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5年4月26日星期六

蚕桑业的价值认知 Value recognition of sericulture industry漫说桑蚕

家蚕是一种以桑叶为食物的昆虫,又称桑蚕,是古代人将栖息于桑树丛林中的野蚕驯化而来,家蚕起源于中国。 养蚕业就是将家蚕从孵化后开始饲养一直到结茧、抽取蚕丝为止的行业。研究显示,中国的黄河流域可能是养蚕业的发源地,大约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发现及利用长在桑树上的野蚕,从野蚕到驯养为家蚕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岁月。 在数千年的蚕桑生产实践中,人们不断总结技术成就并用文字记录传世。距今2300多年的战国时期,荀子创作了《蚕赋》,表明劳动者在此之前就已对蚕的生长发育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这篇文章中,荀子论及了家蚕的各个生物学领域,包括变态、眠性、化性、生殖、性别、食性、生态、结茧、缫丝和制种,开启了中国上古时期蚕桑生产技术科学认知的新篇章。 从西汉《氾胜之书》开始,涉及农桑的著述或蚕学丝绸的专著不断涌现,金、元之后更是增多,直至19世纪达到了300多种,这表明蚕桑生产技术不断完善,相关的科学研究也日益深入。随着近现代科学的进步,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也逐渐健全。 中国有2000多万户农民从事种桑养蚕,分布在20多个省区。蚕业在中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年出口创汇额在农业相关产品中位居前列,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中国丝绸工业的年总产值和茧丝产量、出口量在国际市场上有绝对优势。 丝绸是蚕桑文化的重要部分,商代已有多种丝织品,战国秦汉时期出现织锦,宋代有缂丝,元代普及缎,明清时期出现汝花及地方品种。丝织品色彩从纯净鲜艳到繁复协调,纹样从简洁到工整、写实。 丝绸之路连接亚洲与欧洲,促进了政治、贸易、文化等交流,推动了文明发展,佛教传入和敦煌艺术兴盛都与其密切相关。 产业价值 在工业领域,天然蚕丝被誉为“纤维皇后”,因其优良的服用性能和独特的美感而备受喜爱。蚕丝可以制成各种服饰,如内衣、外衣等,以其柔软、透气、吸湿等特性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蚕丝还可以用于制作丝绵纸、丝绵被等家居用品。除了直接应用外,蚕丝的下脚物如茧、蛾口茧等也可以加工成丝绵、绵球等真丝短纤产品。蚕丝中的天然成分,如丝素、丝肽和多种氨基酸,还具有预防日光辐射、调节皮肤水分等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产业。 此外,蚕茧还被研究用于保鲜剂,以延长水果和蔬菜的保鲜期。蚕丝蛋白也被开发成各种材料,如膜、微粒子、多孔体等,这些材料在医疗、食品和生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蚕蛹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也是优质的表面活性剂原料。最后,蚕沙还可以提取出多种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如叶绿素、胡萝卜素等。 家蚕及其相关产品具有广泛的用途和价值。首先,家蚕的红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仅可以直接作为营养品食用,还可以提取出蛋白粉、多肽、氨基酸等,用于生产食品和药品。同时,蚕蛹还可以用于制作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如雄蚕蛾制成的药酒和滋补品。另外,蚕沙作为家蚕的代谢物,是优质的饲料和肥料,对于家畜、鱼类等养殖业具有很高的价值。 科研价值 鳞翅目昆虫是农业和森林中的主要害虫,每年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因此成为杀虫剂的主要作用对象。家蚕是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材料,因其丰富的遗传资源、长期的基础研究积累和实验操作的便利性,在国际昆虫学界受到广泛重视。据统计,家蚕在鳞翅目昆虫的基础研究中贡献率超过80%,并且因其重要的产业价值,早已确立了其作为鳞翅目模式昆虫的地位。作为鳞翅目害虫研究的首选模式物种,家蚕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对鳞翅目昆虫特异基因的分离克隆、生理机制、活动方式和危害特征的阐明,以及新型环保农药的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家蚕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对鳞翅目害虫研究及环保农药开发有重要影响,中国已绘制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和全球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通过试验用γ射线照射蚕蛹,成功获得了食性异常的人工诱变体,进而通过杂交改良培育出了能够利用畜用饲料的广食性蚕品种。 医用价值 蚕是传统中药“僵蚕”的来源。僵蚕是蚕的4-5期幼虫感染了一种名为巴氏蚕白僵菌的真菌并死亡后的干燥体,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 蚕蛹也是一味中药。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载:“蚕蛹性味咸温,主益精气”;《食疗本草》载:“蚕蛹富含养分,食用甚益人”。 现代医学证实蚕蛹油脂和蚕蛹蛋白具有降血糖、增强免疫、抗衰老等功效。另外入药的还有柞蚕蛹除去蚕蛹的蚕茧壳,中医叫做蚕茧、蚕茧壳,也入药。 根据中国医药典籍《中药大辞典》的记载,家蚕的各个部分都可以入药。 家蚕幼虫感染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而僵死的全虫被称为白僵蚕,具有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的作用,可以治疗惊痫抽搐、中风口眼歪斜、偏正头痛、咽喉肿痛、风疹、疮毒等疾病。 蚕的干燥粪便(蚕沙)具有祛风除湿、和胃化浊的作用,可以治疗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等疾病。 蚕茧(蚕茧)具有止血、止渴、解毒疗疮的作用,可以治疗肠风便血、淋痛尿血、妇女血崩、消渴引饮、反胃吐食、痈疽脓成不溃、暗疮等疾病。 蚕蜕(蚕蜕)具有祛风止血、退翳明目的作用,可以治疗崩漏、带下、痢疾、肠风便血、牙暗、口疮、喉风、目翳等疾病。蚕蛹(蚕蛹)具有杀虫疗疳、生津止渴的作用,可以治疗肺痨、小儿疳积、发热、蛔虫病、消渴等疾病。 雄性成虫中医叫做蚕蛾、雄蚕蛾、原蚕蛾,一样入药。 蚕的干燥粪便也有药用,叫做蚕砂(也写作蚕沙)。 食用价值 炸柞蚕蛹 在中国北方,柞蚕蛹(俗称“茧蛹”)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以蚕蛹御宴客”的记载。中国北方十多个省份有养殖柞蚕,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辽宁,所产蚕蛹的90%左右用于食用。 在韩国,蚕蛹也是受欢迎的街头小吃。另外,在泰国也有炸蚕料理。 文化价值 中国古代的养蚕生产历史深远且丰富多彩。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掌握了精湛的养蚕技艺和丰富的生产知识,还将桑树、蚕虫和丝绸的形象融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蚕桑文化。这种文化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古老的神话传说、珍贵的出土文物、精美的书画诗词以及丰富多彩的蚕俗民风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蚕桑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了古代人民对养蚕和丝绸生产的深厚情感和智慧结晶。 养蚕业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文学作品,最早可追溯到《诗经》。南北朝的《采桑度》、唐代白居易的《缭绫》和《红线毯》,以及宋词《九张机》等,都以蚕桑为主题,表达对养蚕业的仰慕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采桑诗”数量最多,色彩丰富但多以“愁”和“苦”为主旋律,如《养蚕歌》和《三月清明过》。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如“伏羲化蚕”最早见于《皇图要览》。最经典的传说是“嫘祖始蚕”,她是黄帝元妃,教民养蚕制丝。《通鉴纲目外记》记载了这一传说。此外,江南蚕区有“马头娘”的传说,最早见于《山海经》,讲述蚕由马变来的故事,养蚕前人们会祭祀“马头娘”以求好收成。 蚕俗是以栽桑养蚕为内容的精神寄托形式。古代人们通过祭祀祈求丰收,如殷代向“蚕示”祈求。养蚕期间,非家人不能来访,蚕户在门上贴红纸条,防鼠用泥塑猫或红纸猫形。在浙江诸暨,女儿出嫁带蚕种作为陪嫁,传说西施出嫁时分绢花祝福。湖南溆浦有“蚕灯舞”,纪念蚕吐丝卷死害虫,祈求丰收。 蚕丝silk 蚕茧Silkworm Cocoon 蚕蛹silkworm chrysalis

1 条评论:

  1. 人们不仅掌握了精湛的养蚕技艺和丰富的生产知识,还将桑树、蚕虫和丝绸的形象融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蚕桑文化。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