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1日星期三
中国如何逆转“清零”背后的混乱与压力
北京的疫情爆发是在中共新十条开放之前,2022年12月15号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了這一點,世卫执行主任迈克·瑞安(Mike Ryan)说,「中国病例爆炸性增长并不是因为取消了疫情限制」,早在中国解除严格的防疫措施之前,病毒就已在该国「密集传播」。这说明,2022年底的疫情大爆发就是清零政策的失败,中共政治运动挡不住病毒。瑞安说,「目前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取消了限制,突然间疾病就失去了控制」,这是错误,事实是「防控措施本身并没有阻止疾病的发生」。这就是说,松绑清零是因為清零没有挡住病毒,病毒攻陷了北京城,这才勉为其难地放宽清零政策,把疫情爆发的责任推到开放政策上,这个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国内外媒体现在动不动就说,开放之后疫情大爆发,北京多少人感染如何。
这些媒体太傻了,清零政策本来就阻止不了病毒,在开放之前不过是中掩盖了真实的感染数据而已。
1
从“清零”到感染激增:中国防疫大逆转背后的混乱与压力
纽约时报中文网
储百亮, 艾莎, KEITH BRADSHER
2022年12月19日
周三,上海的新冠病毒检测点。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国西南部城市重庆原本是习近平“清零”战争的最新前线,但现在成为中国疫情防控大逆转的缩影,这一转变具有潜在的毁灭性,令共产党的绝对控制制度开始出现裂缝。
上个月,这座城市经历了中国最大的一次疫情暴发,当时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命令官员继续进行大规模检测、封锁和隔离。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忠实地遵照执行,封锁了小区,并下令立即建造一座可容纳多达2.1万张床位的方舱医院。
“坚决打好打赢疫情歼灭战,”11月27日,习近平的亲信陈敏尔对官员们说,“一天不耽误。”
但10天后,中国突然放弃了习近平曾赌上声誉的“清零”战略。现在中国面临感染激增,习近平的做法导致官员们忙于应对混乱和不确定性。
上个月,中国西南部的重庆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它的预期用途是隔离新冠患者。但是规则的突然放宽意味着轻症患者现在可以居家。
中国党媒将这一转变描述为一场承受巨大压力但经过不断平衡抉择后的退出,为重返经济繁荣时期开辟了道路。关于新冠病毒危险的警告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奥密克戎变种致病性弱的官方声明。《人民日报》周四在一篇长文中称,政府直到现在才放松政策,挽救了许多生命,并为习近平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进行辩护,称其“完全正确”。
实际上,审视重庆和其他地方如何展开政策转变,显示出政府已疲于应付一连串的新冠暴发、指令混乱、经济困境以及随后罕见的政治抗议。
习近平将他之前在大流行病上的成功与“西方的混乱”进行了对比,并以此证明他对崛起中国的宏大叙事:有序、安全、有远见。但他没有计划从“清零”中有步骤地撤退,却让三年被事无巨细管理起来的困惑民众去见机行事。
政府现在正奋力批准疫苗并获取西药,这些都是在过去回避的事。长期以来专注于消除病例的官员们正在努力调集资源来治疗激增的感染。即使中共是控制叙事的高手,也发现很难向焦虑的居民兜售这一突然转变的政策。
这个周末,中国城市的街道依然安静,除了医院以外:人们排成长队接受新冠病毒检测或治疗,犹如诡异地回到了三年前的武汉,当时武汉是第一个受到病毒肆虐的城市。
“总体上还是比较混乱,当然也是中招的也有,将近三分之一人从身边的朋友来看,”重庆心理咨询师谭刚强说,他之前帮助居民缓解封锁带来的压力,而现在变成了缓解突然开放的压力。
周三,上海一家药店的顾客正在寻找非处方药。许多治疗感冒和流感的药物已经售罄。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很多人因为这样的在官方的宣传长期生活,解封后他们感觉到手无足措了,”他说。“甚者还有一部分希望政府恢复管控。”
习近平自己的抗击新冠病毒的方法,可能无意中让中国陷入了这一动荡且可能具有毁灭性的转变。
他把中国自上而下的抗疫动员变成了党组织力量的展示。两年来,他的新冠病毒战得到了公众的广泛接受,但最终这种努力使工作人员筋疲力尽,地方财政紧张,而且讨论谨慎过渡到开放的尝试也被淹没,更没有机会去设计方案。
习近平没有合适的继任者,可能至少再执政十年。但突然转变所留下的伤疤可能会使人们更加不信任他的专断风格。
康奈尔大学副教授万家瑞说:“这种快速反转部分反映了一人专权的程度。但同时也反映了官员试图取悦那个人的程度,并试图朝着他们以为他要去的地方奔跑——实际上是冲刺。”万家瑞的书《寻求真相和隐藏的事实》(Seeking Truth and Hiding Facts)考察了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政治转型。
压力下的系统
在11月下旬中国各地城市抗议流行病限制措施后,许多人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变革的气息。然而几乎没有人预料到“清零”战略会发生逆转,它被奉为保护中国14亿人口免受感染风暴冲击的必要战略。
11月28日,在抗议期间,中国新闻机构新华社称“清零”方针是“制胜法宝”。
几周前,在反对审查和新冠限制的示威活动中,北京的人们举着白纸,这种不言而喻的反抗在上个月的街头抗议活动中广泛流行。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大约在同一时间,负责新冠政策的中国副总理孙春兰告诉官员们要“坚定不移”。
然后,当她在11月30日与卫生专家和官员会面时,语气发生了变化。
“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孙春兰在国家卫健委会议上说。令人惊讶的是,她没有使用“清零”一词,这是该国放弃其长期坚持的做法的第一个暗示。
甚至在抗议之前,该战略就已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到11月下旬,疫情席卷了200多个城市。11月7日,国家当局确认了5496例新冠病例;到11月27日,这一数字接近4万,创下该国每日病例的历史新高。
核酸混检——将20人或更多人的样本放入同一试管中进行检测,是一种快速、廉价的发现感染的方法,是“清零”政策的支柱,但在一些城市失去了意义。太多阳性结果导致为查出病毒携带者而进行的后续检测滞后。在北京,结果要几天才能出来。
“太多的城市有感染;传播得太远了,”密切关注中国疫情的威格拉姆资本顾问公司负责人罗德尼·琼斯说。“问题是他们什么时候会认识到这一现实。”
经济也受到了重创。购物者待在家里,要么被封锁,要么试图避免因无意中经过划定的病毒热点地区而被隔离。与去年同期相比,11月份的零售额下降了近6%。房价继续长期下滑。
习近平辩称,新冠病毒控制虽然繁重,但保护了中国的经济和健康,令世界羡慕。但这种痛苦开始转化为该党最大的恐惧之一:工人骚乱。
本月早些时候,上海陆家嘴金融区一个冷清的购物中心。由于许多人留在家里,上个月的零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中国中部的郑州,数以千计iPhone工厂的工人对延迟发放奖金和工厂对疫情的处理感到愤怒,与警察发生冲突。
在中国南方的纺织制造区海珠,由于食品短缺和封锁期间度日艰难,工人们涌上街头。依靠日常工作维持生计的民工数周找不到工作。
“今年找不到钱,”重庆一名街头搬运工周开策说。“我给一些老板做事,他们开几天,一遇到封控就关了。”
尽管压力很大,但官员们仍然坚称中国必须赢得这场大流行战争。整个11月,省级领导人都宣布了他们对“清零”的承诺,并经常表示唯习近平马首是瞻。
“一旦放松疫情防控,势必造成大规模人群感染,”新华社11月19日的一篇社论写道。“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
11月23日发布的社交媒体视频显示,郑州富士康iPhone工厂的工人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 VIA AFP— GETTY; VIA REUTERS; VIA AFP— GETTY
即便市领导了解挑战有多么艰巨,上海的经验仍给新冠政策的执行带来了警示。当地官员起初试图避免实行会拖累中国经济的全市停工政策,更倾向于精准防控。有个早期被封锁的区域仅有一家奶茶店。
但随着高传播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病例成倍增加,中央政府官员改变了做法,要实施全市封锁,最终封锁持续了两个月。
“许多官员看到上海的情况,都决定无论如何都要继续'新冠清零',”牛津大学研究中国政治的教授蓝梦林(Patricia Thornton)说。“战争是二元论——你要么在战争状态,要么不在。”
高涨的政治愤怒
11月下旬,孙春兰访问重庆时仍态度坚决,她视察了当地的防疫措施,包括一家正在建设的医院。她说,该市发现和隔离感染者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效。
“防控工作效率不断提升,”根据11月27日她访问最后一天发布的通告,孙春兰这样说。
当时,中国自1989年以来最广泛的抗议活动已经开始。北京、上海和其他地方的学生、工人以及房屋业主都因中国西部的一场大火而激愤,开始表达对新冠防疫措施的不满。尽管官方否认,但许多人认为相信,封控导致了被困公寓中的居民在火灾中丧生。
上月底,警察在上海乌鲁木齐路附近的居民人群中,当天是抗议中国严格新冠政策活动的第二个晚上。 THE NEW YORK TIMES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它叫不自由和穷,我们现在全占了,”一名重庆男子这样说,他的激烈发言在中国广为流传。
“不自由毋宁死,”他用中文喊出了美国革命的战斗口号。
据两名知情官员透露,12月1日,习近平告诉来访的欧洲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抗议主要是由心怀不满的年轻人推动的,他们受封控影响最大。习近平还说,邪恶势力企图利用他们来破坏中国的稳定。
但政府的火速行动与习近平的沉着态度南辕北辙。就在他与米歇尔会面的六天后,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十条,等于实际上废弃了“新冠清零”。
周三,一名在上海寻找新冠病毒检测点的女子错误地走近一个废弃的检测亭。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尽管经济和流行病学的双重现实已经迫使领导人重新评估其防疫管控,但抗议似乎加剧了担忧,即持续的封控将引发更多示威,也不能再遏制病毒。
“抗议的规模似乎确实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即'我们受够了,是时候改变了',”研究中国防疫的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杨大利表示。
那之后几天里,官员颁布了许多新规定:鼓励疫苗接种,设立制度保护养老院和其他易感场所,为农村感染做好准备。他们对于新冠——尤其是这种快速传播的变异株——的信号,从拉响警报反转为不足为虑。
“目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明显下降,感染后大部分表现无症状或者轻型,”规定变更一天后,疾病专家王贵强在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目前,大多数民众仍待在家中,要么因为感染了新冠,要么因为害怕感染。但如果死亡率急剧上升,公众愤怒可能卷土重来。即将到来的感染潮也可能阻碍经济的快速反弹。
在重庆,为数不少的医疗队已经离开了刚建成的方舱医院,该医院的未来用途尚不明确。市医院的一名医生在社交媒体上称“基层医疗已经炸了”,呼吸科感染了至少一半医护人员。12月8日,随着地方领导人的一次全面调整的进行,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被调往另一座城市。
“很多人说我倒在了黎明前,”重庆的企业主史思思(音)说。她本月决定关闭自己在中国另一个城市大理开的餐馆。“但是我自己判断是,疫情即使开放,不会马上回暖,因为有一波波的冲击。”
2
“清零”三年:中国人的集体创伤和一个永不会道歉的政府
纽约时报中文网 袁莉
2022年12月16日
ELAINE L
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核酸结果呈阳性的照片。他们描述自己的症状时好像那是值得庆祝的事情:发烧、咳嗽、疲劳、身体疼痛、丧失味觉和嗅觉。他们说,很高兴不用再担心被送去隔离,不用再担心牵连邻居被关在家里数周时间。
“珍惜能生病的时光,”北京一家独立书店的老板在她的微信的朋友圈里写道。“保护这最卑微的权利。”
自从全国各地罕见地爆发了抗议活动、政府于上周突然放弃严厉的“新冠清零”政策以来,许多中国老百姓已接受了新生活。他们一直渴望重新获得一些基本权利,尽管这意味着新冠病毒目前正在迅速传播。
但在宽慰之下是一种集体的、难以治愈的深深创伤。被悲伤、焦虑和抑郁笼罩着的人民想对国家出了什么问题算一个总账。一些人现在甚至近乎异想天开地认为,政府应该承认严厉的清零政策是个严重的错误,并应该为政策造成的伤害道歉。
本周早些时候在北京一家药店外排队的民众,北京正在应对一波新冠感染浪潮。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艺术史学家、前政协委员李公明在微信上发文,敦促南方城市广州的当地政府帮助愈合疫情造成的情感和社会创伤。
“第一步恐怕离不开承认错误、向逝者致哀、向国民道歉,”他写道。“然后是依法问责、国家赔偿。”
他周一发的文章很快就被删除了。
另一篇网名“Banchizi”的人在微信上发文,呼吁公众要求官员对“新冠清零”政策的沉重代价负责,文章把“清零”政策称为“无厘头闹剧”。
文章说,对一些撒谎和误导国家的卫生官员来说,光道歉可能还不够,他们应该被起诉。
文章作者要求国家将清零政策的附带死亡——自杀、因延误治疗或被医院拒绝收治导致的死亡,以及与“清零”政策相关的事故死亡——统计出来。
中国很少公布被视为“新冠清零”次生灾害受害者的姓名。其中一起灾害发生在西南省份贵州,一辆将人们转运到集中隔离设施的大巴途中翻车,导致27人死亡。另一起发生在西部城市乌鲁木齐,一栋住宅楼的火灾导致了10人死亡,这场火灾引发了上个月全国各地的街头抗议活动。
列出他们的名字和死因是“给生命一个最低限度的尊严”,Banchizi的文章写道。
这篇文章也已被删除。
社交媒体用户点了几个国内著名卫生专家的名字,这些人曾为支持政府的清零政策夸大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危险,但在政策出现180度大转弯后,他们又改变了说辞。网上疯传官媒《人民日报》近几个月来截然不同的大标题的截图,人们开玩笑说,该报当天看都正确,但合订本就自相矛盾了。
接受采访的人告诉我,他们希望政府道歉,因为这能为他们承受的一切提供一些安慰。
一名要求我只写她姓张的江苏省大四学生说,她今年已被迫做了100多次核酸,前前后后被封控的时间加起来有四个月,包括秋季学期的大部分时间。她感到抑郁、消极,读到新冠病毒的新闻时动不动会哭。
上海的一个核酸采样点,摄于本月早些时候。离上海不远的江苏省的一名大四学生说,她今年已被迫做了100多次核酸检测。 THE NEW
YORK TIMES
她曾相信政府传播的关于西方疫情的错误信息,并因此支持今年4月的上海封城。她现在对当初的立场表示后悔。她说,现在知道的更多了,她想让中共为“对于那些在清零中无辜死去、因长期封控失去收入的人以及被政治机器洗脑的所有人,政府都应该认错并道歉”。
本专栏采访的大多数人与张女士一样,出于安全考虑要求不使用全名。
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经理言(音)说,在正常社会里,对像“新冠清零”这样的严重政策错误,公众要求的不会只是道歉。“岂止是道歉,还要换一个党来执政了。但在我们这个语境下不是这么回事。”
跟我聊过的所有人都认为政府应该道歉,但没有人指望政府会这样做。他们说,中共只能是“伟光正”,这是许多官方讲话对中共的描述。而且,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已把对中共领导层的异见和批评几乎全部压制下去了。
“这种呼声非常勇敢,我也希望能看到道歉,”言说。“但是小概率事件。”
在执政的73年里,中共从来没有为中国人民在其统治下遭受的任何残暴行为道过歉。没有为灾难性的大跃进导致逾2000万人饿死道过歉。没有为文化大革命使国家陷入长达十年的混乱和经济崩溃道过歉。也没有为独生子女政策道过歉,这项政策导致了许多强制堕胎,促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并面临人口危机的国家之一。
中共甚至扼杀了被称为“伤痕文学”的文学类型。伤痕文学出现在文革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写的是人们在那场政治运动中遭受的苦难。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中心高级研究学者许成钢说,中共从来不希望有人过度关注他们的伤痕,因为他们会不可避免地想知道伤痕是从哪里来的。许成钢曾在文革期间遭受迫害。
中共高级吹鼓手胡锡进意识到了要求道歉的所有危险。他在自己拥有近2500万粉丝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上发的一篇长文中写道,将“新冠清零”政策称为“人祸”的人“偏激”了。
胡锡进的文章引发了大片愤怒和失望的声音。许多大学生指出,他们感觉自己在校园里是囚徒。一个来自上海的评论留言说,他们的孩子被关在一个55平米的公寓里三个月。“不应该反思吗?不应该杜绝这种乱象,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评论者问道。
中共已加强了对叙事的控制。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周四在头版发表的评论中,大谈特谈国家正在如何恢复生机,然后用了一万多字赞扬中共和习近平如何带领国家度过了新冠疫情。
自中国上周放弃“新冠清零”政策以来,执政的中共一直在试图控制叙事。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文章写道,“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政府将坚持宣传自己获得胜利的信息。它想让公众接受这种叙事,忘掉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接受现实。
一些人对这种做法已有预料,并决心要抵制这个国家长期遭受的集体失忆症。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应对创伤。
30多岁的程序员余(音)每当谈起今年春天的上海封城时都会哽咽。“我感觉被按在地上拿铁锤锤了三个月,”他说。“然后它还说是为了你好。”
他仍有两个反复出现的噩梦。在一个噩梦里,他身处布满铁丝网和有毒空气的战区。在另一个噩梦里,他会听到大喇叭里的一个单调声音不断大喊,“下来做核酸。”然后是的检测结果:阴性、阳性、阴性、阳性。
他认为把发生了事情记录下来很重要。他花了整个夏天写了一本电子书,搜集了政府的公告和可靠的在线信息,讲述了2500万上海居民今年3月到7月的遭遇。他相信所有的人都明白政府撒了多少谎,对待人民的做法有多么残酷。
“彷佛做了一个荒诞的噩梦,”他在序中写道。“不由感叹类似的悲剧为何在中国老百姓身上一再重演。”
3
经济低迷、失业率接近新高:中国年轻一代陷入沮丧与失望
纽约时报中文网
DAISUKE
WAKABAYASHI, CLAIRE FU,
ISABELLE QIAN, AMY
CHANG CHIEN
2022年12月13日
11月,北京的新冠措施抗议者。周三,中国放宽了许多“清零”限制。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在21岁的北京大学生曼迪·刘看来,但凡疫情期间生活在中国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个国家的未来看起来越来越不确定。
疫情的防控措施令人窒息,就业形势严峻。她将于明年毕业,届时将获得旅游管理学位,并且提交了80多份工作申请。目前她尚未接到一份录用通知。
刘女士说,许多年轻人听中国共产党的话,结果却大失所望。“我们所看到的是民不聊生。”
最近几周,这种不满情绪不断涌现,在中国许多大城市,有大批学生、求职者和年轻专业人士冲上街道,抗议政府的铁腕防疫手段。这场动乱凸显了该党长期以来的担忧,即年轻人缺乏就业机会和经济机会将威胁到社会稳定。
周三,北京屈服于抗议者的要求,放宽了许多“清零”限制。但更大、更令人头疼的问题依然存在:恶劣的就业形势,求职者太多而工作机会太少,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几十年的经济繁荣很快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可能就会变得遥不可及。
青年失业率依然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明年将有1160万大学毕业生加入劳动力大军。“因为学生想抗议,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我们的环境,有在变差,”刘女士说(她没有参加最近的抗议活动)。
8月在北京举行的一个招聘会。今年,16至24岁人群的失业率达到近20%,是中国自2018年开始公布这一数字以来的最高水平。 JADE GAO/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新冠的限制措施耗尽了经济的动力,而经济已经因房地产市场崩溃而步履蹒跚。政府打压科技和民办教育等快速发展的行业,削弱了民营部门的机会,加剧了考公和考研的竞争。
不断收窄的前景辜负了这一代在相对富裕的环境中长大的年轻人,崛起的经济为他们的父母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和不断增加的收入,使他们因之受益。学生们接受的教导是,只要努力学习,他们也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
“这个承诺是如果你接受教育,你就会得到一份高薪工作。这不再现实,”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曾林(Max Zenglein)说。“他们成为第一代将要感到失望的人,这会产生很大的情绪压力。”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2017年的共产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宣称,“少年强则国强。”在打破先例的第三个任期开始前,他在10月再次重复了这句口号,并补充说,中国的“青年一代更加积极向上”。
但是这些话听起来很空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失业,严厉的新冠措施限制了年轻人工作、旅行和社交的机会,大家的挫败感越来越大。
7月,16至24岁人群的失业率达到近20%,这是自2018年中国开始公布这一数字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数字已有所下降,但仍是全民平均水平的三倍。
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工资较低。中国求职网站智联招聘的一项调查显示,2022年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比2021年毕业生低12%。
毕业后的选择十分匮乏,以至于当一位著名企业家建议学生花“间隔年”在国内旅行时,这段视频被广泛传播并受到严厉批评,因为它与中国年轻人面临的挑战脱节。
6月,准备参加中国高考的学生。该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继续增长,2023年将增长8%。 MARK R CRISTINO/EPA, VIA SHUTTERSTOCK
随着民营部门工作岗位的减少,年轻人被迫寻找在繁荣时期不怎么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考研、考教职和考公务员的人数创历史新高。
上个月,由于感染数的增加,中国推迟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职位被认为是该国最稳定的职位之一,这种性质的考试历史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23岁的艾丽斯·李正准备参加重新安排的考试。她将成为260万名竞争者当中的一员,争夺37100个职位——每个职位大约有70名申请者。
越来越多人申请政府职位证明了习近平如何通过扩大国家的作用来重塑中国,迫使企业让位于共产党的需求。
今年,在上海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李女士正在该市一家科技初创公司工作,老板通知她,该公司将裁员30%,其中就包括她。失去营销工作后,她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她过去从未考虑过这个选择,直到感受到失去工作的痛楚。
“我们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已经够难了,保住工作就更难了,”李女士说。“我不得不相信,公共部门将是经济危机期间最后倒下的部门。”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一直难以跟上大学生涌入的步伐。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了七倍。
虽然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2023年将增长8%——但疫情也剥夺了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形成社会经验的机会,增加了他们的沮丧和焦虑。
北京一所大学的大四学生伊丽丝·冯说,她的大学生活一直被新冠限制措施左右。她说,在抗议活动发生之前,她所在的学校今年竖起了围栏,限制学生进出校园。然后又增加了第二层围栏,官员们安装了一个警报器,如果有人靠得太近就会响起。学生需要预约才能进入校园的操场或前往实验室学习。食堂的椅子移走了,学生不许在里面用餐。
“大学就等于过着枯燥乏味的生活。我认为这种牺牲是不必要的,”冯女士说,她已经两年没有回老家了,因为她担心自己无法再回到学校。
抗议活动爆发后,一些大学允许学生在被封锁数月后返乡,并提供接驳巴士将学生送往火车站和机场。一些人质疑此举到底是对学生抗议者做出的让步,还是一种驱散他们的策略,以防他们继续组织示威活动。
11月,北京的大学生抗议新冠限制措施。“大学等同于过着枯燥乏味的生活,”一位学生谈到疫情时说。 OBTAINED BY REUTERS
作为本周宣布的放松防控措施的一部分,北京表示,如果校园没有疫情,学校必须进行线下授课,并开放图书馆、食堂和其他设施。但是,随着明年夏天毕业季的临近,这些学生将进入就业市场,他们届时将面临什么样的情况,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紧迫。
21岁的艾尔莎·韩希望毕业后去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因为她不喜欢国有企业或政府部门古板的办公室文化。她说,理想情况下,她希望在她目前实习的大型互联网集团拿到全职职位。她知道机会很渺茫,因为她预计,自己看中的一个空缺职位将有100多名实习生申请。
韩女士说,如果找不到工作,她希望前往国外,离开中国。“现在在中国的大的环境下,”她说,“我觉得我并不是生活得很开心。”
4
“我一定会长期战斗下去”:在抗议活动中觉醒的中国年轻人
纽约时报中文网 袁莉
2022年12月12日
上个月北京的一场抗议活动。自从中国宣称将放松防疫,许多人都对抗议防疫措施的人表达了感激之情。 THOMAS PETER/REUTERS
在中国政府本周宣布将放弃严厉的新冠病毒政策后,许多中国人对那些勇敢反对惩罚性限制措施的抗议者表达了感激之情。经历了漫长的三年,全中国的民众都可以努力恢复正常生活了。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上,人们纷纷转发“谢谢年轻人”这样一句评论。有人贴出《时代》杂志最新一期伊朗女性荣获“年度英雄”的封面,将中国的抗议者与她们相提并论:“向伊朗勇敢的女性致敬。向勇敢的年轻人致敬。”
但许多上个月参加抗议的人觉得还没有到庆祝的时候,因为他们想更进一步:希望政府承认“清零”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们仍有满腔的愤怒、沮丧和悲伤。政治行动主义赋予他们新的力量,他们希望继续为自己的权利而战,并追究政府的责任。
他们很高兴看到中国公众正在从长期的检测、隔离和封锁中摆脱出来,这些措施已经成为了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令他们愤怒的是,政府没有为失误道歉,而且可能永远也不会道歉——这一失误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死亡和苦难。
他们知道,自己的命运仍然受制于一个人的意志,即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他们担心,中国在放宽限制方面缺乏适当的准备,将使公众再次遭受治理不善的后果。
曾在上海参加抗议活动的记者米兰达说,她从三年的“清零”中获取的最重要的经验是,一个国家走错路线会导致死亡。“这个牺牲着实太大了,”她说。
北京,防疫人员骑车经过一处即将拆除的核酸检测点。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另一名抗议者董同学是东部城市南京的一名大学生,他回忆起那位试图向中国发出新冠病毒警告的医生,后来这位医生于2020年被噤声。他后来死于新冠病毒。
“李文亮不会回来,”她说。“因为过度防疫政策失去生命的人不会回来,被践踏,受屈辱的尊严不会回来。我们作为大学生,失去三年多正常大学生活再也回不来了。”
她称自己和参加抗议活动的同伴都是“被时代选中的人”。她说:“我一定会长期战斗下去。”
政府做出了解除限制的决定,早于大多数人的预期,很难判断这在多大程度上是由11月的抗议活动促成的。这次抗议活动是自1989年民主示威以来最具政治性和最广泛的一次。经济已经低迷了一段时间。地方当局和民众之间发生过多次冲突。
但对许多参加示威的人和一部分没有参加示威的人来说,中国政府采取行动的原因都是显而易见的:抗议活动在压抑的黑暗中打开了一道裂缝,带进了光明和希望。
“因为这些抗议者,我现在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在南方城市深圳当了三十多年高中教师的泰特说。北京的法学家叶青在Twitter上写到11月27日上海的抗议活动时说:“这是人民重启这个国家的第一秒钟,时间也许真的开始了。”
与我交谈过的抗议者都很清醒地意识到他们的角色和未来。
但他们现在更有动力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意识到,因为不能投票,政府可以自由地实施更多类似“清零”的政策,如同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那一代遭受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样的灾难。
他们明白,自己面对的是全世界最强大的专制政府和数十年来中国最铁腕的领导人。他们近来的抗议活动当然不会影响到北京的权力架构。
11月底,上海的一名抗议者。“这就是人民重新启动这个国家的时刻,”一位学者事后写道。 THE NEW YORK TIMES
但他们打破了不可挑战的神话。几位中国学者告诉我,一夜之间,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抗议者——都意识到习近平并非上帝,他对权力的掌控也并非牢不可破。
我几乎每天都与抗议者交流,不断听到这样的说法:“一个人不应该有那么大权力。”
其中三名抗议者被警方拘留了24小时,还有一人被叫去问话。与我交谈过的第五名抗议者被辅导员多次骚扰,后者甚至还打电话给她的父母。其他抗议者都选择低调行事。
他们均表示,今后还是会毫不犹豫地走上街头,或是选择其他抗议形式,比如利用iPhone的隔空投送功能向地铁乘客分享抗议口号,或在公共厕所涂鸦。
我采访的所有人为了安全,都要求我仅使用他们的名、姓、昵称或英文名。
一名被拘捕的抗议者说,她被抽血和虹膜扫描,手机也被没收。她还被要求脱光所有衣服进行体腔检查。这次经历让她十分害怕。尽管如此,她还是在我的中文播客上将她的经历分享出来,好让其他人知道后果是什么样的。
她说自己以前没有参与过政治。但因为发布或转发关于悲惨社会事件的内容(其中许多都涉及女性议题),导致她被微博平台八次删除账号,之后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她说,大家抗议的原因各有不同。她要的是言论自由;另一些人呼吁废除审查制度,看他们想看的电影。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希望建立一个新式政府。
这些抗议者点燃的运动未来能否存续取决于两点:他们的组织水平,以及公众的支持。
他们赢得了一些中年群体的支持,这些人也经历了自己的政治觉醒。其中一些人向我表达了他们对抗议者的感激之情。
上个月,北京亮马河畔的一场抗议。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抗议者都清楚,与一个拥有人类历史上技术最先进的宣传机器的政府对抗,基本不可能有胜算。
那位叫米兰达的记者说,她打算与朋友进行更多对话,努力赢得他们的支持。她说,等到下一次抗议者再发出自己的声音,就会有更多人站在他们这边。
上月的一个晚上,南京学生阿彤(音)独自在外张贴手写的抗议标语,他无法信任任何人,不敢邀请其他人一起,而且两人行动会更加引人注目。现在,他成为了所在大学一个加密聊天群里80名学生的一员,他们自称“叛逆者”,正在讨论下一步该怎么办。
他指出,在最近几次大学集会中,学生们都通过与校方谈判成功改变了新冠政策。他说,这在几周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但我也问了这些示威者,如果这种低调的抵抗失败了怎么办?如果几年后一切还没有改变怎么办?
大多数抗议者表示,他们做好了坚持到底的准备。刚从大学毕业的夏某说,近年来政府打压像她这样的LGBTQ群体的权利,她都看在眼里。她觉得自己必须反击。
“可能五到十年,甚至十几年,”她说。“很多人说有生之年能看到发生改变的话就已经很欣慰了。”
5
中国官方疫情数据失真,不透明性引发外界担忧
纽约时报中文网
DAISUKE
WAKABAYASHI, CLAIRE FU
2022年12月15日
上海的新冠疫情周二仍在继续。 ALY SONG/REUTERS
自从中国上周180度急转弯,放松了“新冠清零”政策以来,政府一直在竭尽全力让公众相信,国家能经受住解除防控措施的潜在风险,并能让世界这个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重回正轨。
政府对疫情曾经悲观的预言已转变成极为乐观,国内新冠病毒方面的一位主要专家说,疫情正在进入“最后一程”,很快会变成一种可控制的季节性疾病。另一位著名的中国流行病学家则预测,新冠病毒将在一个月内达到感染峰值。中央电视台的一位著名新闻主播宣称,“我们正式迈向了结束疫情生活的道路。”官员们纷纷表示,新冠病毒最新变异株的致病性已经降低,国家有充足的医疗准备,能防止出现最灾难性的后果。
尽管有这些保证,中国在未来几个月将发生什么仍有很多不确定性。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可靠让人们难以判断中国政府应对正在出现的一波新冠病毒感染浪潮的做法。政府在尴尬地放弃了标志性的“新冠清零”政策后要挽回面子的想法只会使情况变得更加难辨。
已经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动用宣传工具来强化一个信息,即国内局面已得到控制。由于缺乏可靠的信息流动,来自国外的企业和投资者只能猜测中国经济复苏将需要多长时间。
就连中国目前有多少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也很难回答,因为政府放松了大规模核酸检测的要求,允许在家使用抗原检测的人自愿报告结果。
北京的紫禁城,摄于周三。 NG HAN GUAN/ASSOCIATED PRESS
中国周二通报了2291例新增确诊病例,这个数字是取消大规模核酸检测要求之前每天通报的约3万例新增病例的零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周三表示将停止通报无症状感染者,今后的确诊病例数注定会偏低,因为以前的确诊病例中核酸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占大多数。
通报的感染病例降低,与阳性人数激增的传闻以及医院里挤满了候诊者的情况不符。随着检测政策的变化,全国许多市县正在其官方社交媒体账号上传播“非必要不检测”的口号。“官方的统计数据毫无意义,”中国欧盟商会会长伍德克(Jörg Wuttke)说。
对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来说,中国的一些统计数据超出了合理的界限。中国称,自从六天前放松了“新冠清零”政策以来,还没有出现一例与新冠病毒相关的死亡。相比之下,美国仅在周二一天就有469例与新冠肺炎相关的死亡病例。
从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最初几个月起,病毒学家就一直怀疑中国官方通报的死亡数据,对中国医院定义新冠病毒死亡的方式提出了质疑。病毒学家说,其他国家的标准是将感染了新冠病毒后死亡的人都包括在死亡病例统计中,但中国的官方数字不包括这些死亡,中国医院通常将这些人的死因归于已有的基础病或慢性病,例如癌症或心脏病。
漏报新冠病毒死亡病例的国家不只是中国,但中国的数据尤其让人难以捉摸。政府通报的新冠病毒“重症”病例数只给出与前一天相比的变化,不报病例总数。中国周二通报的重症病例比周一多三例。
经济和小企业的复苏也许需要一段时间。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缺乏新冠感染病例的可靠数据也让人很难评估恢复经济将需要多长时间。全球的经济形势看来并不乐观,美国和欧洲的经济都有出现衰退的可能,这会损害对中国商品出口的需求,中国的出口通常是全球经济的一个可靠支柱。
中国不惜一切代价实行“新冠清零”政策时,人们曾面临着什么时候会被封控、会被集中隔离无休止的威胁,让购物者不愿去商店购物,让人们不能出门旅行,也让民众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不愿外出就餐。尽管现在已允许人们自由出入,但民众仍对未来会发生什么非常惶恐。
本月早些时候,抵达上海的旅客需要做核酸检测。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北京一家销售进口手工服装的店主郑景蓉(音)说,她不打算重新开张,因为仍然没有顾客光临。
“我现在的感觉是,大家都害怕变阳,胆小的人不敢出门,”她说。虽然中国放松严格的“新冠清零”政策是个良好的开端,但政府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支持普通人和小企业,郑女士说,“目前还不确定。”
日本券商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表示,他对中国经济会很快复苏不“太乐观”,因为他预计,感染激增和不堪重负的医疗体系将继续给经济造成破坏。他还说,预计被压抑的需求对明年经济的刺激作用会“相对较弱”,因为近三年的封控已耗尽了中国许多家庭的积蓄。
在一定程度上,笼罩在中国如何走出“新冠清零”头上的不确定性在于,没有一个如此大的国家如此迅速、彻底地改变做法,中国从竭尽全力遏制新冠病毒到学会与病毒共存的转变,似乎发生在一夜之间。执行了很久的规定每天都在变。
从上周开始,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不再需要住院治疗。政府取消了禁止药店出售感冒药和止痛药的所有限制,导致药店的退烧药甚至一些中成药被抢购一空。中国周二还停止了行程码的使用,那是一款政府为了评估人们接触新冠病毒的风险,用来跟踪人们旅行的手机应用之一。
两个月前,很多人走上街头抗议政府严厉的“新冠清零”政策的活动还没有发生,那时,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曾表示,因为新冠病毒对公共卫生构成的严重风险,有必要对病毒展开一场“全面战争”。
“整个防控系统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消失,令人大为惊奇,”伍德克说。“这对企业有什么影响?我不知道。”
爱丁堡大学传染病流行病学教授马克·伍尔豪斯表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去年放弃他们追求的清零目标时,他们之所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已“使用有效疫苗开展了有效的疫苗接种计划”。
但对中国情况而言,疫苗的有效性和接种计划的有效性都值得怀疑。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当中大约三分之二打了疫苗加强针,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只有40%打了加强针。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打加强针对中国国产疫苗至关重要,因为国产疫苗使用的是灭活病毒,已被证明不如使用新的mRNA技术的外国疫苗有效。
中国政府周三表示,将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北京的货架空空如也,摄于周二。政府取消了限制感冒药和退烧药后,引发了一轮退烧药抢购。 NG HAN GUAN/ASSOCIATED PRESS
疫苗覆盖范围不广、缺少高效力疫苗,“有引发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的可能”,伍尔豪斯说。
朱艳(音)在四川省旅游胜地邛海湖畔拥有一家小旅馆,新冠病毒防控措施曾让她的生意受损。她说现在仍没有游客,因为人们害怕感染病毒。尽管经济和生意的恢复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她说,她至少再次感到了希望。
现年40岁的朱女士说,她希望中国能够实现群体免疫,让生活恢复正常。事实上,她希望自己能快点阳,因为她觉得最好早点感染新冠病毒。
“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关在家里,永远关起来吧?”朱女士说。“该来的总会来的,逃不掉的。大家必须走这条路,每个人都必须迈出这一步,中国的工作和生活才能正常。”
广州的一个新冠疫苗接种点,摄于本月早些时候。 CHINA NEWS SERVICE, VIA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6
长期宣传新冠危险性后,中国政府如何淡化民众恐惧
纽约时报中文网
KEITH BRADSHER
2022年12月5日
北京的一名疫情防控人员在被封小区的围栏外打扫卫生,摄于上周五。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近三年来,中国政府在煽动人们对新冠病毒的恐惧上动用了相当大的宣传力量,以证明大规模隔离、频繁的全员核酸检测,以及对10多亿人进行流调追踪的正当性。随着当局现在开始改变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做法,政府面临着淡化这种恐惧的任务。
直到上周末各地爆发抗议活动,公开反对严格的新冠“清零”政策之前,政府官员和官方媒体一直在强调有关此次疫情最坏的医学消息。还长篇累牍地报导其他地方(尤其是美国)因新冠疫情遭受的大量死亡、长达数月的呼吸系统症状、认知障碍,以及其他与长新冠有关的症状。
中共官方报纸《人民日报》在11月15日仍警告,任何放松防疫措施的做法都将危及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放松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
就在一周半前,主管政府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副总理孙春兰还说,“应检尽检、不落一人。”
但随着地方政府现在急着取消核酸检测要求,开始拆除路边的临时检测点,孙春兰上周三改变了说法。“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她说。
北京一个关了门的核酸检测点,摄于上周五。 JADE GAO/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专家们表示,中国在遏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响应上面临着一个充满挑战的时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传递信息的混乱造成的。政府未能采取许多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例如积极推动全员接种疫苗,使得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里有许多民众可能受到伤害。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本人曾断言,社会需要为阻止新冠病毒传播做出牺牲。“宁可暂时影响一点经济发展,也不能让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伤害,”他曾在今年6月这样说。
中国政府现在正在为减轻“清零”的负担迅速采取行动。一些小区居委会已开始允许感染的居民在自家隔离,而不是将他们转运到在大型体育场馆或用成排集装箱临时搭建的方舱医院,这曾是疫情暴发最初几个月来的标准做法。过去几天里,成都、广州、天津、北京、重庆和深圳都已取消了要求居民乘坐地铁或进入许多公共场所必须出示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做法。
然而,事实证明,要减轻数百万人(尤其是老年人)对新冠病毒近乎恐惧的担忧对中共和官媒来说是一项挑战。让这项工作更复杂的是,中国领导人长期以来一直都不想让自己看来像是因公众愤怒改变了政策。
在政府固执地坚持清零时,中国一直在为一些最脆弱的人群充分接种疫苗方面举步维艰:虽然国内8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三分之二的人已完成了最初的(通常是两剂的)疫苗接种,但只有40%的人打了加强针。
国际上的科学家们表示,需要打三针中国国产疫苗,才能达到相当于两针西方mRNA疫苗的保护效力。
北京街头呼吁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海报,摄于3月。 TINGSHU WANG/REUTERS
中国官媒关于新冠的报导没有提及最近几天的抗议活动。官媒的报导已转向中国科学家对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可能不像新冠病毒原始株和以前的变异株那么危险的研究。
广州的官方报纸《南方日报》上周六发了一篇报导,强调了该市90%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没有症状的估计数字。报导引用对广州七位知名医生的采访向读者保证,有症状的感染者中很少出现重症,除非是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
世界许多其他地方早已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死率低,但传染性更强。全球已确认有近700万人死于新冠病毒,而中国公布的新冠病毒死亡人数仅略高于5000。
上周四,另一份中共出版物《环球时报》引用广州中山大学一名医生的话说,被一些学者称为“长新冠”的临床表现“尚不能归类为'新冠肺炎的后遗症'”。长新冠指的是感染新冠病毒后长时间持续的复杂临床症状,有时表现为虚弱,美国政府的流行病学家已对其有广泛的记录。
“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崇雨田说,他用的医学术语后遗症指的是,“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崇雨田没有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将中国的公众舆论引向新的方向并非易事,因为官媒曾有效地压制了任何有关新冠病毒疾病也许可控的暗示。
“直到最近,国内专家们给出的说法都是支持政府新冠清零政策的,”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家杨大利说。“媒体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全面转向病毒已经变异、致病性减弱的说法。”
广州海珠区一家超市的购物者,摄于上周三。 CNS, VIA 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说,更好的沟通,包括传播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对中国设法从新冠清零中走出来至关重要。他警告,中国仍有许多人非常害怕新冠病毒,随着国家开始开放,他们甚至可能不敢出门买菜,这可能会给经济带来进一步的损害。
“教育公众真的很重要,这是政府需要加强的,因为现在公众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存在困惑和分歧,”他说。
广西省属于中国贫困地区,当地一名60岁的玉米种植农姜思贵(音)说,他担心放松“清零”限制会导致一波感染潮,可能会让像他所在的这种农村地区不堪重负,那里的医疗条件有限。如果他感染了新冠病毒,他担心无法继续照看孙辈。
“我支持抗疫,”他说。“我现在在家带孩子。我当然担心这个病毒,谁会不担心?”
不过,中国有许多年轻人和中年人对新冠病毒的担忧似乎确实已低于他们对新冠清零困扰的担忧。这种情绪在最近的抗议活动中已变得明显。
中国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开始后几乎停止了所有国际旅行,并对互联网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包括几乎完全封锁了访问外国网站的渠道。许多抗议活动发生在沿海省份,那里的居民常常知道怎么使用互联网工具上海外网站,看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已适应与新冠病毒共存。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排队办理值机的旅客,摄于上周三。 MARK R CRISTINO/EPA, VIA SHUTTERSTOCK
不过,在中国西部省会城市兰州进行的采访表明,改变清零政策的愿望也传到了中国广阔的内陆地区。
现年20岁的大学生张泽臣(音)说,她在这学期的大部分时间一直被关在宿舍里。校方要求她每四天做一次核酸检测。当校方为了减少感染风险,让学生提前一个月放寒假后,她抓紧机会离开了校园。
“我感觉很累”,”张女士说。“大家都憋疯了。”
一名24岁的农民工说,他去年9月在西藏工作时感染过新冠病毒,但发现他的症状只是几天咳嗽。他批评了政府的一些政策,例如将居民封在家中好几周,有时只因为发现了少数阳性者,就不让上百万人出家门。
“封控不应该封整个区,影响大家正常出行和工作,”这位只称自己姓马的工人在谈及他的个人健康时说。
尽管中国正在设法打消人们对新冠病毒的担忧,但许多专家敦促谨慎行事。他们认为,政府在为老年人接种疫苗、让医院做好准备,以及在教育公众方面做得还不够。
“如果他们过快地解除所有限制,可能会导致大量感染病例,扰乱经济,”咨询公司策纬驻上海的公共卫生分析师陈昕然说。
一名男子在北京一个被封小区的围栏外等待亲戚,摄于上周五。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7
中国放弃清零新冠感染人数爆增抢药潮蔓延至香港澳洲
BBC
2022年12月16日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中国政府公布“二十条”和“新十条”放松新冠防控措施后,病毒在多个城市迅速传播,引发许多乱象。许多城市出现医院看病难,感冒药和发烧药一药难求的情况。
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迈克·瑞安(Mike
Ryan)称,在中国决定放弃清零政策前,新冠感染人数就已经出现了爆炸式增长。
政策急转弯导致疫情爆发?
11月中国各地爆发反对疫情防控措施的抗议后,中国在防控政策方面急转弯。12月初,中国政府高层连续两天召开疫情防控座谈会,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两场座谈会上都表示,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减弱,将优化防控措施。与以往大多数会议不同,孙春兰这两次都罕见地未提到坚持“清零”政策。
12月7日,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了“新十条”,朝着逐步开放的方向前进。措施包括缩小核酸检测范围,不再对跨地区人员要求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等。
外界普遍认为,中国实际上是结束了其一贯坚持的清零政策,转向与病毒共存。但政策转向后,中国的感染迎来爆发式增长。
不过,目前中国官方的数据无法反映实际的感染病例。根据中国国家卫健委的数据,12月15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157例。由于难以准确掌握无症状感染者的实际数量,中国政府已宣布从12月14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
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迈克·瑞安(Mike
Ryan)驳斥了政策逆转导致病例激增的说法,称早在中国决定放弃严格的清零政策前,中国的新冠感染人数就已经出现爆炸式增长。
“这种疾病之所以密集传播,是因为控制措施本身并没有阻止这种疾病。中国从战略上决定,这不再是最好的选择。”瑞安说。
他还指出,中国和其他国家仍然面临的挑战是,需要接种疫苗的人是否充分接种疫苗,是否接种了正确的疫苗和正确的剂量,以及这些人最后一次接种疫苗是什么时候。
抢购潮和医护感染
突然的政策急转弯和感染激增无疑引爆了民众的恐慌情绪。在大陆的多个城市,医院大排长龙,防疫物品如感冒药、发烧药遭到疯抢,甚至黄桃罐头和电解质水也被抢购。
抢购甚至蔓延到了香港和澳洲。部分香港药房的感冒药如“必理痛”、“幸福伤风素”短缺,一些药店开始对感冒药进行限购。
路透社报导,在墨尔本郊区、澳大利亚最大华人小区之一的博士山(Box Hill),一名药剂师说,几家药店的必理痛已经卖光了。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中国央视报导,中国国药集团旗下160余家工业企业,正在24小时增产,特别是一些重点品种,产能已扩大到日常三倍。
今年32岁的张心(化名)在周三感染,她几乎全家“中招”,包括她的妈妈、阿姨以及90岁的外婆。她对BBC中文表示,国家应该有序开放,不是突然一下子就放开。
“普通百姓在面对疫情的时候措手不及,在药物购买方面,应该进行限购,这样不会导致大家囤太多药在家里,真正感染的人因为缺药,跑到医院就医,造成医疗资源紧张,加重感染。”她说。
张心说,家中90岁的外婆病情严重,到医院还要长时间排队,排到了之后,医生也只是开了一些感冒药和咳嗽药。
“对于有基础病的老人,应该设置绿色通道就医。”她说。
另外,中国的医护也出现了集体感染的情况。
中国媒体财新报导,近期北京已有几家大医院致电挂号预约的门诊患者,建议其将就诊时间延期,或者改为在线问诊,因为院内有阳性感染者。医生们发现,身边持续有同事出现症状,人手紧张。
清零与放开之争
网络上有一些声音怀念中国之前的清零政策,他们认为“清零”政策是有必要的,可以保护老人和小孩。
微博网民“每天开除粉籍”说,自己是绝对的清零派,因为新冠对老人、孕妇和医生很危险。“医疗资源一向紧缺,医生没了会更挤兑,而且这个会重复感染,也就是说,医生会面临重复感染。孕妇整个怀孕过程也会重复发烧的过程。对胎儿太危险了。”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也有网民指出,防控乱象的源头是政策制定的问题。微博网民“风雨雪海光”说:“动态清零失败了,什么准备也没有,急速转向共存,制定政策的人不出面,天天让底下人互骂,不负责任!”
对于清零比放开好的观点,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对BBC中文指出,“清零”是不可以持续的,如果继续“清零”政策也会发生一样的情况。如果要走开放的路线,面对疫情全面爆发是很自然的事情,“中国现在开放,理想的情况是,应该吸取各国的教训,有什么可以做得更好。”
金冬雁赞成迈克·瑞安的说法,在中国放开管控之前,病例已经有了飞速增长,“不放开,要清零也是几乎不可能的。”
中国春运将在下个月开始,对于人员大范围流动,金冬雁认为:“跟现在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看他们(政府)现在到底是控制还是不控制。总体来讲,春运会增加病毒扩散,但问题是他们现在的理念是啥,是要病毒传播,还是不传播。”
8
中国新冠疫情:新增感染病例激增,医疗系统受压
麦笛文(Stephen McDonell)
BBC记者,发自北京
2022年12月14日
图像加注文字,
周一,一家医院发热门诊部外排起了队。
在中国的新冠防疫政策发生迅速的180度大转向之后,这个国家的医院已经承受瞭如此大的压力,医护人员都可能将病毒传染给病人。
现在看来,由于人手短缺,前线医护工作者都被要求上岗,哪怕他们自己也感染了病毒。
美国耶鲁大学一名专攻卫生政策的中国学者,正在远程观察着他祖国的这场危机。
陈希在接受BBC访问时表示,他一直在与中国的医院院长及其他医务人员联络,了解医疗系统目前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已经感染的人被要求在医院工作,这制造了一个传播的环境,”他说。
中国新冠防疫松绑“新十条”实施一周,北京民众在重拾自由之际也在经历着一些乱象。
中国的医院已经匆忙增加了发热门诊的容载量,以应付大量增加的病人,但是仍然很快爆满,一部分原因是感染之后可以留在家的指引尚未传开。
陈希教授表示,要向人们解释清楚这一点,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现在没有一个症状轻微的可以留在家里的'文化',”他说,“人们感觉生病的时候,就全都到医院去了,这很容易就能压垮医疗系统。”
民众涌向医药店,导致全国的感冒和流感药物短缺。2019冠状病毒病的自测盒也很难买得到。
在北京,虽然餐厅已经允许重开,但是客人却非常少,街道也很安静。
企业告知员工,他们应该回到办公室工作,但是很多人不想去。
这一切不无道理——你只要想想,就在几个星期前,政府还在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冠“清零”,感染者必须去集中隔离设施,而且封锁还是必须的。
新冠病毒曾经是值得害怕的东西,而中国民众生活在这里应该感到幸运,因为共产党不会为了开放而拿民众作牺牲品。
现在,将每一波爆发都“清零”的目标已经放弃了,新冠病毒正在像山火一样蔓延,而政府如今的说法是,感染这个病毒是不需要担心的。
原本预计中国放开新冠防疫限制的过程要比现在慢得多,而且更循序渐进得多。
然后却发生了街头抗议,一个接一个城市,示威者要求回归他们过去的正常生活。他们想要重新拥有出行的自由。抗议者与警察发生冲突,呼叫的口号还到了要习近平下台、共产党下台的程度。
那是压倒新冠“清零”政策的最后一根稻草。
图像加注文字,
本周北京一条商业街上人烟稀少。
据陈希教授所说,这意味着中国重新放开的时机“不理想”,但是他们却不得不这样做。
他说,像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是在感染较低的时候改变政策的。然而,中国却是在北京等城市全面爆发之际走出了这一步。
他说,政府“听见了抗议者的声音”,但是表示从时机上来说,这不是他们的理想选择。
所以,抗议者或许赢了,但是政府退却的速度却使得长者不敢离开家。
我们遇到过一名带孩子散步的女士,她说她会远离拥挤的地方,会坚持戴口罩和经常洗手。
但是,不想身处容易感染的地方这一点,是社会各阶层的共通点。
北京受到的冲击尤其大。
餐厅空无一人的另一个原因,是市政府仍然要求要有48小时以内的核酸阴性证明才可堂食。不过,大部分的检测结果却没有传送到带健康码的手机应用上。
图像加注文字,
北京很多居民仍然不愿意轻易外出,外卖和快递需求很高。
这似乎是因为,现在新冠病毒迅速蔓延,实验室的工作已经不堪重负。
一名感染新冠后居家隔离的34岁女子向BBC表示,她目前为止的经验是出奇地顺利。
她说,她的症状不如预期的严重,而且她需要的东西都有了。
她还说,她可以选择在家休养,与丈夫一起,而不是去拥挤的隔离中心,这使得她满意得多。
不过,她也有担心。她有一个带着小孩子的姐妹,老家独居的父母,还有一个祖母,全部都要熬过这段时间。
医生们也在社交媒体上试图安抚民众,告诉他们,在感染新冠之后留在家也是可以的。
官员也开始将中国的新冠隔离中心改造成临时的医院,以应付疫情的爆发。
本周的其中一天,北京单日就有2.2万人想要进入发热门诊。
疑问开始出现。
为什么政府没有提前准备,扩大医院的重症监护(ICU,深切治疗)容载量呢?
全世界各国都已经放开的时候,为什么中国等这么久才改变政策?
为什么习近平的政府会让新冠“清零”政策造成如此广大的经济损伤,让人们的生活受累?
新的疫苗推广计划已经开始,但是它也应该在中国落到这个地步之前进行。
政府表示,改变的是病毒本身。新的病毒株危险性下降,这意味着改变应对方式的时间到了。
无论如何,现在比过去要乐观得多。
一些海外华人也在微信上建立起群组,让生活在其他国家的人可以与中国国内的用户分享自己感染新冠病毒之后的经验。
目标很简单,就是要安抚焦虑。
当然,未来两个月,这里的情况将会相当艰难。数以百万计的人将会染病,还会有很多人死亡。
但是,旧的应对办法显然是不可持续的,而人们终于能够看到一条出路。
9
大陆无新增染疫死亡?外媒到殡仪馆了解实情
大纪元
2022年12月19日
北京疫情的实际严重程度引发外媒关注。图为2022年12月9日,在中国北京,医务工作者穿着防护服,用担架抬走病人到医院的发烧诊所。(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大纪元2022年12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婷综合报导)Covid-19(中共病毒)疫情在中国各地快速蔓延,首都北京尤为严重。中共国家卫健委在每日的防疫更新中坚称「无新增死亡病例」,引发质疑。多家外媒记者到北京的殡仪馆实地拍摄或通过电话采访的形式所了解到的实情,均显示中共隐瞒数据。
在北京,因为有太多的员工生病,一些餐馆和其它企业已经关闭。在发热门诊,病人排队等候进入的时间甚至长达六个小时。社交媒体上有民众抱怨说,一些医院将那些被认为问题不严重、不需要紧急治疗的病人拒之门外。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驻北京记者马静(Janis
Mackey Frayer)说,「Covid在这里(北京)像野火一样蔓延。」
就在全球关注中国疫情的严重程度之际,中共国家卫健委连日来所公布的疫情防控更新均宣称「无新增死亡病例」,最近一次是在周日(12月18日)。实际上,中共最后一次报告染疫死亡病例是在12月3日。
自11月中旬以来,中共总计只报告了9起因染疫而死亡的病例,尽管当时每天记录的感染人数超过10,000。5月28日至11月19日期间,全国范围内没有Covid死亡报告。
最近几天,在拥挤的医院外,染疫患者坐在凳子上接受点滴注射的视频也在社交媒体上热传。五家疗养院的经理在中国媒体周四(12月15日)发表的文章中说,由于医疗资源短缺,他们无法采购抗原测试或药品,也没有应对大范围疫情爆发的应急计划。
2022年12月18日,在北京的一个体育馆为COVID-19患者设立的临时发热门诊处,人们排队就诊。(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外媒记者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实情
法新社报导,北京多个火葬场的工作人员周五(12月16日)表示,他们现在不堪重负。有两家北京殡仪馆证实,他们每天24小时连轴转,并提供当天的火化服务,以满足最近激增的火化需求。
「我们正拚命地工作! 我们的60名员工中有十多人病毒检测呈阳性,但我们别无选择,最近太忙了。」一名火葬场员工告诉法新社。
另一家北京的火葬场告诉法新社,他们那里有一个长达一周的火化等候名单。
北京东郊殡仪馆是北京官方指定的处理染疫患者遗体的火葬场之一。《华尔街日报》12月16日报导说,该处的工作人员披露,火化和其它殡葬服务的需求近期出现激增,24小时连轴转,忙不过来。
该处接电话的一位女士说,据她估计,每天大约有200具遗体被送到殡仪馆,而在通常情况下是30或40具遗体。
周六(12月17日)下午,路透社的一名记者看到,在通往东郊殡仪馆的车道上停着大约30辆灵车。
在离火葬场几米远的一个殡仪馆里,路透社记者看到地板上有大约20个装有遗体的黄色尸袋。路透社无法立即确定他们是否是由染疫而死。
停车场的保安人员和殡仪馆大楼的骨灰盒店主在匿名的情况下告诉路透社,这段时间的死亡人数高于平均水平,与12月7日解除大部分防疫限制之前的时期相比,死亡人数更多。
2022年12月13日,北京王府井购物区的一条街道空空荡荡。(Yuxuan ZHANG / AFP)
在怀柔殡仪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路透社,一具遗体存了三天才被火化。
美联社也报导了类似的情景。该媒体的一名记者访问了北京东郊殡仪馆。一名死者家属告诉该记者,除了东郊殡仪馆外,当局还指定了另一家殡仪馆来火化那些染疫死亡者的遗体。这名女子说,她的亲属在12月初生病,检测结果呈阳性,周五(12月16日)上午在急诊室去世。
她说,急诊病房里有很多人对Covid-19检测呈阳性,但没有足够的护士来照顾他们。
仅大约一个小时的功夫,这名美联社记者就看到从东郊殡仪馆推来十几具遗体。
一个死者家属告诉这名记者,尽管有6、7人描述了亲属在当天早上死亡前是如何挣扎着呼吸的,而且Covid-19检测也呈阳性,但死者的死亡证明还是将「肺炎」列为死亡原因。
中共国家卫生委员会的一位发言人周二(12月13日)告诉彭博社,死亡时Covid病毒阳性的人被归类为病毒死亡,无论这是否是其死亡的直接原因。然而,从北京的殡仪馆和火葬场传出的情况表明,划分情况并非如此,或者是地方当局或医院对死亡的分类不同。
北京东郊殡仪馆的员工告诉英国《金融时报》,Covid死亡的遗体被优先火化。该报记者还在一家指定收治染疫患者的医院看到了裹尸袋。
彭博社说,外媒的这些有关北京Covid死亡情况的报导,加强了外界对中共掩盖数据的猜测。
中共Covid宣传急转弯
中共官媒和卫生专家在中共放弃清零政策后开始淡化奥密克戎(Omicron)的严重性。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最近表示,奥密克戎约等于普通季节性流感,因为已经不存在肺炎症状。
中国问题专家章家敦(Gordon Chang)说,中共面临的最危险的危机是信心危机。两年来中共政权一直通过宣传夸大病毒的威力,而现在又突然试图说服民众病毒是温和的。
「它怎么能变化得这么快?」北京居民Echo Ding对CNN说,「给我的感觉是,我们就像傻瓜一样。」
一名网友说,「昨天他们说病毒是致命的,今天他们说病毒比流感要温和。你能做什么?」
责任编辑:李穹#
10
疫情致死亡飙升
传北京全市医院停尸房爆满
大纪元
2022年12月18日
2022年12月7日,在中国北京,一名防疫人员为一辆救护车放行。(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大纪元2022年12月18日讯】近期,随着新冠病毒席卷中国大陆,北京再成重灾区。该市医院太平间、殡仪馆等停放处理遗体场所均出现「尸满为患」情景。有关系的人可通过关系「插队」让亲属遗体提前火化。据报导说,仅17日单日,北京染疫在家身亡就达2700多人。
近期,北京市感染人数暴增及死亡人数飙升,导致医院停尸房到处是尸体、火葬场昼夜运作的情况不断被曝光。
港媒通过调查北京的多间医院、殡仪馆及相关丧葬产业链,发现近期已出现涉染疫死亡人数急增所引致的丧葬服务「爆棚」的情况。
《明报》18日报导,有京城业内人士17日向该报透露,目前医院停尸房爆满,「一个格塞进两具遗体」,有太平间地面堆放着30具尸体;部分殡仪馆购入冷藏货柜,一柜储藏20至30具遗体;更指仅17日一天,北京染疫在家身亡「就有2700多人」,丧葬服务费坐地翻倍。
中日友好医院停尸房一工作人员表示,该院殓房存放遗体的冷藏柜已爆满,所有尸柜格位「先到先得」,但遗体积压柜格无法腾空,17日停尸房地面上仍堆放着30具无法冷冻尸体待入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殓房人员指,院内所有冷藏柜早已满位,目前「连120(急救中心)送来的尸体也无法接收」。
北京地坛医院太平间员工则称,目前已连院内病亡的遗体都无法接收,全部要另找办法运移,指医院停尸房柜位紧张「全市都是这种情况」。
就以上情况《明报》向北京市卫健委查询,但对方未正面回复,仅告知以官方发布数据为准。该报又向北京12间官营殡仪馆了解当前遗体火化业务量,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告知记者,目前均积压太多遗体未火化,预约排满要等很久,部分馆更拒绝接收非该区遗体送往。
北京怀柔殡仪馆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送来火化遗体数量「太多了」、「都排了不知多少人」、「根本接不了新预约」,并称全天「电话就没停过」。特别的是很多人都以为该馆位置偏远,故特意找来。但由于该馆只有2个焚化炉,积压过多,目前已「排(期)都不让排」「市区送来的都直接给退回去了」。
北京延庆殡仪馆工作人员也指,遗体火化要排很久,「什么时候有炉空出来才能烧」。
北京平谷殡仪馆则称,最早也要等到25日才能接收新的遗体,馆方3到4辆专车运送任务已排满。
北京通州殡仪馆指,最早也排到(12月)30日了,如等不及可用私家车自行将尸体运来。17日「好几个是这么拉来的」。
房山殡仪馆指已「超负荷」,10天内预约都排满,派车亦要等5天后,并表示不接受跨区遗体,「本区的都接不过来」。
《华尔街日报》16日报导,北京东郊殡仪馆的一名工作人员说,火化和其它殡葬服务的需求近期出现激增。她说,「自从放开COVID-19管控以来,我们一直在超负荷工作。现在,每天都是24小时连轴转。我们忙不过来。」
她介绍,东郊殡仪馆由北京市政府经营,国家卫健委指定他们处理阳性病例。目前该处接收的尸体太多,以至于在黎明前和半夜都在进行火化。「没有办法,火化不过来。」
据她估计,每天大约有200具尸体被送到殡仪馆,而在通常情况下是30或40具尸体。
她说,工作量激增给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压力,同时还有许多工作人员在最近几天里也感染了病毒。
相关人士向《明报》表示,目前北京各殡仪馆24小时不停转焚烧,如市内较大型的八宝山、东郊等殡仪馆,日均能火化300余人,但目前仍积压有两千多具遗体,「一个礼拜都烧不完」。该人士称,由于大量未冻遗体出现变质,上述两馆早前已紧急购入冷藏货柜集中储藏。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北京全市医院殓房多属私人承包,行内可通过关系帮遗体「插队」存入冷柜;即使是官营殡仪馆,亦「有方法」避过监控插队提前火化。以延庆殡仪馆为例,业内当日就能安排遗体送入,毋须排队。
丧葬公司收费飙涨 有关系者插队火化
据《明报》报导,多名北京丧葬产业链人士均表示,疫情爆发后,丧葬公司收费出现飙涨,目前提供包括及早冻存遗体与火化的服务,报价均在2万至3万元(人民币,下同),较11月仅万余元报价翻倍。
在殡仪馆的商店出售殡葬服装、鲜花、棺材、骨灰盒等用品的工作人员也向《华日》证实,最近几天,尸体的数量明显增加。其中一人说,通常情况下,当天的所有尸体都会在中午前被火化。但最近因为尸体数量的增加,火化工作要到晚上夜幕降临后很久才进行。
然而,中共政府至今没有通报实施「新十条」(12月7日)后的疫情死亡数字。最后一次报告死亡病例是12月3日。
中共专家称今冬至少12.6万人死亡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17日在北京出席论坛时表示,根据美国、台湾、香港等地数据分析,预测今冬大陆新冠感染率大约在10%到30%之间,病死率约为0.09%到0.16%。
如果依吴尊友所称的死亡率计算,今冬疫情将导致大陆1.4亿至4.2亿人感染,12.6万至67.2万人死亡。
根据美国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IHME)的最新预测,到2023年,中国突然取消对新冠病毒疫情的防控措施可能导致病例激增,将有超过100万人死亡。
根据该组织的预测,中国的病例将在4月1日左右达到峰值,届时死亡人数将达到32.2万人。
IHME主任克里斯托弗·默里(Christopher Murray)说,到那时,大约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口将被感染。
「自武汉最初爆发疫情以来,中国几乎没有报告任何死亡病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目光投向香港,以了解感染致死率,」默里说。
其他专家预计,中国约60%的人口最终将被感染,预计在明年1月达到高峰,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等弱势人群将受到最严重的冲击。主要担忧包括中国易感人群众多,使用的疫苗效果较差,以及80岁及以上人群的疫苗覆盖率低,这些人患重症的风险最大。
责任编辑:方晓#
11
胡锡进阳了
北京殡仪馆超负荷、墓地售罄
大纪元
2022年12月16日
2022年12月12日,人们在北京一家药店排队买药。(CNS/AFP via Getty Images)
【大纪元2022年12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方晓报导)大陆疫情持续恶化,北京是疫情重灾区之一。中共喉舌《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也阳了。近日有自媒体调查显示,全国最近的十多天至少有2.4亿人染疫。另外,北京殡仪馆火化遗体的等候时间大增,超出负荷。有墓园客服人员表示,近期墓地已经售罄。
胡锡进自爆阳性了
12月16日,胡锡进(居住在北京朝阳区)发微博称,他阳了。他很注意个人防护,但14日夜里采访完快递公司,回来后就觉得不适,夜里疑似发烧。15日下午真的发烧了,但当时是阴性,16日早上测出来两道杠(阳了)。
当局的防疫封控政策一夜之间急转弯,大规模感染也在「新十条」发布的同时爆发。民众发烧在医院外排长队等待就医,而大量医护人员在医院内感染,已是公开的秘密。不少医院门前写明「本院医护人手严重短缺」。中共宣传系统喊话,民众「非必要不去医院就诊」,以期减少医疗挤兑的发生。然而医疗挤兑已出现,医院为填补医护人手的空缺,紧急召回离退休医护人员等。
自媒体统计:不足半个月 全国至少2.4亿人感染
官方公布的疫情数据民间根本不相信。官方对于染疫死亡人数更是讳莫如深。而在民间,每天都有与疫情有关的最新消息。
从社交网络透露的信息显示,仅在北京一地,感染的情形相当普遍,但是官方公布的名单无法显示出来。
自媒体「城市数据团」的文章透露,北京是全国首个进入群体感染的大城市,时间点是11月27日;接下来是重庆、武汉、昆明、成都等。截止到12月9日,全国已经有2.4亿人踏上群体感染的道路。
文章还列出已经出现明显感染趋势的13个城市,涵盖上海与广州在内,总人口约为1.16亿人。也就是说,在疫情上升趋势不改变的情况下,到12月中旬,全中国可能已经有3.6亿人口开始走上群体感染的道路。
有网民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表示,在八宝山殡仪馆外有众多殡仪馆的车辆排队等候。有人留言称,八宝山无地方安置死者,只能在车里排队等6至7天。
一位北京居民在微博披露,他的父亲在家中过世,联系北京多家殡仪馆都说没有冷库柜,无法存放遗体。拉到王府医院太平间,结果也说没地方,又给拉回来。打电话报警,打热线电话都无果。
公开数据显示,八宝山殡仪馆有19台新式(高效)火化炉,每30分钟可火化一具尸体。由此推算,1台火化炉24小时最快可处理近50具尸体。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工作人员13日在微博表示,殡仪馆职员陆续确诊,上班人手严重紧缺,北京近期的新冠死亡率上升,现时预定火化时间至少5至7天,遗体积存情况严重。
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北京最大的八宝山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证实,现在业务量多,每天有很多要火化的,殡仪馆已经开启所有火化炉,24小时不停工作,预约火化排期至本月20日。
据北京市网站数据显示,北京有12家殡仪馆,约90台焚化炉,如果全部启用,每24小时可处理4000多具尸体。
近期,除了殡仪馆处理遗体数量大增,购买墓地的家庭也快速增加。北京顺义潮白陵园销售部工作人员14日告诉自由亚洲电台,接到许多误将陵园当殡仪馆的查询电话。「现在殡仪馆比较忙,今天上午接到许多打来问殡仪馆的电话。」
被问「最近这两天买墓地的人多吗?」潮白陵园工作人员回答:「我们的墓地现在没有,你要想买,明年五六月份打电话来问。我们现在墓地没有了,10月份推出一批,已经卖完了。」
这名工作人员说,该陵园正在开发新墓地,明年第一批将推420块墓地:「因为每天都有一批墓地出售,现在跟不上(供应)。有420个。」
另外,近期,北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分别发出多名退休教师和科学家死亡的讣告,目前尚不知他们去世是否与疫情有关。清华大学内部网页系统的截图显示,从12月5日至9日的5天时间内,校方共发布10几条关于清华大学退休教师、干部和职工的讣告;北京大学的讣告中有十多人去世。
责任编辑:林琮文#
12
【微视频】世卫曝光中共清零失败的背后恩怨
大纪元
2022年12月19日
【大纪元2022年12月19日讯】大家好,我是赵培。我们上一期视频就说过,北京的疫情爆发是在中共新十条开放之前,2022年12月15号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了我们的发现,世卫的执行主任迈克·瑞安(Mike Ryan)说,「中国病例爆炸性增长并不是因为取消了疫情限制」,早在中国解除严格的防疫措施之前,病毒就已在该国「密集传播」。这说明,2022年底的疫情大爆发就是清零政策的失败,中共政治运动挡不住病毒。
世卫曝光中共清零失败的背后恩怨。(《微视频》提供)
说起世卫和中共的恩怨也是十分有意思。2019年底中共病毒在武汉爆发,世卫一味地听信中共的谎言,宣传病毒不能人传人,不公布疫情为紧急情况,批评美国封关,要求世界各国解除旅行禁令。
世卫的一切判断都是来自于相信中共的数据,直到2020年4月11号,世卫才宣布中共病毒为全球大流行疾病,这个时间点中国之外的死亡人数超过4000,感染者超10万,疫情扩散到个114个国家。
2020年5月,美国总统川普炮轰世卫的14宗罪,并且暂停了给世卫的拨款,并且宣称要退出世卫组织。川普的这一措施让世卫傻了眼,这是真正没钱了,世卫也硬气不起来了。
2019年美国向世卫的拨款是四亿多美元,而中共的拨款是四千多万美元。美国停止支持之后,世卫原本认为中共会接替美国提供四亿多美元的经费,谁想到中共不掏钱呀,什么崛起就是吹牛而已。
中共不掏钱也符合它的一贯策略,渗透、控制国际组织。什么意思呢?美国每年拿出4亿美元支持世卫,但是中共通过收买部分官员就可以让世卫为共产党说话,这个成本比4亿美元少多了,真要中共像美国那样实打实地干事,它不光没有这个财力也没有这个想法。这就是江泽民腐败治国理论向全世界的输出,败坏全球。
美国不掏钱,世卫只有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再也硬气不起来,直到拜登成为美国总统的第一天。这一天,拜登签署了重返世卫的行政令,重新拨款,世卫才免于关门的尴尬。
世卫官员们经历美国退出的危机终于明白了,中共送给个人的钱再多,如果没了美国的支持,组织就真的关门了,所以不能再那么露骨地替中共说话了,好歹也要说一些真话。
这一次,世卫终于说了一次真话,执行主任瑞安说,「目前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取消了限制,突然间疾病就失去了控制」,这是错误,事实是「防控措施本身并没有阻止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说,中共不是听从百姓抗议而松绑清零政策而是清零没有挡住病毒,病毒攻陷了北京城,这才勉为其难地放宽清零政策,把疫情爆发的责任推到开放政策上,这个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国内外媒体现在动不动就说,开放之后疫情大爆发,北京多少人感染如何。
这些媒体太傻了,清零政策本来就阻止不了病毒,在开放之前不过是中共掩盖了真实的感染数据而已,现在有了替罪羊,公开了一部分。
中共的清零坑苦了中国人,西方人用了三年经历了奥密克戎BA.5、BF.7等等多个变种的病毒。中共的封城政策让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病毒,11月份,北京的主要毒株是BF.7,广州、重庆的主要毒株是BA.5.2。中国人不得不在几个月之内经历几轮病毒的折磨才能赶上西方的水平,这就是政治运动害人了。
责任编辑:李昊 #
令人无法想象,魔都上海被看不见的病毒沦陷了。
回复删除It is unimaginable that the magic city of Shanghai has been occupied by an invisible 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