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 著
Shenyang
清朝末年的北平城老照片
1
哈扎尔·查安特前来找劳森史,是邀请他一起去北京地方教会参加一个宗教活动。哈扎尔·查安特也相邀莫理循同去北京看看。
为了给莫理循到北京后能在那里多呆一会,多看看中国的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哈扎尔·查安特提出离北京地方教会活动还有几天时间,不妨提前入京。
于是,这三个澳大利亚人也就同行去了北京。明清时代,老北京城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又称四九城,老北京城布局像一个凸字。
到达北京的第一天,哈扎尔·查安特就陪同劳森史和莫理循闲逛了老北京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是老北京最长的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哈扎尔·查安特告诉劳森史和莫理循,东交民巷全长为1552米,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在近代,这里是著名的使馆区,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先后有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德国、比利时等国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并将东交民巷更名为使馆街。
清末东交民巷骆驼运输队
东交民巷道路两旁的西洋建筑默默地向过往的人诉说着曾经的历史。
诞生于13世纪末的马可波罗访华时,这里最初是江南槽运粮食的卸放处,称江米巷。明永乐年间,这里成为中央衙署聚集地。
到清雍正年间,这里开始进驻外国使馆。俄罗斯使馆最先在此驻扎,从此,这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是最多的外交使馆聚集地。所以这里的建筑风格各异,错落有致,也是北京城里最著名的西洋建筑汇聚之地,北京唯一一处洋房林立的街巷。
漫步在东交民巷,可感受异国风情。这里有荷兰使馆旧址、法国使馆旧址、意大利使馆旧址,意大利使馆现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这里还有奥匈使馆旧址、英国使馆旧址,奥匈使馆现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昔日的俄国使馆旧址,现为最高人民法院。英国使馆现为中国公安部办公地址。
清末北京英国使馆
一个城市与人相似,各有不同的品格,有的卑污狭隘,好奇多疑;有的宽怀大量的豪爽达观。老北京是豪爽的,宽大的。他包容着新旧两派,但他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老北京人却不理这回事。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老北京也不理这回事。
北京的洋人,除了一些在东交民巷的外交官和他们的家眷之外,其他生活在北京的洋人,工程师、记者、传教士和教师,他们都喜欢住四合院,喜欢跟中国人住邻居。
清亡之后虽然没有人剥夺满清贵族的财产,但多年不事生产,任由管家摆布,铁杆庄稼没了,权势也没了,家产很快就被管家偷光盗光,剩下的事,就只好卖房子了。好些贝勒、贝子和王爷的宅邸,就是这样落到洋人名下的。连曾经赫赫有名的恭王府,也很早就改了姓氏,变成教会的产业。
晚清新政以后,北京城修了马路,安了路灯,有了公共厕所,多少变得干净了。
2
老北京有个规矩,六步宽为胡同。这座城市的许多历史,都在胡同里。哈扎尔·查安特告诉劳森史和莫理循,到北京来,一定要看看这里原汁原味的老胡同。
老北京的胡同里凝固着许多历史的瞬间。
胡同是北京人的根,也是北京城的文脉,那里有老北京人最真实的生活和记忆。
北京的胡同为什么称为“胡同”?
元朝人熊梦祥曾在元大都任职儒学提举官,所著《析津志》记述元大都有“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衖通二字本方言”。“火巷”是防火道,也是通道,“衖通”即“胡同”。
通常认为此书所云“方言”是蒙古语,“胡同”是蒙古语水井的音译。我在内蒙古旅游,刻意请教了蒙古族的旅游车司机,蒙古语水井的读音是“昏敦克”。然而《新华字典》明确标注,“衖”是“弄”的异体字,“衖”“弄”二字读音都是“龙”的四声。“衖通”与南方方言称谓小巷的“弄堂”发音极为相近。况且在元朝,蒙古语定为国语,并非方言,而熊梦祥是江西人,江西话才是方言。
元大都新城建成以后,城区被大街小街分隔为五十个方格,称为“坊”。街和坊的组合就是“街坊”。坊的里面两排住宅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官府将胡同两侧的宅基地划为每家八亩的地块,分配给住在金中都旧城的功臣权贵和豪门大户自行建造住宅,这就是四合院的雏形。
老北京的四合院
南锣鼓巷,是元大都时期统一规划建成的街巷,两侧各有排列整齐的八条胡同,分别归属昭回坊和靖恭坊。南锣鼓巷在明朝旧称罗锅巷,相传因道路中段偏高,南北偏低,形似罗锅而得名。罗锅是一种形似铜锣的浅底铁锅。
砖塔胡同,也是一条元朝遗留的胡同,以青砖砌筑的万松老人塔而得名。砖塔是高僧万松老人的灵骨塔,通常都说是元朝古塔。但是万松老人生于金朝大定六年(1166年),卒于蒙古贵由大汗元年(1246年),终年八十一岁。在万松老人圆寂二十五年之后的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才将国号由蒙古改为大元,所以砖塔建造时间要早于元朝。
“羊市”,以前叫羊市大街,即今阜成门内大街白塔寺路口至西四路口的路段。“角头”,即路口拐角处,至今西四路口的西南角还有羊肉胡同,往南就是砖塔胡同。
明朝讲述北京风物的《帝京景物略》记述,有人环绕着砖塔建造了房屋,后来又有人在房屋里开办了饭馆,砖塔上边悬挂着猪肉,砖塔下边堆积着酒坛,厨师还在塔身上磨菜刀。吃货们喝酒喝高了,就拍打着塔身大声地唱歌和骂人。到了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有个乐庵和尚路过砖塔胡同,惊讶地发现饭馆屋顶竟然冒出来一座砖塔,走进去看见砖塔石匾镌刻着“万松老人塔”,才知道这是安葬高僧灵骨的地方,难过得大哭了一场,然后募集资金赎买了饭馆,住进房屋守护砖塔。
北京故宫的外东路有一条夹在红墙之间的狭长通道,旧称苍震门前直街,俗称东筒子。东筒子两侧的红墙上,开有许多半圆形的券洞,如今洞口已被封闭,并且刷上红色涂料,但是还保留着青砖拱券。故宫外西路寿安宫和寿康宫的红墙上,也有不少这种券洞。这些券洞都是明朝遗存的出粪口。明朝皇家成员和太监宫女在“方便”时均使用马桶,众多人员的排泄量相当可观,因此设有由低级宦官组成的清洁队,称为净军,使用净车定期清运排泄物和垃圾。
紫禁城之内有许多红墙分隔的独立宫院,住着皇帝或后妃。净车不能进入皇宫内院,因此在红墙上开设券洞以沟通内外。红墙里面是无人居住的偏院,摆放着许多覆有盖板的粪缸以供倾倒马桶,“宫墙之外,砖砌券门,安大石于上,凿悬孔垂之,各有净军在下接盛”。那些券门的洞口安装着大石槽,石槽内侧开凿有倾入口,外侧开凿有泄出孔,清淘粪缸时,排泄物被倾入红墙内侧的石槽入口,顺着石槽探出墙外的泄出孔,流入停放在墙外的净车。
3
老北京胡同
老北京有句俗话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赛牛毛。
老北京胡同除了南锣鼓巷以外,杨梅竹斜街、国子监街……可逛的胡同可是多了去了。
北京胡同有很多个最,比如最长的东交民巷;还有最短的一尺大街,最宽的灵镜胡同;以及最窄的钱市胡同。
四个胡同各有特色。其中,这条钱市胡同曾是北京的“金融街”,旧时这里云集着诸多票号钱庄。中国现代金融大抵起源于此,或许正是考虑到“抢钱”这个事儿,所以这里才设计成均宽仅0.7米,甚至最窄处仅0.4米,就是让抢匪抢劫过后无法逃跑。
钱粮胡同,又是钱,又是粮,名字“俗气”。这里的高门大院里也曾住过无数风流人物,最著名者当属一代冬皇孟小冬。而钱粮胡同19号曾为帛公府,住过咸丰年间在京城位高权重,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入阁拜相的耆英。其父禄康,嘉庆朝东阁大学士,父子两代相承,历史罕见。
出钱粮胡同到东四北大街,向南走不远就到隆福寺街。
隆福寺与新街口的护国寺,当年并称京城两大寺。隆福寺庙会更被称为:老北京四大庙会之一。
杨梅竹斜街始于明代。据说是因为清朝前期,这里住着一位善于说媒的杨媒婆。到光绪年间,便谐音为“杨梅竹斜街”。
从杨梅竹斜街穿过一尺大街,就到了古色古香的琉璃厂了。清初,这里就有古董商开店经营,民国时这里更是京师首要文雅之处,众多文艺大家都曾来此寻找古玩字画。这里汇聚了众多书画古玩、文房四宝、古董玉器,俨然是京城的文化中心。
拐个弯儿就能来遛遛老北京史家胡同,史家胡同700米的长度,700年的光阴,无数名人汇聚的风华绝代,成就了北京最有名望的胡同之一。
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诞生于1500年前,最早为阿史那氏族的聚居地。而“阿史那”是突厥可汗的姓氏,也是蒙古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的祖先。元大都时,这里改名史家胡同。自此,再未换过名字,它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
灯市口向北,菊隐剧场的斜对面,便是胡同西口。胡同两端是喧闹的现代社会。而胡同里则是慢慢悠悠的旧时光。灰墙、红门的四合院儿,安静的街巷,让人一进便心态悠然。历史上,这里住过无数名流贵冑,华国锋、徐向前、傅作义、荣毅仁,乔冠华等都曾住在这里。你会感受到史家胡同的“高贵”,号称“一条胡同,半个中国”。
沿着幽静的老北京胡同漫步而行,每一个门牌号的后面,都曾住过青史留名的人物。铁狮子胡同即是今天繁华的张自忠路,它东接东四十条,西连地安门东大街,是四九城里顶顶重要的一条交通动脉。在这条路上,最著名的
就是段祺瑞执政府旧址。它曾有很多名字:贝子府和亲王府、老恭亲王府。而在历史上,它的名字显然不止这些,清陆军海军部、总统府、段祺瑞府、北平卫戍区司令部、老人大校舍……这么多的名字,证明了这里的故事有多么跌宕起伏,激荡了多少岁月。
烟袋斜街,位于什剎海前海东北,京城旅游最热门的一条胡同,也曾是老北京最古老的商业街。烟袋斜街形如烟斗,曾有诸多烟具店铺在此经营。
国子监街成于元朝初年,最初叫“成贤街”。因国子监与孔庙坐落在这里,人们常称它为“国子监孔庙”。成贤街的名字反而无人去叫了。
国子监街北面有号称“南锣鼓巷第二”的五道营胡同。这是一条清净、慵懒的胡同, 却没有南锣的人海与喧嚣。南锣鼓巷则是京城最热闹的胡同,它始建于元代,距今700多年。南锣鼓巷与它东西各八条胡同一起,构成了京城最浩大的风情街区。这里的每一座深宅大院,都藏着从历史中走来的故事。宛容故居、可园、僧王府,让这里的历史绵延悠长。
4
“八大胡同”的妓女和洋嫖客
在老北京,没有你找不到的消闲,没有你感受不到的独特的魅力。前门大栅栏必逛,在大栅栏再往南,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八大胡同”。这里曾是烟花柳巷的代名词。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档次”也比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老北京城的妓院分若干等级。最早的妓院分布在内城,多是官妓。现东四南大街路东有几条胡同,曾是明朝官妓的所在地,如演乐胡同,是官妓乐队演习奏乐之所。内务部街在明清时叫勾栏胡同,是由妓女和艺人扶着栏杆卖唱演绎而来的。以后“勾栏”成为妓院的别称。
演乐胡同,演的是什么乐?
明朝周篔《析津日记》记述,“京师黄华坊,有东院,有本司胡同。所谓本司者,盖即教坊司也。又有勾栏胡同、演乐胡同,其相近复有马姑娘胡同、宋姑娘胡同、粉子胡同,出城则有南院,皆旧日之北里也”。北里,旧时指妓院。唐朝长安城北有平康里,是妓院聚集区。
勾栏胡同,自元朝即为风月欢场,东院南院是戏院。
教坊司,是管理乐户官妓的机构。演乐胡同,则是培训乐户官妓的排练场。乐户在古代列为贱民,不得另谋职业,不许参加科举。乐户来自罪犯亲属和战俘家族,以及被籍没家产的官员家属。
明朝教坊司的官妓,承应宫廷演戏奏乐任务,也负责陪侍皇帝典礼。每逢春季,皇帝在先农坛亲耕耤田,以示提倡农业。教坊司派出男女演员装扮成农民,唱着禾歌,两个人牵牛,两个人扶犁,皇帝跟着在耤田里走上三个来回,然后由大臣们继续象征性地耕种。事后演员们扛着农具一路恭送皇帝回宫,每人还能得到两个馒头和二斤肉的赏赐。
演乐胡同的官妓
明清时期,当官的和有钱的饮宴时要妓女陪酒、奏乐、演唱,叫做“叫条子”,在妓女一方,则叫“出条子”。
到了清末民初,妓院主要集中在前门外大街,一是因为这里离内城较近,官员们出城享乐比较方便;二是这里有火车站,南来北往的旅客多;三是前门外大街是京城著名的商业街,相当繁华;四是这一带是戏园子、茶馆、酒楼的集中地,吃喝玩乐,可自成一体。
据30年代末的一份统计资料,当时“八大胡同”入册登记准予营业的妓院达117家,妓女有750多人,这只是正式“挂牌”的,还不算“野妓”和“暗娼”。
老北京的妓女分为“南班”与“北班”两种,一般来说,“南班”的妓女主要是江南一带的女子,档次高一些,不但有色,而且有才。这样的妓女陪的多是达官显贵,如京城名妓赛金花、小凤仙等。“北班”的妓女以黄河以北地区的女子为主,相貌好,但文化素养差一些。“八大胡同”的妓女以“南班”居多,故多为一、二等妓院。而其它地区的妓院,大多数是“北班”。当时在京城做官和经商的人多是南方人,因此,“八大胡同”成为这些达官贵人经常出入的地界。
“八大胡同”的名妓
“八大胡同”的档次也不尽相同,百顺胡同、陕西巷、胭脂胡同、韩家潭多为一等。一等妓院,也叫“清吟小班”,顾名思义,“清吟”以饮茶、谈棋说戏为主,并非只有皮肉生意。出入“清吟小班”的嫖客多为有权势的人,当然也有文人墨客。
石头胡同的妓院多为二等,二等妓院也叫“茶室”。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以三等妓院居多。
一、二等妓院的名字以“院”、“馆”、“阁”为主,三、四等妓院多以“室”、“班”、“楼”、“店”、“下处”命名。
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独独八大胡同闻名中外,尤其是在清朝的时候,更是有很多官员常来此地。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清末民初,这里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国粹京剧便发源于此,梅兰芳、潭鑫培,无数梨园名角都在此生活、唱戏。当然,这里也汇聚了无数青楼楚馆,
小凤仙、赛金花等名流青史的名妓,就是在这里吸引无数名流才子。
除了风流,这里还有旧老北京美食,卤煮、炸酱面、豆汁……还有五行八作,会馆、茶馆、酒馆、烟馆、诊所、澡堂子、当铺……在这里,你能找到旧时老北京的印记。
元大都新城建成初期,没有资格入住新城的商贩、服务业人员和市场店铺仍在金中都旧城,新城居民经常出城去往西南方向旧城的街市采购物资,于是就形成了樱桃斜街一带的数条斜街。
老北京的胡同文化,让莫理循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欧美的中国东方文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