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第十二章 牙齿之间的咬合接触 《读懂牙齿的秘密》治牙亲历记

咬合被最简单地定义为“牙齿之间的接触”,是牙齿在咬合和咀嚼过程中的相遇。咬合不正是一个医学术语,指的是上颌牙齿相对于下颌牙齿的位置不理想,不论上颌与下颌的比例理想还是存在差异时,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因为普遍会出现某种程度的上下颌牙齿咬合不正,以至于“理想咬合”的概念受到质疑,它可以被认为是“正常到异常”。咬合干扰可能是指干扰正常咬合路径的问题,通常用于描述单个牙齿或一组牙齿的位置或形状的局部问题。过早接触是指咬合的一部分比其他部分更早,这意味着其余的牙齿稍后会合或保持张开,例如,形状略有不同的牙齿(例如牙冠)上的新牙齿修复体或位置到原始牙齿可能会在咬合中过早接触。偏转接触/干涉是对咬合的干扰,改变咬合的正常路径。偏斜干扰的一个常见例子是上智齿过度萌出,通常是因为下智齿已被拔除或被阻生。在这个例子中,当下颌合拢时,下后牙在其他牙齿之前接触突出的上智齿,下颌必须向前移动,让其余的牙齿相遇。过早接触和偏转干扰之间的区别在于后者意味着咬合的活动异常。 过去许多人认为咬合问题是磨牙症的唯一原因。经常有人声称,一个人会下意识地、本能地尝试在干扰区域磨合,以消除干扰并“自我平衡”他们的阻塞。然而,咬合干扰非常普遍,通常不会引起任何问题。目前尚不清楚磨牙症患者是否因为咬牙习惯而倾向于注意到咬合问题,或者这些是否是病情发展的致病因素。特别是在睡眠磨牙症中,没有证据表明消除咬合干扰对病情有任何影响。完全没有牙齿的人戴假牙仍然会患磨牙症,尽管假牙也经常改变原来的咬合。 大多数现代资料表明,磨牙症和咬合因素之间没有关系,或至多是最小的关系。一项使用自我报告的磨牙(而不是临床检查来检测磨牙症)数据的研究的结果表明,咬合因素与儿童磨牙症之间可能存在更多关系。然而,由于证据不足和研究设计存在问题,咬合因素在磨牙症中的作用不能完全排除。少数研究人员继续声称,可通过对咬合机制的各种调整治疗磨牙症。

1 条评论:

  1.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但是,我突然遭遇了痛苦的牙痛经历,牙痛要了我的命。除了让牙医诊治外,我开始研究起世界牙痛史。并开始撰写《读懂牙齿的秘密》,记述自己的治牙亲历记。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