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7月6日星期二

第10章 天旅第二站:探索犹太教的天堂观

 


10

天旅第二站:探索犹太教的天堂观

 

1

 

 

在我退休之前,由于工作和商务的关系,我常会与同事们下榻在一些高档的旅馆,对于我来说,能让自己暂时抛开工作的用餐时光,能抵消路途疲惫的便是美食。美味健康的食物是激活心灵的唯一途径,没有什么坏情绪是美食化解不了的。

用餐的客人们都是自助自选,有不少人会挑选几大盘的食物、水果,这是平时用餐量的数倍。当然都是中餐食物。但同样是自助美食,我喜爱的却是那些精致美味的西餐。平时,天天吃的是中式菜肴,就以面条来说,哪天吃不到这样的面食。但西餐不一样,自己动手做不了纯正的西式糕点和佳肴。在高级宾馆的早餐吃一碗面和两只包子与吃一块蛋糕、一片面包和喝一杯咖啡,显然是不同感觉。

品位西餐,其实还得懂些西餐文化,西餐文化讲究6“M”

“Menu”(菜谱) 看菜谱、点菜是吃西餐的一个重要程序,是一种优雅生活方式的表现。

“Music”(音乐) 一般的西餐厅也播放一些美妙典雅的乐曲,演奏一些柔和的乐曲。

“Mood”(气氛) 吃西餐讲究环境雅致,气氛和谐。餐厅整洁的环境配上优雅的音乐。

“Meeting”(会面) 吃西餐的伙伴最好是亲友或是趣味相投的人,只有跟爱的人分享美食才是最幸福的。

“Manner”(礼节) 注意吃相吃态,西方国家十分注重餐桌文化。

“Meal”(食品) 中餐是以为核心,西餐则以营养为核心,赏心悦目是西餐的形式。

当我端上西餐糕点坐上餐桌时,一个老外朝我点了点头,笑着坐到了我的对面。

他会讲流利的中文,他告诉我,他是犹太籍的法国人。

我说,上海以前有个法租界,还有个法国公园和法国公学。这个公园已改名复兴公园,那个法国公学就是今天的科学会堂。

他说:“我叫雅克。”

我笑了:“噢,旧约圣经中有个雅各,你是基督徒吧。”

雅克乐了:“你原来读过圣经。我以前信奉基督教,现在已改信奉犹太教了。因为,基督教和犹太教对天堂的定义不同。”

我和雅克喝着咖啡,在精致可口的西餐中探讨起关于天堂的理解,也在探寻生命的意义。

 

我对雅克说:“你相信有天堂和来世吗?无数人奉献一生,只为了找寻真相,搞清楚‘天堂’是否真实存在,有些宗教会告诉信徒,人死后灵魂会上天堂或下地狱两种情况,但却很多人忽略,所有的宗教是否在人死后故事就此宣告结束,不管是上天堂、下地狱,进入死后的世界,基督教的天国和佛教超脱轮回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否指的是同一个地方?”

雅克说:“每个宗教对于死后世界各自有不同的定义。”

根据《可兰经》描述,所谓的天堂,生前做的善事须多过于坏事才能进入。而伊斯兰教的天堂是个大花园,环境与气候受到控制,信徒们会躺在沙发上,身边围绕着“羞涩、娇滴滴又纯洁的黑眼睛处女”,在这里的人会用水晶酒杯和银器喝下“不朽的青春”,就像是散落的珍珠在身边盘旋着,信徒穿着绿色丝绸和绵段,手腕戴有银制手镯,以喝下阿拉赐予的圣水作为奖赏。

基督宗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可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三大派系。在所有的世界宗教中,基督宗教流传最广,拥有最多的信徒,是信仰耶稣基督是神的圣子与救世主的一神教。基督教对于天堂,有不同说法,但圣经版本中却很直白、简单。《启示录》描述,天堂是一个被称为“新耶路撒冷”的城市,有城墙和12道大门,每一道门上都刻有以色列12个支派的名字和天使。另外,有12颗基石代表12个使徒,结构则是由各种宝石组成,天堂里有“生命之水”、“生命之树”,在这里的信徒额头刻有上帝的名字,所有的痛苦、眼泪、死亡将永远消逝。

印度教则相信超脱轮回,并没有像西方宗教一样对天堂有特定定义。根据《奥义书》描述,世界充满虚幻,唯一真实存在的就是“梵” (Brahman),是宇宙万物赖以构成之根本,“梵”无所不在,印度教的终极思想就是要将自我与梵合二为一,即梵我合一,但人们容易受虚幻的东西迷惑,而忽略“梵”,便造就了“因果报应”,在生死的轮回不断循环直到顿悟,才能离开生死轮回,便是俗称的“解脱”(moksha)

“那么犹太教又如何解释‘天堂’?我问雅克。

雅克说:“犹太教创始者亚伯拉罕是他们的先知,犹太教由西亚地区的希伯来人产生,是犹太人的信仰,犹太教是一神论的宗教,神就是上帝,犹太教的世界是神创造的,犹太教是一个民族的信仰也是犹太人的民族信念。 犹太教属于最流行的古老宗教之一,但在犹太教的《希伯来圣经》没有关于天堂,或死后的描述,犹太教对于天堂没有一个特别的概念也未有讨论。因为犹太人认为,万物皆来自上帝,人死后灵魂会回归到上帝身边、躯壳则回归大地,因此死后会将死者下葬,让灵魂尽速回到上帝身边。”

雅克告诉我:

基督教在《新约》中详细描述了天堂和地狱,但对犹太人来说完全不是这回事。犹太人不相信大多数宗教所描述的地狱。有人相信“Gehinnom”,灵魂进入天堂前,将在此涤荡不超过12个月,但这里不是处罚用的。很多犹太人连“Gehinnom”都不信。

犹太人的天堂也很独特,没有其他信仰那些明确的概念。很多人觉得天堂和地狱不是什么地方,而是意识的阶梯,可以称其为来世。对一个犹太人而言,你信什么、死后可能会去哪并不重要,他们更关心你是怎么活的。

在结束早餐时,雅克给了我一张名片。他在美国的一家咨询公司工作,这次到上海来是为了了解犹太人在上海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因为有一些在美国的犹太人想到上海寻找发展的机会。

 

2

 

在宾馆餐厅偶遇雅克后,我心里有点疑惑:犹太人为什么对“天堂”没有其他宗教信仰那些明确的概念?

我开始在网络搜索犹太人的历史。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3/Michelangelos_David.jpg/150px-Michelangelos_David.jpg

犹太人的英雄戴维王米开朗基罗雕像

 

根据犹太教典籍《希伯来圣经》的记载,犹太民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一般纪元前20世纪前后的亚伯拉罕艾萨克雅各布等人。犹太人在其故乡“以色列地”上共建立过三个政治独立的国家,分别是古代的前后两个以色列王国和于1948年成立的现代以色列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犹太民族开始处于长期流浪散居的状态。除了在现代的以色列国,犹太人在其所处的国家都为少数族群,并曾经经受了反犹主义的迫害压制,但犹太人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始终保持了民族信仰的独立性和连续性。

根据犹太人对圣经的注释记载,犹太人的始祖是圣经中记载的亚伯拉罕阿拉伯语发音为易卜拉欣)、艾萨克(阿拉伯语发音为易斯哈格)和雅各布(阿拉伯语发音为叶尔孤白)等人,他们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000年。雅各布艾萨克的儿子、亚伯拉罕的孙子,后来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神的王子”,而且因为他在和神搏斗的时候伤了腿筋,所以犹太人在宰杀动物时都要把腿筋挑出来丢弃。

至今为止发现的证明以色列存在的年代最古的证据,是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古埃及麦伦普塔赫石碑。当时在迦南地区生存的犹太人是最先奉行一神教的民族。

雅各布生有12个儿子,第十一个儿子约瑟(阿拉伯语发音为尤素福,亦译成约瑟夫)被他的亲哥哥们卖给以实马利人带到埃及后,转卖给法老的内臣护卫长波提乏,后来得到法老的重用,成为埃及的宰相,在七个荒年的第二年,雅各布举家迁移到埃及籴粮,约瑟善待全家人,雅各布全家受到当时统治埃及的喜克索斯人的优待,居住在尼罗河下游歌珊地,转变为农业民族。

喜克索斯人被努比亚暴动赶出埃及后,以色列人的地位急剧下降,沦为埃及人的奴隶400年,他们在摩西的带领下,法老王承受不了上帝降下十灾的攻击,同意摩西带领所有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回到巴勒斯坦定居,雅各布的12个儿子的后代形成十二支族,以色列人当时过着自治的生活,如果有在生活中与人有冲突或纠纷时,有士师可以帮助他们调解。士师既负有宗教和仪式方面的职能,也担任法官的角色。

原来以色列民在巴勒斯坦分居,后来以色列人跟上帝求一个王来治理他们,结果先是由便雅悯支族中的扫罗作王四十年,统一成一个国家。因此以色列人有了第一位国王:扫罗王。之后犹大支派的戴维王击败了周边亚兰腓力士的骚扰,定都耶路撒冷,建立了在新月地区西部称霸的色列王国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f/Jerusalem_Ugglan_1.jpg/270px-Jerusalem_Ugglan_1.jpg

记载于圣经中的对所罗门圣殿的重建情景

 

在公元前970年,戴维王(阿拉伯语发音为达乌德)之子所罗门(阿拉伯发语发音为苏莱曼)成为以色列国王。他历经10年之久,建造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圣殿,史称“第一圣殿”或“所罗门圣殿”。但在所罗门死后,北部的十个支族联合起来,独立于南方的犹大和便雅悯两个支族,建立了以色列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国击败以色列王国,亡国的犹太人被大批流放至外地,这便是犹太人大流散的肇始。

公元前586年,南部的犹大王国也终于被强大的迦尔底亚攻占,而犹太教圣殿也被异族烧毁,至此,犹太历史上所谓的“第一圣殿时期”结束。大批犹太精英作为俘虏被带到巴比伦,犹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国土和家园。直至70年后,波斯帝国击败迦尔底亚,一定程度地解放了犹太人。此后不久,得到波斯人资助的犹太人建造了第二座犹太教圣殿,从而开创了“第二圣殿时期”。

波斯帝国遭受亚历山大大帝的沉重打击后,塞琉古王朝的统治者考虑将希腊文明引入波斯。犹太人原本已经接受了希腊文化,但当国王安条克四世企图彻底剥夺犹太人信仰,欲将耶路撒冷圣殿用于祭祀希腊神话主神宙斯时,忍无可忍的犹太人在马加比家族的领导下发动了起义,史称“马加比家族起义”。这次起义的胜利保住了圣殿,并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人国家,史称“哈斯摩尼王朝”。  

这个王朝从公元前165年持续至公元前63年前,最终被罗马帝国吞并。在罗马人的早期统治时期,哈斯摩尼王朝仍保留了部分实权,但最终马加比家族被大希律王彻底消灭。以残暴闻名的大希律王是以东人,获罗马帝国特权而统治整个以色列地区。他曾经扩建了犹太教的圣殿。

当大希律王去世后,罗马帝国开始直接统治以色列地区。其间统治者频繁更换,而对于犹太人的政策也时紧时松。罗马人与犹太人最大的分歧在于多神教与一神教之间的差异,对此双方都无法接受对方的信仰。

公元66年,以色列地区发生饥荒之后,犹太人发动了一场针对罗马帝国的起义,史称“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起义被罗马皇帝维斯帕先之子及其继承人提图斯镇压。

如今,提图斯凯旋门仍然屹立在罗马城,其墙体上的浮雕描绘了攻克耶路撒冷的过程和运回罗马的犹太灯台等战利品。因此,尊重历史的犹太人都不会从该凯旋门内经过,而是选择绕过这个犹太人历史上的耻辱标志。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f/Sack_of_jerusalem.JPG/300px-Sack_of_jerusalem.JPG

提图斯凯旋门墙体上的浮雕,描绘了罗马军队将战利品犹太灯台运回罗马的情景。

 

罗马军队破坏了耶路撒冷城的大部分建筑,只留下了圣殿的一部分基础,如今被称为西墙。在这次起义失败之后,仍有相当数量的犹太人继续生活在其国土内,而统治者也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信仰。在公元二世纪,罗马皇帝哈德良开始重建耶路撒冷,但对犹太人的一些宗教习俗进行了限制。作为反抗,犹太人在巴尔·科赫巴的领导下再次发动了起义并建国维持达两年。哈德良迅速调动大批军队,以压倒性优势镇压了这次起义,并杀害了50万左右的犹太人。当135年罗马军团大批到达后,犹太人被禁止进入耶路撒冷城,而大多数犹太人信仰也被当局严令禁止。随着耶路撒冷的沦陷和犹太人的被放逐,犹太教结束了以圣殿为中心的组织形式,而拉比作为小规模犹太教社团中的领袖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在罗马统治时期后,犹太教圣经中不再加入新的内容,犹太教人士开始倾向于对圣经进行解释和完善哈拉卡等工作,并着力制定不成文法,在塔木德中记载犹太人的传统文化。这一运动从1世纪持续到了5世纪前后。

212年为止,所有犹太人都已归属罗马帝国统辖之下。当狄奥多西一世登基罗马帝国皇位后,基督教开始成为这个日渐衰落的帝国的国教。在罗马帝国晚期,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社会特征截然不同。与自由、分散和以社团为中心的犹太人不同的是,基督教徒生活在一个由教宗和皇帝为绝对权威的等级森严的社会体系之中。

在古以色列王国灭亡之后,犹太人社群之中的政治体制相对来说是比较民主的。对于旧约《申命记29:9中的“今日,你们的首领、族长(原文作支派)、长老、官长、以色列的男丁…”一段,塔木德中的拉比如此解释: “尽管我指定了你们的首领、长老和官长,但你们在我面前一律平等。”此外,塔木德中也经常提及“拥有权利同时也意味着承担义务”这个理念。

 

3

 

尽管从亚述与巴比伦时代起,犹太人已开始离开古以色列地区,但罗马帝国对犹太人起义的镇压才真正导致犹太人大规模地离开故土,从而开始这个民族漫长而悲惨的流亡历程。当时虽然仍有一部分犹太人生活在犹太王国(该地区被罗马人改称为“巴勒斯坦”),但另一些犹太人被卖作奴隶,同时也有一些犹太人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公民。

一些宗教史学者推测古代的一大部分犹太人来源于地中海沿岸希腊罗马文明中皈依犹太教的居民,上述地区包括亚历山大港安纳托利亚等地。

在大流散开始的数百年间,最重要的犹太人聚居点仍是巴比伦。在这座城市,犹太教经典《塔木德》得以诞生,犹太文化得到了较为宽松的待遇。而在拜占庭帝国,犹太人的境遇更为恶劣。当地政府不允许犹太人建造宗教礼拜的场所,也不批准任何犹太宗教机构的设立。基于对弥赛亚再度降临的信仰,犹太人与侵入巴勒斯坦地区的波斯人联盟,一度收复了拜占庭帝国统治的耶路撒冷,并统治了该城三年时间。但此后波斯帝国与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媾和。拜占庭再次占据统治地位,而之前幸存下来的犹太人再次被驱逐出耶路撒冷。

随着伊斯兰军队在军事上对拜占庭帝国和巴比伦王国的优势扩大,犹太人的境遇又一次得到了改善,但他们仍然被视为二等民族。为了对抗伊斯兰力量,1096年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企图夺回耶路撒冷,并摧毁该地区残存的犹太人族群。为了守卫仅有的家园,犹太人积极地参与耶路撒冷的防卫战,与十字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欧洲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运动对犹太人社群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而且也推进了限制犹太人从事大多数经济活动的立法活动。这一结果是犹太人只被允许从事货币借贷和其他贸易行业。

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已有一部分犹太人在欧洲定居。在基督教会尚未形成严密组织的中世纪早期,犹太人及其宗教并未受到严苛的待遇。公元800年至1100年间,约有150万犹太人生活在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各国。他们未成为封建阶级社会中的一部分,因此幸运地避开了许多基督徒不得不承受的奴役或战争的磨难。

与大多数没有受教育的基督徒不同,绝大多数犹太人都能写能读,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由于他们在金融业、行政和医生等行业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因此往往受到地方君主或贵族的庇护,避免了在基督教社会中的孤立处境。 

但此后不久,罗马天主教廷通过变革,势力大大增强,尤其是在方济会道明会创立后,许多居住在城市里的基督教徒和对异教缺乏容忍的中产阶级纷纷崛起,从此犹太教的好日子便不复存在了。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和驱逐。

在历史上,许多地区和国家的统治者和政府都对犹太人社群实施过种族压迫甚至彻底性的摧毁。从被驱逐出境到被种族灭绝,占人口极少数的犹太人遭受了各种磨难和迫害。

14世纪中叶恐怖的黑死病夺走了当时欧洲一半以上人口后,不幸的犹太人又被当做了替罪羊。

反犹主义史上的主要事件包括: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对犹太人的屠杀;托马斯·托奎曼达领导的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以及葡萄牙宗教裁判所通过宗教裁判的形式对新教徒和玛拉诺犹太人的迫害;乌克兰哥萨克族首领博格丹·克米尔尼茨基对犹太人的屠杀;俄国沙皇指使的对犹太人的集体迫害以及发生在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德国等地对犹太人的隔离驱逐行动。对犹太人的迫害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了极致,希特勒纳粹党人炮制的最终解决方案导致了惨绝人寰的犹太人大屠杀,在1939年至1945年期间,约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

犹太人面对仅有的改宗皈依或种族灭亡的两个选择时,毅然决定集体外迁。当时许多犹太人向东迁移到较为宽容的穆斯林国家,而另一部分犹太人则被迫向北进入基督教日渐兴盛的西欧和中欧地区。

 

4

 

在搜索犹太人的历史时,我很关注犹太人与中国人的关系。

我在新闻出版局负责报刊审读工作时,时常到市教委去联系有关教育系统的报刊管理事务。

当时的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委、市教委教研室等单位都在陕西北路500号的一个大院内办公。

  陕西北路原名西摩路,这个大院里有个拉希尔会堂,这是国际上对西摩会堂的通称。西摩路的路名,也许与这个会堂有关。

  

西摩会堂上海这座长满藤蔓的老建筑曾是犹太人最喜欢来的地方|别墅_网易订阅

拉希尔会堂

 

拉希尔会堂看起来更像一个中世纪的古堡。四根汉白玉石柱立在三道拱门两侧,大门紧紧地关闭着。拉希尔会堂不对外开放,也没有游人,会堂多了几分静谧。

几乎没什么 人知道这个会堂的历史。教委的同志告诉我,听说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大火,也有人说这里曾经热闹非凡,举办过酒会和舞会。

这里为什么会成为教委下属部门的所在地?据说, 1920年犹太商人沙逊建造了这所拉希尔会堂,为的是纪念他的夫人,后来成为了一个举行宗教活动的教堂。但另有一个犹太富商曾经在此地开设过犹太学校,也许是这一原因,这里成了一个教育基地。

 

Ohel Rachel, a living synagogue once more | Shanghai Daily

拉希尔会堂

 

其实,犹太人与中国的关系古已有之。

流落到中国的犹太人,成规模进入及有史可考者为北宋开封的“一赐乐业”人,目前发现的家谱共有七姓八家,人数不详。“一赐乐业”为北宋皇帝赐名,当为“以色列”的音译。

由于犹太教与大约同时代进入中国的伊斯兰教徒拥有同样不食猪肉的宗教信仰,因此北宋时代的中国人将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混淆,称其宗教为:“古教”、“蓝帽回回” 、“术忽回回”,称犹太人为:“术忽”、“竹忽”、“主吾”、“主鹘”、“朱乎得”、“祝虎”、“珠赫”等。

历史上的中国从来没成为政教合一的宗教国家,因此进入中国的犹太人不像其它地方的同族那样受到宗教迫害,北宋时的开封“一赐乐业”人拥有与中国汉族人同样的科举考试的权利,至明朝建立时,中国的犹太人已经完全丧失犹太人的信仰,与周围的汉族无异。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明文规定“色目人”“回回人”不许本族内通婚,从此时的开封“一赐乐业”人遗留的家谱来看,他们此时已经是可以和“色目人”“回回人”通婚的汉族人。

中国人对犹太人没有歧视,相反比较友好。

字,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犹、玃属。从犬、酋声。一曰陇西谓犬子为猷。。酿酒成熟糟渐少而见酒水时是酋之范式。犬、酋两范式迭加。兽进退多疑似在酝酿中是犹之范式。

字本义:迟疑、犹疑。衍义引申包括尚且相似仍然等。中国也有姓。

字常见词组有:博弈犹贤、不犹、仇犹、大犹、沟犹瞀儒、鬼狐犹、敬姜犹绩、迥不犹人、困兽犹斗、马犹、谋犹、丕犹、譬犹、且犹、犬犹儿、厹犹、尚犹、蛇入竹筒、博弈犹贤风韵犹存、过犹不及、记忆犹新、敬姜犹绩、迥不犹人、困兽犹斗千里犹面、视死犹归、虽死犹生、虽死之日、万死犹轻我见犹怜学如不及言犹在耳犹解倒悬、犹豫不决、玉漏犹滴。

2003年时,台湾促进和平基金会认为“犹太人”中的“犹”字带贬义,提出以“尤”字取代之,以示尊重。以色列驻台湾的代表处对此举表示感谢,同时也表示并不反对现通行的犹太人译名。

4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66/Western_Wall_-_by_Jacob_Rask.jpg/220px-Western_Wall_-_by_Jacob_Rask.jpg

在犹太教圣地西墙祈祷的犹太人

 

说起犹太人的历史,不得不说说锡安主义。

锡安主义又称“犹太复国主义”,是犹太人发起的一场国际性政治运动,也指支持犹太人在古以色列地建立犹太人家园的政治主张或意识形态。尽管这一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更久的历史,但首位正式提出锡安主义思想的人是19世纪末奥匈帝国犹太裔记者西奥多·赫茨尔[132]。在国际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的锡安主义运动取得的最大成就是1948年以色列国的成立。

此后,锡安主义继续发挥着支持以色列政府和犹太民族的作用。作为一种“散居民族的民族主义”,锡安主义者们将其主张定性为“追求犹太民族自决权民族解放运动”。

除了提出本民族的政治主张外,19世纪后期的欧洲犹太人开始从东欧各国成批地逃亡或移民至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等地。至1924年为止,约有200万犹太人移民至美国。在这个国家,犹太人幸运地摆脱了欧洲反犹主义的压迫。

1948年,犹太人占多数的以色列国宣告成立,这是自罗马人灭亡古代犹太国后的第一个犹太人国家。

经过第一次中东战争后,生活在北非和中东地区的85万犹太人中的大部分纷纷迁移到以色列国内,这部分人口与二战后从欧洲来的移民构成了以色列国的人口主体。到了20世纪末,全球犹太人分布已有了明显变化,其中以美国和以色列为两大聚居中心。

现代以色列虽然被定义为犹太人国家,但实际上为非单一民族国家的多元文化世俗主义社会,亦是“民族大熔炉”。因犹太人分散超过千年,经过通婚、混血,导致各地犹太人长相差别极大:有金发碧眼的俄罗斯欧美白人混血,与阿拉伯人长相相近的中东北非混血,与非洲黑人埃塞俄比亚混血等。以色列官员承认:“没法凭外在判断谁是犹太人。”

在整个犹太历史上,犹太人不停地被直接或间接驱逐出他们原来的祖国以色列地以及许多已定居的地区。这种作为难民的经历在很多方面都塑造了犹太人的身份和宗教习俗,因此,成为犹太历史的重要组成元素。

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可以根据各自的特征划分为多个不同的族群。犹太人的起源同为生活在迦南地区的古以色列人(Israelite),但是在数千年的大流散中与各地民族的融合混同产生了犹太人内部各个独立的分支。由于各个族群居住的地域相隔甚远,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独自平行发展,互相之间在体貌外观、语言、宗教风俗、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明显的差异。

 

5

 

犹太教是犹太人的特有宗教。由于包含着对犹太人生活的多方面规范,因此犹太教不仅仅被视为一种宗教信仰,同时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犹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及身份认同,因此很难在犹太教、犹太文化和犹太人身份之间做出清晰的界定。正如古代希腊社会的多样性一样,犹太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和不同的地域中产生了各不相同的特质。例如在启蒙时代前后的欧洲社会,在北非中东,在印度中国,乃至现代美国和以色列,许多文化现象已与宗教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分离。

当今犹太人的宗教信仰主要还是犹太教,但也有少部分人转信其他宗教,如基督宗教佛教等,亦有不少犹太人成为无神论者,但仍会保留犹太传统。这些犹太人大都生活在以色列以外的其他国家。

犹太教希伯来语יהדות  Yahadut),中文曾俗称挑筋教]一赐乐业教,是在公元前西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希伯来人中产生的,是犹太人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犹太教是一神论的宗教,其主要经典是包括妥拉摩西五经)在内的塔纳赫(即希伯来圣经,基督教称为旧约圣经),以及包括口传律法(密西拿)、口传律法注释(革马拉)以及圣经注释(米德拉什)在内的塔木德,对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而言,犹太教是上帝以色列人立约的关系。

犹太人是一种宗教及种族结合的群体,包括生来就是犹太人,或是皈依犹太教的人。在2012年时,犹太人人口估计共14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2%。其中42%住在以色列,其余42%住在美国加拿大,剩下的大部分住在欧洲,其余的住在南美、亚洲、非洲及澳洲。

 

6

 

犹太教的创始人是谁?

 

https://img.52lishi.com/m00/d1/bf/e96a52ef1b92410b33497b4a17d64631.jpg

 

摩西是以色列人的民族领袖,史学界认为他是犹太教创始者。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巴哈伊教里都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人物,按照以色列人的传承,摩西五经便是由其所著。

摩西的名字在希伯来语的意思是:从水里拉上来。因为当时摩西还只是一个婴儿,被装在篮子里,法老的女儿把摩西从水里救了出来,并且为他取了名字,摩西是后来希伯来人们所熟知的名字。

公主救下摩西并且将摩西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摩西长大后一次失手,杀死了一名殴打以色列人的埃及士兵,为了躲避法老的追杀,摩西来到了米甸,并娶祭司的女儿西坡拉为妻,生有二子,革舜和以利以谢。

一日,摩西受到了神的感召,回到埃及,并带领居住在埃及为奴的犹太人,离开那里,回到上帝应许的流着奶与蜜之地-迦南。古迦南地就是现在的以色列。

摩西受上帝之命率领被奴役的以色列人逃离古埃及,前往一块富饶之地迦南,经历40多年的艰难跋涉,他就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就去世了。

在摩西的带领下古以色列人摆脱了被奴役的悲惨命运,学会遵守十诫,并成为历史上首个尊奉一神宗教的民族。

犹太教认为,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个。他是犹太人中最高的领袖,他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战士、希伯来人的立法者。用中国话来说就是集诸子百家与一身,据《圣经》记载,他曾亲自和上帝交谈,受他的启示,领导希伯来民族从埃及迁徙到上帝的应许之地以色列(古称迦南地),解脱他们的奴隶生活。

根据《圣经·出埃及记》的记载,他带领希伯来人经过红海的时候,神使海水分开,露出一片干地,海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壁。希伯来人渡海如履平地。

在埃及兵追入红海的时候,神使海水合起来,淹没了追赶他们的追兵,使得他们顺利逃脱。

在西奈山上,他得到上帝亲手写的十诫法板,并教导希伯来人诫命、典章及律例,以及建造会幕。所颁布的诫命即《摩西十诫》。

 

7

 

现代犹太人信仰的犹太教还是古犹太教?

犹太教是目前世界上信徒最多的两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重要源泉,所以也可以说是对世界历史走向产生过密切影响的宗教之一。因为古犹太教的起源相对比较早,而当时并不存在针对它的起源的特别确定的文字记载,所以犹太教的起源总是会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但根据一些现代的研究,其实犹太教的起源也基本上有一个去除了神秘色彩的大致脉络。

犹太教崇拜独一的真神,是希伯来人内部的民族宗教。犹太教认为《塔木德》是仅次于《希伯来圣经》的经籍。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希伯来人的犹太原居地后,希伯来人也易名为犹太人并散落到希腊帝国各处,公元前3世纪,希腊化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君主托勒密二世,召集70多位懂希腊语的犹太人,集中整理犹太教文献并译成希腊语,即目前基督教使用的希腊语圣经中的旧约全书部分,所谓七十士译本。后来犹太国被罗马帝国彻底摧毁,犹太教位于耶路撒冷圣殿被拆毁,只留下一段残破的西墙(俗称哭墙),犹太人散落到欧亚各地。

历史上,犹太人在世界各地面对多次毁灭性的灾难和迫害。犹太人由于两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语言、文字已经分化,只是靠着统一的宗教及文化维系其单一的民族性。

基督宗教方面,由于新约圣经记载犹太人逼害基督徒,且杀害耶稣基督,尽管早年的基督徒也是犹太人,只是后来使徒保罗(圣保罗)等把基督教传至罗马帝国,信仰基督教的人远多于犹太人。

天主教会正教会在逾千年历史一直迫害犹太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1992年,承认天主教会对抗及歧视犹太人,造成了他们逾承受苦难的历史。

部分犹太人向往自己民族的辉煌历史。19世纪,犹太复国主义锡安主义)思潮兴起,各地犹太人以买地、驱赶、掠夺等手段陆续回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这个世界上唯一犹太国家。

由于在遵守方式和程度的差异,现今的犹太教主要有三大派系,分别是正统派保守派改革派。在三大派系之外,卡拉派也是犹太教的组成部分,可萨人信奉的就是卡拉派,目前卡拉派在以色列约有40000名信徒。

一些宗教学者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通称为亚伯拉罕诸教,因为三者均奉旧约中的亚伯拉罕为他们的先知。

犹太教基本教义是什么?

犹太教信徒相信耶和华是创天造地,独一的真神。尊崇唯一的、超越一切的上帝:“以色列阿,你要听。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

犹太教信徒严守十诫律法

旧约是上帝在犹太人历史中的行动的记录汇集,强调以色列国的命运。国族主义和选民的意识决不会消失。犹太人期待弥赛亚为个人与社群带来奖赏,也期盼他的到来会触动并影响个别的犹太人及整个族群和全人类。这个观念首次出现在公元前931所罗门王去世。之后犹太人经历国家分裂跟灭亡,所有的犹太人都盼望有一天能在所罗门王后裔的领导下恢复以往的荣耀,届时将是太平盛世,不再有饥饿、战争、疾病、痛苦。这也是犹太人无法接受耶稣是弥赛亚的主要原因,因为基督降生后太平盛世并没有到来,犹太人依然过了两千年流离失所的日子。

相较于其他主要宗教,犹太教的信仰人口不算多,但是犹太教在宗教界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犹太教是另外两个世界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源头,每一部介绍宗教的书籍都少不了要提到犹太教,主要是因为其影响巨大。

 

8

 

犹太教不向外族人中传教,但外族人坚持要皈依犹太教则要通过考验才接受。传教的对像是已经不遵守犹太教规的犹太人。这些人可能是因为居住在没有其他犹太人的地方而入乡随俗,或与外教的人结婚,或因跨宗教通婚而其中一方皈依犹太教。例如一名犹太教男性和一名天主教女性结婚后,原为天主教徒的女性选择皈依犹太教,跟随丈夫的信仰。传教者鼓励他们重新遵守犹太习性。

会堂聚会在犹太人宗教生活中相当重要。犹太人在没有第一圣殿的时候,就建立会堂。会堂的功用有:信徒聚会崇拜的地方、圣经学校、用于读经和讲解律法、祷告的地方、福利机构、平民学校、祭司和教师在此教导。基督教教堂教会就是源自犹太会堂。

圣殿,历史上在犹太人的国家生活和宗教生活占了最重要的地位,圣城耶路撒冷以色列的首都,圣殿山是国家的最高中心,现以西墙为代表。

罗马人允许犹太人掌理许多他们自己的宗教和本国的事务,因此存在很多的地方法庭。犹太最高的法庭就是大犹太议庭,甚至拥有警察权,大祭司率领超过七十位由法利赛人、撒都该人组成的法庭成员。这个议庭除了安息日和圣日之外,是每天开会的,新约的记载是以“公会”、“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众祭司长和长老并文士”、“大祭司及官长”,或“众首领”来称呼,就是这个犹太的议会决定将耶稣处以死刑。

散居的犹太人古代历史上散居犹太人分为希伯来派、希腊派的犹太人。希伯来派:就是保存犹太教的宗教信仰,且使用希伯来或亚兰语言。希腊派:吸收希腊及罗马文化,除信仰上帝外,已完全不是犹太人,他们说希腊话,或居留地语言,随邻居习俗,分辨不出是犹太人。

犹太教与基督教最著名的差异就是对于旧约预言弥赛亚的看法。犹太教仍在期待弥赛亚的到来,而基督教认为耶稣就是旧约预言的弥赛亚。

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经典也有所不同,犹太教的塔纳赫和基督教的旧约圣经内容相同,但编排顺序不同。犹太教的经典除了塔纳赫外,还有记载犹太教律法、条例和传统的塔木德,而基督教圣经除了旧约圣经外,还有记录耶稣及他的门徒言行的新约圣经

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有特殊和密切的关系,两个宗教均自认是源自亚伯拉罕的宗教,因此也都属于亚伯拉罕诸教。两个宗教都是一神论的宗教,伊斯兰教称犹太人为有经者,这是犹太人描述自身和妥拉和其他犹太教经典之间关系的词语。而许多犹太人也认为伊斯兰教遵守挪亚七律,因此也是属上帝的义人。

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并且在阿拉伯半岛扩展时,犹太人和伊斯兰开始互动,伊斯兰教的一些核心价值、结构及理论是源自犹太教。伊斯兰文化哲学也大幅影响在伊斯兰世界的犹太人。

在很多方面上伊斯兰教比基督教更接近犹太教,例如反对把先知神化,彻底地禁绝偶像崇拜,没有对于供奉天使圣人的仪式,并且禁食猪肉和行割礼一夫多妻制  

两者都有官方颜色(犹太教中为蓝色,伊斯兰教中为绿色)。

两种信仰都奉信天使是上帝的仆人,并有着类似的魔鬼观念:犹太教提到撒旦,穆斯林提到阿尔·沙坦都为上帝的反对者。在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中,许多天使也有类似的名字和角色。两种宗教都不赞成原罪的概念,并且两种宗教传统上都将同性恋视为犯罪。

 

9

 

犹太人的节日共有七个:逾越节/无酵节七七节、新年、赎罪日住棚节光明节普珥节。前五个为摩西律法规定,后两个源自被掳回国以后。

犹太人孩童所接受最初的宗教教育就是从父母学习希伯来历史及宗教,旧约摩西的律法和箴言都要求父母要负起这个责任。犹太男孩大约六岁时就进入地方性的犹太会堂,以旧约为教科书来学习阅读和写作,由拉比来担任教职,也被教导包括圣经外的犹太传统和复杂的宗教仪式等。

犹太人为了遵守犹太律法的约束,在其从摇篮到坟墓的每个人生重要阶段,都形成了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仪式,这也构成了犹太世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犹太男孩在出生后的第八天,其父母都要邀请亲朋好友,为其举行割礼,即用刀子割损其生殖器的包皮。割礼具有悠久的传统,在《希伯来圣经》中有明文规定。犹太人将割礼视为上帝与犹太人之间神圣的契约,不可违背。除非当天因生病不宜施行手术,否则所有男孩都必须在出生后第八天举行割礼。行割礼后,父母同时要为新生儿取名,一般应包括一个希伯来语名字。另外,皈依犹太教的男子也应在入教时施行割礼,以表示与上帝立约。

当一个犹太人的长子出生满30天后,父母会将其带到祭祀或利未人行赎长子礼。一般父母需要根据《托拉》的规定,支付五舍客勒以色列币以赎回长子。这也是《圣经》《民数记》中规定的犹太人的重要教仪。

当男孩长到十三岁时,就要举行成年礼,又称受诫礼。根据犹太教传统,举行过成年礼后的男子就被视为成年人,可以参加各类正式的宗教活动。成年礼是犹太人家庭的一件大事,一般选择在安息日于犹太会堂举行,并有拉比负责仪式的进行。刚成年的男子应到讲坛上去做“阿利亚"(即诵读颂赞祷文)。从十九世纪起,除正统派外,其他犹太教派一般也为年满十三岁的女孩举行成年礼。

在犹太教看来,婚姻和繁衍后代是人的神圣义务,因此犹太教义鼓励教徒结婚和多生多育。传统的婚姻也是在媒人牵线的情况下有父母做主,经过男方下聘书、订婚、婚礼等环节完成婚姻仪式。犹太人的婚礼也比较隆重,通常会在犹太会堂或露天(正统派)举行。出席婚礼的人数一般与祈祷仪式一样,应不少于十人,并要有两位证婚人。

婚礼上比较特别的仪式是由新郎踩碎一只酒杯。据说这可能是为了纪念耶路撒冷圣殿被毁,也可能是为了提醒新人在未来生活中可能面对的困难和痛苦。

与其他一些主要宗教不同,犹太教并不禁止人们离婚。只要双方同意,并在拉比的主持下,夫妻可以完成离婚手续,签发离婚书。

性关系方面,犹太律法禁止女子在其月经前后12天内与男子同房,这间接促进了夫妻在女子排卵期进行性生活,从而达到多生多育的目的。

在葬礼这个人生的最后阶段,犹太人恪守简朴的作风。一般人死后应在24小时内迅速下葬。葬礼上不准举行任何献祭,只能祈祷和诵经。关于埋葬方式,正统派反对火葬,但改革派教徒却允许火葬。根据正统派教徒的习俗,葬礼上禁止使用鲜花和音乐等象征欢乐的元素。犹太教主张丧葬从简,一般只是在平地上立一块墓碑,前来吊唁或扫墓的人们一般也只是在墓碑上放一块小石头表示纪念。

 

10

 

希伯来语是犹太民族的正式书面用语和“神圣的语言”。它既是许多犹太教经典的标准用语,也是数个世纪以来犹太人使用的日常语言。在公元前5世纪,与希伯来语比较近似的阿拉米语开始渗透进犹地亚地区的日常口语。到了公元前3世纪,流散的一部分犹太人开始使用古代希腊语。目前,现代希伯来语是以色列国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另一种为阿拉伯语)。

首位成功地使希伯来语复活的人是1881年到达巴勒斯坦地区艾利泽·本-耶胡达。这是自从Tannaic时代之后希伯来语第一次恢复为犹太民族的母语16个世纪以来的大多数时间中,这种语言都被作为一种宗教仪式用语和犹太教经典的书面用语,此外仅仅有极少部分生活在Shabbat的犹太人会使用希伯来语作为日常语言。

犹太文化的独特,首先是它语言的独特。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犹太民族的心灵特质体现在非同寻常的希伯来语体系中。希伯来语的动词总是表达一种运动或一种效果,名词也是一种运动的状态或结果。对犹太人而言,事物和世界作为整体的存在意味着活生生的、积极的、活动着的意义:

  

大山踊跃如公羊,

小山跳舞如羊羔。

 

大山因他震动,

小山也都消化。

 

在希伯来语中,Hayah(存在)作为最常见的动词,也同其它西方语言的Sein(存在)不同,它不作为系动词使用已经成为一条普遍规则。完整的《旧约》意义上的“存在”,首先是人的存在,人在行动中的存在。一个人存在着,不仅在他内在活动和行为中,而且在他的生成过程——“活着”。存在意味着“活着”,活着就是存在的意义和目标。犹太民族在千年的颠沛流离中,之所以始终顽强活着,是他们深信,活着就是存在,就是人生的意义。

在大流散时期,犹太人到处流浪,他们经常脱离习惯、安逸和依赖的状态,不论物理、精神上都不断处于移动之中。在希伯来语中,“居住”(shakhan)意味着落脚某地或是能从某地迁走,也就是说居住就是为了能离开。存在只有和活跃的、运动的事物有内在联系,才是现实。

世界和事物作为整体存在对于犹太人来说,是活生生的,有着积极的意义。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中第一句话就是: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不是事物的总和。事实总是发生的,运动的,而事物不是。也许,只有这位犹太哲学家能够这么直接地说出这个道理来。

因为语言的动态特征,犹太人思维习惯中也有很多动态特征。比如,罗森塔尔描写犹太人典型的会议:“所有的人同时说话,话未说完又被打断。安静意味着别人对你没兴趣。”

同样,在犹太人学习《托拉》时,也是异常嘈杂。对他们来说,越是激情洋溢越能记忆牢固。运动是提高思考力和学习力的快捷方式,所以犹太理念是读书的时候要站着,边走边学习,这样效果更好。

长期以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已改为使用当地的语言,同时也发展出一些特别的方言或语言支系。其中,意第绪语是由散居在中欧的阿什肯纳兹犹太人使用的语言,其中综合了德语和犹太语言的元素;拉迪诺语则是由伊比利亚半岛的赛法迪犹太人使用的方言,其受到了西班牙语的影响。

在经历了犹太人大屠杀、从阿拉伯地区的撤离以及全球犹太人社群的大融合之后,一些使用人口很少的犹太语支系已大为衰退。

目前在全球犹太人口中使用最多的三种语言分别为:英语现代希伯来语俄语。此外,法语西班牙语也在犹太人群中有着较高的使用率。

尽管犹太人努力将希伯来语恢复为犹太民族语言,但全世界犹太人并不普遍拥有这种语言知识,且通用英语,因此英语已经成为犹太人的通用语。

虽然许多犹太人有足够的希伯来语言能力来学习古典文献,而且犹太语和意第绪语、拉丁语一样也是最近在20世纪初被普遍使用的,但大多犹太人今天缺乏这样的语言能力,英语大体上取代了大部分的犹太口头语。

 

11

 

犹太人有个传说——犹太人坚信自己是聪明的,并且这种“聪明”无需证明。历史好像也支持这个传说。那些世界级的卓越犹太人彷佛天空璀璨的星辰,把世界历史点缀得异彩纷呈……

在人类文明的各个领域,都留下了犹太人深深的痕迹﹕文学家有阿格农、阿莱赫姆、艾萨克·辛格、卡夫卡、海涅、阿西莫夫等,音乐家有海费兹、帕尔曼、巴伦·博伊姆、史坦兹、鲁宾斯坦等,政治家有基辛格、迪斯累利,哲学家有胡塞尔、维特根斯坦、卡尔·波普、马丁·布伯、鲍曼、卡西尔、卢卡奇等,电影艺术家有伍迪·艾伦、马克斯兄弟、达斯汀·霍夫曼、斯皮尔伯格、哈里森·福特、保罗·纽曼、迈克尔·道格拉斯等,商业巨子有罗斯柴尔德家族、雷曼兄弟、雅诗·兰黛、乔治·索罗斯、雪铁龙品牌创始人安德烈·雪铁龙、Levi's牛仔裤创始人利瓦伊·斯特劳斯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历届诺贝尔奖获奖者中22%是犹太人,而犹太人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仅仅为0.25%

犹太人被称为“有智慧的民族”。

人们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成就了这个传说,难道犹太人真的是上帝的唯一选民?也许,只有深入犹太人独特的文化世界,才能真正解开这个谜。

犹太文化的独特,也和其信仰的独特有关。

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神教,其信仰的神耶和华也和其他民族的神不一样。其他民族的神或是自然神(各种多神教中的神),或是人格神(基督教、伊斯兰教中的神),基本上都是有形象的,而犹太教的神是没有形象的,看不见摸不着,依靠想象存在于信徒的之中。

《摩西十诫》禁止对神进行形体表现,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都禁止。犹太教的神常常通过抽象的力量来表现自己。

《旧约》里的杰出人物都是因为神在他们身上施力而成为英雄的。这就要求每一个信神的人都必须依靠想象力以及神迹的显示来接近神。

由于这个原因,犹太人拥有比别的民族更突出的创造性的想象力。想象就是力量,想象比现实更强烈,胜过道理。

哈列维拉比说:清楚的预言决定逻辑性的推理。面对不合情理的事物(比如神迹),要藉助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才能使其合情理化。犹太人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始终坚守民族的独特性,和他们在苦难中始终靠想象来告慰现实,跳出现实翱翔于高尚的精神世界不无关系。因为神已经说了,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最终会苦尽甜来。在最困难的时间里,想象力成为犹太人活下去的力量和希望。

弗兰克尔发明的意义治疗法,可以说准确总结了犹太人想象力的力量。这种想象力能够治疗心灵的创伤,使人们能够依靠强大的精神力量超越外在的苦难和厄运。犹太人能在极端困苦中取得那么多伟大成就,毫无疑问和他们强大的精神力有关。

拥有世界第一记忆力的舍列舍夫斯基就是犹太裔的俄国人。他能用联想连接毫不相关的印象来记忆大部分事物,以色彩感受音乐,以嗅觉感受声音。

具有疯狂想象力的导弹专家加百列发明了进入人体肠胃的胶囊相机。而爱因斯坦则依靠创造性的想象力创立了引起现代物理学革命性变革的相对论。

1948年,颠沛流离上千年的犹太人在沙漠中建立了以色列国。以色列的复国是犹太人想象力的辉煌证明。拥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使得犹太人在需要抽像力和想象力等脑力的领域成就斐然。

在华尔街纽交所上市的120个以色列公司几乎全是高科技,比除了美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多。

 

12

 

犹太文化的独特,和他们独特的时空观念紧密相连。

犹太人根据天上的发光体发出的不同强度的光和热来确定时间。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连一天之内的个别时间也是通过太阳光热的方式和强度确定的:

等到太阳上升,

才可开耶路撒冷的城门。

  

可以看出,犹太人的时间涉及到某种质的东西,时间和它的内容是内在同一的。时间是事件的洪流,而非康德所说的感性直观。时间就是他们的历史。所以,时间是与他们紧密联系的。他们内在于时间之中。这样,整个世界在时间中成为一个整体,并具有永恒的意义。

在我们的概念里,时间是线性的,有前后之分,并且不可逆,而在犹太人的观念里,时间则是圆形的,祖先的事功走在前面,和当世紧密相连。或者说,当下和历史对于犹太人来说都是在生成的过程中,未来在前面,但从后面到来。

这种时间观念,对犹太教育影响深远。犹太人把学习《托拉》作为人生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在他们看来,学习《托拉》是他们跟随祖先的足迹和智慧走近神的必由之路。凝聚了10个世纪2000多位学者智慧的《塔木德》,成为犹太人真正的衣钵。

犹太教对教育极为重视,首先是家庭教育,要教孩子用希伯来语背诵《托拉》,其次,西缅·本·蔡奇于公元前75年就开始创立全民义务教育,犹太会堂普遍开办学校。19世纪以来,更是采用“和读”方式(一个教师带着一批学生整日学习宗教课程)教育学生。

下面这些犹太格言能说明犹太人对教育、知识的重视:

 

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

为了娶得学者的女儿,就是丧失一切也无所谓。

假如父亲与教师两人同时坐牢又只能保释一个人出来的话,做孩子的应先保释教师。

  

毫无疑问,极端重视教育,集体学习《托拉》,使得犹太人从小就培养了集体意识和崇尚学问的氛围。在学习中,热烈的讨论争辩,多样的记忆方法,口传律法和经典的启迪,使得犹太人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犹太人的空间也和我们不同。我们的空间是个场所,万事万物在这里按照某种几何位置(坐标)放置。而犹太人只对内容感兴趣。一般人看事物首先是线条、轮廓什么的,犹太人则用五感直接把握事物,若用佛教用语比附的话,就是对事物不起分别心,当下即是。

在空间中,我们常常会有界限的运用,物与物之间,位置的概念等都需要有分开两个区域的界限,有位置的概念。但犹太人则仅仅用事物来划分,比如用高山、峡谷等自然存在分开区域,而非不占任何空间的界限,像国界线、经纬线什么的。因为我们有分别心,有内外界限,所以产生超越的问题。芝诺悖论就是如此产生的。而没有形式的界限,就不须“得意忘象”,而是直接回到现象本身。回到现象本身,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现象学的经典格言。而开创20世纪现象学运动的犹太哲学家胡塞尔,也许正是得益于犹太人这种独特的空间观念。因为没有界限,所以就没有束缚,创造的世界就此展开。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有一种革新的文化,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不断改进,让不可能变成现实。(《以色列人》P70

一切为上天之名而进行的争执,其结局都将是永恒的。(《阿伯特》P76

 

智慧的《塔木德》没有起始也没有结束,大部分都没有完整的答案。只要是犹太人,都可以拒绝接受任何一位拉比的律法解释,而且应该像《阿伯特》上说的那样做:

 

提出问题又寻找答案,倾听他人以充实自己;他学以致教,学以致用;他给他的老师以启迪,能整理其所闻,并奉言者阐述观点。(《阿伯特》P89

 

13

 

犹太文化的独特也体现在独特的“物”的概念。

我们用因果关系来认识“物”,一起现象和随之而起的现象的必然联系,我们叫做原因。这种因果关系对应着我们线性的时间观念;而犹太人认识物则从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来认识,个体与整体之必然联系谓之理由。这种关系对应着他们的时间观念。因果链条是不可逆的,是现象界基本规律;理由则是伦理性的,非线性的,表现性的、充满意义的。牛顿的上帝只是第一因,他启动了因果链条后就再无作用;而犹太人的上帝则是始终运动的、强力的。

世界在犹太人的眼里,只是耶和华的工具,耶和华通过其行动,借助于所造之物个体之物显示自己作为整体的存在。耶和华是世界的理由。所以,希伯来一切个别的“存在、是”(hayah)都包含了作为耶和华力量象征的“有效、有用、起作用”的意义。

    

我治好了这水,从此不再使人死,也不再使地上不生产。(直译﹕他从此不再是死亡或不生产)(《列王记下》221

  

所以,“物”的重大意义部分在于它是器具,即用于行动的工具,部分在于它内在固有的意义。(参见《雅歌》)

  

因为对存在事物工具性的认知,犹太人看待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功利性的,所以犹太人积极入世。他们不怕辛苦,努力工作,由于常年颠沛流离,财物随时可能被没收,只有金钱因其可方便带走而成为抵御苦难的工具。

所以,犹太人爱钱如命。《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就是一个经典的犹太人形象。马克思在那篇引起很大争议的《论犹太人问题》的论文中也说,犹太人的世俗上帝是金钱。

在商品世界里,没有钱会永远被人瞧不起。所以,钱对于犹太人来说是赢得尊严走近耶和华的最好工具,最有效的手段。正如犹太谚语所言: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钱会祝福人的。钱会给予我们向神购买礼物的机会。

所以,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是最纯粹的资本主义精神的人格化。吊诡的是,历史上多次的反犹主义,尽管有基督教和犹太教之间宗教冲突的因素,但在根源上也和犹太人的金钱有关。犹太人在很多国家,都是有钱人。有钱的犹太人不仅深刻影响了当地政治生态,而且影响了当地的文化伦理,使得人们热衷于金钱物欲而引起当地精英人士的仇恨。同时,对于当地人来说,剥夺犹太人的财产也是最快捷的发财致富的手段。罗马是这样做的,法西斯也是这样做的。看看东南亚华人的历史命运,就可以推想犹太人在全世界的命运了。

金钱既是保障犹太人绵绵生存最有力的工具和手段,也是造成犹太人生存艰难蒙受苦难的原因,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犹太教堂里传出《圣经》的朗诵之声时,犹太人满怀无比虔诚和敬畏之心在不停地运动身体。他们在运动中体验着世界的永恒。犹太文化独特的语言、信仰、时空观、事物观,造就了独特的犹太人。独特的犹太人依靠独特的文化,创造了优秀犹太人的传说。这传说穿越了千年,在流淌着蜜和奶的土地上继续流传……

 

14

 

了解和阅读犹太文化,就会发现犹太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性。就以那本圣经来说,犹太教与基督教对圣经的诠释天差地远。

犹太教与基督教在圣经有很大部分的重迭,且两个宗教皆无法撇开这本经典。然而面对这本圣经,犹太教与基督教则是“一书各自表述”。

圣经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一本书。但书就像人一样,会因着它传达的内容,或是人们认为它所传达的内容产生影响力。像圣经这样艰深的伟大著作,读者们需要一把钥匙来提供他们一些认识这本书的方法。

尽管基督教承认新约而犹太教则否,具普世思想的人喜欢强调犹太教与基督教至少有旧约圣经/希伯来圣经这个共同经典。然而两者诠释这本经典的方式天差地远,几乎让人以为他们读的是两本不同的圣经。

在基督徒眼中,旧约阐述了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会在新约中完成。旧约是关于一场灾难与一个计划好的救援任务,人们从失去天堂再到寻回天堂。他阐述了人类不服从上帝,因而在伊甸园中丢失纯真的那段历史,这段叙述贯穿于整本书的相关故事中;而先知书里关于救援的应许则自然地将整段历史带往新约,在新约里,我们可以了解上帝对人类的救援计划是如何透过耶稣基督的生、死与复活实现。对于任何在基督教文化里长大的人来说,这是阅读圣经最「自然」,且理所当然的方式。

当基督徒看到犹太教徒如何阅读这本书时肯定会大为震惊。正如犹太学者摩西·戈申-戈特施泰因(Moshe Goshen-Gottstein)所说,基督徒将圣经视为关于上帝、人性和救赎的故事,犹太人则将其视为关于上帝、人民和土地的故事。

对犹太人来说,亚当与夏娃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主题,更重要的是上帝呼召亚伯拉罕成为“一个伟大国家的父亲”,并因着他对神的顺服而祝福这片土地。在希伯来圣经中没有什么伟大的叙述,不会得出耶稣将降临的结论;它更像是个人故事的集合,教导人们作为一个犹太人该如何正确地过生活。

如果“救援”代表“天堂”,那么犹太教并未着重于“救援”;他更强调神的子民如何在与神立下的盟约中渡过生活。

犹太教没有把先知书放在圣经的最后一部分并顺势进入新约,而是将《妥拉》(也就是常说的摩西五经)作为全书总结。

圣经是如此丰富多元,它支持了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更多样的诠释,但并未强制人们得遵循任何一种。

基督徒与犹太人对于希伯来圣经的诠释都受到经文之外的力量所驱动。对基督徒来说,保罗收录于新约中的著作是主要影响。他将希伯来圣经的故事解释为人类的共同灾难,接着以耶稣为中心展开救援。这样的诠释从公元头几个世纪开始被视为标准解答,并持续至今日。

对犹太人而言,公元70年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坏后,迫使他们重新看待宗教,他们更偏向将圣经视为教导人如何活在现在的指南,而非以未来世界作为目标。

主流犹太教反复阅读像《妥拉》这样的经典作为犹太教徒的生活准则,不过一直以来,也有部分团体还在等待神迹降临这个世界。

希伯来圣经由一系列不同的古以色列民族文学组成,编写时间约在公元前八到二世纪。犹太教作为遍布全球、直至今日都还在发展中的信仰,不可能与这样的文集完全划上等号。新约圣经则是在公元一到二世纪间完成,起初在犹太人间流传,后为地中海东部的外邦人所接受而渐渐发展成一个宗派,最终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信仰之一。

与犹太人一样,基督徒一直坚定地遵守着圣经;然而基督教发展出的许多思想,尤其是在与哲学接触之后,若是新约的作者们看到一定也会感到惊讶。圣经作为两个信仰传统的起始点,但这两者现在的面貌都与圣经中所描绘的不同。

 

15

 

当我致力研究犹太教历史文化时,我的一位朋友建议我去上海犹太难民博物馆,那里或许有我需要寻找的答案。

 

20世紀30年代,上海是世界上為數不多接收逃離納粹的猶太人的地方。 (Credit: Olivier Chouchana/Getty Images)

20世纪30年代,上海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接收逃离纳粹的犹太人的地方。

 

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那座古老的砖砌建筑,上面装饰着戴维之星。这个犹太标志很小,很少有路人会注意到。但它见证了上海历史上最不寻常的故事之一,就发生在这里的提篮桥附近。

据有关资料介绍,20世纪30年代,对于成千上万绝望的犹太人来说,这座中国大都市是最后的选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城市都对想要逃离纳粹德国暴力迫害的犹太人实行入境限制。但上海没有。这个多元文化的绿洲住着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和伊拉克居民,是少数几个接纳犹太难民地方中的一个,不需要签证。

尽管上海距离犹太人在德国、波兰和奥地利的家园超过7000公里,但在1933年至1941年期间,逾2万无国籍犹太人为了躲避大屠杀逃往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不只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它也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有一个已经建立的俄罗斯犹太人小区,他们建造了带有戴维之星的建筑:摩西会堂。

这个上海犹太难民博物馆就坐落在摩西会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个犹太礼拜场所曾是提篮桥的小区中心。2007年,它被改建为博物馆,经过大规模扩建后对外重新开放。

犹太教堂的祈祷大厅就是博物馆的入口,自从正常使用以来一直没有改动过。据博物馆导游介绍,展品展示了提篮桥的犹太小区如何形成,以及犹太难民的私人故事。

该博物馆还通过提供详细的小册子,介绍和标出提篮桥的犹太历史遗址,鼓励人们独自徒步游览犹太区。

 

上海一座古老的磚砌建築上,大衛之星證明了這座城市非凡的猶太歷史。 (Credit: Wolfgang Kaehler/Getty Images)

 

起初,上海的生活对新人来说是平静的。犹太难民受到上海居民的欢迎,他们创造了强大的小区,有学校和活跃的社会场景。一些难民开始从事牙医和医生的工作,其他人则在附近开设商店、咖啡馆和俱乐部。

犹太难民们所没有预见到的是,他们走遍全球,结果却落入了纳粹最强大盟友的手中。1941年,日本占领了上海。在纳粹的指示下,日本军队围剿了上海所有的犹太人,并将他们限制在提篮桥。日本人曾将数十名犹太难民和中国的异见者关押在提篮桥的老铁栏桥监狱。

尽管有600万犹太人在大屠杀中被杀害,多达1400万中国士兵和平民在1937年至1945年的中日战争中被杀害,但上海的大多数犹太难民幸存了下来。

如今,许多从前的犹太人聚居区的建筑依然存在,但几乎没有外籍居民。因为在1945年,随着日本和纳粹德国的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军队撤退,上海的大多数犹太人迅速离开,迁往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在提篮桥霍山公园的一块石头指示牌前,我又偶遇到那个犹太教信徒雅克。

 

霍山公園的一塊牌匾寫道,在20世紀40年代早期,超過1.5萬名猶太人被限制在周邊地區。 (Credit: ullstein bild/Getty Images)

 

霍山公园的一块牌匾写道,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超过1.5万名犹太人被限制在周边地区。正如铭牌(用英语、中文和希伯来语)所解释的那样,霍山公园周围的这片区域是犹太人聚居区。

雅克对我说,他的不少犹太朋友都希望他到上海后能去霍山公园转转,这些朋友的父辈告诉他们:20世纪40年代初,超过1.5万名犹太人居住在这些边界内,霍山公园充当了一种公共客厅,许多犹太人白天聚集在这里。与当时欧洲的一些犹太人聚居区不同,提篮桥并没有被围起来。

这个犹太人贫民窟北邻周家嘴路,南邻惠民路,东邻铜北路,西邻公平路,面积约为1平方英里。

 

如今,許多從前的猶太人聚居區的建築依然存在,但提籃橋無疑是華人社區。 (Credit: ullstein bild/Getty Images)

 

 犹太小区与上海当地居民建立了一定的关系、合作和感情, 雅克说:他们把欧洲文化带到上海,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在文化上融合。

在我的建议下,我陪同雅克走在长阳路上,这里曾经有一个犹太难民收容所。这7栋多层建筑现在主要用作公寓,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这里住着3000多名犹太人。 

我对雅克介绍起附近的霍山路和舟山路,这一带曾被称为小维也纳,是提兰桥犹太小区最繁华的部分。上世纪30年代末,这些街道是上海犹太小区的支柱,在前百老汇剧院楼顶上有一个的吉祥物屋顶花园。犹太人的生意和定期的社交活动在这里比比皆是。这座优雅的装饰艺术建筑现在是一家小酒店,二战前曾是这座城市犹太人的欢乐源泉。

 

霍山路和舟山路周圍地區是上海猶太社區的支柱。 (Credit: ullstein bild/Getty Images)

 

我笑着对雅克说:“你可以告诉你的犹太朋友,上海给犹太难民提供的不是天堂般的生活,而是更有价值的东西:生命的安全。”

雅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你曾问我犹太教如何解释‘天堂’?犹太教的先知告诉我们,神就是上帝,犹太教的世界是神创造的,犹太教没有关于天堂或死后的描述,犹太人不相信大多数宗教所描述的天堂和地狱。对一个犹太人而言,不在乎死后会怎样,他们更关心的是在现实社会中怎么活。感谢中国人,让更多的犹太人懂得了活下去的勇气和意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