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 ,又名忍冬(学名:Lonicera
japonica)。“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金银花别称忍冬、金银藤、银藤、二色花藤、二宝藤、右转藤、子风藤、鸳鸯藤。
金银花,三月开花,五出,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在民间传说中金银花是爱情的见证之花。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书生偶遇一富家小姐,两人一见钟情,便在、丫环的安排下频频约会。有一天他们在园林中散步时,发现有一种花成对开放且清香特别,两人触景生情,便指花为盟,私定了终生。不料,姑娘的父母知晓后,因嫌弃书生家境贫寒,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硬要将他们拆散。知道真相的书生从此发奋苦读,最终考中了状元,并将姑娘明媒正娶,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他们把定情之花栽得满院皆是。这种花就是金银花。有诗云:“天地细蕴夏日长,金银两宝结鸳鸯,山盟不以风霜改,处处同心岁岁香。”因此,人们又称它为“鸳鸯花”。
金银花最早栽培记载见于宋代《苏沈内翰良方》,其中称:“可移根庭栏间,以备急。”许多地方县志也有记载,如清光绪二十二年《费县志》称:“花有黄白故名金银花,从前间有之,不过采以代茶,至嘉庆初,商旅贩往他处,……不数年山角水湄栽植几遍。”由此可知,金银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198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确定为35种名贵中药材之一,后来又被确定为药食兼用品种。金银花药用历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用它防治疾病,在《名医别录》中被列为上品。
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除西藏外。金银花原产我国,分布各省。在我国,北起东三省,南到广东、海南,东从山东,西到喜马拉雅山均有分布。
山东省平邑县,是闻名的“中国金银花之乡”、金银花原产地和主产区,种植金银花已有200多年历史,面积超过42万亩,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流通量占全国的70%以上。
山东省费县,野生金银花起于何时,不可考据。清光绪二十二年编修的《费县志》载:“花有黄白,故名金银花。从前间有之,不过采以代茶。至嘉庆初,商旅贩往他处,辄获厚利。不数年,山角水湄栽植几遍。”据此可以断定,金银花在本地人工栽培历史已近200年了。费县金银花不仅具有花蕾肥大、色泽纯正、味道清正等特点,而且有效成份含量高,金银花的花茎、叶、花蕾中的主要成份为绿原酸,绿原酸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抗菌消炎的作用。另外,花中还含有肌醇、皂甙、木鳖甙、紫丁香甙及忍冬黄素等。
中国金银花之乡隆回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以面积大、产量多、质量好而闻名,栽培品种以灰毡忍冬为主,主产于隆回县西北部中山区和中山原区的小沙江区域。
【形态特征】
金银花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及匍匐茎的灌木。小枝细长,中空,藤为褐色至赤褐色。卵形叶子对生,枝叶均密生柔毛和腺毛。夏季开花,苞片叶状,唇形花有淡香,外面有柔毛和腺毛,雄蕊和花柱均伸出花冠,花成对生于叶腋,花色初为白色,渐变为黄色,黄白相映,球形浆果,熟时黑色。
金银花幼枝洁红褐色,密被黄褐色、开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无毛。叶纸质,卵形至矩圆状卵形,有时卵状披针形,稀圆卵形或倒卵形,极少有1至数个钝缺 ,长3~5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少有钝、圆或微凹缺,基部圆或近心形,有糙缘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小枝上部叶通常两面均密被短糙毛,下部叶常平滑无毛而下面多少带青灰色;叶柄长4~8毫米,密被短柔毛。
总花梗通常单生于小枝上部叶腋,与叶柄等长或稍较短,下方者则长达2~4厘米,密被短柔后,并夹杂腺毛;苞片大,叶状,卵形至椭圆形,长达2~3厘米,两面均有短柔毛或有时近无毛;小苞片顶端圆形或截形,长约1毫米,为萼筒的1/2~4/5,有短糙毛和腺毛;萼筒长约2毫米,无毛,萼齿卵状三角形或长三角形,顶端尖而有长毛,外面和边缘都有密毛;花冠白色,有时基部向阳面呈微红,后变黄色,长
(2~) 3~4.5 (~6)厘米,唇形,筒稍长于唇瓣,很少近等长,外被多少倒生的开展或半开展糙毛和长腺毛,上唇裂片顶端钝形,下唇带状而反曲;雄蕊和花柱均高出花冠。
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外面黄白色或淡绿色,密生短柔毛。花萼细小,黄绿色,先端5裂,裂片边缘有毛。开放花朵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子房无毛。气清香,味淡,微苦。以花蕾未开放、色黄白或绿白、无枝叶杂质者为佳。
果实圆形,直径6~7毫米,熟时蓝黑色,有光泽;种子卵圆形或椭圆形,褐色,长约3毫米,中部有1凸起的脊,两侧有浅的横沟纹。花期4~6月(秋季亦常开花),果熟期10~11月。
金银花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具有大形的叶状苞片。它在外貌上有些象华南忍冬,但那个种的苞片狭细而非叶状,萼筒密生短柔毛,小枝密生卷曲的短柔毛,与本种明显不同。这个种的形态变异非常大,无论在枝、叶的毛被、叶的形状和大小以及花冠的长度、毛被和唇瓣与筒部的长度比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所有这些变化看来较多地同生态环境相联系,并未显示与地理分布之间的相关性。
【生长环境】
温带及亚热带树种,适应性很强,喜阳、耐阴,耐寒性强,也耐干旱和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湿润、肥沃的深厚沙质壤上生长最佳,每年春夏两次发梢。根系繁密发达,萌蘖性强,茎蔓着地即能生根。喜阳光和温和、湿润的环境,生活力强,适应性广,耐寒,耐旱。在当年生新枝上孕蕾开花。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盐碱地均能生长。根系发达,生根力强,是一种很好的固土保水植物,山坡、河堤等处都可种植。
故农谚讲:“涝死庄稼旱死草,冻死石榴晒伤瓜,不会影响金银花”。
【栽培技术】
由于匍匐生长能力比攀援生长能力强,故更适合于在林下、林缘、建筑物北侧等处做地被栽培;金银花还可以做绿化矮墙;亦可以利用其缠绕能力制作花廊、花架、花栏、花柱以及缠绕假山石等等。优点是蔓生长量大,管理粗放,缺点是蔓与蔓缠绕,地面覆盖高低不平,给人杂乱无章之感。
金银花的繁殖采用种子繁殖或营养繁殖。种子繁殖又称有性繁殖,费工费时,生长缓慢,加之金银花主要以花入药,大多不让其结籽。生产中多不采用。
营养繁殖又称无性繁殖,有扦插,压条、分株三种方法,其中扦插法简单易行,容易成活,生产上使用得最多。压条繁殖法、分株繁殖法二者在生产中多不采用。
扦插法:分直接扦插和育苗扦插。
直接扦插
在夏、秋阴雨连绵季节,选取1~2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剪成30厘米长,摘去下部叶片,按穴距1.3米,每穴放10~15根插条,露出地面10厘米左右,填土压紧,浇水,直接栽植在山坡,地堰等处,保持土壤湿润,半月左右即长出新根。
扦插育苗
一年四季除严冬外均可进行。选肥沃、湿润、灌溉方便沙壤土,以土杂肥作基肥,翻耕整平耙细作苗床。按行距25~30厘米开沟,沟深15~20厘米,将截好的插条均匀地排列在沟中,插条之间有空隙即可。填上踏实,地上露出5厘米左右,立即浇透水,若气温在20℃以上,保持土壤湿润,半个月左右,即能生根发芽。秋冬季节育的苗,因处于休眠期,年前不生根,但也不能缺水,否则会干枯致死。扦插育苗的应在其生出粗壮的不定根后,移栽。
移栽
金银花移栽应选在春季3月上中旬,秋季8月上旬至10月上旬。选择土层疏松,排水良好,靠近水源的肥沃土壤,每亩施厩肥3000公斤,深翻30厘米以上,整成平畦,按行株距1.5米×1.5米,挖穴;穴深宽视苗子大小而定,穴底施肥土拌匀,半年至1年的幼苗每穴5~8株分散穴内,按圆形栽种;2年左右大苗每穴1~3株分散穴内,按半月形栽种,填土压实浇水。此外,沟旁、田埂,荒地,房前屋后的空地均可种植
田间管理
栽植后的头1~2年内,是金银花植株发育定型期,多施一些人畜粪、草木灰、尿素、硫酸钾等肥料。栽植2年-3年后,每年春初,应多施畜杂肥、厩肥、饼肥、过磷酸钙等肥料。第一茬花采收后即应追适量氮、磷、钾复合肥料,为下茬花提供充足的养分。每年早春萌芽后和第一批花收完时,开环沟
浇施人粪尿、化肥等。每种肥料施用250g,施肥处理对金银花营养生长的促进作用大小顺序为:尿素+磷酸二氢铵,硫酸钾复合肥,尿素,碳酸氢铵,其中尿素+磷酸二氢铵、硫酸钾复合肥、尿素能够显著提高金银花产量,结合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状况以及施肥成本,追肥以追施尿素+磷酸二氢铵(150g+100g)或250g硫酸钾复合肥为好。
褐斑病多发于8-9月份,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尤为严重。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图形病斑,病斑背面有灰黑色霉状物;病重时,叶片脱落,植株长势衰弱。防治方法:首先,剪除病叶,防治疾病蔓延。其次,喷洒药物治疗。可用1:1.5:200波尔多液、65%代森锌500倍稀释液或托布津1000~1500倍稀释液,通常每7-10天喷1次,连用2-3次即可。
盆景栽培
金银花盆景一年四季均可栽植,以秋末冬初栽植最好,为了使金银花盆景生长良好,可将已扦插成活的金银花,秋末冬初栽植于与桩头大小适宜的观赏盆中,再用准备好的肥沃腐殖壤土进行培植,表面铺植绿苔,随即浇水以利成活。
金银花盆景因栽培容器所限,经常需要补充水分和养分,特别在生长季节,施肥要以磷钾肥为主,每周施一次腐熟饼肥,促进枝蔓粗壮,为翌年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在发芽前,要对其进行修剪成型。在冬季至次年萌动前,均可进行栽植修剪定型,根据盆景造型需要,一般留3-5个主枝,每枝留2-3个芽,其它枝蔓全部剪除,是保证迅速成型的关键。
根据金银花的生长特点和造型的需要,每年要进行多次抹芽。特别是初春萌芽时,金银花每个节间上长满了参差不齐的萌芽,这时要善于识别,第一,要及时抹去将来生长旺盛有缠绕性、绕乱树形的徒长枝芽,在生长过程中,尤其对徒长枝芽要坚决控制;第二,要抹去以后无能力开花的瘦弱枝芽,以免影响其通风透光;第三,只留以后可以正常开花的普通生长枝的芽,一般成枝后在20cm左右剪去,枝条大部分都可以着花,而且花多。
金银花在肥水充足条件下,才能正常发育生长,但又不能放任生长,在此期间,要视其生长情况,灵活掌握及时扣水,控制树形,增加花量,防止徒长,促使茎蔓老熟,节间缩短,株形矮化。一般除每周施一次腐熟饼肥外,还要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2-3次叶面喷施。
【食疗价值】
金银花含环己六醇、黄酮类、肌醇、皂甙及鞣质等,具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流感病毒以及致病霉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亦有抑制作用。此外,金银花还具有明显的抗炎及解热作用,金银花水及酒浸液对试验性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金银花的花、叶经蒸馏制得的蒸馏液叫金银花露。夏季用它做成饮料,不仅味道甘甜可口,而且还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之功。
金银花性味归经:甘,微苦,清香,辛,寒。归肺,胃,心,大肠经。
《神农本草经》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淤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瘟病初起、疮疡疔毒、红肿热痛、便脓血”等。
《本草纲目》中详细论述了金银花具有“久服轻身、延年益寿”的功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卫生部对金银花先后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和化学成分,同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利的活性酶物质,具有抗衰老,防癌变,轻身健体的良好功效。
金银花药用价值和保健用途广泛,社会需求量大。金银花的成色不同,药用效果也不同。金银花成色越好的金银花药效越好,价值也更高。
金银花药用可分为生药、炒药和炭药3种,炮制不同,功效不同:
生药是把鲜金银花经过日晒、阴干等方法而获得的干品。金银花生药味甘微苦,性寒,善清利上焦和肌表之毒邪。可用于温病初期,生药金银花常与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等同用,以加强疏散清热功效。主治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者,其代表方有“银翘散”。还可用于痈疽疔毒,金银花有“疡科之圣药”之称,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合用,能增强解毒消肿之力。对于痈疽疖毒、红肿疼痛,无论溃脓还是未溃脓者,使用金银花(用量宜重)均能起到极佳效果,代表方有“五味消毒饮”等。
炒药是把金银花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为度。炒药味甘微苦,性寒偏平,其清热解毒的功效是善走中焦和气分,多用于温病中期。常与黄芩、石膏、芦根、竹茹、栀子等同用,具有清解内毒、透邪外出、和胃止呕的功效。可用于邪热内盛而见发热烦躁、胸膈痞闷、口渴干呕、舌红苔燥及脉象洪数等。
金银花炭是用武火清炒(但火力不宜过大),将金银花炒至焦黄或稍黑,贮存备用。炭药味甘微苦涩,性微寒,重在清下焦及血分之热毒,主要用于治疗痢疾等。常与黄连、木香、赤芍、马齿苋、蒲公英等药合用,能起到清肠解毒、活血化瘀之功。
【经济价值】
金银花自古以来就以它的药用价值广泛而著名。金银花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很多防治非典的中药处方中都使用了金银花。日常生活中,人们还经常以金银花泡水代茶来治疗咽喉肿痛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卫生部对金银花先后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和化学成分,同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利的活性酶物质,具有抗衰老,防癌变,轻身健体的良好功效。近年来,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又开发出了诸如“银黄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含有金银花的“中华牙膏”、“忍冬花香烟”、“健脑补肾丸”、“清热解毒口服液”、“金银花浴液”、“金银花洗面奶”、“金银花啤酒”、“金银花晶”、“金银花露”、“金银花茶”等数十个医疗和保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一直俏销不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