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7年3月10日星期五

简说茶树栽培 Tea cultivation



茶树,原名:茶,拉丁文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茶树的叶子可制茶(有别于油茶树),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
自古至今,我国已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时间之早,树体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性状之异,堪称世界之最。
有无野生大茶树,固然是确定茶树原产地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发现有野生茶树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和印度同是世界两个文明古国,两国都有野生大茶树生存,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当印度人还不知种茶和饮茶,更不知道印度有茶树的时候,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却已有数千年历史了。
只是到了1780年,英国人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有的学者说印度是茶树原产地,乃是1824年英国军人勃鲁士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茶树以后的事。自那以后,许多植物学研究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茶学工作者又从地质变迁和气候变化出发,结合茶树的自然分布与演化,对茶树原产地作了更加深入地分析与论证,进一步证明了我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我国是野生大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我国早在1700多年前就发现野生大茶树了。
中国是世界茶树的祖国,可以从中国古今很多地方发现的野生大茶树得到进一步证明。


在中国茶树品种资源库中,有一类非人工栽培也很少采制茶叶的大茶树,俗称野生大茶树。它通常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演化和自然选择而生存下来的一个类群,不同于早先人工栽培后丢荒的“野茶”。当然,这是相比较而言的。在人类懂得栽培利用之前,茶树都是野生的。即使现今,也还有半野生的茶树,如居住在云南省楚雄、南华等哀牢山上的彝族同胞都有去林中挖掘野茶苗栽种的习惯。如今广为栽培的景谷大白茶、勐库大叶茶、凌云白毛茶、乐昌白毛茶、海南大叶茶、崇庆批把茶、桐梓大茶树等早年均是野生茶树。可见,在野生茶和栽培茶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野生茶的含义应该是野生型茶树。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0个省区198处发现有野生大茶树。我国西南部是茶树的起源中心,目前世界上有60个国家引种了茶树。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 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



【分布区域】

茶树原产于中国,后来鉴真东渡,将茶叶传播至世界各地。
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系全国性划分,用以宏观指导;二级茶区,系由各产茶省(区)划分,进行省区内生产指导;三级茶区,系由各地县划分,具体指挥茶叶生产。
茶树野生种遍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为小乔木状,叶片较大,常超过10厘米长,长期以来,经广泛栽培,毛被及叶型变化很大。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侧脉5-7对,边缘有锯齿,叶柄长3-8毫米,无毛。花1-3朵腋生,白色,花柄长4-6毫米,有时稍长;苞片2片,早落;萼片5片,阔卵形至圆形,长3-4毫米,无毛,宿存;花瓣5-6片,阔卵形,长1-1.6厘米,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雄蕊长8-13毫米,基部连生1-2毫米;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先端3裂,裂片长2-4毫米。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种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茶树常呈丛生灌木状。嫩枝具细毛。叶薄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叶脉明显,背面有时有毛,先端钝尖。花单生叶腋或2-3朵组成聚伞花序,白色,花梗下弯;萼片5-7,宿存;花瓣5-9;子房密被白色柔毛。蒴果球形,径约1.5cm3棱;种子棕褐色。
花期8-12月;果期次年10-11月。


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栽培茶树往往通过修剪来抑制纵向生长,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间。茶树树龄一般在5060年间。茶树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间开五瓣白花,果实扁圆,呈三角形,果实开列后露出种子。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茶树品种按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三个主要性状,分为三个分类等级,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系统。各级分类标准如下:
第一级分类系统称为“型”。分类性状为树型,主要以自然生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而定。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第二级分类系统称为“类”。分类性状为叶片大小,主要以成熟叶片长度,并兼顾其宽度而定。分为特大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
第三级分类系统称为“种”。这里所谓的“种”,乃是指品种或品系,不同于植物分类学上的种,此处系借用习惯上的称谓。分类性状为发芽时期,主要以头轮营养芽,即越冬营养芽开采期(即一芽三叶开展盛期)所需的活动积温而定。分为早芽种、中芽种和迟芽种。

 关于茶树的野生品种,当今已知为云南普洱市镇沅县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千家寨2700年野生大茶树,这棵茶树由天福集团所认养。另一棵最具代表性的野生茶树是勐海大黑山巴达野生大茶树,高32米,树龄为1700年。最具代表性的为思茅澜沧县邦葳野生茶树,树龄为1000年,高12米。此树为野生茶树与栽培型茶树所杂交而成,因此称为“过渡型野生茶树”。
易武茶区曼秀落水洞也有一棵此类茶树,高10米左右。


还有一种野生品种是栽培型茶树,也称之为家茶,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掺杂其中,无人采摘或少为人采摘,简单说就是荒废的茶园。此茶树至少百年以上。景迈万亩古茶园全为此树种,树高约为23米以上。古“六大茶山”之曼丽茶区,也有很多类似茶园。“栽培型野生茶”基本上是由野生茶树移植下来的。


【生长环境】

茶树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树龄可达一二百年,但经济年龄一般为4050年。
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4.5~6.5为宜。
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
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

【栽培技术】

茶树的繁殖多采用带根栽培育苗法,过去的压条法因繁殖速度过慢,现已很少人使用。
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也制约着茶树生育速度。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个方面。
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地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但气温与地温是相互关联的。就气温而言,从热带到温带茶树都能广泛的适应。但作为生育来说,有三个基点温度,即茶树生长的起点温度,适宜温度和低限温度。



温度控制

1)生长起点温度
引起茶树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之谓生长的起点温度,在生物学上称此温度为最低温度。多数茶树品种日平均气温需要稳定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但也有少数品种或者由于其生态环境的不同,在不到10℃时已开始萌动,如浙江的碧云,龙井43,江西婺源早芽等茶芽萌动的起点温度是≥6℃,这类属早芽品种,开采期可比其他品种提早。
2)最适温度
茶芽萌发以后,当气温继续升高到14-16℃时,茶芽逐渐展开嫩叶。茶树生长最适温度是20-30℃之间,若在此范围之内,则茶梢加速生长,每天平均可伸长1-2厘米以上。我国大部分茶区自清明(4月上旬)至霜降(10月下旬)以前,日平均气温都在20-30℃之间,正是茶树生长最适温时期,也是茶叶的采收季节。
在茶树生长季节生物学有效温度(日平均气温10℃以上)累积值,称之谓有效积温。茶树生长适宜的有效积温在4000℃以上。我国茶区的年有效积温一般在4000-8000℃之间,有效积温越多,年生长期越长。我国南北各茶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茶树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多数茶区茶树的全年生育期约为8-9个月,而可采期为7-8个月。
3)低限温度
我国大部分山区,进入12月以后至次年2月一般平均气温低于10℃,茶芽停止萌发,处于越冬休眠状态,甚至有时出现严重的低温霜冻,对茶苗、幼树或抗寒性差的品种还会受到冻害。茶树能忍耐的绝对最低温度,因品种、树龄、器官、栽培管理水平、生长季节而异如当气温降到-2℃时,茶花大部分脱落而死亡;气温下降到1-2℃时萌发的茶芽也会枯焦,而茶树的枝梢忍耐低温的能力较强,乔木型大叶种能忍耐-5℃左右;灌木型中、小叶种能忍受低温的能力更强一些,一般在-10℃左右,若处于大雪覆盖,则可忍受零下15℃左右的低温侵袭。


一般说来,低于茶树所“忍耐”的低温度限度时,就会产生冻害。茶树发生冻害的程度,除与温度高低直接有关外,与低温持续时间、风速、冻结时间也有密切关系。
温度过低固然会使茶树遭受冻害而损伤,温度过高也会引起茶树的热害,但遇到的机会不多。如当日平均气温到35℃以上时,生长便会受到抑制,日极端最高气温到39℃,在降雨量又较少的情况下,有的茶树丛面成叶出现灼伤焦变和嫩梢萎蔫,这种现象为茶树热害。通常是新梢和嫩叶比老化的枝条更容易受到这种逆境的危害。



病虫防治

茶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要根据病虫害与茶树、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策略,将病虫害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农业防治重点是控制病虫基数,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茶树采收

茶树种植后约三年起可少量采收,十年后达盛产期,三十年后即开始老化,此时可从基部砍掉,让茶树重新生长,再到老化后就须挖掉重种。


【食疗价值】

公元前200年左右秦汉年间的字书《尔雅》,称茶为“槚”;汉代司马相如的《凡将篇》,称茶为“荈诧”,将茶列为二十种药物之一,是我国历史上把茶作为药物的最早文字记载。东汉杨雄的《方言》谈及蜀西南产茶,称茶为“蔎”。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其中多处谈到茶事。其中,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谈到:“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于,故吴楚及巴皆曰子……上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皆纳贡之。”
茶叶,又名苦茶、茗、芽茶等,为山茶科植物茶的芽叶。茶叶分红、绿、花、紧压、乌龙五大类。
茶叶主要成分有单宁酸、咖啡碱、蛋白质、芳香油、酵素、果胶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有机酸等。新鲜的茶叶含有75-80%的水及20-25%干物质。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茶叶内含化合物多达500种左右。这些化合物中有些是人体所必需的成分,称之为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类、蛋白质、氨基酸、类脂类、糖类及矿物质元素等,它们对人体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茶叶还有一部分化合物是对人体有保健和药效作用的成分,称之为有药用价值的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资料表明了茶叶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如抗癌作用,降血脂,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抵抗辐射,抗氧化,延缓衰老,增进精神健康,助消化,护齿,护肤,等等。
据测定,茶叶干物质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天然色素、脂肪酸等。在茶叶的干物质中,各种蛋白质含量达20-30 %,各种氨基酸 1-5 %,生物碱 3-5%,茶多酚 20-35 %,碳水化合物35-40% ,脂类化合物 4-7 %,有机酸3%,矿物质 4-7 %,维生素 0.6-1.0 %

1、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茶叶中含有维生素ADEKB1B2B3B5B6HCP和肌醇等。其中ADEK难溶于水,称脂溶性维生素,其余为水溶液性维生素,泡茶时可充分利用。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在茶叶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一般每100克绿茶中含量可高达100毫克~250毫克,高级龙井茶含量可达360毫克以上,比柠檬、菠萝、苹果、番茄、桔子等水果高得多。红茶、乌龙茶因加工中经发酵工序,维生素C受到氧化破坏而含量下降,每100克茶叶只剩几十毫克,尤其是红茶,含量更低。

2、茶叶中具有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茶叶中能通过饮茶被直接吸收利用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约为2%,大部分蛋白质为水不溶性物质,存在于茶渣内。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丰富,多达25种以上,其中的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是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中的六种。还有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组氨酸。这些氨基酸在茶叶中含量虽不高,但可作为人体日需量不足的补充。


3、茶叶中含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元素。茶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主要是磷、钙、钾、钠、镁、硫等;微量元素主要是铁、锰、锌、硒、铜、氟和碘等。如茶叶中含锌量较高,尤其是绿茶,每克绿条平均含锌量达73微克,高的可达252微克;每克红茶中平均含锌量也有32微克。茶叶中铁的平均含量,每克干条中为123微克;每克红茶中含量为196微克。这些元素对人体的生理机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经常饮茶,是获得这些矿物质元素的重要渠道之一。

4、茶叶中含有重要的营养素——茶多酚。茶多酚是自然界中最强有力的抗氧化剂之一。实验证明:10ug/ml茶多酚的作用可以相当于200ug/ml维生素E的作用。茶多酚可以使致癌物失去活性,可阻断亚硝酸胺的形成,抑制癌细胞生长,对防治癌症有一定作用。


茶树花是一种无需重新栽培、储量丰富、年年可再生的天然资源。茶树花内含有效成份与茶叶基本相同,只是花与芽叶的生长作用不同而成份含量各有差异。花朵因承担生命遗传任务所以其蛋白和糖类物质含量较芽叶高。为此,茶树花是一种难得的天然复合型原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