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10月2日星期六

第1章 莫理循先祖族徽为何是根漂木

 


 瀋陽 著

Shenyang

蘇格蘭高地

苏格兰高地(传说中有怪兽出没的尼斯湖就在小城)

 

1

 

莫理循是个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末期的遗民,沾染着19世纪90年代盛行的帝国主义习气。在莫理循罗曼蒂克的眼光中,那些由流氓无赖、空想家、诗人、承包商、占卜预言家、红利追逐者组成的稀奇古怪的阴谋集团的行动竟成了“十字军的壮举”。他看不起土著人,看不起异教徒,认为他们都是未开化的无知愚昧者。他对大清的贫民是如此看,对新西兰的毛利人也是如此看。

当莫理循游历中国大西南之后,去了缅甸、印度,又去了新西兰,在离开新西兰时,登上了从奥克兰到澳大利亚的航船。

 

2

 

莫理循认为,那些尚未开化的非欧种族,无论多么愚昧无知,“都宁愿维持自己极为糟糕,甚至是腐败的统治体系,而不愿意在异族的统治下俯首帖耳”。莫理循觉得这一点实难理解。虽然他对英国统治者不屑一顾,但是他从没有怀疑英国统治的合法性,包括大英帝国的殖民政策。

其实,这个号称中国通的洋人虽然担任过中华民国前四任总统的政治顾问,但他没有读懂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他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中国人的家庭观和国家观。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厚重的家庭观念。中国文化中有一点最为突出,即是关于家庭的观念文化。在世界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即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事实上的确如此,中国的父母们勤劳一辈子都是为自己的子女,下一代的一切都是中国父母的牵挂和奋斗的理由,然后下一代成人之后再度重复相同的事情,可以说家庭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中国的古文明发生于黄河流域并逐步扩展长江流域以及其他更广大的适合农作的地方,最终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成为中国的农耕文明模式。在农耕文明下,作为生存基础的生产活动就是农业生产,在中国的农业生产中有这样的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原始社会的公共劳动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为了更好的生存,部族村落成员是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的,部落成员之间没有贫富的差别。

第二个阶段,由于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了部分的财产剩余,有了私有财产,产生了贫富差别,阶级开始分化,一小部分人开始不在从事劳动生产转而靠剥削其他成员的劳动成果来生活,在这个时期内中国早期奴隶制国家开始建立和发展,即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氏族公社还存在着,氏族公社成员依旧有共同劳作的行为,但已经有了私田这样独属自己的田地,在共同劳作的同时也耕种私田,比如周代的井田制的劳作方式。

第三个阶段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阶段,即小农经济阶段,这种生产方式贯彻中国古代的绝大多数时间段。

在中国农耕文化中,家是一个基本生产单位,而中国的农耕社会特别漫长,这是中国人家庭观念重的最基本的原因。基本的生产单位,又是基本的生存方式,一栋房屋,数亩田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再繁衍成张家村、李家寨,寨老族长,家族宗祠,抱团求强。

关于家族,现今的城市年青人,可能很少有人弄得清什么是三大姑八大姨了,还有什么姨甥、舍甥等等,但在不少农村地区,哪怕是目不识丁的老年妇女,却可以说得头头是道。

关于家庭观念重,重在哪里?且看中国人留下的传家宝:养儿防老;前三十年靠父母,后三十年靠子孙;百善孝为先;光宗耀祖;家和万事兴;勤俭持家;多子多福;早插秧,早结谷,早结婚早享福;父母在,不远游;家丑不可外扬;儿孙绕膝;含饴弄孙。等等。

农业社会,是一个重经验,抗风险弱,生产力低下,少变化的社会。子曰: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其父之道,可谓孝矣。三年是指长时间。孔子的意思是说,父死后,还能长期不改父亲立下的规矩去办事,才可称为孝。

靠天吃饭,子守父业,遵从经验,能保平安,家庭观念中也无奈地包含着保守。

直至今天,中国城镇化据称约占一半了,在农村,国家仍认为,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仍然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现在的城市城镇化约占一半,数亿的农民工,虽然进了城,但每临春运,他们是最大的一支返乡大军,哪怕数千公里之遥,也在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奔家而去。这恐怕也是中国家庭观念中最壮观的挽歌了。

家庭观是个人在社会情境中对于家庭及其发展所持的一种价值取向,是个人对家庭中相关事务的态度、认知与信念,并影响个人经营家庭生活的策略。虽然每个人的家庭观很大部分是由自己选择和决定的,但社会所呈现的传统、价值、道德和标准,都会对家庭观产生影响。

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视家庭,并拥有一套清晰系统的家庭观。传统家庭观又多与儒家礼法相关,主要隐含于传统的典籍、俗谚与文学作品中。

中国传统家庭观主要有四个面向:

第一,以传宗接代为最终目的的生育观。在中国古代重视宗族传承的观念下,家庭的首要目的在于传宗接代,以实现继嗣。

第二,尊卑有别的家庭伦理观。传统家庭被父权、夫权笼罩。在传统社会,子女对父母言行的绝对遵守或遵从。“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若以父母之命为非,而直行己志,虽所执皆是,犹为不顺之子,况未必是乎?”

第三,源自父权社会制度的从夫居居住观。《诗经》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可知女子以出嫁为一生归止之所,称于归。

第四,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观。《礼记·内则篇》有曰:男不言内,女不言外。女不言外指的是女子不接触家庭领域之外的社会,女子一旦嫁为人妇,相夫教子就是其本分。姑且不论传统家庭观中的不合理成分,单就其对我国传统家庭发展而言,指引作用,无出其右。

东方血缘社会历史道路使中国的家庭模式及概念和功能,都获得了不同于西方社会的极大的特殊性。简单讲,西方社会往往以个体为中心, 家庭地位和功能相对次要,而中国传统社会往往以家庭为中心,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或细胞。中国社会由不同个体按亲疏关系组成网状关系,是放大了的。汉语中的国家,就是因为家族血缘关系在国家社会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可见,中国传统社会属于家国同构的社会历史模式。这种模式在政治理念上是把当作来治理,而在家庭观念中则是把治家和治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看待的。儒家文化就是感悟到了当时中国社会关系的血缘宗法性质,看到了忠孝德治对于国家秩序稳定的重要,把齐家治国提到同等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又把孝亲、尊祖等家庭伦理扩展至国家治理,他们认为如同以孝道伦理维护宗族一样也应以忠孝伦理维持国家。在他们眼中,孝道是维系整个社会秩序的支柱。而孝道是源于天然血亲之爱中,爱亲之情,仁爱之心天生就有,人性本善,人道天生。人道即是天道在人世社会的体现。

把家庭和谐作为社会和谐的基础,把家庭成员之间的义务和责任建立在亲情仁爱的基础上,这是中国特色也是中国家庭文化传统中积极的因素。

正是由于家庭在中国社会中有着独特的政治和文化地位,使概念对于中国人言有了极特殊的涵义,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够像在中国文化中这样凸显和丰富,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人,对家的依恋能够像中国人这样强烈。在中国家文化观念中,的地位和意义超越着个体,在人生中甚至具有的意义。就是那个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是可以永远依赖和寄托我们身心的居所。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讲,人生道路上如果没有一个,在精神上就会永远处于居无定所的心理感觉中。

翻遍莫理循的所有书信和报道,也找不到他对中国人的家庭观、国家观的论述,一个不懂将齐家治国提到同等地位的中国,又怎么能用西方价值观为中国社会把脉?

3

莫理循有家庭观、国家观吗?显然没有。这还得先从中西家庭观的差异说起。

只要有家,就有家庭观念。在西方国家,有过文艺复兴,有过工业革命,有过新大陆发现,有过数百年的资本主义孕育史,服从于竞争的需要,产生了一系列新观念新规则,子女成年,就该去拚搏自立,宁可给遗产,也不愿让子女在身边享福。人人都该以自己的本事立世,这是竞争的道理和成果。

当中国许多家族式企业红火时,西方人早已有自己的资产组合及管理方式了。在家庭观念上,中国与西方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西方家庭中出身的孩子在独立自主方面要强一些,而中国人更强调家庭的和睦、强调孝道文化以及子孙满堂的幸福观。那么,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区别呢?

这与中西方的文明发展的模式有关。世界上早期的文明都会经过宗族部落阶段,在这个阶段都是重视部族观念的,但因为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以后的发展方向也会有所不同。

从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阶段来看,能够体现出影响中国人关于集体、宗族以及家庭观念的最大的因素即是农业生产方式的组织的结构。从一个大的部落到一个同姓同宗的宗族再到一个个家庭,中国古代的劳作组织从始至终都体现着关于集体、血缘以及家庭的特点,由此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都会体现出这些特点,比如说宗法制、家国一体、兴修族谱以及祖先崇拜。这与西方是完全不同的。 

西方的文化基因是商业文化、海洋文明。

在西方的早期,古希腊文明时就有这样的趋向,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古希腊人常常会做出一个选择,即将家中的一个又一个孩子派出殖民或者到处经商,这种经常性的家庭成员的分离,所造成的是家庭观念的淡薄,以及对自由、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的保护的思维特征,总的来说就是西方的文化更重视的个人而不是集体,所以才会产生重视保护个人自由平等的思想,并一直贯穿西方的历史进程。

在近代随着西方的崛起,殖民行动以及商业的发展,关于自由平等、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的理念,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的同时也在进一步的深化,其中的一些原则成为西方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理论基础,另外这些理念也被殖民地国家的人民作为反殖民统治的思想武器,并取得最后的胜利。但由于长期的殖民活动,这些殖民地国家的民族和文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因而带有西方思维的特征,形成与中华文化存在很大差别的文化社会。

不过,虽然西方文化关于家庭、集体等等方面与中国人有不同的看法,但谁能明确两者之间的高下之分?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 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西方改变不了东方,东方也取代不了西方,南方与北方同样消灭不了差异。求同存异,无论东西南北,适合自身的便是最好的选择。

 

4

 

分析莫理循的家庭观认知源起,不妨先查看一下他的家庭背景。

莫理循在新西兰有个远房亲戚,当莫理循出了名后,这个爱虚荣的远房亲戚就开始收集莫理循宗族资料,他曾向莫理循打听过他的家族史。

莫理循回答说:

 

说句老实话,我对自己家族的早期情况几乎一无所知,甚至连祖父的教名也不知道。我知道,他在阿尔泰崖一户叫戈登.卡明人家的农场里当监工。我祖父在爱丁基里有座小农场……我曾去过在爱丁基里的祖厝,那里离佛里斯很近。我在老家看到两头牛、五只羊,但根本没兴趣打听自己的老祖宗是哪里来的。

 

显然,莫理循承认他对自己家族的早期情况一无所知。那个戈登.卡明是谁?

在苏格兰历史上确实有个叫戈登.卡明的人,他的全名是鲁阿林·乔治·戈登·卡明Gordon-Cumming

 

魯阿琳·喬治·戈登-Cumming00.jpg

鲁阿林·乔治·戈登-

Roualeyn George Gordon-Cumming

 

从早年开始,戈登·卡明就以对运动的热情而着称。他在东方逗留期间,奠定了他的狩猎奖杯和标本集的基础。戈登·卡明的狩猎奖杯收藏于1851年在伦敦的南非博物馆”。

戈登·卡明撰写的缩写版本于1856年出版。他的著作讲述了他的功绩故事。但是评论家戴维和查尔斯·利文斯通对此“功绩故事”表示怀疑,对戈登·卡明的野蛮屠杀野生动物的令人作呕的细节的不认可。利文斯通认为戈登·卡明是发疯的苏格兰人,这使他陷入困境。

1858年,戈登·卡明居住在伦敦, 1866年在那里去世。

但是没人能够证实莫理循祖父曾在这个戈登.卡明的农场里当过监工。

 

5

 

挪威峽灣

挪威峡湾

 

莫理循对其在新西兰的那个远房亲戚还说过这一些话:

 

詹姆斯. 莫理循牧师对家族史很有研究。我记得,他曾发现我们是挪威国王私生子的后裔(这使他感到很高兴)。他在研究家族史时,还发现一件令他不太高兴的趣事。他的一位祖先因为一只羊的归属问题遇到了麻烦。在法庭上,他的解释没能使审判席上一个严厉的绅士感到满意。我相信,这只羊的归属问题最终也不了了之。

 

结束这番有关族谱的谈话时,莫理循建议他的亲戚去查询爱丁基里教堂的登记册。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莫理循家族肯定是挪威斯堪的纳维亚人后裔。

9世纪开始,挪威被许多小王国统治而且受到侵略集团进攻。公元900年,国王霍尔法格统一挪威。约950年,为挪威史溯之始。

 

美麗的挪威風光

美丽的挪威风光

 

今日挪威,位于北欧。国土面积为385155²,海岸线长2.1万公里。挪威是个南北狭长的山国,南部小丘、湖泊、沼泽广布。挪威是世界重要的海事国之一,其海岸线曲折,近海岛屿达15万多个,既是优良港口,又是风景优美的游览区。

挪威是北欧国家,海岸线极其蜿蜒曲折,构成了挪威特有的峡湾景色。此外,挪威还与芬兰、俄罗斯接壤。挪威的领土还包括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首都为奥斯陆。

挪威(Norway——国名原是通往北方之路,据传说古代北欧人来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一条沿岛北部海岸的北路,故名。

970年,挪威遥尊丹麦。1014年,挪威终止遥尊丹麦。1028年,挪威遥尊克努特的北海帝国。1035年,挪威终止遥尊北海帝国。挪威开疆至厄恩岛。

到了1042年,丹麦反而遥尊挪威了。1047年,丹麦终止遥尊挪威。

1130年起,挪威开始了88年内战。直到1217年,内战结束。1261年,挪威开疆至业岛。1262年,挪威开疆至艾兰岛。挪威在14世纪中叶开始衰落。

 

挪威

今日挪威

 

近代,随着丹麦1536年宗教改革,开始转为新教社会。随后丹麦王国向瑞典王国割让了的一些土地;瑞典王国向丹麦王国也割让了挪威的一些土地。1814年,丹麦把挪威割让给瑞典,换取西波美拉尼亚。

1905年,挪威终止遥尊,瑞典王国承认挪威王国独立。并选丹麦王子卡尔为国王。

挪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于1945年获得解放。

 

6

 

挪威游记——散落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人间天堂- 途川户外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莫理循的先祖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挪威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其北部延伸到欧洲最北端。南与丹麦隔海相望。挪威领土南北狭长,海岸线异常曲折,沿海岛屿很多,达15万个,故被称为万岛之国

挪威是欧洲山脉最多的国家之一,高原、山地、冰川约占国土面积的75%,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基本以南北走向纵贯全境。挪威境内多山,国土面积一半以上都是海拔高于500米的山地。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全境,山脉最南端的分水岭被称为长岭,是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长岭以北,山脉逐渐抬高,并在松恩峡湾里端达到顶峰。这里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峰有150多座。挪威的最高峰、海拔2467米的加尔赫峰就在这一地区。

长岭将挪威南方地区割成了地形、地势不一的东、南、西三大块:东部平缓、绵长,这里有挪威最长的格洛马河(580公里)以及最大的米约萨湖(375平方公里);西部较窄且陡峭;南部随着山脉不断向南海岸延伸,其山势逐渐降低。

挪威北部地区是一条窄长的山脉,被称为舍伦山脉。舍伦山脉往东的延伸地带是芬马克高原,这是一片几乎没有树木生长的荒地。

在这里正对着巴伦支海的是一些高达300多米的绝壁和悬崖。

 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n)一词源自条顿语“skadino”,意为黑暗,再加上表示领土的后缀-via,全名意为黑暗的地方。因半岛地处高纬、冬季黑夜很长而得名。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为瑞典领土。西临挪威,东北接芬兰。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属山地,西部沿岸陡峭,多岛屿和峡湾;东、南部地势较平整。

莫理循家族的族徽是一根漂木。据其家庭族族谱记载,他们的老祖宗是个幸存的船难旅客。沉船后,他抓住一根漂木浮到一个小岛上。这个小岛就是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赫布里底群岛最北边的刘易斯岛。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d/UigLoch.jpg/220px-UigLoch.jpg

刘易斯岛中心的高地

 

莫理循居住的赫布里底群岛与马恩岛一衣带水,当时曾组成了一个王国,处于群岛领主统治之下,它们继承的都是挪威的传统,包括船役和有着瓦迭式外壳的船只的痕迹等。

许多考古学的证据是很久前发现的,考古证据主要来自坟墓,它们常常是由于沙丘受侵蚀后而被偶然发现的,如科伦塞岛上的马赫伦遗址和艾莱岛上的巴林比遗址。可以确信,死者下葬时身着斯堪的纳维亚服装并佩戴传统饰物。在科伦塞岛的吉洛兰湾和奥龙赛岛上的卡恩-阿珀莱克,死者是被安葬在划艇里的。

在刘易斯岛上的尼普遗址上发掘出了一个小社群的公墓。葬在这里的有男人、妇女和儿童,有些墓葬中有随葬品,有些则没有。通过对一位埋葬于10世纪晚期、身着传统挪威民族服装的中年妇女的牙齿进行同位素分析,得出结论,她是在苏格兰西部长大的。作为第二代外来移民,在她死后,其亲属们仍然给她穿上斯堪的纳维亚人的服装,这是颇有意味的。

一般来说,刘易斯(Lewis)是该岛的较低部分。东边的土地更加肥沃,导致大多数人口定居在那里,包括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城镇。刘易斯占据了西三岛四分之三的人口,并且是最大的定居点,岛上多样化的栖息地是各种动植物的家园。

在公元9世纪,北欧入侵者与当地人通婚,放弃了他们的异教信仰。那时,按照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矩形建筑开始取代圆形建筑。

刘易斯和其他西岛的其余部分于1266年再次成为苏格兰的一部分。在苏格兰的统治下,刘易斯本身的控制权最初是由Macleod家族行使的。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9/St_Columbas_Church%2C_Aiginis%2C_Isle_of_Lewis.jpg/220px-St_Columbas_Church%2C_Aiginis%2C_Isle_of_Lewis.jpg

圣哥伦巴教堂

刘易斯只有一个镇,在斯托诺韦附近。

宗教在刘易斯很重要,长老会统治着刘易斯,但其他教派和其他宗教也同时存在。

刘易斯教区有四个堂区。据称,选择斯托诺韦战争纪念馆的地点是因为可以从四个教区的每个教区中至少一个位置看到它;因此,有可能从纪念碑的顶部看到刘易斯的所有四个教区。

莫理循家族的后人中,值得一提的人物没有几个。

一个是休. 莫理循,他当过刘易斯岛的世袭法官;另一个是肯尼思. 莫理循,他的女儿嫁给了马考利勋爵的曾祖父。

莫理循家族中的许多人后来都移居到苏格兰北部。苏格兰西北部就是有名的苏格兰高地,有着雄伟壮美的自然风景。区域内的爱丁堡是是欧洲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和最美丽的英国城市之一,素有北方雅典之称。

 

苏格兰的精神象征- 爱丁堡城堡Edinburgh Castle | 英国羽西

苏格兰首府:爱丁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