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药典》记载,石斛在全世界有1千多种,在我们国家有70多种,但是其中真正有药用价值的只有5种。其中铁皮枫斗由于具有独到的药用价值,在我国民间被称为救命仙草,同时也被人们追捧为九大仙草之首。
老百姓口中的“救命草”石斛,属于兰科植物,由于它的皮色如铁,又被称作“铁皮石斛”。这种植物,喜欢生活在高山峻岭和悬崖峭壁的岩石缝隙里,正因为铁皮石斛的生长条件非常特殊,分布又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长期采挖之后,自然资源已经濒临枯竭。1987年,国务院把铁皮石斛列为重点保护的中药材之一。
铁皮石斛(学名: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又名:黑节草、云南铁皮。属微子目,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
1987年国务院发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将铁皮石斛列为三级保护品种;1992年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被收载为濒危植物。
【分布区域】
分布于安徽西南部(大别山)、浙江东部(鄞县、天台、仙居)、福建西部(宁化)、广西西北部(天峨)、四川、云南东南部(石屏、文山、麻栗坡、西畴)。
【形态特征】
铁皮石斛茎直立,圆柱形,长9-35厘米 ,粗2-4毫米 ,不分枝,具多节,常在中部以上互生3-5枚叶;叶二列,纸质,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并且多少钩转,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叶鞘常具紫斑,老时其上缘与茎松离而张开,并且与节留下1个环状铁青的间隙。总状花序常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2-3朵花;花序柄长5-10毫米 ,基部具2-3枚短鞘;花序轴回折状弯曲,长2-4厘米 ;花苞片干膜质,浅白色,卵形,长5-7毫米 ,先端稍钝;花梗和子房长2-2.5厘米 ;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近相似,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8厘米 ,宽4-5毫米 ,先端锐尖,具5条脉;侧萼片基部较宽阔,宽约1厘米 ;萼囊圆锥形,长约5毫米 ,末端圆形;唇瓣白色,基部具1个绿色或黄色的胼胝体,卵状披针形,比萼片稍短,中部反折,先端急尖,不裂或不明显3裂,中部以下两侧具紫红色条纹,边缘多少波状;唇盘密布细乳突状的毛,并且在中部以上具1个紫红色斑块;蕊柱黄绿色,长约3毫米 ,先端两侧各具1个紫点;蕊柱足黄绿色带紫红色条纹,疏生毛;药帽白色,长卵状三角形,长约2.3毫米 ,顶端近锐尖并且2裂。花期3-6月。
【生长环境】
铁皮石斛适宜在凉爽、湿润、空气畅通的环境生长。生于海拔达1600米 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上,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半阳的环境,不耐寒。
【栽培技术】
铁皮石斛的栽培时间一般是每年的春秋两季,且春季优于秋季。在浙江地区,铁皮石斛栽培的最佳时间为每年4月中旬至6月下旬,这段时间气温在12~25℃ ,且空气湿度较大,出瓶后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较高且生长时间较长;其次是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此时期移栽特别要做好抗寒防冻工作。
组培苗栽培前应先进行14~21天的炼苗,具体措施是将组培苗移至炼苗房,使其在开放变化的环境中逐渐适应自然环境,待组培苗叶色浓绿时即可出瓶种植。
分株扦插繁殖时选择1年生或2年生、色泽嫩绿、健壮、萌发多、根系发达及无病虫害的植株作种株,剪去枯枝、断枝、老枝及过长的须根,将株丛切开,分成小丛,每丛带有叶的茎株5~7根,即可种植。
栽培基质是优质高效栽培的关键,铁皮石斛的生物特性要求栽培基质既有良好的保水性又有通风透气性,规模化生产要求栽培基质原料易得、操作方便。基质有水苔、碎石、花生壳、苔藓、椰子皮、松树皮、木屑、木炭、木块等,在生产中应用主要是树皮、木屑,或树皮、木屑、碎石、有机肥混合物,其中树皮粉碎成2~3cm 以下颗粒。
铁皮石斛是附生植物,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生长于一些高大乔木阴湿的树干或石灰岩上,因而在人工繁育栽培条件下也可模拟自然环境条件进行栽植,根据附主的特性不同可将铁皮石斛的人工附主栽植分为树栽、石栽和腐殖土栽培3种形式。
【食疗价值】
性味功效:无毒,味甘,性微寒。其茎入药,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主要表现为促进腺体分泌和脏器运动。还具有降血糖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
可煎汤,泡茶,浸酒。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