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星期二
雌螳螂食夫 Female mantis eats her husband 昆虫漫画
世界上超过2400种螳螂。它们都有长长的前臂,在休息时经常折叠起来。许多人都认为螳螂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螳螂既渴望捕食,也渴望求偶,有时这两件事会同时进行。事实证明,螳螂的确能带给人们很多惊奇。
螳螂的听觉
Praying mantis hearing
一只螳螂的体长有时能达到6英寸(15.24厘米),长长的杆状躯干占据了大部分体长。螳螂通常将前腿折叠起来,形成准备攻击的姿势,看起来很像在祈祷(pray),因此而得名(praying mantis)。
螳螂的耳朵藏在它钳子般的前肢之后,它的耳朵并不是长在头上,而是在胸部附近。螳螂的听觉范围也比人类更广。可以听到蝙蝠用回声定位猎物时的超声波脉冲。当蝙蝠想要捕食螳螂时,螳螂就可以通过耳朵里收集到的声音来识别其位置,可以在飞行中俯冲而下,躲开蝙蝠的撕咬。
螳螂的视觉
Mantis Vision
当螳螂从猎物变身捕食者时,它的眼睛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螳螂有两只大眼睛,这对许多昆虫来说并不罕见。特别的是,螳螂的两只眼睛在同一平面上,朝向前方,就像人类的眼睛一样。这在昆虫中是独一无二的。更独特的是,螳螂的头部可以180度旋转,有利于观察四周的情况。
螳螂的眼睛并没有很多感光细胞,螳螂所看到的图像不是模糊的,而是块状的,或者说是打满马赛克的。螳螂对深度的感知基于运动,而不是依靠图像匹配。这就是螳螂能准确而快速地捕获猎物的原因,它可以忽略所有其他因素,只专注于自身的动态。在螳螂的眼里,只有目标猎物是运动的,其他事物的运动都可以被忽略。因此,当目标猎物移动时,它就可以立即瞄准目标。这一创见性进步远远超出了昆虫的能力。
雌螳螂食夫
Female mantis eats her husband
螳螂专注于运动,这使它们成为高效的捕食者和危险的配偶。从跳虫到鸟类,都是螳螂的捕食对象。螳螂的食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秋天,螳螂为期一年左右的生命周期即将结束,它们四处觅食,同时也在寻找伴侣。有记录显示雌螳螂在交配期会以雄螳螂为食。对雄螳螂来说就像是开始了一场义无反顾“死亡之旅”,因为当它们靠近普遍比自己大的雌性,随时都有被“砍头”的风险。螳螂的性费洛蒙可散播很长一段距离,因此一只没有伴侣的雌螳螂或许会和数量可观的雄螳螂进行交配。因为这些被迷昏头的雄螳螂,就会成为雌螳螂饱餐一顿后的滋补养分。
如果雄螳螂成功控制住了雌性,一般就会开始它们的繁殖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雄螳螂会在雌性腹部划开一道严重但不致命的伤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雄螳螂要时刻防止自己不被“砍头”。
而在完成繁殖行为后,雄螳螂有约80%的几率存活。研究人员认为,这很可能与雄螳螂在雌性身上留下的那道伤口有关,它让雌螳螂失血后变得虚弱。简单来说,如果有100只雄螳螂发起求偶,那么在求偶阶段就约有60只被吃掉,在繁殖过程中又有20只被吃掉,繁殖结束后还有4只遇难,最后能成功离开的仅剩16只……以此计算雄性被吃掉的风险高达84%,当真是一场死亡之旅。
多数情况下,雌螳螂似乎将雄性的靠近视为一种入侵,而不是求偶。这也是为什么雄螳螂在求偶时总会小心翼翼,甚至会绕到雌螳螂身后,用两把“大刀”先控制住雌螳螂的原因之一。
雄螳螂为何不反抗?
Why doesn’t the male mantis fight back?
奇怪的是为何雌螳螂要吃掉自己配偶,雄螳螂为何不反抗?
雄螳螂很显然不是心甘情愿地被吃的。他们在交配前,小心翼翼地悄悄接近雌螳螂,避免被发觉。交配时从雌螳螂背后跃上,交配完了之后迅速地逃离,没有为了后代牺牲自己的迹象。从自然选择的角度看,雄螳螂应该与尽可能多的雌螳螂交配,在最后一次交配中再被吃掉;而雌螳螂也应该与尽可能多的雄螳螂交配,而且应该每次都把雄螳螂吃掉。
研究表明,雄螳螂不反抗的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
首先,雄螳螂在交配过程中会释放出化学信号,这被认为是对雌螳螂的安抚行为。通过释放这些信号,雄螳螂可以减少女性的攻击性和食欲,从而保护自己。此外,这些化学信号还可以促进交配的顺利进行,提高自己的繁殖成功率。
其次,雌螳螂与雄螳螂性别之间存在大小和力量上的差异。一般来说,雌性螳螂的体型要比雄性大,实力也较强。雄螳螂可能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抗雌螳螂的攻击,而选择保持相对被动的态度。
此外,雄螳螂有时候还会选择“觅食行为”来转移雌螳螂的注意力。他们会在交配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特殊行为,例如在交配期间将一只触角或翅膀弯曲,以吸引雌螳螂的注意力。这种行为可能会使雌螳螂分散注意力,降低对雄螳螂的攻击性,从而使雄螳螂能够更好地完成交配过程。
最后,还有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雄螳螂在交配过程中的生存策略。虽然交配后被吃掉可能是雄螳螂生命的终点,但通过成功交配,雄螳螂已经成功传递了自己的基因。对雄螳螂来说,有限的生命换取了后代的繁衍和延续,是一种适应性的生存策略。
综上所述,雌螳螂吃掉配偶的行为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营养,避免竞争和争斗,以及提高自己的繁殖成功率。而雄螳螂在交配过程中不反抗的原因可能包括释放安抚化学信号、大小和力量上的差异以及采取特殊行为转移雌螳螂的注意力等。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雌螳螂吃掉配偶的行为并非普遍存在于所有螳螂物种中,而且雄螳螂也会尽力采取策略以保护自己,并提高自己的繁殖成功率。研究者对于这种现象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生物进化、行为选择和繁殖生态学等领域的了解。
昆虫同类相食的习性
Cannibalism of insects
雄螳螂对雌螳螂是否怀有爱意?这个问题本就不准确。爱意本身就夹杂了人类的情感。动物之间的繁殖行为更多的是源于天性。用更加粗犷一点的词语就是“兽性”,只是遵循着本能生活。在自然界,所有生物都是为了生存和繁衍。生物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也就进化出了能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策略或者能力。
科学家表示,螳螂具有同类相食的习性,雌螳螂在交配后会把伴侣吞吃下肚。大部分的实验个案证实这是一条雄螳螂的不归路。
雌螳螂的这种繁殖方式,看来显得很残忍,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有人诉说雌螳螂所以吃掉雄螳螂是为了哺育下一代。随着对螳螂这种生物的研究不断深入,“为了哺育下一代”的说法似乎已经不能完全解释螳螂“妻食夫”这种现象。研究人员发现,一个物种的雌性在交配期间或交配后吃掉雄性并非只存在于螳螂物种,在蜘蛛和蝎子中也很常见。
为什么雌螳螂出现这种行为,目前有以下两种主流说法。
饥饿会导致雌螳螂更具攻击性。饥饿的雌螳螂会直接将雄螳螂杀死吃了;进食后的雌螳螂则是在繁殖过程中突然开始吃雄螳螂;喂饱后的雌螳螂直到雄螳螂离开也没有进行攻击。
研究又发现雌螳螂会在繁殖之前、过程中或之后将雄螳螂的头砍下来,并非仅在完成繁殖行为之后。
雌螳螂会吃掉自己的配偶,很多人可能对此感到吃惊。其实,这种现象叫性食同类,在大自然中比较普遍,除了螳螂,一些蜘蛛和许多昆虫都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就连有的蛇类也会这么做。
很多人认为雄螳螂被雌螳螂吃掉,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基因流传下去资源献身,但事实上,性食同类的原因很复杂,也很有趣。性食同类,不仅仅发生在交配时和交配后,也有可能出现交配前。由此可见,对于螳螂来说,吃不吃配偶,最大的原因是饥饿。
大自然中,很多动物的存在,只是为了繁衍,是没有自我的。大部分动物是没有配偶、亲子、家庭观念的,它一生的目标就是生存和繁衍。
对于雌螳螂来说,饿了就吃,是不是同类,是不是配偶它不会关注;
对于雄螳螂来说,大部分也不是自愿被吃的,它在平衡生存和繁衍的时候,运气不太好,挑中了强悍的配偶,逃脱不了被吃掉,可以说是被大自然淘汰的。
螳螂 Praying Mantis
雌螳螂 Female praying mantis
雄螳螂 Male Praying Mantis
生存 Survive
繁殖 Reproduction
配偶 spouse
哺育 Nurturing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有记录显示雌螳螂在交配期会以雄螳螂为食。对雄螳螂来说就像是开始了一场义无反顾“死亡之旅”,因为当它们靠近普遍比自己大的雌性,随时都有被“砍头”的风险。螳螂的性费洛蒙可散播很长一段距离,因此一只没有伴侣的雌螳螂或许会和数量可观的雄螳螂进行交配。因为这些被迷昏头的雄螳螂,就会成为雌螳螂饱餐一顿后的滋补养分。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