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日星期五
江泽民提出的「江八点」对两岸持续发展的影响
1990年6月11日,接任中共总书记尚未满一年的江泽民,在大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开幕式上表示,只要两岸坐下来,本着「一个中国」的原则,而不是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是「一国两府」,则一切问题都可进行讨论与商量。随后大陆在1991年12月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作为与海基会对等接洽的单位。1993年4月27日到4月29日,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了「汪辜会谈」,对两岸非官方互动、经贸之间的往来与良性发展具有极大影响。1995年1月江泽民还提出「江八点」,期盼两岸能够持续发展。江八点的内容主要为:
1.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 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但是,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
3.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4.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5. 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加速实现直接「三通」;
6. 高举中华文化;
7. 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也欢迎他们赴陆参观访问;
8. 欢迎台湾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同时也愿意接受台湾的邀请前往台湾。并强调「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藉助任何国际场合」。
1
中共不举行江泽民遗体告别仪式
2022年12月01日18:0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江泽民同志治丧委员会公告
(第2号)
鉴于江泽民同志在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的特殊功绩,以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现决定:
(一)12月6日上午10时,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追悼大会现场直播,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收听收看。
(二)追悼大会当天,全国和我国驻外使领馆及其他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一天。
(三)12月6日上午追悼大会默哀时,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一切有汽笛的地方鸣笛3分钟,防空警报鸣响3分钟。
(四)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特此公告。
江泽民同志治丧委员会
2022年12月1日
2
金正恩就江泽民逝世向习近平致唁电
香港01撰文:联合早报
出版:2022-12-02 08:23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星期三(11月30日)就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逝世,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唁电。
据朝中社星期五(12月2日)报道,金正恩在唁电中说,在得悉江泽民逝世的悲痛消息,他谨以朝鲜劳动党、朝鲜政府和全体朝鲜人民以及他个人名义向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以及故人家属表示深切哀悼。
金正恩说,江泽民为加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为造福中国人民付出忘我努力,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金正恩说,江泽民诚心诚意地支持和声援朝鲜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为巩固和发展传统的朝中友谊作出了积极努力。江泽民虽然逝世,但他的业绩永垂不朽。
金正恩说,他希望中共和中国政府以及人民克服丧失的悲痛,在总书记习近平的领导下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取得更大成就。
朝鲜驻华特命全权大使星期四(12月1日)向中共中央委员会对外联络部官员郑重转达了金正恩在江泽民灵前献上的花圈,花圈缎带上写着「悼念江泽民同志」的字样。
3
江泽民逝世︱新加坡总理致唁函 韩国驻华大使赴灵堂吊唁
香港01撰文:成依华
出版:2022-12-01 19:12
前中共总书记、前国家主席江泽民11月30日逝世,终年96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向中方致唁函表示哀悼,韩国驻华大使郑在浩12月1日前往设于中国外交部办公楼的江泽民灵堂吊唁。
《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总统哈莉玛(Halimah Yacob)与总理李显龙分别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唁函,对江泽民逝世表示哀悼。
李显龙在唁函表示,江泽民带领中国经历关键发展时期,他的稳健领导能力及对改革开放的决心,对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及登上世界舞台起关键作用,又谈到江泽民多次与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和吴作栋会面,江泽民1994年国事访问新加坡时,李显龙称自己有幸担任当时的侍从部长。
韩联社报道,韩国驻华大使馆12月1日表示,驻华大使郑在浩上午前往设于中国外交部办公楼的江泽民灵堂吊唁。
中国驻韩大使馆则表示,在1日至6日于大使馆和总领事馆办公楼设立江泽民的灵堂,以供韩方和各国驻韩人士等前来吊唁。
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30日就江泽民去世事件在官邸向传媒称「由衷表达哀悼之意」。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30日对江泽民逝世表示哀悼,并形容对方是「我们国家忠实的朋友」。
江泽民逝世多国致哀
日本首相称由衷哀悼
俄罗斯普京:忠实朋友
香港01撰文:成依华
出版:2022-11-30 20:34
前中共总书记、前国家主席江泽民11月30日逝世,终年96岁。多国领袖包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等表示哀悼。
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30日就江泽民去世事件在官邸向传媒称「由衷表达哀悼之意」。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对江泽民逝世表示哀悼,俄方在通告中称「作为我们国家忠实的朋友,江泽民对俄中关系的发展以及把两国关系上升到信任伙伴国和战略合作水平做出了宝贵的贡献。2001年我们签订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对全面的双边关系的质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江泽民逝世:2000年7月,江泽民(左)与访华的普京(右)在北京见面(Xinhua via AP)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Shehbaz
Sharif)在Twitter发文表示,对江泽民的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他形容对方是有智慧的领袖和政治家,「在巴基斯坦,我们怀念他是一位对加强巴中关系作出宝贵贡献的好朋友。」
4
江泽民逝世|起灵仪式今午在上海举行 央视曝光遗体画面
香港01撰文:赵观祺
出版:2022-12-01 20:21
前国家主席、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于周三(11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央视在周四(12月1日)晚的新闻联播中播出了江泽民遗体画面。
报道指,12月1日中午12时10分,江泽民的起灵仪式在上海华东医院告别室举行。治丧委员会办公室成员、上海市有关负责人员、江泽民亲属和生前友好、医护人员等向江泽民遗体告别,并护送灵柩到上海虹桥机场。上海各界群众在沿途送行。
下午15时55分,江泽民的遗体由专机从上海运至北京西郊机场,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到机场迎灵,并向江泽民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5
江泽民逝世|
遗体由专机运至北京
习近平李克强等领导到机场迎灵
香港01撰文:郑宁
出版:2022-12-01 19:21
前国家主席、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于周三(11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新华社消息,江泽民遗体今日(12月1日)由专机运至北京,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到机场迎灵。追悼大会将于12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当日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江泽民遗体今日从上海由专机运至北京。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李强、赵乐际、王沪宁、韩正、丁薛祥、李希、王岐山等中共领导人到北京西郊机场迎灵,并向江泽民亲属表示深切慰问。蔡奇和治丧委员会办公室有关人员、江泽民亲属从上海护送江泽民同志遗体回到北京。
北京西郊机场国旗半垂,气氛庄严肃穆,黑底白字横幅上写着:「江泽民同志永垂不朽」「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等胸佩白花、臂戴黑纱,神情凝重地在停机坪肃立。
15时55分,载护江泽民遗体的专机降落北京。在低回的哀乐声中,12名礼兵抬护安放着江泽民同志遗体的灵柩,缓缓走下专机,行进至迎灵队伍正前方肃立。习近平等向江泽民同志遗体三鞠躬,目送灵柩上灵车。之后,治丧委员会办公室成员和江泽民亲属护送遗体前往停灵处。
当天中午12时10分,起灵仪式在上海华东医院告别室举行。治丧委员会办公室成员、上海市有关负责人、江泽民亲属和生前友好、医护人员等向遗体告别,并护送灵柩到上海虹桥机场。上海各界群众在沿途送行。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京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中央军委委员也到北京西郊机场迎灵。
6
江泽民逝世|台官方望家属节哀 作为「历史自有评价」
香港01 撰文:陈郑为
出版:2022-12-01 12:00
新华社报道,96岁的前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因为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昨日在上海病逝。台湾官方陆续发表声明回应。
台湾总统府发言人张惇涵30日晚间简短响应,「有注意到这项消息,希望家属节哀珍重」。
江泽民在任内曾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江八点」。(Getty Images)
台湾陆委会则称,江泽民任内两岸虽有对话交往,但北京仍以武力威胁台湾的民主制度发展及对外交往,并在台湾邻近海域发射飞弹、酿成台海危机,引发两岸情势动荡不安。对于中共历任领导人的作为,「我们认为历史自有评价」。
回顾江泽民在位期间,主要对应台湾政府李登辉执政时期,从「江八点」与「李六条」,到1996年北京回应李登辉访美与首次台湾总统民选,实施对台飞弹试射引发台海危机,李登辉彼时以「18套剧本」响应,双方曾多次过招。
江泽民曾在1993年及2000年发表的「对台白皮书」,1995年更是发表「江八点」言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决反对一切台独和分裂的言行。」江泽民也曾表示欢迎两岸领导人互访,强调「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藉助任何国际场合。」
江泽民逝世︱人民日报头版:朱立伦、侯友宜表达哀悼
香港01
内地官媒新华社报道,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新北市市长侯友宜、新党前主席郁慕明等人,以不同形式对江泽民逝世表达哀悼。该消息亦以头版的形式,登上12月2日出刊的《人民日报》。该报道以《港澳台各界沉痛悼念江泽民同志》为题,内容指江泽民逝世后,台湾各界人士表示悼念。
7
江泽民逝世︱
台海危机战争边缘 「江八点」未竟的和统善意
香港01
撰文:许祺安
出版:2022-11-30 17:17
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于11月30日在上海病逝,享年96岁。江泽民任内两岸刚从互不往来近40年重新开启交流的大门,其任内两岸互设海基会、海协会,开启两岸政府授权的非官方互动;1996年台海危机、1999年李登辉「两国论」,也都是在江泽民任内发生的。因此,在其掌权时期的两岸关系,或可称为时有危机、但机会也存在的状况。
江泽民是在1989年六四事件爆发后的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为总书记,接替因六四事件去职的赵紫阳。当时,由于内外不安因素纷起,大陆内部有政局动荡、外部则有国际共产主义政权纷纷垮台、苏联甚至发生了「8·19政变」,戈巴卓夫(Mikhail Gorbachev,内地译作戈尔巴乔夫,台译作戈尔巴乔夫)遭到软禁,虽被叶利钦(Boris Yeltsin,台译作叶尔辛)搭救,但难以挽回苏联颓败的终局。因此,江泽民政权在外界看来,不但面临重重考验,也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政权」。
不过,从事后的发展可以看到,江泽民成功扮演了中共统治者的角色,也掌握了中共大权,直到2005年卸下中央军委主席之后。这段期间内,两岸从恢复交流初期,历经了台商西进,以及台湾自身民主化与政治发展的影响,皆让江时期的两岸关系时好时坏,但机会一直都在。
江泽民在任内曾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江八点」。(Getty Images)
1990年6月11日,接任中共总书记尚未满一年的江泽民,在大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开幕式上表示,只要两岸坐下来,本着「一个中国」的原则,而不是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是「一国两府」,则一切问题都可进行讨论与商量。也就是这样,使两岸关系相当程度和缓,也对后来两岸两会的成立、以及举行「汪辜会谈」奠下基础。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是在1990年11月21日成立的,主要负责处理官方授权的两岸相关事务。随后大陆也在1991年12月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作为与海基会对等接洽的单位。1993年4月27日到4月29日,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了「汪辜会谈」,对两岸非官方互动、经贸之间的往来与良性发展具有极大影响。
甚至,1995年1月江泽民还提出「江八点」,期盼两岸能够持续发展。江八点的内容主要为:
1.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 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但是,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
3.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4.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5. 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加速实现直接「三通」;
6. 高举中华文化;
7. 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也欢迎他们赴陆参观访问;
8. 欢迎台湾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同时也愿意接受台湾的邀请前往台湾。并强调「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藉助任何国际场合」。
李登辉以「李六条」回应江泽民的「江八点」。(台湾总统府网站)
稍晚,李登辉也于4月召开的台湾「国统会」上提出「李六条」。李登辉表示,在两岸分治的现实上追求中国统一;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加强两岸交流;增进两岸经贸往来,发展互利互补关系;两岸平等参与国际组织,双方领导人藉此自然见面。两岸均应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两岸共同维护港澳繁荣,促进港澳民主。双方一来一往,虽未有实际接触互动,但亦展现了各自的善意。
1993年4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会晤,签署《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协议。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的首度正式接触。(VCG)
不过,1995年6月,李登辉成为首位在总统任内赴美国进行公开演讲的台湾领导人,大陆方面认为其实质意图是在鼓吹两个中国,使两岸关系降温,并进一步导致1996年的台海危机。就在台海危机消弭、李登辉续任总统后,两岸重新恢复沟通,及至1998年10月14日,辜振甫与汪道涵两人才在上海再度碰面,并达成加强对话、恢复协商的共识;甚至汪道涵也答应他日赴台进行汪辜三会。辜振甫还前往北京与江泽民见面,两岸氛围看似又将热络。
然而,1999年年中,李登辉在蔡英文等学者的协助下,提出两岸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的「两国论」,再次重创双方好不容易重新创建起来的良善互动环境,也让汪道涵的台湾行至其过世从未能实现。2000年,台湾发生首次政党轮替,支持台独的民进党陈水扁当选总统,也带给外界两岸是否有可能再度摩擦或不相往来的遐想。
在陈水扁「四不一没有」的就职演说中,或许让大陆感受到些许的诚意,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大陆的疑虑,当时中共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表示,大陆将对陈水扁「听其言、观其行」。甚至当2002年陈水扁在8月时提出「一边一国论」后,江泽民在该年稍晚举行的中共十六大仍宣示「三个可以谈」,也就是在「一个中国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活动空间问题、也可以谈台湾的政治地位等问题。
综观江泽民时期的两岸关系发展,因为彼此都面临到了不同的内部问题,台湾是民主转型、大陆是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双方都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也相对存在较多的发展可能。虽然在其治下,两岸曾发生过台海危机,但整体而言,江泽民时期的两岸关系,虽有危机,但机会也一直都在,两岸并未因某些龃龉就老死不相往来。逝者已矣,对海峡双方来说,在危机中找到转机,是江泽民时期两岸关系可带给彼此的启示。
8
江泽民逝世|
从台海危机到两国论
细数与李登辉「18套剧本」交手
香港01撰文:陈郑为
出版:2022-12-01 13:00
中共前领导人江泽民11月30日病逝,回顾其在位期间,主要对应台湾政府李登辉执政时期,从「江八点」与「李六条」,到1996年北京对台飞弹试射引发第三次台海危机,昔李登辉自言以「18套剧本」响应,后再发表「两国论」,负面影响两岸关系发展深远。如今随着两人相继离世,江李在位期间多次过招的历史,再度重回舆论视线。
新加坡已故开国总理李光耀在2011年出版的《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书中透露,时任台湾总统李登辉1994年5月在新加坡停留时,曾要求时任总理吴作栋代他向江泽民提出,由两岸及新加坡联合成立国际船运公司,负责处理两岸贸易。
李光耀在书中指出,他于当年10月访问中国大陆,与江泽民讨论这议题时,江泽民没有接受,还对李登辉十分不满。
原来当年4月,李登辉接受日本小说家司马辽太郎访问时,将自己比喻成为圣经当中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的摩西,将人民带到许诺之地。这让江泽民非常生气,情绪激动、滔滔不绝地斥责李登辉。
数月后,江泽民以「江八点」为两岸开球,李登辉则以「李六条」反手回应。
李光耀(右)当年因为反对台独立场,自此与李登辉(左)的个人关系恶化。(数据图片)
当时台湾总统尚未民选,李登辉基调仍在「两岸分治,追求统一」,并数度提及「炎黄子孙、骨肉兄弟」等诉诸民族情感的字眼,并强调「台湾经济发展要把大陆列为腹地」。
1995年1月30日,时任中共总书记的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提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8项主张,通称「江八点」。
江泽民在任内曾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江八点」。(Getty Images)
李登辉于同年4月8日提出「在两岸分治的现实上追求中国统一」、「两岸平等参与国际组织,双方领导人藉此自然见面」的「李六条」,回应「江八点」。
后李登辉任内先是推动「务实外交」,接着戮力推动访美。虽然以国务院为首的美国政府部门不同意,但台湾聘雇华府大型公关公司卡西迪对美游说,各主要报纸的社论和评论均对李登辉访问表达支持,主张发签证给李登辉;最后美国众议院以396票对0票、参议院以97票对1票,赞成发给签证。
1995年6月9日,李登辉以私人身分访美,并以校友身分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发表「民之所欲
长在我心」的演讲。
长期主管中国大陆外交的已故副总理钱其琛回忆职业生涯的「外交十记」一书中说,1995年美国宣布李登辉将访美一事「令人震惊」,因为就在1个月前,时任美国国务卿克里斯多福(Warren Minor Christopher)还亲口对钱其琛承诺,不会让李登辉访美。此事造成华府与北京关系倒退。
2位美国驻北京前大使芮效俭(J. Stapleton Roy)及尚慕杰(James R. Sasser)也曾在事后表示,克里斯多福先向北京保证,不会允许李登辉访美;但随后,美国总统克林顿(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在国会压力下,违反承诺,让李登辉访美,破坏中美高层的互信基础。
1996年3月,台湾首次举办总统直选。大陆官方媒体新华社早于1995年7月18日发出新闻,宣布解放军的二炮部队将于7月21日至28日间,举行飞弹试射演习,目标对准距离基隆港约56公里的彭佳屿海域附近。
解放军从1995年7月起举行密集军事演习,企图影响1995年12月的立委选举,以及1996年3月台湾第一次的总统大选,被称为「1996飞弹试射危机」或「1996台海危机」。
美国共有7支舰队,其中「第七舰队」隶属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部设置在日本横须贺港,战斗力极强,多次在历史大事如韩战、越战、波斯湾战争、台海危机等找到其身影;爱者誉其为「西太平洋自由之盾」,恶者谓之「霸权主义的急先锋」。图为著名的第七舰队航空母舰乔治华盛顿号。(Richard Towell Images)
当时台海情势紧张,美国先后在1995年12月19日指派尼米兹号航空母舰(USS Nimitz)战斗群通过台湾海域;1996年3月8日,再派独立号航空母舰(USS Independence)战斗群在台湾东北海域部署;接着1996年3月11日,美国海军自波斯湾加派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前往台湾东部海域,与独立号航空母舰战斗群会合。
在解放军对台试射飞弹10周年前夕,台湾国防部透露,在1995年到1996年共军7次演习中,最引人注意的是1996年3月8日到15日之间的第5次演习。其间共发射4枚东风15型飞弹,3枚落在台湾南部高雄外海,另外1枚落在北部基隆外海。
李登辉则在1996年总统大选选举过程中对民众表示,「台湾政府有18套剧本可以因应危机」,并称中共飞弹是「空包弹」,遂成为经典语录。
江李另一次重大交手则是李登辉于1999年7月9日接受德国之声(DW)录像专访时,提出「特殊国与国关系」论述,后通称「两国论」。
李登辉表示,1991年修宪后,「中华民国政府」已将国家领土范围限定于台、澎、金、马,正副总统与国会议员也仅由台湾选出,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关系早就已经是「国家与国家」,或「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乱团体」,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政府」的内部关系,因此无需宣布独立。
谈话结束后两天,中共中央台办、国台办发言人发表谈话,直接点名批评李登辉「公然把两岸关系歪曲为国与国关系,暴露其一贯蓄意分裂中国领土和主权的政治本质」,认为李登辉路线已从「独台」转向「台独」。
李登辉(左)和陈水扁(右)都曾不约而同地被美国视为「麻烦制造者」。(资料照片)
之后,经过十多天对两国论的观察及开会分析,江泽民决定取消时任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的访台计划。此后直到2000年3月台湾总统大选前,既停止海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两会交流对话机制,也决定台办官员暂停赴台。
「两国论」对两岸关系影响深远。在两国论后,2000年台湾首度实现政党轮替,待民主进步党籍总统陈水扁执政,两岸关系发展则几乎停滞。
9
江泽民逝世|当人们缅怀江泽民时 究竟在怀念什么?
香港01撰文:泉野
出版:2022-12-01 14:23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闭幕后,邓小平(右)与江泽民握手。(法新社)
2022年11月30日,注定会成为一个被很多中国人铭记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的12时13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因病在上海逝世。新华社发布的《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对其一生予以高度评价,晚间新闻联播也播出了其生前的若干经典画面。与此同时,民众层面的缅怀铺天盖地而来,人们一边转发着他的短视频和纪念文,一边怀念着那个「谈笑风生」、激情燃烧的时代。
每一位领导人的逝世,都有一个特定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当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1976年9月9日逝世的消息传来,中国社会陷入巨大的迷茫和不确定性中,以为「中国的天塌了」,这是文革十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对人们思想禁锢必然导向的结果,虽然在毛泽东等先辈的努力下,中国实现了主权独立,提出了四化建设,但中国人一直苦苦追索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还是一个遥远的梦。
待到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1997年2月19日逝世之际,中国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在各种风险和考验下稳步推进,人们悲痛于邓公最终未能了其夙愿,等到香港回归祖国,感慨其如何通过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和每个人中国人的命运,这种悲痛与感慨,也最终化为力量,因为人们深知,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就是对邓公最好的告慰和纪念。
江泽民作为中共第三代领导核心,在今天这样的时间节点去世,像极了一个巨大的隐喻,因为就在几天前,上海街头爆发了罕见的反封控抗议活动,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愤怒与不满,而江泽民逝世的次日,即是武汉通报首例不明原因肺炎三周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三年后的今天,面对内外挑战,虽然决策层信心满满,也做好了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准备,但民众层面,群情不安的情绪却在各个阶层蔓延。人们的普遍困惑在于:作为唯一的执政党,当江泽民时代致力于推动的党的正规化、制度化、现代化中断,当经济发展减缓甚至停滞下来,当社会和舆论的空间一再被限缩,人们还可以继续抱有对中国的期待吗?
基于这样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当人们在缅怀江泽民时,究竟在怀念什么?人们既怀念他如何在内外剧变之际临危受命,以动荡和疑虑开始,结果成就了中国的一段卓越时期,也怀念他褪去伟人光环之后的平易近人、自信从容。透过江泽民兴之所至的唱歌、弹奏、演讲,领导人与政治不再是冰冷的存在,而是有温度的、具体可感的。也因为这样,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自上而下的一股实实在在的力量。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以前的中共领导人为人处世带有伟人的光环,既有新型马克思唯物主义的风格,也有中国儒家传统的痕迹。江泽民则不同,他更像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家人,热情而不拘礼节。」「江泽民不追求哲学上高人一等。为了拉近关系,他时而面带微笑,时而放声大笑,讲些轶闻趣事,感染谈话对象。他为自己的外语天赋和西方音乐知识感到自豪,时而为此兴高采烈。」基辛格总结说,「在我见过的中国领导人中,江泽民是最没有中央王国气派的人物。」
江泽民与基辛格。(Getty)
对很多中国民众来说,可能并不详细知晓江泽民如何改变了中国,以及作为第三代领导核心任上经历了怎样的风险考验,人们对他的记忆由一个个事件和符号构成:1989年天安门风波之后临危受命进京;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1995年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应对第三次台海危机;1997年香港回归;1998年抗洪救灾和禁止军队经商;1999年澳门回归、取缔「法论功」、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李登辉「两国论」;2000年西部大开发、正式提出「三个代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美撞机事件、申奥成功、国足出线、「9·11」事件当机立断、推动党的现代化;2002年「三个代表」写入党章、继续担任军委主席……从1989年到2002年,所有这些大事变,浓缩在了13年时间里,而今回头看,人们只能感慨「当时只道是寻常」。
退出政治舞台后,江泽民虽然不再活跃于镜头前,但民间始终流传着他的传说,并受年轻人喜爱。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2019年建国70周年大会上,彼时,他和他的继任者——胡锦涛、习近平,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眺望远方。
2019年10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右)、胡锦涛(左)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AP)
美国传记作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在《江泽民传》的最后这样写道,「江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并非易事;他没有简洁的豪言壮语可以用来塑造公众意识。毛泽东『统一中国并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了』。他的远见卓识是很容易被人理解的。邓小平『结束了政治斗争,改革开放,使人民富起来』。他的伟大业绩显而易见。但江面对的是贯彻邓小平的改革政策中所遇到的一切琐碎细节和不曾预料到的后果——收入差距拉大,宏观经济调整,控制通胀,反击腐败,增加税收,重组国有企业,安置下岗工人——这些事情既不易得到理解,又无特别鼓舞人心可言。」
库恩也许是对的,但时间、人心最终会检验一切,正如他的书名所言,「他改变了中国」。因为透过江泽民这位与众不同的领导人,人们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开放包容、有着无限可能的中国,看到了真正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样的中国,虽然不易得到理解,但最终结果一定是鼓舞人心的。这大概也是人们今天怀念他的最大因由吧。
10
江泽民逝世|
外媒评价:几乎改革所有经济领域 个性张扬有表现欲
香港01
撰文:许祺安
出版:2022-12-01 15:30
前国家主席、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于昨日(11月30日)中午在上海逝世,终年96岁。国际主要媒体纷纷第一时间报道江泽民的死讯,不少报道提到他在任时的市场改革使中国经济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又提到他在六四事件后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报道指,江泽民及朱镕基领导国家期间,「中国经济几乎所有领域都推行改革——改革国企、放松汇率管制、放开房地产市场、实施分税制、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整体上往市场经济的方向迈了一大步,也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发展速度最高的二十年」。
在外交方面,BBC的报道又指,江泽民在位期间试图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在任期间多次访问美国,促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化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中美关系虽也经历几次惊险摩擦,但总能平静收场。
美媒《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也指,江泽民「主政期间中国经济以崛起之势迈入21世纪」,其报道又指江泽民最为闻名的举措是接纳企业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加快中国的市场化。
1994年中共十四次党代会正式宣布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央视影片截图)
美媒《纽约时报》的报道则称「江泽民领导了邓小平时代开启的资本主义转型」,又指在「江泽民时期,中国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也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对手」。
《纽约时报》的报道又称,「他(江泽民)不像他的几位前任,他似乎认定,中国若与美国为敌,将不能长久繁荣」,并引用学者评论称,「他(江泽民)始终优先考虑与美国的关系」。
2002年10月25日,江泽民与美国总统乔治布殊在位于德州的布殊私人牧场共同会见了记者。(中国日报)
个人形象鲜明引关注
除此之外,不少外媒也关注到江泽民鲜明的形象。德媒《德国之声》的报道引用学者章立凡的评论,指江泽民是一个「比较张扬个性,有表现欲」的领导人。章立凡说:「他的英语也很好,还能背《葛底斯堡演说》,又善于弹奏乐器,时不时还唱首歌。他不断的用各种方式来表现他的才艺」。
江泽民到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时弹奏该国传统乐器。(路透社)
BBC的报道也指,「虽然每位中国领袖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江泽民绝对是其中独特的一人」。报道形容「他个性十足,掌握英语、俄语等多门语言,乐于炫耀自己的音乐造诣,也不介意偶尔袒露『真性情』。他曾在访问美国时自信唱起京剧、弹奏吉他,与知名美国记者用英文『谈笑风生』,也曾勃然面斥香港记者『太天真』」。
2022 的世界主题:天灾人祸
回复删除World theme for 2022: natural and man-made disas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