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2年12月3日星期六

2022虎年大事记(12月3日星期六)

 


2022123日星期六

从中国官媒中读懂江时代与习时代的区别

 

江澤民95歲生日。(微博@大弟子傳媒)(图为江泽民95岁生日照)。

1989年中国发生了「六四」天安门事件,赵紫阳下台,是年63岁,已经接近退休年龄,做好了准备退休后到大学当老师的江泽民被邓小平、陈云等政治老人相中,被提调进京,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央,开始了他最辉煌的政治人生。从这一天起,直到去世,他都是中国政坛的话题人物,国际媒体的流量明星。这期间,至少有一半时间,他都是中国名义或实质上的最高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去世后中国官媒开始发表不少充分肯定和赞扬其伟大而光辉一生的图文。那么江时代与习时代有什么区别呢?

 

 


1

 

江泽民伟大光辉的一生

 

央视网

2022-12-02 21:38

北京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江泽民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江泽民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江泽民带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紧紧依靠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1926817日,江泽民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家庭。江泽民从小受到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同时在诗书世家的氛围中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江泽民早年就读于扬州东关小学和扬州中学,在扬州中学求学期间家乡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他常去梅花岭明代爱国名将史可法墓凭吊,吟诵史公祠的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抒发悲愤心情。

  1943年,江泽民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电机系,积极参加进步学生抗日爱国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江泽民转到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学习。19464月,江泽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江泽民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参加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学生运动,掩护革命同志。

  1947年,江泽民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到上海粮服实验工厂工作,历任工程师、工务科长、电务工场主任、动力车间主任等职。在此期间,他在工人群众中并在青年会夜校职业青年中从事革命宣传工作,1949年组织工人群众开展护厂活动,迎接上海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江泽民先后担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第一副厂长、上海制皂厂第一副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第二设计分局电器专业科科长等职。在益民食品厂期间,他负责研制和创立了光明牌食品品牌;为了支持抗美援朝,他组织生产了专门供应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罐头食品。在第二设计分局期间,他主持了新中国第一台国产汽轮发电机设计工作。

  19549月,江泽民奉调参加兴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19554月到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制造厂实习,19565月回国后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任动力处副处长、副总动力师和动力分厂厂长等职。1961年,煤炭供应紧张,江泽民任动力锅炉改烧原油的大型工程总指挥,工程获得成功。

  1962年,江泽民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负责该所科研领导工作,主持完成了当时国家急需的JO2小型异步电机系列的设计任务。1964年和1965年,江泽民先后作为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参加在日本、法国举行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年会,并考察国外电气科学技术发展情况。

  19665月,江泽民调任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代理党委书记,9月任党委书记,组织原子能发电设备的设计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江泽民受到冲击。1970年底,江泽民调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1年任中国第一机械工业部派驻罗马尼亚专家组总组长,负责领导中国援助的11个工厂建设工作。1973年回国,江泽民先后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外事局副局长、局长。1973年、1974年,江泽民先后任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团长,参加在联邦德国和罗马尼亚举行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年会。1976年,江泽民率团前往巴基斯坦,考察中国援建工厂建设情况。1978年,江泽民任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秘书长,访问欧洲六国,对加速提升我国机械工业技术水平、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提供成套技术装备能力、扩大机械产品出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1978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980年,江泽民担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党组成员,参与制定扩大对外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吸收利用外资等方面的政策,同时分管国家对广东、福建两省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具体贯彻工作,并参加筹建经济特区。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也是一个以往缺乏经验、需要从头摸索的新事物。1980年,江泽民先后率团到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香港、墨西哥、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考察,了解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边境经济区的情况,从中研究吸取可供中国举办经济特区借鉴的经验。同年8月,江泽民在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作关于在广东、福建两省设置经济特区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说明,为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19825月,江泽民任电子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3年任部长、党组书记。他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提出电子工业打基础、上水平、抓质量、求效益、翻三番、超十年的发展方针,组织领导电子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强集成电路、计算器、通信以及系统工程等重点项目的科研开发和生产工作,使电子工业更好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19829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85年,江泽民出任上海市市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1987年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他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力促进上海的改革发展稳定。他领导制订上海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提出在20世纪末把上海建设成为开放型、多功能、产业结构合理、科学技术先进,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方针。他积极支持开发开放浦东,强调要把浦东建设成为国际化、枢纽化、现代化的世界一流的新市区。为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他倡导建立了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新闻界理论界双月座谈会等制度。他注重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建立了重大工程决策专家论证制度。为了扩大上海对外开放,他提出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互惠互利、长远考虑的发展对外经济交流的四项原则。在他倡导下,上海市政府采取每年必须为人民办几件实事的做法,努力解决广大群众衣食住行方面的实际问题,改善群众生活。198711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9年春夏之交我国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他拥护和执行党中央关于旗帜鲜明反对动乱、捍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决策,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有力维护上海稳定。

  1989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会上坚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同年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03月,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92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提出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33月,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97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着重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在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983月,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0021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作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阐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决定江泽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2003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反映了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作出深刻思考,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他提出,全党工作的大局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要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穿于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他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财大才能气粗,落后就要挨打。只要我们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他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敏锐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定要有主动精神和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集中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他提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他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江泽民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的丰富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愿望,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在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就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进行了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他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初步勾画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共十六大上,他深刻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江泽民指出,必须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这是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他强调,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他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和人才总体需要,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他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我们要牢记一条道理,这就是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他提出大力推进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建设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发展跨越。他强调,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

  江泽民结合新的实践,进一步深化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思考。他指出,认真总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以及我们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曲折的教训,深刻分析它们的原因,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二是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他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各方面改革,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20世纪90年代,他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19926月,他提出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势在必行,不然就不可能实现我国的现代化,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他明确提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为中共十四大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中共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到20世纪末,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江泽民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他强调,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要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他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他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他提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要加快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深化金融、财政、计划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和协调机制,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注意掌握调控力度。他强调,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进入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紧紧把握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的趋势,强调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对外开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合作,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他提出,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继续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党从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江泽民阐明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第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同样世界贸易组织也需要中国,没有12亿多人口的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是不完整的,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只能以发展中国家的条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平衡,中国不会接受过高的、超出中国承受能力的要价。遵照这些指导原则,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过程中始终掌握主动权,于200112月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江泽民强调,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坚持以质取胜,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他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引进来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他强调,中国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注意防范和化解国际风险冲击,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江泽民提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关键在于要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他强调,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必须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解决结构不合理问题,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他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他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世纪之交,他向全党全国人民明确提出,要不失时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他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江泽民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必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他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要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他强调,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他提出,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他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藉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他提出,要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江泽民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他强调,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坚持不懈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要坚持不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江泽民担任中央军委主席期间,对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提出许多重要思想,创立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他提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要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加强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我军各项建设的首位,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他强调,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他提出要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确立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在战略指导上实行重大调整,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此后进一步提出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目标和任务,抓住了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正确解决了我军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方向问题。他提出,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一律不再从事经商活动。他强调,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尽快形成自己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杀手锏

  江泽民指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他领导推进中国政府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一系列准备工作。199771日实现香港回归,19991220日实现澳门回归。他先后赴香港、澳门参加中英政府、中葡政府举行的香港、澳门交接仪式。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他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全面正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严格按照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的工作,广泛团结港澳各界人士,共同维护和促进香港和澳门繁荣、稳定、发展。在中央政府坚定支持下,两个特别行政区政府沉着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及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团结各界人士,妥善处理了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保持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江泽民把握解决台湾问题大局,推动两岸双方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协商谈判。19951月,他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讲话既体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又充分考虑到台湾同胞愿望和台湾实际情况,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和积极反响。他提出文攻武备总方略,领导开展反分裂、反台独重大斗争。他郑重指出,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台湾问题不可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我们坚信,通过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面对国际局势跌宕起伏,江泽民深刻洞察世界形势发展总趋势,提出了一系列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和实践。他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他强调,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不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他提出,中国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增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加强相互帮助和支持。他提出,要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他强调,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区域性组织中发挥作用,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他提出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安全观,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他推动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由中国参与推动建立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地区性合作组织,它所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江泽民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号召全党同志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他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完整提出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要求全党认真研究和解决。他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强调,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要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他强调,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他强调,只要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盘石。

  江泽民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他指出,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反映人民群众意愿,集中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去发展各项事业,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强烈的公仆意识,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时刻都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江泽民担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职务之际,我国正面临着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他团结带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紧紧依靠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特别是成功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夺取了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2004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同意江泽民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2005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接受江泽民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请求的决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江泽民坚决拥护和支持党中央工作,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支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江泽民亲自主持编辑和逐篇审定《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江泽民文选》主要收入了江泽民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重要著作,为我们更深入地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重要教材。

  江泽民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征程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万众一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2

 

江泽民同志生平照片(一)

 

2022-12-02 18:44

新华网官方账号

 

 

这是1947年江泽民同志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照。新华社发

 

1955年至1956年,江泽民同志(右二)曾在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制造厂实习。这是江泽民等在莫斯科合影。新华社发

 

 

1956年,江泽民同志(左七)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同援建一汽的苏联专家等合影。新华社发

 

 

19633月,江泽民同志(前排右五)在上海同小型三相异步电机全国统一系列设计领导小组成员合影。新华社发

 

 

19646月,江泽民同志(二排右一)在法国艾克斯莱班出席国际电工委员会会议期间同与会代表合影。新华社发

 

 

198010月底,江泽民同志(前排右三)在爱尔兰香农开发区考察时同开发区负责人等合影。新华社发

 

 

19845月,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全国电子新产品展览会上,试用国际长途电话向远方的工作人员问候。新华社发

 

 

1985年,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新华社发

 

 

198810月,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庆贺老科学家从事科学工作五十年座谈会上讲话。新华社发

 

 

1989623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会上讲话。新华社发

 

 

1989116日至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亲切握手。新华社发

1990725日,江泽民同志与藏族群众共庆望果节。新华社发

 

3

 

江同志是如何面对媒体批评的?

文化视野观

2022-11-30 23:45江西

|张所长

 

 

曾经做过很多年的记者,在一家时政类杂志。写的报导,也大多是所谓的负面报导,也会报导一些企业的负面新闻。这常常被企业和政府不喜。有些单位甚至有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说法。后来,因为媒体环境和收入原因,转行去了互联网公司,做公关。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危机公关,会处理企业的负面新闻。之前我的工作是想尽办法把报导发出来,那么做公关则是,想尽办法别让报导发出来。这种互相矛盾的彻底转变,很让人痛苦。用一句很流行的话说,我终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做记者是自己理想所在,是出卖体力。做公关,那是出卖了灵魂。出卖灵魂比出卖肉体要痛苦得多。

我发现人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害怕批评。不管批评的对错,哪怕是基于事实的报导,也觉得是故意抹黑。企业想把报导删除了事,相关部门就更别提了,一纸禁令,常常让记者的努力前功尽弃,甚至开始怀疑人生——个中苦乐,容我以后慢慢讲。

这显然不是面对批评最好的态度。最近读《江同志传——他改变了中国》这本书,江同志面对批评时的表现,让人耳目一新。他处理批评时的方式,以及态度,都值得我们藉鉴。这则故事发生在1987年。

江同志主政上海期间,他深刻理解媒体力量,定期会和上海市的报纸以及媒体编辑们开会。

1987年夏天,《解放日报》刊载了一篇文章,叙述了江如何下令,修复上海火车站附近的一条破裂的水管。这篇题为《市长亲自关心漏水事件》的文章极为引人注目,对江的行为做了高度赞美。它写到,当人们向江抱怨,水管漏水已经3个多月,却没人管,工程师出身的江马上就管起了这件事,下令马上解决这一问题。

几周后,一家全国性的报纸头版刊发文章,不点名的批评了江事无巨细的工作方式。这个文章题目叫《事必躬亲的另一面》。文章批评某某市长干涉官员体系的工作,暗示这样的干预,鼓励政府下级官员的依赖性,被动性和不做决断。尽管文章没有提到江同志的名字,但事件发生在上海,毫无疑问,文章所指就是他。

文章里说,一个领导应该鼓励或者强迫下属去解决问题,不是越过下属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才会产生更有效的政府。他引用了一个市人大代表的话说,我不相信,这样的小事,就一定要一个市级领导出面才能得到解决,如果这座城市的所有事情都要如此处理,上海怎么运转的起来呢?

这篇文章也指出:领导人应该处理具有广泛意义的更大问题,而不是亲自处理任何细小的具体问题。更糟糕的是,有媒体甚至发表文章称赞某某市长亲自处理一个出租车司机宰客这样的问题。在文章结束时写道,那么我们应该自问,物价局的局长,处长和其他官员,还有出租车公司的经理们上哪去了,他们在干什么?

作为很关注媒体的江同志第一时间看到了这篇文章。很多人觉得,对江同志的冒犯,会掀起一场风暴,很多人的工作保不住了。但这些担忧并没有发生。

江同志不这么看,他只是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觉得一座城市就是这样的小事运转起来的。如果领导人关心这事儿,就为下级官员带了好头,其他官员就更加责无旁贷。

随后,上海举行了一次政府扩大会议,也有负责媒体的官员参加。江同志特意在会上朗读了文章的几段。他反驳了对他的批评。江同志说,这位记者对如何管理一座城市一无所知。尤其是对一座像上海这样大而复杂的城市。一座大城市的市长是这么容易当的吗?江同志反问道,接着又补充说,他肯定是个书生。

江同志要求在场的总编辑把他的批评直接转达给这位记者。受到批评的编辑们回到报社的办公室时,他们担忧的对这位记者说,如果他看重自己工作的话,最好尽快采取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记者听说自己受到了市长的批评,也很担忧,甚至开始担心自己能否继续在上海写作,能否继续做记者。

记者整夜未睡,起草并修改了一封道歉信。第二天一早,他就把自己的申辩送到了市长办公室,信里解释了自己写这篇文章的动机。记者在信里说,我没有能完全理解您为体察民情所做的努力,我的观点是偏颇的,请您原谅我。

江同志看到信后感到意外,第二天就用毛笔回了一封3页的亲笔信。回信中,江同志用道歉的口气说,总体上他同意记者的担忧和主要观点,理解他批评的本意。尽管他不同意记者的说法,但他希望记者不要在意

江同志说,我欢迎你继续对市政府的工作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包括我个人的工作在内。江说他知道自己的工作风格有缺点,有时候我的态度过于生硬,有时过于严厉,也时常用嘲讽的口气说话。

记者在江同志批评之后,曾一度担心自己失业,但收到了江的信之后,他就放了心。几天后,这位记又在报纸上批评了官员把权力商品化的问题,江读到之后,告诉一位正在报导市长活动的摄影师同事,说他这篇文章写的很好,请向我转达我衷心的祝贺。

 

4

 

江同志如何度过人生低谷期?

百晓生大观察

2022-11-30 23:41江西

|传达室

 

我昨天刷到人民日报微博发的一篇文章,叫《度过人生低谷期的7个小建议》。

虽然煲的是一碗鸡汤,但这两年许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种各样的低谷,因此看到后还是有些想法。

陷入低谷的感觉是很难受的。

有一个办法是可以读读领袖人物的经历,看他们是怎么面对的。譬如,毛泽东在苏区的时期曾被边缘化,邓小平三落三起的经历更是耳熟能详。

那么,江同志有没有经历过低谷?他又是怎么面对的呢?

 

01

 

1960年代,明信片上的武汉街景。

 

19665月,江同志从上海电科所副所长的职位上,调到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当所长。

这个研究所是为核工程做配套设计的。

从副所长变成正所长算是升职了,但也不得不面临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两地分居,让他与温馨家庭的分离,一份工资还要分成几处花。

那时他的月工资是158块。

我查了一下数据,158元按照当时干部24级工资标准,在11-13级之间,相当于中校到大校的水平,并不算低。但因为家庭负担重,所以也并不宽裕。

据热工所的段同志回忆,他亲眼见到江同志领到工资后,在邮局汇款的情景:

扬州的父母40元,上大学的两个妹妹共30元,自己只留20多元傍身,余下的寄给上海家里。

热工所是新筹建的机构,所以一开始没有自己的物业,只能藉住在武汉锅炉厂的一幢四层小楼里。江同志身为所长也和大家一样住单身宿舍。

 

02

 

尽管条件跟上海比差很多,但毕竟担任部属大所的所长,40岁也恰是年富力强,当打之年。

正当他准备为国家的核工业作贡献的时候,史无前例的文革来了。

武汉是九省通衢,华中重镇,也是运动搞得比较厉害的地方,几乎是个领导就要被斗。作为一把手的江同志,自然难以幸免。

他的罪名是所谓的执行资产阶级反革命路线

原因无非是他去过苏联和一些西方国家,在同事面前赞美过巴黎是个很美的城市。甚至他的发型也被指责是三十年代的样式,不革命

真是令人十分生气。

很快,工宣队军宣队剥夺了他的权力,多次把他关进小黑屋反省。在《江同志有没有见过周总理?》这篇文章中也记述了,他因此与面见总理的机会失之交臂。

从这个时候起,江同志进入长达4年的低谷期

 

03

 

这种低谷不光是事业上的停滞,而且还有人格上的侮辱。

拥有正牌大学文凭和多年技术管理经验的江同志,靠边站之后被安排干什么呢?

答案是,清洁工。

这种落差无疑是相当大的。

同事们回忆,那段时间每天都可以看到他穿着胶鞋,手拿橡皮水管和扫帚在打扫厕所和实验室。

人在低谷时,最容易产生的是绝望感,丧失对未来的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去想未来,专注眼前的事情。

老同事的记忆中,江同志打扫实验室时非常认真,满头是汗。跟他说差不多就行了

可江同志却说,实验室加热段上的铜锈如果不刷彻底,会有安全隐患。

无独有偶,这时远在上海的江同志妻子王同志,也被弄到食堂扫地擦桌子。可同事们发现,她也从不抱怨,还是那么娴静

 

04

 

人生的暴击是突如其来的,会让人措手不及从而迷失方向。有人会选择沉迷在娱乐中消磨时间,但学习才是治愈的良药。

1960年代的运动中,许多生产和科研的任务被中断。人才济济的热工所,也变得无所事事。

尽管已经是靠边站的所领导,你都想不到江同志干起了什么事。

他竟然在那样的环境中,亲自组织编教材,办起了英语和日语的学习班。

他对大家说:

虽然现在的形势下咱们没有太多的设计任务,但可以利用时间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和外语,提高自己,总不会一直是这样乱哄哄的无政府状态吧。

这段话细品一下水平很高,既描述了未来的希望,又指出了现实的出路。大家参加外语班的积极性都很高。

在那段时光里,江同志不光为大家办起了学习班,自己还学会了游泳。

在武汉炎热的夏天,他常常和年轻的职工一道来到东湖边。波光粼粼的湖水,见证了他很快学会的蛙泳、仰泳等几种泳姿。

我记得前些年有一位著名官员,在遭遇仕途波折后,白天就在图书馆看书,晚上就去运动,过上读书+出汗的生活,慢慢走了出来。

 

1969年的群众游行。

 

05

 

一个人要垮下去很容易,只需要躺平就好;一个人要支棱起来不容易,需要有强大的信念。

在江同志的低谷期里,有一段他和年轻人的对话。

1967年的一天,一位姓滑的年轻同志,要拉江同志上街去看武斗的热闹。

没想到江同志却对他说:

小滑,你还年轻,要抓紧时间好好学点知识才是。我二十多岁就出过国,看到人家高度文明发达,我们真有种紧迫感。

这应当就是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信念。

当时,许多员工都跑回了老家。江同志却说:我会与热工所大楼共存亡。

在一个人的低谷期,他也不应停止工作。工作帮我们维护着生活和精神的秩序。

在四年时间里,江同志确实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而且还想着自己来这里是搞核工程的。

江同志原本学电机,他并不懂核能。

但在武汉,他自己读完了长达三百多页的核工程教程。根据一位丁同志的回忆,他跟江同志去北京出差时,他还利用时间间隙,去请教原子能方面的专家,去房山参观了中国第一座核实验堆。

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江同志直到离开武汉时,也没能为核工程发挥他原本该有的作用。

老同志介绍说,退休之后的江同志依然在阅读核能方面的书籍,不知道是不是在完成当年未尽的遗憾。

……

以上引用的数据,大多来自《江同志在武汉热工所》这本书。

前些年,陆续出版了多本反映江同志人生历程的书籍。《热工所》这本是其中最薄的,也说明了那段时间被打乱的节奏。

但是,无论厚薄,都是人生。

 

5

 

江泽民逝世|一国两制法律论坛今举行 政界及法律界默哀1分钟

 

香港01撰文:何瑞芬

出版:2022-12-03 10:14

 

江澤民逝世|一國兩制法律論壇今舉行 政界及法律界默哀1分鍾

 

香港基本法教育协会今日(3日)举办「一国两制」与「一带一路」倡议国际法律论坛,大会先安排全体起立,面向大屏幕的国旗奏国歌,其后关闭屏幕,并指示到场人士为周三(30日)离逝的前国家主席江泽民默哀一分钟。

大會奏國歌,現場人士站立。(何瑞芬攝)

 

香港基本法教育协会今日举行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活动,主办「一国两制」与「一带一路」倡议国际法律论坛,多名政界及法律界人士出席。

现场出席人士包括中联办副主任陈冬、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谭惠珠、前律政司司长梁爱诗及袁国强、立法会主席梁君彦立法会议员梁美芬。大会奏播国家后,示意在场人士为周三逝世的江泽民默哀,众人站内并低头默念1分钟后,才展开活动。

 

李家超未能親臨現場,並以視像致辭。(何瑞芬攝)

李家超未能亲临现场,并以视像致辞。(何瑞芬摄)

 

行政长官李家超以视像致辞,引述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访港时提到的重要讲话,指一国两制是好制度,必须继续坚持,形容回归25年来一国两制取得成功,亦确保香港的独特地位,成为连接祖国与国际的桥梁。

 

6

 

江泽民逝世︱两度接见台湾统派 直言「六四」又倡「中国」国号

 

香港01撰文:张钧凯

出版:2022-12-02 17:00

 

江澤民逝世︱兩度接見台灣統派 直言「六四」又倡「中國」國號

 

1130日中午时分,江泽民在上海逝世。当中共讣告一出,台湾顿时之间议论起了这位在两岸关系上与台湾官方多次交手的大陆第三代领导人。有媒体忆起江泽民与李登辉之间的「密使」传闻,有学者认为他为两岸铺陈了稳定基础。普遍的看法是,江泽民主政期间台海虽一度濒临危机边缘,同时也打开了进一步往来的空间。

中共对台政策一向被认为具有传承性,换句话说它是历任中共领导人在台湾问题上的说法与承诺迭加,在大政方针不变之下,因应时局调整之后的产物。江泽民时期的对台政策,人们一般记得的就是在1993年和2000年两度发表台湾问题白皮书,以及「江八点」、「汪辜会谈」等等推动两岸接触谈判的做法。

不过至今较受忽略的是,被认为「性情中人」的江泽民,在接见台湾人士、特别是「志同道合」朋友们时,有一些「脱稿而出」的表述,更能够看见那个两岸在彼此关系上「摸石头过河」的年代,江泽民如何站在国家领导人的高度,真情流露去回应当时一般台湾社会对中国大陆和两岸未来的疑问。江泽民任内两度接见台湾「中国统一联盟」访问团,会中的对谈便成了值得一探究竟的文本。

 

盼两岸「不计前嫌」向前看

 

1989年六四事件的发生,重挫台湾社会对中国大陆的观感和民族情感。成立于1988年的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在时任立法委员胡秋原等人的倡议下,先由学者王晓波起稿致书中共中央,表达对国是之关心,随后受邀于19902月由时任主席、著名作家陈映真率团访问大陆,江泽民于219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全团27名成员。

据团长陈映真留下的对谈纪录,江泽民用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卢」等诗词古文,来描绘自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甚至点出与马列主义的关系:「要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但也要积极地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思想」。

他又用了「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以及「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既寓意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也寄望两岸能「不计前嫌」,「采取向前看的态度,多为中华民族的未来着想」。

 

1997年7月1日,江澤民與查爾斯王子在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上握手。(VCG)

199771日,江泽民与查尔斯王子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握手。(VCG

 

回应到当时动荡不安的国内外情势,江泽民以自信的口吻向来自台湾的爱国客人保证「中国完全可以保持安定」,在国内「首先要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才能国泰民安」;在国际「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我搞我的社会主义,你搞你的资本主义,谁也不要干涉谁」。

至于众所关切的两岸问题,江泽民藉由《香港基本法》(草案)甫完成的起草工作,论证两岸能在中华民族的基础上,「可以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实行不同的制度」。对于「武统」的话题,江泽民表示,不做「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的承诺,「是针对外国干涉势力和分裂主义分子的」,「我相信台湾同胞只要把其中的道理弄清楚之后,也就不会反对的理由」。

 

六四之后团结教育知识分子

 

另外根据19903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载,引起海内外震荡的六四事件,也成为这场会谈没有避讳的重点之一。江泽民特别提及中国共产党在六四之后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强调不会随意给大学生戴上「动乱分子」的帽子,「我们对广大知识分子一律团结教育、对青年知识分子是热情对待,但也要严格要求,要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不能把他们推过去。这一点请你们放心。」

 

從1989年六四事件到2003年李鵬退休,江澤民與李鵬一起共事14年。圖為2012年中共十八大開幕前江澤民與李鵬合影。(新華社)

1989年六四事件到2003年李鹏退休,江泽民与李鹏一起共事14年。图为2012年中共十八大开幕前江泽民与李鹏合影。(新华社)

 

联系上六四事件「反官倒」、「反腐败」的起因,江泽民引用了中国老话「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己不正,焉能正人」,「身教重于言教」等,强调共产党有「廉政」的好传统,但他也注意到少数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必须唤起全党和全国人民,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这场突破两岸政治对立的会谈,不是没有任何的阻力,例如时任台湾新闻局长的邵玉铭即表态称,「将依法处理统盟在大陆的言行」。但陈映真仍然看到了此行突破两岸冰封的重要性:「大陆打个喷嚏,台湾就可能发烧,台湾有什么动作,大陆也很注意」,他认为「江总书记是非常开明的人」,中共倘若能在廉政建设上「实行非常鲜明的政策」,「这样能鼓舞大陆人心,对台湾也是非常大的鼓舞」。

 

统一后国号可简称「中国」

 

两岸之间跌宕起伏,1990年代虽有「汪辜会谈」和「九二共识」的善意起点,但很快地又面临了民进党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与李登辉「特殊两国论」的巨大冲击。江泽民旋于20002月推出《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16度直接点名李登辉,明确将其定调为「台湾分裂势力的总代表,是台湾海峡安定局面的破坏者,是中美关系发展的绊脚石,也是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麻烦制造者」。

 

1999年李登輝提出「特殊兩國論」,江澤民在2000年發表《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作為應對。(Reuters)

1999年李登辉提出「特殊两国论」,江泽民在2000年发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作为应对。(Reuters

 

这份白皮书另一项要点,在于延续「江八点」的基调,为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空间:「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20011023日至29日,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一行20人再度应北京方面邀请访陆。江泽民于1029日接见该团,谈话时间长达一个半小时。

据中国统一联盟返台后于111日召开的记者说明会,双方讨论到了统一后「国号」的问题,时任主席王津平指,「他(江泽民)倒是说了几句很有意思的话」。同行的学者王晓波还原当天的见面情况,忆及江泽民以国家领导人身份第一次提到国号的问题,「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可以 simplify,称为『中国』就可以了。他特别讲到,『不必去做无谓的争执』」。

此外,众所周知江泽民签名时惯用繁体字,还曾经引起大陆内部的质疑声音,指「主席应作全国表率」。江泽民在会谈中,特别向使用繁体字的台湾来宾交代了他的四大理由:

 

1. 简繁体字现在可以用计算机转换。

2. 繁体字习字临帖还可以学习古典诗词。

3. 简体字虽然在大陆使用,港、澳、台湾同胞还使用繁体字。

4. 中国字是艺术。

 

江澤民慣以繁體字簽名。圖為江澤民簽名版《中國能源問題研究》。(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江泽民惯以繁体字签名。图为江泽民签名版《中国能源问题研究》。(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这个话题虽在两岸问题中非属「大事」,何以江泽民会在如此场合谈及中国文字问题?要知道台湾方面对大陆的「简化字」始终有着一定程度的心结,甚至到后来有政治人物倡议以「正体字」一词取代「繁体字」,目的即在于欲与「简化字」竞逐「正统」。曾在第一次中国统一联盟访京团随行的大学教师李寿林,即认为江泽民能重视中国文字问题,「不仅关系海峡两岸真正的统一,其实更关系中国民族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自信与责任,我们要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未来」。

 

两岸恶化台湾空间越走越窄

 

从「不计前嫌」的两岸寄望,到直言「六四」,再到主张统一后国号可简称「中国」,以及论及简繁体字等敏感话题,这符合外界对于江泽民自由开明的形象,但也是两岸关系时代变化下的缩影。江泽民虽强调「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但不能撼动的前提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而且斯时台湾「反中」、「拒中」和「抗中」的氛围并不若当前来得如此高涨。

时至今日,两岸曾经经历八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却随着外在环境中美进入战略竞争的变化,走上了对立和对抗的老路,有过之而无不及,「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在台湾更是气若游丝。经历佩洛西(Nancy Pelosi,台译作裴洛西)执意访台的大波折,北京时隔22年后出台名为《台湾问题与新时代统一事业》的第三份对台白皮书,不仅取消了「不驻军不派人」的承诺,还划设好「台湾特别行政区」的终局设定。

换言之,从江时代对照习时代,对台湾来说,除了实力对比翻转处于弱势之外,两岸关系恶化非但无法替台湾争取到更大的空间,反而令台湾的出路愈走愈窄,而且陷入了更大的危机风险之中。江泽民逝世回首时代风云变幻,对两岸关系与台湾问题何去何从,还是有着值得今人参考反思的启发。

 

7

 

江泽民逝世|

一位不一样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江澤民逝世|一位不一樣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

 

香港01

撰文:杭子牙

出版:2022-12-01 09:11

 

人总是要死的,关键是怎么活,怎么活才能对得起这一生的光阴,才能在死去的时候了无遗憾。

江泽民有没有遗憾我们不清楚,可能有吧,也可能没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绝对对得起这96年的光阴。

1989年中国发生了「六四」天安门事件,赵紫阳下台,是年63岁,已经接近退休年龄,做好了准备退休后到大学当老师的江泽民被邓小平、陈云等政治老人相中,被提调进京,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央,开始了他最辉煌的政治人生。

从这一天起,直到去世,他都是中国政坛的话题人物,国际媒体的流量明星。这期间,至少有一半时间,他都是中国名义或实质上的最高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

 

1998年12月31日,江澤民發表新年講話。(新華社)

19981231日,江泽民发表新年讲话。(新华社)

 

在中共政坛,像江泽民这样背景出身的人要在这个位置立住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尤其在当时特殊的国内政治与国际巨变背景下,他的两位前任,胡耀邦和赵紫阳先后下台就是因为未能驾驭处理好这些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兼具了列宁主义斗争精神与深厚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精英政党,尽管它的运转机制看起来好像没有西方选举机制那么热闹,但是其竞争的激烈却一点都不比选举政治弱,甚至比选举政治竞争更为激烈残酷,对领导人的要求更高,更需要手腕与谋略。在中国,这被称为政治智慧。

江泽民显然是一位有着超常政治智慧的人,要不然我们可能今天就没有机会这样纪念他了。很多人写政治人物的纪念文章总是从他们如何表现不凡切入,用大段文字来回顾他们的生平,条分缕析总结他们的政绩,尤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人物传记更是如此,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突显他们光辉伟大的一生,生怕有关他们如何掌握和巩固权力的描述会有损他们的政治形象,包括这次江泽民去世后官方的讣告也是如此。

但实际上,任何一个政治人物,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当代的,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是伟大的还是猥琐的,如何掌握和巩固权力都是开启他们政治人生的第一步,是他们必须通过的第一场考试。江泽民明显是这场考试的优等生。

 

中共領導人與航母。(新華社/VCG)

中共领导人与航母。(新华社/VCG

 

考试通过后的江泽民做了很多大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1130日发布的讣告中用了整整七个大段、2784个文字来回顾总结。

包括他1989年上任后如何处理「六四」天安门政治风波,「旗帜鲜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国家独立、尊严、安全、稳定,毫不动摇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打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从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的十三年中「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定和实施了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鋭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改革,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打开外交工作崭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新进展,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閉幕後,鄧小平(右)與江澤民握手。(法新社)

199210月,中共十四大闭幕后,邓小平(右)与江泽民握手。(法新社)

 

包括在军事方面,他「深刻洞察和把握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对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创立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领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思想路线与意识形态层面,他「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坚持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作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他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体现了一位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等等。

 

江澤民95歲生日。(微博@大弟子傳媒)

江泽民95岁生日。(微博@大弟子传媒)

      

2009423日,在杭州曾经工作的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江泽民对自己担任领导人后的工作简短评价如下。他说:「到了北京我干了这十几年也没什么别的,大概三件事,一个,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个,把邓小平理论列入党章,第三个,就是『三个代表』。如果说还有一点成绩,就是军队一律不得经商,这个对军队的命运有很大关系,因为我后来又干了一年零八个月,等于说我在部队干了15年军委主席,还有98年抗洪也是很大的,但是这些都是次要的,我主要的就是三件事情,很惭愧,就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谢谢大家。」

谦逊,有一丝丝的骄傲,难掩溢于言表的自信,似乎还带有一点点渴望得到他人肯定的期待,一点都不「八股」,也没有什么「伟光正」等言词——几乎每一个家里有优秀学生的家长,都从孩子们身上感受过这种心态,特别当他们考了一个不错的成绩,或者捧回某个大奖之后。

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江泽民仍然逃不掉这种脾性,他就是这样一位感情丰富、喜怒形于颜色、有血有肉的领导人,一位非常不一样的中共领导人。

他总是露出招牌式的毫无心机的笑。他当众为来宾唱歌,为美国客人指挥乐队,会玩好几种乐器,到夏威夷换上泳装就去下海游泳,用英语当众背诵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被记者提问惹恼后训斥记者「too young too simple」。他曾经留学苏联熟练掌握俄语,兴之所至还会随口吟诵中国古典名句,可谓出口成章,国内几乎各大城市都留下过他书法自成一格的亲笔题词。在科技领域,他还是一位真正的专家,一位相当优秀的工程师。

 

2002年10月25日,美國總統布殊在其私人牧場會晤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布殊和夫人勞拉(Laura Bush)在門口歡迎江澤民和夫人王冶坪。(新華社)

20021025日,美国总统布殊在其私人牧场会晤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布殊和夫人劳拉(Laura Bush)在门口欢迎江泽民和夫人王冶坪。(新华社)

 

但是,如果只是这些,那江泽民根本就不可能在中共政坛站稳脚跟,更不可能驾驭那个动荡变幻的时代,成为那一代的领导核心。

在「六四」后那个亟需打开国际格局的特殊时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头些年的战略机遇期,大概也只有他这样有开放意识,敢于与世界打交道,同时又善于与世界打交道的领导人,才能团结带领中共,完成那个时代的历史任务。如果说邓小平开启了中国现代化,那么江泽民就是中国现代化的真正领导者。他没有辜负那个时代,也没有辜负他的伯乐邓小平、陈云等人。

他任内及后来中国社会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以及在国家治理与发展过程中对底层民众关照不够

等,这些似乎也没什么值得讳言的,毕竟在他执政的年代,言论环境还是较为宽松的,以他的包容,应该也不会因为在纪念他的文章中提到这些事而生气。

现代中国已经不是封建社会了,辛亥革命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但是,如果——我们只是说如果,如果现在是中国古代,按照驾崩后的规程为帝王上谥号,用「文」字为江泽民上谥大概不会有什么争议吧。在中国共产党已经101年的历史中,在新中国成立这73年中,除了文韬武略的开国「太祖」毛泽东,又有哪个最高领导人能比江泽民更有文采、更有才情呢?之前没有,之后大概也很难有吧。

江泽民生于扬州,晚年常住上海,他似乎非常喜爱上海这座近代中国开埠最早、最现代、最开放,同时也最具烟火气息与海派气质的国际城市。他在这座城市求学、工作,从这个城市出发登上中国最高领导岗位,最终又在这个城市去世,和这个城市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还有一件事,2011年有香港媒体误报江泽民死讯,我们是第一个辟谣的。好遗憾他这次没有再给我们辟谣的机会。

谨以此文纪念江泽民,这位不一样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曾经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他这一生是精彩的,他对得起这96年的光阴。

六四後,(左起)喬石、李鵬、江澤民、楊尚昆中共領導人為軍人頒紀念章。

8

 

江泽民逝世︱陈勇赞幽默平易近人 六四后掌党军大权率国家渡难关

 

香港01撰文:周皓宜

出版:2022-11-30 20:48

 

前国家主席、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于今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立法会主席梁君彦代表全体立法会议员表示深切哀悼。

行政会议召集人、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表示,她曾多次亲自接待江泽民,过去曾至少两度负责江泽民来港的保安事务,形容他和蔼可亲。

港区人大代表、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勇,对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离世表示沉痛哀悼,称江泽民在位期间非常关怀香港,并曾多次访港,相信他来港的风采,市民仍记忆犹新,万分感谢江泽民对香港和国家的贡献。

 

從1989年「六四」事件到2003年李鵬退休,江澤民與李鵬一起共事14年。圖為2012年中共十八大開幕前江澤民與李鵬合影。(新華社)

六四事件後,鄧小平將中央軍委主席職務交給中共總書記江澤民。(Getty Images)

 

1989年9月26日,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六四後首次見記者,包括江澤民(左二)、喬石(左一)、李鵬(前排右二)。(無綫新聞畫面)

 

梁君彦赞扬江泽民是杰出领导人,以人民利益为依归,带领国家走向现代化,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就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作出莫大贡献。他表示,江泽民在199771日率领时任中国政府代表团来港,见证香港回归,标志着国家和香港特区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梁君彦说,江泽民很关爱香港,任内曾多次来港视察和接触各界,了解香港的民情和发展。他又表示江泽民多次公开支持时任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坚持落实「一国两制」,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确保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叶刘淑仪:江泽民和蔼可亲 曾提字「香港明天更好」

 

叶刘淑仪表示,至少两度负责江泽民来港的保安事务,其中一次是江泽民来港参与《财富》全球论坛,形容他和蔼可亲,对他离世深表哀悼和离过。她称,她当年见证江泽民在广州宣布中国加入世贸,是中国的历史性时刻,又提到江泽民亲笔为香港提字「香港明天更好」,显示他对「一国两制」充满信心。

 

多次到访关怀香港 赞亲切身形似国宝

 

陈勇称,江泽民的外语不错,懂得俄文及英文等,过往亦以英语回应香港传媒提问。他形容江泽民风趣幽默,在外交场合上经常面带笑容,为人平易近人,亦有人认为江泽民的身形像国宝熊猫。他赞扬江泽民治国理念务实,了解世界、思想开放,相信国家能拥有今时今日的成就,与江泽民主政年代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

陈勇提到,以往访京时仅远距离看见江泽民,但相信不少资深界别领袖与江泽民都有私交。他指,1989年「六四」事件后,面对外国邪恶力量,江泽民勇于承担,担负起振兴国家的大任,带领国家顺利渡过难关。

 

9

 

江泽民逝世|「众里寻他江握手」经典 被指力挺董建华任特首

 

江澤民逝世|「眾裡尋他江握手」經典 被指力挺董建華任特首

 

香港01撰文:郑宝生

出版:2022-11-30 17:21

 

前国家主席、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于当日1213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江泽民与香港关系千丝万缕,香港与澳门回归都是在他任内进行,并主持政权交接仪式。至于另一最为港人熟悉的画面,可以说是回归前的「江握手」。

 

「江握手」,定江山。內地官場禮節嚴謹,國家領導人握手每每充滿政治含金量。1996年1月,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在北京接見香港特區籌委會,他在150多個籌委中,特意找出董建華,並與他握手,這次「江握手」被視為奠定董建華日後坐上特首寶座的重要舉措。(電視畫面截圖)

「江握手」,定江山。内地官场礼节严谨,国家领导人握手每每充满政治含金量。19961月,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接见香港特区筹委会,他在150多个筹委中,特意找出董建华,并与他握手,这次「江握手」被视为奠定董建华日后坐上特首宝座的重要举措。(电视画面截图)

 

董建华大比数胜出特首选举 「江握手」被指中央祝福

 

董建华在末代港督彭定康时期被委任为行政局(今行政会议)成员,正式踏足政界。1996126日,香港特区筹委会在北京成立,时任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走进一百五十多名筹委人群中,仅与董建华一人握手,被传媒普遍形容为「众里寻他江握手」,并解读为得到「中央祝福」。

同年12月首届特首选举,董建华在400名推选委员会成员中,取得320票,大幅度抛离对手杨铁梁及吴光正,于回归后担任首届行政长官。

江泽民在20001027日,接见时任特首董建华。香港记者张宝华追问,中央支持董建华连任,是否被视为「钦点」,江泽民罕有斥责香港记者「too young」(太年轻),「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太简单,有时幼稚),亦是江、董亲密关系下较为人认识的一幕。

 

在2000年10月27日,江澤民罕有斥責香港記者「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亞視截圖)

20001027日,江泽民罕有斥责香港记者「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亚视截图)

 

1998年到访新港城中心商场 近距离与市民谈话

 

至于江泽民本人亦多次来访,除了主持回归仪式,1998年回归1周年亦再次亲临香港,并到访沙田医院和马鞍山新港城中心商场,近距离与市民见面和谈话。

江泽民在2001年来港出席《财富》全球论坛,是任内第三次访港。到了2002年回归五周年,江泽民再次访港,参与董建华第二任期宣誓仪式。

 

1998年央視新聞報道,江澤民到訪馬鞍山新港城中心商場,與市民近距離談話。(網上影片截圖)

1998年央视新闻报道,江泽民到访马鞍山新港城中心商场,与市民近距离谈话。(网上影片截图)

 

江澤民在回歸一周年時到訪馬鞍山新港城。(政府新聞處圖片)

江泽民在回归一周年时到访马鞍山新港城。(政府新闻处图片)

10

 

江泽民病逝|重温江泽民10大金句 句句经典你记得几多?

 

香港01撰文:布莱恩

出版:2022-11-30 18:50

 

江澤民病逝|重溫江澤民10大金句 句句經典你記得幾多?

 

国家前领导人江泽民因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今日(1130日)中午1213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许多港人仍记得2000年江泽民曾以英文批评香港记者张宝华「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太年轻,太简单,有时幼稚)」,但他有更多金句成为经典,官媒《人民日报》去年发布了「100句名言回顾党史100年」,当中江泽民占了10句,以下一一重温。

 

江澤民斥責記者「但問來問去的問題啊,都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江泽民斥责记者「但问来问去的问题啊,都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有线新闻影片截图)

 

港人最记得江泽民斥责香港经记的一段话:

 

你们媒体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我也替你们着急。你们有一个好,比其他的西方记者跑得还快,但问来问去的问题啊,都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江泽民

 

國家前領導人江澤民因患白血病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搶救無效,今日(11月30日)中午12時13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6歲。(資料圖片)

国家前领导人江泽民因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今日(1130日)中午1213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数据图片)

 

《人民日报》2021年发布「100句名言回顾党史100年」,江泽民10大金句:

 

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江泽民《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994

2)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江泽民《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994

3)「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江泽民《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

4)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江泽民《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

5)「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江泽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0

6)「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一要不拘一格,二要加强磨炼,三要人才辈出。」江泽民《加紧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2000

7)「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江泽民《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2000

8)「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

9)「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江泽民《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2001

10)「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江泽民《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2001

1 条评论:

  1. 2022 的世界主题:天灾人祸
    World theme for 2022: natural and man-made disasters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