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带鱼名的非鱼类动物 Non-fish animals with fish names漫画

第十一章 带鱼名的非鱼类动物 Non-fish animals with fish names
shark 鲨鱼 Whale鲸鱼 sperm whale抹香鲸 killer whale虎鲸 abalone鲍鱼 octopus章鱼 Giant salamander娃娃鱼 Cuttlefish墨鱼 squid鱿鱼 Crocodile鳄鱼 儒艮Dugong 海牛manatee 海豚dolphin 海狸beaver 海豹seal 海洋面积约占地表面积七成,深海最深处超过海拔最高的山峰。在广阔的海洋世界里,孕育的生命纷繁复杂又五彩缤纷。鱼类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类,分布极广,近四千米的高山水域与六千米的深海均有其踪迹。但在一些我们熟知的名字里有“鱼”字又不属于鱼纲的生物,成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鱼”。 鱼类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从动物分类学上看,俗称的“鱼”指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鱼纲的一大类动物总计两万多种。 然而由于历史认识的局限性,人们将一些不是鱼的“鱼”也冠上了鱼的名字,反而有些名字不含鱼的生物在形态和解剖学上却实实在在地属于“鱼纲”。 我们就从分类学上由高到低的顺序分门别类地看看哪些有“鱼”不是“鱼”的生物。 (1)部首是魚卻不是魚? 鯨魚是魚嗎?鮑魚是魚嗎?相信許多人都有同樣的疑惑。有趣的是,這在古人看來根本不成問題。中華文化的歷史悠久,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就有“魚”這個象形字,可見老祖宗很早就開始記載水中動物,只不過許多“魚”部的字,居然都和魚類無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中国古代,分類動物的方式和現代不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發行於明朝,這本書可說是當時草藥的百科全書,把動物分成“蟲”、“鱗”、“介”(就是有殼的動物)、“禽”和“獸”五大部,單純以外形、構造與棲息地來分類,比現代的分類法單純且直觀多了。“鱗”部的動物包括穿山甲、蛇、魚、蝦、烏賊和水母,把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混成为为一類了。 孔子說:“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意思是在賣鮑魚的市場待久了,鼻子都嗅不出腥臭味了。其實,孔老夫子所说的“鮑魚”,是當時的醃漬鹹魚。孔子的知识,恐怕也出了偏差。我們今日通稱的鮑魚,则是身上有扁平的外殼、屬於軟體動物的貝類。 莊子所寫的《逍遙遊》頭一句就是“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可見“鯤”不但是魚,而且大得嚇人。其實這麼大的水生動物,非“鯨魚”莫屬。鯨魚會噴氣,可見是用肺呼吸;鯨魚胎生而且分泌乳汁,明明白白就是哺乳動物。 除了“鯤”,中国古書中的“鱀”和“鰌”都是泛指鯨豚類的哺乳動物。此外,古人說鯨魚「噴沫成雨」,甚至到了現代,許多人也還是認為鯨魚會噴水;而國外的動畫也把鯨魚畫成噴出水柱的怪物,這點倒是古今、中外一同。 (2)部首带魚的脊索动物 中国還有其他“似魚非魚”的字。如“鰝”是指大型的海蝦,可能是龍蝦;“鱷”其實屬於爬行動物,不是魚類。“鯢”俗稱“娃娃魚”,居然和青蛙、蠑螈一樣,同屬於兩棲動物。 1. 鲸(鱼)whale 我们常说的鲸鱼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鲸目。鲸(鱼)是最为典型而熟知的含有“鱼”字非鱼的生物。鲸鱼跟人类一样,是最高等的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司机小伙伴有没有想过鲸的乳房问题?),用肺呼吸,鼻孔位于头顶,故而需要定时浮出水面“换气”。鲸鱼是目前所知生活在海洋中的体型最大的动物。与之类似的是海豚,亦属于哺乳纲-鲸目(海豚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鲸)。区分要点:体表无鳞,无鳃,胎生。 2. 美人鱼Mermaid 美人鱼归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海牛目。 美人鱼是东西方各种预言传说神话的主角之一,它上半身是美丽的女人,下半身是有鳞片的鱼尾,整体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神秘吸引力。 一般认为美人鱼的生物原型是儒艮或海牛。儒艮和海牛均为哺乳纲动物。区分要点:体表无鳞,无鳃,胎生。 儒艮Dugong 海牛manatee 3. 鳄鱼Crocodile 提到鳄鱼,想必大家脑海中就会立刻出现它的血盆大口,尖利的牙齿,坚硬的盔甲以及敏捷的身手。可能不知道的是鳄鱼是恐龙的近亲,恐龙灭绝而鳄鱼却存活了下来。鳄鱼体型非流线型,体表无鳞(硬化的皮肤),明显的鼻孔无鳃,有足无鳍,卵生硬壳“鳄鱼蛋”。 鳄鱼归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鳄目。 4. 甲鱼 Turtle 甲鱼的学名鳖,爬行动物,形状与龟相似。作为食物营养丰富,且甲壳可作药材。区分要点:体型非流线型,体表无鳞(硬化的皮肤特化为壳),明显的鼻孔无鳃,有足无鳍,卵生硬壳“乌龟蛋”。 甲鱼归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龟鳖目。 5. 娃娃鱼 Giant Salamander 娃娃鱼一般指大鲵。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因叫声跟婴儿的哭声相似而得其名。娃娃鱼身上带有山椒的特殊腥味,又叫“大山椒鱼”。区分要点:体型非流线型,体表无鳞,明显的鼻孔无鳃,有足无鳍。大鲵归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蝾螈目。 6. 七鳃鳗Lamprey 七鳃鳗的眼睛后面身体两侧各有7个鳃孔,故而得名。其外形和名字很像一般的鳗鱼,但鳗鱼属于鱼纲(清晰可见鳗鱼具有鱼类的一般特点,但体型细长)。区分要点:体型非鱼的流线型,体表无鳞,明显的圆口具有吸盘。归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 7. 文昌鱼Amphioxus 文昌鱼又叫海矛,外形像小鱼。文昌鱼是珍稀名贵的海洋头索动物(更加原始的脊索动物),虽然体型很小,但却是无脊椎动物演化至脊椎动物过渡典型的活标本,被列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区分要点:体小,半透明。归属脊索动物门—头索动物亚门—头索纲。 (3)部首带魚的软体动物 1. 鲍鱼abalone 鲍鱼属于单壳软体动物,其只有半面外壳(与蜗牛类似,而与河蚌相异)。鲍鱼是传统的名贵食材之一,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鲍鱼的壳在中药中称“石决明”,因其有明目功效,又称之为“千里光”。区分要点:体型非流线型,体表无鳞,无鳃,无鳍。归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9. 章鱼、墨鱼、鱿鱼Octopus, cuttlefish, squid 章鱼、墨鱼、鱿鱼三兄弟同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具有若干肌肉强健的触手,喷射墨汁驱敌,喷出强劲水流快速反方向逃跑,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区分要点:体型非流线型,体表无鳞,无鳃,无鳍。归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 (4)部首带魚的节肢动物 昆虫种类繁多,作为动物界最大的一门,包含昆虫纲这一动物界最大纲,比其他所有动物种类与数量的总和还多。但令人好奇的是在昆虫中也有带“鱼”字的非鱼昆虫。 1. 衣鱼Silverfish 衣鱼是缨尾目衣鱼科衣鱼属节肢动物,又名蠹,蠹鱼、白鱼、壁鱼、书虫、扑馊。体长而扁,长约10毫米;外被银灰色细鳞,头、胸、腹区别不甚明显;头小,腹部至尾部渐细。 野外的衣鱼栖息于落叶或杂草下;室内的衣鱼生活于衣、书箱内。性畏阳光,常蠹食书籍、衣服及糨糊、胶质等。衣鱼是一种较原始的无翅小型昆虫,昼伏夜出,喜欢生活在温湿处。归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2. 鲎horseshoe crab 鲎(hou,四声),是对肢口纲剑尾目鲎科动物的总称。 鲎形似蟹,实际上鲎与蜘蛛、蝎子拥有更近的近缘关系。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身体较为扁平,结构分为较大的马蹄状头胸部、较小的腹部和细长的剑尾,背部甲壳呈盘状,头胸部侧面生有一对复眼和一对单眼。鲎的血液呈蓝色。 雌鲎和雄鲎在繁殖期便会紧贴彼此形影不离,因此也被称为“海底鸳鸯”。 鲎归性节肢动物门—肢口纲。鲎是肉食类动物,捕食蠕虫和小体型的软体动物,将食物吞入砂囊内磨碎。一般以螯肢捕猎,剑尾用来防身。 鲎是自奥陶纪起就存在的物种,被誉为“活化石”。 (5)名不副实的动物 世界上有很多怪咖动物“名不副实”。例如,海马不是马,而是鱼;文昌鱼不是鱼,而是头索动物;鲍鱼、鱿鱼、章鱼之类都不是鱼,而是软体动物...... 皇带鱼不是带鱼 皇带鱼(Oarfish),又称龙宫使者、鲱鱼王、海魔王、地震鱼、白鱼龙,为辐鳍鱼纲月鱼目皇带鱼科的其中一种。关于皇带鱼的传说很多,欧洲渔民称它为“海魔王”。因它常伴随鲱鱼游动,被认为是鲱鱼的保护者,因而有“鲱鱼王”之称。 皇带鱼Regalecus glesne是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体长可达8米,它们没有像真正的带鱼那样的锋利牙齿;其牙齿细小但嘴有一定的伸缩性。皇带鱼以甲壳类和小型鱼类为食。经常被食用的“带鱼”是鲭形目带鱼科的动物,而皇带鱼则属于亲缘关系遥远的月鱼目。 冠带鱼Oarfish 月魚目底下一共分成了三個亞目:月魚亞目,旗月魚亞目,粗鰭魚亞目。多為深海魚,許多習性仍未知。 粗鰭魚亞目包括冠帶魚科(Lophotidae),真冠帶魚屬(Eumecichthys),冠帶魚屬(Lophotus)。 冠带鱼科Lophotidae不是带鱼。 这些家伙外觀上就像鬼頭刀的頭頂加根天線+皇帶魚的臉和身體,體長可達2公尺。长得像是缩小版的皇带鱼,能制造黑色的液体,遇到威胁时可以像章鱼一样喷出“墨汁”。 冠带鱼 蛇鲻不是鲻 蛇鲻Snake mullet 蛇鲻,又名丁鱼。海洋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和大西洋。蛇鲻是硬骨鱼纲灯笼鱼目狗母鱼科蛇鲻属鱼类的统称。 蛇鲻体亚圆筒形,向后渐细小侧扁。头略平扁。吻短而钝。口宽大。牙细密尖锐,能倒伏;腭骨具牙2群。体被圆鳞。背鳍后方具1小脂鳍,臀鳍短小。 蛇鲻属Saurida是仙女鱼目合齿鱼科的鱼类,虽然名字叫“鲻”但和真正的鲻形目鱼类相差很远。 鲻鱼Mullet 鲻是鲻形目鲻科鱼类。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适中,顶部平,两侧略凸,向腹面倾斜;吻宽短;眼大,脂眼脸发达;眼间隔宽平;口下位,略呈人字形;下颌前端有突起,可嵌入上颌相对的凹陷中;上下颌边缘具绒毛细齿;尾鳍叉形。头及体背青黑色,体侧上半部有7条黑色纵条纹,各条纹间有银白色斑点;腹部白色,各鳍灰色。因身上布满暗黑色的花纹而得名。鲻在世界范围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所有海域。 鲻鱼肌间刺很少,而蛇鲻虽肉口感鲜甜但刺很多。鲻鱼是温顺的食底泥动物,而蛇鲻是凶猛的食肉动物。 刺鳅不是泥鳅 合鳃鱼目刺鳅科Mastacembelidae和鲤形目的泥鳅当然没关系啦。它们跟黄鳝同属于合鳃鱼目,且跟黄鳝一样生活在淡水中。背上有刺,如果用手去抓,这些鱼就会反抗,用嘴去咬人。它们在英文中被叫作“Spiny Eel”,不过它们可不是鳗鱼。 大刺鳅Spiny Loach 燕鳐不是鳐 燕鳐,人称“飞鱼”。有些则有四翼,胸、腹鳍皆大。属暖温性中上层鱼类,常成群。喜近水面游泳,常跃出水面。 燕鳐其实是一类飞鱼,属于颌针鱼目飞鱼科Exocoetidae。这科的鱼胸鳍如鸟的翅膀一样,可以蹿出水面在空中滑行一段距离,躲避水里面的天敌。中文里通常说的“鳐”一般是指鳐科的软骨鱼类,俗称“劳板鱼”。 燕鳐鱼Eagle Ray 鳐是鳐形总目鱼类的总称。不同种类体型大小差异很大。体呈菱形或圆形,胸鳍宽大;内骨骼完全由软骨组成;眼睛和喷水孔长在背面的头顶,口、鼻和鳃均在腹面;尾鳍退化成一条长鞭子似的长尾,上生一个坚硬的带倒钩的刺;有些种类的尾巴上长着一条或几条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 鳐和鲨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唯一的区别在于它们体型、鳃和吻的位置不同。 因为具有强壮而扁平的身体,有时它们被称做扁鲨。胸鳍异常地宽大,一直延伸到头部。如果检验一下它们的骨骼,除了巨大的扇形鳍结构,它们和鲨鱼像极了。 鲨鱼的背鳍富有特色,而鳐鱼却没有。 鳐鱼的尾鳍退化成一条长长的鞭子似的长尾,其上生有一个坚硬的带倒钩的刺。这根刺用于杀死猎物和防御敌人。它们能够灵活迅速地使用这个武器,快速弹起尾部,即使是前方的动物也会被刺到。有些种类如蓝斑条尾 衍生出额外的武器一剧毒,可以通过尾刺将毒液注入受害者 的身体。 鳐鱼通过煽动宽大的胸鳍游泳,看起来像在水中飞翔。 有些种类以其从水中向高空跳跃的本领而闻名。 鳐鱼Ray 青鳉不是鳉 青鳉鱼Medaka,是颌针鱼目青鳉科青鳉属鱼类。青鳉鱼的体侧扁且延长;口小,眼大;鱼体半透明,背部浅灰色,腹部银白色,并散布小黑斑,中央具一黑褐色纵带;尾鳍截形。雌鱼的腹部比雄鱼肿胀,而臀鳍的后端则较窄,雌鱼的背鳍无缺口。青鳉鱼分布在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喜栖于水生植物浓密、水质清澈的静水或缓流中、上层;喜成群浮到水面游来游去。 鳉鱼,英文名killifish,是银汉鱼目齿鲤科中的鱼类。原产地大多在南、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沼泽和溪流中,是小型观赏鱼类。真正的“鳉鱼”指的是鲤齿目(鳉形目)鱼类,如花鳉科的孔雀鱼、食蚊鱼等。 青鳉鱼也是较受欢迎的宠物鱼之一。但青鳉不是鳉。 青鳉Medaka 滨鲑、深海鲑都不是鲑鱼 鲑鱼Salmon 滨鲑虽然听上去好像非常好吃的样子,但是滨鲑科Leptobramidae并不是鲑形目的成员,这些家伙现在属于哪个具体的类群还待定。不过肯定的是,这些家伙是鲹的远亲。这个奇怪的中文名来自它们的英文名“beachsalmon”。 滨鲑Trout 深海鲑Deep Sea Salmon 长有一双大眼睛的深海鲑科Bathylagidae同样不属于鲑形目,而是属于水珍鱼目。 深海鲑是脊索动物门鱼类,体长为体高7.2~10.3倍,为头长5.5~5.8倍,为背鳍基长8.9~11.3倍,为臀鳍基长7.5~8.6倍。头长为吻长4.8~6.4倍,为眼径3.1~3.2倍,为眼间隔3.2~3.6倍,为上颌长5.3~5.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4~1.9倍。 深海鲑背鳍11;臀鳍15~16;胸鳍10;腹鳍10。侧线鳞44~45+3~4。鳃盖条骨2。鳃耙8~9+1+17~18。 体细长,侧扁。头小,稍侧扁,倒三角形。头骨薄而柔软。吻短而圆,小于眼径。眼大,圆形。眼间隔较宽,等于或略小于眼径,中部具1骨质瘤状突起。鼻孔2个,靠近,位于眼与吻之中央。口很小,前位,略斜裂;上颌骨短,后端不伸达或几伸达眼的前缘。两颌等长或下颌稍突出。下颌前端中部下方具1缝合棘。上颌无牙,下颌具1行牙,排列整齐,犁骨和腭骨各具1行小牙,在中部相连。舌端广弧形,无牙。鳃孔较大,鳃孔后上缘超过头后体高的一半,向前伸达眼后下方。左右鳃盖膜相连,与峡部,分离。鳃盖条骨宽薄。鳃耙尖长而柔软。假鳃发达。 体被中大薄圆鳞,易脱落。头部无鳞。侧线明显,平直,延伸至尾鳍。尾鳍中部具侧线鳞3~4枚。胃长囊形,胃壁具许多乳突。无幽门盲囊。无鳔。 背鳍1个,始于体中部稍前方。具脂鳍,位于臀鳍基中部上方。臀鳍后位,基底略长于背鳍基底。胸鳍小,下位。腹鳍小,约位于背鳍基末端下方。尾鳍小,浅凹形。 头、体黑褐色,颊部具许多小黑点。体侧鳞囊黑色。口腔、鳃腔和腹膜均黑色。各鳍灰褐色。 深海鲑Deep Sea Salmon 电鳗不是鳗鱼 电鳗Electric eel 电鳗属Electrophorus是世界上放电能力最强的鱼类。其身体两侧有一对肌肉特化而来的长条形发电器官,可以释放出强大的电流,用来捕获猎物并保护自己。虽然他们的名字里有一个“鳗”字,但它们并不是鳗鱼(真正的鳗鱼属于鳗鲡目Anguilliformes),而是属于骨鳔总目裸背鱼目,和上文的脂鲤及鲶鱼关系更近。 电鳗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淡水鱼。其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最长可达2.5米,重达20千克。体色范围从灰色到棕黑色,部分个体在身体前部腹部有黄色。电鳗体侧扁,光滑无鳞,无背鳍、尾鳍及腹鳍,胸鳍小且半透明,臀鳍很长。 电鳗具有两对发电器官,可产生高达600伏的电压和1安培的电流,足以麻痹或杀死鱼类、甲壳类及其他大型动物,如渡河的牛和马。其鳃已退化,主要通过口部呼吸空气。 电鳗为杂食性,食谱包括鱼类、小型四足动物、甲壳类、水生和陆生昆虫,偶尔也会食用巴西莓的果实。 电鳗为卵生,体外受精,电器官发育很早,有些幼鱼在长到15毫米时已开始发育电器官,寿命约为10-22年。 [4]电鳗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东北部,包括圭亚那河和奥里诺科河流域以及亚马逊中下游盆地,主要栖息在河流的泥泞底部,偶尔也会栖息在沼泽地。 2020年,电鳗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由于其电击特性,电鳗很少被人类捕捉食用,但其发电能力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狼鳗不是鳗鱼 狼鳗Wolf eel是鲈形目狼鳚科鳗狼鱼属鱼类,又称晴斑鳗狼鱼、龙鳗。狼鳗不是鳗鱼。 狼鳗体延长,呈鳗型,前部亚圆型,尾部侧扁,左右对称。头部近似梯形,较大;下颌略长于上颌;无颏须;唇厚而柔软,向外褶出;鼻孔1对,位于眼前侧,无膜覆盖;眼较大,位于头部两侧,两眼突出,在同一水平线上;各鳍无棘,均为不分枝鳍条,背鳍、臀鳍和胸鳍较大,尾鳍小。体表呈灰黑色,头部、背部和背鳍有若干类似眼睛状的黑色圆斑。 狼鳗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海域,如日本海、俄罗斯、阿拉斯加南岸、阿留申群岛、美国和加拿大的西海岸甚至北极海域。常栖息于海平面下200米左右的海底,也能适应滨海地区的潮间带礁岩环境。 狼鳗年幼时生活在较浅的海域,成年后转移到海下较深的岩穴当中,蜷曲在黑暗的洞穴里,只有在觅食的时候才会将头伸出洞外。通常以海胆、螃蟹、龙虾、章鱼以及各种贝类为食。4—5龄性成熟,7龄时才能繁殖交配。每年10月到翌年2月间交配繁殖,雌鳗每次产下7000—10000枚卵,孵化期13—16周。 狼鳗的攻击性很强,它们经常在夜间相互撕咬,狼鳗喜欢攻击比自己小的生物。 狼鳗Wolf eel

1 条评论:

  1. 退休后闲来无事,我尝试用漫画形式走进英语世界,扩展自己的视野。这是我编写《自学英语笔记》的自绘插图。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