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9日
上海将从6月1日起逐步重新开放
上海一些商店周一重新开业,当地政府制定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放松严格抗疫限制举措的计划,这些限制举措已将数以百万计的居民限制在家中长达数周,并促使北京和其他城市的官员急于避免类似的命运。
上海官员周一表示,如果能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将从6月1日起逐步重新开放。
1
上海连续三天社会面清零,为重新开放做准备
Rachel Liang华尔街日报
2022年5月18日11:50 CST
上海连续第三天新冠病例社会面清零,对于这个因疫情而陷入瘫痪的中国金融之都来说,这一进展意味着上海朝着结束疫情的目标到达了关键里程碑。
上海周二报告周一新增本土病例777例,而在4月中旬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每日新增病例超过25,000例。所有的感染病例都是在91万隔离管控人员中发现的,这意味着疫情在这个拥有2,500万人口的城市中的更广泛传播目前已被阻断。(截至发稿,上海周三已公布周二连续第四天实现社会面清零。)
上海市政府已经开始为该市的重新开放做准备,并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以减轻封控和工厂关闭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害。上海允许包括超市和药店在内的一些商店从周一开始恢复营业,而环卫工人则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杀,为人们重新走上街头做准备。
据官方媒体《经济日报》报导,截至5月15日,上海大约一半的制造商已经恢复了运营。
2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637例
发布时间:2022-05-19
07:56: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19日电据上海市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2022年5月18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637例,其中48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34例确诊病例和637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死循环管控中发现。
本土病例情况
2022年5月18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2例,含48例由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266例。
病例1—病例13,居住于浦东新区,
病例14,居住于徐汇区,
病例15,居住于静安区,
病例16、病例17,居住于普陀区,
病例18—病例23,居住于虹口区,
病例24—病例30,居住于杨浦区,
病例31、病例32,居住于宝山区,
病例33、病例34,居住于松江区,
均为本市死循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病例35—病例43,居住于黄浦区,
病例44—病例46,居住于徐汇区,
病例47、病例48,居住于长宁区,
病例49—病例60,居住于静安区,
病例61,居住于虹口区,
病例62—病例72,居住于杨浦区,
病例73—病例82,居住于嘉定区,
为此前报告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经市级专家会诊,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2022年5月18日0—24时,新增本土死亡1例。患者64岁,男性,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入院后因突发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为基础疾病。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2022年5月18日0—24时,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37例。
无症状感染者1—无症状感染者62,居住于浦东新区,
无症状感染者63—无症状感染者128,居住于黄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129—无症状感染者168,居住于徐汇区,
无症状感染者169—无症状感染者185,居住于长宁区,
无症状感染者186—无症状感染者241,居住于静安区,
无症状感染者242—无症状感染者252,居住于普陀区,
无症状感染者253—无症状感染者319,居住于虹口区,
无症状感染者320—无症状感染者509,居住于杨浦区,
无症状感染者510—无症状感染者561,居住于闵行区,
无症状感染者562—无症状感染者604,居住于宝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605—无症状感染者612,居住于嘉定区,
无症状感染者613—无症状感染者621,居住于金山区,
无症状感染者622—无症状感染者634,居住于松江区,
无症状感染者635—无症状感染者637,居住于青浦区,均为本市死循环隔离管控人员,其间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经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境外输入病例情况
2022年5月18日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1例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例,来自德国。
该病例为中国籍,在美国留学,自美国出发,于2022年5月15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出现症状。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该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已追踪同航班密切接触者19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情况
2022年5月18日0—24时,新增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2例。
无症状感染者1为中国籍,在美国留学,自美国出发,于2022年5月15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2为中国籍,在牙买加生活,自牙买加出发,经加拿大转机,于2022年5月16日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其间例行核酸检测异常。经排查,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2例境外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医学观察,已追踪同航班密切接触者40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2022年5月18日0—24时,解除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700例。
2022年2月26日0时至2022年5月18日24时,累计本土确诊57438例,治愈出院53377例,在院治疗3481例(其中重型203例,危重型60例),死亡580。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截至2022年5月18日24时,累计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4601例,出院4592例,在院治疗9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3
北京新增50例本土确诊病例和5例无症状感染者
发布时间:2022-05-19
07:59: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19日电据北京市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5月18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50例本土确诊病例(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和5例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疑似病例;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出院31例。
本土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1:现住朝阳区翠城馨园小区。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2、3、27、28:现住朝阳区南新园小区。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4、26:现住朝阳区朗丽兹酒店(北京北工大西门地铁站店)。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5:现住海淀区索家坟。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6:现住海淀区四拨子村。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7:现住海淀区安河公寓。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8:现住海淀区梅园小区。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9:现住丰台区大井后街高速路口137号院。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10、11:现住丰台区双林东路105号。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12至16、21、37:现住丰台区碾子坟。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17:现住丰台区岳各庄批发市场。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18、39至42:现住丰台区靛厂绣园小区。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19:现住丰台区彩虹家园北区。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20:现住丰台区大井北里小区。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22:现住房山区世茂维拉小区。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23:现住房山区智汇雅苑小区。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24、46、47、48:现住房山区北京理工大学房山分校。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25:现住朝阳区高碑店村东区。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29:现住海淀区厢红旗董四墓。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30:现住海淀区南平庄。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31至36:现住丰台区建邦枫景小区。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38:现住丰台区岳各庄阅园小区。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43:现住房山区苏村。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44:现住房山区天合嘉园小区。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45:现住房山区加州水郡小区。5月18日诊断为确诊病例。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1:现住丰台区小屯村。5月18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2:现住丰台区碾子坟。5月18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3:现住房山区赛木小镇东区。5月18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4:现住朝阳区南新园小区。5月18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5:现住丰台区靛厂绣园小区。5月18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上述病例均已转至定点医院,已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按要求落实管控措施。
4
国家卫健委:
5月17日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227例治愈出院病例391例
2022-05-18 10:06:1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5月18日通报,5月1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3例(福建9例,广东2例,上海1例,广西1例),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广东);本土病例227例(上海96例,北京52例,四川49例,天津16例,吉林9例,河南3例,江苏1例,青海1例),含79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上海56例,天津10例,北京9例,四川2例,吉林1例,河南1例)。新增死亡病例3例,均为本土病例,在上海;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9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7例,本土病例374例(上海274例,北京51例,吉林19例,河南10例,浙江6例,山东6例,广东2例,山西1例,辽宁1例,重庆1例,四川1例,贵州1例,青海1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9016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42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178例(无重症病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确诊病例1842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8245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5月17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5205例(其中重症病例30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11948例,累计死亡病例5217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22370例,无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932700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13372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065例,其中境外输入65例,本土1000例(上海759例,四川152例,天津39例,北京17例,安徽15例,河南8例,吉林3例,江苏3例,辽宁1例,浙江1例,湖北1例,广东1例)。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3728例,其中境外输入75例,本土3653例(上海3336例,辽宁68例,江苏46例,浙江44例,山东34例,河南29例,吉林27例,江西22例,河北20例,北京8例,青海7例,黑龙江4例,广东3例,四川2例,山西1例,安徽1例,贵州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80例(境外输入1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7718例(境外输入441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227865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331724例(出院61380例,死亡9361例),澳门特别行政区82例(出院82例),台湾地区896059例(出院13742例,死亡1135例)。
5
世卫组织:
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520372492例
2022-05-19 06:37:14
来源:新华社
作者:刘曲
新华社日内瓦5月18日电(记者刘曲)世界卫生组织1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520372492例。
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8日19时41分(北京时间19日1时41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606079例,达到520372492例;死亡病例增加1542例,达到6270232例。
6
疫情下封不住的汹涌民意(上):上海人要发问
2022.05.17
自由亚洲电台
2022 年4 月21 日,在上海静安区封锁期间的住宅单元视图。法新社图片
武汉封城时有《方方日记》,上海封城时有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上海人应该底气十足,因为上海有很多人,面对更加严格的监控与审查机器,
用创新的方式纪录疫情、表达不满和提出质问。他们不只问着何时解封?何时能抢到菜?何时不用再遵守着毫无人性的防疫政策?他们还困惑着,在这场残酷的封城仪式后,上海还会是过去那个远比中国其他城市更加开放的上海吗?上海又为何走到今天这一步? 下面是本台记者唐家婕制作的两集特别节目《疫情下封不住的汹涌民意》。今天请听上集《上海人要发问》。
“上面讨厌的声音”
在中国当局继续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下,2500万的上海居民已经被关在家中超过六个礼拜。对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来说,不仅行动自由被限制,更难受的是发声的权利也遭剥夺。
浦西静安区的李先生已在他一居室的公寓里,待了四十多天。与记者通话前,他先把手机里的微信号注销,他说这是为了避免监控和数据搜集。基于安全考虑,李先生不愿透露全名。
“我觉得最难熬的就是没有Freedom(自由)。Freedom of speech(言论自由),Freedom of movement(移动自由),以及自由地享受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你常会想……Why?这一切(防疫政策)毫无道理。于此同时,你又会想……What's coming? ”
李先生在一家外商公司从事营销工作。跟无数上海居民一样,三月底,他对于封城传闻感到不安,仍听信政府说这是暂时举措。直到封城期限一延再延,他突然发现自己在这座富有的国际大城市里,必须靠抢菜维生,日日担心“转阳”后会有“大白”上门把他拉去方舱,还有种种难以理解的防疫手段,到最后,连质问都要提心吊胆。
“你发现新闻上看到的,跟你的实际生活是两回事……这是很错乱的一件事。明明就是不正常的事,他们还要来说服你这是正常的。到现在把你家门敲开、把你拉走这都正常,我就觉得天啊,这是电影吗?”李先生问着。
4月22日,一部名为《四月之声》的六分钟短片,像暴风骤雨一般席卷海内外社媒平台,尤其是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微博和微信平台上出现现象级的传播,网传在被删除前一天内就达到超过四亿的观看数。这个视频汇总上海封城后,人们上传到社媒上的普通居民遭遇各类生活困难与不公的真实录音,搭配着航拍的空空如也的上海街景的黑白视频。在这个短片中可以听到包含物资短缺、病人得不到救助、宠物被打死、幼儿与家长被强迫分开隔离、方舱环境恶劣等各种控诉。
视频以3月15日和26日的上海疫情发布会作为开头。一位官员表示上海作为全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会封城。这个官方保证与接下来一个多月的残酷的封城,形成讽刺的对比。
“我们都快饿死了,"影片中等不到物资的小区居民哀求。
“病毒倒不会死人的,饿要饿死人的。"另一名居民说。
“我也希望上面有好的政策给我,我可以对居民交代,现实是没有……。"浦东一个居委书记在电话里哭诉。
引发网友共鸣的《四月之声》很快被互联网公司及当局全面封杀,但是无数的网友用各种方式接力转发,企图绕过审查。最后视频作者发文称,因为发现视频的传播速度以及范围已经超出自己的预料,加上观众对其影片的解读与他制作影片的“原意”相去甚远,他决定自行删除视频。
网上曾一度传闻《四月之声》作者被带走,但作者在公众号澄清“没有官方人员联络我”。本台无法独立核实消息的真实性。作者的微信公号已停更,作者的微博号“永远的草莓园”也消失,原因不明。
“这些声音就是……上面最讨厌的声音,一定会想办法把它清除。”李先生观察,在那个网友接力转发,《四月之声》和相关的文章却被清除殆尽的周末之后,上海朋友圈的气氛从愤恨不平,转变为更多的恐惧。“我后来会对自由这件事有不同的明白,在别的国家你至少可以去fight for (争取)自由,但在中国绝无此事。”
上海封城催生新的艺术形式
被封锁在家的上海人很快发现,中国式的审查跟防疫政策很像-- 没有标准与底线。但是聪明的上海人,或者是更广义的中国网民,却不断变换着形式执意要把心中的愤怒表达出来。
“是谁导演这场戏?在这人间四月里。两千万人禁足禁语,剧本荒唐离奇……。”两个年轻女孩在家里弹着吉他演唱的改编歌曲《独角戏》,质问清零政策。这个视频也遭到全网删除。
“这上海有这么多人,每个人,守着一扇门。我空荡的冰箱里残存一根葱,还烂了半根。我们的上海已不见了吗?远光中走来,你全副武装,拉走那么多人……。”视频里,女童养乐多和妈妈梦婆对唱的改编歌曲《这上海有那么多人》,质疑上海缺乏人性的强拉隔离政策。不出意料这个视频也被全网删除。
“秒杀、团购、三餐食材储备够不够。鸳鸯锅、流水席、巧妇难耐心中烦忧。几时到货?团长知否?” 连一首网友改编的《上海滩菜之歌》,自嘲着缺货的日常,询问几时到货,也遭到删除。
“歌曲和视频等创意内容更有可能传播开来——它们有时比文字更强大,而且可以触及情感。审查单位知道,中国人使用创造性的手段来规避审查限制,因此他们也在锁定删除这类素材。”总部设在中国的网络审查观察网站GreatFire.org共同创办人史密斯(Charlie Smith)告诉本台。这个网站自2011年开始追踪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被审查的帖子,基于安全考虑,史密斯是他的化名。
面对快速的审查机器,上海民众用新的方式纪录疫情和表达不满,录音、音乐、改编歌曲,几乎成为一种纪录上海封城的新的艺术形式。
“上海的审查可能会创造新的形式、管道,比如用比较暧昧的形式去诉说,可能会用一种看起来好像乐观、但其实是一些无奈的表达方式。这次上海的作品可以看到这样的通性。
” 研究音乐审查的英国卡地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创意与文化产业硕班讲师林真宇告诉本台,“但审查的可怕之处在于,到最后不是一个明确的由上面而来的、中心化的管控,很多时候他变成是层层的猜测。在这样顾忌、暧昧、跟不明确的状态下,也印证了现在时局里,言论自由可能被影响跟控制的程度。”
中国审查机构的敏感神经甚至连中国官方歌曲都不能容忍。一些网民用中国国歌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第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表达对封城的愤怒,这个热搜话题因此遭到微博封杀。另一个网络上热传的视频显示,一名上海男子无端遭四名警察登门传唤,指控他向邻居播放歌颂共产主义的《国际歌》,需要配合调查。
2020年武汉封城时,有作家方方以日记的方式记录封城期间老百姓的疾苦,一时洛阳纸贵;2022年的上海封城时,有众多的没有姓名的网友以视频和歌曲等艺术形式记录疫情下的疯狂,表达对政府政策的不满和愤怒。
上海人已经失去对政府的信任
“很多作品、视频、文章,很多都在问一个问题: 就是上海怎么会搞到今天(这个地步)?所有人都提问。这是跟当初武汉不一样的,当时在武汉更多是悲痛和愤怒,上海多了一层困惑、震惊。”近日出版了关于武汉封城新书《禁城》的中国作家慕容雪村告诉本台。
老家在武汉的上海居民董女士也因为安全考虑不愿全名受访。她告诉本台说,“上海封城跟武汉封城是有本质不同的。武汉人民坚信这会胜利,当初身边大多数人是抱死的决心要把这个东西解决,大多数人非常相信政府。但上海现在是高度质疑(政府)、甚至失去公信力,甚至完全不想相信。”
与武汉封城时隔了两年多,科学界对新冠病毒已有更深的认知,疫苗及药物已上市。世界各国随着疫情的变化调整防疫措施,逐步开放国境。
然而,在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有关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强调,中国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而且明令对怀疑中国防疫的言论"作斗争"。
中国官方不断自豪地强调中国式防疫让自2019年武汉爆发疫情以来,中国仅15000人死亡——远远低于美国的100万人或巴西的66万人、印度的52万人。但质疑者却认为中国数据的准确性,还有次生灾难导致的真实死亡数字。
美国宾州大学传播与社会学教授杨国彬在智库亚洲协会下属的网站上写道,“中国自上而下、一刀切的疫情防控政策并不总是奏效。”他分析,中国的官僚体制让人们宁愿盲目听从指令,不愿质疑程序的不合理性,“这成了造成上海封城困境的根本原因。”
林真宇有相同的看法,她说,当公民自主的质问被抹去,留下的只有与现实脱节的历史记忆,透过社会批判去检讨与进步的可能就会消失。最后公民失去选择,甚至开始失去批判的能力。
“我觉得从两年前的武汉,到现在的上海,或许到未来的北京,这个政府并没有学到太多有用的知识。只是学会如何控制社会、控制人民,而且变本加厉地(更加)残酷了。
”慕容雪村说。
李先生把上海视为引以为傲的“家”,他说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让她彷佛是“全中国最不像中国的地方”。不过,一场封城证实了这样的“自由”如此脆弱,他说自己跟身边的朋友都待不下去,有的已经想办法“出逃”了。
“ 上海已经不会跟以前一样了,这个我们都蛮清楚的。”他说。
(记者:唐家婕责编:申铧网编:瑞哲 )
7
专访中国欧盟商会主席:
封城导致的危机感和恐惧前所未见
2022年5月16日05:34
- 美国之音 林枫
中国欧盟商会(EU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被认为是最了解中国的西方人士之一。这位早在1982年就来到中国,并在中国断断续续生活了33年的德国人最近接受美国之音专访,表达了他对中国“清零政策”下大规模封城做法的沮丧和失望。他表示,中国当局的强硬做法让人们对中共威权体制感到恐惧,这种危机感甚至超过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伍德克所在的欧盟中国商会不久前刚刚与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联合发布了中国疫情防控政策和俄乌战争对欧洲在华企业影响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中国为控制一切所采取的严格防控措施,导致23%的受访企业考虑将现有或计划中的对华投资转移到其他市场,为十年来最高值,与2022年初相比增加了一倍。至少三分之二的受访企业表示,它们预计今年的收入将下降10%。
5月12日,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发布题为《“动态清零”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带来更大确定性的文章》,呼吁在华外国企业从长计议,保持定力,与中国共克时艰。文章说,必要的防疫措施是控制疫情,实现有序复工复产的必要代价。
但伍德克表示,“清零政策”不仅难以为继,而且给中国经济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他说,如果中国动辄封城的做法不改变,这将导致供应链逐渐搬离中国,即使这意味西方企业将承受高昂成本,因为相比之下,企业更难承受封城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他认为,虽然有中国政府官员清楚意识到清零给中国经济造成的损害,但他对中国年内放松“清零政策”不抱希望,即使是在中共二十大习近平连任之后。
以下是本次专访的全部内容。
记者:中国最近很多城市都采取了严格的封城措施以控制奥密克戎疫情,特别是上海。您怎么看封城措施的影响?
伍德克:在上海,(封城)的影响是痛苦和严重的,因为人们被封在家中超过五个星期。我们有几家公司在死循环内运行,这现在已经是一个挑战。如果你的工人在工厂里呆了五个星期,而我们不能替换他们,也有一些公司开工了。尽管如此,在一个有着310万家企业和店铺的城市里,可能只有几千家企业在运作,其他全都关门了。因此,对经济的影响一定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我们也看到了对北京的影响,北京处在一个半封城的状态,这里有非常多的地区都被封锁了。但与此同时,城市的大部分地区还是可以进入的,但上海的车流量仍然下降了80%以上,北京下降了30%。有意思的是,在整个4月和5月都没有被封的省份,比如广东车流量也下降了15%。这显示出封城对供应链的连锁反应,因此对经济的影响是严重的。而且封城措施是全国性的。我认为,有40%的中国人口处在某种形式的封闭状态。你可以在北京生活,但与此同时,所有的餐馆都关了,学院也停课了。各种活动也停了。我把这个称为半封城,它对经济的影响是糟糕的。吉林也在封城,中国很多城市也处在封城状态下,封城起到的连锁反应影响到整个中国,这么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记者:中国欧盟商会最近发布了一份调查。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项调查的情况?
伍德克:我们的调查是在今年1、2月份进行的。我们通常会在6月份发布报告。从数据来看,其实还是很不错的。对我们大多数企业来说,2021年是创纪录的,甚至今年年初也不差。但我们在3、4月份的时候跌下悬崖。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告诉我们,他们预计在中国的收入将下降10%以上,而且我们再次进入未知的领域,因为长三角的封城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解除。所以我们实际上不知道情况会有多糟。所以情况是,在我们的总部,管理层搁置了新的项目。在这个问题上实际有非常不同的意见,因为人们总是问你们是不是要撤离中国。欧洲企业并没有撤离中国,这一点非常清楚。我们正在考虑的是把新投资项目放在其他地方,或许吧。但同样,可能性是,我们不知道。这就好比问某人,你是否在考虑离婚?我说,也许吧,但事实上,也许不是。因此我们看到许多公司正在把大项目或一般项目搁置。当然这本身就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同时也看到,在世界其他地方,我们的高管在寻找投资机会。这些来自其他国家的政要都飞到我们的总部,去了解我们的公司,让我们到他们那里投资。这曾经是中国政府的一个强项,他们到我们的总部去,吸引人们投资。那么当然,由于设置了严格的旅行限制,我们和中国政府人员都不能轻易旅行。
记者:中国大规模的封城和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伍德克:这是一场正在发生的灾难,我们不知道它将持续多久。我们已经看到财新服务业PMI指数为36.8。我的意思是,财新自2005年以来一直在追踪该指数,只有一个月比今年4月更糟,那就是2020年2月。这说明了一切。36.8意味着服务业处于深度收缩状态。服务业是个高就业领域。服务业的高失业率也就意味很多人失去工作,也意味着消费减少,需求减少。因此,这不仅仅是对经济的短期影响,像我们在武汉(封城)后看到的中国经济很快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恢复的那样。这(本轮封城)造成的长期损害会深入到中国经济的纤维。
记者:中国政府官员是怎么看封城对经济的影响的?
伍德克:我遇到的所有对话者,当然主要是来自中国国务院系统下的部委,特别是商务部,都完全了解这对经济的影响。他们当然有理由担心由此产生的后果。我实在无法回答你为什么中国要保持“零容忍”政策的问题,因为事实上这将对经济造成损害。而我们在其他国家已经看到,人们是可以和奥密克戎共存的。我在中国看到的问题是,奥密克戎仍被看作是德尔塔,但其实是不同的,它是不同的变体。我的许多朋友,我在德国的两个孩子都感染上了新冠,但他们都没事了。而在中国,人们把它当作是瘟疫来对待。但导致我们陷入目前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疫苗接种上一直很马虎。1.6亿人没有正确地、及时地接种疫苗,也没有进行混打从而达起到能够保护他们的程度。因此,我觉得现在开放中国的想法当然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会造成损失。我完全理解中国政府为什么不愿意(放开),但必须要有一个交错的方法,一切要从接种疫苗开始。但我看到了什么呢?我看到人们排起长长的队去做检测,却没有看到去排队打疫苗的。而每支疫苗的成本都比一次检测低。但我无法向你解释为什么(政府)不鼓励民众去接种疫苗、接种、再接种。
记者:您曾经谈到,中国在防控奥密克戎上应该学习“新加坡模式”。什么是新加坡模式?
伍德克:当然,我知道新加坡和中国大陆的规模差异。但同时,新加坡批准了中国的疫苗。这一点非常重要。欧盟和美国都没有批准国药或科兴的疫苗,而新加坡是批准了的。但新加坡制定了一项政策,就是接种了中国疫苗,加强针必须是不同的疫苗,也就是mRNA疫苗。而且你可以选择莫德纳(Moderna)的或者复必泰(BioNtech)的,事实证明混打后效果非常好。因此,这就是我们说的,你必须接种加强针,必须是不一样的。国药或科兴的第三针效果并不差,但它们(产生的抗体)比mRNA疫苗消退得更快,而mRNA疫苗可以轻易在中国生产,它可以是中国制造。新加坡模式的第二点是一旦你感染了奥密克戎,你就居家隔离,除非你是重症,而重症通常只发生在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和体弱的人。当然,这意味着政府必须要尝试与民众沟通,告诉他们与奥密克戎共存是可行的。在中国情况不是这样的,政府的说法是新冠是恐怖的。
记者:中国政府为提振经济陆续出台了一些刺激措施,比如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利率等等。您认为这些措施会改善外国企业的信心吗?
伍德克:不会,绝对不会。那只是应对正常经济危机、需求不足或经济衰退所采用的工具箱。中国过去对经济的管控一直非常好。但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信心危机。信心危机靠降低利率和降准是行不通的,不需要这些。我们当中可能会有人藉此获得一些资金,顺便说一下,很多中小企业这次受到了重创,他们是急需用钱的。而我们需要的是信心。我们急需找回我们在中国经济中非常珍视的可预测性。中国过去都能给我们一个指路标,告诉我们这就是要发生的。我们就可以做出判断并做出投资决定。这就是投资的成功故事。现在这些都不存在了,即使上海恢复了,即使吉林和沈阳恢复了,接下来会怎样?奥密克戎的特点是不可预测的。而中国是屈从并且接受了这一点,这意味着每次出现病例,就像在西安和深圳那样,就是封城。这不是企业希望看到的。我们希望看到有一个机制来照料老人和那些弱势群体。没错,我们只能与奥密克戎共存。没错,这意味着有人会死去,我希望只有很少数的人,就像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不得不假设只有在清零后才能解除封城。但其实整个国家仍然处于被封状态,因为中国之外的世界还是有奥密克戎。那么怎么才能跳出这个循环呢?我不知道。我们呼吁经过一个过渡,先接种疫苗,然后逐步开放,从而确保它开放后不会出现医疗灾难。
记者:清零政策对供应链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伍德克:影响是巨大的。你可能有一家工厂在生产,即使是在死循环条件下,但如果你的客户没有了,或者你得不到原材料,如果你是组装汽车,需要几千个零部件,但剎车片到不了你的工厂,你的车就卖不出去,要卖掉没有剎车的汽车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必须面对这个事实,供应链面临的挑战比2020年大得多。2020年很快恢复,但那是另外一个模式,那个模式不会再起作用。供应链也在影响着全球经济。很多港口拥堵,大批集装箱堆积在上海和其他港口,导致交货延迟。如果你不能把产品送到港口,送到市场上,那么在世界其他地方就会出现断货,因为中国祇是出口冠军,他们每天向欧盟销售13亿欧元的货物。因此,试想一下,如果其中一些过不来,突然之间,家具、电子产品、药品还有其他的都出现缺货,还远不止这些。目前还很难找到取代中国的供货源。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没有另一个国家能轻易填补中国的空缺。但供应链撤离中国将会是渐进的,中国等的时间越长,就会有更多的人考虑把供应链搬到其他地方,即使这意味着需要有更多的人员培训,更多的基础设施投入等等。简而言之,世界不会坐等中国回来。
记者: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对在华欧洲企业有哪些冲击?
伍德克:它不仅影响到欧洲企业,乌克兰战争也影响到中国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能源成本冲天,物流链被打断,经过俄罗斯的火车运行班次比以往少很多。因此,从很多方面来说我们是在一起的。但当然,它对中国公司的影响是他们不能再在俄罗斯做生意了,因为制裁。我看到的是,中国在银行部门和能源部门的大企业都在遵守制裁。因此,他们也失去了在俄罗斯的商业机会。他们当然需要遵循制裁,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他们违反了制裁,他们在美国的处境就会非常糟糕,你已经看到华为的例子。当然,山东的小型炼油厂试图获得更便宜的俄罗斯原油。但不行,它影响到我们所有人。但对欧洲企业的具体影响是地缘政治层面。突然间,中国被看作是下一个俄罗斯。这可能对中国非常不公平,但这就是欧洲总部有时看问题的方式,我们看错了普京。我们会不会也看错中国?而这也意味要暂停投资。也许我不应该把太多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你常听到的来自企业总部的话。过去几年,中国一直为全球增长贡献了19%,本来应该继续这样下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乌克兰战争对中国有相当大的经济冲击,但也对我们如何在中国投资的决策有影响。
记者:您认为,今年秋季中共二十大召开后,中国政府会不会放松“清零政策”?
伍德克:从现在到中共二十大还有大约六个月的时间。在政治上,这是相当漫长的时间,很多事情都可能发生,乌克兰战争可能会变得更血腥,可能会有更多对中国的负面情绪,导致制裁,虽然我并不支持,至少欧洲不会支持,除非中国违反制裁。当然,如果清零继续下去,又不进行弥补,中国国内经济将受到很多损害。到中共二十大10月、11月召开时,我们所面临的情况会大不相同。我确信,习近平会连任,中共政治局将会有新面孔。我们当然希望他们对事情的看法略有不同,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情况会如此。上星期,政治局发出强烈信息,以及中国对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批评使我相信,“零容忍”政策将持续到二十大以后。而且我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它会被取消。因此,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记者:您在中国生活了很多年,也目睹了中国发生的很多变化。但最近几年,特别是新冠疫情下的中国管控措施、今年年初爆发的乌克兰危机,以及中国国内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等等,这些变化是否让您对中国感到有些失望?
伍德克: 40年前我第一次从德国海德堡坐火车来中国,那是1982年。我在这里断断续续住了33年,我见证了八九六四,我见证了SARS,见证了1997年的经济崩溃或挑战,亚洲金融危机。但我从来没有目睹过目前这种危机,这种对体制的恐惧,把中国最大和最好的城市封锁的那种焦虑是不可想象的。没错,这是非常令人沮丧的,令人失望的。但这并没有磨灭我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当然不会。但与此同时,我们当然也生活在一种担忧的状态中,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和家人会发生什么。所以说,是的,这确实很困难。
(美国之音进行一系列采访,反映有关美国政策的负责任的讨论和观点。被采访人所发表的评论并不代表美国之音的立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