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日星期五
普京谈列宁之过
2022年7月的第一周,香港迎来主权移交25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五(7月1日)到香港出席新一届香港政府的宣誓仪式,形容“一国两制”是好制度,没有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他称,香港要聚精会神谋发展,“不能乱、也乱不起”。
1
华尔街日报今天发文说:
美国及其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盟友正联合起来对抗中国
2022-07-01 23:40:42
华尔街日报今天(7月1日)发文说:“美国及其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盟友正联合起来对抗中国,它们都将中国视为安全挑战,而且中方在乌克兰战争中对俄罗斯的支持更是令人不安。欧洲国家曾倾向于将中国视为一个经济机会,但最近对中国的强硬姿态显示出反感。”评几句:中国历来热爱和平,希望与世界各国交好,也从不威胁别人,怎奈群狼要来撕咬,那么我们只好准备好猎枪,以实力求和平。
2
英国新上任的陆军总参谋长
桑德斯预测三战时间
2022-07-01 09:26:53
英国新上任的陆军总参谋长桑德斯预测三战时间桑德斯在刚刚上任英国陆军总参谋长之后,就放出豪言要“英军准备好在欧洲作战,彻底打败俄罗斯”后,桑德斯再一次预测三战爆发时间:第三次世界大战将在两年内发生。此前俄罗斯已经向英国发出警告:一旦和北约爆发战争,俄罗斯的第一颗核武器将送给伦敦!但是现在的英国在对待俄罗斯和中国的态度越来越强硬,处处在挑战中俄两国的底线。照英国人这么作死,也许英国人喜提核打击的时间根本用不上两年。怪不得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这么着急独立出去,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可不想为英国人的疯狂买单!
3
俄军被逐出蛇岛,
发射导弹袭击民宅导致至少19人丧生
2022年7月1日22:28
美国之音 松仁
俄罗斯退出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萨地区前,对该地区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路透社照片
华盛顿—
星期五(7月1日),侵乌俄军在被乌克兰部队逐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黑海蛇岛仅几个小时之后,对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萨附近地区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造成严重平民伤亡。
乌克兰官员表示,俄军导弹击中了一栋公寓楼和一处度假村,导致至少19人死亡。
路透社来自现场的报导说,俄军在凌晨一点发射导弹,摧毁了当地一栋九层楼高的公寓楼的一侧;附近一栋14层的公寓楼外墙和窗户也被导弹爆炸的冲击波损坏。居民正在协助救援人员在瓦砾堆中搜寻生还者。
“我们来到现场,与救援人员和当地居民一道评估了局势,然后一道帮助那些幸存者。对那些不幸罹难的人,我们也帮着把他们抬走,”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奥列克山大∙阿布莱莫夫(Oleksandr Abramov) 对路透社记者说。他是在听到爆炸声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人之一。
乌克兰官员表示,谢尔吉伊夫卡村镇中的公寓楼中至少有16人在俄军导弹袭击中丧生。在附近的度假村,另有三人在俄军导弹袭击中身亡,包括一位儿童。
莫斯科像往常一样,否认把平民作为攻击目标。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对记者说:“我要提醒你们我们总统说过的话,即俄罗斯武装力量不以平民为目标。”
前一天,俄罗斯宣布从黑海小岛蛇岛撤军,声称这是为了表达俄罗斯的“善意姿态”。但是乌克兰军方表示,在乌军对蛇岛俄军发动大规模空袭和炮击之后,俄罗斯守军在遭受严重伤亡和损失之后,被迫撤离了地势平坦、缺乏遮蔽又易攻难守的蛇岛。过去几个月里,乌克兰部队一直在对占领蛇岛的俄军展开炮击和空袭。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星期四晚间发布的视频谈话中,高度评价乌克兰部队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胜利。
泽连斯基说:“这还不能确保安全,也不能确保敌人不会反扑,但是这严重限制了占领军的行动。我们将一步一步地将他们赶出我们的海域、我们的领土和我们的领空。”
与此同时,在基辅的乌克兰国会大厦,当欧盟旗帜穿越大厅被并排与乌克兰国旗一道悬挂于大厅讲台之上时,乌克兰国会议员全体起立,热烈鼓掌。欧盟上星期已经正式批准乌克兰为欧盟候选国。
在战况极为激烈、而且俄军稳步推进的乌东地区的顿巴斯战场,乌克兰守军在从北顿涅茨克市撤离后,仍在坚守隔河相望的利西昌斯克市。目前在卢甘斯克州,俄军上星期完全占领北顿涅茨克市之后,与之隔河相望的利西昌斯克市已经是乌克兰在该州最后一个据点。但是乌克兰官员坦承,该市遭到俄军炮火的狂轰滥炸。
卢甘斯克州州长谢尔盖∙盖达伊(Serhiy Gaidai)在乌克兰电视台上表示,俄军正在从不同的方向对利西昌斯克实施炮击,同时也从多路对该市实施地面攻击。
“占领军的火力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说。“他们把他们所有的战略储备都调过来攻击我们。”
俄军在对敖德萨附近地区实施导弹袭击之前,已经连续多天对远离乌东前线的乌克兰纵深地带实施导弹袭击。本周一,俄军一枚导弹击中乌克兰中部一个人流很多的购物中心,至少导致19人丧生。
俄罗斯总统普京2月24日挥军入侵乌克兰以来,已有成千上万乌克兰平民死于战火;上千万乌克兰民众流离失所,其中超过600万人逃入邻国成为难民;许多乌克兰城市和村镇被俄军炮火夷为平地。
莫斯科辩解说,俄军只是攻击军事目标,而基辅则将这类攻击称为战争犯罪。路透社引述一位乌克兰将军星期四说的话报导说,俄军有可能试图袭击军事目标,但是由于发射的是没有准头的老旧导弹,因此才会频频击中居民区,导致平民死亡。
罗斯在战争初期奔袭基辅的速战速决策略失败后,即收缩和集中兵力,对乌东顿巴斯地区展开重点进攻。莫斯科是准备将乌东顿巴斯地区两个州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移交给当地的亲俄分离主义武装。
在乌东战场战情危机之际,乌克兰部队在蛇岛驱离俄军是一个鼓舞人心的重大胜利。俄军在入侵乌克兰初期就攻击和占领了蛇岛。当时俄军曾通过军舰上的无线电要求蛇岛上乌克兰守军投降,结果一位乌克兰守军回应说,“俄罗斯军舰,滚你妈的蛋!”自此,蛇岛就成为乌克兰抗战顽强精神的象征。夺回蛇岛不仅可以大大鼓舞乌克兰士气,而且也有可能协助乌克兰解除俄军对乌克兰黑海海岸线的封锁,让乌克兰恢复粮食出口,从而部分缓解全球粮食危机。
不过军事分析家认为,俄罗斯仍然可以从海上威胁运送乌克兰粮食的货轮。
脸书论坛
4
面对挑衅与敌意,中方罕见公开迎战,
欧洲多国表态不与中国为敌
2022-07-01 09:38:07
当地时间6月29日举行的北约领导人峰会,在美国的操弄下变成一场挑衅中俄的“专场演出”。期间,参会的北约成员国领导人在继续其一贯反俄表演的同时,还将挑衅矛头指向中国。据《环球时报》报导,北约峰会通过所谓“战略概念文件”,污蔑中国对其“构成系统性挑战”,并要求各国“努力共同应对”。
与刚刚结束的七国集团峰会一样,北约领导人峰会也是美国所主导的一个军事和政治小集团的PARTY。这两个组织看似有多个国家组成,但实际上就是美国推行其霸权主义、对他国内政进行“长臂管辖”的主要工具。
无论是七国峰会还是北约峰会,在会场上讨论的议题、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等文件,实际上都是按照美国的外交意愿“量身定制”的。也就是说,美国当下将哪个国家视为对手,这两个集团的枪口就朝着哪个国家。
当下美国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挑战其霸权体系的主要对手,西方这一系列峰会的炮口,所对准的目标自然就是中俄两国了。所以说,继七国峰会14次提及中国之后,北约峰会在其新版战略概念文件中,将中国视为系统性挑战对手,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不过,俄罗斯因乌克兰问题被视为北约的“主要威胁”,多少还有点地缘政治关系。相比之下,与欧洲地缘政治利益没有半毛钱关系的中国,却被视为北约的系统性对手,这不仅仅只是污蔑中国那么简单。
这是美国试图将北约的欧洲盟友带到亚太地区,参与其对抗中国行动的一种惯用手段。而美国让日韩澳等国参加北约峰会,为的就是打破其反中俄联盟的区域限制,进一步整合联盟军事和政治资源,以便更好地应对中俄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
对于北约毫无根据的抹黑行径,6月30日凌晨,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表示,北约所谓的“战略概念文件”充斥着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肆意抹黑攻击中国,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既然北约已经将中国定位为“系统性挑战”,那么中方也不得不高度关注,对侵犯中方利益的行径,进行坚决有力回击。
中国驻欧盟使团对北约挑衅所作出的响应,可以解读成为对北约挑战的一种迎战宣言。也就是说,既然北约不再将中国当成朋友或者合作伙伴,中方也没有必要在对它们客气了。所以,一旦北约跟风美国对中国切身利益构成威胁,中方必将会予以坚决反制。
事实上,美国在近期系列西方峰会中所做的一切,本身就是去年系列峰会上演闹剧的一种重现。说白了就是一种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的政治操弄。有关这一点,从去年七国峰会和北约峰会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其在系列联合公告中强塞的一些涉华条款,在会议结束后,随着各国领导人的回国而被逐渐忘却。
5
普京谈列宁:
我们明明是个统一的国家,
却硬是被改造成了国家联盟
九尾网
2022-06-28 21:03:06
苏联解体以后,对其的历史评价一直没有彻底称为历史,因为作为苏联事实上的继承者,俄罗斯的领导人始终无法回避对苏联的评价,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苏联历史更是成为了俄罗斯追求国家利益的法理依据。
比如说在俄罗斯军队进军顿巴斯之前,普京就当着全俄罗斯国民的面,在电视机前细数了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并得出了“乌克兰没有可持续的独立国家地位”这一结论。
而谈到对苏联领导人的看法,普京则直言不讳称“列宁最大的错误,就是将实际上是统一国家的苏联改造成了一个国家联盟”。
至于普京没有说完的部分,我相信大家都能猜出个大概来:如果当年列宁按照民族国家的方式建设苏联,那么后来也许根本就不会解体!
普京的这番评价当然也是有现实依据的,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白俄罗斯,追溯其历史都是基辅罗斯的后裔,且都是斯拉夫民族,当然不只是这三个国家。
仔细算来的话,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北马其顿、波斯尼亚、保加利亚等一票东欧国家都是代表性的斯拉夫民族国家。
如果说历史上基辅罗斯或者后来的俄罗斯能够诞生一个秦皇嬴政那样的伟人,那么俄罗斯的疆域应该比现在大很多,并且其势力范围将遍布中、东欧。
两千年前先祖的奋斗,庇荫了后人两千多年,时至今日大一统几乎成为了中国扛过惨痛近代历史的最根本依靠。
当年苏联建国的时候他们也是有这种机会的,后来斯大林任内也几乎实现了这个目标,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个斯拉夫民族国家事实上就是苏联控制,处于华约势力范围内。
但问题在于,1918年列宁制定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其中明确规定了各民族共和国自愿加入、退出联盟的权力,这项法律成为了后来苏联解体的法力依据,也是列宁一生中所犯下的重大错误之一。
列宁当年制定这样的宪法确实有其现实依据,毕竟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左翼愿景,他们应该在主权问题上展现出进步的一面。
但问题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理论并不能指导苏联的发展!实际上早在1920年代这套理论的局限性就已经暴露无遗,甚至于: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就不应该发生在俄罗斯。
因为俄罗斯是一个贫穷的国家,是列强当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社会发展水平最低的,甚至都没有完全摆脱奴隶制。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最繁华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势头向周边扩散,他们理想中的革命发源地是法国或者德国,而不是贫穷的俄罗斯。
这也就是为什么新生的苏联会在1918年就心急火燎对波兰开战,因为打了波兰才能扫清道路继续向西一路征战,将革命的种子播撒到西欧。
当然结果是并不理想,新生的苏联被波兰打得鼻青脸肿,不得不签署《里加和约》,这场战争的决策被后来的苏联史学家广泛批评,不过就战争动机而言确实是按照马克思的理论作出的决策。
当年苏联面临的局面是,社会各方面都极其落后而且教育水平堪忧,而面对的外部威胁极其严重,苏联当时围着一圈,关系正常的邻国掰着指头数都能数出来。
而西方对于苏联的态度也是“欲除之而后快”,日本就曾派出过数万军队干涉苏俄内战,意图将这个新生政权扼杀在摇篮中,而当时列强在中国的代言人之一的北洋军阀甚至都出兵凑了回热闹。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苏联内部其实也面临着很严重的“路线之争”,苏联陷入了路线之争。
在关于如何将社会主义革命传播向西欧的问题上,托洛茨基提出了“不断革命论”,而斯大林提出了“一国建成论”,两种理论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就是原教旨马列主义与斯拉夫派的矛盾。
斯大林特别强调: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并不稳定,且苏联的周边事实上就存在着将苏联作为战争目标的新兴帝国主义,苏联必须抓紧时间完成工业化,扛过新一轮的战争然后才能去考虑未来。
而当时的国际背景,1920-1930年代的苏联其实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在苏联的东边,美国已经通过《九国公约》中对中国领土主权的支持换来了国民党全面亲美的局面。
长远来看如果他们不予以干涉,中国很可能会在二三十年后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上。而在苏联的西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且德国不再将英国视为头号对手,恰恰相反,1920-1930年代崛起的纳粹党将东欧看作是德国未来的“生存空间”。
1927年苏共十五大上斯大林就曾指出:战后的德国过于低下的经济地位将成为帝国主义滋生的土壤,并且在彻底右倾之后,德国最终必将把苏联当成下一个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会推波助澜并乐于看到苏德开战,苏联必须迅速在十年内完成工业化做好战争准备。之后1934年希特勒上台,欧洲局势愈发紧张,证明了斯大林的预测。
实际上就当时的情况来说,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很缺乏土壤,德国是一个容克贵族把持军队的国家,在镇压工人革命方面有天然优势,一战结束后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左翼组织:斯巴达克团还没闹腾起来就被血腥镇压,伤亡二十多万人。
而苏联西边的波兰,历史上有“天主之盾”的美名,是典型的强教权国家,这一点上和美国非常相似,基督教是其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起马列,波兰人其实更相信上帝,所以不断革命论本身缺乏传播的空间,再说了托洛茨基自己虽然说这套东西,但他可不愿意去领导游击队,这点上托洛茨基远远比不上古巴国父,在苏共内部臭名昭著,输给斯大林理所应当。
而斯大林掌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斯拉夫本土派战胜马列国际派的过程,所以一定要说“苏修”,那么最修的恰恰是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斯大林之前与之后的苏联反倒更多地践行了马列主义。
不过很可惜,斯大林在去世前的1952年曾指出“如果拿不出新的理论苏联没有未来”。
但作为继任者的赫鲁晓夫并不以为然,他彻底否定了斯大林并且将马列主义放在了神坛上不允许任何人质疑,而斯大林的预言同样在仅仅三四十年后就应验了。
苏联没有任何可以藉鉴的历史经验,这方面讲,苏联解体颇有“胡虏无百年之运”的意味!苏联要生存下去本身就异常困难,哪怕整合了整个泛斯拉夫民族国家,苏联的体量相比西方仍然是落后的。
所以也不应该把苏联解体的锅甩在列宁头上,只能说在继列宁、斯大林两位伟人之后,中规中矩的领导人并不能领导这座大船顺利漂泊。
如今苏联解体已经31年,俄罗斯的军人们,在顿巴斯的战壕里摸爬滚打一点点推进战线,虽然乌克兰终究无法抵御俄罗斯的进攻,但所有人都看到了,俄罗斯的处境和陷入战争泥潭其实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现在的俄罗斯处境可极端地不妙啊!是上不沾天下不沾地的艰难处境,一方面他们否定了苏联的历史,特别是经济问题上,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没法搞西方那一套,因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度非常萧条,对西方那一套也彻底失望了。
虽然现在普京表演地很好,但时间褪去,大家终究会明白谁在裸泳。
说得直白点呢,未来属于中美,和俄罗斯、欧盟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现在只是看上去还勉强维持着“棋手”的身份,但事实上其实力已经远远不足以支撑其地位;
本来大家以为俄罗斯还是很有实力的,结果在乌克兰,俄军进展迟缓,四个月的时间才基本完成了解放顿巴斯的任务。
至于说对乌克兰去纳粹化、去军事化这种事情还任重道远,美其名曰“将叙利亚模式搬到乌克兰”,实际上就是在不敢进行战争动员的情况下打低成本的烂仗。
俄军的表现当然可圈可点,但放在国家层面上,显然没有发挥出核大国应有的表现。
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如今已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松动,特别是中亚,集安组织中除白俄罗斯以外的几个成员国都明确拒绝以任何形式支持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甚至都快与俄罗斯闹起来了。
而另一边的欧盟也是差不多的情况,默克尔任内经营了十多年,欧盟刚有了一点独立自主的样子,结果战争爆发后,这套形象几乎被打烂了,我们能看到至今为止欧盟的一切决策就突出一个“意识形态入脑”、“无底线亲美”。
经此之后,外资进入欧洲都要掂量掂量,因为东欧地区接下来遍布着火药桶,俄乌战争并不是结束,东欧地区的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等一票反俄国家都是风险策源地。
就凭这次战争中欧盟那种实事不做只顾着自残的做法,以后恐怕跨国企业都要绕着他们走。当然对于中国而言,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放弃对俄罗斯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苏联不仅仅是俄罗斯的前朝,也是共和国事实上的“前朝”,因此苏联解体之后中国并不吝于对其予褒美之词,并且乐于接受俄罗斯的文化影响,以此对冲西方的影响。
而普京,几乎是中国社会普遍接受的唯一一个西方式政客,其言行满足了中国对西方式政客的一切幻想。
但幻想终究是幻想,要明白的是,今天的俄罗斯已经不再是它死去的父亲苏联,而且他们的未来我们并不好预测。
一方面,现在的俄罗斯不能完全否认苏联,他们仍然需要借着苏联的法理去谋取地缘政治利益,并且苏联时代的已经成了现代俄罗斯记忆的一部分。
但另一方面,现代的俄罗斯精英阶级皆是苏联解体的受益者,所以在看待列宁的问题上,将苏联解体的责任归结到列宁,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现实需求都非常顺理成章。
现在的俄罗斯在面对西方时吃了亏,按照历史上的惯例,俄罗斯总会在西进失败后试图东进,而从文明发展的角度讲,俄罗斯作为一个“次生文明”,天然地渴望与“原生文明”进行融合。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绝大多数时候俄罗斯将自己视为是“欧洲”的一部分,渴望融入欧洲,但现在看来呢?这样的机会并不存在。
未来俄罗斯很长一段时间,将会积极寻求与东亚、中亚地区交流,但是这些区域与俄罗斯在文化上区别还是很大的,国家利益的基本盘也并不一致,具体来说这意味着中国与俄罗斯的相对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
6
马来西亚单方毁约,欠下361亿违约金,
中国为何会选择再度合作
2022-06-28 11:50:10
东海岸衔接铁道,是马来西亚欲在“马来西亚半岛上”建设的铁路。按照原计划,该铁路自道北直通巴生港口,全长688.3公里,途径马来西亚9大重点城市。由中国交建承建,工程合同工期约为7年。
然而,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尔”上任两个月后,MRL公司就以“国家利益”为由通知中国交建马上停工。此举不仅让价值1744亿的东海岸铁路工程烂尾,也让马来西亚背上了高达361亿元的巨额赔偿金。
要知道,中国在项目开发期,能够为当地创造超过8万个就业机会,运营期稳定在6千个以上。同时,中国还会通过“中马铁路人才培训合作计划”,为马来西亚培养超过3千名铁路建设和运营人才。另外,如果东海岸铁路顺利建造完工,马来西亚政府就能在它的周边拓展其他工程,未来的价值潜力十分巨大。
当然,对中国而言,东海岸铁路也将会成为中国对外的一张“全新名片”。为达到双赢的目的,我国派出了工程质量最高的团队,并为财政拮据的马来西亚提供巨额贷款。所以,谁都无法理解,马来西亚为什么宁愿惹怒中国,摊上巨额外债,也要坚决放弃前景光明的铁道项目?
说来,东海岸铁路工程自动工后,其实不止一次进度受阻面临停工。
首先是马来西亚国内问题,马来西亚当时的财政部长认为,东海岸铁路建设光资金投入就高达810亿令吉,再加上难以估计的营运赤字,能不能保本都是个问题,囊中羞涩的马来西亚政府不敢冒这个险。
其次,建设东海岸铁路将征用357公顷森林保留地,这些森林保留地为多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众多自然生态组织协会因担心此举会破坏生态环境,联合调动群众抗议,要求政府暂停计划。再者,东海岸铁路工程备受全球关注,美国和日本都很想撬走这笔生意。拼实力不行,就玩手段。内外夹击下,马来西亚便单方撕毁了与中国签订的合约。
当时,该工程已进行1年之久,期间大量器械运作、人力物力和相关产业的运转,都因此而搁浅,每日耗损数字惊人。按合同相关违约责任条款计算,马来西亚需要赔偿我们361亿元违约金。
马哈蒂尔一听着了急,他们哪有这么多钱啊,于是立即启程前往中国。抱着有困难咱就解决困难的想法,历经马中两国政府以及相关公司多个月的谈判后,事情再度发生转机。MRL公司跟中国交建签署附加协议,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建筑成本削减到440亿令吉,东铁计划实现复工。
根据补充协议,东铁全长更定为640公里,计划2026年底前完工,中马各持50%股份。调整后的线路方案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在环境保护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带来更大效益。
常言道好事成双,马来西亚新一届总理上任后,不仅恢复了东海岸铁路此前削减的里程,还和我国签订了合作三方谅解备忘录,再次加深双方合作。如今,马来西亚媒体也频频为中国发声:认为西方在看待中国问题时太过“双标”。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通过此番曲折的合作经历,国际社会又一次见识到了中国非凡的气度和实力。可能这就是买卖不成仁义在最好的例证。凡事都要审时度势,留有余地不可绝对。我们顾及的可不仅只有眼前利益,更有长期的战略考虑!
7
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习近平形容“一国两制”是好制度,没有理由改变
BBC中文
2022年7月1日
习近平周五上午为香港新任特首李家超监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五(7月1 日)再次到香港,出席新一届香港政府的宣誓仪式,之后发表演说,形容“一国两制”是好制度,没有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习近平在演说中又提到,中共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奋斗史中,记载着香港市民作出独特而重要的贡献,形容“香港同胞始终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
他又说香港在过去25年身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稳固,营商环境也是世界一流,包括普通法在内的原有法律也得到保持和发展,形容香港的勃勃生机“令世界为之赞叹”。
他在演说期间又指,香港要聚精会神谋发展,“不能乱、也乱不起”。
有关香港主权移交纪念的相关报导
习近平周四(6月30日)也曾经到香港,并先后会见前特首林郑月娥和行政、立法及司法机构负责人,以及纪律部队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后来前往大埔科学园视察,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则到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参观。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周四晚出席了林郑月娥在礼宾府设的晚宴。
这是他自新冠疫情两年前爆发以来,首次到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
这是习近平自新冠疫情两年前爆发以来,首次到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
习近平两天都是乘坐高铁到香港。他没有出席香港政府香港时间周五早上举行、纪念主权移交25周年的升旗典礼,只出席了宣誓仪式。
习近平在仪式期间,为新上任的官员监誓,包括行政长官李家超。
李家超宣誓完毕后,新任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和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也宣誓,陈茂波是唯一从林郑月娥政府过渡的高级官员。
新一届香港政府重组一些部门,架构增至15个决策局,同时增设副政务司司长、副财政司司长和副律政司司长。
7月1日,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的直升机在香港会议中心上空展示中国国旗和香港区旗。
李家超之后发表演说,表示以谦卑心情就任特首,感谢北京政府和市民信任。他又说会建立关爱共融、充满机遇和有活力的香港。
李家超又指香港《国安法》让香港“由乱至治”,选举制度改革就让香港落实爱国者治港,符合“一国两制”的则。
他形容未来五年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刻,香港政府将会务实有为,迎难而上、提升管治效能。
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
“香港人”还是“中国人”?两位年轻人的身份认同
北京全面控制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孔诰峰认为,习近平肯定是想藉此机会展示香港经过2019年的示威浪潮,已经回复平稳,北京也已经全面控制香港。
但他也留意到,香港政府在习近平到访香港期间实施非常严密的保安措施,他接受BBC访问时指出,这显示当局仍然担心在香港的“反抗力量”,因此仍然感到不安全。
香港媒体引述中国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分析指,习近平的讲话内容,比他2017年访问香港时的讲话更具体。
他认为这些要求,会成为北京政府之后对香港政府的评价准则,甚至会问责香港政府在这些方面的工作表现。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英国首相约翰逊先后就香港主权移交周年发表评论,两人都批评中国没有遵守对香港民主发展和港人治港的承诺。
其中约翰逊指出,英国不会放弃香港,会继续履行25年前对香港和香港人作出的承诺。“我们会尽力要中国遵守承诺,再次实现港人治港。”
台湾行政院长苏贞昌也表示,香港现在是好是坏,一目了然,北京政府所谓的“一国两制”根本不堪检验。他形容北京政府承诺50年不变,但才经过25年,“舞照跳、马照跑”都已不见,连自由民主都已荡然无存。
6月30日下午,习近平在林郑月娥陪同下,曾到香港科学园考察。
孔诰峰认为,中国官员近年已经明确表示确立主权移交的《中英联合声明》已经是“历史文件”,因此中方大槪不会再理会英美等国的批评。
他也认为,其他国家应该以此为鉴,中国不会认真对待与其他国家达成的协议和承诺。
“他们利用这种协议和承诺,换取一个平稳的政权过渡期,但之后他们感觉不用再被这种承诺制衡,就把它撕毁。”
习近平旋风式访港
约翰逊称香港问题上“不会放弃”
2022年7月1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1日在香港出席新一届特区政府宣誓仪式之后发表演说,形容“一国两制”是好制度,没有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此次访问是习近平自两年前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首次离开中国大陆。也是2019年香港大规模抗议以来,中国领导人首度访港。
“习近平非常想展现现在香港已经恢复稳定,北京现在完全控制了香港,正如许多中国学者在官媒上谈论的那样,香港进行了'二次回归'。”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孔诰峰说。
英国首相约翰逊则在同日发布影片,督促中国履行对香港的承诺,并称英国在香港问题上“不会放弃”。
BBC中文有关香港主权移交纪念的相关报导:
香港主权移交25周年:令人难忘的十件大事
BBC中文
2022年6月28日
1997年,英国向中国移交香港,中方称之为“回归”。25年中,香港经历和见证了许多跌宕起伏。如今,中国《香港国安法》颁布已有两年,北京以“爱国者治港”作为“一国两制”的新标准,亲北京阵营高呼“二次回归”;与此同时,也有数以万计的港人选择移民他国。
在香港移交25周年之际,BBC中文选出以下十件事情,记忆香港走过的这四分之一个世纪。
1. 主权移交
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内,在英属香港旗帜最后一次随“米字旗”落下后,中国解放军首次在香港奏响《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与紫荆花旗帜升起。在同一时间,解放军驻港部队接管驻港英军韦尔斯亲王军营,成为中国解放军驻港部队中环军营。
约90分钟后,董建华在时任中国总理李鹏面前宣誓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主要官员与临时立法会议员相继宣读就职誓词,中共管治的香港特区正式成立。
高光时刻过后,是接踵而来的挑战。亚洲金融危机冲击香港股市与港元汇率,全球首例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演变成疫情,启德机场搬迁至赤鱲角新机场发生混乱……特区时空如此展开。经历了移民潮之后,留下来的人,一同见证了接下来的事情。
2. 居港权争议
中国接管香港,香港永久居民定义随香港《基本法》实施而有所改变,引发一群香港永久居民在中国大陆所生,但在香港签证逾期或无证居留的子女,向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声请确认居留权。
港府紧急修订移民法律,实施“居港权证明书”制度,要求这些“无证子女”返回大陆,一并申请大陆方面签发的“前往港澳通行证”(单程证)与香港特区签发的证明书,方可移民香港,并将修例追溯至1997年7月1日生效。一些家庭到特区高等法院提起司法复核诉讼,寻求直接留港,入境处则着手将没有提出诉讼的无证子女遣返大陆。
1999年1月29日,特区终审法院裁决吴嘉玲案,裁定港人在中国大陆所生子女,不论有否取得单程证,不论婚生或非婚生,不论出生时父或母是否已成为香港永久居民,均拥有香港居留权。特区政府警告,若执行此裁决,十年内将有约167万中国大陆居民循此途径移居香港。
特首董建华提请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基本法》相关条文。1999年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释法案,规定只有获批单程证的香港永久居民在中国大陆所生子女才享有居港权,出生时父母仍未成为香港居民的则没有居港权。这便是俗称“人大第一次释法”,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实质上驳回了香港特区终审法院的裁决。
中国政府强调全国人大对法律拥有解释权,包括解释香港《基本法》,香港民主派法律界人士则认为“释法”冲击香港司法独立。
居港权争议并未就此结束,之后更引申出造成两人死亡的入境处大楼纵火案,外籍家庭佣工及其子女居留权争议,与2001年庄丰源案终审裁决。
其中,庄丰源案确立父母皆非香港居民的中国大陆居民在香港所生子女为香港永久性居民,为日后大陆居民赴港产子引发“双非儿童”问题埋下伏线。
3. 萨斯来袭,“23条”与“七一”游行
2003年2月21日,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退休教授刘剑伦来港探亲,入住酒店不久后出现肺炎症状入院,最终不治。后来的流行病学调查认定这就是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在香港爆发的源头。
当年3月15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病毒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中文简称计有萨斯、沙士、非典等。直到6月23日世卫组织将香港从疫区名单中除名为止,香港共有1755人感染萨斯,其中299人死亡,包括八名殉职医疗人员。
萨斯疫情让刚从亚洲金融风暴恢复的香港经济再次遭受重挫,特区政府应对疫情速度受舆论质疑。而在应对疫情之际,特区政府还忙于推动另一项工作:《基本法》第23条国安立法。
立法草案中的“叛国罪”、“颠覆罪”、“分裂国家罪”和“煽动叛乱罪”等,以及警察获得无须法庭搜查令即可执行搜查等权力,引起亲民主派政团与支持者担忧基本人权与自由遭到削弱。
在众多不安下,以民间人权阵线为首的泛民主派号召市民于7月1日上街抗议,最终香港岛北部闹市街道,从维多利亚公园起点,到中环政府总部,在那一个酷热的下午填满了身穿黑衣的抗议群众,叫喊着反对“23条立法”与董建华和多名官员的口号。
主办单位称有超过50万人上街,成为1989年声援北京学运之后,以及1997年主权移交以来,香港最大规模的游行。
董建华政府最终撤回《国家安全(立法条文)条例草案》,主持立法工作的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与主持抗疫工作的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杨永强相继辞职,董建华也在2005年3月辞职,没能完成第二个五年任期。
自此,七一游行成为了香港民主派政治寒暑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跟“23条立法”一起,成为日后香港与北京关系的一道伏线。
另一边厢,受卫福食局领导的卫生署署长陈冯富珍在应付过禽流感与萨斯疫情之后,获邀到日内瓦担任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2007年获北京提名并当选总干事,成为首位出自香港的联合国高官。
4. 北京奥运
2008年夏天,有媒体形容是香港“爱国之夏”。北京8月份主办夏季奥运会,香港也成为了协办城市,承办奥运马术赛事,而这与香港百年赛马传统不无关系。
当中国将取得奥运主办权视为国力的体现时,此刻的香港,“爱国情怀”也似乎达到高点——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今香港民意研究所)的身份认同追踪调查显示,2008年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香港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评分最高的一年。
奥运会举行前,四川汶川发生死伤异常惨重的“5.12”地震,当时香港民间捐款金额数以十亿港元计,刷新了1989年北京学运与1991年华东水灾的捐款纪录。
5月,奥运火炬传递来到香港,九龙尖沙咀交通要道弥敦道上,成千上万市民夹道欢呼。即使有民间团体抗议声援3月份西藏骚乱遭镇压的藏人,但仍对北京奥运表达支持。香港民主派元老李柱铭当时甚至评论说,在火炬传递现场同时出现支持者和抗议者,说明“一国两制”还是得到了落实。
一位参与抗议的大学生当时对BBC中文说:“我们其实也是支持中国搞奥运的,不过我们就是要它对人权还要改善。”
在此前一届2004年雅典奥运上,香港乒乓球选手李静、高礼泽夺得男双银牌,成为滑浪风帆选手李丽珊1996年以英属香港名义夺得亚特兰大奥运金牌以来的首面奥运奖牌,更是香港改以中国香港名义参赛以来首次夺牌。可惜两人在这次有主场之利的奥运会上未能再次冲击奖牌。
5. 马尼拉人质事件与“次主权”
BBC国际台粤语节目,重温一周国际大事,两岸四地消息,英国境况。并备有专题环节:〈记者来鸿〉、〈英国生活点滴〉和〈华人谈天下〉。
2010年8月23日,香港康泰旅行社一个旅行团搭乘的旅游大巴,在菲律宾马尼拉黎剎公园(Rizal Park)遭枪手拦截劫持,最终八名香港人与枪手被击毙,七名香港人受伤。
香港舆论质疑马尼拉警方处理案件手法失当,造成伤亡。行政长官曾荫权罕见宣布全港哀悼,政府部门连续三天区旗降半旗致哀,紧接着,中国国务院批准香港特区政府与北京驻港机关同时将中国国旗降半旗。特区政府对菲律宾发出最高级别的黑色旅游警示,双方关系紧张。香港庞大的菲律宾家佣社群传出有人遭港人雇主解雇的传言。
其后,中国大陆公安、武警至少有两场反恐演练重演了马尼拉劫持事件,展示如何迅速解救被劫持于巴士上的人质,确保他们丝毫无损,同时击杀或活捉劫持者。
案件发生之际,中国与菲律宾在南中国海黄岩岛(菲律宾称斯卡伯勒浅滩,Scarborough Shoal)的主权争议正趋白热化,中菲关系紧张。马尼拉人质事件发生后不久,有报导披露曾荫权曾三度直接致电菲律宾总统阿基诺(Benigno Aquino III),但无人接听,而这引发了一场“次主权”争论。
亲北京的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阮次山批评曾荫权没资格致电阿基诺。他说:“香港特首不是国家元首,何况胡锦涛也不可能打,这小题大做……要菲律宾提出责任报告,谁有责任,关你香港什么事?”香港国际关系学者沈旭晖公开反驳,称香港作为“次主权”地区,“曾荫权的电话、他将议题主动交给公众的策略,捍卫了一国两制的尊严,巩固了香港的国际空间,值得久违的掌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刘乃强一方面批评曾荫权致电阿基诺不果是“自取其辱”,另一方面批评沈旭晖“祭出不知所谓的'次主权'假学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教授继而撰文批评沈旭晖“用词不当”,让人以为“有人有意将香港搞成为独立政治实体”。但刘兆佳同时称,曾荫权直接致电阿基诺,只是利用“亚太经合组织(APEC)香港代表所建立的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人际关系”,是特事特办的行动。
根据香港《基本法》,香港在1997年移交后可继续使用“中国香港”名义参加某些国际组织,APEC便是其中之一。在APEC里,中国香港特首,中国国家主席,与菲律宾总统等成员政体首脑,平起平坐。沈旭晖后来对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慨叹,西方讨论次国家、次主权时,根本不会把它与分裂主义、“港独”等课题相提并论,这次争议对香港的学术自由恐将有所影响。
2018年4月12日,新任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访港,在会见菲律宾侨民时说:“作为菲律宾共和国总统,并代表菲律宾人民,请允许我向在场跟我们在一起的中国人由衷地说,让我现在向你们正式道歉。我们对发生的意外深表歉意,在力之所及下,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杜特尔特同时说:“中国一直对我们很好,除了各种各样价值几十亿的项目外,他们给了5亿元人民币贷款。”
人质事件中殉职港方导游(领队)谢廷骏兄长谢志坚当时告诉BBC中文,杜特尔特作为一个总统来道歉,他还是觉得是一件正面的事,“毕竟始终他(谢廷骏)是因为菲律宾政府连连的失误让他枉死”。
6. 侮辱陆客广告与陆港矛盾
2012年2月1日,香港《苹果日报》上出现一页以黄色为主的广告,一只昆虫骑在狮子山头上,广告正文质问:“你愿意香港每18分钟花$1,000,000养育'双非'儿童吗?”
在此之前,香港网上兴起以被认为歧视性的贬称——“蝗虫”来称呼来自中国大陆的居民与游客广告上这只骑着狮子山的昆虫,正是蝗虫。
香港媒体把来自中国内地的人称为“蝗虫”,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具有侮辱与歧视的行为。与此同时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歧视言论背后也折射出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多重矛盾。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家麦高登教授(Prof
Gordon Mathews)曾向BBC指出,“蝗虫”争议和背后更广泛的中港矛盾,离不开虚荣问题。
麦高登教授说:“30年前,大陆人……都被认为是乡下人。现在香港最有钱的人可是来自大陆的游客和投资者。”
“对于许多香港人来说,这既让人惊讶,也令人不安。”
也有悉情况的媒体人指出,2003年萨斯疫情之后,北京与香港和澳门签订《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继而实施中国大陆居民赴港澳“自由行”。官方媒体称此举旨在帮助香港复苏经济。然而,大量大陆民众访问香港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也因“抢购”、“生育旅游”等现象而加深了民间矛盾。
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数字,2003至2013年间,中国大陆女性在香港所生婴儿中,其配偶为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或未有申报者,共超过21.14万人。
2012年,梁振英接替曾荫权出任行政长官,他在就任前发话,称不能保证在2013年于香港出生的“双非婴儿”可以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权,公、私营医院相继宣布停止接受2013年元旦或以后的“双非”分娩预约,被称为“双非截龙”。
香港政府此举未能平息民怨。香港“本土派”思潮兴起,反对“双非”的抗议活动告一段落,与“自由行”和水客有关的“爆买”问题仍然存在,成为了2015年多次“光复”示威的背景。
7. 从“占领中环”到“雨伞运动”
香港《基本法》承诺,行政长官将“最终达至由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后普选产生的目标”。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定出所谓的普选“时间表”:香港可于2017年普选行政长官,2020年立法会全部议员可由普选产生。
泛民主派一直对北京是否有诚意落实普选抱有怀疑,同时促请特区政府尽快公开咨询普选方案。法律学者戴耀廷认为民众必须采取更有力行动,以期实现普选目标。2013年3月,戴耀廷与社会学者陈健民、基督教牧师朱耀明正式成立“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运动,强调将以和平、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模式,在适当时机占领中环要道抗议。
2014年6月10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提出“高度自治权的限度在于中央授予多少权力,香港特别行政区就享有多少权力,不存在'剩余权力'”,并称“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普选制度必须符合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符合香港实际……特别是要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的法律地位,符合香港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的规定,经普选产生的行政长官人选必须是爱国爱港人士”。
“白皮书”提出北京“全面管治权”,让亲民主派舆论质疑北京要收紧对港政策之际,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规定特首候选人必须取得提名委员会支持,而此提委会将沿用旧有的选举委员会模式。对于民主派来说,“8·31决议”等同于延续小圈子选举,是“假普选”。一些党派提出的“公民提名”建议也在此被否决。
反对“8·31决议”的行动在香港学界爆发,包括罢课抗议。2014年9月26日,罢课学生到金钟新政府总部集会抗议之际,学民思潮与香港专上学生联会突击闯入被政府围封的东翼广场,即示威方所称的“公民广场”。黄之锋、周永康、岑敖晖等学生示威领袖与警察拉锯多时,政府总部围栏外到场声援的群众增多。
9月28日凌晨,戴耀庭宣布提前发动“占中”,结果金钟取代了数百米外的中环,成为这场堵路示威的中心,79天占领由此展开。同日傍晚,防暴警察发射催泪弹驱散不果,示威民众以雨伞抵挡催泪弹,成为“雨伞运动”称呼的由来。旺角与铜锣湾有民众突发堵路,形成三个“占领区”。
10月11日,中国副总理汪洋在出访俄罗斯期间称,西方国家试图在香港发动所谓“颜色革命”;10月21日,时任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率领官员与学生代表对话,并未达成任何共识,示威气势日渐低落。12月15日,警察清场金钟占领区,拘捕多名示威领袖和到场声援的知名人士,“雨伞运动”落幕。
79天的占领,让香港社会进入亲民主派“黄丝”与亲建制派尤其是亲警察“蓝丝”的对立局面。民主派内有好些“伞后组织”兴起,例如香港众志,更有主张“本土主义”以至于“港独”的,例如本土民主前线、青年新政等。但同时,旧有泛民主派力量因无法在雨伞运动中取得成果,出现分裂,其中长期代表香港大专生的香港学联便爆发了“退联”潮。
亲北京阵营再次掀起推动香港“23条”国安立法,捍卫中共政权的呼声。2015年1月,香港媒体报导,中国全国人大港区代表酝酿在3月份中国“两会”期间,呼吁人大修法,直接将中国《国安法》适用于香港。中国国务院港澳事物办公室支持的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陈佐洱公开声称香港年轻人遭“洗脑”,要求香港特区教育机关帮青少年“补脑”。
8. 牵扯上鱼蛋的旺角冲突
农历新年首三天,香港长期列为公众假期,多数食店休业,而这段期间,无照熟食小贩在夜间集体摆卖,形成圩集,乃常见现象,而这渐渐被一些民众视为香港过年文化的一部分,但也有人主张应加以取缔,以维护环境卫生与饮食安全。
2016年2月8日大年初一晚上,相当于中国大陆城管人员的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小贩管理队,在旺角驱散并抓捕无照熟食小贩,本土民主前线等政治活动人士到场声援小贩,警察涌至,演变成警民对峙。进入大年初二凌晨,警察试图驱散群众,对峙演变成冲突,期间有交通警察向天开枪,示威群众在不同位置以杂物筑起路障,也有人点火。至早上,50多人被捕,冲突平息。香港警察与媒体将之称为旺角骚乱、旺角暴动等,示威一方则有人称之为“鱼蛋革命”,受到国际媒体引用。
至于为何是鱼蛋,大概就是因为那是香港最常见的街头小吃,曾经是不少熟食小贩赖以养家,甚至从草根无照走向小康开店的商品。
旺角冲突中,至少37人被警察落案起诉,其中本土民主前线发言人梁天琦于2018年6月因暴动罪等,被判处六年监禁,至2022年1月出狱。2019年11月“反送中”示威之际,他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下世代百大代表人物”。《时代》杂志认为示威者把他视作“精神领袖”。
9. 高铁“一地两检”与郑文杰事件
2009年,曾荫权政府拍板兴建广深港高铁香港段,以衔接中国大陆高铁网络,当时已经因为征地等问题引起莫大争议。2017年7月,林郑月娥政府公布高铁通关安排,引来民主派及其支持者更强烈的不满。
这安排便是“一地两检”。广深港高铁香港西九龙站内划出属于中国大陆法律管辖的区域,派驻入出境、海关与公安警察。虽然同样的边境查验安排早已在深圳湾口岸实施,但西九龙站是首个让中国大陆执法人员在香港境内执法的地方。
不过,特区政府强调“内地口岸区”被视为香港特区范围以外,所以不会违反《基本法》。律政司司长袁国强强调,“一地两检”与效益相关,当中没有任何意图,也没理由会破坏“一国两制”。
2018年9月23日,香港段高铁正式通车,“一地两检”正式实施。一年后,民主派担忧香港居民遭中国执法人员“送中”的想法再次被勾起。
2019年8月8日——香港“反送中”示威发生之际——英国驻香港总领事馆本地雇员郑文杰前往深圳出席商务会议后搭乘高铁返港,但并未按时返家,中国外交部后来公布,郑文杰涉嫌嫖娼,被深圳罗湖公安引用中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判处行政拘留15天。
郑文杰获释后接受BBC专访时表示,他是在抵达西九龙站之后被中方拦截,移交国安警察,并带返深圳审问,内容并非嫖娼,而是“英国在香港示威活动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们问我们向示威者提供了什么支持、资金和装备”。
郑文杰称被国保人员刑讯逼供,要他承认在代表英国掀动香港动乱。对于嫖娼的指控,他说:“不想把焦点放在我是否嫖娼的问题上……因为那正是他们想要的。”
“我只想明确说,我没有做任何对不起我所珍惜和爱的人的事情。”
11月20日BBC报导发表当天,英国外相拉布(Dominic Raab;蓝韬文)召见中国大使表达不满。翌日,中国官方媒体播出郑文杰嫖娼的“证据”,一些网民批评郑文杰被“打脸”,也有网民质疑片段真实性。郑文杰在此前一天发表声明,承认曾在深圳做按摩。
2020年6月,郑文杰在英国获批政治庇护。
至于西九龙站,因2019新冠病毒病(COVID-19)疫情,开业一年多的车站自2020年1月30日起停运至今。
10. “反送中”,《香港国安法》与选举制度巨变
2018年2月17日,香港人陈同佳在台湾台北一家旅馆内杀害同为香港人的女友潘晓颖,弃尸后潜逃返回香港,继而因提取潘晓颖银行存款和取走其照相机和智能手机,被香港警方拘捕,起诉“处理犯罪得益”罪(洗钱罪)。
陈同佳认罪,2019年4月29日,香港特区高等法院原讼法庭判处他监禁29个月。判决书中叙明,陈同佳承认在台北杀害女友并弃尸,但香港对台湾发生的案件无司法管辖权,无法起诉他杀人等罪。
台湾与香港之间并无引渡协议,台湾士林地方检察署在2018年间三度向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司法互助要求,包括将陈同佳送到台湾受审,但特区政府不予理会。2019年2月12日,死者潘晓颖母亲公开呼吁修法,引渡陈同佳到台湾。林郑月娥政府随即提出修改《逃犯条例》和《刑事互助条例》,包括删除引渡法例不适用于中国大陆、澳门和台湾的限制。
台湾、英国、美国、欧盟与加拿大先后对港府修例建议表达关注,中国要求各国不得干涉香港内政。民主派发起过至少两次游行,抗议《逃犯条例》修订案可将香港居民引渡至中国大陆受审。
6月9日第三次游行举行,主办单位称有103万人参加,创1997年主权移交以来新高。6月12日示威重演2014年“雨伞运动”情景,民众短暂占据金钟政府总部外公路,警察发射催泪弹、橡胶子弹驱散,持续多个月的“反送中”示威由此打响。
6月15日林郑月娥宣布暂缓修法,但未能平息局势。翌日又一场游行再以200万人参加刷新纪录。示威者诉求逐渐凝聚成“五大诉求,缺一不可”口号,包括撤回《逃犯条例》修订案、撤回“暴动”定性和立即实行行政长官与立法会真正普选等。9月4日,特区政府正式撤回修订案。
相比于五年前的“雨伞运动”,“反送中”示威既有上百万人和平游行的情景,也有许多示威者与防暴警察暴力交锋的冲突场面。彼时“本土派”谩骂中国大陆居民“蝗虫”,此时换成“蓝丝”甚至是警察工会代表公开谴责示威者“与曱甴(蟑螂)无异”。一些评论人士马上指出,1994年非洲卢旺达大屠杀中,煽动屠杀的胡图族领袖把他们的攻击对像图西族人称之为“蟑螂”。
游行与冲突一直持续到2020年1月,此前一个月民主派在区议会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对冲突起缓和作用。然后首名新冠确诊病人出现,且迅速扩散,示威活动转趋小规模“快闪”式行动。
2020年6月30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香港国安法》,实时生效。示威活动瘫痪之余,一些民主派团体也实时宣布解散。
民主派随后试图透过举行初选协调9月份立法会选举参选,但特区政府以疫情为由,取得北京同意,推迟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11月通过一份决定,作为撤销“危害国家安全”议员资格的基础。2021年1月6日,香港国安警察以《香港国安法》抓捕47名初选参选人与组织者,诉以“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接下来的大半年内,多个与民主派关系密切的组织相继解散,其负责人被香港国安警察抓捕。香港民主派活动遭遇“急冻”。
在《香港国安法》颁布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与台湾相继出台便利港人定居政策,例如英国的“香港BNO签证”。数以万计港人迁离香港,包括一些知名民主派政治人物与学者。美国宣布制裁多名中国大陆与香港官员,但未能改变局面。
202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以“爱国者治港”原则整顿香港选举制度。同年12月,被推迟的立法会换届选举举行,90席议会只有一名自称非建制派人士当选,传统泛民主派完全消失。2022年5月8日,在《逃犯条例》修订案提出时担任保安局局长的李家超以“唯一候选人”身份当选行政长官,7月1日上任,成为第一位出身警察系统的香港特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