解为,世界的文明是在这种高等创唱宗教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作为日本来说,自然宗教指的是佛教传入之前的宗教。

或许神道也可谓是接近于自然宗教的一种宗教。上世纪80年代,在奥姆真理教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之前,万物有灵论一词早已广为流传。提起神道,似乎与日本的民族主义有所关联,具有排斥外国人的味道,但如果将神道表述为万物有灵论,或许给人的印象就变了。日本这个国家建立以前就有的古代时期的神道叫做古神道,而一部分日本人认为植根于自己心中的正是这种古神道。可是,从宗教学专家的角度来看,这种想法只是现代人图方便臆造出来的说法而已。

 

4

 

针对日本人宗教信仰这一问题,有一种观点将日本人的特点归结为无宗教或自然宗教信仰。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也可以着眼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便是对宗教本身没有太多感情的日本人也通过各种形式接触着类宗教信仰

比如日本人如何看待儒教。众所周知,日本人非常重视礼仪。日本人无论对谁都要低头行礼,可以认为这是深受儒教影响的结果。此外,日本要使用敬语。即便是中学生和大学生之间,对学长和后辈的用词也迥然不同,这是因为日本人重视长幼之序

 

 

崇尚对逝者的礼仪也是儒教的特点之一。虽然之前提到了葬礼和扫墓仪式都属于佛教范畴,但实际上也可以说其受到了儒教的影响。

但是,儒教是否属于宗教这一问题的答案,会因宗教的定义不同而有所差异。尊重、尊重由祖先传向子孙的生命延续、尊重被礼仪赋予神圣性的秩序等做法,都反映了其具有宗教性。此外,可以认为,东亚地区说的相当于源自西方的宗教一词。对于生活在17-18世纪的日本人而言,佛教和儒教都是向人传之教。

儒教虽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类宗教信仰,但明治维新以后,已经难以在日本的现实社会中发现其踪影。

在中国,说起日本,中国人都会联想到“武士道精神”,但所谓联想,只是“武士道精神”这个词,对于真正的“武士道精神”是什么?几乎没几个中国人能解释清楚。

 

 

解释“武士道精神”是什么?可从漫画《浪客行》(井上雄彦创作,讲谈社发行)说起。此书截至201310月共发行了36卷,自1998年在杂志上开始连载以来,在日本国内的发行册数已超过6000万册。主人公是一名生活在16-17世纪的武士,名叫宫本武藏,身为流浪武士,却是剑术高手,同时还撰写了关于武士道的书籍。原作是1935年吉川英治在报纸上连载的小说《宫本武藏》。该小说大受欢迎,甚至被拍成了电影。

要问该作品为何受到现代年轻人的追捧,一个原因在于其描写的孤独令人印象深刻。《浪客行》的主人公虽是武士,却是一位没有主君的流浪武士,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由之身。他离开故乡,浪迹天涯,在全国各地不断寻觅强敌,发起挑战,所向披靡。而战胜对手之时又总是拼上了性命。因此,他必须保持随时死去的心理准备。主人公觉得自己不明白活着的意义,一生都在自我追问必须不断战胜敌人的意义,以及与敌人战斗这一行为本身的意义。获胜本身已成为目的,这样一种世界观似乎也强烈地打动了现代人的心灵。

 

201310月发行的《浪客行》

 

由于2003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最后的武士》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武士道一词的人气日益高涨。所谓武士道,就是抱着拼死搏斗,不惜为主君献出生命的心理度过每一天的精神世界。时刻做好死的准备是一个重要的要素。

日本人被这种思想体系深深吸引。甚至可以认为,人们觉得在寻找为何而生这一问题的线索时,武士道为自己提供了一个灵感。如此看来,在日本人之中,即便是感到与宗教有距离之人,但只要涉及,也仍有许多人会通过各种形式与之发生联系。

许多考入东京大学宗教学科的学生都很喜欢音乐或戏剧等艺术。同时,练习合气道和弓道等武道项目的人也非常多。相当多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和大学后喜欢上武道,出于希望加深武道感悟的目的而选择了进入宗教学科。不仅是年轻人,还有许多老年人学习陶艺、茶道等,通过技艺之道寻求心灵的安宁。他们并非想要钻研透彻难以捉摸、飘忽朦胧的宗教,而是希望通过更加贴近生活的来寻求心灵的平和安宁。试图通过具体而切身的事物来获取精神性的价值,这可谓是日本文化的一个特征。

 

5

 

日本人拥有许多类宗教信仰。因此,大家难以自我觉察其为宗教。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或许就是国家神道。截至1945年,日本的学校一直推崇教育敕语。那是明治天皇于1890年向全体国民颁布的有关教育根本精神的圣谕。之后,小学成为了深受天皇圣谕影响的场所。

此后直至战败的数十年间,众多日本人都习惯了神道式的礼拜。大家都会遥拜伊势神宫和皇宫,前往靖国神社和明治神宫参拜,向天皇的圣像和教育敕语低头行礼。这即是所谓的国家神道。在这一时期,可以说大多数日本人都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习惯了国家神道。

 

 

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前半期的那一代日本人,在成年以后依然可以凭记忆哼唱小学时代每逢211日纪元节都要吟唱的歌曲:纪元节之歌。

这些歌的歌词讲述了皇祖皇宗是拥有天照大神血统的天孙迩迩艺命(琼琼杵尊)的子孙,继承了皇祖皇宗血脉的天皇统治日本等内容。同时,歌中还提及了飞鸟(奈良县)。说到飞鸟,这是7世纪前后历代天皇建立都城,确立天皇家统治地位之地。

其他歌词中还提到了神武天皇作为首位天皇拉开祭政一致(即政教一体)的统治序幕之初的事情。奈良县橿原市据传是这位具有神话色彩的神武天皇即位之地,这里的橿原神宫创建于1890年,也就是颁布教育敕语的同一年。

相较于神社,莫如说国家神道在学校内得到了更好的推广。除了纪元节外,战前的节日大多都是皇宫内举行重要的天皇祭神仪式的日子。皇室神道、神社神道、学校活动是国家神道举行仪式的主要形式,孩子们通过教育敕语、修身课、历史课等课程,接触到了国体思想和崇拜天皇的教导。

 

位于奈良县橿原市内的橿原神宫

 

6

 

人们常常对神道抱有误解,认为神道即是神社、神职及其崇拜者的宗教。这种理解过于狭隘。其实,天皇崇拜思想才是推动国家神道发展的主要力量。国家神道通过神社以外的场所,尤其是近代国家的国民十分熟悉的学校、国民活动以及大众媒体得到了推广。可以说,这是以成形于江户时代的国体思想为基础,与国民国家一同形成的神道的全新形态。

所谓国体,广义上指的是国家的政治体制,但在日本(特别是战前的日本)则具有特殊意义,即从历史之初就由作为天界下凡之神的子孙的天皇家族世世代代统治国民的神圣国家体制。这个词还表达了这样一种信念,由于拥有这种国家体制,所以日本将强于世界各国。

 

 

那么,在神道的漫长历史中,国家神道具有怎样的地位呢?民间的神道近似于一种甚至无法称为神道的不定型的民俗宗教,我们难以指出其起源时间。或许有的东西源自史前的弥生时代、绳文时代,也有人将之称为古神道。不过,要是说到皇室神道,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断定其起源了。

首先,7世纪末至8世纪初,天武天皇、持统天皇的时代,日本模仿唐朝的国家体制建立了国家礼仪和法律体系,为皇室神道奠定了基础。然而,到了中世后,佛教在日本占有优势,皇室神道成为了一种与本地居民的生活关联甚少、毫不起眼的事物。意欲将之置于国家核心地位的国体思想和祭政一致论在江户时代末期逐渐兴起,并成为了明治近代国家的基本理念。

明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文部省)一直宣称崇拜天皇的神道是日本人的习俗,而并非宗教。因此,无论信仰的是佛教还是基督教,全体日本国民都被强制要求参加在神社和学校内举行的国家神道仪式。同时,崇拜天皇神道之外的神道,那些拥有独自教义的神道宗派被称作教派神道,才被划定为宗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占领并统治日本的驻日盟军总司令部(GHQ)认为日本的军国主义和超国家主义与日本的宗教形态具有深层次的联系,尤其是在政教分离不彻底这一点上存在严重问题,决定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之所以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GHQ认为必须消除促使日本人鲁莽发动侵略战争的宗教和意识形态的消极影响。于是,GHQ19451215日颁布了所谓的神道指令,昭和天皇于194611日通过新年诏书发布了否定天皇神格化的天皇人间宣言

 

 

基于上述情况,大家一直理解为国家神道已被解体。但即便是在战后,皇室神道也大体得到了维持。之后,旨在恢复皇室神道与神社神道之间的关系,强化神道作为国家活动这一属性的运动始终十分活跃。从这种广泛意义而言,1945年以后,国家神道依然存续了下来。

国家神道原本是基于天皇崇拜相关民间运动发展起来的。战后,变成了民间团体的神社和神职组织(神社本厅)成为了开展国家神道运动的主要推手之一。尽管与战前相比已被淡化了不少,但继承了神之国信仰的国家神道至今仍拥有大量支持者。这虽也属于信教的自由,但必须控制在不影响他人思想信条自由的范围内。

 

7

 

 

我们知道靖国神社,也是因为日本高官经常拜鬼。在大家的观念里,靖国神社里供奉的都是日本军人和他们的家属,包括我们熟知的二战中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等。近些年来,日本政客频繁参拜靖国神社,已成为部分人的政治作秀,这些行为受到了我国的大力抗议,也严重影响了中日之间的关系。

attachments-2021-03-k376brbc6040dcbe8ffdc.jpeg

 

也正是出于此种原因,我们国人始终对于日本的靖国神社充满了敌意。但是不知道参观过神社的小伙伴有没有发现,在靖国神社里却供着三位中国人,其中之一竟然是蒋介石。日本的神社为什么要供奉中国人?另外两人又是谁呢?

 

attachments-2021-03-D2AfyQqV6040dcd33e164.jpeg

 

靖国神社里供奉蒋介石是不是让人感到很意外?毕竟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也是站在日本的对立面,对他们的侵略进行过顽强抵抗。不过日本在19458月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众多受害的国家就向他们要求赔偿了,中国作为最大的受害国本来应该要求巨额赔偿才对。可是因为本土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长期的战争更是将国库掏个精光,日本已经无力支付。有鉴于此,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决定不向日本要求赔偿了。这也是因为我国有以德报怨的美德吧。日本也非常感激他,所以把他供奉在神社里,每逢蒋介石生日,都有人前往祭拜。

 

attachments-2021-03-gC1pAqFy6040dce51ec8a.jpeg

 

第二个人是秦朝的徐福。这个徐福,就是为秦始皇求取长生不老药的那个人。相传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出于自己想长生不老的心态,特派他载着三千童男童女前往蓬莱仙岛寻找灵丹妙药,而徐福这一去就了无音讯。据说徐福到了日本,就定居下来,他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授给了日本人,日本人非常尊敬他,就一直供奉着他。

 

attachments-2021-03-reUBPTbu6040dcf8ee258.jpeg

 

第三个人是元朝的林净因。大家可能不熟悉这个人,其实林净因是北宋词人林逋的后裔。他是一个出家人,1350年,跟随日本友人龙山去了日本。当时的日本在饮食制作方面的工艺远不如中国,做出来的面食,吃起来又硬又脆。林净因通过研究,发现了面粉发酵的方法,就把这项技术教给了日本人,这极大的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日本人很是感念他,也把他供奉在神社里。

这么看起来,日本人也不是不懂感恩的民族,但是对于他们犯过的大错误,却始终不肯低头认错,这点中国人民是不能原谅的。其实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许多文化也是很有渊源,如果能和平共处,对于两国人民也是大有好处。

 

8

 

 

回顾战前的日本历史,确实有正当的理由担心日本国民可能会被强迫参与国家神道,失去思想和信条的自由。

日本国宪法第20条规定了信条的自由。第1项规定对任何人的信教自由都给予保障。任何宗教团体都不得从国家接受特权或行使政治上的权利。,第2项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参加宗教上的行为、庆典、仪式或活动,第3项规定国家及国家机关不得进行宗教教育以及其他任何宗教性质的活动。换言之,日本在宪法上做出了明确规定:不可强迫任何人遵从国家神道,也不允许国家赋予神道任何特殊地位。

战后日本,多名首相和政要参拜了靖国神社,使得靖国神社所象征的意义再次成为关注焦点,尤其是中国及东亚地区国家。

如果将靖国神社当作国家举行官方仪式的场所,那么该行为就含有向驱使国民树立具有宗教色彩的天皇崇拜思想,有向战前体制靠拢的意味。

尽管许多日本人对宗教的感情淡薄,甚至被视为无宗教信仰,但正如国家神道的例子所反映的那样,即便是在日本​​,宗教跟社会及国家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恐怕我们不应忽视这一点。

 

 

9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让别人理解自己并非易事。更多的时候会产生误解,别人理解的跟我们想的总有偏差,有时候甚至会发生争吵、拔剑相向。

夫妻之间因为感情问题的争吵,想来是不会对世界有什么影响的,但是如果这种误解和争吵提升到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层面的话,问题就变得严重了。  

相互理解最快的途径,便是要首先自我理解。这里说的理解,是重新从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最难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总会不自觉地偏袒自己。人们谁都有爱己之心,无法像评价他人一样冷静地评价自己。由爱己之心发展而来的是爱乡之心、爱校之心、爱公司之心、爱国之心等等。这是人之常情,没有这种感情的人反而是有缺陷的。但是,世间的法则是,如果爱己之心太强烈的话,会带来相反的效果。盲目的爱己之心每每到最后反而会伤害自己。

我去过日本,也接触过一些人,看过一些介绍日本的书籍。得到的感受是:日本的宗教观,在世界上可说是独一无二。

日本人生下来的时候去神社参拜,结婚典礼在基督教教堂举行,死了之后被埋在祖先代代长眠的寺院墓地里。

这样的日本人很多吧,这些人的宗教究竟是哪种呢?

当被人问起“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的时候,日本人回答:“我不信任何一种特别的宗教”。这样的日本人,是不是可以称作无神论者呢?我无解。

有专家学者说:所谓宗教,是以超越人类的绝对存在为前提,以对死后世界的抽象描述理念作教义,以教团为宣扬教义组织的一种存在。

如果我们都这样理解宗教的话,那么,现今世界上皈依某种宗教的人将会非常有限,至少日本人普遍的生死观对此作了回答。

那么,该如何考虑日本人的宗教呢?

网络上有一篇文章介绍了江户时代三位思想家的宗教观。值得一看。

第一位是石田梅岩(1685-1744年),宣扬“心学”思想的人。梅岩说:“儒教和佛教都是打磨内心的工具。因此,只要是能磨练内心,并不一定要拘泥于这两种宗教”。他认为儒教和佛教都是一种“研磨工具”。

第二位是富永仲基(1715-1746年),他是大阪一家酱油店老板的长子,虽然不幸早逝,却是一位给我们留下了独创思想的大天才。仲基说:“佛教是印度的宗教,儒教是中国的宗教。还有神道是日本的宗教,但是这些都不是活着的宗教。现在我们要走的道路可以说就是诚实的道路”。他否定了宗教的普遍性,并且将宗教还原到伦理道德的世界。

第三位是山片蟠桃(1748-1821年),他是大阪的一位商家掌柜,当时不仅在经济界大为活跃,还传播了他的合理主义思想。蟠桃认为“神与佛都是不存在的。天堂和地狱也是不存在的。因此,不会因为你相信哪个神灵就有什么好处,相信神灵只是徒劳”。话说到这里,蟠桃可以说是一位彻底的无神论者了吧。

虽然这三位思想家思想各不相同,但是从他们的主张中,我们可以对日本人眼中的宗教有所了解。

至少,我们不是住在信仰唯一绝对神的一神论世界。相对于宗教的教义内容,我们更把重心放在它的伦理层面,依靠宗教来洗练内心,使自己奋发向上。

如果非要说日本宗教的至尊是什么的话,可以说就是内心,即人们的本心吧。

正因如此,日本人对很多问题的处理上都采用了自己独特的方式。但是如果日本人的宗教观是上面所讲的那样,该如何让其它国家的人,特别是一神论国家的人们理解呢,这又是一个难题。而且,并不会因为皈依这些宗教,人们就变得会客观审视自己的。

 

許多日本年輕人在教堂裡舉行婚禮,而生了孩子則去神社祈求幸福。

许多日本年轻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而生了孩子则去神社祈求幸福。

 

10

 

人死了会去哪里?

世界上各类宗教性传统都可以说是来生信仰为规范中心。例如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在著作《神曲》当中描绘“三界”:天堂、炼狱与地狱。内容栩栩如生,是描绘死后世界的杰作。然而要说基督教的本质是三界,却不见得是肯定的答案。耶稣的教诲的确出现过“天堂”、“地狱”等言词,却未曾具体描述死者的灵魂在这些地方怎么生活。

宗教所规范的“来生”是肉体死后,人类依旧存在。这种情况通常称为“灵魂”或是“魂魄”。换句话说,这就是主张人类是由“灵魂与肉体所组成的二元论”。这项主张讨论死后世界之前,应该是着眼于活着的人。

村上阳一郎写的一本《怎么活怎么死:死不了的时代,我们有权利决定如何离开》书籍这样说:大多数日本人没有明确信仰,却相信世上存在超越人类理性的世界。国学院大学二一世纪COE项目“日本人的宗教意识与神明观念舆论调查”(2003年)发现认为“人有来生”者不过15.9%,是少数派。然而人类的心灵分为有意识与近乎无意识的潜意识。我认为人类的潜意识并未完全否定灵魂的存在。

 

 

说到日本人的生死观,经常提到的例子是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的神话故事。

两人下凡,繁衍出日本与诸多神明。然而伊邪那美却在生产火神时因为烧伤而死。

伊邪那岐追随伊邪那美进入黄泉之国。伊邪那美死后容貌大变,因此要求丈夫不得观看。伊邪那岐却打破禁忌,走进妻子所在的建筑物,目睹妻子全身布满蛆虫,可怖的雷神盘据身体各处。

伊邪那岐大吃一惊,连忙逃走。伊邪那美因而追来。两人追逐到位于阴阳交界的“黄泉比良坂”时, 隔着一块大石头对峙。伊邪那美恐吓丈夫:“我每天绞杀一千名你国家的百姓。”伊邪那岐则回应妻子:“我每天搭建一千五百栋生产用的小屋。”

故事中的阴阳两地比邻而居,活人触碰得到死者的世界。由此可知,阴间与阳间确实接壤。

日后佛教传入日本,带来阴阳两隔的观念。然而现代的日本人还是习惯中元节要点燃迎魂火,迎接祖先回到阳间;中元节即将结束之际则点燃送魂火,把祖先送回阴间。因此日本人心目中的阴阳两界并未完全分离。

现在许多日本人认为自己没有宗教信仰,这些人又是抱持什么样的生死观呢?

有多少人相信来生呢?又有多少人认为死了就一切皆空呢?灵魂离开肉体还能存在吗?人死了究竟会去那里呢?

现在听到“你认为自己死了之后,灵魂还会存在吗?”这种问题,应该没几个日本人会肯定地表示“会”吧!

村上阳一郎说:人类的心灵分为有意识与近乎无意识的潜意识。我认为人类的潜意识并未完全否定灵魂的存在。

这些认为“没有来生”的人家里还是有佛龛或神桌,习惯祭拜祖先。例如到了中元节会点燃迎魂火,举办中元法会,迎接祖先等等。等到中元节结束,又点燃送魂火,把祖先送回阴间。这当然可能只是惰性的习惯。然而人类心中的确存在着一些莫名的念头阻止自己认为这种习惯没有意义,应当马上停下来。这是因为我们心想自己或许真的能和死者的魂魄交流。

大多数的日本人都没有明确的信仰,却莫名相信世上存在超越人类理性的世界。

 

为什么大多数日本人都缺乏“生死观”?

村上阳一郎在书中说:“生死观”如同字面所示,代表一个人如何认知生与死。现在媒体用这个词用得理所当然,我却多少有些迟疑。这是因为我意识到自己对于死的概念会受情况左右, 又如同前文所述,灵魂是否存在应当与死亡分开讨论或思考。或许有人会反驳我“生死观”指的不仅是“死”,还包括“生”的观念。然而在我眼里,生死观一词给人的感觉都着重于“死”。

现在流传的生死观一词,指的多半是社会中的个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死亡,或是认为应该如何生活等个人的感受。然而现实生活中, 究竟有多少平凡度日的普通人抱持能称为“生死观”的具体想法呢?

村上阳一郎认为实际上大部分的人都没认真想过这件事情。往往是不幸受重伤、罹患重病或是失去亲爱的家人等被迫面对死亡时,而且还得是时间宽裕、心有余力的人才能如同后文所述,开始深入思考死亡和人生的最后一段历程。我认为人是要在这种时候才会思考生死观,甚至觉得没机会苦思就死去才是真正的幸福。

原本所谓的生死观应该是群众的想法汇集而成的结果。过去“生死观”一词是用在“以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的神话为例,古代的日本人抱持这种生死观”、“江户时代的庶民应当是抱持这种生死观”等等。

村上阳一郎说,相信有些人能回答自己的生死观究竟为何,只是我认为生死观一般不是用来称呼个人的看法。

提到中世时代日本人的生死观,经常以书籍《往生要集》为例说明。《往生要集》的作者是平安时代的僧侣源信(942-1017)。该书引经据典,教导民众佛教如何看待死亡,同时奠定净土宗的基础。

开头详尽描述八个地狱——等活、黑绳、众合、叫唤、大叫唤、焦热、大焦热与无间──的大小以及坠入该地狱的罪人又是遭遇何种待遇。

八个地狱有四个门,门外有附属的十六个小地狱。内容具体详细,令人不忍卒读。

简而言之,作者以文字详尽说明生前贪婪或是杀人等做了坏事的人,死了会下地狱,在地狱里又会受到何种惩罚。

僧侣面对百姓讲道说法时,似乎也常常参考《往生要集》描述的地狱举例说明。对于文学、绘画与戏剧也带来深远影响。

当时百姓受到的教育是地狱很可怕,所以不可以做坏事;念佛便能前往西方极乐世界。生活方式受到死亡左右。

《叶隐》也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完成于江户时代中期。由山本常朝(1659-1719)口述,田代阵基(1678-1748)记录。二人都是龙造寺藩的正统传人佐贺藩主锅岛家的家臣,因为意气相投而合作写下此书。

开头“武士道是受死”一文脍炙人口。内容描述武士的“生死观”是“每天早晨不得懈怠,应当体验一次死亡”。

由于内容偏离当时主流的武士道,又批评佐贺藩的新体制,原本视为禁书。然而稍微翻阅便能发现内容其实与世人的认知天差地别。书中列举大量日常生活的情况,传授身为武士必须注意的事项。例如要随时把自己打理干净,每天早上都该梳头,也要更换内衣等等。因此现代人读了也会觉得很有意思。与其说是讨论“死亡”,不如说是着重于“怎么活”。

 

11

 

在没有疫情之前,想去日本的中国人很多,包括去日本留学的,旅游的,追星的,购物的……中国人对日本的热情和向往,确实是不可思议的,至今也理解不了:日本为什么会这么受中国人的欢迎。

确实,日本有美丽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花样繁多的美食,做工优良的产品,安全的治安环境,去日本旅游是可以作为出游的首选。那如果长期在日本生活工作,日本会真的是人间天堂吗?

中国人到了日本之后会发现,日本流浪汉很多,但很多流浪汉看起来,并不像真的流浪汉,衣着干净,看书,待人客气有礼貌,那是因为日本人一旦破产,为了不给家里人添麻烦,就割舍了与原生家庭的关系,独自一人去过流浪的生活。这样的流浪汉越多,就是破产的日本人越多,虽然感觉不太近人情,确是非常符合日本人骨子里不给其他人包括自己家里人添麻烦的理念。

然后说说日本人的工资,虽然日本人大学毕业后,能够到手20多万甚至30万的工资,不过日本还是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男人一旦成家立业,妻子是不干活的,日本人还不限制生育,一个人养一家几口人,真的容易吗?

如果你在日本是个每天商务范,你喜欢休闲一点的着装,那对不起,你每天的工作时间,对你来说,应该是个煎熬。虽然现在日本对着装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不过会社员的正常着装,还是西装为主,而且,动辄10万日元一套的西服,3万日元的衬衫,好看确实好看,贵不贵,确实贵。

如果说日本就是个人造天堂,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天堂不属于你。相反,你会有感觉距离地狱很近的感觉。因为,不得不提及日本频繁的地震。

如果你刚去日本,半夜里自己一个人睡得正香,突然床开始晃,越晃越厉害,你说你怕不怕?怕吧,跑出去一看,大街上一个人都没有,你会不会更害怕?

等你终于适应了日本的地震频率之后,别管你怎么晃,我也照样睡觉,万一哪天是个大地震,你怕不怕?

日本确实是个很适合工作生活的国家,不过,你要想好了,这个没有明确的信仰,却相信世上存在超越人类理性的国家,还有日本人的“生死观”,是不是真的适合你。

    我应该结束这次天堂之旅了,我没能找到天堂在哪里,也弄不清天堂究竟长什么样。唯一的收获是对宗教有了新的认识,人们应该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也不能强迫民众信教或参加相关活动。日本人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回答。

 

 

1 条评论:

  1. 天堂在哪裡?
    天堂有民主自由嗎?
    我在醒夢中作了一次天堂之旅行
    我想揭開天堂之謎
    Where is heaven?
    Is there democracy and freedom in heaven?
    I made a trip to heaven in my waking dream
    I want to uncover the mystery of heaven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