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6月28日星期四

行云流水悟人生(25)

秋风秋雨秋影舞
波特兰先生撰稿

立秋来了,风雨来了。历史上有多少人在慨叹“秋风秋雨愁肠断”,又有多少人在牢骚满腹,悲天悯人,感喟秋之萧瑟悲凉。似乎,秋是人生走向严寒冷酷的前奏。
中国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即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了。文人墨客的笔下,对秋之描述,也总多了点苍凉。
我却不然。今又立秋,表明一个金色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在这个秋天的季节里,田间野夫盘算最多的就是农事:“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他们关心的是今明的收成。
“立秋”降温最大的法宝是下雨,“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这是人们长期观察总结得出的结论。人们对秋雨无疑是欢迎的,“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在通常情况下,“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不但下雨,有时还要打雷,这标志着“立秋响雷,百日见霜”。
“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即在于此。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其标志就是“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最直接的后果也很明显:“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可见“立秋”后下不下雨忽视不得,“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由此可见,“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所谓“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但在此节气内的上海地区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因此在享受收获之乐的同时,虽然节令已到立秋,却仍处在暑热天里。
然而今次立秋却阴了天,起了风,飘了雨,感觉凉爽许多,确是“立秋之日凉风至”,多少让人收到些许秋的讯息。
我登上自家屋顶花园,伫立在台风秋雨之中,但见秋风秋雨伴着湿漉地坪上的秋影秋水在舞动,不见秋叶黄,唯有南瓜花照样怒放。我感觉到秋凉袭来,却不曾有秋燥心烦,在这秋意盎然的时刻,我默默地对天祈愿:希望在这秋天来临之时,正在忙碌于秋收秋播秋耕的农民兄弟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勤苦换来一个丰收的金秋喜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