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狱到底长什么样?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世界上有不同的宗教文化,但大多数信徒都普遍存在地狱一说,只是解说不同,那么东西方宗教中的地狱说有何区别?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宗教中都有地狱这个概念。至少
古希腊宗教中就没有地狱概念。早期的道教、神道教、印度教、甚至犹太教中都没有“地狱”概念。
虽然绝大多数多神教的原始教义中,都不存在“地狱”一词,只有“阴间“、“冥界”等类似概念。
但不要小瞧了这一点。因为阴间(冥界)与地狱具有本质区别:
阴间是向所有人开放的,而地狱则是只用来惩罚罪人或异教徒的。“阴间”这个概念所体现的只是一种原始、蒙昧的先祖崇拜,而“地狱”确认了个体的道德等级和死后不同的归宿,对其信徒具有惩戒意义和威慑力。
用通俗点的语言来解释什么 是“阴间”。
阴间,所有人死后的归所。不管你是善是恶,是好是坏,死后都会归于阴间,阴间是一切死人的归宿的,而不是其受刑的地方。
中国本土道教中的阴间入口是泰山(此说法主要流行于东汉),《后汉书》载:“中国人死者,魂归于岱(泰)山地也”。
因为泰山是至刚至阳之地,因为道教文化中有“物极必反”的思想,所以阴阳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阴极则阳生,阳至则阴起。所以,泰山既是汇聚阳气之地,也是容纳阴气之所。而泰山之神——泰山府君,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阴间主宰。
再对“地狱”作通俗解释。
地狱概念对中国的引入,那是两晋南北朝之后的事了,当时佛道融合,佛教的许多思想都为道教所吸收。
古希腊罗马神话也是如此,只有冥界,没有地狱。冥界是一个橄榄球形的空间,其入口是厄瑞玻斯。冥界是一切人类死亡后的归所,不存在有人下地狱、有人上天堂一说。但是和阴间不一样的是,不同的死者在冥界中所处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一般人死后都会生活在常春花原野上,这是冥界中最占地最广、最主要的领域。冥王、死神等一众神灵以及某些死后的英雄人物会居住在伊利西亚。
但是除了常春花原野和伊利西亚以外,还有一个叫做塔耳塔洛斯的地方,塔耳塔洛斯是一个监狱,但不等同于地狱,它里面关押的是战败的泰坦,而非罪人。
不过后期,随着基督教的强势入侵,古希腊罗马神话也渐渐引入了“审判”这一概念,伊利西亚与塔耳塔洛斯分别成为了天堂和地狱的原型。所有人在死后都会接受埃阿科斯、米诺斯和拉达曼迪斯的审判,罪人进入“苦地”塔耳塔洛斯受刑,无罪之人进入伊利西亚享福。
虽然冥界后来与“地狱”渐渐发生融合,但是在纯正的古希腊罗马宗教中,确实是不存在地狱概念的。最早的一神教阿顿信仰,乃至早期的犹太教中,都没有地狱的概念。犹太教经典《旧约》中的革赫拿(gehenna)经常被译为地狱,其实在早期,革赫拿并不指地狱,而是指耶路撒冷附近的一处地理位置,那里经常有山火焚烧。
到了基督教诞生发展时期,天堂地狱观已经成为其教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很快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征服了西方世界,当代人提到地狱,想到的一般都是基督教文化中的地狱。
但是不同宗教文化中的地狱其实是不同的。
2
不同宗教文化中的地狱观其实不同之处很多。对地狱描述最多的是中国佛教和道教。
佛教从印度传入华夏后,道教受它影响又发展出18层地狱的概念。
佛教以地狱(捺落迦)为六道(或说五道)之一,认为人命终后,个人会依生前所造的善恶业力,而投生六道轮回。作恶业者,投生于地狱或其它恶趣;作善业者,投生于天界;修诸梵行、止观者,能导向涅盘脱离轮回[3]。在佛教的宇宙论中,地狱界为轮回流转中最痛苦、最低劣的生存界,可分为极为炎热、烧烫的火狱,以及极度冰冷的寒狱这两种类型。投生于地狱不是永恒的,地狱有情(众生)虽长时受苦,但亦会因为恶业报尽,而再次投生于他界。
大乘佛教的菩萨圣者地藏菩萨,发愿于地狱之中(以威神愿力示现),救渡地狱众生。地藏菩萨生大悲心救拔六道众生,因地狱众生所受业报最为苦痛,故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悲切大愿。
佛教的地狱说
佛教的地狱观实在是太重口了,即使在佛经中描述的地狱图景面前,都只能算是小清新。
地狱观并不是佛教义理的核心,所以佛教的地狱观一直以来都比较混乱,缺乏系统性的整理,各种说法都有。其中就有流行的“四大地狱说”。
“四大地狱说”出自《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增一阿含经》等典籍。即地狱可分为: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和孤独地狱。顾名思义,八热地狱就是以火刑来惩罚罪人的。
“八热地狱”具体可分为:
等活地狱:以普通火、檀林火、太阳火、末劫火等各种程度的火焰依次烧烤罪鬼,刑期1兆6653亿年。
黑绳地狱:狱卒在罪人身上画上几十条黑线,然后用炽热的锯斧沿着黑线将人割成几十块,刑期13兆年。
众合地狱:狱卒会像打铁一般,把罪人拍成肉泥,或者是直接放在铁臼中被碓磨成泥、放在两山之间被挤压成碎块。
嚎叫地狱:和等活地狱差不多,都是火刑,但等活地狱是直接用火来少,这个是烤,刑期为852兆6400亿年。
大嚎叫地狱:嚎叫地狱的升级版,把人放在封闭的铁屋子里烤,直至烤成焦灰,刑期6821兆1200亿年。
焦热地狱:和嚎叫地狱一样,还是烧烤,但这个更残酷一些,是被狱卒用棍子穿起来烤,从菊花捅到嘴巴,然后用铁水灌在伤口处,刑期为5京3084兆1600亿年,“京”是计量单位,一京等于10的16次方。
大焦热地狱:焦热地狱的升级版,捅菊花的不再是棍子,而是布满尖刺的狼牙棒。
阿鼻地狱:阿鼻地狱有多残忍,已经难以用文字来表述了,你们可以理解为,凡是堕入此地狱中的人,它已经和痛苦完全融为一体了,除了痛苦以外,任何东西什么都感受不到。阿鼻地狱的痛苦程度是前七个地狱痛苦总和的一千倍。阿鼻地狱又叫无间地狱,“无间”有五个意思。
趣果无间——人一死就直接受刑,没有喘息的时间。
受苦无间——刑罚永不间断。
时无间——刑期无止无尽(其实是有止境的,但是时间实在是太长太长,所以可以看作是永恒)
命无间——在无间地狱中,生命是永恒的,永远得不到解脱
身形无间——罪人身体上的每一个部位都遍布无间地狱,每一个部位都得承受无止境的痛苦。
再来说说八寒地狱:
1.具疱地狱:人的身体完全被冻疆,体内水分冻结后膨胀为遍满全身的可怕疱疮。
2.疱裂地狱:冻疮上面再长冻疮,疮伤有疮,疱上有疱,层层迭迭,密密麻麻。
3.紧牙地狱:身体被冻得全身痉挛,只能死死咬紧牙关,唇不能动,唯于舌中作此声
4.阿啾啾地狱:不要被这个萌萌的地狱名字给骗了,阿啾啾是拟声词,指被冻得舌不能动,唯唇间嚯嚯之声
5.呼呼地狱:紧牙地狱+阿啾啾地狱的结合体,嘴唇和舌头都被冻得无法说话了,只能在咽喉之内振气作声。
6.裂如青莲地狱:凡堕此地狱者,都已经被冻得身形扭曲,与坚冰紧紧粘在一起,皮肉已渐渐开拆,就像绽放的青莲。
7.裂如红莲地狱:裂如青莲地狱的升级版,罪人如此地狱,会被完全冻得不成人形,内脏从身体中迸裂出来,呈现出鲜红的颜色,顾名裂如红莲地狱
8.裂如大红莲地狱:裂如青莲地狱的究极版,受刑者已经被冻成一坨死肉了,整个人就像一朵巨大的红莲,因此得名。
再来说说近边地狱:
近边地狱的刑罚稍轻,分布在阿鼻地狱的周围。
煻煨坑地狱:一个巨大的炭火坑,一进入其中,便会被烫得血肉焦烂。
尸粪泥地狱:一个巨大的尸粪池,污臭不堪,有许多虫子咬噬。
利刃原地狱:看似是一片青青草原,其实只要脚踩上去,就会有一只利刃从脚下刺出,左脚踏地则刺左脚,右脚踏地则刺右脚
剑叶林地狱:和利刃原类似,但是剑叶林地狱中的利刃是像叶子一样,随风飘散的。
铁柱山地狱:铁柱山地狱里面什么都有,有铁树上的树叶刺穿肢体,也有乌鸦、秃鹫来啄食眼球
再来另说孤独地狱:
孤独地狱和八寒八热等地狱不一样,孤独地狱没有固定的空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个异次元空间,不同的罪众处在完全不同、完全独立的空间之内。
整个地狱之中只有自己独自一人,并且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下一秒会受到何种痛苦,因为孤独地狱中的刑罚变化不定、不可捉摸。
“十八层地狱说”
除了上述“四大类地狱之外”,还有一种则是:“十八层地狱说”。地狱的外围是铁围山,铁围山隔断了阳间与阴界,并且地狱的各个部分也是由铁围山隔断。
据《十八泥犁经》有十八地狱,但非一层层的十八层,而是地底八火狱和天际十寒狱,以生前所犯恶行轻重,来决定受苦时间长短。每一地狱,又比前一地狱增苦二十倍和增寿一倍,全是刀兵杀伤、大火大热、大寒大冻、大坑大谷等恶劣环境。
佛教之地狱说是与其轮回观念有关,以便形像地解析“孽”与“果报”,以导人向善。
十八层地狱一共可分为:
拔舌地狱/剪刀地狱/铁树地狱/
孽镜地狱/蒸笼地狱/铜柱地狱/
刀山地狱/冰山地狱/油锅地狱/
牛坑地狱/石压地狱/舂臼地狱/
血池地狱/枉死地狱/磔刑地狱/
火山地狱/石磨地狱/刀锯地狱/
不同层次的地狱特征仅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十八层地狱中的“层”并非指空间,而是指刑期(每一层地狱的刑期都是上一层地狱的两倍),有不少容易人把地狱想象成是从上倒下依次排列、第十八层位于最底,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3
道教本来是没有“地狱”概念的,受了佛教的影响,才慢慢引入了这个概念。
道教的地狱说
提到道教地狱就必须提到三神:泰山府君、酆都大帝和阎罗王。
泰山府君信仰流行于东汉时期,但到了南北朝时期,酆都渐渐取代了泰山,成为民众心中的冥界入口,酆都大帝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阴间的主宰。
晋葛洪《枕中书》载:“鲍靓为地下主者,带潜山真人。….蔡郁垒为东方鬼帝(冥界区域地方官),治桃丘山。张衡、杨云(冥界区域地方官)为北方鬼帝,治罗酆山。”
在南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的神仙排名中,也将酆都北阴大帝列为阴间主宰,排在第七位。
本来酆都大帝只是阴间主宰,和地狱没什么关系,但随着佛教地狱说的广泛流传,道教也吸收了这一设定,酆都大帝也由此摇身一变而为地狱之主,所有死者在归入阴间之后都会受到他的审判。
再往后,佛教与道教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民间遂有许多人将道教中的“酆都大帝”和佛教中的“阎罗王”混为一谈。
在印度教神话中,阎魔是世界上第一个死亡的凡人,因此便成为亡灵的统治者,冥界(不是地狱)唯一的主宰。
后来佛教吸收了此设定,然后又在地狱中安排了地藏王菩萨作为“政委”(实际地位高于阎王)。再后来,道教又吸收了佛教的设定,不过将阎罗王的神格又降低了一等。
在道教体系中,地狱的至高主宰仍是酆都大帝(太乙救苦天尊是地狱教主,地位类似于佛教中的地藏菩萨),阎罗王只是酆都大帝的下属(可以这样理解:酆都大帝是皇帝,而阎罗王只是一方诸侯)。
在道教中,有十殿阎王之称,他们均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十个化身,而阎罗王只是化身之一。
十殿阎王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像阎罗王、平等王这些词语都是从佛教吸收的,十殿阎王说,有着明显的佛道融合痕迹。
至于说十殿地狱里面具体是什么样,其实也和佛教差不多,就是把佛教中对地狱的描述搬来了而已。
4
基督教中的地狱没有佛教、道教中那么多花样,也没有那么重口味,其实就是火海而已,突出一个火字。
基督教的地狱说
《新约》对地狱的描述是:
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马可福音9:48)
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的地方(马太福音22:13)
是烧着硫磺与火的火湖(启示录21:8)
要用火当盐腌各人的地方(马可福音9:48、49)
昼夜不得安宁的地方(启示录14:11)
满是痛苦刑罚和充满绝望之地(路加福音16:24)
与所爱的人永远无法相见的地方(路加福音13:28)
没有被救的可能和一丝希望的地方(马太福音25:46)
地狱是个无底坑(启示录20:3)
饥渴却没有水喝的地方(路加福音16:24)
和佛教经文比起来,基教的描写没那么细致。真正对基督教地狱进行细致描写的作品,应该就属但丁的《神曲》了,在《神曲》中,但丁将地狱想象成是漏斗状,并将其不同层次描绘得极其细腻形象,但因为《神曲》不属于正典。
虽然基督教没有将地狱描绘得像佛教地狱那么花样繁多,但“地狱说”在基督教教义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惩戒”是基督教的本质属性之一。
不同教派对地狱的理解和诠释,往往千差万别,乃至水火不容。比如天主教承认炼狱,而东正教和新教则不承认炼狱存在。基督教的传统观点认为地狱是一种物质的、现实的存在,而现在则有很多教徒认为地狱是一种指代性的精神状态,所谓“火海”只是像征而非实指。
因为教义的千差万别,所以对地狱的理解也是各不一样的。“不信教者下地狱”这是许多人对基督教的误解,持有这种观念的基督徒已经越来越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