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2年12月30日星期五

2022虎年大事记(12月30日星期五)

 


20221230日星期五

用图片回顾风雨飘摇的2022

 

5月25日,菲律賓奎松市(Quezon City),民眾上街抗議小馬可斯(Bongbong Marcos)當選總統,與防暴警察推撞。(Lisa Marie David/路透社)世界多个国家决心与病毒共存,以开新章姿态踏进2022年。然而在前方等候的,却是残酷的战争、极端天气、纷争和压迫。俄罗斯于224日入侵乌克兰,使生灵涂炭,也使环球能源和粮食供应大受影响。反常的天气一波接一波,旱灾令江河见底,水灾化城市为泽国。频密发生人祸,枪击案、人踩人惨剧,使人流泪。这一年我们亦失去了多位领袖,包括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等先后离世。

幸好在年尾的世界杯中,美斯成功捧杯,让我们还能感受追梦的意义和热诚。「01影像」精选通讯社的新闻照片,回顾过去风雨飘摇的一年。

 

 


1

 

2022年回顾.图辑】

战火蔓延、领袖离世 通讯社图片看风雨之年

 

撰文:苏炜然

摄影:Getty Images、美联社、路透社
图片编辑:苏炜然

出版:2022-12-28 13:30

 

 

世界多个国家决心与病毒共存,以开新章姿态踏进2022年。然而在前方等候的,却是残酷的战争、极端天气、纷争和压迫。

俄罗斯于224日入侵乌克兰,使生灵涂炭,也使环球能源和粮食供应大受影响。反常的天气一波接一波,旱灾令江河见底,水灾化城市为泽国。频密发生人祸,枪击案、人踩人惨剧,使人流泪。这一年我们亦失去了多位领袖,包括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等先后离世。

幸好在年尾的世界杯中,美斯成功捧杯,让我们还能感受追梦的意义和热诚。「01影像」精选通讯社新闻照片,回顾过去风雨飘摇的一年。

 

 

2022年1月6日,巴西因佩拉特里斯(Imperatriz),暴雨造成嚴重水浸,一名男在街道上捉魚。(Ueslei Marcelino/路透社)

 

1月27日,阿富汗喀布爾(Kabul),一名婦女抱着孩子,在雪地上行乞。(Ali Khara/路透社)

 

2月4日,摩洛哥謝夫沙萬省(Chefchaouen),救援人員挖掘隧道,嚐試營救掉到井底被困的5歲男孩拉延(Rayan)。(Mosa'ab Elshamy/美聯社)

 

2月8日,馬達加斯加馬南扎里(Mananjary),強烈熱帶氣旋巴茲萊(Batsirai)吹襲過後沙灘堆滿了瓦礫和垃圾。(Alkis Konstantinidis/路透社)

 

2月22日,民主剛果布尼亞(Bunia),載有聯合國維和部隊副秘書長皮埃爾拉克魯(Jean Pierre Lacroix)的直升機機即將降臨,吸引當地民眾靠近圍觀。(Moses Sawasawa/美聯社)

 

1月28日,中國北京,冬季奧運會選手在賽前練習速度滑冰,身穿防護衣的急救員在旁當值。(Tyrone Siu/路透社)

 

2月24日,烏克蘭哈爾科夫(Kharkiv),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士兵在戰鬥中死亡倒地。烏軍稱他是俄軍士兵,惟他身上沒有任何記認的標誌。(Maksim Levin/路透社)

 

3月5日,烏克蘭基輔(Kyiv),烏克蘭逃離戰爭前線,在破橋下等候渡過伊爾平河(Irpin River)。(Emilio Morenatti/美聯社)

 

3月9日,烏克蘭利維夫(Lviv),Olga與男友Vlodomyr擁抱,Vlodomyr即將被派往前線作戰。(Kai Pfaffenbach/路透社)

 

3月9日,烏克蘭馬里烏波爾,屍體被投進亂葬崗裏。俄軍日夜轟炸令居民不敢長時間逗留在戶外安葬屍體,只能草草了事後,盡快返回防空洞避難。(Evgeniy Maloletka/美聯社)

 

4月3日,烏克蘭布查鎮(Bucha),街道躺着多具屍體,有人雙手被反綁背後。(Zohra Bensemra/路透社)

 

4月18日,烏克蘭哈爾科夫,Yana Bachek為了在轟炸中死亡的父親Victor Gubarev(79歲)痛哭,伴侶Yevgeniy Vlasenko及母親Lyubov Gubareva在旁安慰。(Alkis Konstantinidis/路透社)

 

4月5日,烏克蘭博羅江卡(Borodyanka),一名婦女抱着小貓,在破爛的大樓前經過。(Zohra Bensemra/路透社)

 

4月29日,烏克蘭伊爾平(Irpin),城市被俄軍轟炸過後滿目瘡痍。(Valentyn Ogirenko/路透社)

 

3月27日,美國加州洛杉磯(Los Angeles),奧斯卡頒獎禮上韋史密夫(Will Smith)掌摑基斯洛克(Chris Rock)。(Brian Snyder/路透社)

 

5月13日,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巴勒斯坦裔美籍資深記者阿克利赫(Abu Akleh)出殯,卻遭以色列警察鎮壓。阿克利赫日前在採訪期間喪生,疑遭以軍開槍擊中頭部。(Maya Levin/美聯社)

 

3月27日,烏克蘭切爾卡瑟(Cherkasy),Anton Gladun(22歲)躺在醫院床上。他是一名軍醫,被派往前線,因地雷失去左手及雙腳。(Emilio Morenatti/美聯社)5月24日,美國德州尤瓦爾迪(Uvalde),當地羅布小學(Robb Elementary School)發生槍擊案,家屬在等候消息時痛哭。事件最終造成21人死亡,其中19人為年幼的學童。(Marco Bello/路透社)

 

5月25日,菲律賓奎松市(Quezon City),民眾上街抗議小馬可斯(Bongbong Marcos)當選總統,與防暴警察推撞。(Lisa Marie David/路透社)

 

9月20日,美國紐約,英國首相卓慧思(Liz Truss)在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接受傳媒訪問。她接替約翰遜(Boris Johnson)出任保守黨黨魁和首相,不足兩個月宣布辭任,是英國史上在任時間最短的首相。之後接任的是辛偉誠(Rishi Sunak)。(Toby Melville/路透社)

 

6月2日,英國倫敦,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出席白金禧慶典活動,慶祝她登基70周年。查理斯王子(Prince Charles)、劍橋公爵夫人凱特(Catherine, Duchess of Cambridge)、夏洛特公主(Princess Charlotte)及路易王子(Prince Louis)在旁陪伴。(Hannah McKay/路透社)

 

9月19日,英國倫敦,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國葬儀式,儀仗隊將靈柩抬出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之後會送往溫莎堡(Windsor Castle)安葬。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於9月8日逝世,查理斯繼位成為英王查理斯三世。(Hannah McKay/路透社)

 

2

 

英女王逝世.图辑|

查尔斯三世继位英国王 

结束最长时间王储身份

撰文:苏炜然

摄影:Getty Images、美联社
图片编辑:苏炜然

出版:2022-09-11 16:50

 

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98日逝世,由王储查尔斯承继英国国王,成为查尔斯三世(Charles III)。
   
伊利沙白二世于1952年继位,当时年仅3岁的长子查尔斯成为王储。伊利沙白二世在位时间为英国史上最长,达70年;查尔斯亦自然成为了等待时间最长的王储。以73岁之龄登基,查尔斯亦成为了英国史上登基时最年老的国王。
   
查尔斯910日于伦敦圣詹姆士宫(St James's Palace)宣读誓词及签署,他登基消息随即在英国各地宣告。至于加冕仪式,因需时安排,预计要在数月之后才举行。

展开

 

 

9月9日,英國倫敦,英王查理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在白金漢宮向英國及其他英聯邦成員國發表講話。(Yui Mok/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9日,英國倫敦,英王查理斯三世與王后卡米拉(Camilla, Queen Consort)在白金漢宮外觀看民眾悼念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鮮花。(Kirsty Wigglesworth/美聯社)

 

9月9日,英國倫敦,民眾觀看英王查理斯三世演講的電視直播。(Bernat Armangue/美聯社)

 

9月9日,英國倫敦,英王查理斯三世在白金漢宮外跟民眾打招呼。(Yui Mok/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10日,英國倫敦,民眾在白金漢宮外等候英王查理斯三世,一人突然衝出欄杆外,警員上前拉住。(Kin Cheung/美聯社)

 

9月9日,英國倫敦,英王查理斯三世在白金漢宮接見英國首相卓慧思(Liz Truss)。(Yui Mok/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10日,英國倫敦,英王查理斯三世的登基儀式在聖詹姆士宮(St James's Palace)舉行,英國政要出席觀禮,包括多位前任首相:貝理雅、白高敦、約翰遜、卡梅倫、文翠珊、馬卓安。(Kirsty O'Connor/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10日,英國倫敦,英王查理斯三世在聖詹姆士宮宣讀誓詞及簽署。(Victoria Jones/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10日,英國倫敦,威廉王子成為王儲,而卡米拉則成為王后,兩人在儀式中擔任見證人。(Kirsty O'Connor/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10日,英國倫敦,官員在聖詹姆士宮露台上宣告英王查理斯三世正式即位的消息。(Daniel Leal/pool via 美聯社)

 

9月10日,英國倫敦,聖詹姆士宮的御林軍士兵舉高帽子致意。(David Levene - WPA Pool/Getty Images)

 

9月10日,英國倫敦,在聖詹姆士宮外觀禮的民眾舉高手提電話拍攝。(David Levene - WPA Pool/Getty Images)

 

9月10日,英國倫敦,英王查理斯三世在聖詹姆士宮舉行登基儀式。(Jonathan Brady/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10日,英國倫敦,儀仗隊穿上傳統盔甲,手持長矛步操至皇家交易所(Royal Exchange)參與宣告儀式。傳統上,在聖詹姆士宮外宣告英王登基的消息後,倫敦市中心、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斯都會在緊接舉行宣告儀式。(Leon Neal/Getty Images)

 

9月10日,英國倫敦,皇家交易所外舉行英王登基的宣告儀式,吸引民眾觀摩。(Leon Neal/Getty Images)

 

9月9日,英國倫敦,民眾觀看英王查理斯三世演講的電視直播。(Leon Neal/Getty Images)

9月10日,英國倫敦,炮兵隊在倫敦塔(Tower of London)外鳴放禮炮。(Tristan Fewings/Getty Images)

 

9月9日,英國倫敦,電視機播放英王查理斯三世的演講片段。(Christophe Ena/美聯社)

 

3

 

【国际影像】

印度尼西亚球场人踩人 

过度狂热酿惨剧 烛光花瓣念亡魂

 

撰文:苏炜然

摄影:Getty Images、美联社
图片编辑:苏炜然

出版:2022-10-03 15:00

 

101日印度尼西亚发生人踩人惨剧,当日一场印度尼西亚甲组联赛,阿雷马对帕尔斯巴亚,阿雷马23年来首次在主场败给帕尔斯巴亚,惹狂热球迷冲入球场草地,投掷水樽杂物推翻警车,甚至在球场外生事。警方发射催泪弹驱散,人群涌向出口却在慌乱中跌倒,酿成人踩人。当地官员一度称174人死亡,核对资料后修正为125死,然而超过320人的伤者之中,部分情况仍然危殆,不排除死亡数字会继续增加。
   
「球场变成了烟雾弥漫的战场」Rizky结伴表兄弟去看球赛:「我眼睛感到灼热和疼痛,看不清环境又头晕,之后眼前一黑晕倒过去……醒来时已在急症室。」他的表兄弟却因头部受伤最终不治。这次是印度尼西亚历来最严重的体育相关意外事件。

展开

 

 

10月2日,印尼瑪琅(Malang),民眾點亮蠟燭,為人踩人慘劇中的死者致哀。(Ulet Ifansasti/Getty Images)

 

10月2日,印尼瑪琅,民眾在事發的坎朱魯漢體育場(Kanjuruhan Stadium)外燃點蠟燭,悼念人踩人慘劇中的死者。(Trisnadi/美聯社)

 

10月2日,印尼瑪琅,民眾舉行悼念集會,為人踩人慘劇中的死者致哀。(Ulet Ifansasti/Getty Images)

 

10月2日,印尼瑪琅,發生人踩人慘劇翌日,球場裏仍一片狼藉,地上有球迷投擲的水樽,以及混亂中遺下的鞋子。(Hendra Permana/美聯社)

10月1日,印尼瑪琅,印尼甲組聯賽上演東爪哇「打吡」大戰。阿雷馬(Arema FC)23年來首次在主場敗給帕爾斯巴亞(Persebaya Surabaya),惹大批阿雷馬球迷衝入球場,要求球會管理層解釋。事件演變成騷亂,球場內外均出現警民衝突。(Yudha Prabowo/美聯社)

 

10月1日,印尼瑪琅,印尼警方發射催淚彈企圖控制場面,球迷的呼吸道、眼睛、皮膚刺痛,爭相湧向球場出口,不少人慌亂中跌倒,釀成人踩人慘劇,至少125人死亡。(Yudha Prabowo/美聯社)

 

10月1日,印尼瑪琅,球迷及警員將傷者抬走。印尼球迷向來狂熱,球迷生事、互相衝突並不少見,今場比賽球場已禁止帕爾斯巴亞球迷入場,但最終未能防止慘劇發生。(Yudha Prabowo/美聯社)

 

10月2日,印尼瑪琅,一名便衣警員探頭檢視一輛在騷亂中被破壞的警車。(Trisnadi/美聯社)

 

10月2日,印尼瑪琅,人踩人受害者躺在醫院裏的擔架床上。(Trisnadi/美聯社)

 

10月2日,印尼瑪琅,義工拍攝受害者的照片,供親屬辨認。(Dicky Bisinglasi/美聯社)

 

10月2日,印尼瑪琅,有受害者的親屬在醫院外痛哭。(Trisnadi/美聯社)

 

10月2日,印尼瑪琅,民眾點亮蠟燭,為人踩人慘劇中的死者致哀。(Ulet Ifansasti/Getty Images)

 

10月2日,印尼雅加達(Jakarta),一名女士在青年事務與體育部大樓外獻花,為人踩人慘劇中的死者致哀。(Dita Alangkara/美聯社)

 

10月2日,印尼瑪琅,悼念活動期間,民眾呼叫口號。(Dicky Bisinglasi/美聯社)

 

10月2日,印尼雅加達,民眾出席悼念活動,點亮蠟燭並灑上花瓣。(Dita Alangkara/美聯社)

 

10月3日,印尼瑪琅,阿雷馬球會在坎朱魯漢體育場裏舉行悼念活動,出席的職員及球員相擁哭泣。(Achmad Ibrahim/美聯社)

 

10月3日,印尼瑪琅,阿雷馬球會職員及球員為人踩人慘劇中的死者獻花及祈禱。(Achmad Ibrahim/美聯社)

 

9月19日,英國倫敦,英國皇家海軍水手將英女王靈柩移送到西敏寺。照片中可見英女王靈柩被置於海軍炮架上,由人力拉動。(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10月2日,印尼瑪琅,民眾在坎朱魯漢體育場外灑花瓣,為人踩人慘劇中的死者致哀。(Trisnadi/美聯社)

 

9月19日,英國倫敦,英國皇家海軍水手將英女王靈柩移送到西敏寺。(Bernat Armangue/美聯社)10月2日,印尼瑪琅,民眾在坎朱魯漢體育場外獻花。(Trisnadi/美聯社)

 

10月2日,印尼瑪琅,親屬接獲噩耗之後,在醫院裏痛哭。(Dicky Bisinglasi/美聯社)

 

4

 

【英女王逝世.图辑】国葬告别英女王 全球领袖云集 送崇高敬意

 

撰文:苏炜然

摄影:Getty Images、美联社
图片编辑:苏炜然

出版:2022-09-19 21:25

 

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的国葬今日(19日)举行,英女王灵柩置于海军炮架上,由英国皇家海军水手人力拉动,移送到西敏寺,英王查尔斯三世等王室成员步行跟随。仪式在西敏寺举行,仪式尾声全英国默哀2分钟。之后灵柩移送至威灵顿拱门,沿途大批民众夹道相送。之后灵柩会再移送到温莎堡,于国王乔治六世纪念教堂举行多一场王室成员的私人葬礼后,英女王与已故丈夫菲腊亲王合葬。
    
这次葬礼广邀全球国家领䄂,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美国总统拜登、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加拿大总理杜鲁多、日皇德仁、韩国总统尹锡悦、澳洲总理阿尔巴内塞等出席,过千外国政要云集,实属罕见大事。

展开

 

 

9月19日,英國倫敦,民眾在國會廣場(Parliament Square)等候英女王的國葬。一人在英女王的肖像前自拍。(Sarah Meyssonnier - WPA Pool/Getty Images)

 

9月19日,英國倫敦,英王查理斯三世、威廉王子等身穿軍服,向英女王敬禮。(Hannah Mckay/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19日,英國倫敦,英王查理斯三世、威廉王子等身穿軍服,向英女王敬禮。哈里王子已卸下王室工作,因此不穿軍服,也不做軍隊敬禮。(Hannah McKay/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19日,英國倫敦,皇家海軍水手將英女王靈柩移送到西敏寺,沿路有各級軍仕站崗或隨隊步操。(Rupert Frere/Ministry of Defence via 美聯社)

 

9月19日,英國倫敦,騎兵護送英女王靈柩到西敏寺。(Petr David Josek/美聯社)

 

9月19日,英國倫敦,英女王靈柩抵達西敏寺。(Stefan Rousseau/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19日,英國倫敦,英女王靈柩抵達西敏寺。(Bernat Armangue/美聯社)

 

9月19日,英國倫敦,英女王國葬儀式在西敏寺舉行,英國王室、政要、外國領䄂等約2000人出席。(Frank Augstein/美聯社)

 

9月19日,英國倫敦,英國王室與出席的嘉賓唱聖詩。(Ben Stansall - WPA Pool/Getty Images)

 

9月19日,英國倫敦,白金漢宮職員在宮外列隊,送別英女王。(Christophe Ena/美聯社)

 

9月19日,英國倫敦,民眾夾道送別英女王,有人感觸落淚。(Christophe Ena/美聯社)

 

9月19日,英國倫敦,溫莎堡外民眾透過露天螢幕觀看葬禮直播。(Felipe Dana/美聯社)

9月19日,英國倫敦,英國首相卓慧思在葬禮上負責讀經。(Phil Noble/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19日,英國倫敦,威廉王子、喬治王子、王妃凱特、夏洛特公主出席英女王的葬禮。(Dominic Lipinski/Pool via 美聯社)

 

9月19日,英國倫敦,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抵達西敏寺,出席英女王的葬禮。(Christopher Furlong/Getty Images)

9月19日,英國倫敦,多位前英國首相出席英女王的葬禮。(Gareth Cattermole/Getty Images)

 

9月19日,英國倫敦,美國總統拜登抵達西敏寺,出席英女王的葬禮。旁邊亦雲集各國領袖和代表。(Dominic Lipinski - WPA Pool/Getty Images)

9月19日,英國倫敦,英王理查斯三世向英女王的靈柩敬禮。(Bernat Armangue/美聯社)

9月19日,英國倫敦,英女王的國葬在西敏寺舉行。(Gareth Cattermole/Getty Images)

 

9月19日,英國倫敦,英女王的國葬在西敏寺舉行。(Gareth Cattermole/Getty Images)

9月19日,英國倫敦,西敏寺儀式結束,英女王的靈柩離開。(Frank Augstein/美聯社)

 

5

 

【安倍晋三国葬.图辑】岸田文雄强推吊唁外交 葬礼争议声中举行

 

撰文:苏炜然

摄影:Getty Images、美联社
图片编辑:苏炜然

出版:2022-09-27 16:30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78日遇刺身亡,作为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安倍晋三于日本政坛无疑有巨大影响力,但岸田文雄政府预算耗费16.5亿日元为安倍举行国葬,仍然引发了极大争议。
   
国葬今日(27日)下午于日本武道馆进行,日皇德仁按传统并不出席丧事(上周出席英女王葬礼是特例),但派代表到场悼念。至于外国嘉宾则有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美国副总统贺锦丽、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印度总理莫迪、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等。原本加拿大总理杜鲁多预计出席,但为了应对加拿大东部受飓风「菲奥娜」吹袭而放弃。

展开

 

 

9月27日,日本東京,日本為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國葬。(Philip Fong/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27日,日本東京,安倍晉三的妻子安倍昭惠捧着安倍的骨灰進入會場,交工作人員放在壇上。安倍晉三遺體早於7月12日已火化。(Franck Robichon/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27日,日本東京,現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擔任葬儀委員長,於葬禮上致追悼詞。(Franck Robichon/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27日,日本東京,日本眾議院議長細田博之致追悼詞。(Eugene Hoshiko/美聯社)

 

9月27日,日本東京,儀仗隊穿整齊軍裝入場。(Takashi Aoyama/Getty Images)

 

9月27日,日本東京,樂團在葬禮上奏樂。(Takashi Aoyama/Getty Images)

 

9月27日,日本東京,日本為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國葬。(Takashi Aoyama/Getty Images)

 

9月27日,日本東京,日本秋篠宮文仁親王(左二)及多位日本皇室成員出席安倍晉三的國葬儀式。(Kim Kyung-Hoon/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27日,日本東京,日本前首相菅義偉出席安倍晉三的國葬儀式。(Philip Fong/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27日,日本東京,日本前首相(左起)小泉純一郎、福田康夫、森喜朗出席安倍晉三的國葬儀式。(Philip Fong/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27日,日本東京,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出席安倍晉三的國葬儀式。(Eugene Hoshiko/美聯社)

 

9月27日,日本東京,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出席安倍晉三的國葬儀式。(Kim Kyung-Hoon/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27日,日本東京,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出席安倍晉三的國葬儀式。(Kim Kyung-Hoon/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27日,日本東京,秋篠宮文仁親王及紀子妃向安倍晉三獻花。(Kim Kyung-Hoon/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27日,日本東京,安倍昭惠在壇前鞠躬。(Kim Kyung-Hoon/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27日,日本東京,英國前首相文翠珊出席安倍晉三的國葬儀式。(Kim Kyung-Hoon/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27日,日本東京,儀仗隊步操離開會場。(Franck Robichon/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27日,日本東京,樂團在葬禮上奏樂。(Leah Millis/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27日,日本東京,嘉賓站立向安倍晉三默哀。(Leah Millis/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27日,日本東京,岸田文雄在葬禮上鞠躬。(Franck Robichon/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9月27日,日本東京,安倍昭惠在葬禮期間落淚。(Eugene Hoshiko/美聯社)

 

9月27日,日本東京,嘉賓逐一向安倍晉三獻花。(Franck Robichon/Pool Photo via 美聯社)

 

 

 

图片来源 香港01

1 条评论:

  1. 2022 的世界主题:天灾人祸
    World theme for 2022: natural and man-made disasters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