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
普京有多种行动选择,包括夺取城市与重要领土。他也可能做出胁迫行动与挑衅政治行为,如外交承认分离的领土。(图/美联社)
俄国打不打乌克兰不只看兵力
美官员曝另一关键指标
2022/01/29
中时新闻网江昱蓁
图为俄国在边界进行军演。(图/美联社)
《路透社》28日引述3名美国官员看法,指出俄国已为乌克兰边境集结的大军,筹备了大量进行医疗手术需要的血液。官员认为,由于血液是否充足,可以作为评判俄国是否做好准备。如今,俄国已筹集大量血液证实美国想法,即俄国「显然」已经有能力入侵乌克兰。
官员们的说法显示美国对俄国积极为入侵乌克兰备战,而感到忧心。华府相信,俄国在与乌克兰的边境地带,至少集结超过10万人的兵力。不过,俄国国防部还没有回应此一评论。
现任与前任美国官员都指出,如果普京决定
挥兵乌克兰,血液储量是否充足,就是判断俄国是否已准备好入侵的关键指标。
※俄国灰色行动
北约秘书长长史托腾博格(Jens Stoltenberg)指出,西方军事联盟正密切关注俄国将部队与武器运往白俄罗斯进行演习。他指出,如果俄国对乌克兰采取进一步侵略,北约就会增加在东欧的兵力部署。俄国的攻击可能包含多种形式,包括网攻、政变与破坏行动。
他表示,「从北约方面来看,我们准备好政治对话;但如果俄国选择武装冲突,我们准备好做出回应」。
※俄入侵将造成重大伤亡
美国防部长奥斯汀证实,美国仍专注打击俄国假新闻,包括任何可做为攻击乌克兰的借口。他表示,「普京有多种行动选择,包括夺取城市与重要领土。他也可能做出胁迫行动与挑衅政治行为,如外交承认分离的领土」。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利(Mark Mille)则表示,相较于冷战时期,俄国部署的规模与范围比任何时候都来得大。「如果俄国入侵,结果将是可怕且造成重大伤亡」。
※和平仍有希望?
尽管俄国总统普京表示,西方还没有解决莫斯科在前苏联时期留下的安全主张;但他也释出善意,表示已准备好持续对话,让战争的阴霾透露出一丝曙光。
针对乌克兰危机,普京在与法国总统马克宏通电后表示,将研究华府与北约近日做出的响应,然后再决定进一步的行动。法国官员证实,普京在电话中强调不希望情势恶化;这与俄外长说法呼应,俄国外交部一直表态不希望发生战争。
至于普京所指的研究华府与北约的响应,乃是美国国务院与北约26日发出联合声明。声明中指出,针对普京于2021年12月提出的乌克兰─北约东扩危机的诉求条件,华府与北约愿意就欧洲裁军、缩编飞弹数量、扩大军演透明度与军事互信机制,与莫斯科进一步对话。
但普京所要求的「北约不得接纳乌克兰入盟」、「切断对乌军事互动」,以及北约不得在波兰以东驻军,华府与北约则表示拒绝。
※回复东欧前华沙公约国家至先前状态
针对普京与马克宏谈话,克林姆林宫回以「美国与北约的回复没有考虑到俄国的关切点」;这包含避免北约扩张、不在俄国边境部署进攻性武器,以及将北约军事能力与基础建设,恢复到东欧前华沙公约组织国家加入北约前的状态。
克林姆林宫强调,「关键问题被忽略了,即美国及其盟友将打算如何遵守安全完整原则。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以牺牲他国国家安全,来加强自己的安全」
超越加拿大大胜北韩输给印度
2022年军力排名台湾名次曝光
2022/01/29
中时新闻网江昱蓁
根据知名军事网站「全球火力」(GlobalFirepower, GFP)公布的「2022年军力排名」(2022 Military Strength Ranking),2021年全球140个国家中,台湾火力指数以0.3215在全世界排名第21位;不但超越加拿大(排名23),更大胜北韩(排名30),但远输给大陆。
比第23的加拿大(火力指数0.3601)、第30名的北韩(火力指数0.4621)还来的高,远逊于第4名的印度及第3名的大陆。相较于「2021年军力排名」,尽管台湾由第22名上升到第21名,但GFP评论却认为,2022年的台湾军力价值是呈现倒退的趋势。
针对台湾与大陆的军力比较;在总排名方面,台湾的排名为21,而大陆为第3。值得注意的是,台湾不论是人力、战机数、火炮、舰艇数、国防预算等各项比较,虽然都落后于中国大陆;但在后备役人员上,GFP认为台湾后备人员高达150万人,占全球排名第一。至于大陆则只有51万人,在全球排名第5。
台湾由于兵役制度的关系,导致后备人力不但远胜中国大陆,更被GFP评比为全球第一。图为义务役士兵实施清枪。(图/中央社)
队规模、港口数)、金融能力(如外汇/黄金与购买力准价)等项目,使得部分小国的军力排名得以超越国土大、却发展不佳的国家。
在2022年军力排名中,前5名依据为美国(火力指数0.0453)、俄国(火力指数0.0501)、中国大陆(0.0511)、印度(火力指数0.0979)与日本(火力指数0.1195)。(图/取自全球火力网页)
该网站指出,自2006年以来,GFP依据人力、空权、地面部队、海上部队、自然资源、后纳入自然资源(如石油产量、储备量)、后勤能力(如劳动力、道路覆盖率、铁路覆盖率、商船船数、火炮数、舰艇数、战机数等传统武力外,也在GFP的军力排名中,除了传统的军队人勤、财务金融与地理因素等50多个项目,为全球140个国家进行「火力指数」评比,并排序出军力排名。
2022年军力排名是以2021年相关资料为依据,前5名依序为美国(火力指数0.0453)、俄国(火力指数0.0501)、中国大陆(0.0511)、印度(火力指数0.0979)与日本(火力指数0.1195)。
虎年中国经济:多放松,多休养,少折腾
撰写:安邦智库
1月29日“每日经济”分析专栏。
多维新闻网2022-02-03 10:25:03
刚刚过去的牛年是极不容易的一年。中国经济全年增长8.1%,GDP规模增至114.4万亿元,但资本市场的表现与此大相迳庭。上证指数在牛年开市(2021年2月18日)之日收盘即为全年最高点3675.6点,而牛年收盘日(2022年1月28日)3361.44点竟然为全年最低点,全年下跌8.5%。这意味着,过去一年A股在波动中走了下坡路。同期,道琼斯指数从31493.34点涨至34725.47点,一年涨幅约10.3%。
与A股的低迷相比,中国在实体经济领域也不轻松。在新冠疫情方面,国内虽然整体防控较好,但全年数次被多地散发的疫情打乱,目前国内仍有多处疫情。疫情波动对经济复苏进程造成干扰,每次经济之车刚刚启动加速,就因疫情而突然踩剎车。疫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的打击,也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结构性问题方面,过去经济快速增长期积累的多种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回旋空间越来越小,有形成“刚性”结构性风险的可能。房地产市场就是一个典型领域,多个“头部”房企面临规模庞大的债务违约风险,使得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极为艰难。
在政策层面,过去的一年很不轻松。各种各样的市场整顿政策不断出台,如全国性的整顿教育培训行业,打击资本野蛮生长,金融监管部门痛打“灰犀牛”,互联网平台经济领域的持续反垄断、“减碳”发展下的各种调控……客观来看,持续不断的市场整顿也对经济复苏过程造成了“干扰”,每一个单项正确的调控政策,合并起来后的效果却事与愿违,引发或衍生出不少系统性的问题。对于安邦智库(ANBOUND)多次指出的这类问题,中财办的官员形容这是“合成谬误”。此外,政策执行中的“层层加码”也是影响各地经济运行的重要阻碍因素,造成了所谓的“分解谬误”,多个地方连份内工作都开始缩手缩脚。
成绩斐然,形势复杂,风险系统,挑战艰巨,这就是2021年中国走过的路,也是2022年中国要面对的现实。在新的一年,应该怎么办?
对于来自外部环境的客观变化,比如新冠病毒的变异和传播、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以及国际地缘政治博弈,这实际上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只能去适应。但对于很多内部因素,我们则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来寻求改变。在2022年,政策部门需要认真总结为什么会出现“合成谬误”与“分解谬误”,如何调整我们的政策出台与执行。
作为独立的智库机构,安邦的研究人员认为,2022年及未来几年的中国经济政策,应该恪守“两多两少”——多放松,多休养生息;少折腾,少整顿。
整体来说,“两多两少”是指政府部门要放松对市场的“管制”,多发挥市场的作用——包括降低市场准入门坎,多让市场来决定资源分配,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及作用,不要形成新的计划经济或管制经济。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正确理解“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我们看来,“党领导一切”是政治原则,“领导一切”并不意味着党要事无巨细地管理所有事情,全部都用同等力度对所有细节去“一竿子扎到底”。
对于企业和市场,要多放水养鱼,减少政出多门造成的“合成谬误”,减少对企业的骚扰,让市场和企业去逐步恢复,去构建发展生态。尤其是少折腾、少整顿,是指在此前整顿和调整的基础上,不要再动辄再搞大力度的整顿和调整,避免对市场和企业造成太多折腾。我们应该相信中国在此前改革开放中积累的成功经验,相信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认为,经济建设对于2022年的中国经济有着特别意义,中国要特别警惕2022年出现经济失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发布年度评估报告,对中国经济放缓多次提出了警示。IMF预期,鉴于中国的消费持续疲软,预计中国今年的GDP将增长4.8%,低于之前预测的5.7%。IMF还指出,中国的反弹在很大程度上仰赖国有部门的投资以及出口,这种投资驱动的复苏,已经逆转了此前来之不易的经济再平衡方面的改革进展,加大了中国“实现中期可持续高质量增长的难度”。IMF还呼吁中国要采取措施,以确保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竞争时的公平性。此外,各个监管机构要加强政策协同,减少一连串“看似并不协调一致”的行动来造成更大的政策错误。这就是所谓的“合成谬误”。
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挑战,不排除出现经济失速的风险。在虎年,中国在政策领域应该多放松、多休养生息,少折腾、少整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