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8月30日星期一

结语 回家的感觉真好



病房记事25

 

1

 

诗曰:

 

缠绵往事剪不断,岁月遇寒渐凋谢。

平安回家无杂念,青丝依旧鬓未白。

 

我告诉老刘,我今天要出院了。感谢缘分让我们有机会在这里相识。

老刘笑了笑说,我没有什么送别的语言,刚才我看到一条微信,转给你,你有空可以看看,或许对我们重新认识这个社会有些启发。

我回到病房,在老伴的帮助下,整理起简单的行李,坐上了滴滴车。

我透过车窗,看到了高耸的医院大楼,再见了!

在车上,我打开了手机微信,查看了老刘转发给我的那篇推文,也就是那个叫子乐的作者撰文。

 

时代变了,人类的社会行为也在改变。

在当下现实中,连这个社会貌似都病了,有着许许多多的人都病了,而且病的不轻。

是社会病了还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病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歌颂当下,歌颂这个美好的时代,科技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和解放,医疗,种种优势都提现得淋漓尽致。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精神疾病”,抑郁症,躁郁症,每个人都不开心。是社会出现了问题还是人出现了问题呢?这样的社会秩序真的是正确的吗?我们总说要适应社会,适应竞争,适应高频率生活,然后不断提升自己,压榨时间。这样真的是对的吗?

人民论坛记者:有人说,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焦虑已经超越了个人情绪和心理,成为一种社会病。而我们,则是身处在一个患上了“全民焦虑症”的时代,这会给整个社会的行为方式带来哪些显著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焦虑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人们觉得社会转型和变迁很慢,恨不能一步走到头;认为个人生活的变化也很慢,希望能有迅速的改变,往往生出一种深切的期待,期待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状态,自己的行动发生快速转变……

有人说,人病了,社会也病了,好人渐渐变坏,老实人也渐渐的变坏……

中国千百年的文化流传至今,拜金主义盛行,宁愿娱乐至死,不愿花时间学习文化。如娱乐至死下“泛娱乐化”粉丝经济等等,人们都病了,精神匮乏,灵魂空洞,为了物质不择手段,盲目加麻木到了顺其自然理所当然的地步。在娱乐至死的时代,痛苦的不是人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为什么笑和为什思考。

老子写《道德经》,作为人类觉醒的圣人,他告诉我们宇宙之道,警醒我们看到现代人的病症,病得不轻。

老子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真相,不是我们欲望膨胀的天空,而是“道”。道不以我们的贪婪和欲望为左右,是宇宙的根本,是自然之道。

他要告诉我们“道”就是宇宙的呼吸,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同呼吸共命运,你做什么最终都会影响到别人。所以要我们遵行“道法自然”,体悟“上善若水”。

贪婪浪费,无节制的生活,不健康的身心,都是病。

人的欲望不加限制,是比黑洞更加黑暗的深渊,是病。

欲望,贪婪,是人性的黑暗深渊。在很早的时候,古代的圣贤们就意识到贪婪欲望的可悲可恨之处。

前人早有警告。在《红楼梦》中,曹雪芹用四大家族的衰败讲了一个道理:身后多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人类的主导思想,想让人性欲望导入清流,然而贪婪妄为,最后造成的是污水一泓,欲望多藏必厚亡啊。

我们并不比古人聪明,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业余时间人们也有交流的温暖快乐,近视眼也少得多。在没有电视的时代,沉迷奶头乐的人少,傻子比现在少。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需要人们在精神上比物质上多迈出一步,我们需要的不是屏幕前空洞的眼神,而是思考后从眼睛里透射出来的光辉。润泽精神,淬呖思想,怀抱诗意,我们才能在时代的大道上一直向前!

 

我关了手机,两眼望着车窗外,宁静的街道上关没有多少行人,有的只是车辆的流逝。时代真的变了,是变好还是变坏?高楼取代不了民心。

 

2

 

社会病属于灵魂医学soul medicine范畴,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缺陷病以及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有失公平、有失水平、不尽合理的不利于人类健康成长、进化以及社会良性进步的所有社会不平衡现象。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出来,逐渐形成许多社会性问题,即大家所说的社会病。例如:仇官、仇富、啃老、关系网等等。阻碍着社会的良性发展,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百度百科对这些社会性问题也有一些答案:

 

仇官 

 

所谓仇官心态,即公众基于日常经验而积累起来的对于官员普遍的不信任感和有罪推定心理定势,即预先就把与其打交道的官员作为犯罪分子来看待。显然这对于那些清白的官员是不公平的,但问题是一种 社会各阶层多多少少对某些官员有些不满的心态。

中国人仇官、仇富也有很久的历史了。那不能怪劳动人民,只能怪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让人民相信做官的都清正廉明以人为本,做官的都清清白白来去公道。在一种畸型化了的社会规则下,容易造成社会道德的混乱。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稳定的最后一条防线,一旦摧毁,其后果不堪设想,而要再建起来,那又得通过人们不愿看到的强权了。之所以会出现仇官心态,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官不仁,再加上中国的官员、公务员的产生过程并不是民意的表达或反应。还有一个最主要原因,中国社会经过二十几年经济改革开放,贫富悬殊日益扩大、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越来越多人被抛向弱势这样一个阶层。

仇富、仇官,甚至农村农工仇恨城市人口这种现象,应当值得引起当局的重视。就说你要不要加快政治改革的进程,加强官员的监督,及解决权力来源的合法性。 在当下中国,所谓仇官心态其实并不是中小老板独有的心态,也并非在中小老板那里最严重。事实上,伴随着腐败现象愈演愈烈,房价高企、就业困难、教育医疗成了人生陷阱,越来越多的问题被归结到政府那里,社会各阶层多多少少对某些官员有些不满的心态。

作为公民应该享有的正当合法的权利,如下岗工人要求工作的权利、市民要求住房的权利、企业主要求保护私有财产、正当经营的权利等等。但由于中国社会权力过于集中,事事都有政府插手,为权力寻租提供了体制环境,导致这些权利通过正常途径没有办法得到实现,或者需要在潜规则下付出额外的代价才能实现。权力寻租从根本上说是体制本身的缺陷所致,但作为满腔怨气的普通人来说,人们不会仇恨一个抽象的制度,而一定会将这种不满,甚至仇视,投射到具体的个人。

仇官是存在的,而且广泛存在,不仅百姓仇官,官也仇官,但仇官这也是一种社会病。何谓?主要有这样几个意思:(1)生理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2)心病。(3)缺点、错误。(4)祸害、损害。(5)责备、不满。这里所说的可能更接近,是指一种不正常的状态。能说仇官不正常吗?按说不该仇官,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部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怎么还仇官一说?但正因为不少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忘记了党的宗旨,忘记了人民公仆的身份,忘记了权力的人民性、公有性,忘记了自己还是一名党员,化公权为私有,以权谋私,索贿受贿,消极腐败,丧失了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丧失了做人的起码准则,对这样的官不该吗?这样让人不能不的官还少吗?

退一步讲,如果说“仇官”是一种社会病,病因也不在“仇官”的百姓,而在让百姓“仇”的官。

 

仇富

 

仇富现象的存在可能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值得引起广泛重视。

从人性的一般特点看,产生仇富的深层原因是个人对财富所具有的强烈占有欲。仇富是仇富人,爱富是爱财富,不是爱富人。仇富的本质是爱富。这里仇是手段,爱是目的。对别人拥有财富是仇,对自己拥有财富是爱。财富本身是硬币,恨与爱只是这枚硬币的两面。对自己而言,体现的是硬币爱的一面;对别人而言,体现的却是硬币恨的一面。 从社会现实角度看,爱富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一个很正常的心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富之心,也是人皆有之。当然,个别不爱富的超人也是存在的,但这里仅谈的是一般情况,而不是一些特殊情况。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论语·述而>)古人还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读书后面有一个目的,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有关调查也发现,虽然大家认为富人奢侈(57.1%)、贪婪(52.7%)和腐败(45.0%);但同时92.9%的人又希望成为富人。

从理论分析角度看,仇富也是爱富很自然的一个逻辑延伸。一方面,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另一方面,资源又是稀缺的。如何让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欲望,其中个人尽可能多的占有资源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而资源稀缺的客观现实也就意味着,当别人占有较多资源时,自己更多占有资源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从而自己满足欲望的手段就会减少。这对个人而言就会产生一种痛苦感。仇富就是这种个人痛苦的一种外泄表现。相反,如果一个人彻底放弃了对财富的欲望,那么,他或她也就没有必要产生仇富心理。所以,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一个人仇富的心理与爱富的心理应当具有一定的正比例关系。

另外,根据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物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一般人们对拥有物质财富的效用水平相对较高,所以,贫穷有加剧仇富心理的作用;相反,随着一个人财富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仇富心理也有一个递减的趋势。 产生仇富心理既有一般人性方面的因素,也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的根源。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制度的不完善会进一步刺激和加重人们的仇富心理。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制度的不完善对社会财富的分配会产生如下不合理后果:

一是造成财富存量在个人间的不均衡;

二是造成财富流量在个人间的不均衡;

三是造成个人财富获取规则的紊乱。

上述三种情况都会加重人们的不满足感和仇富心理。一是从财富的存量角度看,人的满足感和效用水平既取决于财富的绝对持有水平,也取决于财富的相对持有水平。

 

啃老

 

啃老指的是年轻人由于不思进取,不想努力而选择靠父母生活。

啃老族(eaten-old groups,又称吃老族傍老族尼特族。尼特族是NEET在台湾的译音,NEET的全称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于英国,之后渐渐的使用在其他国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不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在英国,尼特族指的是16-34岁年轻族群;在日本,则指的是15-34岁年轻族群;在中国,具体主要指的是在23-30岁之间,具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有些人为了自己不花钱的理想,一直啃老,所以,我们称他们为啃老族。

 “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社会科学家认为,在当前就业压力日增,独生子女壮大的前提下,啃老族有扩大的迹象。当中国进入老年社会的时候,啃老族必将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襁褓青年的独立,除了依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也应为其创造适合的工作机会。与其让父母养活啃老族,不如给他们工作岗位,让他们成为有能力养活父母的养老族

 “啃老族主要成因:宏观环境上的经济不景气。社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足,创业条件不理想,创业所需的经济基础、人脉积累要求比较高。年轻一代所接受的教育与社会现实的脱离。

8090普遍对就业工作的要求较高,心理承受能力差,住房、购车等社会压力对其身心影响较大,导致不少人逃避压力选择啃老。其次,年轻一代 自身的学历,知识水平不过硬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怕受苦,不愿出去工作养活自己。

 “权二代富二代的家庭溺爱导致不愿打工,社会处于转型期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东部沿海地区工作达到饱和,但是西部地区却缺少劳动力。因此在东部地区的年轻人就业压力普遍增大,许多青年人找不到工作,只能选择啃老。收入与物价严重不成正比。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忽略了教育的重要性,人们只注重金钱和地位,为了金钱和地位不择手段,至于什么为人民服务人民公仆做对人民有益的人之类的豪言壮语早已经抛之脑后。孩子们也只认金钱,缺少了正确的引导和全面的引导,种种矛盾也就显现出来。

 

3

 

    百度百科对社会病的解释可以说是破天荒了。至少说了些真话。

失去真实情感体验,社会已病得不轻。

  关系情感的设计可以说明一个社会的性质,道德情感的规范说明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状态,对个人情感的支持则说明了一个社会的健康程度。

一个名叫石勇的记者作了如下报道:

  有些事平淡无奇,但有些事,是社会变化的预演。比如在20185月末达到舆论顶点的“王凤雅事件”。

  它本来很简单。一个可怜的农村家庭,父亲有智力残疾,儿子有兔唇,女儿(王凤雅)有视网膜母细胞瘤。为了治疗女儿的病,母亲杨美芹在网络筹款。在一些网友的眼泪中,她筹了不到4万元,踏上了救女儿的寻医之路。

  但故事从来是由有话语权的人讲述的。在杨美芹的寻医之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些可疑的志愿者。他们不知道从哪里获得的权力,介入并干预了杨美芹一家对王凤雅的治疗选择。冲突由此而生。事件的进程和性质悄然改变。

  20184月开始,粉丝众多的自媒体、公益组织、大V,以指控的形式,把杨美芹一家的故事变成了另外的版本。

  这个版本夸张而可怕:

  一个重男轻女的农村家庭,利用女儿的病骗取募捐15万元,用于治疗儿子的兔唇,而置重病的女儿于不顾,致其死亡。在“群体叙事”中,一个叫“有槽”的微信公号贡献了这个版本的重要内容,叫“大树公益”的公益组织则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通缉令”,微博名为“作家陈岚”的大V更是指控“王凤雅疑似被亲生父母虐待致死”并实名报警。据媒体后来考证,“作家陈岚”跟“大树公益”有着暧昧关系。

  这个新的故事版本,完全迎合了城市社会一些有优越感并自认为有正义感的人对于农村的想象,而且给他们富有攻击性的“道德情感”的发泄立好了靶子。于是,无数人一拥而上,找到了确证自己道德高尚的历史性时刻,或者通过手机,对杨美芹进行谩骂、骚扰和威胁。只上过小学一年级的杨美芹几近精神崩溃,并一度准备自杀。

  效果做出来了:无数道德高尚的城里人,对完全处于失语状态的一个底层家庭进行了高烈度的围剿。在语言暴力中有这样的镜头:哪怕身为农妇的杨美芹只是下地干活,也会被5分钟刷一次微博微信的城里人宣布失踪或畏罪潜逃。

  5月末,专业媒体调查后,这个由自媒体、公益组织、大V编造的故事才讲不下去。

  不过,他们中,有人道歉一声就没事了,那家叫“有槽”的公号甚至只删除文章而并没有道歉。那些发短信谩骂、威胁、诅咒杨美芹的人,只有两个人发了道歉短信。所有这些人,都快速地从这个事件中消失,就像它从来没发生过一样。然后他们迅速出现在别的事件里,去发表他们真理在握的评论,去表现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感。

  526日,王凤雅的爷爷对媒体记者说,要用法律手段起诉陈岚。

  我知道“作家陈岚”这个人。她给人的印像是经常表现出一种道德情感的亢奋。不过奇怪的是,这种效果是通过攻击别人显示出来的,看不出是一种自然状态。

  “王凤雅事件”预演了这个社会已经发生和可能会继续发生的很多场景。无数人在在线和线下的社会空间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有更丰富的内容,但又都属于同样的问题—这个社会中的情感,还有它的运作,怎么玩下去?

读了石勇记者的报道,我能说什么呢?草民并不全是草民,其中也包含了可耻可恶的刁民。刁民是社会病的癌细胞,无药可除,上下五千年,年年如此。愚民是无知,刁民是可恶。

 

4

 

一周的住院经历,没让我感到身体患疾的痛苦,我对这糖尿病毫不在乎,12%的中国人都患有糖尿病,联合国还制定了国际糖尿病日,那只是人体患病的症象。

令我揪心的是:在这短短的一周内,我面对面地接触到了社会最底层的百姓,与这些草民一起同吃同睡同相处,虽然都是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诊治方法方式却不同,对疾病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不同的人,对疾病的态度不同,对生活的态度不同,对社会的认知和看法也不同。

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而忧虑,这绝对不是因为糖尿病缠身,我感觉到意识到社会病了,在一个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里,民众的心理会健康吗?

社会病具有公共性。每个人都会有烦恼,它的产生与个人的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价值观念密切相关,也可能与个人有限的社会联系相关,但个人烦恼不会导致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

社会病当然与个人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个人行为不是产生社会病的主要的、决定性的原因。

社会病的危害性可以表现为破坏社会稳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表现为对社会生活质量的直接影响。

社会病既是社会问题,也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群健康,而另一方面,社会病是导致其他健康问题的重要根源,需要从医学特别是公共卫生的角度进行干预。

我突然明白了,要治好自己的糖尿病,首先要从社会病中摆脱出来,让自己的心态心理有健康的保证。

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这个所谓的恐惧的糖尿病。我出院了,我压抑的心情得到了释放,回家的感觉最好。

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亲热我的狗。狗最懂人情。因为狗不分贫贱富贵,只认主人。即使乞丐养育的狗也不会跟着亿万富豪离家出走!这个病态的社会里,太多的病态者连狗都不如。

 

诗曰:

 

乐观向上少烦心,好运不断靠自信;

失落沉沦非男人,厄运陪伴当反省。

 

 

2021818搁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