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8月3日星期二

第3章 地狱之旅第3站:黄泉路

 



 

地狱之旅第3站:黄泉路

1

 

又是一个七月清晨,我和老伴牵着狗二宝去了凉亭河,站在河边,目极处,尽是芦苇。小鸟站在摇曳不定的苇秆上,昂着头,抖着翅膀,争相卖弄着自己的歌喉,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在清新的空气里流荡。夏日粉荷在轻风吹拂下摇曳,刚脱花瓣的嫩黄色的莲蓬。无数红翅青头蜻蜓在荷上飞舞。

河边,又见一溜儿垂钓的人。

此时我想到的却并非留恋欣赏这火红的朝阳带来的新的一天,也没去想那缤纷的朝霞会蕴蓄着什么新的希望。

我坐在凉亭下,拿着一本《道德经》,思绪漫步在那神秘玄乎的道德说教中,却又游走在那天在这里与游魂杨桑槐见面时的回忆中。

在杨桑槐和幽灵白娃的帮助下,我开启了地狱之旅的行程,已经浏览了众多土地庙,还闯过了鬼门关,下一步行程便是去黄泉路走一回。

我平视远方,在凉亭绿树丛中,树木野花……洋溢着新的生机。一条青石板小路,曲曲弯弯地延伸之林间深处。我在想,这黄泉路长什么样?是否也象这林间的小路?

但有人告诉我,黄泉路并非羊肠小道,那是青石路,虽然比不上大马路,却也算平坦,并非有些人常说的那么坎坷。

我坐在凉亭里,随着狗二宝的视线转移,我的目光停在了附近的马路上,其实这马路是条公路。

马路只是传统的叫法,是指供人或车马出行的宽阔平整的道路、公路。多是由人修建,供人使用,主要目的是方便人类从事诸多的生产活动。

左传·昭公二十年》有云:褚师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遂从。而这个马路与今天的马路一词并非同源。

如今的县城已经大变了样,街道改宽了,路上看不到一匹马,只有来回奔跑的轿车、公交和运输车辆。

马路最早是由碎石铺设的,路中央略高而且光滑平坦,这样利于雨水流淌到路边,不影响交通。后来,人们用沥青铺涂在上面,称之为柏油路

今天的沥青马路起源还要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欧洲在工业革命以前,一般道路都是土路,即使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这类欧洲大城市中,最好的道路也是用石子铺成,当时还没有用复杂技术修建的道路。18世纪末,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热潮之中,工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愈来愈高,昔日那种人走出来的路,再也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了。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约翰·麦克亚当(John .Loudon McAdam)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便取其设计人的姓,取名为马卡丹路。人们将碎石铺的路依McAdam发音改称macadam road或简称macadam19世纪末中国的上海、广州、福州等沿海港口开埠,欧美列强在华兴建租界,便把西方的马卡丹路修建方法带到了中国。当时中国人便以英语“macadam /马卡丹的音译作为路的简称,也就是后来的俗称马路

在上海有另一种说法:在上海,最早来外滩的多是单身洋人,他们富有冒险精神,长得结实,每日下午3点以后,为发泄过剩的精力,他们便想找个地方跑马,江岸不够他们尽情驰骋,便想到了洋行楼群后的大片泥滩,于是就有了今天南京东路外滩到河南中路一段长500米的跑马小道,这便是南京路的前身。因为当时总看见洋人在上面跑马,故而当时上海人就以其音译,俗称其为马路

学生时代也听说过一个关于马路的趣事:

在一次新闻采访中,一位美国记者采访周恩来总理时,用中文故意羞辱周总理:为什么你们中国的路叫马路?难道是因为专门给走的吗?周总理从容不迫,面带微笑地说:因为我们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所以叫马路。

那么马路为什么又叫道路呢?按现代人的说法,道路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从距离上说,连结两地的最理想方式是直线。但在实际情况中不得不考虑到道路的路径、道路网等级、以及实际地势地貌,城市原有布局的影响。此外,道路的设计主要要考虑到道路的宽度、场地、路线、最大交通量和行驶速度以及适当的转弯半径。道路还要把交通引导到隧道桥梁。道路基础的高度或者深度,同样要符合预计的交通流量和交通工具重量的要求。

广义上的道路,不仅仅是口语中的供车辆行驶的马路,还包括人行道、各种小径和广场。道路的面层常用材料有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铺石以及其他非固定材料,例如碎石、工业废渣等。

在古代中国则有驿道。从最初起人类就有很多种理由修建和发展道路。例如从住宿地到附近的其他地方、作为季节性迁徙的路线、用于朝圣或者用于军事运输或商业贸易等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道路,就是从这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不同用途的古代道路发展来的。

在中国,道路起源甚早。成于西周的《诗经·小雅》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说春秋末城市规划中又有南北道路9条东西道路9条;又说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即南北道路宽九车,环城道路宽七车,郊区道路宽五车,可见在春秋末已有环城道路。

我和老伴牵着狗二宝离开了凉亭河,沿着公路的人行道步行回家。

一路上我也在反思:我为什么放得下这阳光大道不走,却要去可怕的黄泉路玩转一次?

如果走在黄泉路上,向上看,看不到日月星辰;向下看,看不到土地尘埃;向前看,看不到阳关大路;向后看,看不到亲朋四邻。有人会问了;死者的家属给死者烧去了纸牛、纸马、纸车,为什么不用这些工具上路呢?熟不知这个时候亡人的灵魂还不能叫做鬼呢,只有进了酆都鬼城才能叫做一个真正的鬼魂。

正规堂口的弟子就更明白了,有的时候给人买寿抢魂,就都是在这个黄泉路上抢魂的,因为还没进入酆都鬼城,一切都还有转机。用现在的话说,黄泉路可算是一个事故多发地段了。

我想走一次黄泉路,心里并不那么紧张,也谈不上什么酸楚,因为我并不信什么鬼神,也不会相信有什么冥府地狱和黄泉路。我已去过所谓的冥府鬼门关,想去的地方都去了,一路上没撞到任何阴鬼,却游览了由人造的鬼城风景旅游区。

我遛狗结束了,回到了居住的小区,楼下的小区绿地里种植了许多不同品种的果树,有桔树、梨树、柚树,还有无花果。夏季时节,正是结果旺期。我和老伴带着小狗在果林里蹓跶,玩耍,拍照,这才是生活的快乐。

暂时忘却了启程去黄泉路旅行考察的事。

 

2

 

回到家中,照例是坐在电脑台前敲打一下文字图画,看看那些不让看也看不到的外部世界,也包括看一下有关天堂和地狱的传说。小狗躺在我脚下闭上了眼睛。老伴则忙着为我准备午餐。

七月的太阳已经升高,房屋、树木、车辆,一切都拖着一条长长的影子,社区花园和休息的长椅上都不见人影,即使阴凉的角落和树荫下也是如此。

此时最好的休息处,还是在家里呆着。

我沿着网络上的介绍,已开始在网上游走黄泉路了。

网传:中国重庆三峡的鬼城酆都。过了鬼门关,就会来到黄泉路的。黄泉路是一条宽约2米,长约50米的青石板路,路面很不平整。

在中国,传说人死后会有幽间的捕快“黑白无常”来捉拿人的魂魄,把他们带到幽曹地府去接受幽间大法官阎罗王的审判,以决定他们是升天做神仙;或再次投胎做人;亦或入了畜生道;还是打入十八层地狱去受苦。

人的魂魄到冥间报到要走很长一段路,过很多的关。人的阳寿时间到了就会死,这是正常的死亡,正常死亡的人首先要过鬼门关,过了这一关人的魂魄就变成了鬼,接下来就是走黄泉路,那是是接引之路。

黄泉路是对这些关和路程的总称,但也是专指这一路程中的一段叫“黄泉路的路。

在黄泉路上,有很多孤魂野鬼,他们是那些阳寿未尽而非正常死亡的,他们既不能上天,也不能投胎,更不能到冥,只能在黄泉路上游荡,等待阳寿到了后才能到九幽报到,听候阎罗王的发落。

在黄泉路上有火红的彼岸花。彼岸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

彼岸花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在那儿大批大批的开着这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用血所铺成的红地毯,又因其红艳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这也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刚死去的人就踏着这彼岸花指引的路,走向幽冥之狱。

黄泉路上一路崎岖颠簸,各路灵魂有的哭嚎不肯前往,有的满嘴花言巧语讨好阴兵,有的迷迷糊糊一路直走......

人的求生意识是最强的,但是上了这黄泉路又有几人能够还魂呢?任凭灵魂怎么哀求,怎样使出浑身解数想要逃跑,都挣不开阴兵手里这死亡的铁链,一路归去。任凭灵魂走得多累,鬼差都不会让你休息耽误行程。

黄泉路上是没有客店的,亡者即使在阳间有再多的钱财,一旦走在黄泉路上,那么阳间的钱财已失去了作用。  亡者必须尽快赶路,早早地走出这黄泉路。目的地都是一个地方,阴曹地府酆都城。

 

3

 

虽说是伏天夏日,其实天穹好美。天气晴朗,天空蔚蓝,天空中漂浮着朵朵白云,云如山峦,云如沧海,云如岛礁,云如飞瀑。

  旭日披着烈烈的酒气上升,将一种无限的醉意变作了笔墨浓彩,在辽阔的天空中酣畅地泼墨涂鸦,创作奇妙的天画。

  用完午餐,我趴在南窗前远眺,欣赏着老天爷创作的一幅幅羽化成仙的天景天色天画。

时间到了,我应该午睡了,这已成为自己退休后的惯例。

我用小毛巾擦了把脸,躺到床上后,将这湿湿的小毛巾盖在脑门上,同时遮住自己合上的双眼。遮光,降温,催眠,我很快就能进入梦乡,有时一睡就是二三个小时,也为我天天熬夜填补了足够的睡眠时间。

睡前,我总有一个习惯,合上眼,回顾一下最近的事,并考虑下一步干什么。如新购置了几盆花,我就会想这花有何特点,原产何地,如何特性,在自家屋顶花园栽种何处较为适应环境。当然 这都 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仅是休闲生活的一小部分。

眼下我考虑的可是生死大事:人活着应该如何活,人死后又会到哪里去?触及灵魂闹革命,那么人果真有灵魂吗?如果有灵魂,灵魂又会去哪?

我为何会突发如此奇想?因为偌大一个中国,信鬼信神的人太多,即使不信鬼神,那也有怕死的、贪生的,黄泉路是人生必经之路。

那这条黄泉路究竟在哪里?

中国人相信,黄泉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地极深处便是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也就是阴曹地府。黄泉路就是中国神话中专指人死后到阴曹地府报到时走的路。 

我决定梦游黄泉路时,并不急于去了解这黄泉路长什么样,而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路”是什么?然后,再研究一下,什么叫“黄泉”。

我合上眼,想起了在报社工作时的一个同事,他姓路。由此,我第一次知道“路”还可作“姓”。

路姓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源于姬姓(高辛氏),出自远古帝喾之孙玄元的封地路中,史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玄元为黄帝的后裔。玄元唐尧为部落首领时,因功封为路中侯,建“路国”,历经虞舜时期和夏王朝一直为侯爵,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故称路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又一传说,路氏源于姜姓,出自为炎帝的后代支子的封地潞地,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此潞地即今山西长治潞城,曾建“潞国”。春秋时期,晋军出兵到潞国后,灭了潞国。从此,潞国被划入晋国版图。潞国被灭后,其族人及当地国民以原封地名称为姓氏,称“潞氏”,后去掉偏旁,简笔为路氏,世代相传至今。

另有一说,路氏源于妘姓,出自黄帝的后裔陆终的后裔的封地“路”,后裔子孙后以先祖封邑名称称“路氏”,此受封路邑,即今北京通州。因“路”,原为水名,作“潞”。汉朝初期置 (今北京通州),故东汉朝时期“路县”改为“潞县”,该县有许多人以“潞”命氏,称潞姓。黄帝曾封炎帝之裔于“路”,国人也称之为“潞氏”。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北鲜卑族拓拔部也有改汉字单姓为“路氏”。有趣的是,靖康元年,金兵围汴京,高宗赵构逃亡在外遇金兵,问其姓氏,高宗装哑指路为姓,未南迁的北宋宗室子弟便分赵、路两姓。

还有一种说法:“路”姓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路正、巾车,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路正,亦称合路、合方,主管天下交通之事,包括筑路、维护、设置驿站、路理(道路哨卡)等,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相当于今天的交通部部长。巾车,官职类同于路正,不过,只负责掌管君王所行的道路,即王路。王路有五:玉路、门路、寝路、车路、鼓路。

其实,“路”不仅在中国姓氏中出现,还曾是分封“国名”、“官名”,“路”还曾是中国宋朝金朝元朝时行政区划名称,明朝废除。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路级机构名目颇多,主要有漕司宪司仓司帅司

漕司是转运使司的简称,是最先设置的重要路级机构,其长官为转运使。

宪司是提点刑狱司的简称,长官称提点刑狱,初为转运司的附庸,后成为监察一路的最高司法官员。

仓司是提举常平司的简称,掌管一路常平新法和水利、茶盐等事。

这三司分掌财赋、刑狱和常平新法,并监察所属州县的官吏,故也统称监司。

元朝时期“路”是直属“”管辖的国家第三级行政区划。除元朝政府首都所在地“路”以外,其他路分为上、下两等。规定数在10以上的路为“上路”,不及10万户的为“下路”。

我研究黄泉路的源起,为何扯上这些事呢?懂得了上面一些有关路的基本知识,那么对“黄泉路”地名的来历便有了一半的了解。

要了解北京王府井或上海南京路的路来历,并不难。但要了解黄泉路的路名来历却不易。“路”与“潞”想通,“路”一般指“陆路”,如马路、公路、铁路等,但“潞”虽说也是路,但这是指通向河边的路。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黄泉路”可以称为“黄泉潞”,因为这条路的尽头便是望川河,望川河上还有座奈何桥。由此可以说,黄泉路走绝了,便是那条死亡河。

如果细思之,在中国的路名中,连接河两岸的桥,桥两边的路名几乎都是同一路名,如上海的四川路,桥名“四川路桥”,桥北叫“四川北路”,桥南叫“四川南路”。而因河断路架桥,桥一边是路,桥另一边却无路可走的现象,实属罕见,这便是“黄泉路”终结时却无延伸之路的“断头路”特征。可见此路设计者的匠心独具。

为何叫“黄泉路”而不叫“黄泉街”?汉语意境中,“街”为四通道。俗语有“十字街头”,后又称“十字路口”。 ,指城镇中的道路,而且此类道路两边有连续不断的房屋建筑。故用“黄泉街”有违“黄泉路”设计者的本意。

那为何叫“黄泉路”又不叫“黄泉道”?道路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古代中国还有驿道

从距离上说,连结两地的最理想方式是直线。从最初起人类就有很多种理由修建和发展道路。例如从住宿地到附近的其他地方、作为季节性迁徙的路线、用于朝圣或者用于商业贸易等等。在中国,道路起源甚早。成于西周的《诗经·小雅》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说春秋末城市规划中又有南北道路9条东西道路9条;又说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即南北道路宽九车,环城道路宽七车,郊区道路宽五车,可见在春秋末已有环城道路。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道路,就是从这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不同用途的古代道路发展来的。现代一般车行道又称为马路,因古时的车行道是让马车行走的。

“道”,还是始创于中国行政区划单位。“道”在汉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同级别,专门使用于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的益州刺史部,《汉书》地理志解释为“有蛮夷曰道”或者“县主蛮夷曰道”。到了时代,出兵征战经常以方位路向加以命名,为“某某道”,该方面军主将称“某某道行军大总管”。“道”后成为儒家文化圈国家普遍采用的行政区单位。

知道了这些关于道的知识,也就明白了为何不用“黄泉道”的原由。

唠叨一多,我也就感觉睏了。终于合上了眼。

 

4

 

夏日下午的阳光是宁静淡雅的,没有那种喧闹气息,让人感到心平气和、心旷神怡,我就喜欢感受到这种意境。这个午觉就是在这样的意境中度过的。当我醒来时已是下午四点多了。窗外的天空恬静的如一面明镜,仿佛可以照映出整个大地。飞鸟不时的从空中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这个午睡让我又白日做梦了一回。

梦中,幽灵白娃带着他的妹妹白妞一起来到了我家高楼屋顶的空中花园。他们仍然是从云梦楼的阶梯下到了园中的耕读苑,我照例是在看书。今天看的是《东周列国》。

黄泉原指地下的泉水,后来被引作阴曹地府的代称,黄泉路也成了通往阴曹地府的必经之路。走完黄泉路后,就意味着即将受到阎罗王的最后审判以及十八层地狱的最后考验了。

原来“黄泉”一词的出处是《东周列国》故事郑庄公掘地见母:郑庄公的父亲是郑武公,娶姜氏为妻,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二儿子叫段。因为寤生出生时难产,外加段长得一表人才,姜氏便偏爱他,希望郑武公立段为太子,可是未能如愿,姜氏一直怀恨在心。等武公去世后,寤生继承王位,号郑庄公。姜氏多次向庄公提出无理要求,庄公碍于母亲情面,都满足了她。但是姜氏毫不知足,居然煽动次子段篡位。但后来被庄公识破,段自刎而死,庄公大怒之下把母亲从京城赶到颖地,还发誓说:不到黄泉不相见。可是他事后非常后悔,毕竟姜氏是他的生母。

当时颖地的官员叫颖考叔,为人正直无私,一向有孝顺爱友的美誉。他见庄公把母亲安置这里,便对人说:母亲虽然不像母亲,但儿子却不能不像儿子。于是抓了几只小鸟来见庄公。庄公问:这是什么鸟?颖考叔说:这种鸟叫号鸟,最不孝道,母亲把它养大,但他长大后反过来却啄食母亲,所以抓来准备吃掉它。庄公听后哑然无语。

时值膳房送来一只蒸羊,庄公割下一条羊腿给考叔,考叔却将羊肉撕下放于袖中。庄公不解。考叔说:我家母亲因家中贫困,从不曾吃过如此美味,我要拿回家给母亲食用。庄公不觉凄然。考叔知道已经说动了庄公,却因为有不到黄泉不相见的誓言所阻,于是献计,挖掘地下,直到泉水涌出时,建一地下室,然后把母亲接来居住。最后终于使庄公母子团聚。

白妞听了我讲的故事,很好奇。但白娃显然并不在意。

白娃随吟一诗:

 

奈何桥上道奈何,是非不渡忘川河。

三生石前无对错,望乡台边会孟婆。

 

随后,白娃对我说:此黄泉非那黄泉也。

白娃告诉我:

人死之后,灵魂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来到了另一世间,俗称阴阳间。黄泉路则为阴阳两界的中间之路,这里和死前你眼中的世界一模一样,此时,灵魂也不知道自己已死,而摆渡人幻化成你身边人的模样,引你走上阴阳路。

什么是灵魂摆渡人?传说人死后的灵魂就会押给冥王,饮上一碗孟婆汤水,就可以获得永生 。此后不生、不死、不毁、不灭。游荡三界之中,行勾魂引路之事, 这便 是所称的灵魂摆渡人。 当然,我必须告诉你,我虽然也算是幽灵游魂,但我没有这种经历,很多死去的人,到了阴间,也并不全变成了灵魂摆渡人。

 

黄泉路入口处

 

黄泉路,偶显白光,可以模糊地看到这里和死前的阳间世界没什么差异,一条碎石路,路边也有破旧的几间鬼屋,那是灵魂摆渡人的暂居处。

这里大部分时间一片漆黑,没有尽头的黑夜一直占据了所有的空间。此时,黄泉路上到处有饿鬼出没。

饿鬼种类很多,有些饿鬼,口又细又小,如同小小的针孔,它的腹部庞大得如同一座山丘,因此,它们往往都是吃不进任何东西,即使稍微吃到一点儿,也无法满足大如山丘的腹部。无奈,他们只好经常受着饥渴交煎的痛苦。

有些饿鬼众生,瘦骨嶙峋,整个身体就如同烧焦的枯树一样,只剩下了皮包骨,没有一点血肉,皮肤松驰,犹如一件衣服,它们活也活不成,死也死不了,非常地可怜。

很多饿鬼均是赤体形象,身形丑恶,他们的心也同样不清净,经常生起恶念,伤害阴阳路上过往的众生。为了发泄怨气,在见到新来的鬼魂之后,他们便发疯似地撕咬扯打,有些鬼魂甚至会被打的肢离体碎。

灵魂摆渡人负责保护你的安全,否则,一旦被饿鬼捉住,你也会变成他们中的一员。你业力未尽,就会一直都须感受这样的痛苦。

 

黃泉路

黄泉路边的彼岸花和引魂灯

 

白娃告诉我:黄泉路崎岖颠簸,众魂往来不绝,路上遍布彼岸花,其色如血,其颜似火,这是漫漫长路中唯一的景色;黄泉路远近各有引魂灯,为亡魂指路。

为了让我实证黄泉路的存在,白娃导引我去了那里,但只是站在黄泉路口,并未上路。

白娃让我带上了他事前赠给我的那把阴阳伞。他再次叮咛一番:你撑开伞,饿鬼们就看不到你的身影。但这黄泉路上也常有冥差者、阳司者来往,你在黄泉路上不能乱行,也不要与他们交谈,他们不会乱议阳间是非。你如果听到亡魂求救呼唤,千万不要应答,你救不了他们。

白娃指着黄泉路口的那几间旧屋对我说:注意了,这几间鬼屋都安装了针孔摄像机,阴间称为摄魂机。你也许感到奇怪,黄泉路安上了摄像头?要知道,与时俱进,不只是阳间的观念,随着光阴的流逝和变化,阴间已进入了现代化,即使今天的阎王老子也不穿古装汉服了,所有的官员虽然都 大骂洋鬼子,但是他们平时露面时都是西装革履,还系上红色领带。阎王老子与这些官员着装上的不同则是在重大场合下,穿得是中山装。阎王老子赠送你的阴阳伞是阴间鬼工制造的最新向科技产品,你只要身在伞下,即使那高科技探头也拍不到你的脸。

我听了白娃说得话后哈哈大笑,这一笑,便笑醒了。我的午睡梦彻底破灭了。

 

阴云笼罩漫漫行,红尘生涯原是梦;

众鬼往来魂不绝,黄泉路上莫回头。

 

5

 

晚上睡了个好觉,梦又如约前来,我在梦中又见到了白娃。

白娃回答了我的又一个提问:黄泉路的黄泉是什么意思?

白娃的回答让我脑洞大开:黄泉路的名称竟然与打井有关。

在中国的传说中,人死了先经过鬼门关,踏上黄泉路,黄泉路的尽头是一条河,名曰忘川河,桥上有一桥叫做奈何桥,途径孟婆亭时饮一碗孟婆汤便进入下一世的轮回。

那么人死后必须走的这条路,为什么叫黄泉路,而不叫白泉路或黑泉路呢?

根据我们古代劳动农民打井的经验,当掘到地下最深的地方,就会出来泉源,这时候地下水就会从黄土里渗出来,常常带有黄色,所以人们把刚渗出的带泥土的井水叫做“黄泉”。

白娃所说,让我想起了我早逝的哥哥。

哥哥虽然在城里当建筑工,但他娶了个农村媳妇。哥哥积攒了点钱后,就在农村改建了旧屋,还搭建了新房。我不会干这种建筑施工活,但也不能不帮点忙。我就主动承担了守夜的活,防止有人在夜间偷盗建筑材料。

我是个夜猫子,熬夜惯了,只要手里捧上一本好书,就能将书看到天亮。

记得,我在那晚看得是《东周列国》,书中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其实源自《史记.郑伯克段于鄢》。

“黄泉”一词的出处,便是故事郑庄公掘地见母

郑庄公的父亲是郑武公,娶姜氏为妻,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二儿子叫段。因为寤生出生时难产(古人视难产为不祥之兆),外加段长得一表人才,姜氏便偏爱他,希望郑武公立段为太子,可是未能如愿,姜氏一直怀恨在心。等武公去世后,寤生继承王位,号郑庄公。姜氏多次向庄公提出无理要求,庄公碍于母亲情面,都满足了她。但是姜氏毫不知足,居然煽动次子段篡位。但后来被庄公识破,段自刎而死,庄公大怒之下把母亲从京城赶到颖地,还发誓说:不到黄泉不相见。可是他事后非常后悔,毕竟姜氏是他的生母。

当时颖地的官员叫颖考叔,为人正直无私,一向有孝顺爱友的美誉。他见庄公把母亲安置这里,便对人说:母亲虽然不像母亲,但儿子却不能不像儿子。于是抓了几只小鸟来见庄公。庄公问:这是什么鸟?颖考叔说:这种鸟叫号鸟,最不孝道,母亲把它养大,但他长大后反过来却啄食母亲,所以抓来准备吃掉它。庄公听后哑然无语。

时值膳房送来一只蒸羊,庄公割下一条羊腿给考叔,考叔却将羊肉撕下放于袖中。庄公不解。考叔说:我家母亲因家中贫困,从不曾吃过如此美味,我要拿回家给母亲食用。庄公不觉凄然。考叔知道已经说动了庄公,却因为有不到黄泉不相见的誓言所阻,于是献计,挖掘地下,直到泉水涌出时,建一地下室,然后把母亲接来居住。最后终于使庄公母子团聚。

 

掘地見母
   
记载说,郑庄公弄死了作乱的弟弟后,对支持叛乱的老娘说,这辈子娘俩,“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老郑说的是一时气话,过后很快就后悔了。领导不开心,底下人就要想方设法给领导分忧解难。高人说,这有啥难的啊,您掘地一直挖到有水冒出来,然后在里面弄个隧道,母子相见呗。“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领导本来的意思是母子至死不再相见,结果,经高人一指点,变成了“遂而相见”,导演了一场“黄泉见母”的好戏。最后,“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母子和好如初。

看到这里,我对这黄泉有点着迷。所谓黄泉,也就是挖井时看到的那些渗杂泥土的地下水。

我突然萌生一念:哥哥居住在农村,挖口井,用水、浇地就方便多了,还可以少支付点自来水费。

我将自己的主意对哥哥说了,我在下放农场劳动时曾挖过井,我有挖井的经验。说干就干,我掘土挖井,兄长当我助手,运土出坑。

渐渐,井底已见型,地下水开始上涌。我让哥哥事先做好的圆形木板放入井底,这是井底板,可以防止井水混浊。我开始在井壁砌砖。以后的事就由哥哥完成了,他砌了个漂亮的井台,还做了一个铁制井盖。

我高兴地为这口井取了个名,叫“兄弟情”。

没想到,新井建了没几天,兄嫂闹翻了天。当地草民说,这是黄泉井,井水深处便通黄泉。这可是不吉的事。

在嫂子的痛哭痛骂下,老实的哥哥只能将这井填埋了。

我将为段经历如实告知了白娃,白娃笑了。

白娃说,中国古人都相信人死以后要到那个阴曹地府,阴曹地府就是指最深的地下,所以古人就把这个“九”字和这个“泉”字共同搭配起来称为“九泉”。在九泉之中人们最常说的就是黄泉。

信鬼的人是不会随便挖井的,挖井前还得烧香拜佛,求神保佑。

 

6

 

“九泉之下”中的“九泉”除了“黃泉”你還知道哪些?

 

前事如云烟,前世如梦幻;

漫步黄泉路,人在生死间。

 

我抽着烟:“白娃,这冥间真有九泉吗?”

白娃说,古诗云:

 

魂断九泉招不得,客边一日几沾衣。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地府是不是真的有九个泉呢?按照道家的说法,还真有这么九个泉。

古人认为,阴间和阳间是一一对应的,所谓“事死如事生”,阳间有啥,阴间也有啥。

华夏自古有九州岛和九天之说,那么相应的,古人也将阴曹地府划分了九个区,叫做“九泉九狱”。

古代民间认为人一旦辞世就要到“阴曹地府”。而“阴曹地府”却在很深很深的地底下,于是人们常常用“黄泉”和“九泉”指称阴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云,“黄泉”与“九泉”是同义词,其含意相近,都是指人死之后所埋葬的地穴。因为水是从地下深处的黄土层里渗透出来,并且常带有黄色,所以古人就把很深的地下叫作“黄泉”。

我国历史上最早出典喻始见于《左传·隐公元年》中记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九泉之下”中的“九泉”除了“黃泉”你還知道哪些?

 

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也叫九重天或九天。地分九层,名曰九泉。古代的人也常用“九”来表示多、大、极的意思,这是因为“九”在我国汉字数码的个位数目中属于最大的数字。

据古籍医书《素问》中云:“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据此可见,所谓“九天”、“九霄”就是指高不可测的天空,极言其高也;而“九泉”便是指深不见底的地下,极言其深也。“建安七子”之一阮王禹的《七哀》诗词中,有“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之句。

古语中九泉的释义为犹九渊;在神话传说中,九泉指九个神泉。如果从道家思想去分析,可以发现九泉是道家先贤的人生境界。

道家将九泉比喻为达到终极圆满,而这种圆满需要拥有九种人生境界。虽然看起来玄之又玄,但如果去分析其深意,可以得知九泉虽然是境界代名词,但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在逐渐演变成了黄泉。或者说古人口中所说的极乐世界,因为古代人在迷信思想的影响下,认为每个人在死后都会变成鬼魂。

而鬼魂一般都会飘荡至九泉,也就是大家比较熟知的黄泉。在古代社会中由于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上过学,文盲造成了无知。由于思想比较贫瘠,所以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人死之后一定会进入黄泉,所以他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其实都充满了非常严重的惧怕心理。

比草民无知更可怕的应该是无耻,无耻者多为所谓的圣人、贤者,特别是那些宣扬鬼神的神汉巫婆和道长法师。他们创造了中国的神鬼学,将阴间、冥府、地狱描写得淋漓尽致,还搬出了一套套宗教理论和神怪玄学。

据资料《素问》有言:“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上有九天,下有九泉,至高至极,构成了人类空间书写的两个顶端。在人们的传统信仰中,人死后灵魂上天,肉体入地,因此,才会有阴曹地府,十殿阎罗王,九泉神灵之类的古老传说。

在道藏典籍《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中详细说明了九泉分别是:酆泉、衙泉、黄泉、寒泉、阴泉、幽泉、下泉、苦泉、溟泉。

这九泉九狱有不同的功能,人死后,按照生前的善恶表现,被分配到不同的“泉狱”。

道藏典籍《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师曰:

九泉者,北都罗酆幽泉,恶狱也。事系天庭,不可轻行。

道教九泉:

 

一曰酆泉号令之狱,主摄天魔。

二曰重泉斩馘之狱,主摄不职典祠。

三曰黄泉追鬼之狱,主摄山魁精魅。

四曰寒泉毒害之狱,主摄江湖水怪。

五曰阴泉寒夜之狱,主摄血食邪神。

六曰幽泉煞伐之狱,主摄山林木客。

七曰下泉长夜之狱,主摄古墓伏尸。

八曰苦泉屠戮之狱,主摄师巫、逆鬼

九曰凕泉考焚之狱,主摄刑亡横死。

 

在道教的解读中,除九泉外,还的九狱。徕故酆臫头都为天筿下鬼神之府,专检制魔妖之权行,今宣威莫大于此。

道教九狱:

 

酆泉狱主摄天魔。

衙泉狱主摄不职典祠。

黄泉狱主摄山魈精魅。

寒泉狱主摄江湖水怪。

阴泉狱主摄血食邪神。

幽泉狱主摄山林毒恶。

下泉狱主摄古伏尸。

苦泉狱主摄师巫逆鬼。

溟泉狱主摄刑亡横死

 

我们常常说的“九泉九狱”,其实就是阴间的监狱,用来关押犯罪的恶鬼,当然,“九泉九狱”的创作者,还坚持认为:设立阴间监狱的目的是为了挽救幽魂。

 

7

 

 

 九泉是数量值,九泉之下中的九字,只是因为它是数字单数中最大的数字,所以有极限之意。

九还有一种意思则是阳爻的意思,其说法是干卦有三画,坤卦有六画,可以把坤卦隐入干卦,所以阳中兼得阴,故而阳爻用九来表示。

我们都听过一些关于九天九泉的词,比如凤舞九天、九天玄女、九天揽月,含笑九泉、九泉之下、命丧九泉,那么这个九天九泉都是哪九天哪九泉?

《素问》有言: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上有九天,下有九泉,至高至极,构成了人类空间书写的两个顶端。在人们的传统信仰中,人死后灵魂上天,肉体入地,因此,才会有阴曹地府,十殿阎罗王,九泉神灵之类的古老传说。

《吕氏春秋·有始》曰:天有九野,谓中央与四正四隅: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方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方曰幽天,西方曰颢天,西南方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方曰阳天。

另有一种解释: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睟天,六为廓天,七为咸天,八为沈天,九为成天。

《楚辞·天问》: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王逸注:九天,东方曰皞天,东南方阳天,南方赤天,西南方朱天,西方成天,西北方幽天,北方玄天,东北方变天,中央钧天。皞一作昊;变一作栾,一作鸾。

佛教的九天为:郁单无量天、上上禅善无量寿天、梵监须延天、寂然兜术天、波罗尼密不骄乐天,洞元化应声天、灵化梵辅天、高虚清明天、无想无结无爱天。

道教中的九天《太玄·太玄数》: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晬天, 六为廓天,七为减天,八为沈天,九为成天。

那么九泉有何说法?

阳数中的九为最大,九泉也就为地下最深的意思。

在道藏典籍《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中详细说明了九泉分别是:酆泉、衙泉、黄泉、寒泉、阴泉、幽泉、下泉、苦泉、溟泉。

酆泉主摄天魔;衙泉主摄不职典祠;黄泉主摄山魈精魅;寒泉主摄江湖水怪;阴泉主摄血食邪神;幽泉主摄山林毒恶;下泉主摄古伏尸;苦泉主摄师巫逆鬼;溟泉主摄刑亡横死。

九徕泉臫头筿是数量词,九泉之下中的九字,只是因为它是数字单数中最大的数字,所以有极限之意。

先秦时期黄老道家的代表列子以九泉寓意达到终极圆满的九种人生境界与修道方法。犹孟子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壶子因季咸而示道于列子,最后以这九水为喻,说明得道之人应不为外物所动,即使再凶猛的洪水也不足以动摇。张湛因郭象至人用之则行,舎之则止,虽波流九变,治乱纷纟云,若居其极者,常澹然自泊乎无为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说起九泉,还有“犹九渊”一说。

犹九渊,泛指深渊。特指地下深处。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阴间。

犹九渊,还指神话传说中的九个神泉。先秦时期黄老道家的代表列子以九泉比喻达到终极圆满的九种人生境界与修道方法。犹孟子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列子·黄帝》:鲵旋之潘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滥水之潘为渊,沃水之潘为渊,氿水之潘为渊,雍水之潘为渊,汧水之潘为渊,肥水之潘为渊,是为九渊焉。

《东周列国志》第七回:郑庄公亲率诸大夫往观。才焚祝文,只见一人蓬首垢面,径造郑伯面前,跪哭而言曰:臣考叔先登许城,何负于国?被奸臣子都挟争车之仇,冷箭射死。臣已得请于上帝,许偿臣命。蒙主君垂念,九泉怀德!’”

清袁一相《睢阳袁氏家谱序》:(袁赋诚)今且以沁源令擢新宁剌史,从兹展其所学,步武少保(袁可立),则寰中(袁枢)兄可含笑于九泉。

除“犹九渊”一说,还有一说为“犹黄泉”。

犹黄泉,也特指地下深处。也是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阴间。

如果抛开道教那一套的话,一般认为九泉就是黄泉。九并不是实指,而是因其为最大的阳数(13579),一般借指极限,比如九五至尊、九霄等等。九泉就是土地的最深处,也就是阴间。

何谓之曰?九除了是一个数名,还可以用来虚指多数。清朝汪中解释道,凡一二不能尽者,就用三来表示,从而表示其多;三所不能尽者,则可以用九来表示,从而表示其极多。

比如司马迁《史记》关于秦始皇陵的解说: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穿三泉,看来古代人对九泉分的还是挺细致的。

泉本来有地下水的意思,九泉则用来表示地下深处。说到地下深处就得说中国古人为什么喜欢深葬呢?深葬习俗也是受当时文化的影响,《葬书》就说明了这一切。故而三泉、九泉都是指地下深处。

总得来说,九泉一般只是表达地下深处而已,古人根据当时的文化影响,死后想深葬特别是皇室和贵族,所以就诞生了黄泉、三泉、九泉这些词。经过时间的传承,打上了文化的烙印,就变成了大家都在使用的词。

 

8

 

关于九泉,白娃还有一种说法。

他对我说,古代犯死罪的人就要被砍头,那时候,就需要刽子手来行刑,杀人刀法好的刽子手,他砍下人头之后,死者的头颅掉在地上会转上九圈,然后呢,那个被砍下的头颅嘴角会上扬,还带着笑容,这就说明死者在接受行刑的时候,得到最少的痛苦,“含笑九圈”就变成了现在我们说的“含笑九泉”。这个时候,如果死者他还有后代的话,这些后人不但不会痛恨这个刽子手,而且还要把这个刽子手供养起来,因为这个刽子手让他给死者在行刑的时候得到最少的痛苦,让他愉快地走了。如果这个刽子手一直在世的话,这些后人就需要供养这个刽子手,这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俗语“含笑九泉”的来历。

听了白娃所说,我顿时醒悟:刽子手,也有善心,这可是中国特色文化,杀了人,还要死者及家属对刽子手感恩,这居然是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寄托。

按这个说法,人死以后要到阴间,在这个“九泉”之下带着笑容离开人世,也就是死而无憾的意思。

 含笑九泉这个说法,最早出现于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镜花缘》。在《镜花缘》第三回中,写道:

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

如果根据语境去分析九泉之意,可以得知九泉既有泛指深渊之意,同时也有黄泉的意思。

汉代文学家阮瑀,曾做《七哀》诗: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大意为一旦深陷黄泉之后,那么在漫漫长夜之中,就只剩下烛台陪伴自己了。诗歌中的九泉就是黄泉的意思,人如果去了黄泉就说明已经离世。

如果按照古代人的说法,九泉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而含笑九泉的大意为,表示自己即使在死后也会感到欣慰。含笑九泉,其实也表达了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既然已经知道人终究有一死,只有去坦然面对才能无怨无悔。

 

9

 

九泉之下, 意为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阴间。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魏书阳平王传》中的若为死鬼,永旷天颜,九泉之下,实深重恨。

说起“九泉之下”,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那就是关于曹操、关羽和甘夫人的故事。

 

关羽和赤兔马

 

关羽被曹操俘虏以后,曹操非但没有为难关羽,反而还给了关羽很多好处,希望能将他留在自己身边。当时曹操把吕布的赤兔马送给了关羽,关羽第一次发自肺腑的感谢曹操,但原因却是有了这匹马关羽便能去寻找刘备。

按照曹操的性格,既然他得不到必然也不会成全别人,但在关羽身上却成了英雄惜英雄。最后曹操选择放走关羽,当他回到刘备身边。

这个成语典故,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发生在关羽投降曹操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关羽和甘夫人。 

原文如下:

甘夫人曰:我夜梦皇叔身陷于土坑之内,觉来与糜夫人论之,想在九泉之下矣!是以相哭。

关公曰:梦寐之事,不可凭信,此是嫂嫂想念之故。请勿忧愁。正说间,适曹操命使来请关公赴宴。公辞二嫂,往见操……公醉,自绰其髯而言曰:生不能报国家,而背其兄,徒为人也!”

操问曰:云长髯有数乎?”

公曰:约数百根。每秋月约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纱囊裹之,恐其断也。操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因此人皆呼为美髯公

忽一日,操请关公宴。临散,送公出府,见公马瘦,操曰:公马因何而瘦?”

关公曰:贱躯颇重,马不能载,因此常瘦。

操令左右备一马来。须臾牵至。那马身如火炭,状甚雄伟。操指曰:公识此马否?”

公曰:莫非吕布所骑赤兔马乎?”

操曰:然也。遂并鞍辔送与关公。关公再拜称谢。

操不悦曰:吾累送美女金帛,公未尝下拜;今吾赠马,乃喜而再拜,何贱人而贵畜耶?”

关公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操愕然而悔。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将关羽及刘备的二位夫人带回许昌后,对关羽尽显拉拢之能,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给关羽美女、锦袍和皂纱囊。直到曹操将吕布的赤兔马送给关羽时,关羽下拜称谢。曹操非常奇怪,询问关羽为何拜谢。关羽回答说有了这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一旦直到了兄长刘备的下落,自己只需要一天就能与刘备见面。

小说中提到的曹操对关羽的厚待和拉拢,据说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三国志关羽传》有载: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曹操为什么要厚待关羽呢?理由非常简单,是因为曹操()羽为人,认为关羽是天下义士。这不仅说明关羽独特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体现出曹操的宽阔胸襟。

不过,为了贬低曹操,小说作者故意虚构了曹操让关羽与两位夫人同住及送美女诱惑关羽的情节,使得原本历史上一段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变了味。

小说中提到的曹操送皂纱囊及赤兔马给关羽的故事情节,都是小说作者的虚构,并非历史的真实。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关羽美髯公的雅号来自诸葛亮。据《三国志关羽传》载,关羽镇守荆州期间,诸葛亮曾经给关羽写过一封信,在信中有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之语。关羽看完这封信后,非常高兴,美髯公的雅号也因此得以流传。至于曹操送关羽赤兔马的情节,不见于史料,很明显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情节,是为关羽的神勇而特意添加的道具。

对比了小说与历史的区别,再来谈谈小说这一故事情节。上面提到,在小说中曹操送给关羽皂纱囊及赤兔马。其中的皂纱囊成就了曹操美髯公的雅号,使得关羽的形象增色不少。不过,曹操送给关羽的赤兔马却要了关羽的性命,这一点无论是曹操还是关羽都没有想到。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自关羽得到赤兔马到荆州兵败而亡,一共有十九年时间,这期间关羽一直骑着这匹马驰骋疆场。

而马的平均寿命位三十年。从小说的时间来推算,关羽得到赤兔马时,这匹马的岁数最少也有五岁。这也就意味着关羽得到这匹马时,赤兔马正当壮年,有十五岁左右。

但到了荆州之战时,这匹马已是三十四岁的高龄,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关羽骑着这匹高龄的赤兔马,自然无法冲出东吴大军的重围。

难怪有网友戏称:就是赤兔马最终要了关羽的命。

 

10

 

 

由于鬼神文化在中国的广泛流行,有关黄泉的常见俗话、成语,也多得可观。

“不到黄泉不相见”,又常说成“黄泉下相见”,即两人死去了,到黄泉才相见。意思是在人间一辈子都不相见了。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这是夫妻恩爱之情。

“碧落黄泉”,碧落,天上;黄泉,地下;合起来泛指宇宙的各个角落。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诗作《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黄泉不归路”,本意指死路,到黄泉地府回不到人间的路。“命丧黄泉”,也意指从此在人间消失了。

“黄泉路上无老少。”引出了如此民语: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黄泉路上无老少,又何必斤斤计较。

“含恨九泉”,则指抱恨而死,在黄泉地府也充满怨恨。

反义“含笑九泉”,却示死后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感到欣慰、高兴。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认为死亡离自己很远,但由于每个人的生命都比较脆弱,再加上岁月匆匆催人老,几乎在转眼之间就变成了白头翁。大家能做的事情就是珍惜自己的人生,以求在临死之前不要后悔,并且能够真正做到含笑九泉。 可谓:含笑九泉,一了百了。老话讲不求长命百年,但求含笑九泉,这也是对死的寄托。

古代讲究土葬,讲究入土为安,九泉之下就阴阳永隔,再也无法相见了。民间常有这样的说词“某某含笑九泉”“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九泉之下,死不瞑目。”反义“九泉之下,也可瞑目。”或“九泉之下,可也瞑目。”出处:元朝关汉卿窦娥冤》:“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九泉之下也瞑目,意指已经完成了人生中最大的心愿了。

说到底,一句话,珍惜当下,不要等失去了,再悔恨不已。

但时代变了,对死的看法也存在变数。当今很多人都听过一句颇具文艺范的话:来到这世上,就没打算活着回去。虽然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洒脱,但事实上多看几遍就会特别伤感。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如果去掉年幼无知以及老迈无力的生命时间,那么真正能留给自己的剩余时间已经不多了。

 

11

 

中国有句谚语:黄泉路上无老少,黄泉路是男女老少最不想走的一条路,因为只有死掉的人才会走上这条路。被称为最伟大的中国儒释道三合一,为了迎合专制独裁者的治民和愚民需要,假造了一条威慑民众的黄泉路,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院士们,更将这黄泉路说得神乎其神。 

为了对应黄泉路,于是又创造了一条光明大道。

很多中国成语中,都有包含或表示光明大道的意思。

光明大道指伟大光荣正确的有前途的道路。

康庄大道,则平坦,通达。宽阔平坦,是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美好的前途。即使暂时还没能建成康庄大道,也可先搞个小康之路。

阳关大道,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泛指宽阔的长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前程似锦,就表示前程象锦绣那样,前途十分美好。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文化太丰富了。不信鬼神的无神论者,会有一句共同认可的话:“你走你的阳光大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这个意思很明了,就是说我们要分开了,你走你的道,我走我的路,从此不再往来。也就是分道扬镳时,说出的话。表示彼此将各走各的路,从此不会再产生交集,从此互不往来,双方已无信任。

失去了信任,也就失去了诚信。不同的信仰,让人类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是确定了目标意向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政治生涯不同,求活方式不同。大同世界,只是一句漂亮而无实际意义的口号。各国各民族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国情民意的道路。

既然如此,我已游走在黄泉路口了,还要不要在这条黄泉路上逛一逛?

白娃对我说:“这个选择由你决定了。你如果信鬼神,那么你手持阎王爷送给你的阴阳伞,没有任何鬼卒敢阻碍你在这条黄泉路上漫步行走。你如果是无神论者,自然不信鬼神,也就不会相信这条黄泉路有十分妖魔鬼怪。”

我大笑:“你说得太精准了。走什么路都由自己去决定。我决定一条路走到黑,走上黄泉路,绝不再回头。因为我还得继续考察这冥间地狱。不知出了这黄泉路,下一处去哪里?”

白娃告诉我:“黄泉路非金色大路、阳光大道,但也非羊肠小道、末路穷途、山穷水尽。只是路面坎坷不平,沿途引魂幡招飐。我知道这对你来说不算一回事。”

这引魂幡起于宋朝。初时为重,后来用魂帛,再后来用魂幡。用三个木头或竹子,一个竖放两根横放交叉,挂一块布于中间。布的左边写死者生日,右边写死者的死的日期,中间写死者的姓名。古人施于柩前,今人多用竹悬出于屋,阴阳家从而传会之,以为死者魂悠扬入于太空,让此以归。

 

引魂幡-腾讯视频

 

引魂幡这一古老的风俗缘自于人们认为,一个人死后,灵魂却不会跟随肉体一起死去,而是在它熟悉的地方飘荡,这样的话,人就不能顺利到达阴间。于是,人们就想出并设计制作出引魂幡,用它来控制死人的灵魂,使得灵魂随肉体一起被埋到坟墓中去,或者说被送到人们心目中的天堂。在幽灵白娃的陪同下,我漫步在这黄泉路上。黄泉路只是一条宽约2米,长约50米的青石板路,路面很不平整。但这样的路,我此生已走过很多了,而且比这黄泉路要坎坷的多。看来,人间之路远胜过黄泉路之艰险恐惧。

中国有的地方的引魂幡是用白纸剪拼一个直径一尺左右、长约一米五、通体呈圆柱形的幡。满族的引魂幡是用一幅三尺多长的红布,上端镶一块三角形黑布幡头,红布撕成三幅,中幅宽,边条窄而略短。下边镶上五指状黑穗,中幅下边镶锯齿状黑穗。这引魂幡是满族丧事的标志。下葬时,来送殡的亲友抢幡布。据说这布能避邪,可给小孩儿做衣服。

12

 

黄泉路在中国的神话中是指人死后到阴曹地府报到时走的路。那么,我下一步的目标就应该是到阴曹地府去报到了。

白娃说:“离去阴曹地府还早哩。走过了黄泉路,便是忘川河。忘川河水呈血黄色,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河中虫蛇满布,腥风扑面。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过了奈何桥就是枉死城,枉死城这个地方住着的都是些枉死的冤魂,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没钱没势的孤寒穷鬼。受尽了十八层地狱的惩罚,也不能投胎,被扔到了这枉死城。”

原来,过了枉死城才能走上平阳大路,足八百里,无花无叶,黄沙遍地,延绵流潋。此处无黄泉路上遇到恶鬼的危机,也故无使者相送,可以独自安心上路。前进多时,就又能看到一片曼珠沙华,就是彼岸花。

走过奈何桥则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有一村庄,名曰孟婆庄。这里便是六道轮回之所,在你经过一系列的审核之后,在这里有一个终审,有钱也不一定能成功。这里有六道门,代表六条轮回隧道: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

孟婆庄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忘川河边还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三生石则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

只有在离开孟婆庄后才能去到阴司总会门,阎老森罗殿

听了白娃的介绍,我对这次地狱梦游充满了信心,因为这哪里是什么信仰引导,简直是在编写小说,而且不是什么神话小说,是鬼话小说,鬼话连篇。反正,这世上活见鬼的事太多了,只有鬼才相信的小说,你也信,那你肯定已经不算人了。

梦醒之后,顿时觉悟:既然如此,你说你的鬼话,我还是好死不如癞活着,活好当下也就知足了。

 

100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