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宋元明清时期的贡膳文化
宋代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统一全国后,宋太宗曾要求江南、两浙、荆南、岭南、福建诸路州郡的长吏,令其劝民杂植栗、麦、黍、豆,缺少这类植物种籽的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则令广种秔稻(《宋史. 食货志》)。这就用官方命令的形式推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宋代的贡品具有极大的贡品化趋向。
在以往,贡品基本上是具体的实物土特产。因此,贡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称为“土贡”,意思是说以土产为贡。
“土贡”在当时自有它的合理性。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也只能如此。但是,土贡也有它的弱点,或者说它的不足之处。南漕北运,颇费时日,又实为难事,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的重大浪费,百姓也每每为进贡所苦。因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贡”色彩日趋淡化,这也是符合经济发展之大势的。宋代在“土贡”淡化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表现在以金银这种一般等价物的进贡以取代“土贡”上。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倪瓒,也是一位美食家,调创作了一部《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这是一部记载作者故乡无锡地方饮食风格的专著。书中汇集50多种饮食,皆以菜名命题,逐记菜名、原料、配料、加工制作及烹饪方法。原料都以无锡水乡的鱼、虾、蟹、螺及湖泊水蔬为多,实际上是倪氏家庭烹饪指南,作为一部家庭饮食制度之书,也未尝不可。
但作为家庭饮食制度的形成,则远在此前,大致于宫廷饮食制度形成时间相当。
在朝贡制度下的贡品,还会衍生出许多民间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也就给贡品注入了更多的民间文化内涵。
如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砀山,口渴难挨,便叫随从摘下梨来解渴,他在树下没有接住,他遍地寻找,结果连个梨核也没有寻着。原来那梨掉在地上,顷刻间如冰雪融化,化为乌有。据说砀山贡梨果实硕大,黄亮美观。皮薄多汁、味浓甘甜,生吃可清六腑之热,熟吃可滋五脏之阴。有时越是吃不着的东西越是想吃,于是乾隆当即降下圣旨,封砀山梨为贡品。
总体来说,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商品货币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并在手工业部门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明清时期的贡品经济,不仅仍保留了一些地方的土贡,也以金银一般等价物的进贡取代了一些“土贡”。由于朝贡面很广,同时也进一步成为连结汉民族和各少数民族关系的纽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