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7月16日星期五

第3章 读懂最早提出天堂和地狱并存的祆教

 


 

 

   保加利亚中世纪壁画中的地狱细节

 

1

 

地狱,是诸多传统文化中,灵魂会到的地方。地狱的观念,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观念中,如道教佛教印度教、现今的犹太教基督宗教中的一些派别、伊斯兰教等。

地狱的观念同时出现在古代东方的印度和西方的西亚,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其最初来源可能是位于两者之间的伊朗高原。

早在公元前1800年古波斯的拜火教就有这样的描述:末日审判是有一个大火坑,好人在那里被牛奶和蜂蜜浇灌,而坏人则被熔化的金属熔液浇灌。有人认为这是东西方所有地狱观念的共同起源,研究古波斯宗教的学者也持此观点。

汉族传统宗教观念中,地狱是阴间地府的一部分。一说其实阴间和地狱的性质不尽相同,阴间也称冥界,泛指亡魂所在的空间,而地狱特指囚禁和惩罚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说是阴间的监狱和刑场。

有一种观点认为佛教传入前中国没有地狱观念。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道教原本已有地狱观念,佛教传入后又影响后来道教的地狱概念。

不同的信仰对地狱的理解会有所不同,但一般与人死后的灵魂会到地狱受审、等待轮回转世或受刑罚等事有关。

地狱与痛苦的负面情绪有不可分割的联想,佛教认为地狱道是没有喜悦意和喜乐的地方,在六道之中最苦的境界;地狱道的是囚犯即“罪鬼”,这与鬼道中的鬼是不同的。

 

2

 

很少有人知道琐罗亚斯德教(英文:Zoroastrianism波斯文:مزدیسنا),这是一个古代宗教,又称拜火教。令人瞩目的是拜火教在中国留下的建筑叫“祆神楼”。

基督教诞生之前,琐罗亚斯德教是在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也是古代波斯帝国国教,还是中亚等地的宗教。  

琐罗亚斯德教是摩尼教之源,在中国,史称祆教、火祆教、拜火教。北魏时,祆教传入中国洛阳。曾被伊斯兰教徒称为拜火教

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一般认为是神学上的一神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主要是《阿维斯塔》,意为知识、谕令、或经典,通称《波斯古经》。

 

貴霜時代大夏火祆教神廟祭壇及泥塑像贵霜时代大夏火祆教神庙祭坛及泥塑像

 

琐罗亚斯德Zarathustra),又译查拉图斯特拉,前628年~前551年)是该教的创始人,出身于米底王国的一个贵族家庭,20岁时弃家隐居, 30岁时受到神的启示,他改革传统的多神教,创立琐罗亚斯德教,但受到传统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岁时,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宰相娶他女儿为妻,将他引见国王,此后,琐罗亚斯德教才在大夏迅速传播。77岁时,在一次战争中,在神庙里被杀身亡。

另有说法认为琐罗亚斯德的生存年代要更早,琐罗亚斯德教也非他首创,他只是一个集大成者。

 

3

 

法拉瓦哈標誌

法拉瓦哈标志

 

研究琐罗亚斯德教起源,还得从公元前20世纪说起,原居住在中亚草原地区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越过现今阿富汗巴基斯坦交界处的兴都库什山脉,涌入伊朗高原印度次大陆西北部地区,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奉多神特别是火神,并实行繁琐的祭祀仪式。

最早反映在《伽泰》中的诸神崇拜,光明神或善神阿胡拉·玛兹达的地位已经十分重要。

早期的原始宗教还没有一个唯一的造物主概念,但在众神中渐渐发展出了主神。后来一神教的出现,和雅利安原始宗教多神崇拜中的主要内容:密特拉mitra)崇拜,有直接的关系,密特拉崇拜在上古是最主要的崇拜对象之一,火、光明、太阳神崇拜都源自密特拉崇拜,它是古埃及多神崇拜文明之外较早具有一神论萌芽的宗教崇拜。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早的一神论,阿肯那顿法老的宗教改革,有来自它的影响,当然证据还不充分。

琐罗亚斯德教事实上已经是一个改革过的宗教信仰。

到公元前6世纪,琐罗亚斯德才真正完成了一神论性质的宗教改革,阿胡拉·马兹达成为唯一的、最高的、不被创造的主神光明神,而它的原型密特拉则被降格为阿胡拉·马兹达在人世中的代表。但后来伊斯兰教进入波斯时,最负隅顽抗的不是当时波斯的主流信仰琐罗亚斯德教,而是更古老的密特拉崇拜。

公元前522年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执政后,为了统一波斯的需要,独尊阿胡拉·马兹达,力图贬低部落的氏族神台瓦等。其后继者塞齐斯等追随大流士的信仰,常自称为阿胡拉·马兹达的使者,声称神的意志通过皇帝宣示人世。据考证,琐罗亚斯德的庇护者维斯塔巴就是大流士的父亲,琐罗亚斯德也独尊阿胡拉·马兹达为最高神。

阿契美尼德王朝时的宗教为祭司阶层麻葛所控制,麻葛崇拜阿胡拉·马兹达,反对恶灵,对死者实行天葬。

因此有人把麻葛和反映琐罗亚斯德教信仰的《伽泰》联系起来,认为该教是在阿契美尼德王朝前后时期的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公元前4世纪,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波斯进入希腊化时期,琐罗亚斯德教受到沉重打击,但在公元元年前后又重新活动。在波斯万神殿中出现了希腊和波斯的混合神祇。阿胡拉·马兹达及其僚神成了太阳神、月神等的伙伴。

在罗马统治时期,琐罗亚斯德教诸神之一密特拉神(太阳神)成为地中海地区普遍信仰的对象。

公元3世纪波斯萨珊王朝创建后,琐罗亚斯德教重新兴盛,取得了国教的地位。萨珊诸王都兼教主,自称阿胡拉·玛兹达的祭司长、灵魂救世主等。他们搜集、整理希腊化时期散佚的经典,编纂了《阿维斯陀》(ZentAvesta),使该教教义有了具体、明确的内容。

5世纪时,该教一部分教徒在玛兹达克的领导下,进行了一场社会和宗教改革

 

波斯帝國遺址

波斯帝国遗址

 

491529年之间,在波斯和阿塞拜疆等地掀起了大规模的、持续不断的起义。萨珊王朝先后采取欺骗与高压的政策,起义最终被镇压。

公元7世纪萨珊王朝亡于穆斯林。起初哈里发对琐罗亚斯德教徒表示宽容,在依法纳税后容许其保持自己的信仰;若干年后强迫琐罗亚斯德教教徒改信伊斯兰教。残留在波斯本土的该教教徒,被称为迦巴尔(异教徒)。部分通过西域(今新疆)进入中国内地,使该教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盛行于西域。

很多人错误地把琐罗亚斯德教与摩尼教混为一谈,实际这二者同源但教义不同甚至略有冲突。就如同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统计,约有1.7万人,分布在伊朗南部的耶斯德和格尔孟等地;另一部分教徒从8世纪初由波斯迁往印度西海岸古扎拉特等地后,与迦巴尔失去联系,至15世纪中叶后又恢复联系。17世纪后,他们在孟买附近形成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被称为帕西人。据20世纪80年代统计,帕西人约有10万,大都经营工商业,在印度经济生活中有重要影响。

 

4

 

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理论是什么?

该教认为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意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创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创造等德行,也是天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即无限的光明,因此琐罗亚斯德教把拜火作为他们的神圣职责。

阿胡拉·马兹达是琐罗亚斯德教的最高神,又名奥尔穆兹德(Ormuzd)。阿胡拉·马兹达在善恶二元论中是代表光明的善神,与代表黑暗的恶神阿赫里曼Ahriman)进行长期的战斗,最后获得胜利。

 

敦煌線描彩畫:祆教“善女神”與“惡女神”

敦煌线描彩画:祆教“善女神”与“恶女神”

 

说起这个最高主神阿胡拉·马兹达他不仅成了智慧之主,还是“创世论”的集大成者。创世分为七个阶段:天空、水、大地、植物、动物、人类、火。

为了战斗,阿胡拉·马兹达创造了世界和人,首先创造了火。

传说琐罗亚斯德的出生是善神阿胡拉·玛兹达胜利的结果,琐罗亚斯德每一千年生育一个儿子,他指定第三个儿子为救世主,以彻底肃清魔鬼,使人类进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国

按该教经典之一《创世纪》,谓宇宙自亘古以来善、恶二神即已存在,中间间隔为虚空,二者相互斗争,于是开始了创世过程。

该教神话把世界历史分为四个阶段,每段3000年,共12000年。

在第一阶段(最初的3000年)中,阿胡拉·玛兹达创造精神世界,而无物质形式,皆为原型。

在第二阶段(3000年至6000年)中,双方在物质世界战斗,安格拉·曼纽杀死了原牛,原牛的骨髓产生了植物,其被提纯后产生益畜。后他又杀死原人伽玉玛特,其尸体化为金属,其经提纯后保存,40年后生了人类最初的一对男女始祖,其状如大黄(多年草本植物)一样,紧密拥抱在一起,并繁衍了人类,但他们受恶神之引诱而堕落。

在第三阶段(60009000年)马兹达与安格拉·曼纽进行了激烈斗争,互有胜负。在第9000年时,依善神的意志,琐罗亚斯德诞生,其诞生标志着世界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将宣扬该教,率众与黑暗作斗争,抑止恶神。

在第四阶段(900012000年),琐罗亚斯德教将广传世界,继续斗争。为拯救世人,琐罗亚斯德的第三子将于此阶段末降生,成为的化身,即救主,他将彻底清除恶魔,取得最后的胜利,引导人类进入光明、正义与真理之国,此亦即该教之最高理想。

这些神话后来被其他宗教继承,如犹太教之救主将降临、建立理想的千年王国有雷同之处。还有基督教传说中的亚当和夏娃被恶魔的引诱,中国神话中的女娲造人,都 可以看到阿胡拉·玛兹达创造的精神世界所带来的影响。

 

5

 

我们平时所说的“因果论”,也与阿胡拉·玛兹达创造的精神世界有关。

琐罗亚斯德教主张在善与恶的斗争中,人们站在哪一方面,具有个人的自由意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死后之待遇如何,据生前崇拜马兹达之虔诚程度与个人表现而定。

该教还把人生前的活动分为思想、言论、行动三类。每类中均有善恶两种,并将其与天堂、地狱相联系,行善者得善报,行恶者得恶报

从善者将逐步进入天国,首进天堂之善思天,次进善语天,继进善行天,最后步入光明天,即永恒之天堂。

该教还相信灵魂转世,据说人死后其灵魂在其尸体上停留4天,以检查其一生之思、言、行,第四日进入裁判之桥,有群狗守护,如其为善者,将有少女迎接,引至天堂之路;如是恶者,迎之者为女鬼,将其引上地狱之途,永受沉沦之苦。

这说明该教已出现世界宗教之萌芽,信徒之得救与否非与生俱来,而是取决于信仰及生前之思想、言论、行动。

当我了解了这些“因果论”关系后,也就明白了中国所说的天堂观和地狱论,原来都源自琐罗亚斯德教,即祆教。

琐罗亚斯德教也最早提出了天堂和地狱并存的观念。

祆教审判分为两种:

其一是人死之后第三天,由一位名为Daena的女神带往裁判之桥接受审判。Daena为良知之意。审判之后,善人进入天堂,而恶人则进地狱,而善恶混杂的人,则进入第三境地,该地阴暗,没有快乐,也没有悲伤。

其二是所有灵魂在世界末日时都要最后受一次最后审判,人的灵魂可以荡除罪恶而复活。

 

6

 

祆教不是一神教,也非多神教,而是一种独特的二元论宗教。其宗教认为善与恶不断斗争,结局是善取得最后胜利。

据《创世纪》(BundahisBundahishn)所载,开辟之初,有精神、事物两大原因共同作用,由此二大原因协力而成世界,这二大原因也规定了我们人类的命运。善人即被赐予快乐心并进入天堂,恶人即被赐予痛苦心而堕入地狱。

世界创造之后,此二大原因尽责退职,善恶二大原理随后出现,各分治其领域,世界遂化为善恶正邪不断争斗的场所,世事实际成为善神阿胡拉·马兹达(欧尔米兹德)与恶神安哥拉·曼纽特(阿里曼)之战斗。这一过程总共历时12000年。

在第一个3000年中,阿胡拉的光明世界与安哥拉的黑暗世界并存,当中有虚空隔开。及至后及至后者向光明世界进攻,于是创世过程开始。

在第二个3000年中,阿胡拉预知未来,约定双方持续斗争9000年;安哥拉只能知过去,同意这一约定。阿胡拉又预言斗争的结局是黑暗世界的消灭,安哥拉惊慌失措,堕入黑暗界,一直瘫痪。阿胡拉于是创造天空、星辰、月、日等,最后是原牛和原人(Gayomart)。

安哥拉再一次进攻。它创造出毒蛇和各种害虫。它杀死原牛。原牛的骨髓在地上生出植物;原牛的种子生出各种有益的动物。它杀死原人。原人的种子藏在地下,40年后生出大黄,从大黄中生出一对伴侣——玛什耶(Mashya)和玛什耶那(Mashyana),就是人类的祖先,于是开始混战。

在这善与恶的斗争中,人有选择自己道路的自由,或以善念、善言、善行参加善的王国,或者相反,参加恶的王国,死后各有报应。善者死后很容易走过裁判之桥(Chinvat),进入无限光明的天堂;恶者过桥时,桥面变得薄如刀刃,他们堕于地狱受与其罪恶相当之苦;那些善行和恶行相抵消的人留在中间地带Hamestaghan),无痛苦亦无快乐。

在这人的世界开始后的3000年,琐罗亚斯德出现,以善的宗教教导人类。这是余下3000年,每一个1000年末有一个救世主即索什扬(Soshyan),他是从琐罗亚斯德藏在湖中的精液里生出来的。三个索什扬最后一个出现并进行战斗时,历史传说里的英雄和妖魔都复生参战。最后所有死者都复活了。

彗星戈契希尔(Gotchihr)降落在大地上,燃起大火,一切金属熔化为浆液,形成滚滚灼热洪流。所有的人,生者死者都要度过洪流,善者如同浴于温暖的乳中,经过考验和净化入天堂。

诸神和妖魔进行最后的战斗,结果是后者的失败和消灭,恶魔永久堕入黑暗深渊;大地平衍广阔,净化了的世界安逸宁静,是为弗拉什卡德(Frashkard),伟大的更新。

因此,祆教以火为光明之神阿胡拉的化身,故其俗以拜火为崇尚神之表现。

琐罗亚斯德的二元论学说对于以后在波斯和中亚地区流行的摩尼教,中东地区的闪族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中的异端诺斯替派,希腊罗马哲学中的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等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应该包括对中国的佛教和道教产生的影响。

依照上述的宇宙起源说,世界从一开始就是二元并存,而无二者起源之说明,也就是说,并未真正解决起源问题。因此,早在阿黑门尼德时期就产生了一种理论,有些神学家们为了解决马兹达与曼纽对立的矛盾,在理论上和逻辑上又假定了在他们两者之上还有一个最高的实体,即祖尔宛理论,祖尔宛(帕勒维文)即无限时间或者命运之波斯音译。其派别认为阿胡拉和安哥拉都是祖尔宛所生的一对孪生弟兄。但若依照祖尔宛派的说教,一切只有任凭前定的命运的安排,这和原始的琐罗亚斯德教并不兼容,出现后即被视为异端邪说。

 

7

 

基于二元对立的宇宙观,祆教提出七位一体善神崇拜的宗教观。

 

阿胡拉·馬茲達:阿胡拉·馬茲達是古波斯人崇拜的一個最高神明的名字, -華人百科

阿胡拉

阿胡拉预见到安哥拉将破坏他创造的宇宙,就事先创造了6位天神,充当他创造并保护宇宙的助手。这6位天神分别是:

 

1.太空保护神(Khsathra Vairya

2.大地保护神(Spenta Armaiti

3.水神(Haurvatat

4.植物保护神(Ameretat

5.动物保护神(Vohu Manah

6.人类保护神(Asa Vahista

 

6位天神为阿胡拉所创造,但又参与了宇宙的创造和保护。尽管名称和职司各异,但各神性质相同。也就是说,尽管他们有各自的独立性,但共一个主体阿胡拉·马兹达,因而称为七位一体神。

6位天神分别代表阿胡拉的各种优良质量,共同组成了体现所有美德的善界至上神。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次要的善界神,如牛精古尔苏万、遵命天使斯鲁什和幸福女神阿希等。

祆教强调善行,善行的目的是为了厚生,即要使生活富足。而要生活富足,就必须努力农耕和畜牧,这是高尚的职业,宗教上的功德。

《破邪篇》提出的理想生活是:成家立业,牲畜、妻室、子女都兴旺。旱地灌溉,洼地排水。它反对斋戒禁食,理由是:吃不饱就不能完成宗教的艰巨任务;吃不饱就不能拼命劳动……宇宙以食而生,以不食而死。

中国人常说的“成家立业”“家庭兴旺”“旱涝保收”和“民以食为天”都与《破邪篇》提出的理想生活目标有关。

提倡善行与抵制恶行,向邪恶作斗争,是该教的伦理指导思想。其具体伦理道德标准是虔信善神,行善,不欺诈,守信用等,其善行亦具有该教之特色,主要善行是农耕与种植、生儿育女、与邪恶作斗争;永世受苦之大罪是焚尸,食自毙的牲畜,行邪淫。

琐罗亚斯德教的出现,对后来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和中国的道教,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基督教尚未成为罗马国教之前,罗马国内流行的摩尼教就是该教的一个分支,奥古斯丁皈依基督之前,是摩尼教的信徒。在萨珊王朝期间(约226851),被立为波斯国教。

佛祖释迦牟尼悟道后招收的第一批弟子就有琐罗亚斯德教徒。今伊朗境内尚保留有5座寺院,但规模都很小,也举行宗教仪式,内有长年不灭之圣火。

在伊朗和印度孟买一带的帕西人(Parsi)中仍有较大的影响。

史学家因其在历史文化上的突出贡献而称其为世界第五大宗教

该教以光明之象征为崇拜对象,火是阿胡拉·马兹达的儿子,是神的造物中最高和最有力量的东西。火的清净、光辉、活力、锐敏、洁白、生产力等象征神的绝对和至善,因之火是人们的正义之眼

对火的礼赞是教徒的首要义务。他们不建神庙,不造神像,但有专职祭司,称麻葛,是圣火与祭祀的管理人员。他们主持祭礼,行礼仪,敬奉圣火,使之长明不熄。

在古波斯,圣火还有祭司、贵族、骑士和农民的等级之分,代表不同的权利。

在伊朗、印度的拜火庙中都设有祭台,在教徒家中和工作场所也燃点圣火,点燃和保存圣火都要举行繁复的仪式,并使用特制的器具。

最壮观的是在伊朗利用天然气修建的神庙,四方的神庙四角有四根连接天然气井的管道,在庙顶四角有四个日夜燃烧的火炬。日常点燃和保存神火要经过繁复的仪式。

圣火礼的仪式很多,如新生礼、清净礼、婚俗、葬礼等。

 

伊朗文化| 琐罗亚斯德教举行传统节日庆典- 海湾资讯网-  中东资讯|海湾资讯|中东国家|中东新闻|迪拜资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库尔德|阿联酋新闻|迪拜旅游|中东旅游|经济信息

 

新生礼

 

该教规定男女到7岁(印度)或10岁(伊朗)时要举行入门仪式,由祭司授与圣衫和圣带作为教徒的标帜。圣衫用白麻布缝合,前后两面象征过去和未来,含追思祖先、嘉惠子孙之意。圣带代表正确的方向,用72支羊毛线织成,长度能围腰3圈,72支象征《阿维斯陀·耶斯那》的72章,3圈指善思、善语和善行,圣衫和圣带要终身佩用,以示不忘。

 

清净礼

 

通常可分为三种:

小净:教徒在起身、便溺、进膳前后要洗涤身体裸露部分并诵读经文。

大净:在新生礼、结婚或分娩时要在祭司主持下进行全身沐浴。

特净:主要为将从事神职工作或搬运死尸者举行,须有祭司二人主持,在一条狗的注视下,用水、砂、牛尿等进行沐浴,以此涤除心身污秽和驱除恶灵,一般历时九天。

 

婚俗

 

《阿维斯陀》允许并鼓励血族通婚。祆教徒的兄弟和姊妹,伯叔和侄女,甚至母亲和儿子,都是可以通婚的。他们认为,血族通婚不仅可以涤除重大罪恶,而且是对抗恶魔阴谋的一种有效办法。在祆教徒社会,上至皇帝和皇后,下至寻常巷陌人家,同胞兄妹、同父异母姐弟、堂兄妹、表姐弟结婚生活的现像比比皆是。充斥着近亲婚姻观念的祆教,在一定程度上与古人的生存条件和价值取向有关。在亲戚中找妻子,为的是延长亲戚的年限;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别人的儿子定会引发骨肉分离的哀伤,故主张儿子和女儿结合。

 

葬礼

 

该教视水、火、土为神圣,故反对水葬、火葬和土葬而实行天葬(或称鸟葬)。这是波斯古代葬礼的遗俗。教徒死后,尸体要送入寂没之塔。塔一般建筑在山丘上,塔顶安放石板,塔中有井,塔内分内中外三层,分别安置男、女和小孩的尸骨。举葬时,神职人员与抬尸者将尸体赤身裸体移至塔顶,听任鹰鹜啄尽尸肉,然后将骨架投入井穴。该教认为寂寞塔为众恶神嬉戏之所,信徒不得涉足该塔,凡接触者必须行洁净礼。事实上,寂寞塔在1978年就很少被使用了。此后,所有琐罗亚斯德教徒的遗体均被葬在寂寞塔前的墓地里。

在祆教的教规里教徒死后不可用棺椁,不可带陪葬品,而是放在榻上。

 

伊朗瑣羅亞斯德教徒的墓地

伊朗琐罗亚斯德教徒的墓地

 

1885尼采所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被认为是人类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查拉图斯特拉实际上就是琐罗亚斯德的另一种音译(中国古书中则称为苏鲁支)。

德国作曲家理查德德·施特劳斯1896年谱写了同名的乐曲,成为音乐史上的名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