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星期六
家蚕的交配和繁殖 Mating and reproduction of silkworms 漫说桑蚕
家蚕在一个世代中经历的四个发育阶段各有不同的作用。卵是胚胎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和积累营养的生长期,蛹是幼虫向成虫发育转变的过渡阶段,成虫则是交配和产卵繁衍后代的阶段。
蚕共有28对染色体。只有一对性染色体雄雌蚕不同:该对性染色体雄蚕为ZZ型、雌蚕为ZW型。
蚕在五龄时,生殖芽特征会开始变得明显。生殖芽位于从蚕的身体的头部算起,大约第11到第12环节附近。如果在该区域腹面的前缘中央,有一个附在体壁内面的乳白色瓢形囊状体,称赫氏腺,则是雄性;如果在该区域有一对乳白色点状体,称石渡氏腺(Ishiwata's gland)与石渡氏后腺,则是雌性。成蛹时,雌蛹的明显特征为X形线纹,雄蛹则无。其余特征有:雌蛹腹部比雄蛹肥大、比雄蛹钝圆、以及雄蛹在尾端有褐色小点等。到了成虫阶段,蚕蛾更容易分辨雌雄:雌蚕蛾身体较肥胖,交配后会产卵,雄蚕蛾身体则比较尖长。
正在采食的家蚕
家蚕在交配过程中,雌性通过腹部末端的腺体释放信息素来吸引雄性,而雄性则通过跳“颤动舞”来回应。如果雌性一次性释放出所有信息素,可以吸引到大量的雄性。
家蚕是一种完全变态昆虫,它在一个世代中要经历四个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在正常的饲养条件下,从卵孵化开始吃桑叶,到幼虫成熟并开始吐丝结茧,这一过程需要20到28天,期间幼虫经历4次蜕皮达到5龄期。接着,幼虫吐丝结茧大约需要3天,然后经过1到2天化蛹,蛹期持续10到15天,之后变成成虫。
雌雄成虫在化蛾当天交尾并产卵,如果产下的是非滞育卵,约10天后就能孵化出下一代幼虫。
因此,在自然条件下,桑蚕完成一个世代至少需要40到60天。
如果产下的是滞育卵,则需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孵化。
蚕蛾的翅膀发育不完,并无飞行能力。它们在成虫阶段并不进食,雄蛾会在交配完后马上死去,雌蛾则于产下数百个卵后死亡。
家蚕
成虫蚕蛾
家蚕主要以桑叶为食,桑叶会分泌出能引发家蚕食欲的物质。家蚕幼虫感受桑叶味道的部位,主要是位于脸颊的感觉毛、以及小颚上的小颚须感觉毛。但在自然条件下也能吃其他植物,如柘、橙桑和榕等。但食用非桑叶植物可能会影响其生长,甚至导致中毒死亡。蚕同时也是蚂蚁的美食,也需注意蚂蚁对蚕的生命威胁。
家蚕有很强的食欲。每只幼虫自孵化至结茧,须进食约20-25公克的桑叶,其中约88%的食量,集中在五龄蚕阶段。家蚕幼虫的生长适温,为摄氏23-28度左右。其中一龄为摄氏27-28度、以后每增一龄、温度降1度。
在五龄蚕阶段末期,幼虫体内负责吐出蚕丝的绢丝腺,会在其体内逐渐扩大、并装满组成蚕丝的丝蛋白。幼虫此时身体开始会开始变化,并开始寻找适合结茧的地方。找到地方后,幼虫将吐出蚕丝、组成蚕茧包围自己,然后在蚕茧内变态成蛹。
如果蚕蛹变为成虫(蚕蛾),它们会将茧溶解并钻出。由于它们破洞而出,故而蚕茧会被破坏,丝线将会变短,不能用于纺丝织绸,所以要在其尚未破茧以前,即将蚕茧放入沸水中,以杀死蚕蛹,并使茧易于拆解。
养蚕业为取得蚕丝,而杀害蚕蛹的作法,也受到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的倡议者非议。甘地基于其不伤害生物的非暴力哲学,对其作法的批评尤为严厉、并促使其推广棉纺机取代蚕丝。不害原则也使得印度出现不害丝绸。这种丝绸主要来自已破茧而出的柞蚕丝、让蚕蛹能羽化为蚕蛾,而不是在幼虫蛹时杀害蚕蛹。
人工养殖家蚕需考虑养殖环境。家蚕养殖地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决定。在多雨潮湿地区,应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利于排湿的高干燥地。而在风强雨少、气候干燥且易变的地区,应选择避风向阳、能够保持湿度的场所。
一般来说,蚕室应选在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通风良好的地方。为了保温防热,蚕室最好面向南方稍微偏西,以减少太阳直射。蚕室需要宽敞明亮,并且应远离污水池、畜舍等污染源。最后,需要对养蚕用具和蚕室进行全面消毒。
此外,蚕在18到30℃的温度范围内可以正常生长,但在22到28℃时生长最好,最适宜的饲育温度是约25℃。在稚蚕期,温度可以稍高一些,而在壮蚕期则可以稍低一些。
催青,也叫暖种,是指将已经解除滞育的蚕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保护,使胚胎顺利发育至孵化。因为蚕卵在孵化前一天会变成青色,所以这一阶段的蚕卵保护过程被称为催青。春季对一二化品种进行催青一般需要10-11天,夏秋季需要9-10天,而多化性品种只需要8-9天。为了让蚕卵在预定日期整齐孵化,在催青期间应根据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提供合理的温度和湿度保护。
在养蚕过程中,我们需要在蚕卵孵化后的最佳时期收集蚁蚕,并随着它们的成长逐渐调整饲喂的桑叶大小和次数,同时不断扩大饲养空间并定期清理蚕粪和残叶,以保持环境清洁。在蚕的眠期,要特别注意保持饲养环境的干燥和清洁,眠起不齐时还需将蚕分开处理。最后,在蚕成长到5龄末期并停止进食后,我们将它们移至簇具以结茧,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进行簇室管理,待茧化蛹后按质量分级贮藏。
家蚕在养殖过程中容易遭受多种病害的侵袭,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寄生虫病等。其中,病毒病主要通过蚕的口部传播,为了防止这种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彻底清除病原、防止病毒传播,并增强蚕的抵抗力。这包括定期清洗和消毒蚕室、蚕具,做好桑叶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避免外来病毒引入导致交叉感染。一旦发现病蚕,应立即将其隔离并投入消毒缸中处理。除了消毒措施外,还可以在给蚕喂食新鲜桑叶时,适当添加一些抗生素如氯霉素或红霉素,以增强蚕的抵抗力。真菌病主要是由病菌孢子侵入蚕体引起的,当发现白僵病时,应立即捡出病蚕,并调节蚕室和蚕座的湿度至70%以下,以抑制病菌的生长。对于寄生虫病,可以使用专门的灭蚕蝇药剂进行喷施,这种药剂能够有效杀死蝇卵和蚕体内的蝇蛆,从而控制寄生虫病的传播。
家蚕 silkworm
野蚕 Wild Silkworm
桑蚕 silkworm
桑树 mulberry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家蚕在一个世代中经历的四个发育阶段各有不同的作用。卵是胚胎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和积累营养的生长期,蛹是幼虫向成虫发育转变的过渡阶段,成虫则是交配和产卵繁衍后代的阶段。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