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地狱之旅第16站:忘川河和奈何桥
1
1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死后,到土地庙核对信息,土地公、城隍爷初判善恶,后要过鬼门关,走黄泉路,登望乡台,闯恶狗岭,翻金鸡山,入野鬼村,进酆都城,见阎王爷,供养阁领纸钱,莲花台拜地藏王。这一路折腾后,亡者才能或升天堂,或下地狱,或在鬼界堡守鬼寿。待到鬼寿将近,才准备入第十殿,领取轮回转世的通判。前往忘川河和过奈何桥。原来做人难、人难做比起这些亡魂来,做鬼更难,鬼更难做。
相传女娲在补天之后,剩下一个石头,因吸收日月精华后,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但独缺姻缘轮回神位,因此便封此石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诀,将其三段分别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最终将则其放于那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
在奈何桥前,就可看到这三生石, 传说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在这三生石边便是奈何桥和忘川河。忘川河水呈血黄色,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虫蛇满布,腥风扑面。
而关于奈何桥的民间信仰在中国由来甚久,故事更多。
2
奈何桥
从中国民间文化的层面看来,桥梁及其象征性甚至更多地被人们用来在人与鬼、生与死之间建立联系或形成过渡与中介。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特色。
与“神话”与“仙话”相映成趣的是,中国民间口碑文学中,另有一类独特的“鬼话”。虽然我们常用“鬼话连篇”,来形容某人所言荒诞不经或不足为信,可是在民间“鬼话”里反复出现的“桥”,却不是偶然的,在中国人看来,它并不荒诞。
在中国民间信仰里,“鬼”是由于死亡而产生的一类消极的超自然存在。中国各地流传的许多鬼话中,桥梁往往是鬼,尤其是溺死者的鬼魂出没之所。那些被水淹死或从桥上跌落水中而死者的鬼魂,总是在桥梁上下或左右桥头,为自己寻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够托生而转世。
在这个意义上,桥梁既是死者的鬼魂脱离阴间,转生到阳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断续出,由阳间去冥途的所在,生命与死亡的交替和转化,是以桥为中介而实现的。
可怕的是这种鬼文化能够广泛流传,表面上是说生死有轮回,神鬼之说是弘扬“惩恶扬善”,实质上这种寻找“替死鬼”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个恶行。
在日本,也有冤死者的鬼魂或者怨灵,徘徊于桥上,常在“桥普请”时,弄歪桥板使人落水的说法。一些心地善良,不忍拖人落水做替身的水鬼,在鬼话中虽然不能马上托身转世为人,却往往能够在冥府升官,或最终总能感动冥府阎王,甚至得到阎王的特许转生为人。这也是日本鬼子与华鬼的区别。
有一则题为“陆阿唐”的鬼话,说宝山境内练祁河上原本有座陆家桥,桥南为陆家宅,桥北为唐家宅,两姓人共利此桥,故双方协议于每年的三月份要轮流维修此桥。
有一年,陆家修桥时,不幸有一人落水成了水鬼。第二年三月,这个水鬼拖唐家修桥者落水为替身,使自己转世回到了阳间。
从此,每年三月修桥时,总要有人落水死亡,人们害怕,遂不敢再修,致使该桥沦于荒废。
后来,有一个从唐家入赘陆家,名叫陆阿唐的人,自愿成为替死鬼,让大家放心去修桥。
陆阿唐成了水鬼后,不仅不忍心拖他人落水,还在桥下保佑修桥者。于是,他备受陆、唐两姓的奠祭与供性。
后来,凡路过此桥者,均要先在桥头拱手,表示对陆阿唐的尊敬,然后才过桥。
每年一度到三月修桥时,人们供奉给陆阿唐的香火便更加兴盛,最后终于惊动了陆、唐两家的“土地公”。
土地公廷告玉帝后,玉帝封陆阿唐为陆桥的桥神,并赐给他一根打鬼棒。从此以后,陆家桥就更加安全了,即使有落水者也不会被淹死,因为陆阿唐受封为桥神以后,一心为民除害。有时候,有人被鬼驱赶,但只要跑到桥上,就会受到桥神陆阿唐的保护。
有趣的是,有一些关于桥的鬼话里,还常有女鬼在阴间生子,又为婴孩求食于桥上或桥头的情节。其中有一个故事说,婴孩被命名为桥,后来还中了头名状元。
此外,甚至还有阎王命令他的心腹助手阴才,治理水鬼之患,命他为人们搭架浮桥,从而将功赎罪的鬼话。
3
那么,这奈何桥又有什么鬼话传说故事?
唐人张读所撰《宣室志》上曾提到,奈河出自地府。
中国古代向来就有地府与阳间且二者有河流相隔,亡魂须过渡以桥的观念。唐人段成式撰《酉阳杂徂》上提到冥途,便说“……有水东西流,……一桥饰以金碧,过桥北,入一城,……疑即冥司。”
后来,传统中国的地府观念与佛教的地狱阎王、来世轮回等观念发生了契合,于是便逐渐形成了民间十分普及的奈何及奈何桥的俗信。
大约到南宋时期,中国民间的地府传说,逐渐将冥府鬼都确定在四川省的丰都县。此后,历代在丰都鬼府均有营建,其中包括人们常说的阴阳界与奈何桥。
丰都鬼府的奈何桥,大概算得上是中国最有名的一座了。根据人类学家卫惠林先生于1935年刊行的《丰都宗教习俗调查》的记载,在丰都鬼府,通过山门即为大雄殿,殿前有一座石拱桥称作奈何桥,桥下一个石池即为血河池。此奈何桥东首为地藏殿,西首为血河将军殿,相传奈河是鬼魂要过的第一道关。
为了附会这一类的“鬼话”,明代蜀献王朱椿曾在丰都平都山,建造过三座连拱石桥,并称之为奈何桥。
奈何桥位于名山半山腰,建筑面积25.8平方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原为寥阳殿附属建筑。这是一座沟通历史与现实,连接阴曹和阳界,审视善良与罪恶,宣制生存与死亡的“试金桥”。左边是健康桥,象征着年年健康,右边是财富桥,象征着年年有财,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试金桥”了。
奈何桥是传说“过三关”的第一关。传说中,人去世便要喝下孟婆汤,过了奈何桥,就将前世忘却,投向新生。
过奈何桥,可夫妻牵手通过,走双数步;或是单身前来的人,走单数步,方可幸福平安。
桥上抹过香油,走过不可滑倒,否则便有坎坷之嫌。
民间传说:人死亡后魂都要过奈河桥,善者有神佛护佑顺利过桥,恶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酆都宗教习俗调查》一书对此有过详细的描写:“……桥分三层(或三座),善人的鬼魂可以安全通过上层的桥,善恶兼半者过中间的桥,恶人的鬼魂过下层的桥,多被鬼拦往桥下的污浊的波涛中,被铜蛇铁狗狂咬。每年香会时,香客争以纸钱或铜板掷入池内,并以炒米撒入池中,以为可以施给饿鬼。许多老年香客,喜欢从桥上走过,以为走过此桥,死后可以免去过奈河桥之苦。”
随时代的变迁和鬼话的积累,忘川河上的奈何桥,发生了很多变化。
从桥名上的变化看,奈何桥又被叫做金银桥。
从桥建筑来说,桥前有2尊护桥神兽,桥后也有2尊护桥神兽。
桥分上中下三层,善人的鬼魂可以安全通过上层的桥,善恶兼半者过中间的桥,恶人的鬼魂过下层的桥,多被鬼拦往桥下的污浊的波涛中,被铜蛇铁狗狂咬。《西游记》第十回中的描写:“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
奈何桥的建筑基本上是中国传统的青石桥面,五格台阶。但桥西为女,桥东为男,左阴右阳。
“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这是民间对此桥赋予的又一种解读。
千年的回眸,百年的约定。也许这一世的夫妻情缘,开始于斯,恩断于此。
也有鬼说认为:奈何桥分三座桥,或六座桥。那六座桥之说,是为了对应六道。
关于奈何桥,还存在两种流行的说法。一说因地府有河名为奈河,一说因为汉语中“无可奈何”之意,刚好对应了人在转世投胎时对自己生前愿望的遗憾和无奈。
4
这奈何桥下的河叫忘川河。
《宣室志》第四卷对此有所记载:“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
由此便有了一说:忘川河源头在阴间地府。
中国各地关于奈何桥的说法,有很多异传。或说阴间有奈河,河上有桥为奈河桥;或说在去阴间的途中有“血水池”、“血污池”、或“血河池”,池上有桥名为奈何桥。
种种鬼话应了中国一句俗语:血流成河。
忘川河源自阴间地府,看来细究下去,这“血流”应该是源自那冥府十八层地狱。
十八层地狱(十八重地狱,十八泥犁)是地狱名称。阎王为地狱之首,属下的十八位判官分别主管十八层地狱。
十八层地狱在佛教所指的并不是地狱的第一层到第十八层,而是按时间、受苦程度、区域大小来形容的。
十八层地狱的“层”不是指空间的上下,而是在于时间和刑法上不同,尤其在时间之上。其第一狱以人间3750年为一日,30日为一月,12月为一年,罪鬼须于此狱服刑一万年(即人间135亿年)。其第二狱以人间7500年为一日,罪鬼须于此狱服刑须经两万年(即人间540亿年)。其后各狱之刑期,均以前一狱之刑期为基数递增两番。如此计算,到第18狱之刑期,已相当于人间2.3*1025年以上。罪鬼堕入其中,痛苦已无法形容。
《十八泥犁经》的十八层地狱,是以受罪时间的长短与罪刑等级轻重而排列。每一地狱比前一地狱,增苦二十倍,增寿一倍。
当中列出的十八层地狱均为梵文音译,分别是:光就居、居虚倅略、桑居都、楼、房卒、草乌卑次、都卢难旦、不卢半呼、乌竟都、泥卢都、乌略、乌满、乌藉、乌呼、须健居、末都干直呼、区通途、陈莫。
按儒释道合流的说法:
凡不尊敬他人,不孝敬父母,不正直,歪门邪道之人,死后将被投入血池地狱;凡难产,吐血,流血而死(见红而死)之人,死后也投入血池中受苦。
另有一说法,则是对神佛不敬者投入血池。部分佛经有说:弒佛者,入。这里并非专指对佛不敬。
日本别府血池地狱天然温泉
血池并非中国独有。日本 “赤汤泉”闻名世界,整池呈现红色。“赤汤泉”是日本别府八大地狱温泉之一,也是最古老的天然温泉。“赤汤泉”似一池翻滚的血浆,夹杂着巨大的轰鸣声,被日本佛教徒认为是来自幽冥地狱中的激流。由于温泉水中含有大量的酸化铁、硅酸、酸化钙和酸化镁等成分,从血池中取出的泥被用来做成治疗皮肤病和脚气的“血池软膏”,在日本很受欢迎。
5
重庆酆都奈何桥
重庆丰都鬼城名山寥阳殿前,有并列的三座石拱桥。这便是人造的奈何桥。
这三座桥均建于平地,大小、形制完全相同。每桥宽仅四尺许,两侧护以雕花石栏,桥面略呈弧形,用青石铺砌,两端各有两级踏道。桥下跨一方形池,池底及桥壁均为条石嵌砌。
据资料记载:该桥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为明朝蜀献王朱椿建在寥阳殿前的观瞻物,距今已500余年,后被佛教徒改为“奈河桥”,桥下石池则称“血河池”。
据顾炎武《山东考古录》讲,人们甚至把奈何及奈何桥附会确指为山东泰安附近的一条实在的河流。
不管这奈河桥究竟是在阴间的地狱,还是在在阳间的重庆丰都鬼城或山东泰安,奈何桥都是地道的中国本土神鬼文化的产物。
大凡涉及佛教,则偏重于过桥时要受罪,或是过桥要通过重重考验。若未通过,则坠入桥下而不能重生。
据说,旧时香客在渡过这奈何桥之前,必先燃香、烧纸,求神保佑。而庙内的僧人,又常常故意在其青石桥面涂以桐油,使过桥者经常滑倒,吓个半死,从而可获得更多的香火之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