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1年10月28日星期四

第25章 莫理循感受到了大清咸丰不归路

 


 瀋陽 著

Shenyang

null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

 

1

 

莫理循听闻了有关鸦片战争和道光皇帝的那些事后,萌生了去中国的念头,为了作好行前准备,他开始研究起中国大清的历史。

他欲到中国去,最关注的便是了解大清王朝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状况,中国是个皇帝说了算的专制国家,因此他的目光对准了大清王朝的那几个最后的皇帝,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是清朝最后一个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他在十二位清朝皇帝中,除宣统帝溥仪因辛亥革命被迫退位外,是执政时间最短的皇帝,只有短短的十一年。他的年号称之咸丰,意为天下丰衣足食,由此“丰衣足食”成了中国最响亮的口号。

但是中国人在专制统治下能“丰衣足食”吗?事实上咸丰正面临着内忧外患,未能扭转大清的颓势,反而进一步加快了衰败的速度,可见他做皇帝显然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为什么这样说?爱新觉罗·奕詝是道光皇帝的儿子。道光帝共有九个儿子,前三个儿子均早殇,爱新觉罗·奕詝,是道光的第四子。1846年道光帝已经65岁,准备考虑立嗣问题。当时四子奕詝16岁,六子奕欣15岁,其余的儿子均都不超过10岁,这就意味着,有条件竞争帝位的只有奕詝和奕欣两兄弟。

奕詝10岁时,生母孝全成皇后薨毙,由奕欣生母静贵妃抚养。奕詝6岁开始读书,受教于上书房总师傅杜受田,史载:受田朝夕教诲,必以正道,历十余年。奕欣的师傅是文渊阁大学士卓秉恬,史书说:与文宗(咸丰帝)同在书房,肄武事。意为奕詝、奕欣兄弟两个同时在读书。

奕詝因幼年坠马受伤,留下残疾,行动不便,但长且贤,即年龄最大,而且仁孝。奕欣身体很好,天资聪颖,能文能武,还有所发明创造。这样看来应当立奕欣为太子,为什么最后奕詝成为咸丰皇帝呢?

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选太子的标准应该是德才兼备。但道光在立储时只重视了而忽略了,使奕詝错坐了皇帝宝座。

因为奕詝遇大事缺乏远略、胆识,而且退缩、逃避,证明其在的方面也是欠缺的。

然而奕欣论德论行,以文以武都在奕詝之上,且被排除在选嗣之外。

事实证明,道光帝立奕詝为皇帝是一个极其错误决定。

 

null

幼年奕欣与母亲孝静成皇后

 

奕詝登基后称为咸丰皇帝,他一上台就面临着内忧外患。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占领南京,战火燃遍十四个省,是有清以来中原战争之最。历经十四年,虽然太平天国被平定,但清廷元气大伤,根本动摇。

当时朝财政出现危机。咸丰三年六月,咸丰帝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厘金制度出现之初,不但可以代替当时因太平天国起义而处于瘫痪状态的国内常关的职能,而且还使厘金局卡有随战区的变化因地制宜设置的灵活性,因而增加了清政府的税收。但由于厘金中商税完全出自华商而不及外商,所以这一制度阻碍着国货市场上的流通,有利于外国洋货的倾销,从而加强了洋货对国货的竞争能力。

咸丰九年(1859年)三月,咸丰帝连续五天召见浙江按察使。其时清朝形势确实是危机重重,太平军和捻军已搞得清朝焦头烂额,就是这种形势逼着咸丰帝君臣再次思考安内攘夷的战略大计。这也是民国时期那个“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源头。

鸦片战争之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不满足于已经获得的侵略利益,在咸丰年间,又提出了开放通商口岸,鸦片走私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要求。

 

null

1860年英军和法军入侵天津,进攻北京,逼签不平等条约

 

列强要求被大清拒绝后,英法联军于1858年组建的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英、法联军及俄、美公使到达天津大沽口,以修约为名逼近天津。咸丰帝不但不组织军队抵抗,反而同侵略者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同时,沙俄也趁火打劫,使用武力迫使清廷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地区六十万平方公里领土,并将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共管区

次年,英法又以换约为由,率军舰攻入大沽口,在清军的奋勇抵抗下,狼狈逃窜。咸丰帝见清军小胜,立即尽毁《天津条约》,同时在圆明园庆祝他的三十大寿,连演四天大戏。尔后,英法联军调兵遣将,准备对中国报复,引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列强联军攻占八里桥后,京师危在旦夕。咸丰帝不是天子据守国门,而被列强吓破了胆,慌忙携带老婆、子女及王公大臣以巡狩为名逃往热河行宫,导致联军进入北京,烧杀抢掠,残害百姓,还把圆明园洗劫一空。

咸丰帝派钦差大臣往通州议和。奕欣代表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咸丰帝惧怕洋人,不敢回京,在承德寻欢作乐,并要求在京大臣向列强妥协,答应他们的无理要求,致使中国割地赔款,失去了近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主权尽丧。 

在中国人眼里,这是中华千古未有之苛变,民族千古未蒙之奇辱但在莫理循眼里,大清王朝气数已尽,大英帝国不应该坐失良机。

 

3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8月,咸丰在签订《北京条约》后不久就在承德避暑山庄行宫病死了。他唯一的儿子6岁的载淳即位。年号定为“祺祥”。后改为同治

咸丰遗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驸马景寿,还有原来的五个军机大臣中的四个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8人为“赞襄政务大臣”,辅佐年幼的载淳。 

咸丰临终前,又将自己刻有“御赏”和“同道堂”的两枚御印,分别赐给了皇后和懿贵妃,并颁诏说,此后新皇帝所颁的一切诏书,都要印有这两枚御印才能有效。

咸丰皇帝20岁登基,30岁就去世了,这就不得不引起专家史迷的疑问了。咸丰皇帝究竟死因为何?

原来咸丰皇帝曾经沾染上了三大恶习,在他执政的时候,一直沉溺在恶习之中,无法克服;结果久而久之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最后终于一命呜呼了。

咸丰皇帝生来就患有哮喘病。哮喘这种病很容易发作,一般患者在空气环境质量不好,或者心情低落,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就会突然发作。咸丰皇帝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毛病,所以他一年之中就有150天待在空气清新,景色优美的避暑胜地圆明园里面办公生活。

咸丰皇帝后来还培养了一大爱好,那就是吸食鸦片。咸丰的父皇道光帝曾经可是明令禁止禁烟的,咸丰这样做无疑是违背了道光皇帝禁烟的国策。咸丰皇帝其实在意识到鸦片的危害之后,自己是想戒掉的,但是鸦片的瘾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咸丰在位的时候国内又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声势浩大,甚至一度打到北京来了,当时把咸丰皇帝吓得直接逃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去了。

除了上述两大毛病,咸丰最明显的癖好就是贪恋酒色,这点在他还是亲王的时候并没有暴露出来。因为清代皇室对皇子的教育非常严格,不允许皇子有这类癖好;另外当时咸丰正在和恭亲王争夺皇位,自然不会让道光帝知道自己是多么的龌龊了。

但咸丰刚登基,就昭告天下选秀纳妃,1851年咸丰一次性就在200名秀女中选中了62名做嫔妃,答应,常在。每天下朝之后咸丰皇帝都会在宫中摆下酒宴,令秀女唱歌跳舞,每次都喝得醉醺醺的。最后他就在这上百个秀女中随便拉上一两个侍寝,可以说,咸丰皇帝的荒淫之名,在清朝所有皇帝里是没人能比的。而在众多被他临幸的妃嫔、宫女中,慈禧就是其中的一位,说来慈禧真是命好,只侍寝一次就给他诞下了龙种。

这个龙种就是载淳,懿贵妃慈禧是载淳的生母。

载淳继位后,他尊先帝皇后钮祜禄氏为慈安太后,又尊自己的生母懿贵妃为慈禧太后。

慈禧由一个小小的嫔妃,一步一步晋升到贵妃,再到皇太后,在这个过程中,都会留下很多印章。譬如,她由嫔升妃时,会有金册金宝、玉册玉宝;当她由妃升为懿贵妃的时候,还会有同样的金册金宝、玉册玉宝。这些东西,对她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即使在她死后,这些东西的威力仍然存在,后人看到它们,就好比见到圣旨,见到皇太后本尊,是相当了不得的。

后世一般认为,慈禧天生就有很强的权力欲。有人说,她当年做懿贵妃的时候,就已经暴露了她的政治野心,按捺不住想要展示自己的政治才华了。更有人说她在承德山庄服侍咸丰皇帝的时候,帮咸丰批阅奏折,很可能就是有意而为之,有很大的预谋之嫌。其实,站在女性的角度来看,女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期望能够安稳度日,有什么事有丈夫顶着。虽然后来慈禧丈夫不在了,儿子太小,又依靠不了,但在此之前,如果没有一些现实带来的刺激,相信也不会让她产生抓住权力的念头。她作为一个女人,应该也是受形势所迫,毕竟只有手握权力才有出头之日。

 

4

 

据说,咸丰帝死前,以怡亲王载垣、大学士肃顺为首的一班重臣,曾密劝咸丰帝效法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故事,处死皇后,以及载淳的生母、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理由是载淳年龄太小,怕皇权旁落到这两个女人手里。

咸丰帝舍不得,于是在临终前做出了一个看似很精致的安排:载淳即位后,由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等八位重臣任赞襄政务大臣,辅佐小皇帝;同时,皇后成为慈安太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成为慈禧太后,并各自掌握一枚御印;八位赞襄政务大臣为新皇帝所拟的一切诏书,都要盖上这两枚御印才能生效……这是个互相制衡的体系。

但咸丰帝死后仅一个多月,这个体系就被彻底打破了。

因为,咸丰帝死后,大清王朝中存在三股政治势力:

第一是以载垣、肃顺为代表赞襄政务八大臣的朝臣势力。他们是由宗亲贵族和朝廷重臣所组成,而且全部随扈在热河皇帝身边,把持朝政大权,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

第二股是帝胤势力。咸丰死时,他还有五个儿子健在,尤其是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都年富力强。他们既不是大学士,也不是军机大臣和御前侍卫,但留京同列强谈判。特别是奕欣,被咸丰帝免去了重要职务,这次又被排除顾命八大臣之外,更是心中不平。他联合众兄弟和在京大臣,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还有第三股帝后势力。同治帝登基时才六岁,不能亲政,颁发诏谕、批发奏折须经慈安、慈禧两太后钤御赏同道堂(咸丰所留)两印才能生效,看起来朝政是两宫太后同八大臣共同执掌。咸丰帝这样安排的本意是,八大臣和两宫太后能相互制约,避免出现一方专权的局面。而实际上,两宫太后的权力大于八大臣,为争权双方发生激烈冲突。三股势力中,显然帝胤、帝后力量占有优势,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八大臣。

 

清末皇权旁落,慈禧为何能独掌大权? - 全网搜

晚年慈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