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陕西贡药
陕西省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兼跨汉水上游。北部为黄土高原,南部为秦巴山地,中部是关中平原。秦岭横贯全省东西,它是长江、黄河流城的主要分水岭,又是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及地理上南北方的主要分界线。由于受秦岭的阻挡,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为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为暖温带气候;长城沿线为温带气候。本地区土壤类型较多,陜南多黄褐土、黄棕壤、棕壤;关中多褐色土、壚土;陕北多栗钙土、黄绵土、黑壚土。植被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
据调查统计,陕西地区药用植物达2,271种,药用动物310种,矿物药40种,其他药材47种,共计2,668种。
历代药材资源分布如下 :
陜南秦巴山区有高山密林,也有丘陵平原。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植物垂直分布明显,药用种类达1,500种以上,素称“巴山药乡”,是本地区药材主要产地。野生药材主要有猪苓、连翘、柴胡、苍朮、何首乌、细辛、海金沙、淫羊藿、太白贝母等;动物药材有麝香、殭蚕等、水獭肝、蜈蚣、熊胆、全蝎、杜仲、天麻、附子、金银花、党参、黄连、厚朴、黄柏、山茱萸、桔梗、玄参、云木香、白芍、白芷、延胡索等。
关中平原的渭河横贯中部,有“八百里秦川”之称。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方便。野生药材主要有甘遂、远志、柴胡、茵陈、茜草、牛蒡子、罗布麻、酸枣仁、黄芪、地黄、沙苑子、山药、菊花、瓜蔞、牡丹皮、水飞蓟等;动物药材主要有全蝎、鹿茸等。
陕北黄土高原药材主要有款冬花、枸杞子、黄芪、大黄、甘草、蕤仁、远志、酸枣仁、柴胡、杏仁、桃仁、麻黄、龙骨、地骨皮、连翘、黄芩等;动物药材有全蝎、鹿茸等。
杜仲、天麻、党参、附子、甘草、连翘、远志都是当地的主要中药资源。沙苑子主产于大荔、临潼、高陵等地。大荔沙苑地区所产的沙苑子,在唐时为“同州贡品”,以粒大、均匀、饱满、色绿褐驰名中外。
秦岭处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带,是中国两大植物亚区(即中国--日本植物亚区和中国一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交汇处,兼有中国南北植物区系成分。植物种类丰富,且含有许多种子植物的特有属及特有种。大巴山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带,其中华中植物区系成分很多。
秦巴山区中药资源种类繁多,素有“巴山药乡”之美誉。秦巴山地的中药资源种类占陕西总数的2/3以上,达1500种以上,仅秦岭山地太自山就有中草药近千种。著名药材有党参、当归、地黄、黄芪、贝母、茯苓、黄连、杜仲、天麻、白芍、菊花、牛膝,山茱萸、枸杞子、大黄、药用大黄、红毛五加及九节菖蒲等。民间草药种类丰富,多为本区的代表种和特有种,仅以“七”命名的就有144种,如桃儿七,红毛七,长春七等;稀有药用植物有太白贝母、太白米、凤凰草、枇杷芋、延龄草、祖师麻、黄瑞香、太白美花草、独叶草、手掌参、太白乌头、太白黄连和朱砂莲等。
秦巴山地的秦岭东段、武当山、荆山和神农架北坡植物区系结构相当复杂,既有华东区系成分,又有西南和西北区系成分。这里的药用植物种类特别丰富,代表性和特殊性的木本植物有枇杷、山豆根、七叶树、天师栗、密蒙花、油茶、金樱子、武当玉兰、女贞、银杏、杜仲、黄柏、厚朴、三尖杉、川桂、常山、红茴香等;藤本有鸡血藤、钩藤、凌霄花、青牛胆、华钩藤、木通、三叶木通、飞龙掌血、大血藤、南五味子、猫儿屎、猕猴桃、唐松草、绞股蓝、雪胆等;草本有鹿衔草、半枝莲、乌头、拳参、川牛膝、独角莲、华细辛、毛细辛、秦艽、北柴胡、百合、甘肃贝母、川贝母、珠芽蓼、窝儿七、甘青乌头、太白棱子芹、五脉绿绒蒿、扣子七和鬼灯檠等。本区的栽培药材约有100种,其中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的有当归、天麻、杜仲、独活、连翘、黄连、党参、红芪、大黄、厚朴、吴茱萸、云木香、川贝母、附子、山茱萸及栀子等。
药用动物种类也相当丰富,主要的有林麝、豹、黑熊、金丝猴、苏门羚、灵猫、大鲵,白鹳、穿山甲、鳖、龟,蝎、水獭、乌梢蛇、乌骨鸡、獾、土鳖虫,蜣螂、蝉等。
药用矿物则有朱砂、水银、密陀僧、磁石、自然铜、石膏、雄黄、信石、炉甘石、花蕊石、礞石、石燕、龙骨、寒水石、滑石、赭石、禹粮石、金精石、钟乳石、银精石、阳起石和硫黄等。
陕西省野生药材资源主要分布于秦巴山区和陕北黄土高原,蕴藏量较大的有商洛地区延安地区、榆林地区和宝鸡市。栽培药材以秦巴山区和渭河平原较多,年产量较大的有汉中地区、安康地区、渭南地区和宝鸡市。大宗药材有杜仲、天麻、党参、附子、沙苑子、黄芪、甘草、连翘、远志、猪苓、麝香及全蝎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