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6月9日星期六

屋顶花园随想录 壮阳草的学问

壮阳草的学问
 波特兰先生 撰稿

同事知道我在屋顶上建了个空中花园,不仅种树种花还种蔬菜,又知道我很想种韭菜,就特意给我送来了两把带根的“壮阳草”,哈,原来这就是韭菜。
韭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种子和叶等入药。具健胃、提神、止汗固涩、补肾助阳、固精等功效。在中医里,韭菜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叫“壮阳草”,还有人把韭菜称为“洗肠草”,不但如此,韭菜还有很多名字。韭菜还叫草钟乳、起阳草、长生草,又称扁菜。韭菜又名懒人菜,因为只要种一次,就可以割了又长,长了又割。现代人叫韭芽为“营养菜”。 韭菜英语名:Garlic chives ,Chinese chives,Leek ,Chinese leek,ku chai,Oriental garlic chives;日语名是:nira (kanji:韮;hiragana:にら; katakana:ニラ);朝鲜语名:钽。
  韭,多年生草本,高20-45cm。具特殊强烈气味。根茎横卧,鳞茎狭圆锥形,簇生;鳞式外皮黄褐色,网状纤维质。叶基生,条形,扁平,长15-30cm,宽1.5-7mm。总苞2裂,比花序短,宿存;伞形花序簇生状或球状,多花;花梗为花被的2-4倍长;具苞片;花白色或微带红色;花被片6,狭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4.5-7mm;花丝基部合生并与花被贴生,长为花被片的4/5,狭三角状锥形;子房外壁具细的疣状突起。蒴果具倒心形的果瓣。花、果期7-9月。
韭菜性味甘、辛、性温、无毒。含有挥发油及硫化物、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维生素C等,有健胃、提神、温暖的作用。根、叶捣汁有消炎止血、止痛之功。   
在《本草纲目》中,韭菜的功效是:“生汁主上气,喘息欲绝,解肉脯毒。煮汁饮,能止消咳盗汗。韭籽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   
《本草拾遗》中有“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腑脏,令人能食,益阳,止泄臼脓、腹冷痛,并煮食之”的记载,其中“益阳”一词被当做韭菜壮阳的重要依据,不过,把这个“阳”解释成男性功能未免有些牵强。
韭菜原产于我国,韭菜入药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据《山海经》上面记载的“丹熏之山”、“北单之山”,即属今内蒙古地区,“崃山”属今四川,“鸡山”在今湖南或云南,“边春之山”、“视山”尚未知其域范围,但“其山多韭”。至今华北、西北、东北等地方仍有野韭菜分布。经有关部门考察,野生韭菜几乎遍及全国,在青藏高原还有大面积的野韭菜地。
韭菜是中国最古老蔬菜之一,传说中黄帝时代人们都已经吃到韭菜,孔子编纂的《诗经》就多次提到韭菜,那个时候蔬菜品种少,无论窈窕淑女,还是君子好逑的君子们长吃的蔬菜中就有韭菜,那时还没有白菜、胡萝卜、芹菜、菠菜。
史记记载,龚遂见山东地方人奢靡,喜欢做旁支末节的事情,如玩刀枪兴彪悍之风,却不喜欢种田。就以身作则,自己首先节俭,同时叫农民好好种田,种榆树,种葱,种韭菜,再养猪、鸡。古代甚至还有一些政令就明确规定,叫老百姓必须种韭菜,种好韭菜。韭菜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很悠久,古人对于春韭久已尊重。《诗经•豳风》即有“献羔祭韭”的诗句。《礼记》也说,庶人春荐韭,配以“卵”,大有用鸡蛋炒韭黄祭祖宗之意。由此可以证明韭菜在我国已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   
据民间流传,早在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杀了汉平帝。当时汉平帝有一年约16岁的儿子叫刘秀,王莽为斩草除根,决心杀掉刘秀。危急时刻,在一个忠臣的帮助下,刘秀连夜逃出京城长安,隐名埋姓,受尽风霜饥寒,辗转潜逃到安徽亳州一带,求贤访士,积蓄力量,准备起兵讨伐王莽。
后来在一次王、刘大战中,刘秀兵败,军队溃散,官兵死伤大半,后来刘秀称帝,天下太平,一日他忽想起泥店“救菜”,便命人前去采割,并命御厨煎炸烹炒,觉得味道更加可口,便封夏氏老汉为“百户”,封地千亩,专门种植“救菜”,送皇宫食用。
经御医反复研究,发现泥店“救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并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壮阳和增进食欲等多种功效。泥店即今皖北谯城区张店乡泥店村一带。刘秀得知“救菜”具有这些营养成分和功效后,更加爱吃韭菜,因觉“救菜”的“救”作为菜名不合适,又因“救菜”是一种草本植物,便专门为“救菜”的“救”造一个字“韮”,于是“救菜”就更名为“韮菜”(“韮”被后人简化为“韭”),从此“泥店韭菜”便成了帝王御用之菜名传于世。  
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人们已提出利用温室生产韭菜的技术。到了北宋时期已有韭黄生产。300余年前,我国农民已掌握利用风障畦进行韭菜覆盖栽培技术,至今,我国韭菜的品种资源,栽培技术均居世界前列。   
韭菜于9世纪传入日本,后逐渐传入东亚各国,北至库页岛,朝鲜,南至越南,泰国,柬埔寨,东至美国的夏威夷等均有栽培。欧洲等国栽培较少.韭菜在我国的栽培区域极广,东至沿海,西至西北高原,东南至台湾,北至黑龙江,几乎所有的省份都有栽培。所以韭菜是中国栽培地域最广的蔬菜之一,常年栽培面积占菜田总面积的5%~6%。随着我国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和蔬菜出口的发展,韭菜也正在走向国际市场。   
“六月韭,驴都不看”这是一句中国民间俗话,意思是六月(农历)韭菜由于太老,口感差,连驴都不会看。当然现在培育的韭菜六月味道也不错。说起来韭花来提一下杨凝式,他是五代时候重要人物,先后侍奉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君主,他是陕西人,比较狂妄且疯癫,人称“杨风子”。他又是著名书法家,师从欧阳询与颜真卿。在一个秋天,杨凝式在午后睡醒来,突然觉得饿了,恰在此时,宫中给他送来了一盘韭花,也许是饿了,那盘韭花吃起来十分鲜美,让人难以忘怀。为表达感激皇帝赏赐韭花之情,杨凝式立即写了一封感谢奏折,然后派人送往宫中。杨凝式写这篇奏折自己也未在意,那想到成为传世之宝,这就是《韭花帖》。同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王徇《伯远帖》并称为“天下五大行书”。这些行书都有共同特点,就是作者怀着一种情绪去写的,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众人喝酒时候的尽兴之作,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是侄子战死沙场,满怀悲愤所写,悲愤之情犹在纸上。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是在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苏轼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满篇充满惆怅孤独。而《韭花帖》则是直接歌颂美味的韭黄而作。
在中国文化史上,用诗词颂扬韭菜的文化人其实很多。
如高启所作《韭》云:

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   
几夜故人来,寻畦剪春雨。

再如杜甫所作《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有人注释杜甫的这句名句:“夜雨剪春韭”,认为不是用剪刀到后园里去剪韭菜,而是在下锅炒的时候,将它们剪齐。这真是上海人所说的缠夹二先生的胡缠。韭菜是种一次可以继续采用多次的。因此不便像青菜萝卜一样连根拔起来。又因为太多,不能像葱一样的随手摘几根,所以不用剪刀去剪,便要用小刀去割。江西人的儿歌,就有“剃头刀儿割韭菜,寅时割丁卯时有”之句,形容韭菜愈割长得愈快;陆佃的《坤雅•说韭》,也说韭菜用剪,并且不宜在日中剪,引古谚“触露不掏葵,日中不剪韭”作证。此外,《齐民要术》所载种韭的方法,也一再提到用剪。可见杜甫的“夜雨剪春韭”,是深懂园艺生活而又有季节感的写实名句;不能用灶下婢或伙头的观点去曲解它也。   
杜甫所说的春韭,其实就是韭黄。《山家清供》载,六朝的周颙,清贫寡欲,终年常蔬食。文惠太子问他蔬食何味最胜?他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可说是对于韭菜最有理解也最有风趣的评价。
我在自家屋顶上种了些韭菜,当然不会是为了吃而种,只是从了解韭菜的历史中多长点知识和学问。随着历史变迁,韭菜历经坎坷,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韭菜的品质也在不断提高。那么,短暂的人生经历与韭菜的历史相比,又算什么呢?韭菜有旺盛的生命力,人类呢?面对环境的变化,韭菜能适者而生存,人又为何做不到?这正是我从种韭菜中得到的些许感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