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
俄罗斯占领车臣首都格罗兹尼(Grozny)时的车臣民兵。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战争何去何从
BBC盘点五种可能结局
- 詹姆士·兰德尔(James Landale)
- BBC外交事务记者
2022年3月5日
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军队在卢甘斯克州(Luhansk region)准备应对俄罗斯的进攻。
身处战争的硝烟迷雾中,可能很难看到前方的出路。战场上传来的消息、各国外交上的喧嚣、痛失亲人流离失所者的悲伤情绪,所有这些都可能让人难以承受不知所措。
因此,让我们退后一步,思考乌克兰的冲突可能会如何发展。政界和军事领域的策划者们正在研究的一些可能情况是什么?
很少有人能自信地预测未来,但针对乌克兰战事的前景这里可以列出一些潜在的可能结果。
然而,结果的大多数都并不乐观。
一、速战速决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将其军事行动升级。整个乌克兰会遭遇更多无差别的无所忌惮的炮击和火箭弹袭击。
迄今为止一直扮演着低调作用的俄罗斯空军发动破坏性的空袭。大规模的网络攻击席卷整个乌克兰,关键的国家基础设施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
能源供应和通信网络被切断。数以千计的平民死亡。
尽管乌克兰勇敢抵抗,首都基辅还是在数天内沦陷。乌克兰政府被一个亲莫斯科的傀儡政权所取代。泽连斯基总统要么被暗杀,要么逃往乌克兰西部甚至海外,建立流亡政府。
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胜利,并撤出一些部队,留下足够的兵力来维持一定程度的控制。
数以千计的难民继续向西逃亡。乌克兰像白俄罗斯一样,成为莫斯科的附庸。
这种结果绝非不可能,但将取决于几个因素的变化:俄罗斯军队表现更好,部署更多的军队,以及乌克兰非凡的抵抗精神消失殆尽。
普京可能会在基辅实现政权更迭,结束乌克兰融入西方的进程。但任何亲俄罗斯的政府都是不合法的,容易受到叛乱的影响。如此结果仍将是局势不稳定,再次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很大。
二、持久战
也许更有可能的是,这将发展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也许俄罗斯军队会因为士气低落、后勤保障不力和领导不力而陷入困境。也许俄军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确保基辅等城市的安全,因为这些城市的守军发起街头巷战。
随之而来的是漫长的围城。这样一来战斗将与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为夺取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漫长而残酷的攻守战相似:格罗兹尼基本被毁。
而且,即使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的城市有驻军,要维持控制也很难。也许俄罗斯无法提供足够的部队来覆盖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乌克兰的军队转变为有效的抵抗力量,既有打击俄军的动力又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
西方继续提供武器和弹药。然后,也许很多年过后,等莫斯科有了新的领导层,俄罗斯军队最终会离开乌克兰,承认失败、牺牲无数,就像1989年俄军与伊斯兰民兵战斗十年之后撤出阿富汗一样。
三、欧洲战争
这场战争是否有可能蔓延到乌克兰的边界之外?普京总统可能会通过向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等不属于北约的前苏联共和国派兵,寻求收复俄罗斯前帝国的更多地区。
俄罗斯炮火轰炸下的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市中心广场,市府大楼被毁。
这可能出现误判和局势扩大升级的情况。普京可以宣布西方向乌克兰军队提供武器是一种侵略行为,报复理所当然。他可能威胁要派军队进入像立陶宛这样的属于北约成员国的波罗的海国家,以建立一个与俄罗斯沿海飞地加里宁格勒的陆地走廊。
这将是非常危险的,有可能与北约发生战争。根据北约宪章第5条,对一个成员的攻击就是对所有成员的攻击。但如果普京认为这是挽救自己领导地位的唯一途径,他可能会冒这个险。
如果他在乌克兰可能面临失败,他可能会受到诱惑将局势升级。我们知道,俄罗斯领导人有意愿打破长期存在的国际规范。这种逻辑也同样适用于核武器的使用。普京已经将俄罗斯的核力量置于更高的警戒水平。大多数分析家并不认为此举意味着使用核武器和即将使用核武器。但这也提醒我们,在俄罗斯的信条里,战场上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可能性是可以允许的。
四、外交途径解决
尽管已经发生的一切,是否仍有可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说:“现在是枪炮在你来我往,但对话的道路必须始终保持开放。”
俄罗斯对哈尔科夫的进攻还在进行。
当然,对话仍在继续。法国总统马克龙已经与普京总统通了电话。外交官们说,正在接触莫斯科。而且,意外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官员已经在与白俄罗斯的边界上进行了会谈。他们可能没有取得多少进展。但是,通过同意会谈,普京似乎至少已经接受了通过谈判实现停火的可能性。
关键问题是西方是否能够提供外交官所说的“下坡道”。这是一个美国术语,指的是高速公路的出口。外交官们说,重要的是俄罗斯领导人想知道西方的制裁要怎样才能解除,这样至少有可能达成一个挽救颜面的协议。
再考虑一下这种情况。战争对俄罗斯很不利。制裁开始让莫斯科感到不安。随着阵亡将士的遗体被运回俄罗斯,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普京会想自己是否过于贪心,贪多嚼不烂。
他判断,继续战争可能比结束战争带来的耻辱对他的领导地位构成更大的威胁。中国再进行干预,向莫斯科施加压力,要求其妥协,并警告说除非俄罗斯缓和局势,否则中国不会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
如此一来,普京会开始寻找出路。与此同时,乌克兰当局看到国家继续遭到破坏后得出结论,政治妥协可能好过这种拼死抵抗带来的大规模牺牲。
因此,外交官们开始接触并达成协议。例如,乌克兰接受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和顿巴斯部分地区的主权。反过来,普京也接受乌克兰的独立和与欧洲加深关系的权利。这似乎可能性相当小。但是,从一场血腥冲突的残局中出现这样的居面,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五、普京被赶下台
那么普京本人会怎样呢?他发动入侵时曾宣称:“我们已经准备好应对任何结果。”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但如果这个结果是他失去权力呢?这看起来好像天方夜谭难以想象。然而,最近几天,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这已经开始有人考虑了。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荣誉教授劳伦斯·弗里德曼爵士本周写道:“现在,莫斯科和基辅一样有可能发生政权更迭。”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也许是因为普京追求的是一场灾难性的战争。数以千计的俄罗斯士兵死亡。经济制裁起作用了。普京失去了民众的支持。或许有民众革命的威胁,他利用俄罗斯的内部安全部队来镇压反对派。
但镇压使局势发生变化,俄罗斯的军界、政治和经济精英们有足够多的人反对他。西方明确表示,如果普京下台并由一个更温和的领导人取代,那么俄罗斯受到的制裁有些将会被解除,与外面的关系将会恢复正常。
于是发生一场流血的宫廷政变,普京下台。
同样,现在看来这不太可能。但是,如果从普京那里受益的人不再相信他能维护他们的利益,这也并非毫无可能。
结论
所有这些可能性并不相互排斥,其中一些情景可能会结合起来产生不同的结果。
但无论这场冲突如何发展,世界已经改变。它不会再回到原来的状态。俄罗斯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将变得不同。欧洲对安全的态度将被改变。
而自由的、以国际规则为基础的秩序可能正好重新发现了它原本的存在价值。
俄乌战争:为什么现在开战?普京想得到什么?
2022年3月5日
俄罗斯通过海、陆、空对拥有4400 万人口的欧洲民主国家乌克兰发动了毁灭性的攻击,大批难民外逃。
过去几个月来,俄国总统普京一直否认有意入侵这个邻国,但随后便撕毁了一项和平协议,发动了被德国称作“普京的战争”,向乌克兰的北部、东部和南部投入大量兵力。
随着死亡人数的攀升,俄罗斯领导人被指控破坏了欧洲和平。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能会危及欧洲大陆的整个安全格局。
BBC 新闻部记者保罗·科比(Paul Kirby)
梳理了几个普遍关心的问题:
俄国为什么发起军事攻势?
普京总统在2 月24 日黎明前的电视讲话中宣布,俄罗斯感到自己的“安全、发展和存在”受到来自乌克兰的持续的威胁。
随即,乌克兰靠近边境的机场和军事基地遭到袭击,俄军坦克和部队从俄罗斯、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及其盟友白俄罗斯向乌克兰挺进。然后,战机轰炸了主要城市,俄罗斯军队控制了南部关键港口城市赫尔松。
俄罗斯拒绝使用“战争”甚至“入侵”这样的词汇;它的领导人给出的许多理由都是错误的或不合理的。
他声称自己的目标是保护遭受欺凌和种族灭绝的人,并致力于乌克兰的“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乌克兰没有种族灭绝: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国家,由一位犹太人总统领导。
“我怎么可能是纳粹?”泽连斯基说。他将俄罗斯的猛烈攻势比作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入侵。乌克兰首席拉比和奥斯威辛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也驳斥了俄罗斯的指称。
自从亲俄罗斯的乌克兰前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2014年被持续数月的民众示威抗议赶下台后,普京总统经常指责乌克兰落入了极端分子的控制。
后来,作为报复,俄罗斯占领了克里米亚南部地区,并在乌克兰东部引发叛乱,支持分离主义武装与乌克兰政府军作战,1.4 万人在那场内战中丧生。
2021 年底,俄罗斯开始在乌克兰边境附近部署大量军队,但一再否认将发动袭击。然后,普京抛弃了2015 年签署的东部和平协议,承认叛军控制地区的独立。
俄罗斯相当长时间以来一直抵制乌克兰向欧盟和西方防御性军事联盟北约靠近。在向乌克兰宣战时,他指责北约在威胁“我们作为一个国家未来的历史”。
俄国向乌克兰开战前一天,俄罗斯电视台报导了普京总统的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开会的新闻;这个委员会由30人组成
普京想要什么?
他不仅要求乌克兰永远不加入北约,还要求北约将时光逆转到1997 年,扭转其向东扩张的趋势。他抱怨俄罗斯“没有退路—— 他们认为我们会袖手旁观吗?”。
他希望北约从1997 年加盟的成员国中撤出驻军和军事设施,并且不在“俄罗斯边境附近部署进攻性武器”,这指的是中欧、东欧和波罗的海。
不过,这显然超出了北约范围。用德国总理的话说,俄罗斯领导人“希望按照他的世界观掌控欧洲”。
图像来源,AFP VIA GETTY
2021年,普京总统写了一篇长文,将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描述为“一个民族”,并将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描述为“俄罗斯历史性的解体”。
他声称现代化的乌克兰完全是由共产主义俄罗斯创造的,而现在成了一个傀儡国家,受西方控制。
正是他在2013 年向乌克兰施压,要求其不与欧盟签署结盟条约,这引发了大规模抗议,最终推翻了亲克里姆林宫的总统。
在普京总统看来,西方早在1990 年就承诺北约将“不会向东扩张一英寸”,但还是那么做了。
不过,那是在苏联解体之前,所以对当时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做的这个承诺,只是在德国统一的背景下提到东德。
戈尔巴乔夫后来表示,当时“从未讨论过北约扩张的话题”。
俄罗斯能走多远?
现在很明显,俄罗斯正在寻求占领大城市并推翻乌克兰民选政府。泽连斯基总统说,他已得到警告,“敌人已将我指定为第一目标;我的家人是第二目标”。
俄罗斯宣称的目标是让乌克兰摆脱压迫并“清除纳粹”。在这种类似于“自2014 年以来法西斯分子控制的乌克兰”的虚假叙述下,普京曾谈到将“那些对平民犯下无数血腥罪行的人”绳之以法。
他对乌克兰的长期野心目前未知。他否认试图占领乌克兰,并在1 月份反驳了英国对他的指控——他正在密谋安插亲克里姆林宫傀儡。一份未经证实的情报称,普京的目标是将该国一分为二。
普京面临来自敌对势力的强大抵抗,但他已经表明态度,为了达到目的他也准备轰炸平民区。
俄罗斯的波罗的海邻国没有受到直接威胁,但北约加强了那里的防御,以防万一。
在入侵乌克兰之前,俄罗斯的公众焦点始终集中在由俄罗斯支持的叛军控制的东部地区。但当普京总统承认他们的独立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普京不仅明确表示他认为那里不再是乌克兰的一部分,还释放了支持他们对更多乌克兰领土的主张的信号。反叛力量自称的人民共和国覆盖了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地区的三分之一多一点,同时继续觊觎其它地区。
北约说了什么?
北约是一个防御性联盟,对新成员开放政策,其30 个成员国坚称不会改变。乌克兰总统希望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但正如德国总理所明确表示的那样,乌克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加入的可能。
认为现在会有的北约成员国放弃其成员资格的想法也没有可能。
2021年12月6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前线,政府军正与亲俄罗斯反叛武装作战
西方能做什么?
北约的防御联盟已明确表示,没有向乌克兰派遣作战部队的计划,但成员国提供了武器和野战医院,而欧盟在其历史上第一次购买和发放武器及其他装备。
北约已在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部署了数千名士兵,并且首次启动比以前规模大得多的快速反应部队。北约不会说可能去哪里,比如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斯洛伐克。
西方的制裁针对俄罗斯经济、金融和个人:
- 欧盟、美国、英国、日本和加拿大正在切断俄罗斯主要银行与国际Swift 支付网络的联系,阻止资金顺利、快速地跨境转移;
- 欧盟、英国和加拿大已对俄罗斯航空公司关闭领空;
- 美国、欧盟和英国正在对普京总统和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实施个人制裁,而欧盟正在针对351 名俄罗斯国会议员实施制裁;
- 德国已停止审批俄罗斯的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这是俄罗斯和欧洲公司的一项重大投资;
- 被视为克里姆林宫喉舌的俄罗斯国营媒体“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今日俄罗斯”在欧盟范围内被禁止;
- 今年的欧洲冠军联赛决赛从俄罗斯城市圣彼得堡改到法国,俄罗斯汽车大奖赛也不会在索契举行;
- 国际残奥委员会(IPC)禁止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参赛,并将他们逐出北京冬奥委会。
这次入侵对欧洲有多危险?
对于乌克兰人来说,这是一个可怕的时刻,炸弹如雨点般袭击城市,平民涌向冷战时期的防空洞。
在德国总理奥拉夫·舒尔茨所说的"普京的战争"中,已经有数千人丧生——平民和士兵。俄罗斯的猛攻已促使百万人越过乌克兰边境逃离。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和斯洛伐克正在大量涌入,而欧盟则表示可能有超过700 万人流离失所。
几天前,俄罗斯领导人甚至将他的核力量置于高度戒备状态,几天后他威胁西方,如果它挡住他的路,“后果将是你从未见过的”。
这样的场景对整个大陆来说都是骇人听闻的,见证了一个大国几十年来第一次入侵欧洲邻国。回顾冷战,泽连斯基谈到乌克兰正在努力避免新的铁幕将俄罗斯与文明世界隔离开来。
对于欧洲领导人来说,这次入侵带来了二战以来最黑暗的时刻。法国的伊曼纽尔·马克龙谈到了欧洲历史的转折点,而德国的奥拉夫·舒尔茨则警告说“普京想要一个俄罗斯帝国”。
俄国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拜登多次通过视频联机交谈(2021年12月数据图片)
有没有摆脱困境的外交渠道?
目前看来通过外交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极小,即便双方已经在白俄罗斯边境地区开始停火谈判。
俄国坚持基辅放下武器、解除武装,而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再长远一点,战后任何可能签署的协议都将必须包括东乌克兰的主权归属和西方军备控制问题。
美国已经建议开始就限制短程和中程导弹,以及一项新的洲际导弹条约进行谈判。俄罗斯希望禁止美国的所有核武器进入本国领土之外的地方。
俄罗斯对导弹基地互查的“透明机制”提议持积极态度;这些基地有两个在俄罗斯,两个在罗马尼亚和波兰。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欧洲和平何以一如既往地脆弱
- 凯文·康诺利(Kevin Connolly)
- BBC新闻
二战苏联宣传海报,表达希望打败纳粹,普京经常引用这张海报。
有些时候,历史板块就在我们脚下移动,猛烈地重塑欧洲。现在是时候认识到,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时刻。也是时候不再说,这种事情发生在2022年是多么难以置信。
当下并不比1914年或1939年更令人难以置信——没有什么能预先确定这些年份是黑暗降临的时候。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正处于战争边缘,也不意味着战争将吞噬欧洲其他地区,甚至全世界。
关键是,和平永远是脆弱的,即使在欧洲最遥远地方发生的事也将永远影响我们。
但从那些发生变化的重大时刻汲取正确教训并不容易。
费迪南·福煦在1914年左右。
法国军事指挥官费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称为休战“20年”,因为他认为,胜利的盟军在处理战败德意志帝国时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差一点就全对了(译者注:二战在20年65天后爆发)。
我们这代人面临的问题是,当苏联解体时,是否在应对俄罗斯方面犯了类似的错误。我们高兴地看到,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和其他国家在自由国家中占有一席之地。
波兰、匈牙利和曾被苏联占领的捷克共和国于1999年加入北约。五年后,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也加入这一行列。
但驱使普京的暗黑力量是硬币的另一面。他看到俄罗斯被削弱、羞辱,被剥夺了在他看来属于其从属国作为缓冲地带的权利。
他用自己阴暗的过往来说明这一点,这可能还是真的。普京曾是克格勃(KGB)反情报部队的一名上校,后来沦落为兼职出租车司机。可以想象,他是个非常难相处的人。
他在某种程度上构想了一个神秘的概念,就是要恢复俄罗斯逝去的伟大。这一定是受到2014年从乌克兰吞并克里米亚的鼓舞。毕竟,四年后我们就在俄罗斯欣赏世界杯。
冷战结束后,30年来西欧主要反应是疏于对重要国防的投资。
1991年12月25日,时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并辞职。
几年前的某一时刻,德国128架战斗机中只有4架做好了战斗准备,而荷兰则计划销毁每一辆重型坦克。现在,荷兰人正重新考虑局势,德国人则提议在国防上额外投入1000亿欧元(830亿英镑)。
德国反思过去当然是件好事,更重要的是,它也在思考未来。
德国总理肖尔茨是社会民主党人,他竞选公职当然不是为了承诺提高国防开支,但他已经达到了历史要求,令人印象深刻。
他对德国议会表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代表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他将新时代的挑战定义为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是允许普京倒转时钟,还是动用力量为普京这样的好战分子划红线。”
对于这位领导人来说,这种言论非同寻常。俄罗斯政界人士曾认为,1941年纳粹入侵苏联后让德国在也没有能力对抗克里姆林宫。
在基辅,一名携带火箭发射器的乌克兰士兵。
虽然瑞典富裕、装备精良及其在军事上不结盟的立场,但它是第一个感受到来自东方阵阵寒意的国家,也可能是第一个采取行动的国家。在当前的五年周期中,该国的国防开支惊人地增长了40%,打算增加新的步兵团,购买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
瑞典国防部长彼得·胡尔特奎斯特(Peter Hultqvist)简要地说:“我们面临的情况是,俄罗斯准备使用军事手段来实现政治目标。”
因此,那种认为西方唯一需要的武器就是经济制裁的观点已经陈腐过时了。你不能用银行对抗坦克。没有人希望看到这片大陆变成武装营地,但当你感到历史板块移动时,也必须随其而动。现在就行动起来吧,购买武器并捐钱——当如刀割的怒火依然在心头时,这样做还很容易。
但这个新的遏制时代会有更多的要求。首先要有与乌克兰人站在一起的意愿,其次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保卫自由的勇气、远见和耐力。
整理包/五大杀伤力
各国采取哪些「制裁俄罗斯」手法?
打击有多大?
2022-03-01 13:29
联合新闻网 / 综合报导乌克兰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目前战况陷入胶着,首轮谈判也无实质结果,双方出现「边打边谈」的情况,同时间,全球各国也马不停蹄对俄国祭出愈来愈严厉的制裁,范围涵盖金融、军事、科技、体育和其他商品等出口领域,以下整理国际制裁最新进度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各国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将其踢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法新社
一、经济金融制裁
美国
■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排除在国际支付系统,「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之外。
■封锁加密货币活动,包括与俄国Sberbank和VTB等被列入黑名单银行交易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和其他数字货币平台,防止个人及组织利用虚拟货币规避裁。
■那斯达克和纽约证交所已经暂停一些俄罗斯公司的股票交易。
■考虑与各国协调释放约6,000万桶战略储油,目前的讨论重点是美国投放3,000万桶石油,其他国家总计释放3,000万桶。
■禁止美国公民与俄罗斯中央银行进行任何交易。
■受制裁的俄罗斯银行包括俄罗斯外贸银行(VTB
Group)、Sovcombank、Noikombank、Promsvyazbank及Otkritie等五家,旗下客户已无法使用Apple Pay及Google Pay的服务,也无法向已发布制裁国家注册的公司进行在线支付。
■ YouTube阻止国营媒体「今日俄罗斯(RT)频道」藉由影片获利。
■苹果公司宣布,停止在俄罗斯销售iPhone系列手机,并把俄罗斯官媒RT News和Sputnik News的应用程序从App Store下架。
■福特汽车暂停在俄罗斯的合资事业营运。
■戴尔(Dell)决定撤出俄罗斯市场。
■壳牌石油公司出脱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及相关实体合资企业的股权。
■世界银行在白俄罗斯有11项正在进行的计划,总计12亿美元,涉及能源、教育、交通和COVID-19全部喊停。
欧盟
■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排除在国际支付系统,「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之外。
乌克兰
■国家银行与欧盟和七国集团接触,要求他们停止向俄罗斯及白俄罗斯银行提供外汇。
英国
■禁止俄罗斯船只进港,不许任何由俄罗斯公民拥有、租用或经营的以及悬挂俄罗斯国旗的船只进港。
■英国石油公司已出脱俄罗斯石油公司19.75%持股。
台湾
■经济部依据防止武器扩散的「瓦圣纳协议」,对输往俄罗斯的产品进行严格审查。
■台积电加入制裁行列,已完全停止供货予俄国特殊应用芯片商Elbrus及其上游供货商。
日本
■日本加入其他七国集团(G-7)国家,冻结俄罗斯央行的外汇资产,将使普亭政府无法动用存放在日本的数百亿美元资金。
■禁止某些俄罗斯银行使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系统。
■丰田汽车(Toyota)旗下位于圣彼得堡的工厂暂停生产,同时将停止汽车出货至俄罗斯;本田(Honda)将暂停将零件出货至俄罗斯一家工厂。
瑞士
■瑞士冻结俄罗斯在该国的金融资产,总统普亭、总理米舒斯京、外长拉夫洛夫的资产。
德国
■德国几乎完全停止了钢品采购,导致俄罗斯主要钢铁生产商的出口出现下滑,镍出口也受到影响。
挪威
■挪威能源巨头Equinor退出所有在俄罗斯的合资企业。
新加坡
■新加坡将阻止与俄罗斯有关的某些俄罗斯银行和金融交易。
二、航空运输制裁
瑞士
■与欧洲邻国一同对俄罗斯飞机关闭领空,除了人道援助或外交目的航班不在此限。
欧盟
■不只政府宣布对俄籍飞机关闭领空,民营航空公司也加入行列,进一步「天空孤立」。
三、军事制裁
美国
■承诺对俄罗斯实施更多制裁,并为乌克兰军队提供更多武器。
欧盟
■通过多项重要外交与军援乌克兰行动,27个会员国通过4.5亿欧元预算,用来运送战斗机等军备。
四、体育制裁
■瑞典、捷克、波兰、英格兰、法国全部拒绝在世足欧洲附加赛对战俄罗斯,国际足球总会(FIFA)可能取消俄罗斯的参赛资格。
■英格兰强调「在可预见的未来」,所有层级国际赛拒绝和俄罗斯交手。
■一级方程式(Formula One)的俄罗斯大奖赛(Russian Grand Prix)已被取消。
■英国曼彻斯特联足球俱乐部宣布,决定提前1年中止与俄罗斯航空的合约。
■ IBF、WBA、WBC等拳击协会一致宣布,就如同战争影响乌克兰的赛事,同时禁止俄罗斯办比赛。
■老牌球队、德乙沙尔克04取消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的赞助。
■国际网球总会(ITF)无限期取消在俄国举行的所有赛事。
五、其他制裁
欧盟
■停播「今日俄罗斯」(Russia Today, RT)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以防堵克里姆林宫的假消息战。
南韩
■南韩外交部已通知美国,决定禁止向俄罗斯出口战略物资,不批准出口被列入「四大多边出口管制机制」,包括核子供应国组织(NSG)、瓦圣纳协议(The WassenaarArrangement)、澳大利亚集团(AG)及飞弹技术管制协议(MTCR)管制清单的战略物品。
新加坡
■将对可在乌克兰直接用作武器,以造成伤害或征服乌克兰人的品项实施出口管制。
●制裁俄罗斯影响哪些层面?
■引发全球短期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危机。
■俄罗斯是钢铁、镍和铝的全球五大生产国之一,出口减少加剧市场不稳。
■美国制裁意外击中南韩芯片大厂三星及SK海力士,以及汽车零组件产业。
■乌克兰港口停摆,谷物、钢铁等金属和石油运往全球受阻。
■欧洲多国对俄关闭领空,将推升欧洲飞往亚洲的空运成本。
■仰赖俄国较少为人所知的供应链受影响,例如半导体制造原料氖气和钯金。
■部分买家已暂停采购俄国液化天然气(LNG),使供给吃紧加剧。
●俄罗斯也有反制措施
■普亭禁止所有俄罗斯居民将外汇转移到海外,藉加紧资本管制来报复美欧制裁,包括禁止向外国人支付「与贷款协议有关的」主要付款货币(hard currency)。
■俄罗斯禁止来自36个国家的航空公司使用其空域,名单中包括欧盟国家和英国。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美国总统拜登不出兵的五大原因和前景预测
- 芭芭拉·普勒特·乌什尔(
Barbara Plett Usher)
- BBC 美国国务院事务记者
2022年2月25日
美国总统拜登就乌克兰局势发表全国讲话。
美国绝大多数人都认同拜登的看法,谨慎对待军事行动,避免人员伤亡。
为了阻止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拜登总统已经动用了巨大的外交资本。
美国政府一直对即将发生的入侵大讲特讲,不断警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将是灾难,将使国际秩序岌岌可危。事实证明美国政府是对的,所预告的都成为了现实。
但拜登也明确表示,美国并不愿意参加战斗,尽管俄罗斯方面积极备战。此外,他还排除了在真的发生入侵时派遣部队进入乌克兰救援美国公民的可能性。实际上他撤出了在乌克兰担任军事顾问和观察员的军人。
拜登在其任上这样一个后果最为严重的外交政策危机中,为什么给自己划了道红线不愿派兵呢?
究其原因,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乌克兰不涉及美国国家安全利益
首先,乌克兰不是美国的邻国。它不在美国的边界上。美国在乌克兰既没有军事基地,也没有战略石油储备,乌克兰甚至不是美国一个主要贸易伙伴。
但这种缺乏国家利益的情况并没有阻止美国前总统在过去为其他国家献出鲜血和财富。
1995年,总统克林顿军事干预了南斯拉夫解体后的战争。
而在2011年,总统奥巴马在利比亚内战也做了同样的事情。两者都主要是基于人道主义和人权的理由。
1995年美国部队参加北约在波斯尼亚的军事行动。
1990年,小布什总统联合国际社会将伊拉克驱逐出科威特,辩护说这是为了捍卫法治,反对弱肉强食。拜登的高级国家安全官员在批评俄罗斯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原则的威胁时也使用了类似的语言。但他们一直在宣扬通过经济战而不是军事行动来做出回应,希望大力制裁俄罗斯,令其经济受损。
二、拜登不搞军事干预主义
这与拜登总统信奉不干涉主义有关系。
诚然,拜登的不干涉主义信条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的。他在20世纪90年代支持美国采取军事行动,处理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冲突。他还投票支持过美国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但从那时起,他对动用美国军事力量变得更加谨慎。
他曾反对奥巴马干预利比亚,也反对奥巴马对阿富汗增兵。他坚决捍卫自己去年从阿富汗撤军的命令,尽管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一片混乱,带来人道主义灾难。
他的最高外交官——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是拜登身边不断施加影响力的人。在大约20年中布林肯在拜登身边工作,为总统制定了外交政策。他将国家安全定义为应对气候变化、防治全球疾病以及与中国竞争,而不是军事干预主义。
三、美国人也不想打仗
最近由美联社联合发起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72%的人表示美国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中只应该发挥很小的作用,甚至完全不发挥作用。
他们关心的是口袋里钱的问题,特别是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而这是临近中期选举拜登必须注意的问题。
在华盛顿,这场危机正在耗费民主、共和两党国会议员的精力,他们要求对俄罗斯采取最严厉的制裁。但是,即使像共和党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这样一贯的鹰派,也不希望拜登派遣美国军队进入乌克兰并“跟普京真刀真枪对着干”。
另一位外交政策鹰派人士、共和党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说,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核国家如果爆发战争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四、超级大国对峙的危险
普京的核弹头储备,这就是底线。
拜登不希望冒着引发一场“世界大战”的风险让美国和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发生直接冲突,他对此一直毫无避讳公开宣讲。
本月早些时候,拜登在全国广播公司(NBC)表示,"我们打交道的可不是一个恐怖组织。我们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支军队。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事情可能会很快失去控制。"
五、没有条约责任
再说,美国也没有签署过任何条约非得有承担这一风险的义务。根据北约第五条,对任何一个北约国家的攻击都是对所有条约国的攻击,所有成员都必须一致行动保卫受攻击的国家。
油价是一个令人担心的因素。
但乌克兰不是北约成员,布林肯引用这一原因来解释为什么美国人不会为他们极力宣扬的价值观而战。这里有某种讽刺意味,因为俄罗斯乌克兰起冲突是普京要求保证乌克兰永远不被允许加入北约,而北约却拒绝做出这样的保证。
哈佛大学教授、外交政策现实主义学者沃尔特(Stephen Walt)认为,鉴于美国和其他北约国家不愿意拿出军事实力来作为后盾,因此美国和北约拒绝给俄罗斯保证不肯在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上妥协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六、战场会转移吗?
拜登总统事实上一直在向欧洲派遣军队,并重新部署已经在那里的军队,以支持与乌克兰和俄罗斯接壤的北约盟友。
乌克兰俄罗斯危机:中国角色为何重要?
美国政府称这是为了让前苏联共和国放心,因为这些国家对普京施压北约从其东翼撤军的更大目标感到紧张。
但是,本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激起了人们对更广泛冲突前景的担忧,无论是战事意外扩大还是俄罗斯发起蓄意攻击。
如果是俄罗斯蓄意攻击将是局势的重大升级,会触发北约第五条的相互防御承诺。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可能将美国军队卷入一场战斗。
拜登曾经说过:“如果他(普京)真的进入北约国家,我们就会被卷入其中”。
中俄经贸关系:
三个可能挑战你常识的事实
2022年3月5日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我们看到中国老朋友的友谊,谢谢大家。”
“美、法、德、意、加、英的朋友们,感谢你们把俄罗斯剔出SWIFT系统。”
上述两句感谢的话,前者来自俄罗斯联邦总商会驻中国商业大使谢尔盖·百采夫,缘由是中国网民抢购电商网站上俄罗斯国家馆的所有商品,以示支持。百采夫呼吁中国朋友们理性消费,并将会永远铭记这份深情厚谊。
后者来自乌克兰总理杰尼斯·什米加尔的推特,缘由是西方多国协调行动,推出出乎舆论意料的严厉制裁。
两句感谢的话背后,反映出俄罗斯和乌克兰背后的国际支持——多个西方国家纷纷向乌克兰倾注武器和资金;中国则表示不参与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并在开战当天放宽对俄罗斯小麦的进口。
纸面上看,中国对俄罗斯经济很重要——不仅总量大,去年达到1470亿美元,占俄罗斯贸易18%;而且增长快,去年增长率36%。
中国已经是俄罗斯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在冬奥委会期间经贸关系还进一步加深。普京访华,签下1175亿美元的能源大单,两国还同意将双边贸易在2024年提升到2500亿美元。
在看到中国网民抢购电商网站上俄罗斯国家馆的所有商品后,俄罗斯联邦总商会驻中国商业大使百采夫呼吁“中国朋友们理性消费”。
在此背景下,中国是否能成功帮助俄罗斯应对西方制裁?BBC中文梳理数据,访问专家,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一、欧洲不买的原油并不能简单地卖给中国
虽然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如果把欧盟看做一个整体,与俄罗斯的贸易规模是中俄的两倍。
尤其是俄罗斯最大的出口产品——能源。国际能源组织(IEA)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仅占俄罗斯原油出口的20%,绝大部分俄国原油还是输往欧洲。
根据路孚特(Refinitiv)数据,俄罗斯在2月通过海运市场向欧洲供应了约266万桶/日的原油。
在制裁措施下,欧洲炼油厂不愿意购买俄罗斯原油,那么”不会加入对俄制裁“的中国,能否消化这部分原油?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答案是很难。路透社专栏作者克莱德·罗素表示,这些原油要运往中国,意味着必须通过苏伊士运河或绕过好望角,漫长海上航行将推高运输成本,中国炼油厂会要求大幅折扣,而且很一下子难消化如此大量的份额。
路孚特数据显示,俄罗斯2月份向中国出口约71.8万桶/日,只有不到欧洲总量的三分之一。
在天然气方面,情况类似。目前俄罗斯通过“西伯利亚力量1号”(Power of Siberia-1)管道每年向中国输送160亿立方米天然气,2025年将扩能到380亿立方米;还有一条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管道要到2026年生效。
即便所有中俄在建管道都满负荷运行,出口量仍将不及北溪2号(Stream 2)管道规划的对德国的吞吐量(550亿立方米),而该管道在战争开始前已被德国搁置。
二、贸易之外,中国对俄罗斯没那么重要
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研究总监任韬(Tom Rafferty)向BBC中文表示,自2014年克里米亚被吞并以来,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一直在稳步上升。
习近平任上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面次数增加到近30次
“不过,在贸易之外,中国的作用就不那么重要了。它不是俄罗斯的主要外国投资者或贷款人,欧盟在这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任韬表示。
数据也印证这一观点——根据俄罗斯央行数据,截至2019年底,累计对俄罗斯投资较多的国家/地区依次为::浦路斯(1799.8亿美元),荷兰(521.2亿美元),百慕大(377.9亿美元),卢森堡(366.1亿美元),英国(363.7亿美元),爱尔兰(304.4亿美元),泽西岛(271.8亿美元),巴哈马(259.8亿美元),法国(223.1亿美元),德国(211.3亿美元),瑞士(189.2亿美元)。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同期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累计128亿美元,低于上述国家和地区。
此外,俄罗斯多家银行被剔出SWIFT结算系统后,金融制裁成为最大的困扰。
俄罗斯和中国都建立了各自的国际结算系统——STFM和CIPS。不过卡内基莫斯科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这些内生的系统,还无法替代SWIFT。
2014年克里米亚战争后,俄罗斯加大了外汇储备中人民币的份额,而且双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占比也从2014年的3.1%上升到17%。不过,最重要的能源交易还是以美元为主。
三、中国很难坚定支持俄罗斯应对西方制裁
图像来源,XINHUA
有报导称两家中国国有银行已经停止为购买俄罗斯商品开具美元信用证
中国虽然嘴上说,“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但实际行动却不那么“坚决”。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称,中资大银行正忙于一方面确保与俄罗斯客户保持业务联系,一方面避免与西方的一系列制裁发生冲突。
此前,有报导称两家中国国有银行已经停止为购买俄罗斯商品开具美元信用证。
本周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宣布,在乌克兰发生冲突之后,已暂停所有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有关的活动,并对这些活动进行审查。中国是AIIB的最大股东国,有26.5%的投票权。
这种“言行不一”可能是基于自身利益考虑。路透社称,一些中资银行的高管正在考虑,能否将部分俄罗斯业务转给侧重于国内市场的小型银行,以避免受到二级制裁。
二级制裁是指,若公司的业务往来涉及被美国全面禁运国家或受制裁公司及个人,则可能承受被实施二级制裁的风险。此前,中国公司华为和中兴就因为涉嫌违反对伊朗的制裁而受到美国的审查,受到巨额处罚。
“不过在中国的支持下,俄罗斯的经济仍然可以生存下去,关键的制成品进口需求仍然可以通过中国来满足。”任韬表示,但缺乏获得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机会,这将损害俄罗斯经济中最具创新性和生产力的部分,对其经济表现和潜力产生长期影响。
“俄罗斯未来经济水平可能要低得多,经济学人智库预测2022年其GDP将下降10%。”
中国两会:
北京订下5.5%经济增长目标,
分析形容“保守”
2022年3月5日
图像来源,REUTERS
李克强又提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政府把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定于5.5%,比去年订下的目标略低,分析形容这个目标“保守”,反映中国政府忧虑地缘政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六(3月5 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一天发表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在工作报告首部份先提到,虽然中国在过去一年面对国内外诸多风险挑战,但“十四五规划”仍然取得良好开局。
他指中国必需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同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图像来源,EPA
中国政府的数字显示,当地去年经济增长是8.1%,比目标"超过6%"为高。
他指过去一年中国经济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人民币,增长8.1%,创新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载人航天、火星探测、资源勘探和能源工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李克强又提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分析形容,5.5%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一个符合逻辑的目标,但形容中国的经济需要进一步转型。
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奥纬咨询(Oliver Wyman)合伙人贝哲民(Ben Simpfendorfer)形容,中国的出口、中小型企业和房地产在短期都需要“逆风而行”。
但他同时对BBC中文表示,政府援助企业的措施只能达到部份补助的目的,中国“真正需要的是结构型的改革”。
保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师张智威形容这个增长目标保守,显示中国政府担忧地缘政治对经济带来的影响,而且“乌克兰局势、以及多国对俄罗斯的制裁更突显了这些危机”。
工作报告还有什么内容?
国防开支方面,中国来年的军费将会增加约7.1%至1.45万亿元人民币。李克强在报告中提到,中国将会加速军队后勤和管理的现代化。
李克强又提到,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落实了常态化的防控举措,而且已经为全国超过85%的人口接种疫苗,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总长约15,000字的报告中,李克强提及港澳台的篇幅十分小,包括再次提到要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同时要落实北京政府的全面管治权,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
他同时说要坚持对台湾工作大政方针,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推动台湾独立的“分裂行径”,也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
台湾陆委会就李克强的工作报告发表声明,特别提到“解决台湾问题”的说法,指如果北京政府无法具体响应国际社会警惕它对台海安全的危害,任何政策论述理论设计、单方法制等,都将应对失据。
图像来源,AFP
分析认为,随着中美的科技竞争日渐激烈,中国将会被迫在国防研发方面增加开支。
中国军费增长方面,分析留意到中国今年公布的军费比去年有所增加,但仍然比2019年7.5%的增幅少。
研究地区安全多年的台湾国立中山大学教授郭育仁认为,随着中美的科技竞争日渐激烈,中国将会被迫在国防研发方面增加开支。
日本拓殖大学海外事情研究所教授川上高司就认为,外界下一步要留意的是美国如何响应中国的军费增长,但形容现在情况“似乎已经形成军备竞赛”。
中共提出
“新时代”对台总方略蕴含怎样的玄机?
2022年3月6日01:42
· 美国之音
中国总理李克强周六(3月5日)在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台湾问题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新的提法引起台湾方面和关注台湾问题人士的注意。
李克强说,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
华盛顿邮报说,每年人大政府工作报告都有一段谈台湾问题,但今年报告使用的“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提法是习近平上台十年来从来没有的。
习近平虽然喜欢用“新时代”来包装自己的施政特色,从而把自己与前任区别开来,但是,华邮说,把这三个字冠在台湾问题解决方案之前还是第一次。
华盛顿邮报分析说,对台政策用词更趋强硬符合中共最近对台失去耐心的心理变化。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共大大增强了对台军事压力,频繁出动军舰和各种军机抵近台湾上空进行侦察和示威,使得台湾海峡局势一直处于紧绷状态。
报导引用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副教授黄奎博的话说,习近平这样做可能是希望向台湾发出信息,“他已经做好准备,要在新时代对有关台湾的新老问题一并解决”。
台湾知名学者,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在接受台湾中央社采访时表示,“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提法出自去年中共十九大六中全会历史决议文件。他认为,总体方略是“现在进行式,不是未来式”,是要落实习近平历来对台工作所作的表述,并和中华民族复兴等目标相连,而不是要制定新的方略。
中共推出“新时代”对台方略正值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进入胶着状态的时候,美欧虽然对乌克兰政府提供了物资和道义支持,但他们都明确表示,不会派军队前往乌克兰直接与俄罗斯交战。
这在台湾引起了广泛的不安,台湾多地都出现了“美国拒绝出兵:乌克兰的今天就是台湾的明天”标语。
外交政策圈子里也开始讨论习近平是否会步普京的后尘,抓住时机入侵台湾,以完成北京所说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陆委会对此回应称,台湾民意长期主张维持现状,台湾政府推动台海和平稳定的两岸政策立场一贯,将持续坚定捍卫国家主权与台湾民主自由。
陆委会还表示,两岸良性互动双方均有责任,健康有序的交流胜过对台强制性施压。
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2022年中国发展新走向
2022-03-06 08:03
来源:新华社
这是青海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会现场(2021年3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202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中国的“两会时间”将向世界铺展怎样的发展新图景?
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新目标新部署,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信号。
稳——应对下行压力稳增长摆到更加突出位置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
“这些目标是稳妥的,符合各方面预期,也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调,更加注重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
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是我国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分析,2021年我国GDP总量超过114万亿元,在这个基础上今年如实现5.5%的增长目标,相当于5年前增长7%左右、10年前增长10.5%,对应的一年经济增量,按经济体算可以排到世界前20位。
这是一个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
“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稳”字成为今年报告的高频词,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七大政策贯穿其中,形成一揽子稳定经济的政策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更加接近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实现这一目标要加强政策统筹协调,把握好时度效,形成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强大合力。
活——减税降费加力助企业“焕发生机”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
政府工作报告里这些“含金量”很高的表述,传递出对亿万市场主体的呵护。
减负力度更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说,减税降费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有力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多重减负红利,有助于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从“放水养鱼”到“水多鱼多”“水大鱼大”的良性循环。
靶向性更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
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说,去年集团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项就享受逾5000万元税收优惠。今年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企业提前拿到退税,再迭加提高加计扣除比例,意味着“双重利好”。“这给制造业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提升智造能力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协同更高效——
“今年减税降费突出特点是组合拳。既有减税、降费,又有缓税、退税,整体作用更为明显。”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政府工作报告还部署具体举措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宏观政策一定要协同,才能产生'1+1>2'的效果。”刘尚希说。
进——加速动能切换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稳中求进,稳是主基调,进是稳的保障,没有持续的发展进取,就不会有稳的大局。
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亮出实招:
强源头创新,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惠创新主体,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抓制造业攻坚,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促数字经济发展,推进5G规模化应用,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释放数据要素潜力。
“百年变局下,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全国政协委员、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礼进说,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
高质量发展要有科技含量,还要有绿色含量。
明确“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提出“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政府工作报告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部署,受到代表委员点赞。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作为资源型城市,我们将加快城市绿色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铜陵市委书记丁纯说。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保障。
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政府工作报告系统谋划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精准施策,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动力。
暖——守牢民生底线汇聚攻坚克难奋进力量
“盼望生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希望能够拓宽收入渠道”……几天来,一份份网民给两会的留言,传递民生热点,反映百姓心声。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一系列社会政策,兜牢民生底线。
持续改善民生,响应百姓新期待——
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
提升公共服务,拓宽发展新空间——
明确“加大小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等;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等;“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有序推进城市更新”……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教授谢德体说,一系列新举措着力解决百姓“身边事”“心头事”,凸显牢牢守住民生底线的施政要义,彰显温暖人心的民生关怀。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湍口镇三联村党总支书记方刚(右)和党员志愿者在村里直播间展示当地特色农产品(2021年8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人勤春来早,万事日相催。
新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毕力同心,苦干实干,以更高质量的发展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韩洁、杨玉华、何宗渝、何欣荣、王优玲、孙奕)
中国政协汪洋报告罕见展望未提台湾
发表时间:04/03/2022 - 14:10
作者:小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13届全国委员会第5次会议下午开幕,汪洋代表政协第5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中央社报导称,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今天在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努力奋斗,并未针对2022年两岸关系或交流活操作表述。
据中央社今天报导称,中国“两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登场。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今天在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努力奋斗,并未针对2022年两岸关系或交流活操作表述。
该报告首先在回顾2021年工作部分,报告谈及与两岸关系相关的是:成功举办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深入学习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增强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决心”。此外,2021年政协的涉台活动还有:参与举办第13届海峡论坛.第4届两岸基层治理论坛,加强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团结联谊。
这份工作报告中,2022年的主题则是“围绕中国共产党20大胜利召开凝心聚力”。
报告的第3个部分是“强化使命担当: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努力奋斗”。
中央社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13届全国委员会第5次会议下午开幕,汪洋代表政协第5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内容分成3大部分,除了2021年的工作回顾提到举办的涉台活动外,2022年的工作聚焦“围绕中国共产党20大胜利召开凝心聚力”,并未提及两岸和台湾。
今年中国政协的工作报告展望未提及台湾,大陆学者包承柯认为,对台工作会议才召开,下半年又有中共20大会做出相关布局,政协将报告重点放在大陆内部社会,“可以理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