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 著
Shenyang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
1
大胡子与莫理循在望江茶馆喝茶聊天,已有多时,仍未见马骏回来,便对张泳说:“你到马市去看看,马骏为何还没回来?”
杨天喜说:“我也一起去,我想顺便看看这里的风情。”
武汉嫂子就对四姑说,你也一起去吧,别让他们跑丢了。
大胡子见张泳、杨天喜和四姑走后,便与莫理循又交谈了起来。此时武汉嫂子走了过来。
武汉嫂子对莫理循说:“你此次到武汉来,是找对了地方,不知武汉就不知中国,知武汉则必知张之洞,你可曾听说过此人?”
莫理循直告:“未闻。愿听悉教。”
武汉嫂子乐了:“太好了,我对你讲张之洞的故事就如同对全世界告知中国有个武汉,武汉有个能人张之洞。”
莫理循不解:“为何?”
武汉嫂子说:“你是个洋人,你又喜欢到处探险旅行,还写旅行日记,我的说词,你一定会写下来,还印成书,西洋诸国岂不多知道了武汉人的聪慧强捍?当然,我这个妇人渐已人老珠黄,你就不必记之。”
莫理循笑了,学着中国人的腔调说道:“你可慢慢道来。”
2
武汉嫂子讲述的是关于张之洞的传说。张之洞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早年是清流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武汉嫂子一边帮莫理循剥着橘子,一边说起了张之洞早先那些事:“张之洞,字孝达,清代直隶南皮人。道光十七年,张之洞出生于兴义府官舍。张之洞从小就禀赋聪慧。五岁入家塾,读书用功,才思敏捷。他先后从好几位老师就学,其中有进士,翰林院侍读。他十三岁以前,已学完了所有经典。少年张之洞有夜读静思的习惯,这种夜间学习的习惯,让他比别人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不满十四岁的张之洞回原籍,两年后,又以顺天府乡试第一名中举,取得参加会试得中进士的资格。以当时张之洞的学养实力,他应当能够一气呵成。但他前几年的时间都耗在帮父亲办理军务,应付贵州。直到二十三岁那年将应会试,因族兄为同考官,循例回避。他才于第二年应恩科,并如愿以偿,得中第三名进士及第。张之洞精通儒学和经学,主张‘通经致用’和‘经世致用’。二十四岁那年,张之洞在一首叙辈诗中写道:‘仁厚守家法,忠良报国恩,通经为世用,明道守儒珍’”。
武汉嫂子继续说道:
光绪五年,清廷因昏庸无知的崇厚,与俄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名义上收回伊犁,实际上西境、南境都被沙俄宰割,伊犁处于俄国包围的危险境地。消息传来,舆论大哗。群臣上疏,张之洞上疏《熟权俄约利害折》《筹议交涉伊犁事宜折》,分析俄约有十不可许,坚持必改此议,宜修武备,缓立约,并要求治崇厚罪。
在中俄交涉事件中,张之洞的政治声望提高了,并且进入翰林院,被授予七品衔编修,正式步入仕途。
张之洞曾会见了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读了他的书,受其影响,拟筹建洋务局,但未及实现。
光绪十一年正月,法军侵占中越边境重镇,中法开战时,张之洞上疏建议战守,请严督滇、桂之战,急修津广之防。四月,清廷召张之洞、封勇晋京。张之洞上陈抗法之事,多所谋划。后奉命署理旋补授两广总督。任内力主抗法,筹饷备械,击败法国军队,这对于屡战屡败的中国而言 ,的确是一个奇迹,而奇迹的创造者正是张之洞。
3
清末汉阳铁厂
武汉嫂子仍然滔滔不绝地说:
光绪十六年,张之洞在都司湖经心书院旧址,创办了两湖书院。书院学生定额240人,湖南、湖北各100人,特定商籍40人,开设“经学、史学、理学、文学四门”,宗旨是培养“出为名臣,处为名儒”之才。
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法律,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但是学习和采用西法要有前提,即“中学为体”,中法的根本原则不能动;“西学为用”,西法的基本原则不能学。
光绪十五年,张之洞上奏朝廷,建议修筑一条芦汉铁路,他认为铁路之利,以通土货厚民生为最大,征兵、转饷次之。他提出芦汉铁路是“干路之枢纽,枝路之始基,而中国大利之萃也”。朝廷准奏,于是清廷调张之洞任湖广总督。
武汉嫂子笑着说:
我老公在汉阳铁厂当监定师。汉阳铁厂是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光绪十九年建成,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大小工厂10个、炼炉2座,工人3000,采煤工人1000。
张之洞兴办企业,大炼钢铁,也曾闹过一些笑话。他电驻英公使,欲购炼钢厂机炉,英国梯赛特工厂厂主回答说:“欲办钢厂,必先将所有之铁、石、煤、焦寄厂化验,然后知煤铁之质地如何,可以炼何种之钢,即以何样之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未可冒昧从事。”
张之洞大言曰:“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国所用者购办一分可耳。”
英国厂主只得从命。结果,机炉设在汉阳,铁用大冶的,煤用马鞍山的。马鞍山的煤,灰矿并重,不能炼焦。耗资560万两,还没有炼成钢。只得改用江西萍乡的煤,制成的钢太脆易裂。张之洞这才知道他所购的机炉采用酸性配置,不能去磷,钢含磷太多,便易脆裂。于是又向日本借款300万元,将原来的机炉改用碱性配置的机炉,才制出优质的马丁钢。
4
聊到此时,武汉嫂子对莫理循说道:“张之洞是个著名的藏书家,他收藏的不仅是书,还有文、函、牍、电稿等。张之洞精通目录学。在同治十三年任四川学政时,就写了相关书目。张之洞工书,他的书也擅“米体”,笔力遒劲,俊迈豪放,跌宕有致。
武汉嫂子笑着对莫理循说:“你要了解中国,就应该向张之洞学习,收藏各种书籍。书中全是中国故事。”
莫理循大惊:“嫂子说的很在理,但我想问嫂子一句,你怎么如此精通这些男人们才可能关注的事?”
武汉嫂子大笑:“我是开茶馆的,来茶馆的人,都会闲聊,其中有很多文人学士,也有商人,谈政治、谈企业、谈时事、谈人物故事,那是少不了的。听了多了,我这嘴也就学会说那些事啦!
用武汉话说,我苕头日脑,弯管子。不敢在你面前扳沙鬼款。你会说,搞么斯唦。我可不是谍务,那掉得大、掉底子,岔巴子。搞不清白蛮扎得,还能翘胯子德罗?”
莫理循一脸迷茫地望着大胡子。
大胡子大笑:“武汉嫂子说自己很笨,极不正宗。不敢在你面前不停地胡说乱讲。你会说她在搞什么名堂。她说,自己不是故意地出丑、丢人,自己搞不清楚的事,怎么能翘二郎腿得意洋洋呢。”
莫理循听了大胡子的“汉语”翻译,也大笑了起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