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7年3月31日星期五

简说铁皮石斛栽培 Dendrobium cultivation



据中国《药典》记载,石斛在全世界有1千多种,在我们国家有70多种,但是其中真正有药用价值的只有5种。其中铁皮枫斗由于具有独到的药用价值,在我国民间被称为救命仙草,同时也被人们追捧为九大仙草之首。
老百姓口中的“救命草”石斛,属于兰科植物,由于它的皮色如铁,又被称作“铁皮石斛”。这种植物,喜欢生活在高山峻岭和悬崖峭壁的岩石缝隙里,正因为铁皮石斛的生长条件非常特殊,分布又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长期采挖之后,自然资源已经濒临枯竭。1987年,国务院把铁皮石斛列为重点保护的中药材之一。
铁皮石斛(学名: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又名:黑节草、云南铁皮。属微子目,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
1987年国务院发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将铁皮石斛列为三级保护品种;1992年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被收载为濒危植物。

【分布区域】

分布于安徽西南部(大别山)、浙江东部(鄞县、天台、仙居)、福建西部(宁化)、广西西北部(天峨)、四川、云南东南部(石屏、文山、麻栗坡、西畴)。


【形态特征】

铁皮石斛茎直立,圆柱形,长9-35厘米,粗2-4毫米,不分枝,具多节,常在中部以上互生3-5枚叶;叶二列,纸质,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并且多少钩转,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叶鞘常具紫斑,老时其上缘与茎松离而张开,并且与节留下1个环状铁青的间隙。总状花序常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2-3朵花;花序柄长5-10毫米,基部具2-3枚短鞘;花序轴回折状弯曲,长2-4厘米;花苞片干膜质,浅白色,卵形,长5-7毫米,先端稍钝;花梗和子房长2-2.5厘米;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近相似,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8厘米,宽4-5毫米,先端锐尖,具5条脉;侧萼片基部较宽阔,宽约1厘米;萼囊圆锥形,长约5毫米,末端圆形;唇瓣白色,基部具1个绿色或黄色的胼胝体,卵状披针形,比萼片稍短,中部反折,先端急尖,不裂或不明显3裂,中部以下两侧具紫红色条纹,边缘多少波状;唇盘密布细乳突状的毛,并且在中部以上具1个紫红色斑块;蕊柱黄绿色,长约3毫米,先端两侧各具1个紫点;蕊柱足黄绿色带紫红色条纹,疏生毛;药帽白色,长卵状三角形,长约2.3毫米,顶端近锐尖并且2裂。花期3-6月。



【生长环境】

铁皮石斛适宜在凉爽、湿润、空气畅通的环境生长。生于海拔达1600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上,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半阳的环境,不耐寒。

 
【栽培技术】


铁皮石斛的栽培时间一般是每年的春秋两季,且春季优于秋季。在浙江地区,铁皮石斛栽培的最佳时间为每年4月中旬至6月下旬,这段时间气温在12~25,且空气湿度较大,出瓶后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较高且生长时间较长;其次是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此时期移栽特别要做好抗寒防冻工作。
组培苗栽培前应先进行14~21天的炼苗,具体措施是将组培苗移至炼苗房,使其在开放变化的环境中逐渐适应自然环境,待组培苗叶色浓绿时即可出瓶种植。  
分株扦插繁殖时选择1年生或2年生、色泽嫩绿、健壮、萌发多、根系发达及无病虫害的植株作种株,剪去枯枝、断枝、老枝及过长的须根,将株丛切开,分成小丛,每丛带有叶的茎株5~7根,即可种植。
栽培基质是优质高效栽培的关键,铁皮石斛的生物特性要求栽培基质既有良好的保水性又有通风透气性,规模化生产要求栽培基质原料易得、操作方便。基质有水苔、碎石、花生壳、苔藓、椰子皮、松树皮、木屑、木炭、木块等,在生产中应用主要是树皮、木屑,或树皮、木屑、碎石、有机肥混合物,其中树皮粉碎成2~3cm以下颗粒。
铁皮石斛是附生植物,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生长于一些高大乔木阴湿的树干或石灰岩上,因而在人工繁育栽培条件下也可模拟自然环境条件进行栽植,根据附主的特性不同可将铁皮石斛的人工附主栽植分为树栽、石栽和腐殖土栽培3种形式。

【食疗价值】

性味功效:无毒,味甘,性微寒。其茎入药,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主要表现为促进腺体分泌和脏器运动。还具有降血糖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

煎汤,泡茶,浸酒。

简说五色梅栽培 Five-color plum cultivation



五色梅(学名:Lantana camara)同马缨丹,别称山大丹、如意草、五彩花、五雷丹、五色绣球、变色草、大红绣球。又叫马樱丹、臭草、七姐妹,客家人称之为绵鼻公花。一丛花序之中常会有多色的变化,所以别名也称为五色梅、五彩花;同时枝叶含有特别的刺激气味,所以马樱丹也有臭草、臭金凤等别名。一般花期大约是在4月中、下旬到隔年的2月中旬左右,不过也因气候与温度的影响,几乎整年都能看到开花,可说是常盛的植物。
五色梅的别名较多,有马缨丹,山大丹、大红绣球、珊瑚球(《南越笔记》),臭金凤、如意花、昏花(《岭南采药录》),七变花(《华北经济植物志要》),如意草(《广州植物志》),土红花、臭牡丹、杀虫花(《南宁市药物志》),毛神花(《闽南民间草药》),臭冷风(《广西中药志》),天兰草(《湖南药物志》),臭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五色花、五雷箭、穿墙风(《广西中草药》),野眼菜(江西《草药手册》),五彩花、红花刺、婆姐花(《福建中草药》),猪屎花(潮州)


五色梅嫩枝柔软,适合制作多种形式盆景。可加工制作成单干式、双干式、临水式、斜干式等不同形式的盆景。五色梅的叶片较大,树冠常采用潇洒的自然型,也可刻意扎成圆片形。由于生长迅速、萌发力强,耐修剪,造型方法应以修剪为主,再辅以蟠扎和牵拉;五色梅的枝条直而无姿,可用金属丝进行弯曲。也可用岭南派"截干蓄枝"的手法进行造型。
五色梅花色美丽,观花期长,绿树繁花,常年艳丽,抗尘、抗污力强,华南地区可植于公园、庭院中做花篱、花丛,也可于道路两侧、旷野形成绿化覆盖植被。盆栽可置于门前、G 堂、居室等处观赏,也可组成花坛。
花语:开朗、活泼。象征家庭和睦。

【分布区域】

原产于南美洲、西印度,现世界各国广为栽培。在台湾大约于1645 年由荷兰人引入,因繁殖力强,目前为台湾平地野外普遍可见的外来种。中国广东、海南、福建、台湾、广西等省区有栽培,且已逸为野生。


【形态特征】

五色梅为常绿灌木,高1~2米,有时枝条生长呈藤状。茎枝呈四方形,有短柔毛, 通常有短而倒钩状刺。单叶对生,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粗糙有毛,揉烂 有强烈的气味,头状花序腋生于枝梢上部,每个花序20多朵花,花冠筒细长,顶端多五裂,状似 梅花。花冠颜色多变,黄色、橙黄色、粉红色、深红色。花期较长,在南方露地栽植几乎一年四季 有花,北京盆栽7~8月花量最大。果为圆球形浆果,熟时紫黑色。同属150种,国内引进栽培 2种,园艺品种多个。蔓五色梅 (L·montevidensis)半藤蔓状,花色玫瑰红带青紫色。白五色梅 (cv·Nivea)花以白 色为主。黄五色梅(cv·Hybrida)花以黄色为主。

五色梅为马鞭草科直立或半蔓性灌木。花期5~10月,由多数小花密集成半球形头状花序;花色多变,初开时为黄色或粉红色,继而变为桔黄或桔红色,最后呈红色。同一花序中有红有黄,所以有五色梅、七变花等称呼。它的花具有吸引蝴蝶的诱因,每当花开时,会有许多蝴蝶翩翩而至。
五色梅全株被短毛,有强烈气味。叶对生,卵形或心脏形。在温暖的江南各省,可常年开花。它花朵虽小,直径不足1厘米,但由众多的小花密集成团,组成头状花序,直径可达4~5厘米。花序较为密集。花冠筒状,雄蕊4枚。马缨丹品种较多,以黄、红、橙黄、紫、白等花色较常见。有些品种在开花期间、橘红及红色等混杂色。作为地被观赏以黄花、紫花品种应用最广。

【生长环境】
五色梅原产热带美洲,我国南方也有少量的野生。五色梅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但不耐寒,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生长较好。花期6~10月。性喜温暖、湿润、向阳之地。耐干旱、稍耐阴,不耐寒。在南方基本是露地栽培,北方可作盆栽摆设观赏。对土质要求不严,以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生长最好。
该种为热带植物,喜高温高湿,也耐干热,抗寒力差,保持气温10℃以上,叶片不脱落。忌冰雪,对土壤适应能力较强,耐旱耐水湿,对肥力要求不严。


【栽培技术】
五色梅可采用播种、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花苗。果熟后采摘堆沤,浸水搓洗去果肉,即获种子。种子忌失水,可于秋季采取随采随播,或混沙贮藏,春季再播种。
播后发芽阶段气温应保持在20℃以上。发芽率约为60%,南方播种苗当年秋季可开花。
扦插多于5月份进行,取一年生枝条做插穗,每两节成一段,保留上部叶片并剪掉一半,下部插入土壤,置于疏荫下养护并经常喷水。1个月左右即生根,并生发新的枝条。植株分枝极多,沾土生根,故将柔 性枝条刻伤并压入土中,待根系生长后即断根分株。

 

[盆栽技术]

盆栽五色梅春季出房前应翻盆,宜施入充足的基肥,并对枝条作适当修剪,如是小苗,要打顶,以促发侧枝。对成形后的植株,要注意疏除弱枝、病枝,适当地进行短截,以维持良好的树形,促发更多的新梢。花后不留籽的,要摘去残花,以利于下面叶腋再抽出花序,生长期要保持有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土壤,不要太干,特别是开花期间。如太干燥,则易出现萎蔫现象。影响开花。
5~10月,每7~10天施饼肥水或人粪尿稀液一次,特别是花后应及时追肥,以保持花开不断。10月底,要移入室内,华东地区可放置在冷室内越冬,若室内阳光充足,温度在10℃以上还可开花。入室后,要控制浇水,停止施肥。对过长的新梢可作适当短截,以方便存放。
制作好的五色梅盆景,春至秋时属于生长季节,可放在室外向阳处养护,即使盛夏也不必遮光,但要求通风良好。若光照不足会造成植株徒长,茎枝又细又长,且开花稀少,严重影响观赏。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避免过分干燥,并注意向叶面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15天左右施一次以磷钾为主的薄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使植株多开花。


五色梅生长较快,栽培中应及时剪除影响造型的枝叶,以保持树形的美观,每次花后将过长的嫩枝剪短,秋末冬初入房前对植株进行一次重剪,把当年生枝条都适当剪短。
冬季移置室内向阳处,若能维持15℃以上的室温,植株可正常生长、开花,应适当浇水施肥和修剪。若保持不了这么高的温度,节制浇水,停止施肥,使植株休眠,8℃以上即可安全越冬。每年春季翻盆一次,并对植株再进行修剪整形,剪去枯枝、弱枝以及其他影响树形的枝条。
五色梅耐修剪,要使其成为圆头状优美树冠,需经常进行摘心。当幼苗长到约10厘米高时即摘心,促使其从基部萌发分枝,保留3~5个枝条作为主枝,待主枝长到一定长度再行摘心,使主枝生长均衡。位于上部的主枝先摘心,位于下部的主枝后修剪,上部主枝在摘心时去枝量略多于下部主枝,这样各枝间生长匀称,便形成了圆头状株形。植株成形之后,随着枝条不断生长,以后要经常疏枝和短截。每年春季结合换盆,把过密枝、纤弱枝、交叉枝及病虫枝从基部疏剪掉。保留的枝条,根据生长情况分别留2~4个芽短裁。开花后及时剪除残花,以免消耗养分。
病虫防治主要有灰霉病、叶枯线虫。

【食疗价值】

五色梅有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形成的作用,抑制豚鼠不同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的顺序是:肾上腺>>>>>脑。五色梅对肝脏磷脂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影响,而显着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
采集加工以根或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性味根:淡,凉。枝、叶:苦,凉,具臭气。有微毒。花:甘、淡,凉。功效。根:清热解毒,散结止痛。枝、叶:祛风止痒,解毒消肿。
除去杂质,鲜品即可入药。取净剂后的嫩枝,切段。也可将干品淋水稍润,切段,晒干,筛去灰屑,即可入药。

五色梅的枝叶与花朵中挥发出蚊蝇敏感的气味,具有很强的驱逐蚊蝇功效,而气味对人体无任何伤害。它不但驱逐蚊蝇效果好,而且花色艳丽多变,有"驱蚊七变花"的美誉,具有驱逐蚊蝇和美化庭院的双重作用。

简说狗尾巴草栽培 Dog tail grass cultivation



狗尾草即狗尾巴草。狗尾草别称绿狗尾草、谷莠子。
狗尾巴草,庄稼地里长得最多。初生时是小小的细细的一到两片的嫩叶,远望去几乎不见。然而只需要一场微雨,便足以让它蓬勃成燎原之势。虽然根须浅浅地几乎只是浮在土上,然而若是拔得不彻底或是拔完了仍然扔在地里,那么依旧是不能置它于死地的,只需要一夜的露水,便足以让它生出新芽或者复活,其生命力之强,常让人惊叹不已。待到稍长大一些,便拔节生出一根细长的穗来,结满了千百颗籽粒,毛茸茸的摇曳在风里,仿佛调皮的小狗在抖动着尾巴。
狗尾巴草是牛驴马羊爱吃的植物。无论是老的,嫩的,鲜的还是干的,都是很不错的牲畜饲料。秋季的干草还可以作燃料生火烧水做饭,取暖铺床。
花语内涵:坚忍、不被人了解的、艰难的爱,暗恋。
在诗人作家的文章里,或者是画家,摄影家的作品里,虽然贱命的狗尾巴草。常变成了具有艺术生命力的宝贝。

【分布区域】

狗尾巴草生命力顽强。生长于荒野、道旁。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西藏地区生长的狗尾草,为金狗尾草的全草。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为常见主要杂草,发生极为普遍。主要危害麦类、谷子、玉米、棉花、豆类、花生、薯类、蔬菜、甜菜、马铃薯、苗圃、果树等旱作物,是叶蝉、蓟马、蚜虫、小地老虎等诸多害虫的寄主。发生严重时可形成优势种群密被田间,争夺肥水力强,造成作物减产。


【形态特征】

狗尾草,一年生草本。秆直立或基部膝曲,高10-100cm,基部径达3-7mm
叶鞘松弛,边缘具较径的密绵毛状纤毛;叶舌极短,边缘有纤毛;叶片扁平,长三角状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钝圆形,几成栽状或渐窄,长4-30cm,宽2-18mm,通常无毛或疏具疣毛,边缘粗糙。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状或基部稍疏离,直方或稍弯垂,主轴被较长柔毛,长2-15cm,宽4-13mm(除刚毛外),刚毛长4-12mm,粗糙,直或稍扭曲,通常绿色或褐黄到紫红或紫色。
小穗2-5个簇生于主轴上或更多的小穗着生在短小枝上,椭圆形,先端钝,长2-2.5mm,铅绿色;第1颖卵形,长约为小穗的1/3,具3脉,第2颖几与小穗等长,椭圆形,具5-7脉;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先端钝,其内稃短小狭窄,第2外稃椭圆形,具细点状皱纹,边缘内卷,狭窄;鳞被楔形,先端微凹;花柱基分离。颖果灰白色。
花、果期5-10月。



【生长环境】

适生性强,耐旱耐贫瘠,酸性或碱性土壤均可生长。生于农田、路边、荒地。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5~30℃。种子出土适宜深度为2~5cm,土壤深层未发芽的种子可存活10年以上。
中国北方4~5月出苗,以后随浇水或降雨还会出现出苗高峰;6~9月为花果期。一株可结数千至上万粒种子。
种子借风、灌溉浇水及收获物进行传播。
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5~30℃。种子出土适宜深度为2~5cm,土壤深层未发芽的种子可存活10年以上。适生性强,耐旱耐贫瘠,酸性或碱性土壤均可生长。生于农田、路边、荒地。   
中国北方4~5月出苗,以后随浇水或降雨还会出现出苗高峰;6~9月为花果期。一株可结数千至上万粒种子。种子经越冬休眠后萌发。

【药用价值】

种子亦入药。秋季采收,分别晒干。
狗尾草主治:除热,去湿,消肿。治痈肿,疮癣,赤眼。祛风明目,清热利尿。用于风热感冒,砂眼,目赤疼痛,黄疸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

性味与归经:淡,平。

简说鸭跖草栽培 Commelina communis



鸭跖草,拉丁学名:(Commelina communis),别名碧竹子、翠蝴蝶、淡竹叶等。属粉状胚乳目、鸭跖草科、鸭跖草属一年生披散草本。

【分布区域】

中国东北、云南、四川、甘肃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北美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北美。

【形态特征】

鸭跖草一年生披散草本。茎匍匐生根,多分枝,长可达1米,下部无毛,上部被短毛。鸭跖草叶形为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叶序为互生,茎为匍匐茎,花朵为聚花序,顶生或腋生,雌雄同株,花瓣上面两瓣为蓝色,下面一瓣为白色,花苞呈佛焰苞状,绿色,雄蕊有6枚。
总苞片佛焰苞状,有1.5-4厘米的柄,与叶对生,折叠状,展开后为心形,顶端短急尖,基部心形,长1.2-2.5厘米,边缘常有硬毛;聚伞花序,下面一枝仅有花1朵,具长8毫米的梗,不孕;上面一枝具花3-4朵,具短梗,几乎不伸出佛焰苞。花梗长仅3毫米,果期弯曲,长不过6毫米;萼片膜质,长约5毫米,内面2枚常靠近或合生;花瓣深蓝色;内面2枚具爪,长近1厘米。
蒴果椭圆形,长5-7毫米,2室,2爿裂,有种子4颗。种子长2-3毫米,棕黄色,一端平截、腹面平,有不规则窝孔。
鸭跖草气微,味甘、淡。以色黄绿者为佳。



【生长环境】

鸭跖草常见生于湿地。适应性强,在全光照或半阴环境下都能生长。但不能过阴,否则叶色减退为浅粉绿色,易徒长。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弱光,忌阳光曝晒,最适生长温度20~30℃,夜间温度10~18℃生长良好,冬季不低于10℃。
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旱性强,土壤略微有点湿就可以生长,如果盆土长期过湿,易出现茎叶腐烂。

【栽培技术】

鸭跖草用种子繁殖,可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温室育苗。播种前用25~27℃温水浸种8~10小时后捞出,在25~27℃下催芽3~5天,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育苗可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在整好的畦内按10~15cm行距开沟,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稍加镇压后保持土壤湿润。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1周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后降低温、湿度管理,以免幼苗徒长。
鸭跖草的每个节都可以产生新根。将植株的茎剪下,在整好的田内按5×10cm的株、行距扦插定植。扦插后保持土壤湿润,光照较强时,应搭阴棚遮阳,避免失水过多而使扦插苗死亡。15天左右即可生根。
春季在地上部分萌发前,将根挖出,分根定植。一般每块根可分为10株左右,按10×10cm的株、行距定植于大田。
培养紫叶鸭跖草,一般每年春季换一次盆,盆土用园土加少量河沙即可。幼苗期放在具有散射光处养护,成株期放半阴处培养。虽然在室内光线明亮处也能生长,但长期置于室内光照较少处,则枝叶易徒长,叶片变薄而缺乏光泽,叶色变浅,因此,春、秋季节宜将花盆悬挂在中午受不到阳光直射的阳台或廊檐下,经常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同时保持盆土湿润。


每月施1~2次以氮肥为主的复合液肥。夏季放室内光照充足处,冬季悬吊在朝南窗前,则茎叶粗壮肥厚,叶面光亮。冬季要控制浇水,室温保持在10℃左右可安全越冬。
枝条生长过长时应于春季结合换盆进行摘心,促使萌发分枝,使株形发育圆整。此外,对其萌生的蘖芽应及时剪除,以利新枝生长旺盛,株形整齐。剪下的枝条可作扦插繁殖用。
夏季易发生介壳虫、红蜘蛛和蚜虫危害,可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灰霉病和叶枯病危害叶片,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

 

【食疗价值】

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尿。为消肿利尿、清热解毒之良药,此外对麦粒肿、咽炎、扁桃腺炎、宫颈糜烂、腹蛇咬伤有良好疗效。
药理作用:同属植物茎叶的水浸剂或煎剂能兴奋子宫、收缩血管,并能缩短凝血时间。

功能主治:行水,清热,凉血,解毒。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带,咽喉肿痛,痈疽疔疮。

简说车轴草栽培 Clover cultivation



车轴草,又名三叶草,(学名:Trifolium Linn),别名香车叶草。豆科车轴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身高为10-60厘米;是具有广泛栽培意义的一类重要牧草作物,也是重要的绿肥与水土保持植物。
车轴草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非洲,南北美洲的温带。其中红车轴草还可用于止咳,止喘,镇痉,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红车轴草均有记载。别名红三叶草、三叶草、红菽草、红花苜蓿、红花草翘摇。其提取物对现代药理学亦有良好的科研价值。
三叶草(苜蓿草、车轴草)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祈求、希望、爱情、幸福,一片叶子代表祈求,一片叶子代表希望,一片叶子代表爱情,最后的一片叶子,代表着幸福. 只要你能找到四叶三叶草,你就会找到幸福。

【分布区域】

车轴草原产欧洲和北非,世界各地均有栽培。我国常见于种植,并在湿润草地、河岸、路边呈半自生状态。
中国常见野生种与引入种共8种,其中栽培较普遍的种有红三叶、白三叶与黄三叶等。原产欧洲、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北均有栽培。鄢陵西部、北部等广为栽培。


【形态特征】

短期多年生草本,生长期达5年,高10-30厘米。主根短,侧根和须根发达。茎匍匐蔓生,上部稍上升,节上生根,全株无毛。掌状三出复叶;托叶卵状披针形,膜质,基部抱茎成鞘状,离生部分锐尖;叶柄较长,长10-30厘米;小叶倒卵形至近圆形,长8-20 (-30) 毫米,宽8-16 (-25) 毫米,先端凹头至钝圆,基部楔形渐窄至小叶柄,中脉在下面隆起,侧脉约13对,与中脉作50°角展开,两面均隆起,近叶边分叉并伸达锯齿齿尖;小叶柄长1.5毫米,微被柔毛。
花序球形,顶生,直径15-40毫米;总花梗甚长,比叶柄长近1倍,具花20-50 (-80) 朵,密集;无总苞;苞片披针形,膜质,锥尖;花长7-12毫米;花梗比花萼稍长或等长,开花立即下垂;萼钟形,具脉纹10条,萼齿5,披针形,稍不等长,短于萼筒,萼喉开张,无毛;花冠白色、乳黄色或淡红色,具香气。
旗瓣椭圆形,比翼瓣和龙骨瓣长近1倍,龙骨瓣比翼瓣稍短;子房线状长圆形,花柱比子房略长,胚珠3-4粒。荚果长圆形;种子通常3粒。种子阔卵形。
花果期5-10月。
白花三叶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约300种以上。主要产於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除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复叶互生,小叶3枚,齿裂。花小,芳香,聚生成头状或穗状花序。荚果小,含1~2粒种子。栽培种原产旧大陆,现已广泛归化世界各温暖地区。
红车轴草二年生或短命多年生,头状花序卵圆形,直径约2.5公分(1),淡紫色。


【生长环境】

性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耐旱性差,耐湿,在稍酸性或盐碱性土壤上均能生长。

【栽培技术】

三叶草在盆内最好移栽其苗,栽植时期一年四季均可。一般可春天栽植,经过一夏天,秋季即能长满直径50厘米的盆面。
栽植时沿盆边挖穴栽植,因其生长很快,株距不要太密(稀一点前期还不影响对盆内植物的施肥)。当盆面覆盖满以后,对盆内植物可施液体肥料。当施液肥也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时,可将予施肥部位的三叶草挖出后进行施肥。
要进行全面施肥时,可将三叶草全部挖出,待施肥完毕后,再重新栽植。当植株生长过于茂密时,可进行刈割,使其重新生长。 作地被种植时,耐粗放管理,注意防治锈病。
白车轴草种子细小,幼苗顶土能力差,因而播种前务必将地耙平耙细,有利于出苗,在翻耕时施入厩肥和适量磷肥,在酸性土壤上宜施用石灰。盐碱的各种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长;甚至在园林下也能种植。
播种后出苗前,若遇土壤板结时,要及时耙耱,破除板结层,以利出苗。苗期生长慢,为防杂草危害,要中耕松土除草1~2;发现害虫危害,要及时防治。生长二年以上的草地,土层紧实,透气性差,在春、秋两季返青前和放牧刈割后的再生前,要进行耙地松土,并结合松土追肥,以利新芽新根生长发育。
白车轴草可春播或秋播,在南方以秋播为宜。秋播不宜迟于10月中旬,播种过晚则越冬易受冻害。
除白车轴草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匍匐茎进行扦插繁殖。由于苗期生长缓慢,草地易被杂草侵害,因而在春季或秋季可采用分株方法移栽进行繁殖。

【食疗价值】

车轴草富含蛋白质、磷和钙,青贮和乾藏均富有营养,是优良饲料。此外还有保持和改良土壤的作用,不仅能使每公顷土地增加55~170公斤(每亩约50~150)的氮素,还有利於下季作物利用其他营养元素。
红车轴草以花序及带花枝叶入药。叶含有车轴花素及葡萄糖甙。花含有车轴花素、红车轴草素。花、茎、叶均含有芒柄花根素。
性味: 微甘,平。
功能主治:止咳,止喘,镇痉。

茎叶含有芳香油,可用作调合香精原料。芳香油主要成分为香豆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