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
德国为何难与俄国一刀两断
如果德国立即停止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进口的话,将引发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在2023年之前出现急剧衰退。
1
乌克兰战争:德国为何难与俄国一刀两断
2022年4月22日
在俄国入侵乌克兰战争爆发后,德国对俄政策陷入复杂的道义和现实利益的矛盾,同时国内政坛也存在着不同党派观点各异的问题。
德国副总理哈贝克还呼吁民众少用能源不开车,减少德国对俄国能源依赖。
在乌克兰战争背景下,德国为何不能坚定、迅速地切断进口俄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呢?
BBC驻柏林记者麦吉尼斯在报导中说,在德国,忏悔历史错误是一种全国性的“业余”活动。但是,即使是拿德国标准来衡量,德国人对柏林对俄罗斯政策的反思也是令人瞩目的。
自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德国人对柏林对俄罗斯政策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但比较一致的是在价值观层面。
许多德国政客公开承认他们认错了俄国总统普京的真实面目。就连德国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也表示道歉,称利用贸易和能源与莫斯科建立桥梁是错误的。
2021年大选新上台的德国社民党总理肖尔茨在俄国入侵乌克兰几天后在德国议会发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讲,称其为一个“新时代”(Zeitenwende),字面意思就是一个转折点。
这意味着德国废除有关武器出口的规定,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并承诺结束俄罗斯的能源进口。俄罗斯通往德国的天然气管道北溪2号也被暂停。
但是,在美国号召西方盟国全力支持乌克兰、制裁俄罗斯之际,德国的表现并不积极主动,不论是在供应乌克兰武器方面,还是切断从俄国进口石油天然气方面。
德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向BBC表示,德国正在“尽快”结束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但这需要时间,必须有耐心。
历史价值观
BBC驻柏林记者麦吉尼斯(Damien McGuinness)分析:
虽然德国现在执政党成员4月份发表对俄国的强硬讲话像是出乎意料的鹰派言论,但就在2月份的时候,他们还认为德国的历史罪责和弥补纳粹罪行的道德责任意味着不惜一切代价与俄罗斯和平相处。
德国历史上的战争罪责问题也变得更加微妙。在俄军入侵之前,德国政府反对向乌克兰运送武器,因为纳粹曾对俄罗斯犯下了罪行。
在俄罗斯入侵之前,主流观点认为德国的统一要归功于另一位社民党总理威利·勃兰特与莫斯科的对话。但现在,这场辩论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提醒道,勃兰特的外交得到了强大军事威慑的支持,包括当时西德国防预算占GDP的3%。
但俄军入侵乌克兰后,在柏林,乌克兰的战争感觉非常接近。被炮击的乌克兰城市的画面看起来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城市。
在数百万逃往国外的乌克兰难民中,逃到德国的约1/3,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逃难的人抵达德国火车站的情景让许多德国人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或祖父母,1945年他们逃离俄罗斯大军压境时还是孩子。
甚至德国对自己历史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现在,人们更加意识到乌克兰在纳粹统治下遭受的创伤。
柏林的表态发生了重大转变,但是仍有人质疑,德国的行动速度是否同样迅速。毫无疑问的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认为仅有暖心的支持言辞是不够的,他批评德国继续依赖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
经济压力
俄罗斯出售石油和天然气的收益每天约为10亿美元(7.7亿英镑),这破坏了西方向普京施加经济压力以期结束战争的努力。
美国已经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英国计划在今年年底前逐步淘汰这些进口石油。
但欧盟国家更严重地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德国目前从俄罗斯购买约25%的石油和40%的天然气。
早些时候,德国经济机构警告称,如果德国立即停止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进口的话,将引发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在2023年之前出现急剧衰退。
林德纳指出,德国正在努力实施对俄罗斯能源的禁运,但突然停止从俄罗斯能源进口可能会导致德国制造商和汽车制造商等商业实体关闭。
他说,德国愿意停止从俄罗斯进口所有能源,这只是时间问题。林德纳是自由派自由民主党的领导人,自由民主党是德国联合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坚持认为,普京关于德国将继续依赖俄罗斯能源的任何计算都是“错误的”。
然而,他的立场与德国外交部长贝尔博克女士的声明不一致,贝尔博克女士是绿党的联合领导人。
她表示,德国将在夏季之前将俄罗斯石油进口量减半,并在年底前完全停止进口俄国石油,随后俄罗斯天然气进口量将迅速减少。
德国副总理哈贝克还呼吁民众少用能源、不开车,减少德国对俄国能源依赖。
德国政坛的声音
BBC经济事务编辑费萨尔·伊斯兰的分析
德国财政部长很积极地对俄罗斯发出强硬的表态,并且似乎敏锐地意识到,因为他在对克里姆林宫的全面能源禁运上拖延步伐,引起对他的国家的批评声音。
他发出的基本信息是:禁运即将到来,但现在还不能完全做到,因为没有立即实施的条件,那样做可能导致德国经济大面积停摆。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上周接受BBC采访时,要求各国立即对俄罗斯利润丰厚的石油贸易实施禁运,并指责那些向克里姆林宫控制的石油巨头发送欧元和美元的人。他特别点了德国和匈牙利的名,称其阻止了欧盟的统一行动。
林德纳表示,德国将尽快采取行动,但没有证实这将在一年期限内实施。
在柏林,这个问题似乎给三党执政联盟带来了一些压力。林德纳领导着主张利伯维尔场的自民党,这个党不是社会民主党和绿党的通常合作者。
与此同时,绿党领袖、德国外交部长贝尔博克表示,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肯定会在年底前结束。但肖尔茨领导下的德国总理府似乎在这个问题上最为谨慎。
2
从柏林墙倒塌到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德国的角色为何引人关注
尼克·罗宾逊(Nick Robinson)
BBC“今日”栏目主持人
2022年3月17日
就在三十多年前,我爬上了柏林围墙,在这之前的近三十年里,这道围墙将无数德国家庭和朋友拆散,分裂了这个国家,也将欧洲的分裂具体化。
在1989年11月那个激动人心的夜晚,我和成千上万的人一起屏住呼吸看着,一个勇敢的年轻人敢于从墙上跃入当时的“无人地带”。若还在几天前,他这样做会被枪毙,原因是为了加入所有那些因敢于“尝试弥合”德国东西之间的差距,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之行列。但在围墙倒塌的那个晚上,他却没有死在枪下。
1989年那一代人的孩子们将不会如同他们的父母那样享受同样的自由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再相信战争仅是过去曾发生的事。
他向一名神情迷茫的东德士兵伸出一朵花,后者在停顿了一段时间后,伸出手来,接受了这个像征和平的姿态。围墙的人群疯狂地欢呼起来。
柏林墙倒塌——1989年11月的波茨坦广场过境点。
他们,也是我们——彼时梦想着欧洲可能是“自由和完整的”,人们可能很快就能自由选择谁来治理他们的国家,无论他们住在柏林还是布拉格,华沙还是布达佩斯;也许,只是也许,有这梦想的人也住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
现在,我回到了柏林。这座城市正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由于普京(Vladimir Putin)决定入侵乌克兰并轰炸该国平民,这个梦想已然破灭。
现任德国领导人总理奥拉夫·肖尔茨(Olaf Scholz)谈到这次是个历史性转折点。在德语中,他们用这个字词代表历史转折(他们形容任何事都有个词):zeitenwende。
肖尔茨还宣布他的国家现在将向乌克兰提供真正的军事援助。
德国总理奥拉夫·肖尔茨(Olaf Scholz)
德国的转变
几周前,肖尔茨的政府还曾因提供5000顶头盔装备乌克兰军队而受到外界讥讽。而德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不得不下台,因为他称普京入侵乌克兰想要的只是尊重,而且他或许还该得到这个尊重。
但德国总理现在已经承诺在该国增加国防预算,金额是1000亿欧元(约840亿英镑)。这意味着这个国家将很快成为欧洲最大的军事强国和世界第三大军事强国,仅次于美国与中国。
不久之前,这一前景在国际间会带来恐惧,在国内则会受到抗议。
俄罗斯驻德大使馆,位于过去的东柏林。
作为一个年轻人,他自称为“1989年一代”成员的尼尔施·斯密特(Nils Schmid ),曾在当时还属于苏联的乌克兰求学。如今,他是德国国会议员,也是执政的社会民主党(SPD)的外交事务发言人。他告诉我,他和他的同胞们现在不得不接受——分割欧洲的“铁幕”已经移动了。曾经,这个像征“铁幕”的柏林围墙,离他现在办公的地点只有几百码距离。现在,在围墙倒下很久之后,另一道墙却在北约国家(其防卫得到美国的保证)与那些指望莫斯科的国家之间的边界上出现。
在斯密特先生办公室的对面,是庞大的俄罗斯驻德大使馆,位于过去的东柏林。它现在受到警察的保护,沿路路障被民众装上了反战的装饰。一条毯子摆在地上,上面放满了柔软的玩具,向路人传递的信息是:这可能是你在乌克兰死去的孩子们。
在那里,我遇到了麦克,一个来自德国西南部黑森林区的自行车手。他正在他的山田单车旁录制影片,他把单车重新漆成了乌克兰国旗上的蓝黄两色。他从德国西南骑了8个小时到柏林,带着一个活页夹,里面装满了600份要给普京的信息,这些信息来自他的德国友人、邻居和同事的信息,呼吁这位俄罗斯领导人立刻停止战争。
3月14日,乌克兰民众在柏林排队领取手机卡。
但是,俄罗斯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拒绝接受这些信件。麦克称他开始意识到,光与俄罗斯对话(过去被称为调和策略)是不够的。柏林现在必须准备好与莫斯科对抗。
这意味着1989年那一代人的孩子们将不会如同他们的父母那样享受同样的自由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再相信战争仅是过去曾发生的事。
事实上,最近的一项德国民意调查显示,70%的德国人担心这场战争的蔓延。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就像有人说,被这场入侵推出家门的乌克兰难民正以每天一万人的速度从火车上涌入柏林的车站。
无论如何,莫斯科发起的这场入侵正在重新塑造这个欧洲最强大国家的想法,这也将产生很大的后果。而后果如何,德国才刚刚开始思考。
至少你得是40岁以上的人,才能记得1989年11月隔离墙倒塌的那一天。而2022年2月和3月的这些日子,正开始变得与89年的那些日子同样重要......
3
德国暂停审批北溪2号:
地缘政治背景及俄欧“通气”前景
2021年11月24日
该管道花了五年时间铺设完成。
在欧俄地缘政治矛盾上升之际,德国暂停批准有争议的从俄罗斯到德国的北溪2号(Nord Stream 2)天然气管道项目。它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前景?
北溪2号在关键的冬季到来之前开通向欧洲大量输送天然气的希望再次显出渺茫。
德国能源监管机构暂停批准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后,英国和欧盟的天然气批发价格又剧烈上涨了17%。
为何德国在世界能源短缺的情况下暂停批准这个项目?已经完工的北溪2号项目何时才能与欧洲“通气”?
德国政治与监管机构
北溪2号是一条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海底通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
在没有北溪1和2号之前,德国从俄国进口天然气要通过欧洲陆地其它国家,包括东欧的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国。
早在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任期内,德国和俄国就已经开始研究合资开通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避免天然气管道绕道东欧可能产生的各种政治与经济问题。施罗德还亲自担任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公司董事。
德国继任的总理默克尔继续推进北溪2号项目实施。但西方包括德国的一些批评人士称,这条管道将增加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德国2021年大选后,默克尔的执政联盟下野,胜选的新一届德国政府中有一些人原来已经对北溪2号持反对意见。
该管道于2021年9月已经完工,但一直受到延误的困扰。
德国能源监管机构表示,管道的运营公司需要遵守德国法律,然后才能认证这个耗资100亿欧元(84亿英镑)的项目。
东欧和美国的经济与政治因素
北溪2号项目将绕过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东欧国家,而这些国家依靠现有的管道获得丰厚的资金收入,将受到过境费损失的严重打击。乌克兰一国仅过境费损失估计每年就高达约20至30亿美元。
乌克兰从前苏联继承了仅次于俄罗斯的欧洲第二大输气网络主要管道和设施,相当于整个欧洲大陆每年天然气需求的1/5。因此,相关设施和工作对乌克兰经济影响巨大。
北溪2号完工消息出现后,欧洲天然气价格一度大幅下跌。俄国方面一直还有指责称,美国反对北溪2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希望向欧洲出售价格更高的美国页岩油气。
除了经济因素外,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关系自2014年以来不断恶化,2021年下半年矛盾冲突不断,甚至出现爆发边境战争的担忧。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将北溪2号描述为“危险的地缘政治武器”,称俄国将以此来打击乌克兰和东欧国家。
美国和英国都在乌克兰与俄国的矛盾冲突中支持乌克兰,并就该项目实施了对俄国的制裁。
即将卸任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也表示,如果俄罗斯将北溪2号管道项目作为作针对乌克兰的地缘政治武器,将可能会对俄罗斯实施进一步的制裁。
德国监管机构暂停认证的决定受到乌克兰能源公司和波兰天然气公司的一致欢迎。它们呼吁欧盟能源团结,以确保供应安全。
欧盟能源需求
北溪2号管道项目财团拒绝就德国暂停批准及项目可能延迟发表评论。
东欧国家不论是和俄国还是和欧盟发生矛盾,俄国通过东欧输往西欧的石油天然气供应都可能受到影响。
根据欧盟的天然气政策,天然气生产商必须与拥有管道的公司分开。
但德国能源供应严重依赖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目前俄罗斯已经供应了欧盟约40%的天然气,超过挪威对欧盟的供应量。
在波罗的海下运行的北溪2号管道将使莫斯科对德国的天然气出口增加一倍,它还将让德国将成为欧洲成为天然气的分销中心。
这个项目对西欧国家来说,也将避免天然气经过东欧带来的经济成本和政治不确定因素。不仅有乌克兰等复杂的因素外,欧盟之外的白俄罗斯与波兰发生矛盾后,就威胁到切断俄国经过该国输往西欧的天然气管道。
北溪2号项目的财团除了德国的Uniper和巴斯夫等大型能源、化工公司外,其他一些欧洲大公司也持有股份,包括英荷壳牌,奥地利和法国等国的大型能源公司都有参与。
德国政府强调,天然气将在未来几十年内继续为德国的能源供应做出重大贡献,并表示与其他化石燃料相比,天然气更有利于气候,因为它产生的二氧化碳更少。
能源政治与前景
但德国也有一些环保组织反对北溪2号项目,认为它与德国在对抗人为气候变化的斗争中的排放目标不兼容。
德国建设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后可从俄国直接进口天然气。
德国监管机构在暂停这个项目审批时也表示,只有当北溪2号项目管道的运营商根据德国法律重组后,才有可能认证批准。
该监管机构表示,其批准程序将继续暂停,直到主要资产和人力资源从其现总部位于瑞士的公司转移到已经新成立的一家德国子公司,该子公司拥有并运营管道的德国部分。
德国监管机构的认证决定可能会使北溪2号项目暂停几个月,因为在它获得德国的批准后,还需要欧盟委员会的绿灯。
路透社报导援引德国政府人士消息说,北溪2号可能要推迟到2022年3才有望启动;但有分析人士对路透社表示,估计认证“最早要到明年4月左右才会完成”,然后欧盟开始下一个阶段“更加严格”的审查。
美国方面,虽然美国仍表示将继续制裁参与北溪2号的俄国公司,但彭博社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美国官员的话,重申了美国不会对参与该项目的德国公司实施制裁的承诺。这一承诺是美国在默克尔卸任总理最后一次访美时做出的。
令一些观察人士感到有些意外的另外一点是,一向强硬的莫斯科对德国推迟审批北溪二号表示理解,称需要耐心。
路透社报导说,克里姆林宫在得知北溪2号审批认证延迟的消息后第一次发表评论时即表示,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说它并不认为这个决定是由政治因素驱动。
目前全球能源市场都存在短缺。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警告,欧洲2021年冬季可能遭遇停电等困难。
4
新冠疫情:“封控”带来次生灾害如何影响上海
2022年4月22日
身穿防护服的人员从运往上海的卡车上卸下标有鲜味生抽的包装箱
汹涌的疫情中,上海面临两难的选择——如果“躺平”,将有不少老年人和基础病患者的死亡;如果持续“封控”,停诊、供应链断裂,以及群体情绪低落将为这座中国最大城市,带来越来越难承受的次生灾害。
封控下,上海面临哪些次生灾害,又有哪些应对措施,BBC中文逐一梳理。
“停诊”带来的次生灾害
北蔡镇居民被连夜拉上车进行转运隔离。
上海封城已经超过三星期,“停诊”成为一部分上海人最怕听到的两个字。比如患有尿毒症的病患,需要每周三次透析,但是封控就意味着医院关门,无处求医。即便陆续有医院开始接受透析,透析名额显著减少,甚至成功拿到名额的病人,还是需要跨过“频繁做核酸”、“缺乏交通工具”等困难。
“化疗引起的呕吐反应,医生说正常情况,切管上呼吸机,但医院有阳病例,设备封起来不能用。到医院了也不让进病房,只能在走廊里视频看了最后一面。”一位母亲去世的上海市民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此外,上海东方医院产科一名姓周的护士在家中哮喘发作,自行用药后仍无法缓解。家属驾车送其到工作的医院就诊,但因疫情防控需要,没有在这家医院得到救治。家属带其至其他医院求诊,但因病情耽误,该名护士不幸离世。
一名妇女站在上海的医院大门前。
此类事件在中文互联网发酵,引起激烈反应,有观点认为,因封控“停诊”造成的死亡个案远大于防控避免的死亡。
2021年2月,《英国医学期刊》发表一篇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团队的研究,分析了新冠疫情爆发的3个月内武汉及中国其他地区的额外死亡率: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增加21%,其中,高血压心脏病的死亡率增长了100%,糖尿病死亡率增加83%。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志杰撰文表示,上海多家医院医疗机构做出事关民众生命的停诊决策,却仅有寥寥几语,不仅没有交代急诊停诊之后的分流建议,也没有能够在公告中让大众知悉其做出的规则依据和具体事由。
“院前医疗急救网络要达到城市地区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的密度。从周护士被转运8公里来看,可以说当时上海市民已经暴露在了急救网络缺陷之中,事故发生具有必然性,降临在周护士则是偶然。”
上海封城严厉隔离措施引发民众抗议
值得一提的是,在封控初期的混乱之后,4月15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明确,“不得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推诿拒绝、延误治疗。”
弱势群体
一位住在上海闸北的志愿者向BBC中文表示,她所在的小区比较老旧,老年人比较多,封控一开始他们消息没有年轻人灵通,也不懂得网购和团购,家里储存的食物较少,而封控开始后志愿者们在微信群里组织团购食品,他们因为手机使用不熟练,而遇到困难。
“而且他们不会支付软件,现在我们一般是上门收现金,记下要什么,帮他们团购。否则吃饭都是问题。还有其他志愿者要帮老人配药和送药,他们很难的。”上述志愿者称。
上海的一个被封锁的住宅区,两位老人在大门口交谈。
另一则广受关注的报导称,一位来自江西省的69岁老人,来上海求医,但因封控而无法就医,只能流落街头。一位市民见他睡在路边,给他一些吃的,相关视频在网络传播,引起网民广泛同情。
香港大学联合多家机构进行的研究显示,疫情中日常生活节奏受到干扰的人群,心理健康负担较重,其中饱受经济压力、较低教育水平、单亲家庭的家长、生活上较为孤独的长者等族群,焦虑或抑郁的发病机率增加。
此外,上述研究还发现,疫情下儿童出现情绪及行为问题的风险增加,停课期间,有特殊教育需要,特别是患有精神障碍的儿童,受到不当对待的风险增加。
综合来看,原本的社会边缘和弱势群体,比如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长期病患,在疫情封控的极端环境中被进一步挤压,而且因为平日的救助方式突然空缺,使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官方语境中,“封控”要保护的也是“弱势群体”。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晓冬表示,老年人和青少年群体本身的免疫力较差,并且新冠疫苗的接种率相对成年人来说也比较低,这造成了这两类人群非常容易被感染。“从保护弱势群体的角度来说,必须要尽快'动态清零'。”
供应链断裂
人们在中国上海的一个被封锁的住宅小区里领取面包等口粮。
对于上海以外的地区,封控的次生灾害则是供应链扰动带来的经济损失。
经济学人智库(EIU)经济分析师徐天辰向BBC中文介绍,中国将工业经济放在首位,过去两年,中国能够迅速控制地区性疫情,保持住全产业炼和物流网络未被中断,出口实现强劲增长。而上海是这种模式的一个重要枢纽: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拥有许多先进的制造能力,并与长江三角洲的其他地区有着密切的供应链联系,而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集群。
“而上海封控,同时波及附近省份,使当地的工业活动和供应链陷入瘫痪。”徐天辰称。
上海一家集装箱运输企业管理人员向中文媒体表示,从上海3月底封控至今,因为人员流动受限,其公司有约四分之三的车不能上路。
身穿防护服的工人在上海家乐福超市徐泾分店的卡车上搬运货物。
上海的重要性也在这轮封控中凸显。以半导体产业为例,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的四分之一都在上海,而且产业链的布局上来说,上海是拥有国内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从芯片设计、先进制造到半导体设备、半导体采莲、半导体封装测试乃至EDA等细分领域,上海囊括了整个半导体的完整链路,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的地区。
以至于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上海如果继续不能复工复产的话,5月份之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尤其是汽车产业。
对于当局而言,缓和经济损失也是重中之重。4月16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了一份文件,指引企业落实死循环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此外,中国政府还设立了一份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不过徐天辰也提醒,尽管政府声称要确保企业在“死循环”下正常运作,但随着封控时间延长,他们的原料库存已经耗尽。这给对中国经济增长起着关键作用的支持工业的经济模式带来挑战。
此外,“服务业中的小型企业是最脆弱的,因为他们仍然需要支付运营成本(租金、水电费、人力成本),同时却失去大部分收入。小型制造商如果暂停运营并被切断国际运输,可能会有失去国际订单的风险。”
群体情绪焦虑
上海长宁区,人们在医院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心理问题是疫情次生灾害的一部分。此前《柳叶刀》上汇总各国研究数据显示,疫情扩大了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人群。
这一情况在上海也有所体现,百度指数显示,三月以来,上海居民对“心理咨询”的搜索激增。近30天,其热度同比上升了253%。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上海居民,面临疫情下的心理余震。
一个名为《照路明》的微信公众号针对1021份上海市民的问卷显示,同比历次调访结果,上海居民的负面情绪已至两年内最高点。四月以来,超过四成上海居民已呈现出抑郁情绪,比例较高。
其中,57.1%的上海居民(居家)本轮隔离已超过20天(截至4月13日)。而无论是其焦虑均值,还是抑郁指数,都高于隔离短于20天的群体。
而一份2021年发表于《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的研究称,非隔离人员的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分布为9.2%与9.6%,隔离人员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则为13.3%与13.6%,差异显著。
上海疫情下的市民生活
前述由香港大学等多家机构共同进行的研究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显示,疫情中焦虑症状的可能发病率分别为14.9%及14%,抑郁症状的可能发病率分别为19.6%及15.3%,当中焦虑及抑郁的发病率增加与日常生活节奏紊乱有正向的关系。
研究人员普遍认为,需要关注隔离人群中的弱势群体。包括一线工作人员、疫情期间受疫情影响最严重地区的人群、经济贫困的人群,以及原本精神健康较差的人群。
上述《英国医学期刊》发表的研究揭示,由于“封城”管理,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减少了37%,但自杀与跌落的死亡率分别上升了66%与43%。
3月28日,一名身穿防护服的上海交管控制进入浦东区方向的隧道入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