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记事⛑23日
1
诗曰:
舒臂展肢舞轻风,流光溢彩紫气来。
远离世俗少忧烦,荒诞旧事不再回。
今天,小妹夫妇俩来医院看我。我告诉小妹,这里的医疗条件很好,医生也很认真负责。
我对小妹说,我正在恢复,很快就沒事。只是这次是突然来的警告。9月10日那天,社区中心医院的上门医生来我家,检测了血压,很正常。但医生建议我去医院检查血糖。就这样,我平生第一次住院了,这也好,让我体验一下住院的经历,我会写一本关于住院的故事。
妹妹笑了:这有什么好写的,谁会看?
我的回答还是老一套,我写书是做笔记,是回忆自己走过的路,只要让自己开心就好。
我带小妹夫妇游逛了整个医院。我们都认为这里的环境和医疗条件是一流的,上海很多大医院也未必都比这里的环境好。
我说,可惜这个医院的病人大多是本地人或外地人,有钱有权有名望的人,还是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关系想到上海大医院去看病,这是个社会病,没有哪个医生治得好。
我说同走廊的病房16床老人死了,那时哭声震天。
妹妹说,老城的街边小巷,经常会看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不为名利,义务帮助城市里的弱势群体,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孤寡老人是社会群体的一部分。近日,她所在的小区志愿服务队去了贫困家庭老王家中,这个老人无儿无女,是小区的困难群众,家庭生活来源全靠企业退休的微薄工资。前不久他高血压病伴随糖尿病又发作了,顿时陷入了无人照看窘境。
小区支部书记听到消息后,随即垫付2000块医药费,让老人先就医治疗。小区志愿服务队毫不犹豫担起照顾老人的重担,主动照顾起老人的生活起居,有的志愿者为他募捐了干净的换洗衣服;有的志愿者帮他把胡子刮干净,换上干净的衣服;有的志愿者每天三顿按时为他送去他喜欢吃的食物;还有的志愿者甚至担任起了临时护工,夜里常伴照顾。我也时常送点吃的给他。
为帮助老人生活恢复正轨,志愿服务队还主动帮助老人清扫整理住处,修补加固房门。让他放心养病,尽快恢复。经过近半个月的治疗,在志愿服务队悉心照料下,老的病情逐渐稳定。
小妹说,患了糖尿病,看来还是要注意休息。
我问小妹,你经常参加义工志愿服务队,义工平时都干什么?
小妹告诉我,义工基本上是社区组织的,也有一些社会组织参与。服务类别很多,如维权、便民、敬老、帮困、助残、助学、就业,宣传交通平安、环保科普、禁毒、文体活动,还有市民巡访、应急救援、文明劝导、、医疗卫生、语言服务、垃圾分类,同时参与节庆日或博览会的服务工作。
简单的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义工志愿服务队的身影。义工不怕苦不怕脏,默默奉献在志愿服务一线。
我们边走边聊,小妹说义工都是有良心和善心的人。
2
谈到义工的事,小妹的话就多了。她做义工已有10多年了,她居住的小区年代久远,几乎1949年后各个年代的民居建筑物都有,有点像上海民居博物馆。
虽然这些民居建筑物并不起眼,还有些陈旧,可推开那些弄堂里的铁门,你会发现公共车棚的车辆摆放得整整齐齐,弄堂七拐八转的,却也干干净净。
这里的邻居亲得像一家人,邻居之间互相帮助已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楼群里的居民全部相识,并且会在一起经常交流、沟通,形成了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里,有一位退休工人老杨,他住在该楼已有70多年,和左邻右舍结下了深厚友谊。对楼道里发生的事,像对待自家的事样样都管,处理问题又公平,大家都一致推荐他当楼道主任,别看“官”不大,但事情却不少。
谁家有困难只要能帮上忙,他二话不说,东家电线短路,他上门帮助找原因,更换保险丝;西家房子渗漏,他主动与房屋主管单位联系,要求派专人来及时筑漏。不仅无私地帮助调换水龙头,修煤气灶,换灯具等,很多零件都自己去配去淘,从不厌烦。
老杨已70多岁了,但精神矍铄,他说:“我出生这里,只要我能动弹,就不会对楼里的事袖手旁观。有事找我,24小时随叫随到。”由于他德高望重,大家都尊叫他“杨师傅”。
关爱老人可以超越亲缘,不是一家人可以胜似一家人。
遭遇丧妻失子打击的宝根老人一直郁郁寡欢,义工梅娣就天天安排时间陪老人聊天、外出散心,无微不至地关心他,照顾他,还请他到家里吃饭,使老人深切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为了帮助老人改善居家环境,她还利用休息天,上门粉刷,整理物品。经过她的辛苦付出,现在,宝根老人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义工的关爱,尽管有的事情很小,但向社会传递出对老人们的深深爱意,有的还因此延续了生命。
小妹的老闺蜜家佳也是一名义工,家佳有一天和另一位义工一起去探望一个独居老人,在门外叫了半天没有回应,推门进去,发现老人晕倒在地上,急忙打120急救电话。由于及时发现送往医院,老人才转危为安。可以说是义工挽回了他的生命。
远亲不如近邻,有什么事叫得应,依靠就在身边。小妹说,义工只传递关爱,关爱不需要回报。在做义工时,我们奉献了爱心,也收获了快乐。
义工的奉献和关爱,像“接力棒”一样,由一个义工带动众多义工,由一个义工发动全家参与。从一个人到一家人,从一个楼组到一个小区,从楼宇白领到小区单位,关爱身边的孤独老人正在成为一种责任、一种时尚、一种自觉行动。
小区有个钱阿婆,今年70岁了,多年前丈夫去世,而她成了标准的独老户:既无子女,又无亲友。在街道也被列为重点关注对象。义工志愿者月华是与钱阿婆结对的邻居,她每天都会来按按门铃,有时间还会陪老人聊天谈心。
小妹说,一名义工结对五位老人、一个站长负责13名义工,关爱员则结对100到150名老人。街道高龄独居和纯老户老人全部结对,实现了服务的全覆盖。
今天,阳光明媚,是我们为小区劳动的日子。一大早,我们便来到了小区里,听从小区给我们的安排。小区里的叔叔阿姨一个一个地给我们安排任务,有的粉刷墙面,有的拾草丛中的废纸……而给我们的任务是为小区扫地。小区里的叔叔把我们带到平时扫垃圾的阿姨旁,让我们跟她学。我们先问了她好多问题: “阿姨你每天扫地要很早起床吧!” “是呀!” “那你们要几点钟起床呢?” “差不多四五点钟就得起床了!” “那冬天也这样,起的这么早吗?” “是的!” “阿姨,你们干这行的辛不辛苦?“ “当然辛苦啦!我们要扫地、捡垃圾、维护环境卫生,一天要做好多事情。有时候下雨,路就更难扫。”
3
小妹走了,我将她夫妇俩送到医院的大门口后,有关义工的话题却没有中止。
因为,我回到病房后,突然发现病房里来了好几个戴着红领巾的孩子。这些孩子正围在23床新来的病老头身边,原先23床的老太已换了病房,与她的一个同乡住在一起。
新来的病老头,看上去精神很好,与孩子们说笑自如。这些孩子居然是学校组织的少年义工服务队。
其中一个女孩告诉我:昨天清晨,我早早的起了床,看了一会儿的书,就拿着水桶,去参加了小区 “护绿小天使”活动,我们在小区管理员指导下用水桶浇树。那些树木上的枝叶长长的,像一把把巨伞,又像一朵朵绿色的小花。
她还告诉我,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在敬老院中,我们义工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耐心、仔细地帮助老人们洗脚、剪指甲。我们在那里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我们还帮助敬老院的职工一起打扫敬老院。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
不过,其中一个男孩讲述的故事打动了我。
小男孩对我说:
每次放学回家,我骑着自行车回家,车子拐进家附近的小路,我总是习惯地拨动车铃,一则怕车碰到人,二则放学要到家了,心里高兴。
但令我讨厌的是,路口那个院子的大门总是打开着,一个老人会把头伸出门外看着我。然后摇摇头,将门又关上了。
以后,我注意到,每次我骑车走到那个院子门口,只要我的车铃一响,老人总是打开院门探出头来张望。我不知道他想干什么。这让我有些好奇,也便开始注意起他。
那天清晨,我踏着秋风,骑车去学校。突然闻到了一股臭味。顺着鼻子的直觉,我向臭味的源头看去,看到了那个老人,他拎着一个黑色的袋子,向着不远处的环卫车走去,和环卫工攀谈起来。这个臭味把我曾经对他的一切印象抹掉了。
有一次,我遛狗时问扫地的保洁阿姨:“我们小区不是有你们专门打扫卫生们,那个老头怎么一直在倒垃圾,他家有这么多垃圾吗?”
清洁阿姨:“唉,那老爷子挺好的。他经常清扫附近小路和楼道内的垃圾,他是个义工。不收钱的义务服务。”
我对老人的印象,由此一下子改变了。
我从保洁阿姨那儿又得知,唯一让老人聊以自慰的是留在他身边读书的孙子。他跟孙子约定,每次放学回来要单击车铃,老人便知道孙子回来了,就赶着去迎孙子,给孙子开门。
小男孩对我说:原来,老人是误把我的铃声当做他孙子的铃声了,所以出门观望。当我知道了这些,再遇到老人出门观望,我便对着老人笑笑,说了声:“爷爷好!”
老人连连说:“好!好!”从他翕动的嘴唇可以看出,也许是因为意外,也许是因为喜悦,老人很激动呢。以后,每次遇见老人,我总会亲热地叫声:“爷爷好!”
有一天,我刚刚拐进小路,铃声刚响,就见老人急急地朝我招手:“孩子,现在忙不忙啊?来我家坐坐吧。”不知道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也许是没有思想准备吧,我婉言谢绝了老人,不过还是答应老人,周末一定去看望他。老人很高兴,眼里充满了笑意。
周末,老人早早地就在院子门口等我,一见到我,就抚着我的肩膀把我拥入院子。还没落座,我就被院子里的花草吸引住了。
院子里的花草种类很多,一片片绿意盎然的叶子衬着一朵朵红的黄的蓝的花朵,整个小院显得春意融融。从老人的言谈中,我才得知老人的孙子回到父母身边上学去了,临走前特意跟爷爷一起种了这么一院子的花草,走时嘱咐爷爷一定要照顾好这些花草,他说他每年寒暑假都来跟爷爷一起侍弄这些花草呢。
我心里悄悄地感动着:多懂事多细心的孙子啊!他是怕他走后爷爷无事可做寂寞呢,他是让这些花草代替他陪伴爷爷呢!是啊,孤孤单单的爷爷养养花种种草活动一下筋骨好处多多啊,再说,满院子的花花草草为这个静寂的小院增添了多少生机啊!看着闻着都赏心悦目呢!老人还在絮絮叨叨地说着:“春天来了,它们都开花了,看着它们,就会想起我的孙子……”
老人的话深深地感染了我。
小男孩说到这里,有些哽咽了。他对我说:
昨天,我和同学一起在遛狗散步,遇到了那个保洁阿姨,无意间我想起了那个老人,遂询问起,“哎,近些天怎么没看见那位老爷子啊?”
保洁阿姨叹了口气,说:“老爷子去倒垃圾,回家的时候倒在小路上,心脏病突发……唉。”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打在我的心口。
保洁阿姨:“老爷子的老伴九年前就去世了,儿女们在外地打工,很久没回来了。老爷子很孤独,但心地善良,经常把小区里楼梯间被随地扔掉的垃圾捡起来放到垃圾箱,还有就是清理附近的小路。”
保洁阿姨又说:“在社区义工的帮助下,老爷子住进医院了,没有生命危险。他患的病叫什么糖尿病心脏病并发症。”
小男孩突然抬起了头,笑着对我说:“你看,他就是那个老爷子,我组织班级里的义工志愿小组同学们来看望老人家了。”
我回过头来,只见23床的新病友正高兴地与孩子们闲聊呢,此时,他绝不会有任何孤独感。爱心会将隔代人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我突然间意识到义工应该是这个社会最受尊敬的人。
诗曰:
人心向善受人敬,良知不改在民间。
钱财本是身外物,权贵亦会化蛮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