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拜登外交顾问:美国“亲台湾”而非“反中国”
美国之音锺辰芳2020年12月18日:拜登外交顾问:美国与台交往因“亲台湾”而非“反中国”
美国当选总统拜登的外交顾问坎贝尔说,美国与台湾交往的原因是因为美国“亲台湾”而非“反中国”,每一届美国政府“重新确认并支持”《台湾关系法》非常重要,最终美国对台海和平稳定的责任是确保美国的可信度与承诺,因此美国鼓励中国与台湾展开建设性对话,因为这符合所有人的战略利益。
美国新政府即将上台,包括台湾在内,一些关注美台关系的人担忧拜登可能在对台政策上有所倒退,不会像特朗普政府一样支持台湾。对此,曾经在奥巴马政府担任国务院亚太助卿,也是拜登竞选团队外交顾问的坎贝尔(Kurt Campbell),星期三(12月16日)在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一场视讯讨论中的说法或许可以缓解这种担忧。
目前是“亚洲集团”(the Asia Group)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的坎贝尔说,拜登上台后最重要的工作是专注于国内的疫情控制及经济复原,这个努力也必须和美国的盟友加大接触,拜登政府的艰巨任务就是在欧洲和亚洲朋友之间建立对话的桥梁,让彼此对亚太地区有共同语言,他认为台湾在其中有角色可以扮演。
坎贝尔说,拜登将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特朗普政府推翻了几乎所有奥巴马总统想要在亚洲实现的目标,但实际上有一些政策是具有连贯性的,特朗普采取的一些措施也值得仔细研究,或许经过调整后可以延续,例如关于加强美台之间的非官方交流接触就是一个值得赞许的做法。
“我的确想要表示,任何一届政府重新确认并支持《台湾关系法》的每一个要素非常重要。它是美国历史上在外交舞台及国际关系上最重要的一个领导性立法行动,我认为它在满足我们的利益上效果非常好。《台湾关系法》, 再加上“六项保证”,提供了一个往前迈进的根本基础。”
不过坎贝尔说,这些都“还不够”,美国“必须在所有领域”,例如教育、人文交流等各方面寻找更多机会来扩大与台湾的交往和接触。他说,台湾在许多领域的经验都证明它有惊人的能量,包括大流行的防疫以及从深度分歧中复原,都足以让美国更谦卑并从台湾的经验中学习,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必须协助推进台湾的国际地位,因为在亚太地区的大国竞争中台湾的地位经常被忽略。
“民主需要尊严与尊重。民主的养分之一就是国际尊严与尊重。”坎贝尔说,40年来台湾的巨大成就值得被承认与尊重,事实上美国也应该为自己在协助呵护与支持这个过程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骄傲,台湾“得到一定程度的尊严与尊重的日子已经到来”,他预期也期盼在未来一段时间,人们可见到美国不分党派对此议题的表述。
对于美台之间的经贸关系,坎贝尔同意,拜登政府必须对与台湾进行贸易议题的接触更为开放,他也赞许最近举行的美台经济繁荣伙伴对话,认为这将为新政府探索如何推进双边经贸关系提供基础。
关于两岸关系,坎贝尔说,美国必须对台海和平对话持开放和鼓励的态度,过去中国总是鼓励美国与朝鲜接触,并称如此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还说,这么做“你会有什么损失?”他现在要反过来对中国说一样的话,告诉中国“与台湾进行某种程度的建设性对话、台面下的悄悄对话,符合所有人的战略利益。”
坎贝尔说,最终,美国的责任是对台和和平稳定保持信用与承诺,但重要的是美国也要向北京表明,“我们与台湾交往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亲台湾,我们并不反中国。想要与中国在某些领域维持一个建设性关系,同时也寻求与台湾朋友拥有一个建设性关系,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权力项目主任葛来仪说,民主与价值是拜登政府会重新注入美国外交政策的主题,对于拜登可能在上任后第一年举行“民主峰会”已经有许多讨论,她希望台湾在此峰会中有角色可扮演,这是一个增进美台合作的好机会。此外,特朗普政府与台湾在人权、性别平等及宗教自由等议题上都已经有良好的协作,拜登政府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彼此的合作。
此外,葛来仪对拜登政府在对台政策上的建议,包括扩大台湾的国际参与、将美台双边贸易协定列为优先事项、深化供应链安全合作及强化美台防务合作,不只是军售,还包括共同操演、高级军事将领互访等,以增加台湾人民对其政府和美国的信心,因为这是中国试图以军机绕台、越过海峡中线等灰带军事威胁行动破坏的目标。
对于拜登上任初期应该在台海两岸关系发出何种信号的问题,葛来仪建议从三方面着手:第一是发表公开声明,重申台海和平稳定是美国利益所在;第二是采取政策行动,包括先恢复与台湾的“贸易投资框架协议”(TIFA)谈判,再朝双边贸易协定的方向移动;第三是私下发出信号告诉北京,在台湾议题及美中之间涉及台湾的议题上“降温的责任在中国”。
葛来仪说,北京对特朗普政府与台湾的交往非常在意,但美国必须告诉中国,“球在你这一边,你必须停止你的空军和海军在如此接近台湾的地方活动,以此来进行这种骚扰及恫吓的手段。然后再看看他们是否有所回应。”
如果中国有正面回应,葛来仪说,美国可以再试图为美、中、台之间寻求更有创意的关系。不过她也承认,这是“非常困难、非常有企图心”的想法,她对这种情况是否会发生一点都不乐观,但她认为,“中国必须知道,他们必须是第一个采取行动的一方。”
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则表示,自她上任后感受到美国对台湾的支持是真正的跨党派,各方都在寻求可能的方式推进美台关系,在美国新政府即将上任之际,她希望双方能够在既有基础上继续推动彼此的关系,作为台湾驻美代表,她要聚焦的3个重点是防务与安全、经济及国际参与。在国际合作上,她认为民主推动是一个美台可以合作的领域。
“对抗中国宣称威权才是有效治理模式的叙事,是世界上所有民主体制的共同责任,这确实需要协调一致的努力,台湾不能在这个努力中被遗忘。”萧美琴说,她有信心美台关系将可在彼此互利的伙伴关系、人民之间的真诚友谊,以及在地区共同面对的战略挑战等轨道上继续往前推进。
2
美国对台政策是否会“特规拜随”?
美国之音锺辰芳2020年12月3日:对台政策是否“特规拜随”?美中交往范式转变或为特朗普重要政治遗产
随着2020年步入尾声,美国当选总统拜登正在紧锣密鼓准备新政府的交接工作。在特朗普政府即将下台之前,美国印太司令部海军少将低调访台,美台也举办首次的经济繁荣伙伴对话,观察人士认为,特朗普在对台政策上最重要的政治遗产,就是改变数十年来的美中交往政策的范式,将台湾视为美国的重要伙伴而不再是台海的麻烦制造者。
盘点美台一年来关系
自年初民进党的台湾总统蔡英文以高票赢得连任、多位美国高官公开发表祝贺蔡英文连任讲话以来,美台关系在2020年快速发展,随后台湾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出色防疫表现得到美国的赞许,华盛顿开始与台北合作推动“台湾模式”的民主抗疫,特朗普政府多次公开表态强力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
与此同时,中国不断以军机侵扰台湾空域,加大对台湾的军事、外交和经济压力,国会议员也提出《台湾防卫法》、《防止台湾遭侵略法》、《台湾关系加强法》等多个支持台湾的法案,美国军舰几乎每个月通过台湾海峡,当局也批准多项对台军售,加强台湾自我防卫能力。
此外,卫生部长阿扎尔8月访台,成为美国自1979年以来访台的最高层级内阁部长,之后副国务卿克拉奇访台,到最近的经济繁荣伙伴对话及印太司令部情报处处长、海军少将史达曼访台,将双边关系在岁末前推到新高点,这些举措也被视为是特朗普政府下台前持续强化美台关系的作为,或许可形塑拜登政府未来四年处理台湾议题的基调。
美中交往政策改变
对于美台关系为何能在特朗普任内持续有向上发展的轨迹,“美国台湾观测站”(US-Taiwan
Watch)网站共同编辑陈方隅说,这是因为特朗普“改变了美国与中国的'交往政策'(engagement policy)”,他认为这也是特朗普对台政策最重要的政治遗产。
陈方隅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由于过去四十年来美国在与中国发展关系时总是以交往政策为优先,因此与台湾的关系只能在“台面下”低调进行,但特朗普政府“完完全全扭转了过去40年来交往政策的思维”,改变了原先以为与中国交往可以促进中国自由化与民主化的想法。
他说,特朗普上任后与中国展开各种互动,但是从2018年中期开始,包括国安会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国防部的《印太战略》报告,都开始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这种立场也得到美国自由派主流媒体的认同,即使拜登上台后或许做一些扭转,但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过去。
“在过去那样的交往政策底下,台湾会被视为是一个麻烦制造者或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障碍,但现在大家不这么认为了。也就是说,以前大家谈台湾一定是放到中国政策底下来谈,可是现在会觉得中国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而台湾是美国的盟友。这样的概念其实对台湾来说是一个很有利的发展,”陈方隅说。
他说,就算拜登上台后他的团队想要回到过去“建制派”的做法,他们也不会再认为台湾应该像过去一样安静、低调,或觉得台湾不重要,因为现多数人对中国的观感都已经改变,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也和以往完全不同了。
范式的转变
纽约艾德菲大学政治学教授王维正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也提到交往政策作为一个“范式”,在特朗普总统上台后有了明显的改变。
他说,“特朗普是美国过去8任总统中第一位采取目光清晰的现实主义(clear eye realism)政策的总统,可能有人会批评他是做生意出身的总统,什么都是漫天叫价,就地还钱,但我觉得不是。”
王维正说,特朗普的许多国安、外交顾问和策士都希望对美国数十年来的对华政策做基本反思,过去几年美国学术界和政界精英对于已行之40年的交往政策都有很大的怀疑,这一方面也涉及习近平的野心在世人眼前展开,而白宫最近发表的中国政策讲话文集,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举动。
“因为一个政策要改变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基本思想的改变,这个基本思想的改变一定是奠基在学术上所讲的,一个典范的改变(paradigm shift)。我觉得特朗普最后对美中台最大的贡献,他可能最后会被归功于是促进这样的一个典范改变的总统,”王维正说。
他进一步解释说,一个paradigm (又称“范式”)是被尊奉为几乎像圣经般、什么都用它来解释的、非常具有支配性的思维,“它到破产的前一天都是paradigm,但你会发现有越来越多现象它无法解释。当它无法解释的案例要比它能够解释的案例多很多的时候,这个paradigm就没有用,必须要一个新的范式来更替。”
王维正认为,美中之间过去40年来的交往政策就是一个“范式”,但这个范式的改变并不是说,已经用了40年的范式今天不用,明天就会有一个完整的、一致性的范式来取代它。
“就像冷战快要结束的时候,冷战结束的前一天我们都觉得苏联是非常强大的,两极的对抗会永远持续下去,可是苏联一下就解体了,我们一直都找不到新的范式来解释国际关系,那美中台关系在这个交往政策的范式结束后,我们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或许是一段短的时间,才能营造出一个新的范式来取代过去的范式。”
美台关系注入新能量
在美国新旧政府交替之际,美国之音最近在史汀生中心一场有关台湾的视讯讨论中问三位与会学者,特朗普在对台政策上留下的永久性政治遗产为何,以及对拜登将如何处理台湾议题的看法。
埃莉诺·阿尔伯特(Eleanor Albert)是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安全与冲突研究中心的政治学者。
她说,特朗普政府最大的成就是为美台关系注入新的能量,但她不确定那些“将实质与象征意义之间的界线搅乱”的做法是否正确,有时候政策意图不一定与其效果相称,不仅对美中关系造成影响,还让美国在台湾的伙伴认为台湾是“被用来对付北京的工具”,因此拜登上台后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厘清台湾在美国的亚洲政策处于何种地位。
不过阿尔伯特也说,她不预期拜登在台湾议题上会有重大改变,例如防务关系会持续,只是做法和风格可能会有所不同,象是在军事训练合作前发表讲话,或是售台武器的性质和数量,但那并非只是反映出美方的做法改变,也可能是台湾对防卫需求重新评估的结果。在经济领域上,阿尔伯特认为拜登应该会延续美台经济繁荣伙伴对话的讨论。
日本东京大学跨学科信息研究所博士生陈思桦(Emily Chen)说,美国菁英界对台湾的安全防卫和民主人权有非常牢固的支持,特朗普政府最重要的政治遗产就是在其任内建立了让美台交往得以持续的机制,例如军售的常态化及支持台湾的立法,“这些机制也让美台关系的未来发展更具可预测性”,对美台双方都有好处。
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研究员帕米拉·肯尼迪(Pamela Kennedy)表示,美台关系最好的部分就是“过去四年来一直维持正面发展轨道”,让彼此的交往及人民之间的交流得以深化。
不过她也认为,有时后特朗普政府的做法“不够优雅”,没有注意到微妙的细节或没有把台湾的民主和经济利益置于最佳地位,未来拜登政府可以做出改善,让台湾不会认为自己是美国在印太布局的一个“小卒子”,因为台湾对美国和全世界都非常重要。
对拜登的建言
在拜登政府就任前,关注美台关系的政学界人士也纷纷提出建言,全球台湾研究中心最近在一期《全球台湾简报》中,就由该智库多位研究员和顾问专门对拜登对台政策提出建议,希望新政府能延续特朗普任内为美台关系注入的新能量,同时也将台湾纳入拜登竞选时曾提出的,将在上任第一年举办“全球民主网络”,以强化民主连结、推进人权,共同对抗北京的威权压迫。
智库执行主任萧良其(Russell Hsiao)列出特朗普政府对台政策9大升级指出,新上任的拜登政府有必要通过延续特朗普政府的对台政策,来证明美国对台北和北京的做法是跨党派和具有持久性。
他提到美国政府解密“六项保证”及对台军售电报的重要性,以及亚太助卿史达伟关于美国为应对北京对台压迫而必须“更新”与台交往的说法,这些都表明美国开始单独看待与台湾的关系,而不再从美中关系的角度来衡量台湾的角色,但它是,这并不代表美国的“一中政策”框架有所改变,只是它被做了“延伸”
,但这个政策的“伸缩性”原本就是它在美-台-中关系里的特色,“也是北京行为的结果”。
萧良其指出,任何新政府都有权利重新审视前任政府的政策和做法,它不仅有必要也是一个具有建设性的过程,可以确保任何政策都反应当前的现实,“但如果回到过去不知不觉顺从北京对'一个中国'的解读,那将是非常危险的”。他说,虽然特朗普政府在更广泛的一些政策上遭遇困难,不过“台湾政策是它最明显的亮点。”
美台关系九大升级
萧良其列出的九大对台政策升级包括1) 当选总统特朗普与蔡英文总统通电话;2) 常态化军售;3) 恢复高层阁员部长访台及美台国安顾问互动;4 ) 签署两大重要涉台立法--《台湾旅行法》及《台北法》;5) 给予台湾总统形同访问的过境待遇;6) 解密涉台六项保证及军售电报;7) 由高官公开表达支持扩大台湾国际空间;8) 升级全球合作及训练架构(GCTF)加入第3国主办方;以及9)启动新的美台经济繁荣对话。
曾任奥巴马政府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主任的何瑞安(Ryan Hass)也对拜登政府的对台政策提出建言。目前是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的何瑞安在其智库网站发表文章说,他与拜登团队中可能负责台湾事务的成员一起工作过,“可以担保他们对议题的理解程度。”他说,“台湾将被视为值得珍视的伙伴,而不是一张可以用来与中国竞争打的牌”,美国的政策“将聚焦于如何协助台湾增加对其安全的信心、掌握自己的经济命运,并且在世界舞台上得到尊严与尊重。”虽然拜登政府尚未就任,不过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郦英杰11月28日预告明年将有一笔52亿美元的军售案,这个罕见的做法也被一些人认为是有意为拜登政府的对台军售政策进行铺垫。
预告明年对台军售
郦英杰说,对台军售是美国政府在执行《台湾关系法》,受到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支持,单是2020年这一年,美国政府就宣布了总额达118亿美元的对台军售,这也是台湾史上单年最大笔的年度防务采购。
不过,无论拜登政府延续或改变特朗普的政策,北京当局一贯坚持台湾是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凡是美国售台武器、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及任何实质关系的发展都受到其反对。
在美台举行经济繁荣伙伴对话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要求美方“停止与台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与接触,停止提升美台实质关系”,“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以免对中美关系和台海和平稳定造成严重损害。他还警告台湾,“任何挟洋自重、妄图破坏两岸关系的图谋和行径注定不会得逞。”
3
美国如何挺台抗中?
美国之音锺辰芳2020年12月11日:美国如何挺台抗中?议员与专家为拜登建言
多位美国国会议员及学者专家呼吁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通过多边方式寻求国际社会更多民主伙伴支持台湾抵御中国的压迫和孤立,让台湾的民主得以在印太地区持续存在,并对全球做出贡献。
星期四(12月10日),在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亚太小组委员会一场关于美台关系的虚拟听证会中,议员们不分党派表达国会对台湾安全繁荣和民主自由的支持,希望学者专家能就美国如何支持台湾应对中国压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提出政策建议,作为国会督促拜登政府的参考。
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亚太小组委员会主席阿米·贝拉(Ami
Bera, D-CA)说:“当我们想到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不能忽视与台湾最紧密相关的关系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我们的政策和美国长期的政策是,要以台湾人民的意志和平解决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争端,因为台湾是民主政体。这个解决过程只能在台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进行。我们不应该把这场争端与我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相提并论。尽管如此,中国最近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并没有加强两岸关系,同时积极破坏了全球对中国的舆论。
”
这场名为“美国与台湾:逆境中恒久的连结”的听证会,也是长期力挺台湾的亚太小组委员会首席共和党议员约霍(Ted Yoho, R-FL)卸任前的最后一场听证会,他以自己提出的《台湾奖学金法》及《防止台湾遭侵略法》( 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 )为例指出,台湾正面临中国的武力威胁,需要美国和其他西方民主国家的支持,希望拜登政府能够研拟一套新的台湾策略,来回应中国解放军对台湾日益增强的军事压迫。
约霍说:“我们必须迅速果断地采取行动应对眼前的挑战。这包括解决中国解放军以武力入侵台湾海峡等迫在眉睫的威胁,以及该地区发生军事冲突愈来愈高的可能性。我们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希望流血冲突,但误判和错误沟通都会引发冲突。我们必须采取新的战略明确策略,清楚表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这不应该是美国一个国家的立场,所有西方民主国家都应该站出来,为西方国家或任何拥有西方民主的国家挺身而出。”
在听证会上作证的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权力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说,台湾的繁荣对美国至关重要,“美国必须创造一个环境让台湾能持续保护自己的自由并进一步巩固民主,以便它能作为中国及全世界的榜样,证明即使面对中国的恫吓,民主仍然有其韧性和价值。”
她说,特朗普政府已经采取许多作为加强台湾的安全和信心,包括军售、高层访问,以及在民主治理及新冠肺炎防疫等议题的合作,国会也通过包括《台湾旅行法》和《台北法》等立法表达对台湾的跨党派支持,不过她认为,有些较具象征意义的做法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新政府在考虑与台湾在敏感领域的合作时应该评估其成本效益。
葛来仪也提到,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将继承一个强健的美台关系,在蔡英文领导下台湾可以被视为是美国可靠及有效的伙伴,“美国必须一贯地视台湾为一个有价值的伙伴,而不是用来与中国竞争的武器”,美国对台政策的指导原则应该是“不造成伤害”(do no harm),不能被视为过于挑衅。
“如果中国认为美国已完全抛弃其一中政策,正在朝最终承认台湾—中华民国的方向移动,那么我们将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葛来仪说。
她认为,强化台湾安全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多边方式,同美国的理念相近伙伴如七国集团(G-7)或民主十国集团(D-10, Group of Democracies)合作,发表共同声明支持台湾重返世界卫生大会(WHA),“这是我认为可以影响中国行为的一个方式,无论习近平的野心是什么。”
美国戴维森学院政治学教授任雪丽(Shelley Rigger)也认为,美国不应该把台湾当成与中国对抗的武器或工具,虽然台湾不想被中国吸纳,但它也不愿与中国敌对,更不希望被卷入华盛顿与北京的冲突,“当华盛顿与北京能管控分歧,台湾的空间也跟着扩大。反之,台湾的空间就会遭到挤压。”
她认为,美国可以采取的具体作为,包括与台湾有意义的经济交往,例如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让台湾在国际组织的参与正常化、避免发表好听但可能有意外后果的言论、加强美台官方沟通以增进对彼此利益所在的理解,以及把台湾列为美国不分党派的优先事项等。
不过任雪丽说,美国最重要也是现在就能在支持台湾及其他新兴民主所做的,就是确认自己对民主的承诺,尊重美国人民的意志,维持自身民主体制的完整性。
任雪丽也认为美国应该通过多边方式支持台湾,例如美台之间的“全球合作与训练架构”(GCTF),就是一个很好的多边途径来帮助台湾扩大与其他国家的实质关系。她说,这个架构正在开始开花结果,带来正面效应。
前国会研究处亚洲安全研究员简淑贤(Shirley Kan)说,国会对于监督行政当局是否落实《台湾关系法》有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的政策必须制衡中国共产党对和平、自由日益增加的挑战,加强与台湾的合作可以确保中国解放军对的恫吓将会失败。其次,特朗普政府已经将对台军售常态化,逆转了过去奥巴马政府以不定期的包裹方式售台武器,拜登政府是否在军售过程上有所倒退,或减少美台军事人员的交往接触,国会必须加以关注。
另外,简淑贤也说,美国的战略目标是要维持一个强健和民主的台湾,能够威慑解放军,并在全球权力平衡上作为一股自由的力量,如此将有助于未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分歧而不需要美国的军事介入,国会有各种选项来协助行政当局维持美国的战略利益。
虽然听证会一片支持台湾的呼声,但议员们也关注台湾是否对自己的安全防卫付出必要的努力。三位学者看法一致,都认为台湾为自己安全做出的投资远远不够。
任雪丽说,多个民调结果显示,有许多台湾人认为美国会保护他们,台湾年轻人不用当兵或从军是因为美国对台湾安全有所承诺,但近来台湾总统蔡英文已经做出许多努力,告诉台湾人民他们在台海军事危机上所扮演的核心角色,“台湾领导人,包括蔡英文在内,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说服自己的人民,台湾今天面对重大军事威胁,他们必须为台湾的防卫投入更多资源,包括自己的时间和生命。”
也因此,任雪丽反对美国改变战略模糊的政策,给台湾明确和无条件的安全承诺。她说,“对台湾提供美国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无条件保证,将会破坏那个努力。”
4
蔡英文表示继续携手美国捍卫民主自由
美国之音2020年12月5日:蔡英文表示继续携手美国捍卫民主自由
台湾总统蔡英文表示,将与美国继续携手,坚定捍卫世界民主自由,深化两国经贸伙伴关系。蔡英文星期五(12月4日)获得“全美议会交流理事会”(ALEC)颁发的“国际领袖先锋奖”,她在获奖感言视频中做出上述表示。
蔡英文还说,面对中国大陆“无情的恐吓”,台湾和美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协议将加强美国对民主台湾的支持。蔡英文表示,台湾的发展需要贸易,必须尽一切努力加强与贸易伙伴的经贸关系,非常需要与美国签署双边自贸协定。
美国是台湾第二大贸易伙伴,2019年的进出口总额为855亿美元。双边的科技产品和服务(包括个人计算机)贸易约占台湾国内生产总值的1/5。
蔡英文感谢美国50位跨党派参议员,以及160多位众议员支持美台谈判签署双边贸易协定,称“此协定除将进一步深化两国紧密的经贸伙伴关系,值此台湾面对对岸从不间断的威胁之际,此协定也会更加强化美国对台湾的支持。”
中国把台湾视为自己领土的一部分,最近中国大陆加强了在台湾附近的军事活动,包括中国军机频繁越过台湾海峡中线,进入台湾西南空域。
分析认为,在贸易互惠方面,台湾要想跟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170多个国家都达成自贸协定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跟美国的贸易协定就显得非常重要。今年8月,蔡英文宣布放宽美国猪肉和牛肉的进口,被认为消除了签署贸易协定的一个绊脚石。
在谈到两岸关系时,蔡英文表示:“永远不会停止寻求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也不会对台湾的安全有任何的妥协。”
蔡英文表示,展望2021年,台美伙伴关系仍有极大的成长空间,由衷感谢ALEC长久以来对台湾的友谊,这符合双方的共享价值和共同利益,相信双方将继续携手坚定捍卫世界民主和自由。
台湾总统府在新闻稿中指出,ALEC曾于2006年首度颁赠“国际领袖先锋奖”给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蔡英文是第二位获颁该奖的国际领袖。蔡英文在视频发言中引用撒切尔夫人的名言“人们若能自由选择,他们会选择自由。”
“全美议会交流理事会” 成立于1973年,会员超过两千人,主要由全美各州州议员及私人企业人士组成,是全美规模最大的州议员组织。
5
美台签署科技合作协定
美国之音锺辰芳2020年12月19日:美台签署科技合作协定美国务院称此为“重大成就”
美国和台湾这个星期正式签署《科学及技术合作协定》,这是双方上个月首度举行“美台经济繁荣伙伴对话”后第一个在此对话框架下获致的具体成果,美国国务院称此为“重大成就”。
美东时间星期一(12月14日),美国在台协会执行理事蓝莺(Ingrid Larsson)和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在华盛顿以虚拟方式代表双方政府签署协定,美台官员也通过视讯共同见证。
在华盛顿的美方人员,包括美国国务院主管经济增长及能源、环境的副国务卿克拉奇(Keith Krach)、亚太助卿史达伟(David Stilwell)、国务院主管海洋、国际环境及科学事务代理助卿摩尔(Jonathan Moore),以及国务卿科技顾问蒋蒙(Meng Chiang)等;在台北见证的,有台外交部长吴钊燮、科技部长吴政忠、经济部政务次长陈正祺,以及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郦英杰( Brent Christensen)。
美国国务院星期五(12月18日)在一个声明中说,美台《科学及技术合作协定》(Agreement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是双方在11月20日成功举行的首次“美台经济繁荣伙伴对话”下取得的“重大成就”,协定将“强化美台合作并增进双边对广泛科学及技术议题的了解。”
声明说,美国肯定科学与技术合作的重要性,也乐见经过美台多年来在科学研究合作上的成功。美台的可续研究将持续蓬勃发展,双边对开放、透明、互惠及良性竞争等研究诚信原则的共同承诺,也是全球科学研究、创新和技术合作的基础。这个协定“再次肯定台湾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台湾不仅和美国一样重视上述重要原则,更致力于支持研究社群中的弱势群体,并恪守民主与自由的价值。”
声明说,在科学研究、技术与创新领域提升美台之间的合作,将可进一步强化彼此友谊与相互理解、深化双方的经济关系,同时为全球科学技术知识做出贡献,并协助解决全球挑战。
星期五,台湾外交部就协定的签署举行宣布茶会,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郦英杰在会中发表讲话说,他曾在美国驻南非、驻北京使馆担任过环境、科技及卫生事务官员,非常了解这个协议对美台关系的重要,虽然美国和台湾签署科技合作备忘录数量很多,但这个新的协议“将更能大大深化及拓展美台科技合作关系。”
他说,这个协议提供双方迫切需要的法律框架,使双方能进一步推进科学研究、释放技术创新潜力,并确保研究的完整性和知识产权受到保护。“更重要的,这项协议也像征着美台之间的信任与共享价值。”
台湾外交部也在一个声明中说,这个科技合作协定是在台美“经济繁荣伙伴对话”机制下取得的第一项具体成果,在对话接受后双方“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顺利完成签署,充分展现彼此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这个协定将有助于彼此在科技领域的进一步合作与交流。
声明说,台美关系“持续升温”,近来更建立许多新的合作与对话机制,议题广泛多元,包括“台美经济繁荣伙伴对话”、“台美基础建设融资及市场建立合作架构”、“台美教育倡议”、“妇女生计债券计划”等,双方将在现有坚实良好基础上持续深化彼此全面伙伴关系。
根据美国在台协会公布的英文文本,这个协定共有10个条款及两个关于知识产权及安全义务的附加条文,协定效期为10年。
10个主要条款明订双方应促进彼此科学研究与技术合作及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范围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创新、工程、社会科学、公共卫生、高等教育及科学人力资源;双方可举办联合活动及共同研究计划、调查、科学课程、研讨会,以及科技专家等人员交流、会议与座谈等。
此外,根据协定第7条款,双方可以通过它们的指定代表机构--美国国务院及台湾科技部,共同邀请第三方或国际组织的科学家、技术专家及机构,参加依据此协定举行的合作活动。
6
78位美国会议员致函蓬佩奥呼吁台驻美机构更名
美国之音2020年12月18日:78位美国会议员致函蓬佩奥呼吁台驻美机构更名及推进美台自贸协议
美国国会众议院78位议员星期四(12月17日)联名致函国务卿蓬佩奥,就美台关系提出三项建议,包括台湾驻美办事机构更改名称、修订国务院与台关系准则,以及在刚刚结束的美台经济对话基础上,加快双边自由贸易谈判。
议员们在信中呼吁蓬佩奥将沿用了40年的台湾“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简称TECRO)更名为“台湾代表处”(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 简称TRO )。
议员们在信中写道,40年来,国务院未曾讲台湾称作‘台北'、‘中华台北'、‘台北,中国'或是其他名称。他们认为,“沿用‘台北'一词,未能确切反映出美国不仅与台湾首都国家级政府官员有紧密联系,而且与许多地方政府以及台湾人民间的密切关系。
议员还指出,国会传统上也一直称“台北”或“中华民国(台湾)”,而在《与台湾关系法》中,以及就该法案名称辩论期间,也未使用过“台北”一词。
议员们认为,美国在2019年5月走出重要一步,将驻台机构名称从“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 简称CCNAA)改为“台湾美国事务委员会”(Taiwan Council for US Affairs,简称TCUSA)。他们呼吁进一步将“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更为确切的“台湾代表处”。
国会议员们在信中称赞国务卿蓬佩奥在任期间对美台关系“展现出巨大的支持”,而国务院在近期也采取了一些强化双边关系的动作,包括因应《与台湾关系法》及六项保证增加对台军售、倡导支持台湾加入国际机构,以及近期宣布的美台经济对话和《台湾旅行法》中一些有意义的实际动作。
议员们还在信中对国务院目前正在审议的台北关系准则提出建议。他们认为,多年来,国务院的台湾关系准则在双方没有外交关系要求的情况下,反而在双边关系上加设了更多限制。议员们认为,准则中存在一些自我约束,例如美国官员与台北经文处使节的会面地点的限制,主要是未来解决与中国的紧张局势,而不是为了加强美台关系中的美国利益。
议员们在信中写道,“根据《与台湾关系法》,与台湾没有外交关系并不排除双边关系更进一步正常化,但美国国务院准则的不断反复,对该关系施加了限制,从而对美国与台湾相关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利益造成损害。”
议员们还敦促推进美台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称台湾已经对双边自贸协议的艰难谈判做好准备,并在近期放宽了对美国猪肉和牛肉的进口限制。
美国众议院议员们指出,“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一决定所形成的势头,那将确实是错失良机。”他们表示“相信美国会尽快以善意姿态回应。我们相信美国人民会强力支持这样的举动。
”
议员们提及近期由北京主导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简称RCEP),认为美国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扩展在亚洲的市场准入。他们认为,“没有这项提议,我们相信美国的公司将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鉴于国务院并非对外贸易的主要机构,议员们称赞蓬佩奥启动与台湾进行新的双边经济对话,并敦促他利用自身所处地位继续倡导美台经济关系更为密切。
议员们称赞了即将卸任的特朗普政府采取大胆举措,“调整了美国对华政策,并使我们伟大国家在未来几年内继续成为维护亚洲和平、繁荣和民主价值观的主要力量。”
7
台湾各地举行“挺川灭共”集会游行
2020年12月19日大纪元记者宋安台北报导:台湾各地民众齐聚台北市信义广场,参加“挺川灭共”游行集会
台北时间12月19日下午,台湾民众聚集在台北市信义广场,参加“铸就正义守护台湾”游行集会活动,藉此声援反舞弊、反中共,支持美国总统川普连任。
前来参加活动的民众,士气高昂,举着各式横幅表达心声。
8
台湾人站出来挺川普
2020年12月19日大纪元记者张原彰台湾台北报导:2020年12月19日,台湾《大纪元时报》在台北市的信义广场举行“挺川灭共站出来”
、“铸就正义守护台湾”游行集会活动。虽然天气湿冷,仍有近2千位台湾民众参加游行,备役政战少将、政治大学外交系兼任助理教授余宗基说,“当许多人纷纷离弃川普时,看到那么台湾人站出来,“证明台湾人是不现实的,而且有信念,从头到尾都坚持对的事情。”
2020年12月19日,来自台湾各地的民众,齐聚台北市信义广场,参加《大纪元时报》举办的“挺川灭共站出来”游行集会。
“川普总统面临选举的关键时刻,有这么多台湾人站出来,支持川普再连任四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余宗基受访时指出,为了肯定川普施政对全球带来的重要影响,在2周之前,许多日本人走上街头声援川普,“我就觉得奇怪,川普对台湾很有贡献,但怎么没看到台湾人站出来。”
“现在看到这么多台湾民众站出来,我内心非常的澎湃。”他说,“特别是这天特别的寒冷,又持续下着雨,但台湾人却非常的热情,“这就是台湾人珍贵的一种特质。”
“台湾人在这个时间点站出来,充分映证了雪中送炭的道理。”余宗基说,当世界纷纷离弃川普的时候,台湾人始终不离不弃,在冬天为川普送上温暖的声援雨鼓励,“这证明台湾人是不现实的,而且有信念,从头到尾都坚持对的事情。”
余宗基以中共肺炎(武汉肺炎)作为例子,认为台湾之所以没有在疫情之下出现重大伤亡,且防疫能力在全球一支独秀,“这是台湾人有独特的见解跟能力,跟大家不一样。”
“台湾人站出来挺川普,中共知道一定很不是滋味,但我们不惧怕。”余宗基认为正是因为不惧怕中共,才造就出台湾人的与众不同,“台湾人凭着自己的条件,发展自己的国防武力,同时有勇气力挺川普,这是台湾获得国家安全的保障。”
挺川灭共:“不是谁当选的问题,是正邪阵营大战”
2020年12月19日大纪元记者施芝吟台湾台北报导:由台湾大纪元发起的“挺川灭共站出来”集会游行, 12月19日下午在台北信义广场集结出发。来自新北市永和区的徐小姐,肩披美利坚国旗到场声援。她说,为了这次游行,她专程到西门町跑了好几家店,好不容易买到(美国)国旗,就为表达挺川心声。
她表示,身为台湾人,年初时候的台湾总统大选,曾经历过一次深深的亡国(危机)感,只是没有想到今天的美国,竟然也要台湾人挺身帮他发声,因为台美都面临了总统选举的渗透。
“我觉得在明年美国大选合法结果出来之前,这是仅有的少数机会,可以让台湾人民站出来做这件事情。”她说。
当被问及她对美国总统大选的看法,徐小姐表明力挺川普的理由:美国选举舞弊的问题,已不是谁当选的问题,而是意识形态之争,是两个正邪阵营大战的交错,“一个是社会主义,其背后是很深层的共产主义;另一方,则是美国的自由民主精神。”
“其实,就像鲍威尔讲的,这是对于神的信仰,还有家庭、以及国家的信念,这三者正是美国的传统价值。而今,社会主义却突然要对这三个传统价值进行破坏!”
她进一步指出,所以不管是拜登的政策,还是川普的政策,他们对这件事情(传统价值)的立场,显然地天差地远,“拜登名义上讲得很漂亮,所谓的民主党人总是习惯讲漂亮的话,可是你看他们的政见,其实很清楚的是社会主义,甚至是共产主义。”
身为台湾人,饱受中共的文攻武吓,以及种种渗透统战伎俩,尤其经历年初的台湾总统大选,徐小姐表示,对于川普的战斗处境感同身受,并力挺支持,“很明显,这两个候选人背后所代表的精神,将会把世界其他国家带向不同方向。”
她强调,台湾人民这时如果不站出来的话,“你想想看,美国(民主体制)现在就这样遭受破坏;此后,我们台湾那么小的民主国家,谁还会为我们讲话?“所以,台湾人民这次为什么要站出来,就是这个理由!”
艺术工作者:反共是最大的天意
2020年12月19日大纪元记者李怡欣台湾台北报导:全球声援“挺川灭共”声势蔓延到台湾,台北永和从事文创艺术的艺术工作者许先生,特别上网订购了美国国旗,并带着国旗参加《大纪元时报》于12月19日(周六)在台北信义广场的“反舞弊反中共要真相要正义”“挺川灭共站出来”游行集会。
许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大选舞弊这件事与全世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他认为这不只是政党选举,而是正邪大战,“参与挺川活动不是干预美国内政,这件事是正确公义的就该站出来。”
许先生强调,挺川普和反共其实是相互关联的,从香港反送中运动到中共隐瞒武汉疫情,等于把中共这张画皮给撕开了,“让全世界人都看到了中共恶毒的嘴脸,川普当然更生气。”如今美国面临这样的困境,背后同样有中共干预的黑影,“中共的行为实在是太无耻了,我今天就是因为知道了那些腐败的选举弊端,才会想要参加这个活动。”
他指出,美国很多媒体蒙蔽了真相,一般人也没有正常管道去知道真相,“媒体不报,有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背后的财团,可能跟中共有勾结。”他谈到拜登儿子的硬盘丑闻被掩盖,以及脸书执行长、Google执行长间接控制媒体,“还有索罗斯,他们都在背后控制那些媒体,因为他们有钱,以为可以肆意妄为。”
但真相不会永远被掩盖,他说从集会现场,看到很多明白真相的人都站出来了,令人欣慰,“我们不可以让没有良心的人再继续败坏这个世界的道德水平,所以只要有良知的人,知道真相的一定要站出来讲话。”
他也认为台湾人今天有机会能站出来一定要珍惜,“台湾真的是很幸福,像这次疫情,台湾没有被影响太大,我觉得是一个天意,台湾人只要出国,马上就确诊,真的觉得台湾有一层保护罩。”他认为台湾能被保护,是因为台湾人愿意去看清真相,以及台湾的领导人也支持反共的立场。
“所以我们就要坚持反共的立场,朝最大最有用最有利的事情去看待。”他认为反共就最大的天意和真相,“我们要秉持真相,才可以有更美好的未来,如果我们都不去讲话的话,都觉得这与我们无关,那到最后我们自己要被剥夺的时候就来不及了。”
许先生推崇川普是能看清真相的总统,“川普在一系列的政治的政策当中,对中共一直是保持非常严厉的立场,我相信川普在第二任期,对中共不会有所保留,会全力以赴的去扺制中共。”
“当然不只中共,它渗透美国的那些政府、华盛顿沼泽、那些鳄鱼,也一定要把他给抓出来,不然的话,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安宁,接下来等待的一定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我相信。”他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