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yang
莫尔兹比港(Port Moresby)
1
莫理循在波文换乘了另一艘汽船去库克敦。他在那里找到了一个便宜的客栈。
客栈女老板非常和蔼可亲,当地的镇上人都叫她“大家的安妮”。
莫理循在库克敦逗留期间,一艘“恩兰丸号”教会纵帆船也抵达到那里。船上载着两个著名的传教士,W.G.劳斯牧师和詹姆斯.查默斯牧师。
“恩兰丸号”归伦敦宗教协会所有。W.G.劳斯牧师和詹姆斯.查默斯牧师曾数次乘坐此船,到尚未开发的新几内亚传教,还到过巴克斯特和弗莱河流域,考察过从莫尔兹比港到米尔恩湾的海岸地区。
W.G.劳斯牧师和詹姆斯.查默斯牧师的经历让年轻的莫理循羡慕不已。
那时的莫理循已下定决心完成自己的梦想:从诺曼顿徒步穿越澳大利亚。
性格内向的莫理循开始用写信的方式给詹姆斯.查默斯牧师致信,询问是否可以在他们的“恩兰丸号”上打工,换取乘船的权利。乘坐他们的船去传教团所在地莫尔兹比港,然后再去星期四岛,最后到达诺曼顿。
莫理循的信写得很好,显然是为了能打动这两个著名的传教士:
我是个优秀的舵手,这一点我非常自信。我不要求任何报酬,不介意恶劣的生活条件,甚至十分乐意睡在甲板上……您一定可以理解我为什么愿意这么做。
我之所以不惧怕恶劣的生活条件,之所以要尽量节省旅行开支,那是因为我没有忘记,我所花的是我父亲的钱,而不是自己挣的。
此外,我一直认为,人只有在努力奋斗、寻求幸福的过程中才会体会到幸福的滋味。越是艰苦奋斗,享受的乐趣就越大。
我还有个优点,烟酒不沾。
W.G.劳斯牧师和詹姆斯.查默斯牧师接受了莫理循的请求,允许他到“恩兰丸号”上打工,换取乘船的权利。
2
莫理循在“恩兰丸号”上和水手们睡在一起,承担值班任务。他还时常露一手娴熟的舵手技术。
莫理循陪同查默斯牧师从莫尔兹比港到阿罗巴岛去传教。
莫尔兹比港位于巴布亚湾的海岸上,在新几内亚岛的巴布亚半岛西南海岸。这座城市在19世纪下半叶成为贸易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是1942-43年间日本帝国军队征服的主要目标,是将澳大利亚从东南亚和美洲切断的集结点和空军基地。
第一个看到它的英国人是皇家海军上尉约翰·穆尔兹比(John Moresby),1873年为纪念他的父亲,海军上将费尔法克斯·穆尔兹比爵士而命名。
尽管莫尔兹比港被中央省包围,它也是首都,不是该省的一部分,而是国家首都区。传统的土地所有者,即Motu和Koitabu人民,是Motu
Koita议会的代表。
莫尔兹比港地区的莫唐人用罐子换来西米,其他食物和独木舟,从哈努巴达和其他建在高跷在海湾水上的村庄中航行。他们的语言Motu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官方语言Hiri Motu的基础。
莫尔兹比港属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是新几内亚最干旱的地方。
雨季始于12月,5月结束。旱季涵盖了剩余的六个月。这是由于南部的东风与海岸平行,城市被高山包围。根据一年中的不同时间,平均高温范围为28至32°C,而平均低温几乎没有季节性变化,徘徊在23°C左右。
莫理循陪同查默斯牧师到阿罗巴岛去传教后,又返回到莫尔兹比港。
莫理循此行并没有调查和采访任何有关奴隶贸易或奴工生活的事。他只是陪同查默斯牧师去做一些传教的事。
期间,莫理循唯一能做的也是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与和博物学家安德鲁.戈尔迪一起打鸟。
伦敦的一家苗木培育公司曾派安德鲁.戈尔迪到新几内亚考察过。他对莫理循讲述了一些有关新几内亚的事。
莫理循跟着博物学家安德鲁.戈尔迪,在阿罗巴岛潇洒了几天。
在这段时间里,莫理循显然没有注意或收集到什么有关奴隶贸易的信息。
3
托雷斯海峡
莫理循回到莫尔兹比港后,告别了W.G.劳斯牧师和詹姆斯.查默斯牧师,也结束了在“恩兰丸号”上的临时打工生活。
莫理循在莫尔兹比港换乘了一艘中国平底帆船“王星号”,前往库克敦。
这艘 “王星号”中国平底帆船满载着时令海鲜产品,那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美味佳肴海参,海参是一种裸腮亚目软体动物。
“王星号”平底帆船的船长是中国广东人,会打水手结,还会掌舵,是船上唯一懂得航海技术的人。
船上的其他人,有12个中国人、两个新几内亚男孩、一个拉拉汤加岛的妇女和一个马耳他混血儿,只些人只会熏制海参。
“王星号”开航16天时在博罗角遇到了当头风,不能继续行驶。
莫理循的弟弟艾里克是个“成功的典范”,而莫理循却是“失败的典型”。莫理循在“王星号”不能继续行驶时偷闲给他在莫尔兹比港的表妹伊里莎白.卡特写了一封信:
我的宝贝(莉奇):
面对墨尔本大学的考试,我诚惶诚恐,简直认为自己是头令人无法容忍的大蠢驴。
这场风波过后,许多人有礼貌地暗示我应当朝别的方面发展。结果,不管是否心甘情愿,我都只得离开墨尔本,目的是为了使我们家不再蒙羞……打那以后,我就开始四处游荡。
现在,我是个远离文明的流浪汉,只配干些打打扫扫的无聊粗活。看样子,我这辈子是拿不到医学学士或外科硕士的文凭了,恐怕这辈子只能当个庸庸碌碌的水手了。
我现在搭乘的是一艘不太安全的小帆船……我现在显得很憔悴,人也瘦了许多,因为船上食物不足,吃的只是干面包和大米,偶然还吃点鱼。
“王星号”整整航行了23天。“王星号”船长与“卢娜号”船长一样,并不精通航海。在23天的航行中,有一次船长估计自己位于库克敦南80英里处,可实际位置是库克敦北120英里,南辕北辙差得太远了。
4
莫理循顺道参观了托雷斯海峡的珍珠养殖场,访问了星期四岛。
托列斯海峡是位于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的美拉尼西亚岛之间的水体,海峡最窄处宽约150公里;南面是约克角半岛(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最北端),北面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西部省;海峡是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太平洋诸岛间海上联系的重要航道。
东连珊瑚海,西通阿拉弗拉海;长约130千米,宽为59-170千米。海峡南浅北深,平均水深50米,最浅处仅14米;海峡内多珊瑚礁和小岛,大部分是珊瑚礁,东部的则是火山岛,且暗礁和岛屿使船只的航行较危险,但它仍是重要的国际海洋航道。
托雷斯海峡处于宽阔的大陆架上,在二、三百万年前还是陆地,后因新构造运动,发生相对陷落,海水浸没而成海峡。海峡位于低纬度,终年高温潮湿,发育了多种类型的珊瑚礁以及大量珍珠和海参、大螯虾等。
海峡中各岛在行政上均属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管辖。星期四岛上的肯尼迪港为托雷斯海峡区域的行政中心、贸易场所和采珠业的基地。
之所以造成今天的局面大概有三个原因:
首先,巴新是澳大利亚的殖民地,能够独立已经烧高香了,跟澳大利亚争岛屿,效果肯定不理想;
其次,岛屿上的原住民,跟巴布亚人还不太一样,
岛屿的原住民是托列斯海峡群岛人,其部落有独特的文化和在群岛以及邻近海岸上存在已久的历史,澳大利亚那么富,而巴布亚那么穷,即便是让岛上的原住民自己选,结果可想而知;
最后,巴新也不是没有得到任何“安慰”,其中又两点安慰还是比较有分量的:
一是,达鲁岛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部的一个岛屿,首府名镇,居住着该岛2万多人口,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3.7公里,面积为14.7平方公里,海拔高达27米,该岛与北部的大陆,特别是奥里莫河口,相隔3.5公里宽,其南部还有较大的布里斯托岛的最短距离为1.3公里,这两个岛是少数几个不属于澳大利亚,但属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之一,它也是人口最多的托雷斯海峡群岛,该岛是一个火山岛,又澳大利亚的矿业公司,也有一个国际机场,商业航线服务达鲁机场每周四天;很明显,岛上的原住民居民全部是巴布亚人。
另一个就是在《澳、巴海洋边界条约》中,双方约定,虽然岛屿全是澳大利亚的,但是巴方一侧的大陆架的海底管辖区还是得到保障的,只是上覆水域确定为澳方的专属渔区,简单点说,澳洲人可以打鱼,而巴新人可以采油,前提是巴新有着能力吗?
托列斯海峡之所以被认为是很危险的地带,不仅有刺猬一般的暗礁,还有住在这一带海岸的土著人。
5
托雷斯海峡
欧洲首个在托列斯海峡航行的人是葡萄牙海员托列斯——西班牙桂 洛斯的考察队的副司令。1605年,考察队从秘鲁航行至南太平洋,桂洛斯的船只返回墨西哥后,托列斯继续他预期经摩鹿加群岛到马尼拉的航行。他行经新几内亚以南海域,可能也看到澳大利亚的极北处,但并无确切纪录证明。
在1769年,苏格兰地理学家亚历山大·道尔林普找到了托列斯这次到马尼拉的航行纪录,他并以托列斯的名字为托列斯海峡命名。
在1770年,詹姆斯·库克占领整个澳大利亚东部,他沿澳大利亚海岸航行时曾经过托列斯海峡。伦敦传道会在1871年到达达恩利岛,托列斯海峡群岛此后在1879年被昆士兰占领。
托列斯海峡上有数组岛屿,称为托雷斯海峡群岛。
在最少274个岛屿中,17个有人类永久居住。这些岛屿有不同的地形、生态系统和形成的历史。其中几个靠近新几内亚海岸由冲积土沉积而成的岛屿地势较低,是由河流的流出物所组成。
澳大利亚土著人是澳洲大陆上最早的居民,属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住点,分散在整个澳洲大陆。在欧洲人占领这片大陆之前,共有500多个部落,人数达75万之多。
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文化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迄今一直充满活力的文化。艺术是土著人生活的中心,在土著人看来,艺术与宗教有着天然内在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把过去与现在、人类与超自然世界联系起来。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同时也表达了个人与集体的特性以及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
大陆的澳大利亚土著部落在庆典中通过身体绘画和个人图腾的符号进入到精神世界,而托雷斯海峡岛民基督化前的精神性却是通过宗教仪式的物品的创造,特别是庆典用的面具赋予的。事实上,面具是宗教仪式的焦点。在宗教仪式的过程中,参与者通过一种无意识的释放体内的压力而寻求超越每一天周而复始的单调性。
由阿尔弗雷德∙ 克尔特∙ 海顿和其他人从1800年代中期收集的老式的拟人面具通常是由数件错综复杂的龟壳雕刻组合而成,外缘佩有精细绘画的贴饰,或刻饰和填充的图形和装饰。这些面具的制作者巧妙地描绘了精细详细的脸部结构,如颧骨,耸起的前额,由于佩戴沉重的木制佩饰而造成的耳朵拉长和耳垂肿胀。
古老的面具周围的scriffito或刻饰也可以在古老的珍珠贝壳装饰品,鼓,竹制烟斗,石制旋转陀螺,壳制的刀和雕像上找到。上面的图案都是根据不同的物品和传统,宗族和部落群体而定,而且可以根据特定的意思和不同的从属关系有不同的解释。托雷斯海峡岛民是以血缘关系来直接决定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每个岛屿都拥有它自己的传统故事和创世神话。在讲述故事时,通常会伴随一段家系历史,这段历史还会联系到听者在家族系统里的位置。因此刻饰装饰物就成为了艺术家的标记,一个艺术品的含义的装饰,一个艺术家所属宗族、部落和出生地的符号。
6
星期四岛筿
星期四岛筿(Thursday
Island)是澳大利亚岛屿。位于约克角半岛北端海岸外托雷斯海峡。最高海拔114米。部分地区有林木覆盖。
星期四岛筿产珍珠贝、海参。东岸肯尼迪港能泊中型船只。为附近霍恩(Horn)群岛地区行政中心。主要城镇为东岸甘乃迪港,居民有马来人、华人、日本人和美拉尼西亚人,主要从事采集珍珠、海参等。
莫理循访问星期四岛时,他说自己曾与这个岛的实际统治者、警务司法官享利.切斯特住在一起。
莫理循说,切斯特有个非常漂亮的花园,奇怪的是,里面的花匠都是犯人。
莫理循注意到:警务司法官享利.切斯特的量刑相当奇怪,竟然根据季节和他家花园的状况而增减。
如果享利.切斯特正如莫理循描述的那样,那么这个星期四岛的实际统治者、警务司法官,怎么可能让一个穷游到此的流浪汉与他居住在一起?
显然,莫理循的这些描述,无人能给出明确的证据。就像他在游记中常说的那些经历,如遇到险情的描述。还有他临危不惧的胆识。
唯一能证实的是,莫理循此行并没有认真采访过有关奴隶贸易的事,也没有与矿奴、糖奴们近距离接触过。
莫理循背离了当初《时代报》老板戴维.赛姆要求他去调查“黑奴贸易”的真实情况。戴维.赛姆给了莫理循一个定调:那就是否定反“黑奴贸易”的言论。
莫理循并不是“黑奴贸易”支持者,也不是一个 “反黑奴贸易”者。他只是个失学后悲观无助的年轻流浪汉。落拓的莫理循找份临时工也难,他的困境是无法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