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2月23日星期日

编后:简说中国贡膳贡药的源起和发展



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也就逐渐开始懂得要注意养生健康了。在整理和研究中国贡品文化的过程中,自然少不了关注中国古代的贡膳贡药及养生文化了。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世界上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饮食,也就有了饮食文化。我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之宏富,技术之精湛,堪称世界典范。
饮食文化是个大概念,涵括饮食的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地域分野、民情风俗、物产原料、烹调技术、烹饪理论、营养学说、食疗原理以及食品雕刻、菜肴造型、拼摆技术、配料调味、食物保鲜等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从文化角度考察,饮食文化应包括茶文化、酒文化、主体饮食文化、各地风味菜点文化以及有关人物轶闻、文献典籍、文学艺术、饮食题咏、历史掌故等内容。
就研究对象而言,饮食文化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就物质文化形成而言,饮食文化又具有多源性和时代性。
但是我却从别一个角度去考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的朝贡制度,催生了土贡食品的发展,也由此产生了皇家宫廷御膳的兴起,贡膳文化,也就成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贡膳文化既博大精深,更备具皇家特色和区域特点。
中国的饮食典籍,起初依附于儒家典籍、杂家著述中,至北魏卢氏著《食经》开始独立于专著,千余年来,有关著述不下千余种,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文献宝库之一。
今天,我国的饮食文化同社会制度一起,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食品种类之繁多,烹调技术之精深,刀工配料之讲究,色香味形之丰富,火候工艺之掌握,食雕造型之运用,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我们将贡品作为“贡膳”日常用品与商品研究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中国古代贡膳饮食文化的作用。
贡膳其实与养生相关,养生又与贡药贡医相关。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那是在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才给中国医学起名为中医。直到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才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但在西医传入中国之后,中医亦被称为“皇汉医学”;在日本中医被称为“汉方医学”。中医在中国古代还有许多代称,如歧黄、青囊、杏林、悬壶等。
   其实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秦汉时期,就形成了《黄帝内经》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了。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
在我国的辽阔大地和海域,分布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古代本草书籍所载,已逾3000种,经目前整理,则达8000种左右。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漫长的中国朝贡体制下,贡药也就成了历代贡物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五千年的有文字可考医学史,由于中国朝贡体制发展的特色,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理论框架,如中药方剂的组成,就是按照“君、臣、佐、使”等级药物配伍,也就不是几种药物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有机的“君、臣、佐、使”相关的整体。其中文化内涵的核心就是儒家所强调的“和”。
中医药膳是根据个体的需要,以某些相适应的药物与食物的相配伍制成食品食用,以调理机体气血、滋养脏腑。中医正是综合以上方法,融外用、内服、针灸、按摩、气功、药膳为一体的特点。
本书近9万字,是我的读史心得笔记。全书共十三章,分上下两卷编排。
上卷主要简说中国贡膳文化,内容包括中国贡膳的源起和历史背景大禹时期的土贡食物,及先秦秦汉大唐五代十国和宋元明清各时期的贡膳文化
下卷主要简说中国贡药文化,内容包括中医学的源起和历史背景中药源起和使用中国古代贡医贡药发展、中国历代贡药产地分布等,同时也包括了中国古代炼丹术和“长生不老药”的简述。
我在读史中学习知识,也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因为我得到了快乐,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才是健身之本。
2011-11-1上海恒易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